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什麼讀書益養生?
人們都知道,書是人生的指南,對於養生來說,讀書更是如此。人的生命堪稱偉大,它是物質的,更是精神的。只要能很好地領悟書中的內容,便會化作巨大的精神,使人發生極強的生命力。
有人挑出20世紀以來歐美名百人400人,比較哪類人的壽命最長,結果發現讀書人居首位。我國也有人對秦漢以來13088名著名的知識分子的壽命進行統計分析,結果發現:那些讀書人的壽命遠遠超過其他職業人員的平均壽命。前幾年瑞士《讀者文度}商》曾報到「很多從事老年學專家發現,讀書學習與身心健康、延年益壽有密切關系。」從事老年生理學研究的約翰·摩西博士說:「讀書學習是一種涉及全身的活動,……還涉及反射和一種被我們稱之為意向的活動。依我看,不論老內幼通常有讀書學習上的要求,都會使人健康。」
當今世界上一些發達的國家,「讀書療法」已成為時尚。在德國、法國、義大利很多醫院還專門為病人開容設圖書室,有專門醫生指導病人配合「讀書療法」來加速患者的康復。
2、養生讀後感
[
3、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十一擇人與擇偶,十二趨吉要避凶。?
六名--名字
七相--面相手相
十養生---修身養性,韜晦養光
4、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十一擇是什麼意思?
真正首見「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的文獻中,並非在史籍或是論文中;而是在清朝文康先生所撰的《兒女英雄傳》小說中的三十八回:「你道安公zd子才幾日的新進士,讓他怎的個品學兼優,也不應快到如此,這不真個是『官場如戲』了麼?豈不聞俗語雲:『一命二運三風水。』。果然命運風水一時湊合到一處,便是個披甲出身的,往往也會曾不數年出將入相,何況安公子又是個正途出身,他還多著兩層『四積陰功五讀書』呢!」;從這段對話中,就可以推敲出當時的民間社回會,就已經存在著「一命二運三風水」的說法了;而《兒女英雄傳》依據安公子的際遇,又添增了「四積陰功五讀書」兩項。
至於後面的所謂「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十一擇業與擇偶,十二趨吉及避凶,十三逢苦要無怨,十四不固執善惡,十五榮光因緣來..」等,則是後人陸陸續續添增上去的;目前已經無法考據何人所添矣答。
5、養生與健康 的論文 3000至5000
科學養生才能健康長壽
養生一詞,最早見於周易著作。從詞面解釋:養生者,調養生息也。科學養生,就是用最科學的養生理論、方法實現自己的健康長壽。因此,從養生學學科理論中尋找科學依據,從高齡老人群體中尋找養生經驗,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科學養生准則。 一、科學養生四大障礙 (一)「煩惱」因素。 老年人從崗位上退下來,工作到了家庭,與子女共居的,考慮如何適應家庭工作,比如買菜、煮飯、送孫上學等,久而久之,家庭、上下輩之間,未免有些「摩擦」,產生了一種轉換「崗位」的「煩惱」。 (二)「失落」因素。 特別是當過單位領導的老人,過去「有權不使」,如今「過期作廢」,「下崗」後有一種失落感。加之對自己尊稱改變:過去任長官,受人「尊敬」,今天,見面避開,人走茶涼。感到「世態炎涼」。 (三)「拼搏」因素。 與「失落」相反,這些老人認為過去「英雄無用武之地」,如今可以「大顯身手」了。少數人說自己過去只有「奉獻」,沒有「索取」,趁退休做「自由人」的機會,千方百計想彌補。個別人,一反常志,買彩票、炒股,往往造成精疲力竭,「血本無歸」。 (四)「厭世」因素。 有些老人無所事事,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鍾。覺得日子很難過,吃完三餐,不知到哪裡消磨時光。個別老人,一邁進60花甲之年,自稱為「等死隊員」,認為今朝有酒今朝醉,存在著一種醉生夢死的思想,於是喜、怒、哀、樂無常。 二、科學養生三大原則 老年人是人生歷程的最後階段,對於科學養生所選擇的途徑有較大的復雜性,人與人所處的區域、地位、環境,甚至年齡、性別、體質、愛好有很大差異,因此,每個人在養生之道上應該因人而異。但人生歷程中的三大原則是統一的。 (一)自主性養生原則。 俗話說:生命有限,養生奧秘無窮。人能否健康長壽,既非上帝安排,也非命中註定,而是靠自己主觀努力創造條件獲得的。廣西有個長壽縣——巴馬,80歲以上壽星有幾萬人,他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積極勞動,注重身心鍛煉,從而形成少病、長壽的老年群體。 (二)平衡性養生原則。 俗話說:「生命在於運動,康壽在於平衡。」大多數老年人注意到體育鍛煉,而平衡一事不大注意。有些老人鍛煉積極、運動量大、休息不好、營養不足、失去動靜平衡,陰陽失措,結果反而搞垮了身體。一些老人爭強好鬥、怒氣橫抽,導致疾病叢生。這些現象說明:追求健康長壽的老人,如不按科學養生要求,「身心平衡」破壞,好事則變成壞事。 (三)特殊性養生原則。 世間事物有兩性,普遍性中有特殊。在科學養生過程中,應強調個人內在因素,一切從個人實際出發,制訂和實施有益於自己身心健康的策略和方法。不能移花接木,硬搬照套,否則,事與願違。 三、科學養生四大基本經驗 (一)思想要樂觀,心態要平衡。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之事有八九,天下無十全十美之事,知足不辱,病從憂生……」說明遇事要樂觀,要求心態平衡。否則效果不堪設想。中國最早一部醫書《黃帝內經》指出:「心是五臟腑之主」,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又曰:「百病皆生於氣。」道出了科學養生心態平衡的重要性。所以,老人不要急於求成,不能斤斤計較,要注意保持心態平衡,做到「四個一點」。順境時要謹慎一點;逆境時要振作一點;得意時要謙虛一點;煩惱時要「糊塗」一點。不因地位低微而氣餒;不因薪資偏薄而苦悶;不因權力喪失而哀嘆。要善於控制情緒,切勿庸人自擾,惹事生非,避免過喜過怒,造成過於興奮,血管收縮,心跳加快,血壓驟升,血糖改變,引發腦充血或心臟病。待人接物,要講究文明禮貌,以誠待人,以禮敬人、平易近人,適力助人。 (二)忍氣不爭吵,處事和為貴: 中國有句名言:「小不忍則亂大謀」。《苟子·儒篇》:「老忌私,然後能公,和忍性,然後能修。」即是說,能強其私,心和性情,而不使其放縱,放縱就是為所欲為。不然大則以殺身,小則以傷氣。 (三)節食加節欲,生活有規律。 中國古代至聖先師孔子曰:「食色性也,人之大欲焉。」稽康的《養生論》說:「其自用甚者飲食不節,以生百病。好色不倦,以致乏絕。」此語意思是飲食、色慾兩事應有節制。使之適度,以求長生。《增補遵生八箋》上曰:「……六日飲食,七日黃室……歸心靜然,可以永生。」也說明了節欲、節食之重要。所謂節食,就是說,餐吃八成飽,暴食傷胃也傷腸。節食,對於老人來說,還包括選食。做到不偏食,有什麼吃什麼,一日三餐,再好的飯菜也不飽食,更拒絕花天酒地。 這里必需鄭重闡述色慾話題。在中國封建意識掩蓋下,人們對性事自然諱莫如深,作為一種保密性的事。古代醫學書籍,文中也只用「節欲」或者「填房事」兩個詞。養生文章中《格言聯壁》說:「積精求神諳得切實。」顧名思義,既名之為精,既為精華、精粹。在人體內,所謂獨一無二之至寶。不能濫用,濫用則影響健康長壽。為何一些長壽村男女人壽星較多?為什麼尼姑、和尚較之一般人長壽?那就是人之寶貝藏之於身。依愚之見,人過七旬,以少行房事為宜,至少要注意適度。「酒是穿腸毒葯,色是刮骨鋼刀,財是過眼雲煙,氣是惹禍根苗。」唐代名醫孫思邈說得好:「恣其情慾,則命同朝露也。」把人壽比作朝露,值得老年人所思。 (四)身心常鍛煉,動靜要適度。 古人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以其常動故也。」外國人說:「生命在於運動。」經常的、適度的運動,可以補充肌體能量,有利血液循環,可以改善脂肪過多地在體內存積,防止肥胖,保證血糖正常,延緩骨質疏鬆,改善神經系統功能,能提高免疫能力。 老年人應根據自身情況和愛好,選擇一些適度的、柔和的項目進行身心鍛煉。早晨起床,適當步行、打拳、舞劍。稍年輕的老人可以慢跑。也可以每天堅持做保健操,動靜結合,呼吸結合,心平氣靜。還可以積極參加書法、繪畫、詩詞班學習,陶冶身心,健腦強心,延年益壽。實踐證明:老年人,不動不行,不靜也不行。動多靜少,不注意休息,則增加身心疲勞,降低血糖供應,不利健康。只靜不動,常睡懶覺,易使身體僵化,關節失靈,也不利於科學養生、延年益壽。正確處理動靜關系,宜動則動,宜靜則靜,動靜適度,對身體有益。科學養生才能健康長壽
陰陽學說的現代解讀
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哲學理論,在古代,這一學說在各個領域中都有廣泛的應用,古人用其解釋各種自然或社會現象,涉及到天文、地理、歷法、農學、醫學等許多領域。而其中運用最廣泛也是最成功的,當數其用在中國古代的醫學的理論框架之中。因為在中醫學里不僅把陰陽五行學說作為中醫學理論的主要說理工具,而且在臨床診治中得到廣泛的運用,賦予其極其豐富的實際內容。自從在《內經》中廣泛運用陰陽五行學說來論述醫學理論後,在二千餘年來,這一學說一方面經受著臨床實際的檢驗,另一方面也在大量的臨床實際中得到不斷的充實和發展,並直到現在仍在指導著中醫的臨床診斷和治療。但對於中醫學里的陰陽五行學說長期以來存在重大的爭議,特別是對五行學說,廢止之聲時有所聞,有的則提出要打破陰陽五行學說的框架,有的認為該學說有神秘性和模糊性兩大弱點。所以對該學說的討論關繫到中醫學的科學性及其發展的重大問題。
一、陰陽學說在中醫學的運用
1、運用舉例
在陰陽學說的指導下,中醫學認為人體和宇宙世界萬物都具有陰陽的不同性質和「對立統一」的陰陽關系。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1)生理方面:在中醫學里,運用陰陽學說闡述了人體的各種解剖、生理、功能現象如,《內經》中提出:「人生有形,不離陰陽」,「生之本,本於陰陽」等。總的來說,人體功能多屬陽,而形體實質多屬陰,即《素問•生氣通天論》中所說:「陽化氣,陰成形」。而生理結構中又可分陰陽,功能活動中也有陰陽。現把其內容舉例如下:
陽 陰
生理組織結構 部位 上部 下部
身體 表 里
軀干 背 胸腹
四肢 外側 內側
臟腑 六腑(各腑又包含陰陽) 五臟(各臟又包含陰陽)
經絡 手足三陽經 手足三陰經
氣血津液 氣(衛氣、肺氣、脾氣、胃氣、心氣等) 血津液
功能活動 升降 上升 下降
狀態 亢奮,發散 陰滯、收斂
動靜 動 靜
主要功能 陽者衛外而為固也;
陽在外,陰之使也。 陰者藏精而起亟也;
陰在內,陽之守也。
(2)病理方面:在中醫學里,陰陽學說被廣泛用於分析各種病理現象,其中陰陽辨證被作為中醫各種辨證方法的總綱,同時,從對全身的陽虛、陰虛的分析及各種臟腑陽或陰的虛實進行病理的具體分析。如「陽勝則熱,陰勝則寒」。
陽 陰
陽證和陰證 陽證指病變表現為:陽氣偏盛,機能亢奮,火熱熾烈,陰液耗傷等病證。 陰證指病變表現為:陽氣不足,機能低下,陰氣偏盛,寒象明顯等病證。
望 面色紅赤,躁動不安,舌紅,苔黃燥或黑燥。 望 面色蒼白或暗淡,神情萎頓,倦怠少語,舌淡胖,苔白潤。
聞 語聲重濁,呼吸粗大,或有痰壅氣喘。 聞 語聲低微,呼吸微弱,氣息短促。
問 惡熱,心煩,渴喜冷飲,腹脹滿痛,便秘,小便短赤等 問 畏寒喜暖,口淡不渴,腹中冷痛,大便稀溏,小便清長等。
切 皮膚灼熱,腹部硬滿拒按,脈數有力。 四肢清冷,腹軟喜按,脈沉弱微細無力。
虛證 潮熱顴紅,手足心熱,盜汗口乾,頭暈耳鳴,心煩,遺精,脈細數,舌紅。 畏寒怕冷,四肢不溫,面色蒼白,唇舌淡白,神倦乏力,便溏尿頻,或有喘咳,身腫,脈沉弱無力,舌淡胖。
臟腑陰陽辨證
心 心陽虛:心悸氣短,或有心胸憋悶,畏寒肢冷,面色少華、虛浮,舌淡胖,脈微細。 心陰虛:心悸易驚,失眠或多夢,五心煩熱,潮熱,盜汗,口咽乾燥,舌紅少津,苔少,脈細數。
肺 肺陽虛:咳喘無力,氣短,痰液清稀,面色淡白,語聲低微,舌淡苔白,脈虛弱。 肺陰虛:乾咳無痰,或痰少而粘,口咽乾燥,聲嘶,形體消瘦,潮熱骨蒸,五心煩熱,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
脾 脾陽虛:腹脹納少,腹痛綿綿,喜溫喜按,大便溏薄清稀,口淡不渴,畏寒肢冷,舌淡而胖,苔白滑,脈沉遲無力。 脾陰虛:腹脹納少,食後加劇,大便干結難解,形體消瘦,肌膚乾燥,手足心熱,口乾唇紅,舌紅少苔,脈細或細數無力。
胃 胃陽虛:胃脘疼痛,喜暖喜按,不思飲食,口淡不渴,面色蒼白,肢冷畏寒,神疲乏力,少氣懶言,舌淡苔白,脈沉遲無力。 胃陰虛:胃脘灼熱隱痛,飢不欲食,心煩,口乾多飲,大便秘結,或干嘔、呃逆,舌紅少苔,舌體瘦少,脈細數。
肝 肝陽虛:胸脅牽引作痛,或涉及少腹睾丸,得溫稍緩,遇寒更劇,形寒肢冷,干嘔或吐涎沫,舌淡苔白,脈沉細。 肝陰虛:頭暈耳鳴,兩目昏花,面部烘熱,脅肋疼痛或有灼熱感,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口咽乾燥,舌紅少苔,脈弦細數。
腎 腎陽虛:腰膝酸軟,畏寒肢冷,小便清長,夜尿頻多,頭目眩暈,易疲倦,面色蒼白或黧黑,或有陽萎、白帶多而稀白,性慾減低,下肢浮腫,苔白滑,脈沉弱。 腎陰虛:腰膝酸痛,眩暈耳鳴,陽強易舉,經閉或崩漏,形瘦潮熱,心煩盜汗,失眠多夢,顴紅,五心發熱,口乾咽燥,溲黃便干,舌紅少苔,脈細數。
(3)陰陽學說在葯物學方面的運用
在中葯的理論和運用上,也用陰陽學說作為指導。
葯物性味 陰 寒、涼性,苦、酸、鹹味,味厚者
陽 熱、溫性,辛、甘味,味薄者
葯物性能 陰 沉降,清火、攻下、滋陰、抑制
陽 上升,發散、上升、溫陽、興奮
葯物作用的轉化 重陰則陽,重陽則陰
(4)在診斷學中的運用
在《內經》中提出:「善診者,察色診脈,先別陰陽」,即以辨陰陽為診斷的大綱。而在辨證時,以陰陽為辨證的總綱,
八綱辨證 陰 包括里證、寒證、虛證
陽 包括表證、熱證、實證
診斷指導思想 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
脈診 脈有陰陽,知陽者知陰,知陰者知陽。
(5)在治療養生學中的運用
在《內經》中,提出調整人體陰陽為治療的最終目標,如提出:「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但在具體運用時,卻又變化無窮。
治療指導思想 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
治療大法 審其陰陽,以別剛柔,陽病治陰,陰病治陽
指導預防 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死。
指導養生 把握陰陽、和於陰陽、法於陰陽
以陰陽學說來分析醫學中的各種現象,不僅僅限於區分事物的陰陽屬性,還在不同的層面上進一步分析事物的陰陽屬性,如在陰中又可分陰陽,陽中也可分陰陽,並陽中有陰,陰中有陽,真是變幻無窮。
同時,中醫學還有許多關於陰陽相互關系的論述。如在分析生理時提出「陽生陰長」、「陰生陽長」,「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等,在分析病理時提出「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陰盛陽衰」,「陽盛傷陰」等,在治療時提出「陰中求陽」、「陽中求陰」等。
2、陰陽學說在中醫學里運用的特點
中醫學在運用陰陽學說時,又在原有基礎上賦予其許多新的內涵,使其內容更充實、豐富。其中較明顯的是不是在於如何區分事物的屬陰屬陽,而是在於分析對立事物的相互關系,提出了諸如陰陽互根、相生相長等理論。以下就此作一分析:
(1)強調陰陽屬性:中醫學里的陰陽屬性並不是簡單的對立統一關系,更不是所謂的「一分為二」,而是具有非常嚴格的、特定含義的屬性。如以自然而言,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火為陽、水為陰,熱為陽、寒為陰,雄(男)為陽、雌(女)為陰,等等。以人體而言,器質屬陰、功能屬陽,機能陰滯屬陰、機能亢奮屬陽,等等。以葯物而言,性質溫熱者屬陽、性質寒涼屬陰,作用升提者屬陽、作用下降者屬陰,起興奮作用者屬陽、起抑製作用者屬陰,等等。這些陰陽的劃分是有明顯的屬性區別的,是決不可以隨便調換的。有人認為這是陰陽學說的局限性,實際上這是該學說的優勢之一。因為對立統一的事物雙方並不是對等的,往往有其屬性的差別,而這種屬性的差別用陰陽學說來分析是非常適合的。
(2)突出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中醫學里對陰陽的認識有一個突出的地方,即不把陰陽看作是機械的、平面的、呆板的,而是動態的、立體的、靈活的。陰陽的屬性固然是有其嚴格性的,但在陰中有陽,陽中也有陰。而這一思想的體現最典型的是中國古代的太極圖:
圖中充分體現了在陰中包含了陽,而在陽中也包含了陰。
(3)展示陰陽的層次:中醫學里對陰陽學說的運用是非常廣泛的,其概念有時很廣,有時很窄,也就是在不同層次上都可以運用陰陽學說。如臟腑學說中用陰陽進行分析,臟屬陽,但背為陽,心為陽中之陽,背為陽,肺為陽中之陰。而心又有心陰、心陽之分。可見
(4)陰陽之間相互依存:陰陽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內經》中提出:「孤陽不生,獨陰不長」,提出陰陽之間相互依存,即所謂的「陰陽互根」。如人的形體屬陰,功能活動屬陽,二者缺一不可。
(5)陰陽之間相互影響:陰陽之間的關系並不是簡單的對立統一關系,雙方是無時不在相互影響的,不斷地此消彼長,保持著動態的平衡,如這一平衡被打破,就會出現病態,即《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說:「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而治療的目的就是要恢復這一動態平衡。陰陽之間這種相互依存影響的關系,突出了古人對人體整體性的認識,對形神統一、組織與功能統一、臟腑經絡統一、人體內外統一等有精闢的見解。
二、五行學說在中醫學的運用
五行學說在中醫學里主要被用來說明各種事物的相互關系,特別是在一個整體中,其各個組成部分的相互關系。這些關系在人體的生理活動中固然非常重要,就是在病理過程中,這些關系也非常突出,而掌握這些關系對於中醫的診治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1、五行學說在中醫學的運用舉例
五行 金 木 水 火 土
五臟 肺 肝 腎 心 脾
六腑 大腸 膽 膀胱 小腸 胃
五氣 燥 風 寒 暑 濕
五竅 鼻 目 耳 舌 口
五體 皮毛 筋 骨 脈 肉
五志 憂 怒 恐 喜 思
五味 辛 酸 咸 苦 甘
五音 商 角 羽 征 宮
五聲 哭 呼 呻 笑 歌
五色 白 青 黑 紅 黃
方向 西 東 北 南 中
生化 收 生 藏 長 化
季節 秋 春 冬 夏 長夏
2、五行學說在中醫學里運用的特點:五行學說在中醫學里主要用以說明各臟腑之間的關系。作為一個事物,其所影響和被影響的事物可以用四個方面來概括,即「我生、生我、我克、克我」,與「我」共同構成了五種關系,從而反映了所有事物之間存在的相互關系,這就是五行學說的精髓所在,這樣,五種關系可以構成一個「穩態結構」。其相互關系示意如下:
木
相生
水 – 火 相剋
金 土
在醫學領域里,廣泛運用五行學說來分析臟腑組織之間的生理關系,如脾胃輸布津液至肺,且肺陰有賴於胃陰以補充,即稱之為「土生金」。並把脾胃稱為「母」,肺稱為「子」,二者即為「母子」關系。
同時,運用五行學說還可以分析疾病過程的傳變及某一臟腑病變對其它臟腑的影響。如因肝氣過旺,可以橫逆而犯脾胃,影響到脾胃的運化功能,稱之為「木克土」。
在診斷時,五行學說又往往用來分析病情。如脾病患者面色呈黃,為其本色,但如出現面色發灰黑,則為腎之色,提示水反侮土,病情較重。
在治療時,又往往用五行學說作為指導。如有「補土生金」、「扶土抑木」、「瀉南補北(補腎清心)」。
三、探討古代陰陽五行學說的局限性
當然,我們研究古代的陰陽五行學說,也要抱著批判繼承的態度,既要認真肯定其中的精華,特別是重視其中某些現代哲學所忽視的內容,從而對發展現代哲學起到作用,但也不能認為古人的東西都是真理。
1、陰陽學說的局限性:陰陽學說主要用以分析對立統一的二個方面的關系,但有時把不一定存在對立統一關系的事物也用陰陽來分析,如古人所說的日為陽、月為陰,從其陰陽屬性來說,確有其典型性的一面,但要把陰陽的關系套用在日月的關繫上,就會得出一些錯誤的結論。
又如有些矛盾雙方用陰陽的觀點難以說明,例如在疾病過程中,正氣和邪氣是一對矛盾,但不能指定何方為陰或陽。
所以用陰陽學說來分析所有的對立統一關系有時也不夠恰當。
2、五行學說的局限性:五行學說是把各種事物的關系都列為五要素,雖然這可以認為是構成了一個穩態系統,但畢竟在許多情況下,特別是在醫學領域里,各種因素的關系更為復雜,有時並不能都歸納為「五」,所以也出現了「七情」、「六淫」、「六腑」等不按「五」歸納的情況。同時,五要素之間的生克、乘侮關系也並非是絕對的、固定的。實際在醫學領域里,五行關系是否成立,不是靠推算而來的,應是在實際生理和臨床上存在了某種關系,再以五行學說加以說明。如「肝木克土」是因為在臨床上存在著肝氣不舒而影響脾胃運化的現象,而通過疏肝解郁有助於脾胃的運化,這樣才得出這一五行的肝木克土關系。如果在生理或臨床上得不到證實的,則很少單憑五行生剋關系推斷來確定一些相互的關系,至於少數人脫離了臨床實際,機械地用陰陽五行的關系來推導,這實際上已背離了陰陽五行學說的真諦,並不代表陰陽五行學說的本身。。
至於陰陽五行學說在占卜等領域中被運用,更使這一學說走上岐途。在中醫學里所運用的陰陽五行學說,由於賦予了醫學的科學內容,所以中醫學中的陰陽五行學說是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的。當然,陰陽五行學說有時被蒙上了一種神秘色彩,使得許多人,特別是未系統學習過中醫的人,對其抱著懷疑的態度。有人提出,陰陽五行學說是一種思辯性理論,不是成熟的科學理論,但他們恰恰忘記了,陰陽五行學說是建立在臨床實踐上,並通過臨床實踐來檢驗的,並不是坐在房間里單憑思辯推導的。所以我們在認識陰陽五行學說局限性時,不能片面誇大其局限性,甚至武斷地作出不科學的結論。
四、陰陽五行學說與現代哲學思想的比較
從前面所討論的內容可以看出,在中醫學里作為基本說理工具的陰陽五行學說具有豐富的內涵。盡管現代哲學是在古代哲學(當然也包括中國古代哲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按理是充分吸取了古代哲學的精華,但由於現代哲學體系基本上是在西方哲學體繫上發展而來的,因而在現代哲學體系中,並沒有充分吸取中國古代哲學的精華,特別是由於西方對中醫學更是陌生,所以也談不上吸取中醫學里的哲學思想,從而現代哲學有必要進一步吸取中醫學里的中國哲學思想精華,從而使現代的哲學體系能更上一個檔次,讓中國的古代哲學發揮出更燦爛的光輝。另一方面,也應吸取現代科學理論來進一步充實和發展古代的陰陽五行學說。現代科學理論中的唯物辯證法、控制論、系統論、耗散結構論中有許多理論在陰陽五行學說有一些初步的體現,要使古代的陰陽五行學說在醫學中得到更好的運用,就應使傳統的陰陽五行學說吸取現代科學理論的長處。綜上所述,對中醫學的陰陽五行學說探討,應建立在密切聯系中醫臨床診療實踐的基礎上,否則就不可能接觸到其本質性的東西,自然也不可能揭示其合理的、科學性的內核。同時,也要認真吸取現代科學理論,推動傳統中醫學的陰陽五行學說有所發展,這樣也必然促使中醫理論有一個較大的飛躍。
6、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德行善,五讀書,六名,七相,八敬神,九遇貴人,十養生?這句話如何解
就是說,人不會慘到一無是處。如果倒霉起來,那麼就走 十,養zd生,養生也是能改變自己的命運的。
命運不是天定的,後天照樣能改。有些人命好,有些人命不好,先天註定好的,後天沒搞好也不一定好。所以即便先天好了版,後天還要加把力。如果先天不好,那麼看看上面說的,讀書能改變命運的。如果錯過讀書年齡,那麼沒事多敬神,心中滿懷一種敬畏之心,感恩的心,人終究還是會好起來。
即便沒有敬神的習慣時,那麼就養生吧。如果都不做,聽天由命時,那麼你就吃自己吧。哪天就給上天將人給收了,權怨不得別人沒給你機會,是自己不給自己機會而已。
7、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是什麼意思??最好能解釋的詳細點!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
如何理解了這句話:人一出生就有了八字也就是先天的命局,但僅從八字里看全一生的榮辱是不能詳盡的,那麼先天的命局還要加上後天的運行,也可以說是你的言行舉止,你的想法等等把先天命局引發才是你的運氣,然後就是你的生活環境,這些都屬於你先天運氣的一部分,那麼要想改變自己的運氣就是後面的;四積陰德,五讀書,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
一命:命是先天註定
原理:時間是決定事物最重要的因素。時間和空間決定事物性質。
古時候把人分為4種職業,即「士、農、工、商」。過去讀書人的地位是最高的,但讀書人要得到社會地位,必須參加考試,考中了才能稱為士。成為士就可以當官,當了官就能榮華富貴。自隋唐以來,普通人要想當官,唯一的出路就是參加科舉考試,所以有句話叫做: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
那時候的讀書人,常會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說這五樣都得具備才能考上。如果考不取的話,是命中不該有。漢朝的大學者王充,一生反對迷信,不信鬼神,但他堅持「命」是客觀存在的,一個人的命運是由天註定的,「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
中國人所講的「命」,就是一個人的「八字」。根據你出生的年月日時,換算成「天乾地支」,總共八個字。根據這八個字,就能推算出一個人一生的榮辱禍福、貧富壽夭。
現代的人,要想做官也得考大學、考公務員,這與古代相似。但當下社會對於成功人生的評判標准發生了變化,大家一起向錢看,有錢就有地位,有錢就能被人尊敬,而且不論什麼行業,都可能獲得所謂的「成功」,而對於命運中其他幾個因素,例如健康、長壽、榮譽、沒有災禍等等,反而不去重視,可嘆很多達官貴人、豪富明星,盡管擁有了值得誇耀的財富,但或短命、或深陷囹圄、或重病纏身、或意外死亡、或身敗名裂,這種人生,談何成功?
不過無論哪種情況,一個人的命運從出生那天就已經註定,我們可以藉助八字分析,提前預測出這個人的人生軌跡來。
二運:運勢可以變化
命好不如運好,運氣猶如春夏秋冬,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人生經歷童年、青年、中年、晚年四季。有一生旺,有一生衰;有早年旺、中年旺、晚年旺。甘羅十二為秦相,姜太公八十遇文王。孔明初出茅廬,范蠡泛舟西湖。花開花落,日出日落。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守得雲開見日出。能進能退,能上能下;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旺運時積極奮進,衰運時退壁三舍。總之,要做到等待時機,抓住機遇,功成身退。
1、時代是一種大環境。時代不斷更新也是天意。戰爭與和平,刀耕火種與手機電腦,紅樓夢與青春之歌。時也命也。同樣的命在不同的時代導致不同的命運。要根據時代來決定自己的選擇:順則昌逆則亡。
2、命是車,運是路。命運如舟與水。路影響車,水影響舟。先天的出生日期影響後天的運氣變化。十年一大運,五年一小運。
這樣看來,一個人命好不好,完全不能由自己決定。這不是宿命論嗎?
不對,大家別忘了,後邊還有「二運三風水」呢。來運時你就可以自己做主了。「運」就是「動、運轉」的意思。在八字體系中,對八字造成影響的還有兩個重要因素,一個是大運,每步大運是十年,也就是說每十年都轉一次運,每個人起運的年齡是不一樣的,從1-9歲不等。這個大運是從一個人出生的月份推算出來的。
還有一個是流年運,這個流年是天下人共享的,例如今年流年是「癸巳」。如果你八字需要「癸水」。大運走到某個階段,出現了癸水,那這十年你都會很風光。大運遇不到「癸水「,可遇到今年,流年是「癸水」,那你今年也會走好運。
所以說:命中沒有,只能來行運。每個人一輩子,無論多麼命苦,都有走好運的時候;無論命多好,都有走霉運的時候。好運來時雖然事事都比較順利,但禍福是相依的,最好的時候要防範最壞時候的到來。好運來時,就等於把土變成了山,這個需要好多年。可是當山要倒的時候,卻在頃刻之間,所以民間有:「運來如抽絲,運去如山倒」的俗語。
所以古人教導我們:一個人活在世上最要緊的是要懂得「惜福」。古訓說:「一粒米都不能糟蹋。」這不是惜財,而是惜福。「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為何福無雙至?運好時人要是一驕傲,第二個福就不會來了。但是禍要是來的話,人卻很少會自我自省,所以第二個禍就跟著來了。
八字是隨著人走的,人不要隨著八字走。跟著它走,人就成了八字的奴隸。
三風水:風水是自然之妙
地吉苗旺,宅吉人旺。黃帝建城時就有:察其陰陽觀其向背。自古主張「明堂平曠,萬象森羅;眾水朝歸,諸山聚會;草盛木繁,水深土厚」,「山清水秀出美人,窮山惡水出刁民」,「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好風水與環保同行。「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中國好風水:北京、上海、廣州。海南好風水:海口、三亞、文昌、萬寧。
出生地風水:
(一)領袖富豪多生於依山面水藏風聚氣風景秀麗之地。脫胎剎那秉賦天地靈氣。
(二)近水者多智慧,靠山者多道義。蘇南人多文才,江北人多政要。
長期居住房屋風水:
移居祖屋後另設的住宅與辦公室、營業場所更為重要。要研究以下幾方面:
(1)形狀結構(2)光線(3)空氣(4)水源(5)傢俱物理屬性
(6)傢俱擺設方位(7)衛生程度(8)顏色(9)門窗方位(10)聲音
所在的城市風水:
1)地形2)經緯度3)溫度 4)道路5)綠化6)水源7)方位等等。
所在國家風水:國家所處的緯度經度溫度地形河流及其經濟政治文化情況。
祖先安葬之地風水:遺傳基因與心理因素的互相影響。
玄空法:三元九運,二十年吉凶方位一個變化。二十年中每年變化。六十年風水輪流轉,一個周期。大門向吉方。
「風水」這兩個字出於寺院里的和尚,和尚們非常講究風水。「天下名山半屬僧」,是說天下的名山的一半都被和尚佔了。
風水很簡單,就是空氣跟陽光。好風水就是要靠著山,很穩當,然後前面是水,再前頭一定有一片綠地,叫明堂。門前有小河,屋後有山坡,客家人永遠在他家的前頭弄個水塘。所謂客家,就是經過大亂南移而來的人。因為八方的風是亂吹的,什麼能把風治住?是水,所以家前頭有個小水池,就能把亂風聚住。
風水很簡單。比如不要一條路直沖大門,這叫一箭穿心;廚房不要擱屋子中間,等於中間火燒,主人心不安;家裡不要門對門,否則就等於口對口,永遠鬧是非。這些好像是迷信,其實有一定道理,是經驗積累所得。
北宋大政治家范仲淹處理過一個官司:兩個親家分地方,其中一塊因石頭對著房子中心,叫萬箭穿心,就都不想要那塊地方,爭執不下。范仲淹說沒關系,我有個好地方,我和你們換。結果沒過多久,突然大風大雨,結果所有的石頭都被風雨刮到門前堆了起來,結果萬箭穿心變成萬戽朝天,變成大吉利。
這個故事,揭示了風水中一個很重要的法則:「福人居福地」,你要是沒福,就不會居住到好風水的地方。一個人選什麼樣的房子,看似都是自己決定,其實都是命中註定的。命好就會不自覺選中風水好的房子,該走霉運了,就會選擇風水差的房子。可一個人要是聘請有真才實學的風水師為他調風水,那也是到了他命運該發生變化的時候了,這個風水師就是他命中的貴人!
第四、建功立業積善成德(功德):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德不孤必有鄰」。「千夫所指,不病而死」。滴水可以穿岩,善亦如此惡亦如此。
1、對社會的貢獻叫功勞。首先是你的專職工作正面作用越大,功勞越大,回報越大,命運越好。反之則越差。
2、德高才能望重。品德越好,擁護越多,命運越好。「德不孤必有鄰」。
3、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用功德去換回報,天經地義,是平衡原則,不可違背。天與不受,反受其譴。
4、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滴水可以穿岩。千夫所指不病而死。
5、命中劣根性者尤其要積德,否則有大難。
6、積大功德一定要立大志許大願。
7、研究命理能發現一個人的品德高下。
第五,讀書自己改變命運
萬般皆有用,唯有讀書高。讀儒道佛,四書五經,辯證觀點看問題,要懂得做人道理。
青少讀科學打好基礎;中青年讀儒家,懂得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老年讀道家望長命百歲;晚年讀佛,現世的繁華已無意義明確靈魂往何方。
讀書可以改變命運,可以從兩個方面說明。第一個大家都知道,讀書讀得好,考學優異,可以進入各種單位,如果單位好、效益佳,或者考上公務員,都可以改換門庭。
第二個是通過讀書,可以增加自己的智慧,學到別人的經驗,人生就會少走彎路,也能發現成功的捷徑。
不過這里重點要給大家講的是「積德」對命運的改變力量:積德有積陽德與積陰德兩種。所謂陽德,就是大家都能看到的德行。有些人做善事故意想要讓別人看見,這是「有心為善」,老天對於這種人,有句話叫做「其善不賞」,就是不會給你多少福報。而「積陰德」,就是暗自幫助別人,做應該做的。
雖說善有善報,但如果你把做好事當做交易來做,那你是跟命運在做買賣。「我做了這么多好事,會有多少好報」,要是懷著這個心的話,這個善報很小很小。還有人把佛當神來拜,認為給佛磕幾個頭,燒點兒香,捐點錢,佛就會保佑。這不但是對佛不了解,還 可說這是侮辱佛。佛不是讓人這樣信他,而是要讓人明白他的道理。
那我們該如何積陰德?首先要發願,所謂發願越大,力量就越大。努力去幫助一切你可以幫助的人,不去計較對方知道不知道,不去追求回報,也就是沒有任何目的與功利心。做過就放下,不沾沾自喜。時間久了,這個行善的念頭,都是出於本心,行善的行為,自自然然,就跟餓了要吃飯、困了要睡覺一樣的平常。如此下來,這個陰德就會積累得很大,它對你的命運改變的力量極大,不但可以讓你遠離災禍,延長你的壽命,增加你的財富,而且可以惠及子孫。
第六,名字稱號(名):
任何人離不開名字,要使用一生,很重要。生命代號,信息密碼,終身廣告用語。不怕生錯兒子,就怕起錯名字。賜子千金,不如賜子一名。劉德華:德才兼備。宋美齡:美好年齡。董建華、何厚鏵:港澳歸華。問自己:什麼名?
改名標准:
1、名稱含義要吉祥如意名符其實
2、與生辰八字中陰陽五行相諧調
3、筆劃符合五格(天格人格地格等)
4、音調音韻流暢和諧
5、字相穩定疏密勻稱
6、筆劃五行相生
7、與生肖屬相不沖。
名字:梁舒晴(女)
(1)數理:11、12、12=總格35(優雅發展)、人格23(壯麗)、地格24(得金)、外格13(春日牡丹)
(2)含義:舒展的晴天
(3)音調:第2聲+第1聲+第2聲協調
(4)字相:橫豎結合 勻稱穩重
(5)五行:木、火、火、相生
(6)八字:辛巳、壬辰、乙巳、甲申、二金一水二木一土有火為妙
第七,相貌儀表(相):
骨格定一生之榮枯,氣色看行年之休囚。
體態豐滿,紅光滿面,目光炯炯,吐詞清晰,聲如洪鍾,相好得人緣。
印堂發黑,兩目無神,語無倫次,東倒西歪,尖嘴猴腮,霉相討人嫌。
一面相:十二宮,三停三才論,四學堂八學堂論,五官說,五嶽四瀆,五星六曜,九洲八卦,流年運氣部位歌。
二手相:上帝將你的真相放在手掌之中。天紋地紋人紋,玉柱紋月暈紋旅行神密紋;
三身相:腰圓膀粗,虎背熊腰,腹拱垂體,手長過膝……
四動相:龍行虎步,獅子回頭,笑不露齒行不露足,靜如松坐如鍾行如風……
五聲相:說話有大小、清濁、快慢、虛實、厚薄、冷熱等分別
六心相:心在形先,形居心後。未觀形貌,先相心田。眼惡心必惡,眼善心必善。修德於心,吉凶可易。心發善端諸福集。
七衣相:服式整潔,顏色諧調,款式符合身份;有華麗朴實端莊休閑等分別。
八相自己相他人:懂得自己哪裡好哪裡不好;懂得別人是什麼人。
九改相:相由心生。善心生善相。惡心生惡相。按摩美容都可以改相。
第八,敬神感應(神):
地生萬物養人,地球是人類母親;萬物生長靠太陽,太陽是人類父親。信息流通有如神助,感天地泣鬼神。宇宙,其大無外其小無外;人比狗螞蟻樹石頭高級,比人高級的是什麼呢?人無法完全理解,猶如螞蟻無法理解人類一樣,只能冠之以神或上帝之類的稱謂。如果否定比人更高的層次,不符合辯證法,道理上不通。
一、宇宙其大無外其小無內。
二、按層次人高於狗、螞蟻,狗高於樹,樹高於石頭。比人高級的層次肯定存在。最高層次的稱之為神。
三、神:推理得出,人很難實驗證明神。讓人證明神如同讓螞蟻證明人的存在?
不能證明神的存在不等於神的不存在。因為你不能證明神的不存在。
四、可能太陽地球及無數天體都是高於人類的生命存在。面對浩瀚的宇宙,人類只是微不足道細菌。聖仰之情油然而生。只有狂妄之人才會貶低宇宙。
五、萬物生長靠太陽地生萬物養人;我們感謝太陽父親地球母親。
六、感天地泣鬼神,頭上三尺有神靈。到處是電磁場信息。
七、歷史悠久的各大宗教影響巨大,都有其內在知識價值。政教要分離,歷史上每當宗教過份干預政治時這種宗教就滅亡了。千萬年神廟教堂的大量存在象徵人類渴望與神溝通,很難,是一種奢望。盡管如此,人們還是希望有如神助。
八、人的先天秉賦不同,各人意念的力量也不同。
九、上帝,佛祖,神靈;大同小異,都是最大之神。財神,媽祖,關公等等是行業之神。
十、人如有活的肉體,且食人間煙火,就不是神。人不食人間煙火叫仙人(長壽者)但不是神。神學研究者也不是神,如教主。
十一、人不要冒充神,否則要報應。眾人要學會識別真神假神。
十二、真神要用心感應。心誠則靈。阿彌佗佛!
第九,結交貴人,與高人為伍你就會出類拔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道德,有知識,有經濟,有管理能力者,貴人也,勤交。酒肉朋友、孤朋狗友少交,吸毒偷盜犯法作亂者不交。
一、要勤交七種貴人:
1.有道德者
2.有智慧者
3.有權利者
4.有財富者
5.有健壯者
6.有美麗者
7.有信息者
二、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相逢不相識。交貴人要有緣份。用命理研究自己與貴人緣份何在。
三、用人之道
1)用業務人才(旺人緣)
2)用技術人才(旺文星)
3)用管理人才(旺官運)
四、遠離凶惡的小人。
五、上級,下級,平級。要正確處理三個方面的關系。
六、人和人之間、人和物之間有相生相剋。
第十,養生之道(養生):
天有三寶日月星,人有三寶精氣神。身心健康就有快樂,身心健康才能思維平衡、頭腦冷靜,產生正確的計劃與行動。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身心健康就有快樂和福分,都與衣食住行等有關。
注意下面九個方面
一、飲食
1) 多喝很清潔的天然水
2)每天食30%以上的穀物
3)每天食30%以上的素菜
4)年齡越大吃葷菜的量就越小(20-30歲是30%,30-40歲是20%,40-50歲是10%,50-60是5%,60歲後食素
5)忌過咸過辣過甜過酸過苦及化學制劑的食品。
二、運動
1)年齡越大運動量越小。
2)年齡越大運動時間越長。
3)清晨最佳,其它次之。
4)有草木清水的地方。
三、靜坐
1)有動必有靜,動靜相兼。
2)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內經)
3)進而達到不動不靜不生不死不垢不凈不加不減之境界。
四、夜卧
1)早睡早起
2)聖人無夢
3)足夠的睡眠
五、情緒
1)制怒
2)微笑
3)勝不驕敗不餒
六、起居
1)有規律
2)較固定
七、衣著
1)絲棉麻天然織物
2)清潔衛生
八、按摩洗澡:
能疏通經絡,活血化淤,減少脂肪,增加氧氣。
九、習慣愛好
1)不嗜煙酒
2)不好賭不好色
3)不痴迷於玩物
合乎規律者勝,掌握天機者贏。窮凶極惡者凶,安定團結者吉。
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認真讀,耐心悟,人生處處有幸福!
你好,請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