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長壽養生經

長壽養生經

發布時間:2020-05-06 08:37:07

1、長壽養生經:常吃枸杞真能長壽嗎?

播放次數: 發布時間:2011-05-28 20:53:10 來源:青島全接觸 眼下,中醫養生火了,不少人有事沒事的,都愛吃幾粒兒枸杞,補補身子。注意養生是好事,不過,咱可別忘了,枸杞畢竟是味中葯,是葯三分毒,您想想,這枸杞是誰都吃得的嗎?說起枸杞的走俏,就不得不說一個傳說。傳說啊,有史以來,世界上最長壽的老人,是咱中國的李清雲。他是民國時期的一個老中醫,要問人家活了多少歲?說出來嚇你一跳,256歲!史料記載,老人留下的版長壽秘笈里,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每天吃枸杞。但傳說總歸是傳說,估計活到256歲,也只能在傳說中出現。但打次之後,吃枸杞權能長壽的說法就流傳開來了。越來越多的人,都把枸杞當成了健康生活一大寶,天天離不了。專家介紹說,枸杞的好處主要就在這枸杞多糖里了。枸杞補血補腎的妙用啊,也主要是靠枸杞多糖來完成的。可是就算營養豐富,枸杞也是味中葯,俗話說,是葯三分毒,這枸杞,也不是人人都適合吃。標識:枸杞 長壽

2、中國很多長壽老人,他們長壽的保養秘訣是什麼?

一,善修養、重情操。

二,有堅忍的毅力和不屈不撓的性格

三,勤奮多思

四、朝暮叩齒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

 五、人之腎氣通於耳,扯拉搓揉健全身

 六、夫妻之間互捶背,解疲強身又防癌七、每天揉腹一百遍,通和氣血裨神元


三戒 孔子主張「君子有三戒」:少之際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因為縱欲、斗毆及貪婪,均可危害健康、損傷人的身體,引起病患滋生,甚至威脅生命。 三去 老子在《道德經》一書中提出,養生須「去甚、去奢、去泰 」,意思是必需去除極端的、過分的、奢侈的慾望。這講的既是道德修養,也是養生保健的准則。

三戒 孔子主張「君子有三戒」:少之際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因為縱欲、斗毆及貪婪,均可危害健康、損傷人的身體,引起病患滋生,甚至威脅生命。 三去 老子在《道德經》一書中提出,養生須「去甚、去奢、去泰 」,意思是必需去除極端的、過分的、奢侈的慾望。這講的既是道德修養,也是養生保健的准則。

三慎 古代養生之道還提出貴在慎食、慎葯、慎激動。特別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做到這「三慎」。目前市場上的保健葯品多如繁星,如不根據自己體質的具體情況選用,或濫服人參、鹿茸等補葯,經常事與願違,產生毒、付作用,反而對身體造成危害,影響健康。

3、養生經:鑒證長壽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養生經:鑒證長壽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百度網盤,點擊免知費下載:

內容預覽:
鄭集
我出生於1900年,也就是清朝庚子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的那一年。明年2008年是戊子年,世界各國健兒將競技北京。2007年10月10日,我把我的最新書稿《鑒證長壽:百歲養生經》交給了四川辭書出版社,媒體都稱我是中國最長壽的教授,有人說108歲出書在世界出版史上都是第一次,希望明年用這本書來迎接奧運。中國的強大就是和平的道強大,強而不侵,強而和諧。
我一生曾貧病交加。因病休學在家和住院不下十次版,幼年時期不得不比一般同學多花四、五年的時間讀完小學。1916年初因肺結核休學一年, 1917年冬才小學畢業,1925年輟學一年教書賺取大學學費1961年4月到1963年秋,多次收到病危通知輾轉南京、上海三次切腹手術,文革期間兩次被隔離審查,時間長達13個月。私房被占。1997年2月患了十二指腸出血,住了80天醫院,最後還是抗過來了。
80~90歲間,我獨自編著出版7種專著、56篇科權學論著,如《普通生物化學》(第二版),獲全國優秀教材二等獎,《衰老與抗衰老》獲全國優秀科普書籍……

4、過勞為百病之因,讓你健康又長壽,要堅持哪幾種養生法?

如今這個社會,科技和醫療的發展已經是越來越發達了,人們的物質條件也是逐漸提升。但是亞健康、慢性疾病等等的發生率卻是越來越高的了。其實因為現在的社會發展極快,每一個人的工作壓力也是越來越大,不少人會出現過勞而出現身體問題。過勞為百病之因,想要讓你健康又長壽,要堅持哪幾種養生法呢?

第一:慢養生。慢養生最講究的就是心一定要慢下來。人的心要保持一種不驕不躁的狀態,減少各種慾望,還有減少一些情緒的波動。讓整個人的心漸漸的慢下來,那麼人的心跳還有臟腑的活動都會漸漸慢下來的。

第二:靜養生。這主要是要養心,讓心能夠靜下來,從而減少外界雜亂氣息對自己產生的擾亂。因為現代社會的生活節奏真的太快了,生活壓力也是一直增加,很多人大多數都是處於一種比較浮躁的狀態,這時候人更需要靜養了。

不過這時候也是需要一定的運動來相輔相成的,比如說可以在休息間隙,做一些快走慢跑之類的運動。運動不要過於激烈,微微出一些汗就好了。在靜養的時候,可以靜下來聽聽音樂,看一些比較正能量的書籍,修養身心,讓自己的內心能夠處於一種平靜的狀態,讓一整體的疲勞和壓力得到釋放。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還可以從飲食、生活習慣等方面上保持一種良好的生活方式,也是能夠養生的。

5、「想長壽,多運動」,是養生之道嗎?你知道有哪些長壽的秘訣嗎?

其實很負責任的告訴你,多運動確實是長壽的秘訣之一,養生的三要素就是全面補充營養、保持合理的睡眠和適合自己的運動。所以說經常對自己做一些合適自己的運動,是非常有必要的,在養生方面也有著重要的意義,不過,根據每個人的體質和具體情況的不同,我們運動也應該是有選擇的,在此我根據自己的經驗,為大家總結幾點運動的要素,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盡量做有氧運動

首先我們對於運動方面要盡量保持有氧運動,因為有氧運動的好處非常多,可以這么說吧,如果不是確實要針對某個部位的肌肉進行訓練,那麼我們一定要進行有氧運動,因為良好的有氧運動可以讓我們加速體內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幫助身體和大腦供氧的吸收。

2、不要劇烈運動

除了一些特殊鍛煉,我們盡量不要進行一些劇烈運動,因為劇烈運動一般情況下是無氧運動,而且劇烈運動對我們肌肉和內臟的負荷比較大,如果單單從養生的角度來看,我們盡量要避免一些劇烈運動。

3、惡劣天氣不要運動

有的朋友可能會認為,既然運動了,就一定要堅持,其實確實是這樣的,因為只有堅持運動才能產生最有效的效果,但是,在大雨或大雪的惡劣天氣,我們也不要堅持運動了,因為在這些惡劣天氣運動給我們身體帶來的傷害,比堅持運動還要大。

6、長壽經全文拼音是什麼?

bō rě bō luï mì ō xīn jīng

般 若 波 羅 蜜 多 心 經

guān zì zài pú sà xíng shēn bō rě bō luï mì ō shí , zhào jiàn wǔ 觀 自 在 菩 薩,行 深 般 若 波 羅 蜜 多 時, 照 見 五

yù jiē kōng dù yī qiē kǔ â shâ lì zǐ sâ bù yì kōng ,kōng bù yì sâ

蘊 皆 空,度 一 切 苦厄. 舍 利 子,色 不 異 空, 空 不 異 色, sâ jí shì kōng , kōng jí shì sâ shîu xiǎng xíng shí yì fù rú shì 色 即 是 空, 空 即 是 色。受 想 行 識,亦 復 如 是。 shâ lì zǐ shì zhū fǎ kōng xiāng bù shēng bù miâ bù gîu bù jìng

舍 利 子,是 諸 法 空 相, 不 生 不 滅,不 垢 不 凈,

bù zēng bù jiǎn shì gù kōng zhōng wú sâ wú shîu xiǎng xíng shí wú yǎn ěr 不 增 不 減,是 故 空 中 無 色,無 受 想 行 識,無 眼 耳 bí shã shēn yì wú sâ shēng xiāng wâi chù fǎ wú yǎn jiâ nǎi zhì wú yì 鼻 舌 身 意,無 色 聲 香 味 觸 法,無眼 界,乃 至 無 意 shí jiâ wú wú míng yì wú wú míng jìn nǎi zhì wú lǎo sǐ yì wú

識 界,無 無 明,亦 無 無 明 盡,乃 至 無 老 死,亦 無

lǎo sǐ jìn wú kǔ jí miâ dào wú zhì yì wú dã yǐ wú suǒ dã gù

老 死 盡。無苦 集 滅 道,無 智 亦 無 得,以無 所 得 故。

pú tí sà ǒ yī bō rě bō luï mì ō gù xīn wú guà ài wú guà

菩 提 薩 埵,依 般 若 波 羅 蜜 多 故, 心 無 掛 礙。無 掛

ài gù wú yǒu kǒng bù yuǎn lí diān dǎo mâng xiǎng jiū jìng niâ pán sān 礙 故,無 有 恐 怖,遠 離 顛 倒 夢 想, 究 竟 涅 槃。三 shì zhū fï yī bō rě bō luï mì ō gù dã ā nuî ō luï sān miǎo sān 世 諸 佛,依般 若 波 羅 蜜 多 故,得阿耨 多 羅 三 藐 三 pú tí gù zhī bō rě bō luï mì ō shì dà shãn zhîu shì dà míng zhîu 菩 提。故 知 般 若 波 羅 蜜 多,是 大 神 咒,是 大 明 咒,

shì wú shàng zhîu shì wú děng děng zhîu nãng chú yī qiē kǔ zhēn shí bù xū 是 無 上 咒,是 無 等 等 咒。 能 除 一 切 苦,真 實 不 虛。 gù shuō bō rě bō luï mì ō zhîu jí shuō zhîu yuē

故 說 般 若 波 羅 蜜 多 咒。即 說 咒 曰:

jiē dì jiē dì bō luï jiē dì bō luï sēng jiē dì pú tí sà pï hē

揭 諦 揭 諦,波羅 揭 諦,波 羅 僧 揭 諦,菩 提 薩 婆 訶。

7、中國十大百歲老人的長壽秘訣有哪些?

活到100歲和健康快樂活到100歲之間,有著不小的差距。近期,中國老年學學會公布了2013中國十大壽星排行榜。十位老人的平均年齡為119.2歲,來自新疆疏勒縣的維族女壽星阿麗米罕·色依提以127歲高齡穩居榜首。十大壽星中,7人健康,2人自理,只有1人不能自理。

中國老年學學會副秘書長王峰告訴記者,壽星排行榜已舉辦六屆。此次評選於2013年6月1日正式啟動,37個省全部參加。在各地推送的180名候選百歲老人中,按照年齡順序排出前十,上榜者主要分布在6個省區,涵蓋5個民族。數據顯示,中國百歲老人第一次突破5萬大關,達到54166人;老人的健康壽命也相當樂觀。

王峰指出,心態好、不閑著、不挑食、環境好、兒女孝是老人們長壽的共同規律。除此之外,他們每個人還有著不同的性格特點和養生經驗。

127歲阿麗米罕,歌舞高手,赤腳走路。新疆喀什的阿麗米罕·色依提已經歷3個世紀,皮膚依舊細膩得讓人羨慕。新疆人能歌善舞,阿麗米罕的長壽秘訣也在於此。從十幾歲算起,她已經唱了100多年歌,跳了100多年舞。采訪中,她把拐棍當熱瓦普(一種民族樂器)彈奏,當場表演起一段新疆情歌,神情投入,歌聲柔美。記者留意到,阿麗米罕一直打著赤腳走路。老人的孫子說,這其實是老人一直堅持的一種足底按摩方式。

121歲圖如普,八十得子,頓頓番茄。提起新疆喀什地區的圖如普·艾麥提老人,當地人無不稱奇。老人79歲時娶了第三任妻子,80歲得子,82歲時,妻子又為他誕下女兒。記者見到圖如普老人時,他正扛著50斤大米健步如飛。百歲高齡的他,仍有3顆上牙,7顆下牙。老人子女認為,這諸多神奇,和他的飲食有很大關系。不論家中炒什麼菜,圖如普都喜歡放西紅柿,烹飪羊肉時必定有洋蔥。老人家裡的牆上,曬滿了西紅柿干,做湯時都要隨手扔幾個進去。老人認為,番茄是長壽果,洋蔥能降血脂,對以羊肉為主食的維族人來說非常有益。

120歲亞庫普·卡斯木,每天走七里地,愛養花種草。記者見到這位老人時,不服老的亞庫普正和年輕人比賽掰手腕。兒媳介紹說:「父親身體好,從家裡到他們幹活的地里,來回大約有7里地。父親每天走來回,一點問題都沒有。」亞庫普笑稱自己力氣大得益於好胃口:「我一次可以吃掉兩碗手抓飯,而且最愛吃玉米,頓頓得有,玉米面、玉米饢……」亞庫普還很有情趣,院子一邊是個巨大花架,各種花錯落有致,另一角是幾株葡萄樹,都是老人自己栽種。每天擺弄花、澆澆水,老人自得其樂。

120歲田龍玉,日食兩餐,愛爬台階。田龍玉是土家族,現在跟69歲的養女在湘西鳳凰生活。120歲的老人體態微豐,面色紅潤、頭發半黑、皮膚柔軟,沒有一點老年斑,很難想像她經歷過13次喪子之痛。外孫女告訴記者,老人起居很有規律:「一天只吃兩餐飯,每餐非常節制,只吃七分飽。早飯9點,晚飯6點,無論冬夏,晚7點准時就寢。」老人常自己下山買東西,而上下山有90多級台階,她喜歡一個人走個來回。

120歲打蘭彎,穿衣趕時髦,每天一兩酒。雲南怒江邊上的小院里,抽著旱煙的打蘭彎身穿藏青底、花彩紋的傈僳族服裝,頭戴紅豆紗冠,精心的裝扮讓記者眼前一亮。老人還美滋滋炫耀起穿衣訣竅:「黃灰土氣咱不要,穿艷倒有老來俏。」老人有個嗜好,從18歲開始,每天要喝點自家釀的玉米酒。不過,她喝酒很節制,每天一兩,遇到節日,最多二兩。

118歲堯力達西·堯勒瓦斯,從不穿短袖,講究熱養生。堯力達西住在天山腳下,他為自己總結的長壽秘訣是「熱養生」。記者見到老人時,他正坐在院里納涼。南疆近40攝氏度的高溫下,老人依舊穿著長風衣、烏靴,別人都滿頭大汗,堯力達西卻顯得無比自在,連扇子都沒用。他解釋道,新疆紫外線太強,直接照射皮膚會加快體內水分流失,相對來說,穿大衣、躲樹陰更舒適。老人說:「平時我也著長衣、系寬腰帶、穿長靴,年紀大了,注重腰部、腳部保暖,能保證長久的活力。」老人每天上午10點左右在門口曬太陽,但正午絕不出門,「熱養生,並不代表越熱越好,適度親『熱』才是正確的養生之道。」

118歲屯妮薩罕·艾力,不怕病,看得開。由於南疆地區土壤和水系中的碘含量非常低,當地人一直深受大脖子病的危害,屯妮薩罕也沒能倖免。因年齡大無法做摘除手術,小西瓜般大小的腫瘤附在她的頸部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然而老人並不恐懼,反倒把它看成健康警鍾。「如果一得病就放棄自己,我也不會活到今天,只有不恐懼,看得開,樂觀平和,才會長壽。」老人還介紹了自己的健康妙招:「牛羊肉太燥熱,我很少吃,平時最愛喝水,這樣能排出體內毒素,減輕燥熱。」

116歲付姜氏,兒孫孝順,26年卧床照樣快樂生活。山東菏澤的付姜氏,共生育7個子女,3男2女健在,最大的已經90歲,五世同堂。26年前,不慎右腿骨折後,老人一直卧床。最初付姜氏很著急,兒女卻對她說:「我們認真照顧著,每過一年,心裡就是一種滿足,你就是全家的驕傲。」遠在寧夏的小兒子,更是申請提前退休,和妻子返鄉全職照顧母親。在兒女們精心照顧下,卧床26年的老人從未起過褥瘡,家裡的被褥衣物拆洗得非常整潔。如今,老人每天自己盤頭裝扮,和曾孫們講故事聊天。老人告訴記者:「與其悶悶不樂,不如快快樂樂地活」。

116歲黃乜依,清晨木梳頭,早晚拉耳垂。廣西巴馬是著名的長壽之鄉,黃乜依就生活於此。外孫媳婦告訴大家,老人生活簡單,飲食也很隨意,只是偏愛喝玉米粥,「每餐都喝一碗玉米粥,一天至少三碗。」行動不便後,黃乜依還開發了自己的一套養生法:清晨木梳梳頭,早晚拉扯耳垂,中午撐著小凳走一陣。幾年下來,老人越發精神,頭頂冒出新發,原本半聾的耳朵,現在反而聽得清了。在她看來,長壽離不開運動,「越是哪不好,越是鍛煉哪。我不怕病,病還要怕我咧!」

116歲付素清,倔脾氣,閑不住。四川成都的付素清是孫輩們口中的「祖宗」。「祖宗」有大家長的威嚴,最不喜歡別人說她老。「三九寒天,祖宗非得自己親手洗衣服,你要和她搶,她非得急上幾句『我不老,還能幹活呢!』」被女兒取消「下田幹活」的權利後,掃地、削紅苕、捆柴,付素清一概不放過,還「警告」家人:「不準做我的活。」重孫女說,每天還在睡夢中的時候,聽見門外唰唰的掃帚聲,就知道祖宗起床了。屋外竹林里有一大片空地,干凈整潔,付婆婆自己捆的柴垛就整整齊齊地堆在那裡。

8、要長壽怎樣養生?

現今我國已經走向小康社會,解決了人們吃飽,穿暖以後,就應該注意提高生活質量,講究養生保健,提高身體的健康素質,這樣,人人都可以健康長壽,頤養天年,而且是無疾而終。

我國古代社會動盪,戰爭頻繁,疾病流行,生活困苦,一般人壽命很短,而為什麼古代名醫壽命都很長呢?總結他們的經驗有四條:

(1)起居有常,飲食有度

起居有常,飲食有度。就是說生活一定要合乎生理要求的規律。《素問·上古天真論》說:「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於天年,度百歲乃去。而起居無節,故半百歲而衰也。」人的起卧,是多少代以來養成的白天活動,夜晚睡覺的習慣。定時睡覺,定時醒來,按時起床,形成一套固定的睡眠節律,到時候生物鍾便會起作用,出現想睡、想醒、起床的反映。按照這個習慣和節律起卧、作息,會感到很自然,很舒服。如果經常打亂這個規律,不按時起卧,貪戀夜生活,便會擾亂生物鍾的節律,使身體產生一些反常的病態,如失眠、煩躁不安、乏力睏倦等,導致身體抗病能力下降。早年高濂在《遵生八簽》中說:「人有三死,而非其命也,乃自取也。夫寢處不時,飲食不節,勞逸過度者,疾共殺之。」所以說有規律的生活、起卧實為長壽之道。

飲食有度既不是忍飢挨餓,也不是暴飲暴食,而是應該適度。老中醫大多都注意吃飯定時、定量,不強食過飲,懂得「寓醫於食」的營養學說,常常根據自身的需求,用食補的方式選擇食物調理機體,如:原北京中醫學院傷寒論教研室主任張志純老大夫,一年四季經常喝豆汁(是綠豆經過發酵做成的一種北京小吃),年已到八十多歲時,仍耳聰目明,手不抖,每天早起用毛筆寫蠅頭小楷書一篇,後人甚為欽佩。當時我也曾效仿喝過豆汁,果然喝後全身舒服,如有咽喉痛時喝一碗豆汁,即可疼痛消失。我常比喻說,喝豆汁,可以與用青黴素相媲美。

(2)善握七情,心態平靜

七情,即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態變化,是機體的精神狀態,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情況下,一般不會使人致病。只有突然、強烈或長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過了人體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動范圍,使人體氣機紊亂,臟腑、陰陽、氣血失調,才會導致疾病發生。七情是造成內傷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又常稱「內傷七情」。

七情致病的特點是直接影響相應的內臟。《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是說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以對相應的內臟有影響,使臟腑氣機逆亂,氣血失調。

祖國醫學認為七情致病是使人體生病的「內因」。人的情緒、心態對健康影響很大,因為人在心態平和,心情愉快時,各個系統的生理功能全都正常,當情緒不好,或有各種惡劣的信息傳達到中樞神經系統時,神經系統就會發生調節紊亂,造成免疫功能下降,從而促進人的衰老進程,或導致某些疾病發生,如癌症、冠心病、高血壓等。因為七情是內傷病的重要因素,所以中醫特別強調要謹慎調理、養性強身,以保持身體健康。

(3)講究養生,注意防病

所謂「養生」,就是保養身體、預防疾病的意思。中國養生學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幾千年來,通過反復的實踐,積累了極其豐富的寶貴經驗。它是中華民族智慧和創造的結晶。養生內容範圍很廣,涉及面也大。但一般人從醫療(治病)注意得多,而從養生(防病)考慮得少。我們的前輩在這方面既有深刻認識,又身體力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近些年來,愈來愈多的人們開始注意到養生的重要性。國際上也受到高度重視,他們逐漸認識到養生學對人的生命有著延緩衰老和預防疾病的作用,對於許多慢性疾患也有治療的功效。它是提高人體的生命系數,延年益壽的最佳手段和方法。

(4)不治「已病」,治「未病」

「早識病」「早治療」是我國漢代醫聖張仲景早就提出的主張。古人對「疾病」二字的解釋是不一樣的。他說「疾」是不易察覺的小毛病,也叫「未病」狀態。現在人們常說的「亞健康」狀態,就是古人說的「疾」的狀態。此時就應該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治療,如果不採取任何防範,就可以發展成為「病」。中醫古籍《內經》也載有「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論述。老中醫很重視身體出現不舒服時候的早期調理,也叫「治未病」。深知「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的重要。在生活中,還特別注重調理腸胃功能,他們牢記「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的名言。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脾胃功能保養好,吃飯香,營養充足,身體就好。這與維多利亞宣言所提倡的健康方式四大基石中強調的,要有全面均衡營養的補充,基本是一致的。其次是重視調理氣血,認為氣與血對人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非常有關系。正如《素問·至真要大論》曰:「謹守病機,各司其屬,必先五勝(臟),疏其氣血,令其調達,而致和平。」意思是說治病養生的主要關鍵之一是疏通氣血,令其暢達而致於正常。《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又曰:「審其陰陽,以別柔剛,陽病陰治,陰病陽治,定其氣血,各守其鄉,血實者宜決之,氣虛宜掣引之。」「血實者宜決之」意思就是引導疏通,如決江河,是祛瘀之大法。「氣虛宜掣引之」意思就是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老中醫很重視應用益氣養血補虛和行氣活血祛瘀的調理法則保養身體。我曾見到一張用三七為君葯組成的傳統葯方,從每年立冬時節開始服用,對防止老年人冬天關節不利和關節疼痛效果非常之好。

我國名老中醫的防病勝於治病的養生長壽經驗,比1992年世界心臟病學會會議上制定的「維多利亞宣言」中提倡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四大基石(即均衡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和心理平衡)要早上兩千多年,而且比維多利亞宣言更全面,更具體,也更符合實際。老中醫的養生保健經驗,也可以說是我國古老文化中極為寶貴的優秀遺產之一。

9、孫思邈的養生長壽方法哪幾種?

根據孫思邈的《千金方》和《攝養枕中方》,從中總結出孫思邈養生長壽的13種方法,廣為流傳:

發常梳:將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發熱,然後由前額開始掃上去,經後腦掃回頸部。早晚做10次。經常做這動,可以明目袪風、防止頭痛、耳鳴、白發和脫發。

目常運:合眼,然後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後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復3次。搓手36下,將發熱的掌心敷上眼部。強化眼睛,糾正用眼錯誤。

齒常叩: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齒互叩,無需太用力,但牙齒互叩時發出聲響。輕輕鬆鬆慢慢做36下。通上下顎經絡,幫助保持頭腦清醒,加強腸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骹骨退化。

漱玉津:口微微合上,將舌頭伸出牙齒外,由上面開始,向左慢慢轉動;一共轉12圈,然後將口水吞下去。之後再由上面開始,反方向再做一下。口微微合下,這次舌頭不在牙齒外邊,而在口腔里,圍繞上下顎轉動。左轉12圈後吞口水,然後再反方向做一次。吞口水時,盡量想像將口水帶到下丹田,可以強健腸胃,延年益壽。

耳常鼓:手掌掩雙耳,用力向內壓,然後放手,應該有卜一聲。重復做10次。雙掌掩耳,將耳朵反折,雙手食指頂住拇指,再用力彈向後腦風池穴十下,「卟卟」有聲。這動作每天臨睡前後做,可以增強記憶和聽覺。

面常洗:搓手36下,暖手後以後上下掃面。暖手後雙手同時向外圈。這動作經常做,可以令臉色紅潤有光澤,同時不會有皺紋。

頭常搖:雙手叉腰,閉目,垂下頭,緩緩向右扭動,直至恢復原位為一次,共做6次。反方面重復做6次。可令頭腦靈活,防止頸椎增生。

腰常擺:身體和雙手有韻律地擺動。當身體扭向左時,右手在前,左手在後,在前的右手輕輕拍打小腹,在後的左手輕輕拍打「命門」穴位。反方向重復。最少做50至100下。強化腸胃、固腎氣、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腹常揉:搓手36下,手暖後兩手交叉,圍繞肚臍順時針方向揉。當自己的身體是一個時鍾。揉的范圍由小至大,做36下。可幫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脹。

攝穀道:吸氣時提肛,即將肛門的肌肉收緊。閉氣,維持數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後呼氣放鬆。無論何時都可以練習。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至30下。

膝常扭:雙腳並排,膝部緊貼,人微微下蹲,雙手按膝,向左右扭動,各做20下。強化膝頭關節,所謂「人老腿先老、腎虧膝先軟。延年益壽,由雙腳做起。

常散步:挺直胸膛,輕松地散步。最好心無雜念,盡情欣賞沿途景色。俗話說:「飯後走一走,活到九十九」。散步是有益的運動。

腳常搓:右手擦左腳,左手擦右腳。由腳跟向上至腳趾,再向下擦回腳跟為一下。共做36下。兩手大拇指輪流擦腳心湧泉穴,共做100下。常做這動作,可以治失眠、降血壓、消除頭痛。

10、養生與長壽有什麼聯系?

中年人的膳食調節與養生

人到老年,身體機能下降,特別要注意營養攝人情況。醫學研究表明,中年人動脈硬化與飲食有密切的關系,因此,人到中年要十分注意膳食的品種和數量。一般來說,合理的魚、肉攝入量應為2:1,通俗地講,也就是吃魚應比吃肉多一倍,這對防止中年人的動脈硬化極為有利。在常溫下肉中的脂肪酸含量很多,如若過多地攝取,則會使人體血液中膽固醇增高,從而導致動脈硬化,魚雖然同樣含有動物性脂肪,但由於魚油里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它可有效地預防動脈硬化。同時魚油里還含有促進血液循環,抑制因血液凝固而產生血栓的物質。所以中年人的膳食要適當增加魚的攝取量,這樣可有效地預防心血管系統疾病的發生。

注意補鈣

鈣雖然是人整個一生都不可或缺的礦物質,但進人老年後,尤其要注意補鈣,以防骨質疏鬆而誘發疾病。

含鈣較多的食物有豆製品、奶製品、蝦米、核桃及小白菜、芹菜等。

老年人的素食養生

老年人活動量少,消耗也少,體內的各器官功能自然減退。在這種情況下再多吃含蛋白質高的食品,就要加重消化器官的負擔,產生消化不良症,逐漸出現胸腹脹滿、噯氣吞酸、口味惡臭、夜間多夢,甚則失眠、煩躁、泄瀉等症狀。日久則神經衰弱、消化鈍遲、重時成為胃呆症,二三年後便會明顯衰老,以至血壓升高、動脈硬化、心臟勞動力失常、腦血管痙攣、患冠心病等。

現代醫學認為。一個青壯年人每天需要蛋白質50~100克,老年人則可適度減少。提倡吃素,就正是這個道理,因為葷食熱量高,不易消化吸收,對一個運動量小的老年人來說,少吃為好。

人到老年,要特別注意飲食的結構與成分。老年人的身體,從健康逐漸走向衰老。肌肉力逐漸減弱,消化腺的分泌也逐漸減少,因而消化不充分、不完全。另外,老年人的物質代謝也不如青少年旺盛,消耗相對減少。一些代謝物質就容易堆積下來,膽固醇就是容易堆積的代謝物質中的一種。過高的膽固醇容易在管壁上沉積引起血管「粥樣硬化"的病變。

血管「粥樣硬化」所產生的嚴重後果,首先就是高血壓症。老年人消化力減退。還容易造成便秘。相當多的老年人經常為便秘而苦惱,常吃細糧.過少攝食含纖維組織的食物,就會出現此類現象。

老年人多吃素食和蔬菜,除了對於防止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腸癌等病有積極作用以外,對於防止衰老,爭取長壽也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這是因為素食中含較多的維生素C和E,維生素C可以促進細胞對氧的吸收.同時促進這些間質的形成,有利於細胞的修復。它還可增加抵抗病菌的抗體的形成。維生素E也能促進細胞分裂,延緩細胞衰老,延長壽命。

由此可知,淡泊飲食的確是中、老年人爭取健康,走向長壽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方面。中、老年人應多吃糙糧(如玉米、高粱、甘薯等)和含大量粗纖維的蔬菜(如芹菜、油菜、白菜、雪裡紅、甘藍、蘿卜、豆類)。

與長壽養生經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