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華禪武養生功非物質文化遺產洛陽人都知道,但是中華禪武養生堂地址在哪兒?
地址是河南省洛陽市西工區富雅東方20樓2006 也可以電話咨詢
2、禪醫的禪武醫的武學觀
禪武醫所練的武功與其他武術有何分別?
禪武醫的武學主要是練心、練意、練氣,主要目的為使修練者能控制自己的心和意。因為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人往往難以控制自己的慾望和情緒,而導致生活困苦。有些人不想發怒卻控制不了自己的怒氣;希望晚上熟睡,卻往往失眠;希望自己思想清晰,卻往往頭腦遲鈍。所以,禪武是一門學問,探索如何用武學使自己有能力控制自己的心和意,繼而調整其心境及身體。所以,禪武不是練習四肢發達,而是練靈者之心。「心」者禪也,所以禪武是練心的武學。
何謂自然及自為丹田呼吸法?
自然丹田呼吸法是把手置於丹田,吸氣時觀察丹田,出氣時觀察鼻,主要以心導引。自為丹田呼吸法,是在自然丹田呼吸法的基礎上,出氣時提肛、收腹、合口,它是以意導引呼吸。
練習丹田呼吸的好處是什麼?
生命就是一口氣,但有很多人連自己的呼吸也無法控制,就更不用說控制自己的心意、情緒等了。所以,要練習控制自己,首先要從練習控制自己的呼吸開始,這是禪修明心見性法門的基礎。每天修練可以改善心境,使修練者心平氣和;再者,練習丹田呼吸可以改善身體健康。已有臨床實證指出,每天練習丹田呼吸法有助於改善情緒、睡眠及腸道問題。所以,丹田呼吸是修禪的入門,也是改善人們心理及身體狀況的方法。
丹田跟氣有什麼關系?
生命就在呼吸間。人出生前,在母親的身體里就有呼吸。氣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它是生命的觸動。人沒有氣,走路、說話也會沒有力氣。丹田的氣就是生命,禪醫講究丹田和氣。氣來源於哪呢?它就來源於丹田。而丹田跟鼻也有很大關系。鼻子一通,大腦輕松。人的勁兒從哪裡來?也是來源於丹田。關於丹田有很多說法:有上丹田、中丹田,還有下丹田,然而不管根據哪種說法,人都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呼吸長,生命長;呼吸短,生命短,人活得健康與否跟丹田的氣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有人說男人可以練丹田,女人不能練丹田,還說女人生了孩子肚子空不適合練丹田,這是不對的。每個人的丹田都是需要鍛煉的。人長時間吃五穀雜糧,食積氣滯,需要使用氣化方法加以運化,這就需要練氣、練丹田。
煉丹和練丹有沒有關系?
所謂煉丹,是指煉丹丸、丹葯,是外丹;而練丹,是指練丹田之氣,是內丹。煉錯、煉壞外丹,若是服用了就會對身體造成傷害。但練丹田養生,對身體有益無害。
練習少林傳統功夫的要義是什麼?
少林傳統功夫有五大要義:
1. 六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肩與胯合、手與足合、肘與膝合。
2. 三節:人身可分為三節,手肘、腰腹及腿足為稍、中、根三節,而每節又可分為三節。
3. 四梢:發、指、牙和舌為四梢。
4. 五行:金、木、水、火、土。身體的五行分為內五行及外五行。
少林傳統功夫在養生上與其他門派的功夫相比如何?
門派不同並不重要,只要心存善念,無論練哪一門養生功,都對身體有益。門派不同,其功夫自然有它特殊風格,但是無論練哪種功夫都與心、意有關。就像「心意把」,它並不是只是少林功夫,但其關於心、意、把的道理也同樣適用於其他門派的功夫。
少林功夫注重技擊還是養生?它是否講求剛柔並濟?
歷史上,少林功夫曾多次用到戰場上,保家衛國、匡扶正義。例如,唐代著名的十三和尚助秦王,明代少林僧兵抗擊倭寇保衛邊疆等。所以,很多少林武僧創出大量剛猛的招式。但除了護法濟世之外,少林功夫更注重的是養生,講究剛柔並濟。到如今,少林功夫主要用以提升人們的身心健康,而非用來表演或者技擊爭斗。
嘈雜喧囂是否會有礙練功?
在喧鬧的地方練功也不是不可以,但需要做到靜心,否則,練功一旦受到干擾,人就容易被驚嚇,這就會妨礙練功。練功時一定要做到心靜如止水。
許多功夫很好的人到了一定年紀為何其身體會出現不好的狀況?
練功要講究方法,如果方法不對,強行練習,看起來在力量和氣勢上很勇猛,但身體卻出了問題。練功方法有問題,就需要改善。如果一味修身求力,就易走火入魔。很多人非常喜歡學習功夫套路,希望好看又有力量,這樣的功夫對身體不一定有益。真正的功夫一招一勢可以很簡單,不求復雜花哨的套路。藝無止境,一勢就足夠修練一輩子。一勢之中可以有起落伸縮、左右進退、反側收縱、旋轉跳躍、翻身滾動。一勢精通,千變萬化。
練虛樁的要旨是什麼?
萬法虛中求:練虛樁時,保持呼吸自然,只要姿勢正確,勁自然慢慢就沉下去,佛經有雲:「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越是有所求,求呼吸、求勁,想弄清楚,反而越弄不清楚。而自然站立,以「無所求」的心態去練,漸漸地能夠明白。虛樁使身體吐故納新,進行代謝循環,使腳跟有力。
少林禪醫是什麼?
少林傳統醫學稱為禪醫,它是少林寺歷代名僧將眾行醫經驗與禪武醫實踐相結合而形成的一個獨特的中華醫學分支,其理論包括病理、葯理、養生、保健等,都以「禪機」和「氣機」為基礎。強身先修心、修德,心理健康是身體健康的基礎。人體有千竅百脈,竅脈通則氣血暢,可助身心強健。
少林禪醫與中醫有何相同?
少林禪醫與中華傳統醫學相仿,它以氣血學說、經絡學說、臟象學說、陰陽學說及五行學說為基礎理論。關於人致病的原因,禪醫與傳統中醫理論一致認為,是因受到氣候、飲食起居和精神情緒三方面的不正常影響。每個人都會受氣候變化(春、夏、秋、冬)的影響,然而人體遇到外邪是否生病卻與其身體的機能和抵抗力有關。飲食起居、精神情緒及機能鍛煉均能影響人的抵抗力。
少林禪醫與中醫有何分別?
少林醫學吸取了五千年中醫理論,別出一門,獨樹一幟,不用於其他學派:首先,少林醫學強調「治心」、「祛除心魔,洗心性」。人的疾病都是與「心魔」有關,所謂「病由心生」,「心魔」主要是人的貪、嗔、痴欲,它引致心肝脾肺腎及血氣等的傷害和衰退。例如,一個人太憤怒會傷肝,過分思慮會上脾胃,所以禪醫治病首先「治心」。把心魔打碎,將心安定下來,從而改善人的心理及身體問題,這一觀念有別於一般中醫治病方法。此外,禪醫強調調整飲食,因為「病從口入」,很多疾病都與不良飲食有關,所以禪醫提倡葯療不如食療,以清淡素食、減少攝入有炎毒的食物來改善身心健康。再者,禪醫強調「不通則病」,很多疾病都是因為清、濁竅不通,氣血不通,所以,禪醫以不同方法使身體的竅門及氣血暢通。
禪武醫的主要行醫方法是什麼?
禪武醫的主要行醫方法為氣化療法及通竅療法。可以教導修練者使其用自身的吐納,導引而達致氣化及通竅;也可以用膏摩、中葯及食療達到相同的效果。如病情嚴重,也可用一指禪功法為病人氣化及通竅。
何謂氣化療法?
人的氣血若暢通,心境自然舒暢,但因七情六慾及飲食不當,氣血不通,久而久之,便影響心境及身體健康。例如,當一個人不愉快、生氣的時候,有時會感到胸口壓迫、氣悶,甚至頭暈頸痛。用氣血不暢的理論解釋這個現象,就是氣閉於胸前。禪醫氣化的方法包括導引、中葯治療、飲食調節、祛除心魔等。例如當人們感到胸口壓迫、氣悶時可做「順氣式」,自我引導氣歸丹田。當氣不再閉於胸口,人便漸漸感到舒服。每日練習虛樁是另外一個辦法,虛樁也有利於氣血順暢。早上起來練習虛樁,可使晚上囤積在體內的廢氣吐出,再吸納早上新鮮的空氣,即所謂「吐故納新」。禪醫也可用中葯輔助治療,使其氣血暢通。還有是以正確的飲食使人體內不存有太多的積滯,因為體內積滯是身體氣血不暢順的原因之一。最後,就是「祛除心魔」的方法。人的七情六慾是氣血不順的另外一個原因,透過祛除心魔,使其心境平靜,自然氣血暢順。
何謂竅療法?
不通則病。小病始於表竅不通,若不保養,使機能失常,便會釀成大病。竅不通主要原因是:1.飲食不當;2.治療不當;3.情緒不正常;4.梳妝脫穿不慎;5.受到風寒。以上原因,致使入口不順,出口不利,中道出障,由表及裡,內臟組織壞死,大氣元不納。所以,禪醫主要使表竅暢通,人身體的七竅包括鼻、口、耳、眼、皮膚汗毛孔及下體兩個濁竅。禪醫以導引方法,如中葯通竅,沐鼻法及虛樁使鼻竅和皮膚的汗毛孔暢通。練習自然及自為丹田呼吸法也可助暢通鼻竅、口竅及下體的濁竅。
禪醫治人有哪三不醫?
禪醫主張「命由己造」,自己改善健康,要求病人改善飲食、心境、生活習慣,它有三不治:
1.不忌口不治:不可戒食蔥、韭、芥、辣、姜、肉、魚等起火發炎生痰的食物不治,因為如病者繼續進食這些食物,即使吃葯也沒有用。
2.常生氣不治:因生氣發怒使血液大量上頭,也會加重鼻炎。
3.常「漏氣」不治:即縱欲過多。好色貪欲使人精氣神很快虧損,免疫力減弱,肝臟枯竭,各種疾病乘虛而入。
禪醫與佛學有關系?
佛教常以醫喻教,喻佛為醫師,法為葯方,僧為看護,眾生如病人,佛曾號「大醫王」,專以治療眾生心病為己任,是對人心靈的一種凈化。而在現實中醫術也是佛學、特別是禪宗一派禪學的一種比較直接的濟世方式。
3、中華禪武養生功主要作用是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禪醫,也叫禪武醫,少林禪醫,中華禪醫。是在百印度醫學文化和中國醫學 少林寺方丈釋通林介紹禪醫 文化的基礎上經兩千年實踐融合後形成的醫學流派。它在繼承發揚中華傳統醫學理論的基礎上,突出以「 禪定」為度基本法門,以呼吸、觀想、氣血、經絡、臟象等學說為基本理論知,運用「氣化」、「導引」、「 點摩」等基本手段進行診斷、治療、道調養。少林「醫禪」的養生方式表現為:以功法為導,以醫葯為用, 以禪修為髓,以提升生命力為歸,其作內用正在於激活潛能,鍛煉臟腑,改造體質。多彩多姿的氣功健身療 疾諸般功法,歷代高僧珍藏秘傳之豐富驗方,結合容超絕凡俗的武技功夫,或養生延壽,或濟苦活人,成就 無量功德。
4、洗髓功到底有什麼好處
1、鍛煉身體總是有好處的,保持身體健康嘛,和廣播體操、眼保健操一樣一樣的,要是說別的,補腎壯陽、長生不老什麼的,只要不傻都能知道那是騙人的,不要相信。
5、禪武醫專修學院好不好
學校整體還是不錯了,環境安靜,飲食清淡來,適合修身養性,靜心,練武,我家小孩前年到禪武醫,今年源在國際少林傳統武術節上拿了兩枚金牌,我很高興,感謝吳師父知的培養,如果學校再多做些宣傳道,我覺得還是很有前程的。
6、什麼是中華禪武養生功 ?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禪武養生是中知國傳統養生功的一種,源於佛家傳統養生氣功,於2015年被授予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華禪武養生功包括:動功、靜功、樁功、心法、秘笈道、武術、推拿、按摩、醫術等,修煉此功法者,能強身健體版,延年益壽,增慧益智,本功法特別對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稠,腎病,性功能障礙者有神奇的療效權。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3NjY3MzM0OA==.html
7、中華禪武養生功已經被正式授予非物質文化遺產了嗎?
是的,新聞上有報道。2015年3月,「中華禪武養生功」被洛陽市西工區人民政府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石曉輝亦被授予「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8、河南禪武養生功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河南禪武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7月,總部位於洛陽公司主要經營百室內健身活動,機械健度身,健身舞蹈,瑜伽功及類似健身活動。公司產品有氣功」中華禪武養生功「該公司項目「中華禪武養生功「於2015年3月被問洛陽市西工區人民政府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公司法人石曉輝答被授予「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法定代表人:石曉輝
成立時間:2015-06-16
注冊資本:版3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10482000047851
企業類型:有許可權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汝州市九蚨大酒店南3號樓
9、釋如眾的人物簡介
釋如眾自幼秉承祖藝(祖上歷代出武賢)、喜武樂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父母如願隨師入嵩山少林寺,研武修禪,耕武識佛。
1991年在嵩山少林寺常住院依止師爺素雲、素喜兩位老和尚從道,界時披星戴月,裹衣纏腹,生活清貧,道心堅定,從無綴功。
1993年拜在德大師門下苦修勤練、以武令入禪地。不執師門之見、探其宗本、明其流變、博煉善思、始終懷著契理大道皆莫失緣之理念。把傳統功法看為是體;把現代武技看為是用。體用不缺、互為古今,為的是澄武真流、正功本源、明心見性、悟佛知見。修學餘外,積極參與少林寺農禪活動,力行功夫即生活、生活即功夫的原則。亘信功成則人成,人成則佛成的資糧道源。
時間荏剎2000年晉升嵩山少林寺護院武僧。
2003剃度與汕頭海興寺隆道大和尚座下,賜法名:如眾。隨師行腳名山大川、每到一處必訪功奇人傑之士參學研修。不吝彈指念、不棄剎時功、千錘百煉琢皿器、春秋磨礪武道宗。道無言、功無語、立命與心中。浩盪師恩無盡意,立命修性塑法身,博覽群武廣納際,吸允華夏拳道中。在這種積武成禪、參道成息的善緣下、對「工夫」略初有了明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2004年千人比武競選中,最終不負眾望奪冕任嵩山少林寺武僧培訓學院總教頭職位。同年兼任了嵩山少林寺羅漢堂總教頭職務,由於功底扎實曉古(拳)明今(技)較全面掌握了少林功夫的精要,便多被少林國際教學部所調任。在交流施武、出訪互往中,廣泛的了解並學習海外的多種技擊術。在施武之餘,學習他方技藝,訪友論道,多年如一不辭疲憊。
2005年2月任少林寺功夫表演團名譽團長,次月萬緣際會前往福建佛學院深造修學。
2005年3月前往福建省(莆田市南山廣化寺)佛學院研讀大專班。
2007年在佛學院就讀期間成立南少林寺武僧團時任總教練。11月帶隊承辦南北國際少林武術節。
2008年佛學院大專班畢業,正式入住南少林寺升任莆田南少林寺武僧總教頭,同步被錄取兼讀佛學院研究生。
2009年任福建省莆田市武術協會副秘書長,領隊承辦南少林寺國際武術文化節,領團隨莆田市人民政府出訪印尼、多套央視專題節目采訪報道等多元文化發展。
自福建這些年親自帶組行走了南方(粵、閩、浙等)八個省份,數百個城市的各派武學家,交流學習取精補短、博觀善察學教相長、理論實踐並行,對百種拳法、功法心訣、實戰技擊、樁法行氣、擒拿點打、攻防布戰、養生武醫,大量收集吸收整理。結合自身多年的修學經驗與武學體系,這對今後禪武文化的弘揚推廣奠定了重要的一頁。以禪武大道為核心,攝取發展中諸家功夫之優點,以其適應時代人心的發展航標為己任。佛法上則從三藏經典、顯密、印度佛教、部派大小乘、佛教各宗發展起源等各大意略察善思,取其精丟其粕,不忘佛法本懷探本明流、抉擇而參修,成為適應時代、有益人類身心的、以人類為本的佛法。
2011年畢業於福建省佛學院並榮獲研究生碩士學位。
2011年10月於北京昌平職業學校專場演出入教,12月任義大利國際asLws武術體育協會名譽總教練。
2012年1月任中國嵩山少林寺俗家弟子總會名譽總教練;2月正式入教成立昌平職業學校武術科系;3月任北京大學中華養生研究專家委員會委員;五一在北京昌平區總工會郝主席領導下帶武僧團五一勞模慰問專場演出;8月任福建莆田市健身氣功協會副秘書長、昌平職業學校武術科系總指導;昌平區少林禪院住持;北京少林禪武養生研究院院長;
2013年任昌平區武術協會副主席;昌平武協少林禪武養生委員會主任等職至今。
修學期間曾參訪中國恣意委員會會長本煥老和尚;香港大學佛教創始人衍空長老;台灣律宗法藏法師;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傳印長老等大德。依止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怡學大和尚深入修學人間佛教思想體系。如眾法師其弟子遍布全球(義大利、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巴西、埃及、南非、俄羅斯、泰國、日本)等80幾個國家及區域,使其禪武精神在數以萬計的宗武法子中薪火相續。
行者看來:禪武是一種精神力量與智慧的結合;一種信仰解脫與磨煉心志的產物;一種禪學與武學文化思想的自然融合;一種體現大智大勇與內心無礙無畏的氣概。功夫禪是圓滿人格、調節身心的法寶良葯,提高全民身體素質修養和精神文明素質修養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在積極推動社會和諧發展、民族愛國情操、對外友好往來都有極其深遠的意義。它承載了東方兩大文明的精髓,是世界性的文化財富。
行者提倡:功夫生活化、生活功夫化。以「出世的本懷,做入世的道業」、「以禪入武,以武悟禪」為導向。靈魂是佛教禪法智慧所賦予的,要求行者在現實生活中體悟、參研,最終實現透視現象了達緣起的目的。因此僧人的日常生活即是在修行。法師勵志不但要興建東方佛文化教育體系的昌盛庄嚴,更要恢復少林唐宋元明的浩然威德之壯舉。並倡導:「佛法人間行,人間行佛法」的理念。使以軟實力(文化)產業、慈善、教育、共修等,以「世界村」思想鏈為篤進,誓願締造中國特色主義世界功夫禪文化體系為使命!
行者遵循:「道心之中有衣食,衣食之中無道心」之修行原則。知難行易,鼓鑄中國世界性的新型文化,此文化不是以一套新的來取代舊的,也不是打倒其他文化或宗教而推行佛教,而是從發揚善法中,化除實體的世界觀,消融自我中心的人生觀,闡揚世界性原理,培養人類世界性的新意識。從世界性的思想中心調整、改進、陶煉現有一切的文化,而使其融合、進步、適應新的時代,成為世界弘揚功夫禪文化格局中新型文化的載體,竭力以實際行動來支持我國軟實力文化的產業建設奮斗終生。
10、何謂禪武?武術與宗教的關系?
這么說吧,起初的宗教與武zd術呢,皆是從修行方面發展出來的,眾所周知,無論是佛教還是道教,都注重打坐和武術,佛教是以坐禪,但是做久了身體氣血容易流動不暢,所以需要打打拳用來疏通活血,避免肌肉萎縮。而道教的武術則多了一種用途,很多是由人身氣血運行規律來創作的,道教的打坐是養氣煉氣的,而武術屬於外功,在防身的同時呢,也有引導氣血的作用,如太極拳就是如此。武術在宗教中還有一種用處,就是防身,眾所周知古代的小偷山賊強盜和野獸很多,而寺廟呢往往又很版多都建在僻靜之處,若遇到賊人,等你跑去報官回來的時候,賊都不知道跑哪裡去了,所以武術也用來守護廟觀財物。還有更多就不一一舉例了,但是無論如何,古代宗教都沒有說像現在這般拿武術開武術學校賺錢而形成的武術與宗教關系,這已經是在物質極化的一條路上了。
那麼說下,什麼是禪呢,無論處於何事,身在何處,即使眼耳鼻舌所接觸到的,如果在這些面前都能保持如老僧坐定一般的平常心,這就是禪,總之,不妄動,權不妄想就是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