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樣日常養生對身體好
2、什麼叫吐納?
吐納又叫吐故納新
是一種練氣的方法,其實就是呼氣吸氣的方法
3、【緊急求助】吐納養生中有六字訣我記憶差影想中僅記得噓唏哂…不知是否對?
「噓、呵、呼、吹、嘶、嘻」
呬主肺,肺連五臟,受風即鼻塞。
呵主心,心連舌,心熱舌干。
呼主脾,脾連唇,脾火熱即唇焦。
噓主肝,肝連目,論雲肝火盛則目。
嘻主三焦,有疾作嘻吐納治之。
4、213吐納煉氣技法如何養生?
吐納吐納即吐故納新,古代道家的養生之術,即把胸中的濁氣從口中呼出,再由鼻中慢慢吸入清鮮之氣。《莊子·刻意》雲:「吹呴(x )呼吸,吐故納新 為壽而已矣。」意即吐出濁氣,納入人體所需清氣,以達到修身養性、延年益壽之目的。具體說來,吐納屬氣功中的煉氣技法,吐納即呼吸,吐納練息的要訣是吸氣時氣貫注於腹部,呼氣時氣上引至頭巔,這樣可以吸取生氣,排專出死氣和病氣,從而提高人體潛能。吐納的方法很多,分動靜兩類,其中流行的吐納練息法有:六字氣訣、抱朴子胎息法、何仙姑胎息訣。而胎息是吐納練息的最高屬境界,《抱朴子·釋滯》載:「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噓吸,如在胞胎之中」,練功至深者,就像胎兒在母腹之中,鼻無出入之氣。
5、道家呼吸吐納的要訣
642152167
6、「吐納法」真的可以養生嗎?具體需要怎樣做?
隨著時代的進步,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人們享受著非常高的物質生活,生活過得非常滋潤。每個人都想通過養生延長自己的生命,讓自己更加健康。這是非常正確的做法,生活中就有有很多養生的小方法。有的人通過練瑜伽,和作息來進行,有科學有規劃的養生。也有各種各樣的人,通過不同的方式來進行養生,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題主所說」吐納法「是否可以養生這個問題,請聽我慢慢道來。
「吐納法」是通過呼出渾濁之氣,吸入新鮮的空氣,來調整身體各部分機能氣功鍛煉方法,簡單的來說就是一種呼吸的方式。其做法就是,通過深呼吸將肺部填滿空氣,靠全身放鬆,將肺部的空氣緩慢的排出體外。來進行身體的·呼吸過程。這就是「吐納法」。
那麼「吐納法「對身體有什麼益處呢。在進行」吐納法「這個過程中可以將全身心進行放鬆,所以對解除疲勞,清新頭腦都有非常明顯的作用。自己壓力較大的時候做這個方法的時候對自己是非常有幫助的。吐納法可以讓身體吸收更多的氧氣,加快血液與氧氣的結合,對五臟也有一定的偏頗之調作用,也可以對身體的經絡有一定的調整作用。
所以「吐納法」可以養生這個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我們並不能完全依靠「吐納法」來達到養生的目的。我們在平時也可以藉助瑜伽的運動來幫助自己的養生大業。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7、吐納的練息要訣
吐納練息的要訣是吸氣時氣貫注於腹部,呼氣時氣上引至頭巔,這樣可以吸取生氣,排出死氣和病氣,同時提高人體潛能,進入功能態。吐納的方法很多,分動靜兩類,此處介紹幾種流行的吐納練息法。
六字氣訣 ——通過鼻吸口呼,呼氣時結合默念噓、呵、呼、歙(音:吸、涉)、吹、嘻六個字音,用以影響肝、心、肺、脾、腎、三焦,祛除各臟腑病邪的一種氣功鍛煉方法,道、佛氣功中都有此內容。
六字氣訣最早見於陶弘景的《養生延命錄》,其練法是:坐式、站式均可,口呼鼻吸,呼氣時根據需要默念噓、呵、呼、欷、吹、嘻六字。噓治肝之實證,如頭痛目赤,肋疼易怒;呵治心之實證,如口舌生瘡、心煩不寐;呼治脾之實證,如脘腹悶脹,食積不化;
歙治肺之實症,如痰多氣壅:口乾咽疼;吹治腎之實症,如盜汗遺精、陽痿、早泄、子宮虛寒;嘻治三焦之實證,如眩暈、耳鳴、喉痛、胸腹脹悶、小便不利。六字氣訣可以單獨作,也可配合其他功法。另外,六字氣訣是一種以瀉實為主的功法,陽虛自汗者禁練,虛症者也要慎用。春季脾氣衰不練「呼」字;夏季肺氣衰不練「嘻字」,秋季金克木,不練「噓」字,以免傷肝。冬季不練呵,以免心衰。明代的《修齡要旨》《類修要訣》都強調練六字訣時要配合肢體導引動作。
8、常用的養生方法有哪些
9、吐納的作用?
、。。。行氣亦稱煉氣、食氣、服氣。道教早期修煉方術之一。是指一種以呼吸吐納為主, 而往往輔以導引、按摩的養生內修方法。一般又分外息法和內息法兩大類。其重點在以 我之心,使我之氣,養我之體,攻我之疾,從而延年益壽。 道教十分重視氣對人體的作用,《太平經》卷四十二說: 「神者乘氣而行,故人有氣則有神,有神則有氣,神去則氣絕,氣亡則神去。故無 神亦死,無氣亦死。」卷五十六至六十四認為:「元氣,陽也,主生,自然而化,陰也, 主養凡物。」①《雲笈七簽》卷五十六《元氣論》認為:「人與物類皆稟一元之氣而得 生成,生成長養,最尊最貴者莫過人之氣也。」②由此道教形成了一整套的行氣法。這 套行氣法也是對古代方士行氣的繼承和發展。現存戰國時的石刻文《行氣玉佩銘》記載 了古代方士的行氣法,郭沫若用今天通用的文字譯述為:「行氣,深則蓄,蓄則伸,伸 則下,下則定,定則固,固則萌,萌則長,長則退,退則天。……順則生,逆則死。」 並指出: 「這是古人所說的『道引』,今人所說的氣功。」③《莊子·刻意篇》:「吹呴呼 吸,吐故納新,熊經鳥伸,為壽而已矣。此道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 ④可證戰國時代,確實有這一派講究氣功的養生家。蒙文通先生在《晚周仙道分三派考》 中認為:古之仙道,大別為三,即行氣、葯餌、寶精 其中以王喬、赤松為代表的行氣 派「於古為最顯」。⑤道教行氣即承此派而來。《太平經》卷四十二提到「食氣」,認為:「夫人,天且使其和調氣,必先食氣; 故上士將入道,先不食有形而食氣,是且與元氣合。」⑥此所謂調氣、食氣即早期道教 的行氣法。到晉代,道教對行氣的論述愈益增多。《抱朴子內篇·至理》論行氣的功用 時說:「服葯雖為長生之本,若能兼行氣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葯,但行氣而盡其理 者,亦得數百歲。……善行氣者,內以養身,外以卻惡……。吳越有禁咒之法,甚有明 驗,多氣耳。知之者可以入大疫之中,與病人同床而不染。⑦《抱朴子內篇·釋滯》也 說:「欲求神仙,唯當得其至要,至要者在於寶精行氣,服一大葯便足」;「行氣或可 以治百病,或可以入瘟疫,或可以禁蛇虎,或可以止瘡血,或可以居水中,或可以行水 上,或可以辟飢渴,或可以延年命。」⑧《釋滯》篇還講了行氣的具體方法、行氣的時 間以及注意事項。它說:行氣的大要在於胎息。「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呼吸,如在胞 胎之中,則道成矣。初學行氣,鼻中引氣而閉之,陰以心數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 及引之,皆不欲令己耳聞其出入之聲,常令入多出少,以鴻毛放於鼻口之上,吐氣而鴻 毛不動為候也。漸習轉增其心數,久久可以至千」;「行氣當以生氣之時,勿以死氣之 時也。……一日一夜有十二時,其從半夜以至日中六時為生氣,從日中至夜半六時為死 氣,死氣之時,行氣無益也」,「行氣大要,不欲多食,及食生菜肥鮮之物,令人強氣 難閉。又禁恚怒,多恚怒則氣亂」。⑨魏晉至隋唐,是道教行氣術最盛行的時期,出了 許多著名氣功家,創造了許多行氣法。僅《雲笈七簽》即用了七卷的篇幅收載宋以前諸 家氣法,加上《道藏》的其他氣法書,數量甚多。現擇數種略述於後,以見一斑: (一)陶弘景六字訣。陶弘景《養性延命錄·服氣療病》篇雲:「凡行氣,以鼻納 氣,以口吐氣,微而引之,名曰長息。納氣有一,吐氣有六。納氣一者謂吸也,吐氣六者,謂吹、呼、唏、呵、噓、咽, 皆出氣也。凡人之息,一呼一吸,元有此數,欲為長息吐氣之法時,寒可吹,溫可呼, 委曲治病。吹以去熱,呼以去風,唏以去煩,呵以下氣,噓以散滯,呬以解極。凡人極 者,則多噓呬,道家行氣,多不欲噓呬」;「心臟病者,體有冷熱,呼、吸二氣出之。 肺臟病者,胸膈脹滿,噓出之。脾臟病者,體上游風習習,身癢疼悶,唏氣出之。肝臟 病者,眼痛,憂愁不樂,呵氣出之。……此即愈病長生要術也。」這是道教以療病為 目的的行氣法,且種類甚多。(二)龜鱉行氣法。《雲笈七簽》卷三十四載此法為:「以農復口鼻,不息,九通, 正卧,微微鼻出氣,愈塞不通,反兩手據膝上,仰頭,像鱉取氣,致元氣至丹田。…… 大拇指急捻鼻孔,不息,即氣上行,致泥丸腦中,令……血脈氣各流其根,閉巨陽之氣, 使陰不溢信明,皆利陰陽之道也。」這是模仿動物的行氣法。另外還有蝦蟆行氣法、 雁行氣法、龍行氣法等。(三)服元氣。《雲笈七簽》卷五十八《尹真人服元氣術》雲:「人身中之元氣, 常從口鼻而出,今制之令不出,便滿丹田。丹田滿即不飢渴,不飢渴蓋神人矣。」同 卷《服元氣法》雲:「服元氣於氣海,氣海者是受氣之初,傳形之始,當臍下三寸是也。氣海者與腎相連,屬於癸水,水歸於海,故名氣海。氣以水為母,水為陰,陰不能獨生 成,必以陽相配。心屬南方丙丁火,是盛陽之主。既知氣海,以心守之,陽既下臨,陰 即上報,是以化為雲霧,蒸熏百骸九竅,無所不達,亦能為津液如甘雨,以潤草木,正 氣流行,他氣自匿。」卷六十《幻真先生服內元氣訣法·行氣訣》雲:「每三連咽, 即速存下丹田,所得內元氣,以意送之,令入二穴,因想見兩條白氣,夾脊雙引直入泥 丸,熏蒸諸宮,……想身中濁惡結滯邪氣瘀血,被正榮氣盪滌,皆從手足指端出去,謂 之散氣。……如此一度則是一通,通則無疾。則復調之……如前閉氣鼓咽至三十六息, 謂之小成。……至一千二百咽,謂之大成,謂之大胎息。」這是與存思結合的行氣法。 (四)墨子閉氣行氣法。《雲笈七簽》卷五十九載:「長生之道,唯在行氣。行氣名煉氣,一名長息。其法:正偃卧,握固,漱口咽之,三日,行氣,鼻但納氣,口 但出氣,…… 初為之時入五息已一息可吐也,每口吐氣欲止,輒一咽之,乃復鼻內氣,……凡內 氣則氣上升,吐氣則氣下流。」。 謝謝
10、如何呼氣,吸氣,吐納,養生方法
吐納吐納即吐故納新,古代道家的養生之術,即把胸中的來濁氣從口中呼出,再由鼻中慢慢吸入清鮮之氣。《莊子·刻意》雲:「吹呴(x )呼吸,吐故納新 為壽而已矣。」意即吐出濁氣,納入人體所需清氣,以達到修身養性、延年益壽之目的。具體說來,吐納屬氣功中的煉氣技法,吐納即呼吸,吐納練息的要訣是吸氣自時氣貫注於腹部,呼氣時氣上引至頭巔,這樣可以吸取生氣,排出死氣和病氣,從而提高人體潛能。吐納的方法很多,分動靜兩類,其中流行的吐納練息法有:六字zd氣訣、抱朴子胎息法、何仙姑胎息訣。而胎息是吐納練息的最高境界,《抱朴子·釋滯》載:「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噓吸,如在胞胎之中」,練功至深者,就像胎兒在母腹之中,鼻無出入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