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養生三伏貼

養生三伏貼

發布時間:2020-05-06 09:20:42

1、三伏貼和三伏灸有何不同?

三伏貼主要是用調好的葯物貼在特定的穴位上,用來影響、調整人體的磁場,讓人體激發自身的修復功能,達到治療疾病的作用。

三伏灸,除了有三伏貼的作用特點之外,其自身具有更大的能量。艾灸療法的特點是從身體內部祛病緩疾,通過溫熱療法能夠促進血液循環、通經舒絡,增強人體的新陳代謝,調整機體的神經、內分泌、血液循環、消化吸收等功能,從而改善臟腑衰竭、營養不良、毒素堆積等情況。

三伏貼,是在三伏天時進行中葯貼敷治病的方法。具體做法是,通過利用全年中陽氣最盛的三伏天,根據所要預防的疾病,在對應穴位貼上有刺激性的葯物,以達到灸治的效果。不同於艾條和艾炷灸,這種方法是不用火的,又名天灸、冷灸。

三伏貼是一種傳統中醫的治療法,結合針灸、經絡與中葯學,以中葯直接貼敷於穴位,經由中葯對穴位產生微面積化學性、熱性刺激,達到增強機體免疫力,起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由於三伏貼即貼即用,操作簡便,堅持貼敷療效顯著,故而深受廣大養生愛好者的青睞。

三伏灸,一言以蔽之,就是在三伏天進行養生艾灸治病的方法。全稱為三伏天養生艾灸,是我國傳統醫學中最具特色的冬病夏治伏天保健療法,與現代預防醫學有異曲同工之處。

三伏天時氣溫最高,正巧是大自然陽氣最強、陰氣最弱的時候,人的皮膚毛孔張開、體內新陳代謝比較旺盛。此時使用艾灸療法,既有利於葯物的快速滲透和進入,又可藉助炎熱的氣候環境、驅除體內的陰寒之氣。

簡單點理解:三伏灸(三伏天+艾灸),可以起到1+1>2的效果。

其實在中國的古代,三伏灸的主流是三伏溫灸和疤痕灸,尤其是立秋的前半個月更是一年中的重中之重,可以說在這半個月的時間里,上至達官貴族、皇親國戚,下至平民百姓,都會用艾來做保健。最次的也是用艾葉煮水泡腳。

古時三伏灸最主要是這幾個穴位:大椎,身柱;關元,肚臍和中脘;腎俞和八髎。這是溫灸的常用穴位。而足三里是疤痕灸的主穴。

2、三伏貼「灼傷」事件頻發,「養生貼」為什麼變成了「創收貼」?

三伏貼是中國一種古老的灸貼療法。是以冬病夏治為原理,在夏天最熱的三伏天里,將特製的膏葯貼敷在某些特定的穴位上,對穴位進行熱刺激,提高身體免疫力,達到治病防病的效果。即使針對上呼吸道感染咳喘,因為體質虛弱而引起的一些慢性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其實嚴格的來說的話,它是在養生的范疇,不是歸納在醫葯的范疇里。又或者是在保健防病的范疇,而不是在治療疾病的范疇里。

通常對一些體質虛弱,因為受寒而引起的慢性疾病有著療效。但並不是適用於所有的病症。

三伏貼,因為它的簡單易行,又因為現在的人防病多於治病,所以在每年夏天流行起來。而許多醫院將這作為了創收的項目。一成本低廉,第二適用性廣,第三收費也不低哦,尤其是大醫院。

那麼今年江西的一家醫院,為什麼灼傷事件頻頻發生呢?據調查研究,他們將三伏貼里的嫩姜調整成為老薑,而酒精濃度從56度提升到62度。這個我就覺得很奇怪了,因為在古代,是沒有酒精的,當然在當代的三伏天里,肯定是用酒精保持一定的溫度。

但是酒精的灼傷也是灼傷。雖然從中醫的理論上來看,有一些炙貼,會形成一些水泡,但是對於體內寒氣重的甚至有明顯症狀的人,這些水泡,在短期內形成創面,激活身體的抵抗功能,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但是如果作為是一個保健的產品,大面積的引起燒傷,就要讓人深思了。因為防病不是製造疾病。

根據我親身的體會,當身體的確出現了病症時,灸泡有助經絡循環,而往往出現在有病症的地方。很明顯這次灼傷事件,應該是燙傷,和病症沒有多大的關系。

愛子心切,是每一個家長的心情。但是三伏貼也沒有證明對所有人都有確切的療效。三伏貼更可能是一種創收貼。而推高這種創收貼利益的,無疑有些專家有份!

另外三伏貼的一些成分,對有過敏體質的人是禁忌的。所以大家還是要理智選擇!

3、為什麼冬病夏治要貼三伏貼?

擁有健康身體,才可以更好地享受生活的一切美好。所以,現在很多人都很重視養生,近期很流行的一種養生方式,便是貼穴位貼。正值三伏天,是治療「風」、「寒」、「濕」的黃金季節,貼敷穴位貼,趕走疾病不用愁。

所謂冬病夏治,便是指一些好發於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虛寒性疾病,利用三伏貼貼敷,便可以有效治療和防治虛寒性疾病。

在夏季三伏時令,自然界和機體陽氣最旺之時,通過溫補陽氣、散寒驅邪、活血通絡等治療措施,一方面能增強機體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於祛除陰寒之病邪,從而達到治療或預防上述冬季易發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但是,三伏貼貴在堅持,只有按照療程堅持貼敷,才能夠收到很好的療效。

寒是萬病之根,濕是萬病之母,在陽氣最旺的夏季,利用穴位貼貼敷,有效祛除體內寒濕,打通經絡,讓身體更舒服。

三伏天祛濕驅寒,趕走虛寒性疾病,進修堂穴位貼幫你輕松搞定。堅持貼敷,讓你享受無病一身輕的快感。

進修堂穴位貼主要有薰衣草穴位貼和生薑穴位貼兩種,嚴選多種優質成分,具有祛濕排寒、潤腸通便、調經止痛等多種功效,為大家的身體健康保駕護航!

薰衣草是「百草之王」,氣味優雅迷人,性質溫和,具有鎮靜,舒緩,催眠的作用,可以舒緩緊情緒,鎮定心神,平息靜氣,消炎。主要用於失眠、便秘,有炎症部位。還有去疤,控油,消炎,修復等作用。

生薑具有加強祛濕排寒的功能,用於夏季驅寒避暑,風濕、類風濕、寒性體質。

天然竹酢精華粉具有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凈化血液、活化細胞功能,提高人體免疫力及自愈能力。

竹炭粉具有除臭去濕,吸附有害物質的功效。

甲殼素對細胞無排斥力,具有修復細胞之功效,並能減緩過敏性肌膚,甲殼素具有抗氧化的能力,能活化細胞,防止細胞老化,促進細胞新生。甲殼素中亦含有高效保濕成份,有效使肌膚含水保濕。

電氣石成分來自巴西天然礦石,釋放負離子以及遠紅外線的特質,改善血液循環。

除了上述講到的幾種核心成分之外,還有多種其他輔助成分,例如天然礦物質微粉、微量元素、當歸、紅花、白芷、良姜、生地黃、透骨草、全蠍、血竭等成分加持,呵護健康更貼心。

進修堂穴位貼作用原理

足貼通過對足底及相關經絡反射區的作用,各種精華成分滲透並參與循環系統,在循環過程中將體內細胞間滯留的濁氣吸附出來,有效去除身體久積的濕氣,神奇、穩定、持久的效果看得見也感受得到。

正確使用方法

⒈清潔干凈相應穴位並且擦乾

⒉撕開包裝取出穴位貼,將膠布的離型紙揭去,將粉包有字一面貼在膠布中心,撕掉剩餘的離型紙,將粉包對准穴位平穩貼敷。

⒊睡前貼於腳部或所需穴位,貼敷時間6-8小時,隔天將足貼撕開後再使用熱毛巾擰干水分擦乾,此時毛孔是張開的,所以盡量不要沾到涼水,否則濕氣會通過毛孔又進入體內。

進修堂穴位貼養生之旅

每天堅持貼穴位貼(睡覺前貼,起床後撕下來),兩只腳同時各貼一片,堅持每天使用,效果分三個階段顯現。

▶第一階段:增強代謝、濕氣漸次排出,身體輕松,改善腫痛,睡眠質量提高。(24天左右)。

▶第二階段:增強代謝、濕氣基本排出,免疫力提高,促進新陳代謝,腸胃功能增強,消除口臭、足臭,塑身效果顯現,降血脂、血壓、血糖,面部色斑減淡,腎功能加強,有效調節人體內分泌。(1-3個月)。

▶第三階段:此階段為效果鞏固期,貼片顏色變淡,人體機能完全恢復正常健康狀態,並得到增強,氣血、身型及內部器官均得到有效改善,消除色斑、暗瘡,延緩衰老。(3-6個月)。

進修堂穴位貼,用心呵護每一個人的健康。

4、三伏貼從什麼時候開始貼 貼多長時間

對於三伏貼、三九百貼,家長也會常問我們需要治療多久,療程是多長。在既往的度臨床和長期做的科研中發現,三伏貼、三九貼的應用建議為3年,因為在陽氣的振奮過程中,回是一個累積的時間,一兩次或者只是偶爾的振奮陽氣,怕達不到更好答的效果。

5、如果自己去買三伏貼,可以回家自己貼嗎,或者家人幫助貼嗎?

不可以。

三伏貼又稱三伏天灸,是一種源於清朝的中醫療法,以「冬病夏治」為原理,在一年中最炎熱的三天(「三伏天」)將中葯敷貼在特定穴位上治療秋冬發作的疾病。

敷貼的膏葯如提款卡大小,一般zd四個為一組使用,針對不同的疾病,一般要將四片膏版葯一起貼在後背的不同位置,保持八小時即可揭下。 

三伏貼對於人有害既有利,三伏貼不是萬能的,請不要盲目的去跟風。三伏貼久而久之會對於皮膚會造成一些損害,三伏貼的效果是預防類似鼻炎和呼吸系統,有預防治療權的作用,體質方面沒有要求,關鍵是在皮膚方面,小孩的皮膚過於粉嫩,所以不建議使用。

貼三伏貼最好去醫院貼。最好不要回家自己貼,傳統中醫三伏貼是一種專業的治療手段,臨床上有很多注意事項,自己在家貼敷很容易造成治療無效或意外情況。

6、貼三伏貼和足貼哪個好

貼三伏貼和足貼哪個好,要看自己的身體體質,還有生活習慣。
貼三伏貼,是在伏天冬病夏治好時節。冬病夏治三伏貼屬於中醫傳統外治法之一,根據「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使人體之陽氣得天陽之助和葯物陽氣的疏通達到溫陽利氣,驅逐內伏寒邪,增人體陽氣和免疫力,達到治病和養生的目的。雖說三伏貼可以預防治療一些病症,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適用。不適用的人群盲目跟風反而適得其反。1、孕婦及兩歲以下的嬰兒不宜貼。2、熱性疾病、陰虛火旺、皮膚過敏、破損者以及有嚴重先天性心臟病、糖尿病等疾病患者禁貼。3、對葯物過敏的人禁貼。4、皮膚敏感肌,短時間貼即會大量起泡的人禁貼。
足貼是足療的一種方法。足療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足貼是一種通過足底皮下給葯的中葯回足療保健用品。中葯足療法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其有邪者,漬行以汗」可見當時已提倡用沐浴療法了。中醫學理論認為:足部有三陰經和三陽經,足部受葯後通過三陰三陽傳入相應臟腑。足貼貼敷於足底,足底的相關反射區受到刺激,血液循環得到促進,足貼能夠促進新陳代謝,促進睡眠、舒緩疲勞、改善便秘、口臭及腹脹現象;活化細胞,排出體內濕氣,緩解足給皮下組織的轉運蛋白提供足夠的答動力。

7、使用「三伏貼」會引起哪些身體不適?

中醫在這幾年被炒的相當火熱,當然其中還混雜了許多虛假,誇大的部分。還有許多中醫大師上了電視,中醫是中華民族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它的作用當然不可置疑,但是有些人把中醫宣傳成了仙丹妙葯的功效就有點誇大其詞了,比如被炒的神乎其神的三伏貼,其實它也有一些副作用。

第1點,對於容易過敏體質的朋友就要注意了。貼三伏貼還有可能引起局部過敏,一般的灼熱感是正常的,可是如果你胸悶氣短,甚至有水泡紅腫等反應,就說明你推三伏貼的葯物過敏,有的時候就要很小心了。還有人不是對葯物過敏而是對膠帶,膠布過敏,這種朋友的皮膚上會產生紅腫和起紅疹的症狀。

貼三伏貼還要看你的體質,三伏貼適用於陽虛者,如果你並不明白自己是陰虛還是陽虛,不能貿然使用,不然的話你的體內陰陽勢必平衡,既達不到治癒疾病的效果,甚至對你的身體還有危害。所以都說冬病夏治,也不是所有的冬病都可以用三伏貼治療,如果你是陽盛者就不可以。


三伏天屬於中葯,其本身並沒有什麼副作用,但一定要記得使用得當,不然的話勢必物得其反。現在中醫越來越受大眾所接受和認可也是一種好的現象,畢竟中醫真的是我國一大瑰寶,發揚他繼承他是我們應盡的職責。許多電視台的中醫養生節目受到大量觀眾尤其是中老年人的追捧,也說明了中醫越來越有市場,希望中醫學院的學生能夠苦心專研,讓中醫發揚光大。

8、三伏灸與三伏貼的區別?

三伏貼和三伏灸,它們的共同點是都在三伏天時,主要用於冬病夏治。

三伏灸與三伏貼的區別如下:

三伏貼,是在三伏天時進行中葯貼敷治病的方法。具體做法是,通過利用全年中陽氣最盛的三伏天,根據所要預防的疾病,在對應穴位貼上有刺激性的葯物,以達到灸治的效果。不同於艾條和艾炷灸,這種方法是不用火的,又名天灸、冷灸。

三伏貼是一種傳統中醫的治療法,結合針灸、經絡與中葯學,以中葯直接貼敷回於穴位,經由中葯對穴位產生微面積化學性、熱性刺激,達到增強機體免疫力,起到治病、防病的效果。由於三伏貼即貼即用,操作簡便,堅持貼敷療效顯著,故而深受廣大養生愛好者青睞。

三伏灸,除了有三伏貼的作用特點之外,其自身具有更大的能量。艾灸療法的特點是從身體內部祛病緩疾,通過溫熱療法能夠促進血液循環、通經舒絡,增強人體的新陳代謝,調整機體的神經、內分泌、血液循環、消化吸收等功能,從而改善臟腑衰竭、營養不良、毒素堆積等情況。

當然,艾灸能起到答作用的前提是必須用艾來灸,艾熱之熱,非其他發熱的東西所能比擬。

9、已經數貼了蝶之韻三伏貼3年,後面還需要貼嗎?

冬病夏治」三伏穴位敷貼療法是治療zd和預防相結合的治未病,一方面可以起到順時養生,提高機體的免疫力、抵抗力;另專一方面可以起到治療疾病,防止復發,減少反復發作的次數和疼痛的程度。敷貼總比不貼好,連續貼敷,肯定定比斷斷續續貼敷或者只貼屬敷1個療程的效果要好

10、貼三伏貼有什麼不能吃的

禁忌證: 對葯物過敏者不宜貼敷;嚴重皮膚病,如皮膚長皰、癤以及皮膚破損;疾病發作期的患者,如急性咽喉炎、發燒、黃疸、咯血、慢性咳喘病的急性發作期等;熱性疾病、陰虛火旺者以及嚴重心肺功能疾病。 特殊人群: 孕婦:多數外貼葯物對孕期婦女可能不安全。 兒童:歲以下的孩子不宜進行貼敷治療,因孩子皮膚比較嬌嫩,容易引起感染。 老人:老人精氣比較虛,陽氣不足,一般較適合三伏貼。 糖尿病患者:由於容易引起皮膚潰瘍、感染,一般不主張敷貼和穴位注射治療。 注意事項: 1、伏貼時間:一般為~小時,如自覺局部搔癢、刺痛的,小孩,可適當縮短貼葯時間,如敷貼後無任何不適反應,可適當延長貼葯時間至小時或更長。 2、伏貼前應洗澡,衣著宜涼爽,避免過多出汗;治療期間如有不適需及時請教醫生,外敷時感到局部灼熱痛癢難忍,可以隨時揭去葯膏;伏貼後一般個小時內不宜洗澡 3、伏貼期間,飲食要清淡,少食辛辣刺激食品、冰凍食品、豆類及豆製品、黏滯性食物及溫熱易發食物(如羊肉、狗肉、雞肉、魚、黃鱔、螃蟹、蝦等)。 4、伏貼當天避免貪涼,不要過度吹電風扇和在過冷的空調房中停留,更要避免空調冷風直接吹到貼敷部位。否則,體內陰寒發不出去,可能影響治療效果。5、其他:充足睡眠,避免情緒過於激動等。

與養生三伏貼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