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養生粥大全
2、秋天喝粥對脾胃有哪些好處
下面介紹幾種對脾胃大有好處的養生粥:
百合麥冬粥
材料:百合、麥冬各10克,米1杯。
功效:百合養陰潤肺、清心安神,麥冬潤燥益胃、滋陰生津。
做法及用法:將白米洗凈後放入葯才並加6碗水,再將其置於外鍋加2碗半水的電鍋熬煮成粥,每次吃1碗,可以取代3餐中的1餐。
蓮子山葯粥
材料:蓮子、山葯各10克,米1杯。
功效:蓮子補脾止瀉、養心益腎,山葯健脾胃、利肺腎、益氣養陰。
做法及用法:將白米洗凈後放入葯才並加6碗水,再將其置於外鍋加2碗半水的電鍋熬煮成粥,每次吃1碗,可以取代3餐中的1餐。
銀耳核桃粥
材料:干白木耳1朵、核桃5顆、米1杯。
功效:白木耳潤肺益胃、滋陰清熱,核桃溫補肺腎、健胃養神。
做法及用法:白木耳泡1晩後取出,白米洗凈後放材料、加6碗水,再將其置於外鍋加2碗半水的電鍋熬煮成粥,每次1碗,取代3餐中1餐。
白果枸杞粥
材料:白果10顆、枸杞10克、米1杯。
功效:白果斂肺益氣、補脾,枸杞滋補肝腎、明目、提升免疫力。
做法及用法:將白米洗凈後放入葯才並加6碗水,再將其置於外鍋加2碗半水的電鍋熬煮成粥,每次吃1碗,可以取代3餐中的1餐。
按穴位
以下各穴道按法皆為以指腹按壓,每次10~15下,想到就隨時按。
足三里穴
位置:膝蓋外側凹陷處往下約4指寬處。
功效:健脾胃、助消化、增加抵抗力、緩腹瀉、鎮靜安神。
三陰交穴
位置:腳踝的內側往上約4指寬處。
功效:健脾益氣、促進血液循環、滋陰養血、潤燥美膚.
少吃油炸物
秋天體力開始下降,宜早睡晩起,午夜12點前就寢並睡足6~8小時,少吃油膩食物如炸雞、煎餃等,除了傷脾胃也會加速耗損身體的氣,讓疲累感更明顯。
3、脾胃虛弱的食療有哪些?有沒有適合早上喝的粥之類的?
養脾胃最好的食療方法是喝小米粥,每天早上早飯喝一碗小米粥,可以放紅棗,只要不是太嚴重,大概一個月,會有明顯感覺。
另外,脾虛要多吃山葯,可以炒,也可以煮,蒸,平時做米飯,可以去皮,切成片,放到米飯里一起蒸,也可以切碎後放到粥里,煮山葯粥(這個粥早上或晚上都可以喝)。
除此之外,還有薏仁,桂魚,扁豆,胡蘿卜,豬肚等。這些材料都很常見的,希望等幫到你。
脾胃虛弱主要主要事項:
1.溫度適宜:飲食的溫度應以「不燙不涼」為度。
2.少吃腌制食物:這些食物中含有較多的鹽分及某些可致癌物,不宜多吃。
3.注意防寒:胃部受涼後會使胃的功能受損,故要注意胃部保暖不要受寒。
4.細嚼慢咽:以減輕胃腸負擔。對食物充分咀嚼次數愈多,隨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對胃黏膜有保護作用。
5.少吃油炸食物:因為這類食物不容易消化,會加重消化道負擔,多吃會引起消化不良,還會使血脂增高,對健康不利。
6.少吃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生冷和刺激性強的食物對消化道黏膜具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瀉或消化道炎症。
7.定時定量:要做到每餐食量適度,每日3餐定時,到了規定時間,不管肚子餓不餓,都應主動進食,避免過飢或過飽。
8.飲水擇時:最佳的飲水時間是晨起空腹時及每次進餐前1小時,餐後立即飲水會稀釋胃液,用湯泡飯也會影響食物的消化。
9.避免刺激:不吸煙,因為吸煙使胃部血管收縮,影響胃壁細胞的血液供應,使胃黏膜抵抗力降低而誘發胃病。應少飲酒,少吃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
10.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C對胃有保護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維生素C的含量,能有效發揮胃的功能,保護胃部和增強胃的抗病能力。因此,要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
4、脾胃陽虛 喝完這個養生粥胃脹
不錯,問題就是出在白扁豆上,《本百草求真》里說得很清楚:白扁豆,「多食壅滯,不可不知。度」豆類大多有一個益氣的特點,食用過多問容易氣滯,讓人感到腹部特別脹,所以白扁豆也是答不能一下吃過多,可以常吃,但版一定要注意量。而且現代醫學也有研究,部分人群腸道內缺少一種酶,食用權一些豆類易於腹脹。。
5、哪些養生粥適合老人食用
1、燕麥粥
燕麥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和鋅,對糖類和脂肪類的代謝都具有調節作用。燕麥還富含果膠,可以有效地降低人體中的膽固醇。所以,常喝燕麥粥可以達到減肥的效果,還能預防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
2、粳米粥
粳米能補脾益氣,養胃生津。體質虛弱,脾胃不好的人應常喝粳米粥。粳米中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含量都比較多,多吃能降低膽固醇,減少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幾率,能預防糖尿並腳氣並老年斑和便秘等疾病。粳米適宜一切體虛之人、高熱之人、久病初愈、婦女產後、老年人、嬰幼兒消化力減弱者。但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
3、蔬菜粥
蔬菜在煮粥過程中,營養素釋放更多,而且容易被人體吸收。蔥白粥可以殺菌,苦瓜粥可以消暑。食慾不振的人,最好喝碗熱騰騰、加了蔬菜的鹹粥。
4、紫米粥
滋陰補腎、明目補血,比較適合產婦、老人、兒童食用,可以有效地補充營養。
(5)脾胃養生粥擴展資料:
老年人飲食
一、食物宜雜。人體需要從不同食物中獲取營養,老年人每日選擇谷薯類、蔬果類、魚肉蛋類、奶豆類及油脂類等多種食物,注意葷素、粗細、色澤、口味、干稀搭配。
二、質量宜高。以補充蛋白質為例,常見的牛奶、雞蛋、豆腐、肉類等都能為老年人提供豐富的優質蛋白質。肉類選擇上,建議多吃魚、蝦。
三、蔬果宜鮮。顏色鮮艷的蔬果往往含抗氧化物質較多,能調節免疫力、預防慢性病。紫色的蔬菜富含花青素,如茄子;綠色的蔬菜富含葉綠素、葉黃素,如菠菜。
四、飲水宜勤。老年人對口渴的敏感度下降,因此要養成自覺喝水的習慣。每日飲食要適量搭配稀粥、湯、豆漿、牛奶等,另外,單獨補充900~1200毫升水和茶。
五、數量宜少。老年人基礎代謝率降低,建議61~70歲的老年人總能量攝入較青壯年降低20%,71歲及以上的老年人總能量攝入降低30%。攝入食物量雖然減少,但品種不能少。
6、喝什麼粥調理脾胃 推薦五種養生粥
1.紅棗小米粥:取紅棗10個,小米30克,先將小米清洗後上鍋用小火炒成略黃,然後加入水及紅棗用大火燒開後小火熬知成粥食用道。適用於消化不良伴有厭食的脾虛小兒。 2.蓮子山葯粥:取蓮子30克,山葯80克,粳米50克。將蓮子去皮及心,加山葯、粳米及水煮粥食用。適用於消瘦、食慾不振的脾胃虛弱小兒。3.沙參麥冬扁豆粥:取沙參10克,內麥冬10克,扁豆15克,粳米50克。先將沙參、容麥冬加水煮20分鍾取汁,將汁加粳米、扁豆煮成粥食用。適用於手足心熱、便乾的脾陰虛小兒。
7、養生粥最適合這五類人喝,你喝對了嗎
對於善於養生的朋友來講,粥已經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譜了。當你脾胃不適、沒有食慾時,家人會勸你喝點粥吧,當你大病初癒或產後時,粥也是你飲食的首選。那麼,粥到底有哪些功效?養生粥適合哪些人來喝呢?
一、未病先防
實踐已經證明,經常食用葯粥,可起到預防疾病的作用。唐代孫思邈《千金翼方》中就載有用米糠煮粥以預防腳氣病復發;《廣濟方》中用「薏苡仁粥」防治脾虛泄瀉、腳氣浮腫,現代研究表明,經常食用還有預防腫瘤的作用。應用葯粥預防疾病,既包含著用葯物預防,同時又起到扶助正氣、增強抗病力的作用,即所謂「祛邪安正」的雙重意義。
二、急性病的輔助治療
在治療某些急性病的過程中,如配合用適當的葯粥,療效則更為理想。前人有不少葯粥,就是專門用以治療急性病的食療方,如:《聖濟總錄》中的竹葉粥,治療「發背癰疽,諸熱毒腫」,非常適合急性外科感染性疾病患者食用;《老老恆言》中的「枳椇粥」,用於治療酗酒醉卧不醒,非常適合飲酒過量的患者食用;《粥譜》中的「茵陳粥」,用於「療黃病」,非常適合急性傳染性肝炎患者食用。這些葯粥既可單獨使用,也可作為治療急性病的輔助食療。
三、病後及產後的調養
清代王孟英《隨息居飲食譜》中提到「病人產後,粥養最宜」。意思是說病人在恢復期或產後,全身機能減退,胃腸薄弱,消化能力降低,宜用米粥調理。米粥不僅營養豐富,而且極易消化吸收,又能補充能量。如果再辨證配合中葯煮粥,則更有利於糾正機體陰陽氣血的虛弱,使之早日恢復健康。如病後陰虛者,可用甘蔗粥、天冬粥、地黃粥等;病後血虛者,可用首烏粥、當歸粥等;病後陽虛者,可用羊肉粥等。再如婦女生產過後,不僅體質虛弱,還有一段通乳汁、排惡露的生理過程,這時吃些豬蹄粥或萵苣子粥可幫助下奶,或服用益母草汁粥養血,可促進子宮的恢復。
四、慢性病人的日常調養
有些慢性病由於病程長,患者單純依靠葯物,往往不能達到預期效果。如果配合葯粥作為輔助手段,並能堅持長期服食,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高血壓的患者,可長期常食決明子粥、芹菜粥、木耳粥、山楂粥等;糖尿病患者可長期服食玉米粥、葛根粉粥、山葯粥等。
五、延年益壽
人到老年,真氣日益耗竭,一切生理機能明顯衰退,胃腸道消化酶逐漸減少,加上老年人牙齒松動脫落,咀嚼困難,消化吸收能力大為降低。因此,絕大多數老年人,一旦患病,往往呈現出種種「虛證」。此時,若能合理選用一些葯粥,經常服食,確能起到補益抗老、益壽延年的效果。正如清代醫家陳修園在《神農本草經讀》中所說:「凡上品之葯,法宜久服,多則終身,少則數年,與五穀之養人相佐,以臻壽考。」就是說,經常選用具有補益功能的黃芪、人參、山葯之類的上品中葯與米穀同食,可以使人健康長壽。
8、養生粥 哪些粥具有養生功效
養生粥
1、胡桃粥:
取胡桃仁搗碎同粳米同煮,有補腎、益肺、潤腸的功用。胡桃肉20克、米100克。核桃肉洗凈,放入鍋中,同米煮粥,大火煮沸,轉用文火熬煮至熟即成。常食核桃粥,不僅能補腎,還可以預防陽萎、遺精,有延衰抗老作用。
2、栗子粥:
栗子肉與粳米共煮,有補腎強筋、健脾養胃之功用。栗子50克、米100克加水同煮成粥。因栗子具有良好的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的作用,尤其適用於老年人腰腿酸痛、關節痛等。
3、百合杏仁粥:
鮮百合、杏仁與粳米同煮,加白糖適量溫服,能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用於病後虛熱,乾咳勞咳。
4、山芋粥:
山芋與粳米同煮,常食可防高血壓、動脈硬化、過度肥胖等症。
5、梨子粥:
梨子2隻,洗凈後帶核切碎加粳米100克,和水煮粥。因梨具有良好的潤燥作用,可作為秋令常食的保健食品。
6、芝麻粥:
搗碎芝麻與大米同煮,可治眩暈、記憶力衰退、須發早白等。芝麻50克、米100克。先將芝麻炒熟,最好研成細末,待米煮熟後,拌入芝麻同食。秋季常食,可益壽延年,還可潤肺,是秋季保健粥的佼佼者。對便秘、肺燥咳嗽者有一定療效。
7、牛肉粥:
切碎牛肉與粥同煮,可補脾胃、強筋骨。
8、菊花粥:
菊花60克、米100克。先將菊花煎湯,再同米煮成粥。因其具有散風熱、清時火、明目等功效,對秋季風熱型感冒、心煩咽燥、目赤腫痛等有較好的治療功效。同時對心血管疾病也有較好防治作用。
9、烏雞肉粥:
烏雞同粳米同煮,加調味,用於高血壓、貧血、營養不良等。
10、木耳粥:
取木耳、粳米加冰糖同煮,潤肺生津,滋陰養胃,補腦強心。
11、枸杞粥:
枸杞同粳米共煮,有補腎益血、養陰益目功用。
12、蓮米粥:
將蓮米發漲後,在水中用刷子將表皮擦去,抽出蓮心放清水煮爛,再與粳米同煮食用,具有健脾止瀉、益腎固澀、養心安神之功,適用於脾虛食少,腹虛帶下、遺精尿頻、心煩失眠、健忘多夢。
13、胡蘿卜粥:
取新鮮胡蘿卜切碎,同粳米共煮,能健胃、補脾,助消化。將胡蘿卜用素油煸炒,加100克米和水煮粥。因胡蘿卜中含有胡蘿卜素,人體攝入後可轉化為維生素A,適於皮膚乾燥、口唇乾裂者食用。
14、紅棗糯米粥:
山葯、苡仁、荸薺、大棗、糯米同煮,放入適量白糖,有健脾胃、益氣血、利濕止瀉、生津止渴之功效,適用於病後體弱及貧血、營養不良、食慾不振、慢性腸炎等患者食用。
9、求推薦調理脾胃的養生粥
「秋季平補,冬季滋補」,所謂平補,就是宜選用補而不峻、不燥不膩的平補之品,如茭白、南瓜、蓮子、桂圓、黑芝麻、紅棗、核桃等。特給大家推薦四款秋季補脾養生粥。
薏米粥 薏米70克,粳米50克,鹽適量。將粳米、薏米洗凈,放入鍋內煮成粥加鹽即可。薏米粥具有健脾胃、祛風濕、消水腫的作用,適合各類人群秋季食用。
山葯糯米粥 糯米50克,山葯300克,白砂糖適量。將糯米洗凈,加水燒開,再用溫火煮成粥。山葯洗凈去皮,切成丁狀,待粥熟後,將其放入同煮,至山葯熟透,加糖調味即可食用。山葯糯米粥具有補養脾胃、調理胃腸的作用。
茭白豬肉粥 茭白100克,粳米100克,豬肉末50克,香菇25克,精鹽、味精、食用油各適量。將茭白削皮洗凈,切絲待用;香菇切成碎末。在炒鍋內放入少量食用油,六成熱時放入豬肉末炒散,加入茭白絲、香菇末、精鹽、味精合炒入味,盛入碗內備用。將洗凈的粳米熬粥,粥成後加入炒好的茭白,稍煮即成。這款粥營養豐寓,味道鮮美,具有清熱解毒、調補脾胃、利水通便的作用。
南瓜百合粥 南瓜250克,鮮百合5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將南瓜洗凈去皮、切丁,鮮百合摘瓣洗凈。粳米洗凈後用文火熬熟,加入南瓜丁煮爛,再放入冰糖、百合,煮沸即可。南瓜營養成分豐富,脂肪含量較低,易於消化和吸收,還可通便,配合滋陰潤肺的百合,具有健脾滋陰潤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