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什麼修身養性對腎的養生保健有益處?
要順應季節中醫認為「腎與冬氣相應」,寒冬季節萬物蟄伏,植物則將其精華均封藏於地下,以備來年春日萌發。
腎主封藏精氣,與自然界的冬季特點相似,所以冬季特別要注意養腎固精,防止腎中精氣過度的耗泄。我國傳統的養生學中「固精」法是傳統養生方法之一,所謂「固精」就是指節制性生活,防止腎精的流失。如果性生活不能節制,淫慾無度,及易耗傷人體腎中精氣而致病,出現腰膝酸軟,眩暈耳鳴,精神萎靡,倦怠乏力,男子遺精、陽通滑泄,女子月經不調、帶下過多等病症。
正常適度的性生活,可以協調體內的各種生理功能,促進激素的分泌,保證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需求,有益於身體健康。但中年人的體質正處漸弱階段,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應對性生活有所節制,特別是在冬季更需要注意養腎固精的問題,以保證機體的健康。
要調節好情志我國古代醫學有驚恐傷腎之說。驚與恐兩種情志看似相似,其實不同,事出突然,事先不自知者為驚;預先自知,由此而產生的一種自覺懼怕的心理狀態為恐。
平時注意道德修養,不思非分,不做違法之事,光明磊落,正氣浩然,自無恐懼之感;凡事預想周全,做事不冒險,以平穩、安全為要,自無驚嚇之虞。日常生活中注意修身養性,自覺地調節好自己的心態,使心境平和舒暢,對腎的養生保健是很有益處的。
2、養身必先養心,修身必先修行是什麼意思
養身必先養心,心煩心勞,身得不到滋養。心安才能養身,病從心生。修身必先修正行為,行為上不放逸,身體才得休息。
3、如何修身養生
多看點書,多點運動,多跟你交流,多點休息。多點笑
4、道家修身養生的功法有哪些?目前比較有效的都有哪些?
張至順道長的八部金剛長壽功;
山背功;固腎功;
還可以看看彭鑫博士書上提到的很多功法
5、中醫養生理論認為的修身養生是什麼?
對於修身養生,中醫養生理論認為,凡追求健康長壽者首先百應從修身養性做起,如平日應排除各種妄念,多說好話、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開闊、情緒安定,從而維持身心健康。修身養性最重要的是養心。「一生淡度泊養心機」,這是一個很高的精神境界。人都有喜、回怒、哀、樂、悲、
恐、驚,這是人的7種情志,過了頭就是七情過激。《黃帝內經》強調「恬淡虛無」,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答,病安從來」。簡言之,要做到「淡」字。
6、何為養生之道修身養性
養生之道:
基本解釋來:指修養身心,以期保健延年的方法。
詞語分開解釋:
養生 : 1.保養生命;維持生計。 2.攝養身心使長壽。 3.畜養生物源。 4.謂駐扎在物產豐富、便於生活之處。 5.生育。
修身養性:
修身:就是使自己的心靈得到凈化、純潔。養性:就是使自己的本性不受損害。通過自我反省體知察,使身心達到完美的境界。個人修身不僅飽含了為人、修身、處世的智道慧,還包含著始終要有一顆平常心去應對日常的煩惱和不幸
7、如果養生 修身養性
修身養性是養生的起點早期的工程師經驗,讓我習慣於從人體設計者的角度來看人體,學習了愈多的身體知識,愈驚嘆於人體設計的完美。但是在學習中醫里談到的人體情緒反應時,發現這個部份的設計,和生理上的完美設計有很大的出入,甚至完全相反,好像是上帝故意留下的不完美部份。 『怒傷肝』是中國人都熟悉的常識,而肝傷了脾氣會更不好,更容易發怒,這也是大多數中國人都理解的常識。可是這樣的生理變化,會讓身體走入一個惡性循環圈,肝會因而愈來愈差,脾氣也跟著愈來愈壞。環顧身邊的許多老人,脾氣總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愈來愈壞,愈來愈頑固,最後就出現了和肝相關的疾病。 情緒反應的這種設計和生理的設計完全相反。生理上出現了一個傷口,身體會自動的修復傷口。可是情緒上出現了傷口,身體卻故意在傷口上灑鹽,這是非常不尋常的現象。 除了『怒傷肝』會造成肝的問題之外,『思傷脾』則是眾多憂鬱症形成的原因之一,同樣的也是思傷脾,脾傷了人更容易思,憂鬱症的患者,總是不斷的往牛角尖里鑽。『悲傷肺』,肺氣虛弱的人總是特別容易掉眼淚,就像紅樓夢里的林黛玉似的,林黛玉最終就死於肺癆。另外還有『喜傷心』、『恐傷腎』等,這些情形不如發怒普遍,大多數人比較不熟悉這些反應,這些情緒的反應,也有類似的惡性循環性質。 完美的情緒設計,應該讓『怒傷肝』,肝傷了,脾氣就會好些,更不容易發脾氣,那麼肝就有機會自行修復了。『思傷脾』,脾傷了,就不再那麼容易鑽牛角尖。『悲傷肺』,肺傷了,人應該更開心。如果能這么設計,那麼這個世界的病人就會少了很多。也就是在情緒上加進和生理自愈能力類似的功能,人體就更完美了。 我相信能力強大的上帝,能夠設計出完美的生理結構,應該也有能力在情緒上做出同等完美的設計。可是為什麼要把情緒設計成這種破壞性的結構?讓大多數人都免不了掉入這個陷阱,而陷入無邊的痛苦之中。這種情緒的破壞性設計,不但使情緒很容易陷入難以回復的境地,也帶來眾多的疾病結果,使得完美的生理設計前功盡棄。 在研究人體的設計時,我始終秉持一個基本的概念-『人體的設計必定是完美的』。面對人體在情緒方面存在的破壞性設計,我猜想這和人生存在的意義有密切的關系,這樣的設計,並不是設計者的失誤,應該是蓄意設計成這樣的。這樣的設計,透露出人類存在於這個世界的主要目的和意義。 當一個人陷入了情緒的惡性循環圈,如果任其自由發展,將使情緒日益惡化,相應器官的問題也日益嚴重,最終成為不治之症。但是,有些人在陷入情緒的惡性循環圈時,及時醒悟,改正自己的習性,則有機會跳出惡性循環圈。這有點像電子游戲中的『過關』,有些人能過,有些人不能過。 原來這種破壞性的設計是一種考驗,考驗每一個人能不能經常回顧自己的行為。生了病有些人怨天尤人,情緒愈來愈壞,自然掉入惡性循環圈的陷阱之中,不能自拔。有些人則相信疾病是自己創造的,一定是自己的行為中有某些問題,自我反省、調整,改變自己的性格、脾氣,去除了疾病的原因,自然有機會跳脫悲慘的命運。 中國人講究『修身、養性』,養生必需從這里做起,沒有良好的心性,就不會有好的健康,什麼樣的性格生什麼樣的病。從這個角度來看,疾病是修身養性中非常重要的工具,生了病,才知道原來自己在性格上還有這么大的缺陷。 慢性病很像佛家所說的業力,是自己創造出來的。就算神佛願意也沒有辦法幫你改變業力,只有自己改變了,業力才會改變,惡業才會消失。沒有醫生能夠真的幫病人去除慢性病,所有的慢性病都必需病人自己改變了,才有機會痊癒。
8、怎樣彈琴才能真正修身養生
彈琴都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