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代俠義英雄傳》那裡有下載?
舊雨樓清風閣連copy載中,這是第一回:http://www.oldrain.com/bbs/dispbbs.asp?boardID=1&ID=157519&page=1
2、肇慶市哪些景點好玩
一.旅遊景點
肇慶旅遊景點數不勝數,有歷史悠久著稱的,有風景宜人著稱的,也有地理奇觀著稱的。極目遠眺,此時雲霧繚繞,那時日出鋒芒。崇禧塔,肇慶的崇禧、元魁、文明、巽峰四座明代古塔,也是值得一去的地方。崇禧塔聳立在美麗的西江兩岸,為名城增輝添彩。就連大師郭沫若也留下了「四塔擎天天宇穩,七星伴月月宮閑」的優美詞章。
1.「肇慶包公祠」 位於肇慶城西,是為紀念宋代名臣包拯而建的,包公在肇慶任端州知州3年,為官清廉,大辦實事、造福端州,離任肇慶時不持一硯歸,其政績顯著,深受黎民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宋代百姓就建立包公祠來紀念這位清官,甚至還將他神化了,希望得到他的神明庇佑,能夠逢凶化吉。現包公祠是一座仿宋建築群,除牌坊、山門外,還有大殿,東、西配殿,鍾樓,鼓樓、亭、廊、井等,佔地面積11500平方米,與其他包公祠相比,其規模位於前列,也體現了嶺南古建築的特色和風格。
2.「崇禧塔」 肇慶的崇禧、元魁、文明、巽峰四座明代古塔,聳立在美麗的西江兩岸,為名城增輝添彩。郭沫若留下了「四塔擎天天宇穩,七星伴月月宮閑」的優美詩句。 四塔之首的崇禧塔,始建於明萬曆十年(1582年),巍峨壯觀,氣勢非凡。塔高57.5米,外觀9層,內分17層。每層八角塔檐均懸掛風鈴,江風徐來,鈴聲四起,令人心曠神怡。趙朴初撰書的楹聯「七星高北斗一塔聳南天」,鑲嵌在入口處。登塔眺望,肇慶景物盡收眼底,是登高懷古頌今的好去處。
3.「肇慶古城牆」 肇慶古城牆位於市區舊城區,周長2800米。據史料記載,肇慶始為土城牆,宋政和三年(1113年)將土城擴大,並築為磚城。該城牆歷史上雖然歷盡滄桑也經過20多次修葺,但城牆和城門位置未改。宋代始建的城牆至今仍然保存完整,全國罕見。 宋代的城牆開四門:東曰宋崇、西曰鎮南、南曰端溪、北曰朝天。城門之上各有城門樓1座,四門之外有瓮城,城牆四角各有角樓1座,城外還有護城河。明成化五年(1469年),知府李璲增厚了部分城牆,並親自題書四門石匾額,改東門曰慶雲、西門曰景星、南門曰南薰、北門曰朝天。 民國十三年至十五年(1924-1926年),城牆上的城門樓、角樓、雉堞、瓮城被全部拆毀,用以填塞城門和護城河以利交通,使城牆遭到極大的破壞。 1987年至於996年間,肇慶市人民政府為保護名城的標志性建築,發展旅遊事業,曾多次撥專款搶修北段城牆,本著"整舊如舊"、"恢復原貌"的修繕原則,恢復了"朝天門"、墩台和雉堞,並重建了披雲樓,使肇慶古城牆得以重現,肇慶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得以再度輝煌。
4.「麗譙樓」 原名御書樓,又稱永明宮、紅樓,座落在肇慶市城中路。宋徽宗趙佶曾為端王,端州是他的封地,繼皇位後,升端州為府,御書「肇慶府」。為供奉御書,於宋重和元年(1118年),府衙前曾築高台建樓,名御書樓。明天順六年(1462年),郡守黃瑜重建,改稱為麗譙樓。明末(1646年),桂王朱由榔抗清時在此登基,改作永明宮。建國初,因該樓紅色,俗稱紅樓。麗譙樓曾陳列銅壺滴漏、乾寧銅鍾、大藤鼓等報時器,以報時刻。樓後的府衙是古端州治所,宋名臣包拯曾於此任職三年,政績卓著,以不持一硯歸的清廉之風聞名於世。現在麗譙樓的台基拱道門上還有匾額「古端名郡」和對聯「星岩朗曜光山海,硯渚清風播古今」。
5.「梅庵」 古端州名剎,坐落在肇慶市城西的梅庵崗上。始建於北宋至道二年(996年),是為紀念佛教禪宗六祖慧能在此插梅而建。梅庵的建築藝術獨特,大雄寶殿保留了宋木構建築風格,是嶺南城區一處十分珍貴的千年木構建築,具有很高的歷史和文物價值,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珍視與關注。有「千年古庵,國之瑰寶」的美譽。國務院於1996年公布梅庵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披雲樓」 肇慶古城牆長2800米,始為土城牆,宋政和三年(1113年)將土城擴大,並築為磚牆。披雲樓座落於古城牆之西段,始建於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樓高三層,當時作為瞭望台而建造的。因樓矗立在城牆最高處,雲霧常繞,所以得名。今日看到的披雲樓是1989年再次重建的,樓高19.3米,其外形仿江西騰王閣、 湖北黃鶴樓等宋式建築而設計的。內部結構是採納廣西真武閣結構樣式的鋼筋混凝土仿木結構的穿門式門拱三層設計,佔地面積為300平方米。登斯樓,望城內外,景緻盡收眼底。現根據端州文史資料記載,樓內設有兩組蠟像:包公出巡,南明永曆帝在肇慶。頂樓展覽有該樓樓史的圖片和書畫。「披雲鶴淚」系端州古八景之一。
7.「閱江樓」 現展覽部分陳列葉挺獨立團史跡陳列 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通稱葉挺獨立團),1925年11月21日在肇慶成立,全團2100多人,共產黨員葉挺擔任團長,是中國共產黨創建和領導的第一支正規部隊。擔任北伐先鋒,被譽為「鐵軍」。參加「八一」南昌起義,開創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武裝斗爭的新時期,為中國革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陳列通過歷史照片、文物等展示了葉挺獨立團的光輝戰斗歷程,是進行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理想場所。
8.「元魁塔」 位於江濱東路東端,渡頭村的東南側。始建於明天啟三年(1623年)。相傳為渡頭村梁挺芳、梁挺高兄弟同科中舉,仕途暢通之時回鄉所建,故名「元魁塔」。 塔高23.1米,外觀七層,內為九層,屬樓閣式穿壁繞平座磚塔。造型自下而上每層高度按比例養活塔檐及平座逐漸收縮,呈上細下大之錐型,雖斜不倒,十分穩重,既有明代的建築特色,又有宋代的建築風格。
9.「閱江樓」 臨西江而立,樓高二層,分東西南北四座,組成四合院式的整體建築。中間是典型的嶺南庭院。設有水池、假山以點綴,種有米蘭、葵樹。 閱江樓建於明代,原為石頭庵,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改為閱江樓。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團部曾設在此。葉挺為團長。在北伐戰爭中,獨立團被譽為"鐵軍"。1959年,閱江樓辟為葉挺獨立團團部舊址紀念館。館內除葉挺獨立團團史陳列外,每年還展出各種類型的展覽。閱江樓西側的"古崧台"現建有端硯陳列館。
10.「白沙龍母廟」 位於肇慶市西郊龜頂山之東,廟址面臨西江北岸的白沙灘,故名白沙龍母廟, 1984年11月,肇慶市政府公布,白沙龍母廟為肇慶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白沙龍母廟始建於南宋咸淳年間(1265-1274)。此廟歷代有修葺,其建築布局座北向南,以中軸線貫穿整個建築群。從河濱廣蔭石牌坊進入,空地通道之旁,東有龍母亭,西有戲台,通首直達山門,內為朝廳,耳房設在兩側,再往前走,是大殿和龍母後殿,大殿兩旁各有青雲巷,東西配殿、廟舍,客廳位於巷的外側。建築的四周,是寬廣深遂的庭院花園,其間古樹蒼蔥挺拔,小鳥啼鳴,花香撲鼻,香煙裊繞,顯得環境寂靜清幽。
11.「盤古生態文化景區」 位於肇慶市北嶺山南麓盤古坑,佔地約200 畝。景區面向碧波盪漾的星湖,背倚巍巍的北嶺山,地形高低錯落,委婉中野趣橫生,起伏中藏露得當,立面視覺良好,與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七星岩景區融為一體,湖光山色秀美清幽。景區內峰高谷深,森林繁茂,動植物豐富,瀑布溪潺,環境幽雅,集"奇、秀、幽"於一體,兼有山水型和城郊型公園的特點。景區內氣候宜人,年均氣溫18°C,冬暖夏涼,空氣負離子含量最高達86050個CM3,是粵西地區最好的天然氧吧之一,是良好的療養保健場所。景區保留了自然生態的地貌,按照雕塑與園林、觀賞與教育、藝術與歷史、生態與文化結合的原則進行精心規劃修造。區內景點眾多:盤古祖殿、百家姓尋根園、民族圖騰柱、北嶺秀台、雕塑廣場、綠籬迷宮、飛鳥樂園、開心拓展園、靈龜出洞、蝴蝶谷、陽元樹、金盤蹄印、宋坑遺址、瀑布群、禾雀花林、杜鵑花林、艷姜花林……是遊人觀光及領略中國五千年文化,享受森林浴的首選生態旅遊勝地。景區內還設有燒烤園、山水泳場,是遊人放鬆身心的好去處。
12.「高爾夫度假村」 位於高要市白土鎮,佔地7000多畝,擬建36洞高爾夫球場,由世界首席高爾夫球場設計大師加利.皮亞先生設計。首期18洞球場、會員會所和附屬設施工程於九四年底竣工並投入使用。高爾夫球場建在蜿蜒起伏的低坡谷地上,獨立式別墅交錯其間。會所及低密度別墅、洋房背倚連綿的山脈,前望青翠的球場及湖泊,構成了一幅令人陶醉的圖畫。
13.「九龍湖景區」 位於肇慶市鼎湖鳳凰生態旅遊區內,是嶺南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景區,「一湖碧水,十溪匯流,百鳥爭鳴,千傾森林,萬畝水面。」是對九龍湖景區的全面寫照。九龍湖方圓19萬畝,與國際級的自然保護區鼎湖山一脈相連,四周峰巒迭嶂,山高林密,蒼籠迭翠,湖面蜿蜒曲折,一幅純天然綠色畫卷。是親近自然、體會山野風情、休閑度假、戶外拓展、提高綜合素質的好去處!
14.「客家生態自然村」 位於一個風光旖旎的半島上(九龍湖裡),在那裡可參觀古老神秘的客家民居——夯牆屋,了解當地客家人的風俗習慣;還可以欣賞地地道道的客家姑娘和小夥子甜美的山歌對唱,優雅的山村舞蹈,趣致的板鞋、竹筷舞,如有機會還可以做一客家新郎官!
3、究竟有蜀山嗎?
真正的蜀山 蜀山,以滿山遍野鬱郁蔥蔥的蒼松翠柏,奇花異草引人入勝.尤其在周圍山新建了2萬余畝水面的人工湖,佔地400多畝的烈士陵園,面積70公頃植物園和度假村.八十餘公頃的苗木花卉基地以及合肥野生動物園.長達370米的"安徽第一畫廊"---蜀山畫廊,及十二生肖園,匹特博彩彈射擊娛樂中心和以植物造景的櫻花園,月季園,楓樹林等.在這些園林.水泊的簇擁烘托下,蜀山顯的更加嫵媚,分外妖嬈,春日的景色尤其迷人.登臨山巔,極目遠眺,煙波浩渺,水天一色,漁帆隱約,漫步山麋林園,桃紅柳綠,蝶舞蜂喧,花團錦簇,竹影扶疏,令人心曠神怡. 游戲中的 蜀山派 夏初(前 2000 左右),神界地氣異變,神樹爆長萬丈,根系如垂天之雲,深入盤古之心,盤古之心輻聚周邊土石,逐漸擴大,形成懸空之山,是為「蜀山」 春秋末期(前 700 左右),蜀山附近地氣特異,靈力極強的異象被一些方士發現,蜀山也成為傳說中的仙山。開始有修仙之人在這里結廬修煉,但此時並沒有形成一定的宗派,各人的修煉方式也各不相同,全憑自悟。其間有少數人成仙,多為「屍解」,偶然的成分很高。 東漢時期( 100 ),蜀山修仙人數空前繁榮,最多達數千人,分成數百小門派,各自都有一套獨特的修仙方法。各門派宗旨不同,但多數都和道教的宗旨有一定聯系。同時,蜀山妖類修煉活動頻繁,人類才真正開始了解到世間有「妖」這樣一個種族,蜀山有相當一部分修士以斬妖鋤魔為己任,認為這樣可以積德升仙,蜀山劍俠漸漸出現在民間的傳說中。 東漢末( 200 ),蜀山各門派矛盾爭端不斷,在「仙劍派」的倡導下,蜀山修士蜀山絕頂召開大會,形成一個蜀山各門派的聯盟「蜀山盟」,同時在蜀山絕頂建立三皇殿,形成日後蜀山派的雛形。 東晉時期( 400 ),蜀山各門派逐漸歸並為十幾個門派,最大的「仙劍派」人數已經有上百人,而蜀山中還有不少獨來獨往並不屬於某個門派的修仙之士。各種修仙方式也逐漸完整。當時主流的方式是煉丹服餌,而仙劍派的內功修煉被認為是效果不彰。 南朝梁武帝時期( 500 ),因其信奉佛教,斥蜀山為邪魔外道,招集無數高僧、法師上蜀山修建佛塔,「蜀山盟」奮力抗爭,梁武帝人馬慘敗。經此一役,「蜀山盟」元氣大傷,很多以煉丹服餌,僻穀食氣為修煉方式的門派因戰鬥力不強幾乎滅門,而仙劍派因法術高強在此役中立下大功,當時仙劍派掌門統合「蜀山盟」十幾個門派,成立了「蜀山仙劍派」,簡稱「蜀山派」,同時在鎖妖塔周圍大興土木,蜀山派正式形成。 此後,蜀山劍仙基本上以蜀山仙劍派為主流,修煉方式注重內功和劍術,修仙求積德而不求升仙,積極入世斬妖。同時,也不排斥其它門派的修煉方式,積極搜集和保存各類修仙方法。 蜀山組織結構 掌門 蜀山最高權利者。由上一代掌門指定繼任。原本無其它限制,因第七代掌門因情而出走隱居,造成蜀山群龍無首而大亂,此後便有了只有出家弟子才能擔任掌門的門規。 歷代掌門繼任之時,可通過「天視地聽」和已經成仙的初代掌門溝通,了解蜀山只有歷代掌門才能了解的秘密。 長老 掌門接任後,比掌門輩分高和同輩分的弟子都有擔任長老的資格,一般掌門會分封十數個或數十個長老,有些是尊稱,有些領有實權,輔佐掌門處理門派事務。 領有實權的長老包括以下幾個職位 真武長老 :掌管武術類修煉體系中的功夫傳授、整理、創制。弟子降妖伏魔事務管理,鎖妖塔相關防衛工作 玄氣長老 :負責練氣類功法傳授,蜀山歷史文獻整理等工作。 元神長老 :負責養神類功法傳授,搜集打探仙、妖、人界情報工作。 律德長老 :負責蜀山弟子品行、功過評定,對賞罰提出建議,以及蜀山日常行政事務管理。 長老:沒有具體的職位和負責事項,有些並不居住在蜀山,而是雲游在外。(如仙一酒劍仙) 弟子 蜀山弟子 :新入門的弟子對外統稱「蜀山弟子」,此時的任務就是修煉,一般不參與蜀山政事,也很少承擔降妖職責,原則上沒有師父的陪伴或特許,不能單獨下山行動,無論俗家還是出家弟子都是如此。此時的蜀山弟子,只能選擇習武、煉氣、養神三項當中的一項進行修煉。 入門弟子 :當一個蜀山弟子修煉到一定程度並取得師父和掌門認可後,成為入門弟子。此時會被分配到各個長老轄下,承擔一定的工作。同時,師徒的關系開始鬆散,弟子可向任一長老求教學習任何蜀山修煉方式。升級到入門弟子,在蜀山內部通常也稱「出師」。 入室弟子 :由每個長老在入門弟子中自行遴選產生,一般每個長老只選擇 1~2 名,作為重點培養,將自身絕學傾囊相授。被視做該長老的接班人。 蜀山收徒一看緣法,二看慧根,三看人品,收徒比較嚴謹,有時會經過重重考察。 蜀山收弟子可以隨時要求出家為道,但一旦為道的弟子要還俗,必須離開蜀山,對外不可再自稱蜀山弟子,但原有修為如果不被濫用,一般也不會被剝奪。 觸犯門規的弟子會被逐出蜀山,視情節輕重會有剝奪修為的懲罰。 蜀山修練體系 習武 御劍: 最基本和最常見的蜀山仙術,是通過氣而操縱劍凌空飛行,具有強大殺傷力,是每個弟子都必須掌握的仙術。 符籙: 符和籙的合稱。符指書寫於黃色紙、帛上的筆畫屈曲、似字非字、似圖非圖的符號、圖形;籙指記錄於諸符間的天神名諱秘文,一般也書寫於黃色紙、帛上。符籙是天神的文字,是傳達天神意旨的符信,用它可以召神劾鬼,降妖鎮魔。 咒術: 應用咒語祈請神明、詛咒鬼蜮的一種方術。可以感通天帝,役使鬼神,達到除邪消災、逢凶化吉的目的。 禁術: 又稱「禁法」。「禁」有禁止、禁錮、遏制之意。可遏制鬼物、毒蟲猛獸和驅治疾疫。 煉氣 存思: 一名「存想」。閉合雙眼或微閉雙眼,存想內觀某一物體或神真的形貌、活動狀態等,以期達到集中思想,去除雜念,進入氣功能境界。 守一: 其主旨為守持人之精、氣、神,使之不內耗,不外逸,長期充盈體內,與形體相抱而為一。以為修習此術,可以延年益壽,乃至長生久視。 行氣: 亦稱煉氣、食氣、服氣。道教早期修煉方術之一。是指一種以呼吸吐納為主,而往往輔以導引、按摩的養生內修方法。一般又分外息法和內息法兩大類。其重點在以我之心,使我之氣,養我之體,攻我之疾,從而延年益壽。 導引: 是修煉者以自力引動肢體所作的俯仰屈伸運動(常和行氣、按摩等相配合),以鍛煉形體的一種養生術,屬氣功中之動功。 養神 內視: 又稱內觀。是一種凈心止念的方術。「內視遠聽四方,令我耳目注萬里之外。久行之,亦自見萬里之外事。」 存神: 亦名思神,意謂存思人體之中、天地之間各種「神靈」。 辟穀: 又稱「卻谷」、「斷谷」、「絕谷」、「休糧」、「絕粒」,即不食五穀雜糧。人食五穀雜糧,要在腸中積結成糞,產生穢氣,阻礙成仙的道路。同時,人體中有三蟲,專靠得此谷氣而生存,有了它的存在,使人產生邪欲而無法成仙。 服食: 又名服餌,指服食葯物以養生。世間和非世間有某些葯物,人食之可以祛病延年,乃至長生不死。 外丹: 原稱煉丹術。為避免其與內丹相混淆,改稱外丹。這是以爐鼎燒煉礦物類葯物,製取「長生不死」仙丹的一種方術。 蜀山現狀 僅僅十餘年,蜀山在新掌門徐長卿的領導下日益興旺,規模已經擴展到之前的三倍有餘。 前山新增了上清宮、三皇殿等建築。東側更有兵庫、冠庫、符庫、經庫四大倉庫作為蜀山收藏之所。後山鎖妖塔畔,新增祖師殿作為懷思歷代掌門之所。無極閣帝醮峰之上,新增醮壇、經堂、符籙閣等為修煉仙術的場所。 西側變化最大,劍頂上為修煉劍術之處,有練武場、劍氣台、存思堂等,山風呼嘯,地勢絕險。南部為丹崖,有齋房、丹房、御風台,用來煉丹食氣。中間地熱較低的背風之處為步虛谷,為眾弟子的居所。
4、想問一下肇慶爬哪座山不用錢的,放假了想去爬一下,拜託知道的回答一下
免費開放的,來,采我采我。
廣東羚羊山森林公園位於肇慶市區東部,森林公園面積1518.5公頃,森林公園距離廣州市中心約110公里車程,佛山市中心約80公里車程,雲浮市中心約60公里車程,屬於珠三角一小時生活圈內。羚羊山屬低山丘陵地貌,由羚羊山主山體組成,山勢呈北低南高。現肇慶市已開通兩路接駁公交專線到達廣東羚羊山森林公園羚山湧入口廣場,交通十分便利。羚羊山森林公園已購置了5艘遊船,遊客可選擇乘坐遊船游覽西江,觀賞江峽美景。
廣東羚羊山森林公園景區與七星岩景區、鼎湖山景區鼎足而立,景區內自然景觀多不勝數,動植物資源豐富,享有「肇慶市綠核的美譽,人文史跡星羅棋布,休閑、健身、科教、親子等功能的游樂項目種類繁多,是珠三角地區甚至是廣東地區森林體驗、森林康養的最佳去處。
廣東羚羊山森林公園地處北回歸線南緣,森林覆蓋率達94.3%,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茂密的森林環境同時形成典型的小氣候特徵,適宜開展各種生態旅遊,是療養避暑的好地方,同時也適宜植物生長和動物繁殖繁衍。受南亞熱帶季風影響,羚羊山冬半年盛行東北季風,天氣較為乾冷,夏半年盛行西南和東南季風,高溫多雨。氣溫方面,受太陽輻射、地形地貌、大氣環流等諸因素影響,區域多年平均氣溫在20.8-22.0℃之間,以7-8月份氣溫最高,1月份氣溫最低(肇慶市志)。累年平均日照時數約1530-1860小時,多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9%-83%。一年中,月平均相對濕度以4-6月份最大,為83%-87%;以11月至翌年1月份最小,為72%-80%。平均降水量1380-1800毫米,降水量在年內分配不均勻,冬春少,夏秋多,4-9月的降水量約佔全年總降水量的80%。
廣東羚羊山森林公園由於其較好的森林條件,形成了獨特的森林小氣候,擁有豐富的森林風景資源。春季青芽抽穗,萬物清新,空氣中高含量的負離子對人身體具有保健、療養之效;夏季山谷中清風徐徐,雨後霧靄彌漫,林靜翠滴,是避暑、休閑的好去處;秋季秋高氣爽,歷來是旅遊的好季節;冬無嚴寒,也適宜開展旅遊活動。一年內光照充足,干濕分明,對發展旅遊十分有利。
廣東羚羊山森林公園集人文景觀和自然風光於一體,其中,羚羊峽古棧道沿山而建,全長9.9公里,保留了峽山寺遺址、靈華廟遺址、清風閣摩崖石刻、裴公19橋遺址、峽山碑亭遺址、羚山炮台、纖痕篙坑等眾多文物。其中,清風閣景觀節點內的文物比較集中,可清晰尋到岩體古道、摩崖石刻、纖痕、篙印,盡情感懷「古道斷橋」的歷史滄桑。羚羊峽古棧道森林公園的開放吸引了眾多遊客,客源以肇慶當地及珠三角區域中短期遊客為主,2016 年國慶旅遊旺季期間每天接待遊客約2 萬人,周末每天接待遊客約1.1 萬人。開放一年至今接待旅遊人次過百萬。
廣東羚羊山森林公園主要包括四大功能區:擁有優美的松林森林景觀和奇特的山岩地形地貌景觀的核心景觀區;以森林康養、森林體驗、親子科普為主題,能讓遊客深度感受羚羊山優良的生態環境,領略「江、山、峽」絕美風光的一般遊憩區;以生態保護、修復保育功能為主的生態保育區;以及提供基本的遊客服務、咨詢以及停車管理等服務功能的管理服務區。同時通過復興肇慶鼎湖當地的原住民文化、植入藝術時尚元素的手段,將羚羊山腳下的村落打造成西江岸邊充滿民族風情的羚羊小鎮。
目前,山上交通、生活配套設施正在分期建設中,其中主要內容包括:1、一條路寬6米全程20.1公里的林區一級公路,方便遊客自駕車進入公園各景區。2、藍田主入口公園及遊客服務中心。3、被評為2017全國自駕車運動營地的羚羊山自駕車運動營地位於上龍門坑,是一個集景區、度假、娛樂、休閑、運動為一體的汽車露營地,適合愛好運動的年輕一族。4、氧森谷森林康養基地位於下龍門坑,是集「森林、濕地、溪流、氧吧」為一體的森林康養基地,高濃度的負離子令人心曠神怡、洗肺養心。
廣東羚羊山森林公園除具有奇特的人文景觀外,其迷人的自然風光更讓人流連忘返。羚羊峽兩岸是欄柯山和羚羊山,沿河兩岸懸崖百尺,怪石林立,羚羊峽有"華南第一峽"美譽。
廣東羚羊山森林公園山高林幽、日望峽谷、雲霧日月、鮮泉山溪,無愧為端城之古跡,旅遊之勝地,避暑之佳處,養生之神境。
5、安徽有哪些著名的景點?
1、宣城市績溪龍川景區
龍川,皖南績溪縣一川名、村名,是胡姓聚族而局的古村落,已有一千六百餘年的歷史。傳至當今「錦」字輩,計世48世。
龍川,是雲山繚繞的船形古村落,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胡氏宗祠,有一門三尚書的古牌坊,有千回百轉古廊橋,有千妖百媚的水街,有三江匯流的園林水口,眾多徽文化遺存中,是尚未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的世界文化遺產。
2、六安市天堂寨旅遊景區
天堂寨,有「華東最後一片原始森林、植物的王國、花的海洋」的美稱,位於安徽省金寨縣的西南部,境內千米以上的高峰25座,主峰天堂寨海拔1729.13米,為大別山主峰之一。
天堂寨園區共有5個景區組成,即:瀑布群景區、聖卦峰景區、白馬峰景區、造錢坳景區和峽谷景區,有奇松、怪石、雲海、龍潭、飛瀑,是集旅遊、療養、度假、避暑、科研、教學為一體的勝地。
3、安徽安慶市天柱山風景區
安徽之源——天柱山,又名皖山。位於安徽省的西南部潛山縣境內,因其主峰「一柱擎天」而得名。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南巡時封其為「南嶽」,後為隋文帝詔廢,故被人們尊為「古南嶽」。
又因春秋時為皖國封地,山名皖山,水名皖水,安徽省簡稱「皖」即源於此,天柱山主景區面積約107平方公里,分八個景區。景區內「峰雄、石奇、洞幽、水秀」,兼有豐富的人文景觀,集北山之雄,南山之秀於一身。
6、求合肥市旅遊景點排行榜,有哪些值得去?
合肥最有名的景點,有三河古鎮、巢湖、岱山湖旅遊度假區、合肥市野生動物園、徽園……其中,三河古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江南四大古鎮之一,全國文明城鎮,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7、深圳市清風閣中醫養生有限公司華強分公司怎麼樣?
簡介:深圳市來清風閣中醫養生有限公司華強分公司成立於2014年09月01日,主要經營范圍源為健康養生管理咨詢(不含醫療行為)等。
法定代表人:柳向東
成立時間:2014-09-01
注冊百資本: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301111218188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分公司
公司地址度:深圳市福田區福虹路華強花園A棟9F
8、求肇慶旅遊攻略,最好說明住哪裡好點
大家好,我就是肇慶本地人,對肇慶非常熟悉。我覺得最好的地方是工貿學校,裡面同學非常有禮貌,能歌善舞。女生長得很漂亮,男生非常英俊,是個觀賞專的好地方。住宿推薦8棟,豪華裝修,價格便宜,我就住屬過。宿管非常友好。
9、我想開家餐廳,名字典雅 厚重 主要是政府接待,求個好名字。
雅軒樓
御河苑
御字取其大氣,河字緩解御字的喧囂之氣,加以柔化,令人在心理感到舒適愉悅
天溢亭
天溢為百從前一個同學的名字,一直很喜歡,彷彿老天度庇佑,才華橫溢。用在這里更顯餐廳的貴氣與其佳餚的可口。
大鳳府
使名稱更具歷史感,餐廳的歷史也顯得厚重起來,人文的氣息撲面而來。
天祥泰
借用中國古典文化中的吉祥字,知預示餐廳的繁榮昌盛:P
御尚食府
尚」體現著中國古典文化中那種儒家的情結,暗示著高貴,禮節,迎合了中國人的心理特徵。道
臻韻唐
臻:日臻完善。
韻:風韻雅緻。
唐:大唐盛世。
紫菱洲 富華苑 錦悅軒
秋爽齋 萬柳樓 嘉萌堂
大和園
正所謂和氣生財,以和為貴專,「和」顯示出一種境界,一種品味。且說明貴店的食物使人補氣養生,調理身心,使人身和,氣和,心和,此屬乃「大和」也。
10、肇慶周邊一日游哪裡好玩
廣東羚羊山森林公園位於肇慶市區東部,森林公園面積1518.5公頃,森林公園距離廣州市中心約110公里車程,佛山市中心約80公里車程,雲浮市中心約60公里車程,屬於珠三角一小時生活圈內。羚羊山屬低山丘陵地貌,由羚羊山主山體組成,山勢呈北低南高。現肇慶市已開通兩路接駁公交專線到達廣東羚羊山森林公園羚山湧入口廣場,交通十分便利。羚羊山森林公園已購置了5艘遊船,遊客可選擇乘坐遊船游覽西江,觀賞江峽美景。
廣東羚羊山森林公園景區與七星岩景區、鼎湖山景區鼎足而立,景區內自然景觀多不勝數,動植物資源豐富,享有「肇慶市綠核的美譽,人文史跡星羅棋布,休閑、健身、科教、親子等功能的游樂項目種類繁多,是珠三角地區甚至是廣東地區森林體驗、森林康養的最佳去處。
廣東羚羊山森林公園地處北回歸線南緣,森林覆蓋率達94.3%,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茂密的森林環境同時形成典型的小氣候特徵,適宜開展各種生態旅遊,是療養避暑的好地方,同時也適宜植物生長和動物繁殖繁衍。受南亞熱帶季風影響,羚羊山冬半年盛行東北季風,天氣較為乾冷,夏半年盛行西南和東南季風,高溫多雨。氣溫方面,受太陽輻射、地形地貌、大氣環流等諸因素影響,區域多年平均氣溫在20.8-22.0℃之間,以7-8月份氣溫最高,1月份氣溫最低(肇慶市志)。累年平均日照時數約1530-1860小時,多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9%-83%。一年中,月平均相對濕度以4-6月份最大,為83%-87%;以11月至翌年1月份最小,為72%-80%。平均降水量1380-1800毫米,降水量在年內分配不均勻,冬春少,夏秋多,4-9月的降水量約佔全年總降水量的80%。
廣東羚羊山森林公園由於其較好的森林條件,形成了獨特的森林小氣候,擁有豐富的森林風景資源。春季青芽抽穗,萬物清新,空氣中高含量的負離子對人身體具有保健、療養之效;夏季山谷中清風徐徐,雨後霧靄彌漫,林靜翠滴,是避暑、休閑的好去處;秋季秋高氣爽,歷來是旅遊的好季節;冬無嚴寒,也適宜開展旅遊活動。一年內光照充足,干濕分明,對發展旅遊十分有利。
廣東羚羊山森林公園集人文景觀和自然風光於一體,其中,羚羊峽古棧道沿山而建,全長9.9公里,保留了峽山寺遺址、靈華廟遺址、清風閣摩崖石刻、裴公19橋遺址、峽山碑亭遺址、羚山炮台、纖痕篙坑等眾多文物。其中,清風閣景觀節點內的文物比較集中,可清晰尋到岩體古道、摩崖石刻、纖痕、篙印,盡情感懷「古道斷橋」的歷史滄桑。羚羊峽古棧道森林公園的開放吸引了眾多遊客,客源以肇慶當地及珠三角區域中短期遊客為主,2016 年國慶旅遊旺季期間每天接待遊客約2 萬人,周末每天接待遊客約1.1 萬人。開放一年至今接待旅遊人次過百萬。
廣東羚羊山森林公園主要包括四大功能區:擁有優美的松林森林景觀和奇特的山岩地形地貌景觀的核心景觀區;以森林康養、森林體驗、親子科普為主題,能讓遊客深度感受羚羊山優良的生態環境,領略「江、山、峽」絕美風光的一般遊憩區;以生態保護、修復保育功能為主的生態保育區;以及提供基本的遊客服務、咨詢以及停車管理等服務功能的管理服務區。同時通過復興肇慶鼎湖當地的原住民文化、植入藝術時尚元素的手段,將羚羊山腳下的村落打造成西江岸邊充滿民族風情的羚羊小鎮。
目前,山上交通、生活配套設施正在分期建設中,其中主要內容包括:1、一條路寬6米全程20.1公里的林區一級公路,方便遊客自駕車進入公園各景區。2、藍田主入口公園及遊客服務中心。3、被評為2017全國自駕車運動營地的羚羊山自駕車運動營地位於上龍門坑,是一個集景區、度假、娛樂、休閑、運動為一體的汽車露營地,適合愛好運動的年輕一族。4、氧森谷森林康養基地位於下龍門坑,是集「森林、濕地、溪流、氧吧」為一體的森林康養基地,高濃度的負離子令人心曠神怡、洗肺養心。
廣東羚羊山森林公園除具有奇特的人文景觀外,其迷人的自然風光更讓人流連忘返。羚羊峽兩岸是欄柯山和羚羊山,沿河兩岸懸崖百尺,怪石林立,羚羊峽有"華南第一峽"美譽。
廣東羚羊山森林公園山高林幽、日望峽谷、雲霧日月、鮮泉山溪,無愧為端城之古跡,旅遊之勝地,避暑之佳處,養生之神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