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艾灸養生書的圖書目錄
前言 艾和愛的溫情分享
自序 我為什麼寫作這本書
第1章 艾灸概述
第2章 聰明人傻瓜艾灸法
第3章 無病長壽陶瓷器艾灸要穴
第4章 癌等難治病的艾灸預防療示回
第5章 艾灸的問答與案例分享
後記
附錄1 聰明人傻瓜艾灸法特效穴和其他主治穴表
附錄2 我三年的答健康改善報告
2、艾灸養生書的介紹
<
3、世界艾灸日發起人徐源澤是中國艾灸養生協會秘書長嗎?
是的,你說的一點沒錯,他就是中國愛妃養非協會的秘書長
4、我想知道單桂敏艾灸養生到底是真的還是騙術
醫學生肯定知道,艾灸自古以來就是一種獨特有效的外治方法,而現代很多人並沒有醫學基礎,只能把它當作養生的手段。殊不知,艾灸治療某些疾病,堪稱一絕。艾灸從來不會辜負你,是不是騙術,你自己盡管去試,隨便試。它成本極低,你又不損失什麼,何苦在這詢問。
5、艾灸養生
炙療不但可以防病保健,還可以養生美容。通過中醫正確的辨證、診斷,辨明疾病的性質、病因、病機,並在相應所屬經路腧穴上,採取正確的補或者瀉法,使用的正確灸療方法,就能達到祛除疾病的效果,從而產生中醫學裡面的形神之美。
艾灸穴位
養生灸按需取穴
中醫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中醫養生重在整體性和系統性,目的是提前預防疾病,治未病。中醫理論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黃帝內經》。中醫養生來自古代精華醫學,當代中醫水平有所下降,而古代中醫值得後人繼續開發和研究。
【取穴】:關元、氣海、其他穴按需要選擇
【功效】:艾灸關元穴,可以狀元陽固虛脫、培補元氣、延年益壽;艾灸氣海穴,可以生發陽氣、回陽益陰、抗衰防疾。
【灸法】:溫和灸,每次每穴10-15分鍾,每周1-2次,長期堅持
強身健體
在身體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能夠達到和氣血、通經絡、保健、益壽延年的目的,又稱為保健灸。
灸療用於防病保健有著悠久的歷史,《扁鵲心書·須識扶陽》說:「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餘年壽矣。」
【中醫好輕松艾灸療法】
【取穴】:氣海、關元穴、足三里穴、脾俞、腎俞穴、三陰交
【灸法】:用艾條溫和灸,每穴10-15分鍾,每周2次,連續灸1-3個月或是隔附子灸法
防辦公室綜合征
【取穴】:關元、中脘、大椎、足三里、湧泉
【功效】:針對缺少運動人群,起保健養生作用,幫助調理五臟六腑,預防市內空調受寒引起的頸椎病、以驅寒補陽之功效。
【灸法】:溫和灸,每次每穴10-15分鍾,每周1-2次,長期堅持。大椎穴可以隔姜灸,每次3-5壯,半小時左右。
美容先養肺
艾灸對整個身體的調理起到一定的作用,對於全身美容比較好的穴位主要位於:肺俞和腎俞,肺俞的作用是把肺臟的濕熱水氣外輸到膀胱經。中醫講「肺主毛皮」,說明肺和皮膚、毛發的關系是很密切的。如果肺被外邪占據,氣血的滋養不夠,皮毛也要隨之受到影響,所以美容首選養肺。
【中醫好輕松艾灸療法】
【取穴】:肺俞、腎俞
【功效】:排腎和肺的水濕,滋養毛發,有助於調節體形。
【灸法】:溫和灸,每次15分鍾左右,長期堅持。
注意事項
1、溫灸時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灸器點上火後不可懸空過久,以免接觸皮膚時溫度過高,以致燙傷,如懸空太久,可先以手掌將灸器之溫度搓低後再繼續使用,每隔一段時間,應將灸器敲除支。
3、每使用灸條二至三條後,在灸器控制口會產生溫灸油垢,應以毛刷清洗,以保持灸條之通暢。
4、熄火時,只要將上端彈簧部分按下同時倒置灸器使灸條滑入管內,停留10秒鍾即熄滅。
5、溫灸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艾灸時的注意事項
①施術者應嚴肅認真,專心致志,精心操作。施灸前應向患者說明施術要求,消除恐懼心理,取得患者的合作。若需選用瘢痕灸時,必須先徵得患者同意。[1]
②臨床施灸應選擇正確的體位,要求患者的體位平正舒適,既有利於准確選定穴位,又有利於艾炷的安放和施灸的順利完成。
③艾炷灸的施灸量常以艾炷的大小和灸壯的多少為標准。一般情況,凡初病、體質強壯的艾炷宜大,壯數宜多;久病、體質虛弱的艾炷宜小,壯數宜少。按施灸部位的特點,在頭面胸部施灸不宜大炷多灸;在腰腹部施灸可大炷多壯;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處不可多灸;肩及兩股皮厚而肌肉豐滿處,宜大炷多壯。更應結合病情施灸,如屬沉寒痼冷,陽氣欲脫者,非大炷多灸不可奏效;若屬風寒外感、癰疽痹痛,則應掌握適度,否則易使邪熱內郁產生不良後果。
④灸治應用廣泛,雖可益陽亦能傷陰,臨床上凡屬陰虛陽亢、邪實內閉及熱毒熾盛等病證,應慎用灸法。
⑤施灸時,對顏面五官、心區、有大血管分布等部位不可用瘢痕灸,禁灸或慎灸穴位應慎用。對於妊娠期婦女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⑥在施灸或溫針灸時,要注意防止艾火脫落,以免造成皮膚及衣物的燒損。灸療過程中,要隨時了解患者的反應,及時調整灸火與皮膚間的距離,掌握灸療的量,以免造成施灸太過,亦可引起灸傷。
灸後若局部出現水泡,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若水泡過大,可用消毒針從泡底刺破,放出水液後,再塗以龍膽紫葯水,並囑患者不要抓破,一般數日後即可吸收自愈。。對於化膿灸者,在灸瘡化膿期間,均應忌酒、魚腥及刺激性食物,,嚴防感染。若有繼發感染,應及時對症處理。此外,尤其對呼吸系統疾病患者進行灸治時,更應注意。
⑦施術的診室,應注意通風,保持空氣清新,避免煙塵過濃,污染空氣,傷害人體。艾炷或艾條灸治療結束後,必須將燃著的艾絨熄滅,以防復燃事故發生。
養生方法
應用灸法時的配方,可根據疾病情況,人體素質和臟腑功能偏盛偏衰,以補偏救弊的原則,各有重點的擇優使用。現舉例配方如下:
①補中益氣艾灸養生方
施灸方穴百會、中脘、氣海、足三里、三陰交、太淵。
方穴功用益氣行血、通經活絡、補中益氣、升陽舉陷、健脾和胃、溫中散寒、脾腎雙補、化水利濕、調和營衛。
方穴主治可作為一切亞健康艾灸養生保健的基礎施灸方穴,還可治療氣虛血瘀之中風、胃脘痛、腹脹、腹瀉、氣短、乏力、腰腿無力、浮腫等症。
②五臟俱補艾灸養生方
施灸方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腎俞。
方穴功用補五臟、調氣血、安神定志、通經活絡。
方穴主治為背部膀胱經穴位,可用於強身健體、防治亞健康、體質衰弱。還可治療心悸氣短、腰酸乏力、中風後遺症及一切虛勞損傷。
③獨灸關元養生方
施灸方穴關元。
方穴功用補元益氣、溫腎健脾、補腎固脫、回陽救逆、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補腎納氣、溫陽利水、補血調經、溫暖下元、補虛瀉實、延年保健。
方穴主治可用於陽痿早泄、夢遺滑精、遺尿癃閉、小便頻數、等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月經不調、閉經、痛經、崩漏帶下、產後出血等婦科常見病,腹脹腹痛、腹瀉痢疾、脫肛便秘等胃腸系統疾病,中風及一切虛勞損傷。關元還是人體重要補穴之一,女子可配合三陰交艾灸,男子可配合足三里艾灸。
關元作為常用的保健穴同足三里一樣重要。古有春灸氣海,秋灸關元,口生津液。若傷寒後,或中年久嗽不止,恐成虛勞,當灸關元三百壯。中年以上之人,腰腿關節作痛,乃腎氣虛憊,風邪所乘之症,灸關元三百壯。老人氣喘,乃腎虛氣不歸海,就關元二百壯。《類經圖翼》雲:「關元主諸虛百損,……但是積冷虛乏,皆宜灸,多者千餘壯,少亦不下二三百壯。活人多亦。然虛頻次灸之,乃下兼三里,故曰:若要丹田安,三里不曾干。」宋代竇材說:「……真氣虛則人病,真氣脫則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葯第二,附子第三。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五十可二年一灸臍下五百壯;六十可一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令人長生不老,餘五十常灸關元五百壯……遂得老年健康。」由此可見,關元不但能夠治療諸虛百損,真陽欲脫等證,而且還可以保健延年。
④呼吸系統艾灸養生方:
風門、身柱、肺俞、足三里。
⑤心血管系統艾灸養生方:
高血壓:風門、曲池、足三里、陽陵泉。
冠心病:身柱、郄門、三陰交,也可以灸膻中穴。
⑥消化系統艾灸養生方:
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陽陵泉。
⑦神經系統艾灸養生方:
大椎、身柱、 腎俞、足三里
⑧泌尿生殖系統艾灸養生方:
腎俞、關元、三陰交、足三里。
⑨一般強壯艾灸養生方:
此法自古盛行。作為平常健康灸,可取足三里、中脘、關元,或單灸足三里,也有很好的健身作用。施行健身灸法,一次十數分鍾時間多不過30分鍾,既無多大痛苦,又經濟節約。長期堅持施灸,可以提高身體素質,增進健康,其效果絕對不亞於服用膏方,是值得大力推廣的保健方法。
中醫臨床上常用的艾灸方法
1.懸灸
是用艾絨捲起來的長條狀圓柱艾條施灸。將點燃的艾條懸於距離施灸部位一定高度進行熏烤,一般艾火距皮膚約3厘米,每次灸5~10分鍾,使皮膚有溫熱感而不至於燒傷皮膚,以出現紅暈為度。操作時分為溫和灸、迴旋灸、雀啄灸三種方法。
2.艾灸器灸
又叫溫灸器,根據不同的艾灸器具,可分為溫灸盒、溫灸筒、溫灸杯等。它的優點是可以固定在身上,操作方便,刺激作用溫和。
3.間接灸
又稱「隔物灸」,是在皮膚和艾炷之間隔上某種物品而施灸的一種方法。作為間隔的物品通常有姜、蒜、鹽,葯等,分別稱為隔姜灸、隔蒜灸、隔鹽灸,隔葯灸等,因為間隔的物品不同,治療作用也就不同。
4.直接灸
是用艾絨捏成的圓錐體,也叫艾炷,直接放於身體穴位和病痛處點燃施灸的方法。一般艾炷可分為大、中、小三種,大者如蠶豆大小,中者為黃豆大小,小者為麥粒大小,皆為上尖下大的圓錐體,便於平放和點燃。直接灸分為兩類,灸後不留瘢痕的稱為無瘢痕灸;灸後皮膚出現化膿甚至結痂的,稱為「瘢痕灸」。
灸法禁忌
1.禁忌:部位古代文獻中有不少關於禁灸穴位的記載,但各種書籍之間互有出入,頗不一致。如《針灸甲乙經》僅載禁灸穴24個穴位,《針灸集成》則達49個之多。從臨床實踐看,其中多數穴位沒有禁灸的必要。而部分在頭面部或重要臟器、大血管附近的穴位,則應盡量避免施灸或選擇適宜的灸療,特別不宜用艾炷直接灸。另外,孕婦少腹部亦禁灸。[2]
2.禁忌:病證梵谷熱、大量吐血、中風閉證及肝陽頭痛等症,一般不適宜用灸療,但並非絕對。
3.其他禁忌:對於過飽、過勞、過飢、醉酒、大渴、大驚、大恐、大怒者,慎用灸療。另外,近年來還發現少數患者對艾葉發生過敏,此類患者可採用非艾灸療或其他穴位刺激法。
6、艾灸養生書的電子版哪裡可以免費下載啊
南陽zd陳艾坊 買艾條回就送電子書答
http://chenaifang.taobao.com/
7、艾灸養生是真的嗎?
是真的,你可以試試
8、世界艾灸日首倡者徐源澤先生是中國艾灸養生協會秘書長嗎?
徐源澤是中國艾炙養生協會秘書長
9、哪裡可以買到艾灸養生書 林勇伯
針灸資料所有資源下載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713/15/3729931_133312465.shtml
你下載這些copy資源學習一下吧,雖然不是你點名的書籍,但是也挺有用的
10、艾灸養生祛病法的圖書簡介
送你妙方還你健康叢書
漆浩:1963~,中華全國中醫科普學會理事,北京中醫葯大學副教授,編著有《白話本草綱目》、《家庭百病診斷大全》、《家庭常用中葯》等 中國中醫研究院醫學碩士,現為北京中醫葯大學中醫教育中心副教授,著有《醫·巫與氣功》、《實用家庭百病自治大全》等
目錄
第一節 艾灸養生祛病的機理
第二節 艾灸療法的分類
一、艾條灸法
二、艾炷灸法
三、直接灸法
四、間接灸法
第三節 艾灸療法主意事項
一、施灸後的處理
二、禁用與填用事項
第二章 全身艾灸穴位定位與主治
第一節 穴位定位方法
一、骨度分寸法
二、手指比量法
三、體表標志法
第二節 經脈取穴與艾灸治療
第一章 艾灸療法概述
一、手太陰肺經
二、手陽明大腸經
三、足陽明胃經
四、足太陰脾經
五、手少陰心經
六、手太陽小腸經
七、足太陽膀胱經
八、足少陰腎經
九、手厥陰心包經
十、手少陽三焦經
十 一、足少陽膽經
十 二、足厥陰肝經
十 三、任脈
十 四、督脈
第一節 養生艾灸法
(一)肺結核
第二節 祛病艾灸法
一、呼吸系疾病
(二)勞瘵結核
(三)慢性支氣管炎
第三章 養生祛病艾灸法
(四)肺氣腫
(五)哮喘
(六)咳嗽
(七)肺膿腫
(八)痰飲咳喘
(一)急性肝炎
二、消化系疾病
(二)黃疸
(三)慢性肝炎
(四)肝腫大、肝硬化
(五)急性傳染性甲肝
(六)膽結石症
(七)膽囊炎
(八)反胃嘔吐
(九)胃潰瘍病
(十)腹脹
(十一)嘔血
(十二)食物中毒
(十三)呃逆
(十四)中毒性痢疾
(十五)脫肛
(十六)急性闌尾炎
(十七)腸寄生蟲病
(十八)胸腹脹滿
(十九)納差、消化不良
(二十)腹瀉
(二十一)便秘
(二十二)盲腸炎
(二十三)腸梗阻
三、心血管系疾病
(一)中風
(二)口角〓斜
(三)心律不齊
(四)心絞痛
(五)風濕性心臟病
(六)高血壓中風
(七)高血壓病
四、內分泌系疾病
(一)糖尿病
(二)甲狀腺機能亢進症
(三)消渴
(四)甲狀腺腫
五、神經系疾病
(一)卒然昏暈
(二)眩暈
(三)神經衰弱
(四)失眠
(五)癲癇
六、泌尿生殖系疾病
(一)陽痿
(二)男子陰冷
(三)早泄
(四)夜夢遺精
(五)遺精
(六)腎結石
(七)前列腺炎
(八)睾丸痛
(九)小便不通
(十)腎炎水腫
七、內科熱病
(一)熱病
(二)高熱症
(三)感冒發熱
(四)顏面紅腫
八、婦科疾病
(一)陰道炎
(二)婦女不孕
(三)惡露不盡
(四)胎位不正
(五)子宮肌瘤
(六)子宮頸癌
(七)婦女淋病
(八)乳癌
(九)婦女陰縮證
(十)帶下病
(十一)白帶過多
(十二)婦女腰痛勞損
(十三)難產
(十四)子宮脫垂
(十五)月經不調
(十六)婦女乳腫
(十七)子宮出血
九、兒科疾病
(一)小兒腦膜炎後遺症
(二)小兒傷食
(三)小兒驚風
(四)小兒腮腺炎
(五)小兒腫滿
(六)小兒遺尿
(七)小兒痢疾
(八)小兒麻痹後遺症
十、五官科疾病
(一)常見眼病
(二)眼結膜炎
(三)鼻竇炎
(四)牙痛
(五)扁桃體炎
(六)咽喉膿腫
(七)常見耳疾
(八)中耳炎
十 一、皮膚科疾病
(一)濕瘡
(二)腋氣狐臭
(三)外陰瘙癢
(四)背癰
(五)白癜風及皮膚贅疣
(六)瘰癧(淋巴結核)
(七)癰腫
(八)痔瘡
十 二、骨傷科疾病
(一)落枕
(二)頸椎增生
(三)外傷腰痛
(四)風濕性關節炎
(五)鶴膝風
(六)坐骨神經痛
(七)腰痛
(八)手抬舉困難
(九)手指攣痛
(十)手臂痛不能舉
(十一)腿腳拘攣
(十二)兩膝無力
(十三)下肢癱瘓
十 三、配大方灸治法
(一)婦女長期勞損虛弱
(二)素體體弱多病
(三)頑固性老寒腿及腰痛
(四)頑固性痛風證
(五)中風後遺症(年久者)
(六)冠心病合並高血脂、動脈硬化
(七)婦女慢性附件炎
(八)慢性水腫
(九)肩關節周圍炎
(十)男子長期不育
(十一)長期精神抑鬱
(十二)全身急性疼痛
十 四、艾灸配伍療法
十 五、病位直接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