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們用「要食補,選五穀」來表達對健康的需求,五穀具有什麼營養價值?
在古代,人們常常用「五穀豐登」來表達農業復豐收和對生活的美好願制望,在現代,人們用「要食補,選五穀」來表達對健康的需求。五穀具有「高植物蛋百白、高膳食纖維、低脂肪」的特點,在食物越來越精細、各種現代病高發的度時代,一股「五穀雜糧風」已經悄然颳起。那麼知,五穀雜糧怎麼吃?《養生五穀大全》中就有著名養生專家張曄、道左小霞告訴您的防病養生的五穀良方。
2、寫食品營養與健康的論文網上怎麼找
營養與保健論文 飲食與健康論文 關鍵字:飲食,食物,營養,保健 內容摘要:飲食得當助美麗。食物滿足身體的各種營養需求,有適當量的蛋白質供生長發育、身體組織的修復更新、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要從食物中吃出美麗來,就要注意生活的飲食習慣。飲食的要點就是:合理偏食為健康充電,缺啥補啥;少食肉類食品和動物性脂肪,多吃植物性食物和新鮮蔬菜及水果,注意蛋白質攝取均衡,減少不良的飲食習慣。還應根據不同的年齡段選擇不同的食物。 飲食滿足身體的各種營養需求,有足夠的熱能維持體內外的活動;有適當量的蛋白質供生長發育、身體組織的修復更新、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有充分的無機鹽參與構成身體組織和調節生理機能;有豐富的維生素以保證身體的健康,維持身體的正常發育,並增強身體的抵抗力;有適量的食物纖維,用以維持正常的排泄及預防某些腸道疾病;有充足的水分以維持體內各種生理程序的正常進行。 飲食要遵循食物中熱能和各種營養素含量充足,種類齊全,比例適當;飲食中供給的營養素與機體的需要兩者之間保持平衡。飲食的結構要合理,既要滿足機體的生理需要,又要避免飲食構成的比例失調和某些營養素過量而引起機體不必要的負擔與代謝上的紊亂。人體需要42種以上的營養物質,包括各類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種維生素、各種礦物質、必須微量元素和水。能構成42種以上營養物質的飲食必須由多種多樣的食物來源來實現。[1] 每天進食要保證三大營養素的合理比例,即碳水化合物占總攝入量的60%~70%,蛋白質佔10%~15%,脂肪佔20%~25%。 碳水化合物主要由谷類、薯類和澱粉食品構成,控制食糖及其製品。脂肪主要以植物油為主,減少動物脂肪。脂肪中的飽和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之間的比例一般為1:1:1。蛋白質中應有1/3以上的優質蛋白質(動物蛋白和大豆蛋白)。維生素要按供給量標准配膳,有特殊需要者另外增加。一般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三者之間的比例為1:1:10較為合理。食物中鈣磷比例也要適當。食物中鈣磷比例在2:1~1:2之間基本符合機體的吸收和發育,若維生素D營養狀況正常時,不必嚴格控制鈣磷比例。 俗話說:「吃在臉上」。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吃」是美容養顏過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所以,皮膚養護要遵循以下原則: 1.少食肉類食品和動物性脂肪。在一定條件下,肉類食品和動物性脂肪在體內分解過程中可產生諸多酸性物質,對皮膚和內臟均有強烈的刺激性,影響皮膚的正常代謝。皮膚粗糙,往往是血液中肌酸含量增高造成的。[2] 2.多吃植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中富含防止皮膚粗糙的胱氨酸、色氨酸。可延緩皮膚衰老,改變皮膚粗糙現象。這類食物主要有:黑芝麻、小麥麩、油麵筋、豆類及其製品、紫菜、西瓜子、葵花子、南瓜子和花生仁。 3.注意蛋白質攝取均衡。蛋白質是人類必不可少的營養物質,一旦長期缺乏蛋白質,皮膚將失去彈性,粗糙乾燥,是面容蒼老。但肉類及魚、蝦、蟹等蛋白質食物過食,可引起過敏。 4.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膚色較深者,宜經常攝取蘿卜、大白菜、竹筍、冬瓜及大豆製品等富含植物蛋白、葉酸和維生素C的食品;皮膚粗糙者,應多攝取富含維生素A、D的果蔬。如胡蘿卜、藕、菠菜、黃豆芽等黃色,綠色蔬菜以及雞蛋,牛奶,動物肝臟。同時還要攝取充足的維生素和足夠的植物纖維素,以防止因便秘而帶來的皮膚和臟器病變。 5.少飲烈性酒。長期過量飲用烈性酒,能使皮膚乾燥、粗糙、老化。少量飲用含酒精的飲料,可促進血液循環,促進皮膚的新陳代謝,使皮膚產生彈性而更加滋潤。 6.適當飲水。正常的成年人每日應飲水2000毫升左右。充足的水分供應,可延緩皮膚老化。 7.少攝入使人肥胖的事物。肥胖是導致皮膚老化和病變的危險因素。但不可過分節食,以免皮膚失去活力。 8.睡眠充足。充足的睡眠既可清除身體疲勞,也是使皮膚保持健美的一味良葯。 適當葯浴。凡含有檸檬酸和維生素的中草葯或水果、蔬菜,均可做成葯浴劑。適當的葯浴會使皮膚白皙,光滑,柔軟,滋潤,細膩。 保證身體健美除堅持鍛煉外,還要有均衡的營養。然而,許多人在健美飲食的安排和選擇上往往走進了誤區。主要表現在以下反面: 1.吃葷油易發胖,吃素油苗條。其實,無論葷油素油,人體吸收後每克均產生9千卡左右的熱量,沒有多大差別。由於素油吸收率高,若消耗不了,多食反而容易使人發胖。 吃瘦肉可長肌肉。許多人認為多吃瘦肉會長肌肉。其實未必如此,因為肌肉主要靠體育鍛煉獲得。 2.有人認為,肉、蛋等高蛋白食物是肌肉最好的能量來源,現在的健美運動員流行的食譜是增加復合碳水化合物,包括糧食、豆類、水果,認為這才是肌肉最好的能量來源。想要體形健美的女性,每日攝取蛋白質80-90克,適量的碳水化合物,再加上合理的鍛煉就能達到目的,不必過多的吃肉[3]。記得多的吃水果,蔬菜等鹼性食物,以防止因蛋白質攝取過多而造成酸血症。 3.多吃蛋白質不會長脂肪。每克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氧化後均產生4.1千卡的熱量。無論蛋白質還是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多,所產生的熱量身體消耗不了,都會變成中性脂肪貯存與皮下,使人發胖。 4.用熱油鍋炒菜。過熱的油鍋中,容易產生一種硬脂化合物,人若常吃過熱油鍋炒出來的菜,易患低酸性胃炎和胃潰瘍,如不及時治療,還可以誘發胃癌。 5.用生水冷卻蛋。將煮熟的蛋浸在冷水中,蛋殼隨好剝,但病菌卻仍有機可乘。如果要讓蛋殼好剝,只需在煮蛋的時水中加如少量食鹽。 6.飯後馬上吃水果。水果中含有大量的單糖類物質,若被飯菜堵塞在胃中,就會因腐敗而形成脹氣,導致胃部不適。所以,吃水果宜在飯前一小時,飯後兩小時。 7.多添佐料調味。胡椒、桂皮、五香等天然調味品具有一定的誘發性和毒性,多食用會給人帶來口乾、咽喉痛、精神不振、失眠等副作用,還會誘發高血壓,胃腸炎等多種病變,甚至導致人體細胞畸變,形成癌症。 營養學家和臨床醫師認為,有目的的偏食對人體會起到保健作用。你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合理地多提取一些可以補充有缺陷的一面的營養食物。身體瘦弱者,適當多吃瘦肉,魚,蛋類,乳類,豆製品等含蛋白質多的食物,同時也應注意脂類,多糖類及維生素,礦物質食品的攝入量,以保持營養的平衡。腦力勞動者。每天應有足夠的碳水化合物補充大腦對養分的需求,並適當增加含磷、鐵、鋅、硒等微量元素豐富的食物,如蛋黃、動物腦、禽肉、核桃、芝麻等。貧血患者。多吃動物肝臟和含氨基酸,蛋白質的水果和綠色蔬菜。皮膚乾燥和粗糙者。多吃胡蘿卜,番茄及茄子等蔬菜水果,避免攝入魚、蝦、蟹、酒等易導致過敏的食物。 女性在一生中如果能根據自己不同年齡階段的生理變化,合理安排日常飲食,就能起到護膚美容的作用。 13~23歲。此階段的女性正處在青春發育期,要使皮膚光潔、紅潤且富有彈性,就必須保證攝取足夠的蛋白質,脂肪酸及多種維生素的食品。如白菜、韭菜、豆芽菜湯、瘦肉等,尤其是豆類食物,既能滿足人體需要的優質蛋白質,又能供給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要少吃鹽,多喝白開水。 25~30歲。此階段為女性發育成熟的鼎盛時期,且情感豐富,多愁善感,致使面部表情過度鬆弛,逐漸使額及眼下出現皺紋,皮下的皮脂腺分泌也逐漸減少,皮膚光澤感減弱,粗糙感增強。這一階段,除了每天堅持吃淡食和多飲水的良好習慣外,要特別多吃富含維生素C和維生素B族的食品,如薺菜、黃瓜等蔬菜水果,以及豌豆、木耳、牛奶等。 30~40歲。此階段的女性皮脂腺分泌減少,皮膚易乾燥,一般女性在眼尾開始出現魚尾紋,下巴肌肉開始鬆弛,笑紋更明顯,要堅持多喝水,特別是早晨起床後必須喝一杯涼開水;除堅持多吃新鮮蔬菜瓜果外,要特別補充富含膠原蛋白的動物蛋白質,如豬蹄、肉皮、鮮魚、瘦肉等,使皮膚顯得豐滿、充實而有水分;還可以使皮膚增強彈性和韌性,變的滋潤嬌嫩。 40~45歲。此階段的女性眼部易出現黑暈,皮膚乾燥而缺少光澤。飲食上應多吃能促進膽固醇排泄、補氣養血、延緩面部肌肉衰老的食品,如鮮玉米、紅薯、蘑菇、檸檬、核桃和富含維生素E的捲心菜、菜心、花生油等。 注意飲食,使皮膚更加細膩。 1.適量飲水。當人體水分減少時,會出現皮膚乾燥、皮脂腺分泌減少的現象,從而使皮膚失去彈性,甚至出現皺紋。為了確保水分的充分攝入,每日飲水量應為1200毫升左右。 2.常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維生素對於防止皮膚衰老,保持皮膚細膩滋潤起著重要作用,維生素E對於皮膚抗衰老有著重要作用[3]。因為維生素E能夠破壞自由基的化學活性,從而抑制衰老。維生素E還有防止脂褐素沉著與皮膚的作用,含維生素E多的食物有捲心菜,葵花子油,菜子油等。維生素A、B也是皮膚光滑細膩不可缺少的物質。當人體缺乏維生素A時,皮膚會變得乾燥,粗糙有鱗屑;若缺乏維生素B時,會出現口唇皮膚開裂,脫屑及色素沉著。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有動物肝臟,魚肝油,牛奶,奶油,禽蛋及橙紅色的蔬菜和水果。富含維生素B的食物有肝,腎,心臟,奶等。 3.多吃富含鐵質的食物。皮膚要光澤紅潤,就需要供給充足的血液。鐵是構成血液中血紅素的主要成分之一,故應多吃富含鐵質的食物。如動物肝臟、蛋黃、海帶、紫菜等。 多吃含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食物。膠原蛋白能使細胞變的豐滿,從而使肌膚充盈,皺紋減少;彈性蛋白可使人的皮膚彈性增強,從而使皮膚光滑而富有彈性。富含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多的食物有豬蹄,動物筋鍵和豬皮等。 4.注意鹼性食物的攝入[4]。日常生活中所吃的魚,肉,禽,蛋,糧谷等均為生理酸性。酸性食物會使體液和血液中乳酸、尿酸含量增高。當有機酸不能及時排除體外時,就會侵蝕敏感的表皮細胞,使皮膚變得粗糙和缺乏彈性。為了中和體內酸性成分,故應多吃些富含生理鹼性的食物,如蘋果,梨,柑橘和蔬菜等。 此外,皮膚要避免外界的刺激,夏天的烈日,冬季的寒風,都會使皮膚變的粗糙,因而要根據季節的變化,適時採取防護措施。皮膚的清洗不要過於頻繁,如果經常反復摩擦,會使被破壞的皮膚細胞來不及再生;避免接觸過酸過鹼性物質,應根據自己的皮膚狀況,選擇合適的化妝品,適當進行按摩。 參考文獻: [1].孫燕,馮朝忠。2004年05月第1版,《女人飲食更美麗》。 [2]. 張曄,醫葯養生保健報,2005年10月10日第008版,《飲食得當助美麗》 [3]. 曉光,北京日報,2000年12月05日第014版,《飲食得當就可吃出美麗》 [4]. 趙合句,湖北科技報,2002年01月16日第003版,《飲食與健康》
3、極品御用養生被好嗎?
你好
買養生被還不如注意養生
身體保健 這些年被丟掉的6個養生好習慣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的生活習慣其實對我們的健康都是有好處的,只是因為現在的人忙於工作很多人都會忽視睡覺,特別是對於白領工作者來說熬夜更是家常便飯,那麼怎樣才能夠很好的進行身體保健呢?擁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很重要的,下面我們就隨著三九小編一起去詳細的了解那些年被我們丟掉的養生好習慣吧。
在飯桌上面進行親切的交談,一家人圍坐在電視前看電視,安靜的坐著看書等等這樣的情景你是否很懷念呢?生活的平均水平的提高,讓我們的生活習慣也發生了改變,但是並不是每一改變對我們的生活都是產生積極的健康的影響的,有的好習慣反而是漸漸的離我們遠去了,下面小編和大家推薦的幾個好習慣我們都應該要注意了哦。
早睡
晚上9點、10點,曾是不少人的就寢時間,如今,凌晨才睡卻成了常態。《生命時報》的調查也發現,超過八成人有晚睡習慣,僅有16.1%的人每天在晚上11點以前睡覺;11點到12點睡的佔31.39%;12點到凌晨1點睡的佔33.91%。在北京朝陽醫院睡眠呼吸疾病診療中心主任郭兮恆看來,熬夜已經成了一種社會常態,尤其是年輕人。人們晚睡主要是因為夜生活豐富,晚上娛樂項目多,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種「流行病」。
不過,熬夜對健康的危害巨大。美國抗癌協會的調查表明,每晚平均睡7~8小時的人,壽命最長;每晚平均睡4小時以下的人,有80%是短壽者。「熬夜的直接危害就是讓人白天容易疲勞、精神不振;皮膚受損,容易提前老化;還會影響內分泌,免疫力也會跟著下降;若長期熬夜,更會出現失眠、健忘、焦慮不安等精神症狀。」郭兮恆說,不同年齡段的最佳睡眠時間不同,60歲以上的老年人,最好保證每天睡5.5~7小時;30~60歲成年人,每天睡7小時左右;13~29歲的青年人每天要睡8小時左右。
寫字
曾幾何時,能夠寫一手很漂亮的字簡直就是讓人羨慕的技能啊。但是隨著數碼產品的普及以及信息和網路的發達,人們漸漸的開始扔掉了手中的筆,但是現在有很多人 都是「提筆忘字」。根據《中國青年報》的一項調查我們能夠了解到,83%的人承認自己會有「提筆忘字」的經歷。
同時,超過七成人表示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手寫機會不多。調查還發現,「提筆忘字」的危機具有彌散性,它既體現在成年人中間,也表現在青少年學生身上。
實際上,寫字少了不僅流失文化,更不利於健康。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發現,寫字可強化學習過程,儲存和內化接受信息,記憶更牢靠並提高學習效率,而打字會影響學習過程。更為重要的是,寫字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全面提高健康狀態。發表在《精神疾病治療進展期刊》上的研究顯示,寫字的好處不僅會在短期內顯現,而且也能讓人獲得長期回報,如改善情緒,提升幸福感,減輕壓力等。除了平時抓住寫字的機會外,如果你習慣用右手寫字,不妨試著換左手。偶爾改改自己的用手習慣,可以使大腦得到更多鍛煉。
面談
曾經上課、開會時都會竊竊私語的我們,現在能抱著電腦或手機玩一天,且一言不發。科技的進步,本是為了讓溝通更便利,卻使得人們更加孤獨,變得不愛交談了。
美國社會學家米勒·麥克皮森說,手機、無線電話等現代通信設備使得傳統社交模式變得「不那麼重要」。在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看來,如果你在和家人、朋友交流時,總是三心二意,看看電視或摸摸手機,會讓對話產生「延遲」,使對方覺得你缺乏誠意,進而影響人際關系。因此專家提醒,每天要留出一定時間和家人交流,除了必要的工作之外,少用電腦、打手機。平時多培養自己溝通的技巧,多和現實中的人去接觸。
讀書
曾經我衡量一個人的身份最重要的指標就是讀書的多少。但是現在的中國,因為平時的生活中充斥著各種的豐富多彩的娛樂節目,讓太多的年輕人放下書本,做到電視機面前去觀看電視。根據中國新聞出版的研究調查發現,2012年中國人紙質的圖書閱讀量僅僅為4.39本,遠遠低於韓國的11本以及法國的20本還有日本的40本。
與此同時,電視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中國居民文化消費傾向問卷調查」顯示,「看電視」以62.6%的支持率位居第一。《生命時報》聯合新浪網健康頻道進行的調查也顯示,盡管有81.4%的人認為看電視「久坐不動影響健康」,但還是有近1/4的人每天看電視時間在5小時以上。
華南師范大學心理學院人力資源管理與心理測評系主任遲毓凱認為,以前的人讀書不僅是為了學習,這還是種娛樂放鬆的方式。但現在電視的樂趣明顯大於讀書,但電視看太多造成的危害也不少,如睡眠質量下降、青少年肥胖等問題也十分明顯。遲毓凱呼籲,要把看電視的時間分給閱讀。德國研究發現,13~15歲是培養閱讀習慣的關鍵時期,讀書應從孩子抓起。
吃得清淡
曾經,「粗茶淡飯」是老一輩人的飲食理念,可是「無肉不歡」的現代人已把「下館子」當成了常態。雖然在外面吃飯省去了做飯的麻煩,但「太油膩」已成為所有人的共識。調查發現,我國城市居民每人每日油脂平均消費量已近50克,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量的2倍。
「重口味、多油膩」的飲食方式,使得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陷入生活方式病。解放軍第309醫院營養科主任張曄指出,如果每人每天多吃進1茶匙(15克)油,一個月後體重就會增加700~800克,一年就會增加近10公斤,吃得太油膩,除了導致消化不良以外,還容易引起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
張曄說,要緩解油膩,首先應該建立合理的飲食習慣,多攝入不同種類的食物,注重保持膳食平衡,葷素搭配,避免飲食過於油膩、單調,盡量多吃應季、新鮮蔬菜水果。日常烹調時以涼拌、清炒、煮、燉、蒸等為宜,盡量避免油炸、油煎等方式。
戶外游戲
一群小朋友玩捉迷藏、打沙包的場景已經很難見到了。現在的孩子早已把空閑時間貢獻給了手機、pad、電腦等電子設備。美國一項調查發現,1997~2003年間,9歲~12歲的兒童參加徒步旅行、釣魚、沙灘游戲等戶外活動的比例下降了50%;但兒童用在電腦游戲、電視的時間則增加不少。
英國一家慈善機構指出,長時間「宅」在家中玩電腦游戲,導致很多孩子的社交技能迅速滑坡,他們看上去總是神色茫然、心不在焉,時間久了,面部表情也變得生硬、僵化,不愛與人說話。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門診部主任孔慶梅表示,電腦和網路的迷惑性很強,容易讓孩子沉迷。
因此,家長要幫助孩子正確認識電腦和網路。首先,7歲以下的孩子,盡量不要接觸電腦游戲,而要在現實生活中多和小夥伴一起玩,培養社交技能。此外,可把電腦放在客廳、書房等「公共區域」,減少孩子對電腦的好奇心。對於已經「愛」上玩電腦的孩子,家長不要強制性地關電源、拔網線,或者打罵孩子,而要多花時間陪孩子,用父母的關愛減少孩子對電腦的迷戀。
10個好習慣是「長生不老葯」
良好的生活習慣,就是「長生不老葯」。近日,美國《男性健康》雜志載文,列出10個好習慣,有助延年益壽。
起床後90分鍾內吃完早餐。美國馬薩諸塞大學一項新研究發現,早上起床90分鍾之後才吃早餐的人,肥胖幾率會增加50%。這會直接導致因腸癌、膀胱癌和肝癌死亡的危險增加。因此,早餐一定要在起床後90分鍾內吃完。
不帶病工作
英國一項研究發現,生病後仍堅持工作的人,比在家好好休息的人,在3年內罹患心臟病的危險增加了2倍。因此,生病了就要及時治療,千萬別逞能。
別用空氣清新劑
美國威林耶穌大學科學家發現,空氣清新劑不僅影響人的嗅覺,還會傷肺。如果室內氣味不好,可以放些肉桂,同樣能使人神清氣爽。
飯前吃沙拉
飯前先吃沙拉,有助於防止血糖和胰島素驟升。同時,沙拉中的橄欖油和食醋有益血管健康,降低患癌危險。
菜里放咖喱
美國羅格斯大學發現,咖喱粉中的姜黃素與西蘭花、菜花等十字花科蔬菜中的異硫氰酸鹽相結合,能增強抗擊前列腺癌的作用。每周在菜里放一次咖喱就能見效。
側著身睡覺
睡眠呼吸暫停會嚴重影響睡眠質量,使人白天更加疲勞,身體抵抗力下降。瑞士伯爾尼大學附屬醫院最新研究發現,側卧可減少睡眠呼吸暫停現象,保證睡眠質量。
喝薄荷茶
美國布法羅大學研究發現,薄荷茶含有強抗氧化劑,有助於減輕炎症、提高警覺度、使糖尿病危險降低52%。
茶葉至少泡3分鍾
茶葉浸泡時間少於3分鍾,會導致茶水中抗氧化劑的含量大大降低,抗病功效大減。
每餐要有5種顏色
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研究發現,多吃各種果蔬有助於提高防癌作用、降低腦卒中危險。每餐果蔬最好有5種顏色:藍色(或紫色)、綠色、白色、紅色和黃色(或橙色)等。
每天5杯水
美國洛馬琳達大學科學家發現,每天至少喝5杯水(每杯267克)的男性,比每天喝水不足兩杯的人,罹患致命性心臟病的危險低54%。
結語:通過上文我們能夠了解到,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有一些很好的生活習慣是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強身健康的哦,還能夠幫助我們進行思維的活躍,只是由於現代社會的人們過於繁忙就忘記了一些平時生活中很好的生活習慣,所以,要想要做好身體保健那麼生活中的這些小習慣就要養成哦。
4、營養學家張曄老師推薦使用小麥糊粉層產品泰禾極麥,說對高血糖有改善,而且還治便秘,有人用過泰禾極麥嗎
我媽媽特別喜歡張曄老師,也關注她的養生節目,你說的這個我在化物所的時候聽過張曄老師的有關膳食纖維的講座,免費申領過這個產品,姥爺有便秘血糖有點高,用後感覺不錯,有改善,你可以試一下
5、我的心臟病怎麼治呢
O,是房性心動過速,但是你自己也別自己什麼考慮什麼室顫什麼室速的,這個可不是根據症狀來定,而是根據心電圖,特別心電生理學檢查來定的。
您說發作時有P』波,也沒提到寬大畸形的QRS波,那麼就根本不是室速更不是室顫了。你要說是非典型的房撲,那我還可以考慮的。
至於房速是怎麼形成的,那麼一是可能是自律性增高,但那往往有器質性心臟病,持續性的較多了,那麼你心臟其他檢查應該有所發現的。
另外一種可能就還是折返機制,您提到有某個教授認為是起源於界嵴,那麼這個也還可能是局灶性房速,折返機制更多一些。如果是這樣的,一般是可以考慮Halo導管和冠狀靜脈竇導管,如果沒有Halo導管,那麼常規放置冠狀靜脈竇、右室心尖部、His束導管、高右房電極導管。不過這樣一般說來總體的成功率較低。
如果有三維電解剖定位標測系統,比如CARTO,或者EnSite 3000,那麼就標測比較簡單容易了,其實決定射頻導管消融的一個關鍵就是標測問題,你定準了,那麼消融就簡單了,你定不準,那麼就很麻煩。像CARTO,不僅定位三維立體,而且,還附帶記憶功能,就是你先前標定過的位置也還可以返回去的。EnSite 3000也據說類似情況。不過這是很高檔的設備了,北京上海也就是極少數頂尖醫院有這樣的設備,比如北京阜外,北京安貞醫院,上海中山醫院等。
另外還有和具體操作的醫師的技巧也有關系。因為您頻頻發作,那麼還是可以考慮到北京或者上海的心臟中心看一下的。
但是也別過於緊張了,因為有時感覺很難受的,未必就一定對於生命非常危險的。
您不必過於緊張,您最後提到的那個在東南亞發生的SUDS或者SUNDS,現在多歸為Brugada綜合征,也就是菲律賓「Bargungut」泰國叫做「Laitai」是夜間睡眠中死亡的意思,1992年Brugada兄弟發現了這種疾病,是存在心電圖上具有右胸前導聯ST抬高,可以伴有右束支傳導阻滯。具體研究發現比如有關基因SCN 5A等異常的情況,具體這個可以說很多了,可以講幾個小時,我就不展開了,您沒有必要自己胡亂聯系的。其實很多的報道你這樣搜索是不對的,你根本不明白原文的情況,然後是報道引用以後,很多是非專業的人看到繼續引用,以訛傳訛,最後是完全失去了原義的。
心臟性猝死,那也不就單單是因為SUDS,你別把極少數的特例放大化,全世界都沒有多少例的病例,你非要攬在自己身上,那你的依據是什麼呢?
沒有依據憑空看到有什麼資料那是胡扯了。
你說那胡大一,那麼我這里有郭繼鴻教授的資料。胡大一原先是主要介入的,郭繼鴻是對於這個更加權威的。
6、疾病高發的時代,一股「五穀雜糧風」已經悄然颳起,那麼五穀雜糧該怎麼吃?
五穀雜糧對保證人體的營養必不可缺,水果、肉類、蔬菜是必要的補充劑。
現代人生活水平提高,飲食精細化,魚肉、果菜等在飲食結構中所佔比例增加,導致飲食失調,疾病橫生。不少「富貴病」是由於人們吃得過精過細而導致的。
人們為什麼不太喜歡吃粗糧,主要原因還是入口的口感不好。由此可見,感覺有時候並不都是對的。
粗糧中的膳食纖維,雖然不能被人體消化利用,但能通腸化氣,清理廢物,促進食物殘渣盡早排出體外。因此,五穀雜糧對身體健康有重要意義。
每周至少吃三次粗糧,有利於人體健康。但需要注意的是,吃粗糧不是「多多益善」。
五穀有小米、大米、小麥、大豆、高粱。其中小米可養脾、大豆可養腎等等。
中醫認為,五穀不僅可以裹腹,還是五臟食療養生的好食材。大豆重養腎 大豆中的黑豆被稱為「腎之谷」,中醫認為它具有補腎強身、解毒、潤膚的功效,對腎虛、
浮腫有較好的食療作用。 做法:泡發後打製成豆漿,或煮黑豆粥,每天早晚各一次。
大米重潤肺 大米涵蓋稻米、紫米等,在出現肺熱等症狀時,具有很好的滋陰潤肺的作用。
吃粗糧及時多喝水 粗糧中的纖維素需要有充足的水分做後盾,才能保障腸道的正常工作。一般多吃1倍纖維素,就要多喝1倍水
2.循序漸進吃粗糧 突然增加或減少粗糧的進食量,會引起腸道反應。對於平時以肉食為主的人來說,為了幫助腸道適應,增加粗糧的進食量時,應該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
五穀雜糧吃什麼,該怎麼吃,有疾病的人該吃什麼,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了吧。
7、嚴重點的心臟病怎麼治療?
一、堅果類:杏仁、花生等堅果富含對心臟有益的氨基酸和不飽和脂肪酸,能降低患心臟病的風險。 二、薏苡仁:屬於水溶性纖維的薏苡仁,可以加速肝排除膽固醇,保護心臟健康。 三、黑芝麻:黑芝麻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和卵磷脂,能維持血管彈性,預防動脈硬化。 四、黃豆:黃豆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且多為不飽和脂肪酸,可促進體內脂肪和膽固醇代謝。 五、玉米:玉米油含不飽和脂肪酸、高達六成的亞麻油酸,是良好的膽固醇吸收劑;玉米放在中葯里則有利尿作用,並有幫助穩定血壓的效果。 六、馬鈴薯:該食品含有較多的維生素C和鈉、鉀、鐵等,尤其鉀含量最為豐富,每100克中含鉀502毫克,是少有的高鉀蔬菜。心臟病特別是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多伴有低鉀傾向。常吃馬鈴薯,既可補鉀,又可補糖、蛋白質及礦物質、維生素等。 七、菠菜:本品豐富的葉酸,能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此外,菠菜中的鐵以及微量元素,還可起到補血之作用。 八、芹菜:芹菜所含的芹菜鹼,可以保護心血管功能。吃芹菜要吃葉子,因為葉子才是營養精華所在。葉子的維生素C比莖高,且富含植物性營養素、營養價值高。芹菜也是富含纖維素的食物。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能夠降低心臟病發作的危險性。 九、木耳:食用木耳能刺激腸胃蠕動,加速膽固醇排出體外。此外,黑木耳中含抗血小板凝結物質,對於動脈硬化、冠心病及阻塞性中風有較好的保健效果。 十、海帶:海帶屬於可溶性纖維,比一般蔬菜纖維更容易被大腸分解吸收運用,因此可以加速有害物質如膽固醇排出體外,防止血栓和血液黏性增加,預防動脈硬化。 心臟病飲食的三限三補2008-12-31 11:36心臟病已經成為危及中老年人健康的大敵。心臟病與飲食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飲食結構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我們是否會發生動脈硬化和心臟病。因此,為了心臟健康,我們應重視飲食治療。 1、限食限食就是限制進食的數量和種類。心臟病人多半肥胖,或容易發胖,因此應有計劃地控制熱量,減輕體重。進食不宜過飽,以免造成胃腸負擔過重,誘發心臟病發作。此外還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過涼過熱的食物,以減輕胃腸刺激。 2、限脂 限脂就是限制過多的脂肪和膽固醇,如油類、肥肉類食品,動物內臟,雞蛋等。過多的脂肪可以造成肥胖、高血脂,長期高血脂是引起動脈硬化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控制脂肪的數量。對脂肪的質量也不容忽視,飽和脂肪酸能升高血脂,多不飽和脂肪酸則能降低血脂,一般認為多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之比以1:1:1為宜。膽固醇含量多少直接影響人體健康,過高會發生冠心病、脂肪肝、高脂血症等病,應適當加以控制。在飲食方面,應避免動物性食品,少吃肥肉、奶油、黃油等脂防類食物,少吃動物肝畦、腦、魚子、墨斗魚、松花蛋等含膽固醇高的食物;應多選用豆類食品,因黃豆中含有卵磷脂及無機鹽,對防治冠心病十分有利。 3、限鹽鹽是不可缺少的礦物質,但太多也不行,每天最好限制在5克左右。吃鹽過多,會導致鈉水瀦留,增加血容量,加重心臟負擔,對預防心臟病不利。 4、補充纖維素纖維素是一種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的物質,能促進膽酸從糞便中排出,減少膽固醇在體內生成,有利於冠心病防治。纖維素主要存在於蔬菜中,以竹筍、梅乾菜、芹菜、韭菜為代表,糧食作物中以黃豆、燕麥含量較多。國內認為,每天纖維素應吃15-30克左右:才能滿足需要。據國外報道,如每天攝入26克纖維素,就可降低女性患心臟病的危險,同時心肌梗塞的危險也相對降低。常見食品(每100克)的纖維素含量如下·:海帶27.1,黃豆17.1,燕麥9.3,捲心菜5.2,菠菜3.5,糙米3.4,竹筍3.2,韭菜2.0,橘子1.9,香蕉1.7,油菜1.4。 5、補充維生素豐富的維生素有助於心臟健康。如維生素C能改善冠狀動脈的血液循環,保護血管內皮細胞的完整性,還能促進膽固醇生成膽酸,從而降低血中有害的膽固醇。維生素E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能阻止不飽和脂肪酸發生過氧化,保護心肌,預防血栓。維生素PP(即尼克酸、煙酸)能擴張末梢血管,防止血栓形成,還能降低血中膽固醇含量。綠葉蔬菜中富含維生素C;肉類、穀物、花生、酵母中富含維生素、PP;油脂、豆類、蔬菜中富含維生素E。 6、補充微量元素微量元素數量不多,但作用很大,心臟病人同樣離不開。硒能保護心臟,防止病毒感染,是心臟的守護神。碘能促進新陳代謝,抑制膽固醇吸收,從而減緩或阻止冠心病的發生、發展。此外,鈣、鎂、銅、鉀、鈉、鉻等微量元素也與保護心臟有關。(張曄) 醫葯養生保健報 心臟病飲食注意事項 一、食鹽的限制: 含鹽份高的食物應盡量避免如: 1.調味品─食鹽、醬油、味精、烏醋、蕃茄醬等。 2.醃製品─泡菜、醬菜、豆腐乳、滷味等。 3.臘味─香腸、火腿、臘肉等。 4.罐頭─蔬菜罐、肉罐等。 5.其他─速食麵、鹹麵包、多量之芹菜汁、胡蘿蔔汁等。 二、一餐之進食量宜少,一天之總熱量應限制。 每餐求七分飽即可,一天之三餐飲食量,應求平均為宜。或少量多餐亦可。熱量之攝取量,應以維持標準體重為準,不宜過量。 三、油脂﹝尤其是動物性脂肪﹞之限制。 肉類儘量用瘦肉部份,勿食肥肉、雞皮、鴨皮等。避免油炸、油煎或油酥之食物。烹調宜採用植物油,勿用動物油。 四、攝取均衡的飲食。 如蔬菜、水果、油脂類﹝植物油﹞、五穀類、魚肉﹝瘦﹞、蛋、奶、豆類。 五、避免攝取過多的醣類及澱粉預防肥胖。 如砂糖、糖果、饅頭、麵包、蕃薯、芋頭、玉米等。 六、多攝取含高纖維的食物以防便秘。 如新鮮水果、蔬菜、含乳酸菌的食物。 七、避免攝取高膽固醇食物。 如內臟類﹝腦、心、肝、腸﹞、卵黃類﹝蛋黃、魚卵﹞、海產類﹝牡蠣、龍蝦﹞。
記得採納啊
8、天天養生的主講嘉賓
每一位嘉賓都極具分量
國內一流健康、保健、養生專家陸續登台,
上海中醫抄葯大學教授,知名腫瘤專家,何裕民北京協和醫院營養科主任醫師,國內最火的營養講者,於康
北京中醫葯大學腎內科主任,國家領導人腎病保健襲專家,王暴百奎
以及趙之心,范志紅、楊奕,張曄 ……
《天天養生》每期都會邀請來自全球華人圈內最知名最富電視表現力的養生保健專家幫您走出養生誤區,傳授生活簡易的養生知識,從度喝水到吃飯,從工作到睡覺,全面解析養生之道,為您開啟健康通道,找到調劑生活的科學方法。
9、健康的康是什麼結構
康 是半包圍結構。
康kāng
⒈平百安,安樂,強健:安~。度~樂。~強。健~。
⒉富裕,豐富:值此~年。達到小~。
⒊空,空虛:~問瓠瓜。~蘿卜。
⒋[康莊]寬闊平坦的:~庄大道(〈喻〉美好光明的前途)。
部首答:廣,部外筆畫:8總筆畫:11
五筆86:YVII;五筆98:OVII
鄭碼:TGXK
筆順編號:41351124134
四角號碼:00299
UniCode:CJK
統一漢版字U+5EB7
(1) 會意。康為穅的本字。從權禾,康聲。本義:穀皮;米糠。
(2) 同本義 [bran;rice polish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