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相傳太極拳創始人張三豐活了218歲,他是怎麼養生的?
一、 練太極拳
現在不管我們去廣場還是公園上,有很多老人都在練太極拳,因為太極拳是可以養生的,可以強身健體的,那麼張三豐又是太極拳的創始人,他活了218歲也是有原因的,就是因為他練了太極拳,並且每天都在練,那麼他又是創始人,所以對於這一套拳法是特別精通的。而他練起來也是得心應手,對於養生來說是更加好的。
二、 好的生活習慣
在他那個時候是沒有任何的娛樂措施的,沒有電腦沒有手機啊。他沒有電。所以說他過的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啊,這樣的話他的生活就是特別有規律的,他不會有半夜不睡早上不起的這種現象,那麼長時間的生活規律就造成了,他的身體是特別好的,所以這個養生的好習慣就是這樣形成的。
三、 好的飲食習慣
他的飲食習慣也是特別好的,那麼一日三餐都是定時定點的飲用,並且他們那個時候蔬菜是沒有任何農葯的,那麼喝的水也是特別干凈的,不像我們現在所有的蔬菜都是打過農葯之後我們才食用的,所以說我們現在人的身體越來越次就是因為吃了很多的農葯。俗話都說是葯三分毒,如果我們長期以往吃這種東西的話,肯定身體是不好的。
現在人最長壽的也就是100多歲,從來沒有一個人能活過218歲,所以說啊,張三豐這也是一個奇跡,那麼這個都是天時地利人和造成的,我們現在的社會就不允許我們的身體有那麼好,因為對身體不利的東西太多了。
2、張三豐長壽的原因?
中國明代著名道士張三豐,不僅開創內家太極拳,而且精修傳統太極內丹功法,傳說他超長壽約150歲左右。
1、丹功的核心是煉丹田丹氣
張三豐說:「皇帝尋我問金丹,祖師留下生長訣……神仙哪有異功夫」;「大丹如黍米(指丹氣)……人能服此葯,壽與天齊,如若不延壽,吾言皆是非」;「豈知大道在目前……早拜明師結成丹。有人識得真鉛汞(指丹氣),便是長生不老仙……要知此歌何人作,清虛道人三豐仙「(《張三豐全集》)。
(1)張三豐主修的是:中華正統道脈「黃、老」(指黃帝和老子)內煉學說。
該學說,以東漢魏伯陽《周易參同契》和北宋張伯端《悟真篇》兩部經典名著為核心。此兩經典名著,被中國道家並推為正宗,即正統道脈,其他則是旁門。
該學說自廣成子傳黃帝,到先秦時期的老子(160歲)→東漢魏伯陽(100歲以上)→唐代呂洞賓(100歲以上)→北宋石泰(138歲);薛道光(114歲)→明代張三豐(150—300歲)→清代王常月(160歲);高東籬(148歲)→ 白馬李(204歲)→近代李慶遠(256歲1678—1935年)→現代吳雲青(158歲仍健旺)。
可見,按傳統「黃老」內煉學說精修內丹功獲長壽超長壽的聖人、名人的文字記載,比比皆是,此不能不使當今修煉養生者深思。
(2)正統道脈「黃、老」內煉學的本質核心是:丹田丹氣,即在人體丹田內脫變出一種新的生命物質。
古丹家將丹田氣這一新的生命物質,巧喻為「先天氣、原始祖氣、真氣、鉛汞」等等。中國道家萬卷丹經中所言的此種代名詞可稱千千萬萬,但千隱萬喻,基本皆是圍繞丹氣這一核心!
張三豐在他的文字關鍵處,有時故意直接指破了這一千古謎底,並告之世人修功到底應該煉什麼。他說:「我之看書無滯,才知聖凡一氣(指丹氣),不為盲人迷惑……從整心猿,從發志氣……苦求明師」;「聖人直指先天一氣」;「只此是救命符、延年葯也」(指丹氣);「修道以修身為大」,「一身之中,惟金鉛最貴「(指丹氣);」但未有明師指破的人,如在醉夢相似」。又說:「收得一分氣,便得一分寶……氣之貴重,世上凡金凡玉,雖百兩不換一分」;「豈知一氣原無故,氣滿身中命可延」等等。
2、丹功的姿式是行、住、坐、卧
(1)行功
選寬敞地,漫步逍遙,自然放鬆,速度以中、慢為主。
(2)住功(站)
自然站立,以面向東或南為主,兩手可提丹田前一尺遠,掌心朝向丹田。
(3)坐功
平坐,習慣盤坐也可,兩手自然放在兩大腿上,坐式要端正。
(4)卧功
自然平仰卧;左右側卧:兩手在兩肩前呈交叉圈式,一腿稍直,另一腿稍彎曲。
以上行住坐卧四式及其細節,功中均可相互更換。練功者可探尋出適合自身的一式為主,其他次之。此四式極方便簡易,占空間極小,室內室外皆可,關鍵是時時感受和採取丹田丹氣。內丹學名著《入葯鏡》中「意所到,皆可為」的論述,即指此。
3、丹功內煉的方法和訣竅
丹功第一大目標是丹氣通周天
(1)迴光返照、凝神入氣穴
此法目的是:在丹田內逐漸激發出內丹氣。
方法:入坐後姿式和頭端正,雙眼先凝視遠處靜不動,但覺思慮少了許多,即可把目光慢慢收回。又覺靜了許多,然後垂簾,將目光和意念注入丹田之中。青年人為臍上或臍中,中老年為臍下(虛空腔內)。
3、為什麼張三豐給無忌說早上起床要一柱擎天?這其中是不是包含了什麼養生的道理?
張三豐養知生的道理則依個人而定
早上起床要一柱擎天這叫做晨勃
男性晨間清醒前如道果膀胱中尿液充盈,常會出現晨勃的現象,這種自發的生理現象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陰莖的勃起次數和時間都會回逐漸減少,對身體一般沒有什麼影響。
有些男人晚上答也會勃起。這些都是正常的。不必擔心。
4、我看了一個講堂說不吃肉可以減少殺生,而且是吃素食可以養生,張三豐不就是一輩子吃素食活了二百多歲嗎。
現在是21世紀 科技到來微生物層次你吃植物也可以算是殺生了 看過一篇論文自 研究表明植物也有痛覺 肉還是可以吃的 不過能量利用率低而已 那位講師肯定是六十幾歲了吧 當然百肉會積累一定毒素 不過也要看什麼部位 肝臟度毒性較大 我不相信有人能活過200歲 如果張三豐真活問到200歲 那麼我就信神了 養生要注重鍛煉和營養獲取這是科學之道 營養么 現代人最不缺了 你只吃肉都不會缺維答生素c的
5、中國養生始祖是誰?張三豐還是他人
是黃帝,他著有黃帝內經
6、「百歲老人」張三豐,為何可以如此長壽安康?
張三豐是道教的祖師爺,飲食清淡且生活環境干凈整潔,而且他還練養生拳,從小到老一直都有鍛煉身體,就算是冬天也到戶外練習耐寒力,身體好心情好,自然長壽。
張三豐為人隨性,和尚廟、道士觀、尼姑庵,他都住過,茅草屋和山洞也住過。其修習的拳術為十三式,真不是現在人認識的太極拳。傳說張三豐後來在武當山居住的時間長,一個人孤寂,有意無意間,將他的拳術傳給了三個人,或是樵夫,或是采葯的。
張三豐生活的時代傳說就有好幾種,但我們知道無論是傳說中的還是歷史上的那個時代都沒有太極拳。在二三百年之後才有太極拳,這就是史實。關於張三豐的傳說中人物很多,比如彭祖等,在歷史上是否存在,當然只有武當的仙長知道了。
中國武術的產生和戰爭是有關系的,常年習武的人都知道,武術真的不像金庸和古龍、梁羽生小說里描繪的那樣神奇,更打不出影視劇那樣的賞心悅目,它是實實在在的東西,要想練好必須做到這3點:第一要明拳理,第二要下功夫,第三要有恆心,這樣才能練好太極拳。
相傳張三豐是武當派創始人,太極宗師,道教集大成者。而他人不在江湖,但江湖到處都是他的傳說,但這些未必可信,他就是很多人的影子,經民間各種傳說,幻化成奇異人。
關於他的眾多記載都出自於明史,但明史對他的記載也多是張三豐得道之後,關於他生於幾時,卒於何年,這些都不可考。
7、據傳太極宗師張三豐活了219歲,在古代他是怎麼養生的?
張三豐是修道習武之人,發明了太極拳運動,勤練武功,所以身體健康長壽,但若說他活了200多歲,我覺得並不可信。不過張三豐比常人長壽肯定是真的!
張三豐是明朝道士,隱居於武當山,據說因為發明了太極拳運動,活了兩百百多歲,由於他健身有方,終年不著棉衣,人稱「張半仙」。張三豐的太極拳運動一直延續到現在,可見真的很厲害。
張三豐的健身之道以「內功」著稱。所謂「內功」,就是指「以氣養性,以氣養心,以氣養身」。張三豐的長壽秘訣有幾個方面!
第一潛心戒言,意思就是要寡慾,慎言,達到心靜,這就便於養氣,疏通肌理,活躍脈絡,增進健康。
第二靜心寡慾,是說要閉目靜心,氣定神閑,才能感受到心裡清涼恬淡,平靜如止水。
第三清心恬淡,真心無妄,學道必須去掉虛情假意,真心向道,才會有所進取。
第四養心聚氣,就是不要胡思亂想,把心養好了,中氣就能強大起來。
若想長壽,多活幾年,確實可以學張三豐的修身養性之法,心存善念,勤於運動,做做好事,練練太極拳。至於想要活兩百多歲,長生不死,那就不要要當真了。
現在社會為什麼這么多人練張三豐的太極拳,因為練習太極拳,除了可以身體健康長壽之外,還有其他好處,比如緩解壓力,減少焦慮抑鬱的情緒,減少慢性疾病的風險。經常練太極拳還可以讓自己有個好的睡眠質量,更可以增加免疫力。
8、誰是張三豐的正宗傳人?
一介布衣是老人的好朋友,留紙條說:「有人說他們是張三豐的正宗傳人,對這事你如何看?」 這個問題值得回答嗎?換句話說,為什麼要回答這樣的問題? 唯一的理由,一介布衣是老人的好朋友,因為老人下面的看法說出來,他能理解、體會乃至徹底明了。一、張三豐創立了太極拳嗎? 關於是否張三豐創立了太極拳,一直爭論著,考證者多也,各有說法,也似乎有理。如果你喜歡考據,不妨深入其中,也其樂無窮。 但是,換個角度看:不容否認,太極拳確實有,換句話說,一定有傳承。 就像毛澤東思想,確實存在,就一定有傳承;但是,一定要說毛澤東創立了毛澤東思想嗎?我們黨就不這樣看,毛澤東思想是以毛澤東為首的集體的創造,是包括馬克思等前人的基礎上繼承、發揚的結果。而且,毛澤東思想還在繼續被繼承、發揚著,日日新——創造性地繼承嘛。 太極拳也如此,在相當長的歷史階段中,太極拳被發明、繼承、弘揚開來,基本上達成共識,我們賦予了創立者為張三豐。太極拳離不開外家拳的繼承,太極拳離不開前人的生活實踐與養生修煉,太極拳離不開道家哲學與道家修養、修煉……太極拳內外兼修以靜制動。 習武之人都知道,武當太極拳是結合陰陽、五行、八卦之理而形成的內家拳宗套路,其武功以吐納、導引為核心,突出內功術之修煉,那麼像楊氏、吳氏等很多太極拳愛好者學習的這些門派與武當又有什麼淵源呢?黃理安表示:「其實楊氏、吳氏等都是在武當張三豐師祖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都是對道教文化的一種揚長,既可技擊,又可養生。」二、太極拳是怎麼回事? 關於太極拳起源和創始人,眾說紛紜,講究訓古考據的話,將永遠沒有結論。我師傅謝紫英手中就有我這一系傳承譜,從中可以看出發源於張三豐,拳譜代有發揮;從現在太極拳的各家各派來看,結合拳架,拳理上也隨傳承不同,強調與重點也各個區別。 但是,從實用的角度出發,我以為一門深入都有達成。太極拳的終極境界是無拳——無招勝有招,實際上,很多人不是從太極拳出發也能進入太極拳的養生至境。 這個意義上說,太極拳就是入門方便而已,其終極境界是悟透人生,明道契道;不論你是否透過學習太極拳,如果能有悟而超越,所達到的境界是一樣的。條條大道通羅馬,舉個最通俗的例子,就像作為一個企業家,其才能絕對不能強調一定要經過科班學習才能進階。 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太極拳起源於靜功修養,是這樣的人在深度功態下的身體自然動作,被有拳功基礎的人參合自然道理,綜合而成;起初,教授的目的也在於使學人更方便深入功態。在口口相傳中,有悟之人多有發揮,目的、重點各個不同,方形成今天的豐富多采局面。 太極拳號稱內家拳,其旨趣就在於直指「內在」;今天的外家拳也注重內煉,如何分辨內外呢?老人以為,不在方法在目的,不在形態在意趣。直指「內在」,直指悟道、明道、契道,內家拳也。 我們引一點太極拳近代傳人陳王廷的感悟: 陳王廷出身地主家庭,據《溫縣志》記載,在明思宗崇禎十四年(1641),任溫縣「鄉兵守備」,明亡後隱居家鄉,晚年造拳自娛,教授弟子兒孫。 「嘆當年,披堅執銳,掃盪群氛,幾次顛險!蒙恩賜,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殘喘。只落得《黃庭》一卷隨身伴,閑來時造拳,忙來時耕田,趁余閑,教下些弟子兒孫,成龍成虎任方便。欠官糧早完,要私債即還,驕諂勿用,忍讓為先。人人道我憨,人人道我顛,常洗耳不彈冠。笑殺那萬戶諸侯,兢兢業業,不如俺心中常舒泰,名利總不貪。參透機關,識彼邯鄲,陶情於漁水,盤桓乎山川,興也無干,廢也無干。若得個世境安康,恬淡如常,不悔不求,哪管他世態炎涼,成也無關,敗也無關。誰是神仙?我是神仙!」 《黃庭經》,是道家「噓吸廬外,出入丹田」的導引、吐納方法,從《陳氏拳械譜》可知,太極拳套路有太極拳(一名十三式)五路,長拳一百零八式一路,炮捶一路。結合導引、吐納,成為內功拳一種流派。三、張三豐無傳人 張三豐,據《明史·方伎傳》記載,「遼東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寶,三豐其號也。以其不修邊幅,又號張邋遢。」但《明史》又說:「或言三豐金時人,元初與劉秉忠同師,後學道於鹿邑之太清宮」。 傳人,後人也;張三豐無後人,所以,如果誰號稱張三豐的傳人,也不知道為了什麼目的?可以說,永不離名利二字,欺世盜名之輩也。 就像誰說自己是毛澤東的後人,不為名定為利,時世如此。四、是人就是張三豐傳人 話又說回來,確實有深得太極拳精髓之人在世上,他們默默地生活著,實踐著太極拳,弘揚著武當文化。他們沒有說自己是張三豐的傳人,卻實實在在地認張三豐為祖師,老人有認得,覺得他們就是張三豐的傳人。 廣義地說,太極拳的精髓代有傳承,古有之今有之。這些人,也許沒有練習太極拳,甚至不知道太極拳之名,如果確實明悟自然之道,是人乃太極拳傳人。 就像毛澤東思想,你是毛澤東的多少代子孫也沒有用,如果你不明白、繼承、實踐著毛澤東思想,就不是毛澤東思想的傳承人;相反,你也許不知道毛澤東思想之名,但是你確實實踐著「為人民服務」「實事求是」就實實在在地是毛澤東思想的傳人。 今天的科學知識、媒體傳播相對而言十分普及,太極拳的拳理思想,透過科學、常識乃至風俗習慣,滲透到所有人的生活實踐中,這個意義上說,今天的人類都是太極拳的傳人。 是為老朋友簡答,胡言亂語,不足為信。
9、張三豐竟然活了100歲,在古代的醫療水平中他是怎麼活這么久的?
張三豐是一個道士,平時比較注重養生,一些沒有價值沒有營養的東西都不會隨便亂吃,不像其他的人,總是大魚大肉吃個沒完,道家的人也很少吃肉吧,平時主張清心寡慾,沒有任何慾望,這一類型的人總能活的長久,因為他無欲無求,一心只想修道而已。
他性格比較樂觀豁達,無論什麼事情都影響不了他美好的心情,而且他遠離塵世,很少受到世俗的干擾,因此煩心的事情也就大大減少,很多人壽命短,都是因為平時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自己想的也比較多,身體的負荷太重了才會倒下,而張三豐平時也沒有需要操心的事情,自然而然就活的時間長了一點。
更何況一個修道之人肯定會鍛煉身體,每天幾公里的長跑都是必須的,長期鍛煉的人身體會格外硬朗,頭腦也會格外的清晰,外表看起來也比較年輕,雖然活到了100多歲,但看起來只有60歲的樣子,而且張三分的醫療保健水平比較高,十分懂得如何調養自己的身體,如何讓自己健康長壽。
張三豐是名副其實的得道高人,活這么大年齡也沒有娶過妻子,身體對於外界的慾望也大大的降低了,而且自己身體好,從來不會生什麼病,有一些小事情自己扛一扛也就過去了,而且他有那麼多的徒弟,一定會照顧他的,想吃什麼想喝什麼,徒弟都會認真負責的提供,因此他才會活這么長時間。
10、張三豐究竟如何得道升仙的?
張三豐原名叫張君寶,是南宋著名道士、武學家,武當派祖師爺,傳說中他還發明了太極拳。真是一代傳奇人物,直到現在他的故事還經常被搬上熒幕。我們在影視劇中看到的張三豐往往是五官清秀、鶴發童顏,簡直像一個老神仙。然而實際上據記載,張三豐身材魁梧,滿臉絡腮胡,眼珠子瞪得老圓,飯量驚人,基本上屬於張飛、李逵這種形象。
你絕對還有沒想到的是,張三豐穿著破衣爛衫,十分不修邊幅,人稱「張邋遢」但是古人眼中的仙翁絕不可能是這種形象的,長一臉絡腮胡還邋裡邋遢的這怎麼行呢,所以後來的畫像以及傳說中的張三豐形象都是一派儒雅,白衣飄飄透著仙氣。
傳說中張三豐是成仙了,永遠不死。明朝嘉靖皇帝愛好修仙吃了一輩子丹葯,其最大的心願就是見到張真人一面,賜予他長生不老之術。嘉靖皇帝常常聽說哪裡哪裡張真人又現身了,於是派人滿世界去找。要知道,張三豐可是南宋人士,明嘉靖時居然還傳說張三豐活在世上,大概也是為了討嘉靖的歡心吧。
傳說張三豐最後一次「現身」人世間是在清朝道光年間,而且這次是和呂洞賓一起出現在了峨眉山。從此以後便再也沒有傳言張三豐現身的事了。
既然都傳說張三豐後來得道成仙了,是如何修煉才能得以升仙呢?談及張三豐祖師的太極丹道修煉體系,這個人體科學實踐的復雜系統,也是一段文章難說清楚,加上要時間和功夫來驗證,所以,只能以我現在的經歷、功力和認識來談這個話題。理論上《張三豐全集》,我們解讀有多個層面。有一個人生修道的道德倫理指點體系;一個修煉內丹成仙的操作體系,一個太極功法系列原理體系;這里研究的是太極丹道功法和延伸出的體系。
我尊崇師傳把祖師的丹道體系分為兩大部分,一個是太極拳動功的部分。一個是靜功的而內丹打坐部分。動功也可以說一個是健身、練養功力部分;靜功一個是養生、長壽和成仙部分。首先說這兩個部分不可分割的關系,我們試圖從現代語境中,用當代科學已證實的部分加以解讀。多從現在流行的太極拳說開。我們認同流傳最能體現祖師思想的這句話:「欲令天下豪傑延年益壽,不徒作技擊之末爾」。這句話,也是我們中國文化的大染缸里就把這類「武林秘籍」的功法就隱秘潛藏起來的托詞,事實上,技擊之術與修養身心和得道成仙的確不在一個層次上,世俗中,人們名利爭斗場的技能肯定是俗人們所看重的。所有關於人體高級功力、功法的相關文字於是就有:傳法不傳訣,傳訣不說法,或傳功不傳法的怪圈江湖。
因此就有千百年來的道家玄學和隱秘的指代語系。這樣也讓我們失傳了好多真正的中國精粹功法。我們針對祖師道論和詩文,結合當流行太極文化學現象,深入分析熱門的太極拳術作為道教內丹動功的原理和與內丹修煉的多層關系。(其他關於修道之道德躬行、心理素養、活動規律,以及它類方法和原理等體系雖有關聯,但不深究。)
張三豐祖師的內丹道術是一個人體修煉養生、長壽的大系統,太極拳是其中一個子系統(動態的功法系統),靜坐功(打坐修煉)是與其共同修持的相配功法(靜態的功法系統)。張三豐祖師丹道體系中太極等內家拳術只是內丹功法與內家拳法的一個縮影。我們道教內丹術與武當等為代表的道家武術中的太極拳,不僅有相同的理論淵源(老莊思想,周易原理),相近的操作要求(虛靜、放鬆,沉穩,靈活),相似的內煉法訣(虛極靜篤、先天元神),相一致的操練部位(上中下三丹田整而一靈體),極具道家修煉學內涵和文化價值。
我們當代習慣把重於靜坐養氣,打坐煉丹稱為內丹術,通過國術(武術)煉氣則可名為內功。尤其是以武術內家拳等為特色的注重內功的拳種,其實它們都是以丹田內精、氣、神的運作為主要手段,通過系列有序化鍛煉過程達到所追求的一種「煉成丹田混元氣,走遍天下誰能敵」的效果,以及「煉虛合道」、得道成仙之目的。
近些年流行的諸多健身氣功,都是內丹術的淺層、分支或者部分功用。雖然這功法過去是修道人士內部口傳心授的秘法,專門為得道成仙而操練,只有在明師的指導下,具體細節次第化、階梯型地循序漸進操作,才能體會太極丹道的妙功益處。《張三豐全集》里全面而具體對修道和練習內丹的系列方法、要求,心態、功法,乃至時間操作,靜坐原理及人生修養都有很多提醒。我們現在討論主要是太極丹道與太極拳理論和方法指導上的精髓。
張三豐太極拳經原文
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氣宜鼓盪,神宜內斂,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凹凸處,無使有斷續處。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向前退後,乃能得機得勢。有不得機得勢處,身便散亂,其病必於腰腿求之,上下前後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則有後,有左則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將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斷,乃壞之速而無疑。虛實宜分清楚,一處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周身節節貫串,無令絲毫間斷耳。
長拳者,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也。?頡⑥邸⒓貳?礎⒉傘??、肘、靠,此八卦也。進步、退步、左顧、右盼、中定,此五行也。?頡⑥邸⒓貳?矗?矗ㄏ忍彀素裕┣?⒗ぁ⒖病⒗搿⑺惱?方也;采、??、肘、靠,即巽、震、兌、艮、四斜角也。進、退、盼、顧、定,即金木水火土也,合之則為十三勢也。
原注雲:此系武當山張三豐祖師遺論。欲天下豪傑延年益壽,不徒作技藝之末也。
點擊關注,查看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