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看待書畫與健康的關系?
書法是我國的一種傳統藝術,由於我國的漢字起源於象形,象形文字都是由自然界中存在的物體描摹而來的,因此書法與繪畫有同源之說。書法與繪畫都是造型藝術,都是利用手中的筆將創作者心中的藝術構思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從事書畫的創作,既是一種藝術享受,也是一種很好的健身養性的方法。
書畫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在進行藝術構思時強調的是「調練心境、排除雜念、萬神歸一」,創作者必須端正姿勢、調整好呼吸、閉目養神、內視自己、控制感覺,把意識集中於一點,進入萬念皆空的藝術創作境界。現代醫學認為,處在這種境界中,人的生理反應有4個特點:大腦皮層穩定;能量消耗減少;血液中的乳酸鹽(人體內的一種疲勞素)降低;心平氣和,頭腦清醒。這種狀態是很好的養性過程。
書畫創作進入到運筆實際創作時,又是一個很好的體育鍛煉,不但腕力、臂力、指力都能得到充分的鍛煉,而且還要有很多好的坐功和站功,對腰腿也能起到很好的鍛煉作用。手腕、手指得到充分的鍛煉可以健腦,腰腿得到鍛煉可以減少腰腿疾病,延緩衰老,有益於人的健康長壽。
書畫創作在中醫養生學家看來,是一種動靜結合的活動。進行創作時要求氣貫丹田,運勁手指端,才能做到「力透指背」、「入木三分」等藝術效果,這是一種用意念引導的功力,意念有氣功鍛煉的要素在內。這種注意力和運動力凝聚的特點,能活躍人體的經絡和脈息,有調理臟腑、舒展經絡的功能,從而可以娛心調情,散發心中的郁氣,使心理處於最佳狀態,而益壽延年。
所以產婦如果有條件從事書畫藝術的創作,煉神運氣靜心養性,定會身心健康,母嬰快樂。
2、琴棋書畫的意義
琴,彈琴 棋,象棋 書,書法 畫,繪畫
3、琴琪書畫與古代文人人格有何關系
琴棋書畫
古人認為,宇宙在本質上是一個氣的宇宙。元氣流動,無所不在,聚則為物,散則為氣。山川草木,清風白雲,萬事萬物,不過是元氣的不同表現。
「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致虛極,守靜篤。」(老子)安靜不妄動,不耗不損。善養浩然正氣、清氣即是福氣。所以古代的養生學、中醫、氣功都特別發達。
道家講修命成仙,煉丹,還精補腦。
佛家講空,打坐禪定。儒家認為靜能慮,靜坐益智。宋朝歐陽修、蘇東坡、陸游等都很推崇靜坐。陸游詞雲:「心如潭水靜如風,一坐數千息。」
中國古代文化又是半神文化。在儒釋道修煉文化的影響下,許多人徜徉山林,慕仙求道,修身養性,自覺不自覺地處於修煉狀態。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自古以來,文人志士對道的景仰和追尋,從未間斷。早在東晉的王羲之就提出「書之意必達乎道,同混元之理。」
清王昱曰:「元氣磅礴,超凡入化,神生畫外者為上乘。」
古代藝術家在創作中悟道,作品的好壞不僅僅是技巧的高低,還包括作者的閱歷、人生情懷,特別是與品格相關。形而下謂之器,形而上謂之道。更重要的是天地人的對應協調,與神合靈,與道合妙,通天地而合神明。
正因如此,古代文人有著不媚權、不從俗的優良傳統。甚至拋棄仕途厚祿,像陶淵明那樣隱居起來。這種凜然傲骨,從思想人格到藝術上的自由獨立,保證了藝術作品的質量。
唐詩的性靈神韻,有著和天地自然的聯結,天籟之聲,朗朗上口,富有節奏和音樂性,意象優美。李白崇道,杜甫尊儒,王維信佛。不同的信仰,對於形成各自的詩歌風格起了重要的作用。
蘇東坡貶官黃洲之際,仍沉浸於書畫中,做精神的逍遙游。他的官是越做越小,文學造詣卻越來越高。詩詞、書畫沉鬱蒼涼又不失曠達。道、禪的氣息彌漾其間,於穩健而流麗中,寄寓著一種超然物外、與天地同化的情趣。
藝術作品也有它的命,像人一樣有自己的精氣神。題材內容是作品的身體精力,水平技巧是作品的氣質風格,內涵思想的升華則是作品的神韻。內容朴實,技藝精湛,超拔於世俗之上的境界,與神相通的韻味,通天地而合神明,才是優秀藝術作品超越時空、經久不衰的主要原因所在吧?!
中國古代文化是天界所傳給人間的文化,是聯結天界和凡間的橋梁。人類純正的文化藝術,是上界精神的形式體現。沒有佛道神的牽引,缺乏與上界溝通,沒有從上到下的貫通的精神,就不能表達更高更深的內涵。
4、書畫與健康有關系嗎?
書法是世界公認的一種我國僅有的傳統藝術,由於我國一的漢字起源於象形,象形文字都是由自然界中存在的物體描摹而來的,因此書法與繪畫有同源之說。書法與繪畫都是造型藝術,都是利用手中的筆將創作者心中的藝術構思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從事書畫的創作,既是一種藝術享受,也是一種很好的健身養性的方法。
書畫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在進行藝術構思時強調的是「調練心境、排除雜念、萬神歸一」,創作者必須端正姿勢、調整好呼吸、閉目養神、內視自己、控制感覺,把意識集中於一點,進入萬念皆空的藝術創作境界,現代醫學認為,處在這種境界中,人的生理反應有四個特點:大腦皮層穩定;能量消耗減少;血液中的乳酸鹽(人體內的一種疲勞素)降低;心平氣和,頭腦清醒。這種狀態是很好的養性過程。
書畫創作進入到運筆實際創作時,又是一個很好的體育鍛煉,不但腕力、臂力、指力都能得到充分的鍛煉,而且還要有很多好的坐功和站功,對腰腿也能起到很好的鍛煉作用。手腕、手指得到充分的鍛煉可以健腦,腰腿得到鍛煉可以減少腰腿疾病,延緩衰老,有益於人的健康長壽。
書畫創作在中醫養生學家看來,是一種動靜結合的活動。進行創作時要求氣貫丹田,運勁手指端,才能做到「力透指背」、「入木三分」等藝術效果,這是一種用意念引導的功力,意念有氣功鍛煉的要素在內。這種注意力和運動力凝聚的特點,能活躍人體的經絡和脈息,有調理臟腑、舒展經絡的功能,從而可以娛心調情,散發心中的郁氣,使心理處於最佳狀態,而益壽延年。
所以長期從事書畫藝術的創作,煉神運氣靜心養性,定會使你身心健康,延年益壽。
5、養生最重要的是什麼
養生最重要的就是按時。
1、按時休息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是在感到十分累之後才會去休息睡覺。這樣的做法是非常不正確的,不能再勞累過後才去休息,平時要做到勞逸結合。
過度的疲勞為疾病留下了隱患。而工作一段時間就休息一會,注意勞逸結合,不僅會很快消除疲乏感,還能提高工作和學習的效率,人體的陰陽氣血也可以得到調整平衡。
2、按時鍛煉
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和骨質增生等老年病已呈年輕化趨勢,即青壯年患者日益增多,青年脂肪肝患者的增加更是驚人,這些都與他們不鍛煉、吃得過多和喝酒過多有關。所以,青年人應該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養成鍛煉身體的好習慣。每天按時鍛煉,養成習慣,對健康大有裨益。
3、按時喝水
感到口渴的時候才去喝水,這時已經遲了,喝水要平時帶著喝,不能再渴的時候再去。經常喝水的人比老不喝水的人患上結石的幾率要小得多。
而且,還對心肌梗死和中風等嚴重疾病有預防作用。因此,老年人、動脈硬化、高血脂、血液黏稠、冠心病和中風病人,以及對水相對需要較多的孕產婦、青少年和嬰兒,更應該養成經常飲水的習慣
4、按時體檢
每年的健康查體中,經常發現相當多的嚴重疾病患者,如肝炎、肺結核、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癌症等。其實,許多疾病光靠自我感覺是很難早發現的,只有定期去醫院進行健康檢查,才能早期發現,從而早期治療。所以,要定期去醫院體檢。
5、按時如廁
很多人都是當便意明顯時才去廁所,甚至有便不解。這樣做對健康極為不利,大小便在體內停留過久,容易引起便秘或膀胱過度充盈而受到損害,甚至也可能引起糞便和尿內的有毒物質被人體重吸收,導致「自家中毒」。因此,應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尤以晨間為好。定時解大便可防治便秘,並可減少大腸癌的發病機會,對痔瘡病人也有益處。
6、按時睡覺
晚上不能熬到自己非常困的時候才去睡覺,這樣容易是身體機能退化。要做到按時睡覺,不能熬夜。
7、按時吃飯
生活中有一些人不是按時就餐,而是不餓不吃飯。這種做法容易損害胃,也會削弱人體的抗病能力。因為食物在胃內僅停留四至五小時,人感到飢餓時,胃早已排空,胃黏膜此時會對胃液進行「自我消化」,容易引起胃炎和消化性潰瘍。
6、集養生保健休閑娛樂琴棋書畫於一體該取個什麼雅號叫得響亮
博雅軒 博為全,廣 雅為文雅 軒
7、書畫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書法是世界公認的一種我國僅有的傳統藝術,由於我國一的漢字起源於象形,象形文字都是由自然界中存在的物體描摹而來的,因此書法與繪畫有同源之說。書法與繪畫都是造型藝術,都是利用手中的筆將創作者心中的藝術構思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從事書畫的創作,既是一種藝術享受,也是一種很好的健身養性的方法。
書畫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在進行藝術構思時強調的是「調練心境、排除雜念、萬神歸一」,創作者必須端正姿勢、調整好呼吸、閉目養神、內視自己、控制感覺,把意識集中於一點,進入萬念皆空的藝術創作境界,現代醫學認為,處在這種境界中,人的生理反應有四個特點:大腦皮層穩定;能量消耗減少;血液中的乳酸鹽(人體內的一種疲勞素)降低;心平氣和,頭腦清醒。這種狀態是很好的養性過程。
書畫創作進入到運筆實際創作時,又是一個很好的體育鍛煉,不但腕力、臂力、指力都能得到充分的鍛煉,而且還要有很多好的坐功和站功,對腰腿也能起到很好的鍛煉作用。手腕、手指得到充分的鍛煉可以健腦,腰腿得到鍛煉可以減少腰腿疾病,延緩衰老,有益於人的健康長壽。
書畫創作在中醫養生學家看來,是一種動靜結合的活動。進行創作時要求氣貫丹田,運勁手指端,才能做到「力透指背」、「入木三分」等藝術效果,這是一種用意念引導的功力,意念有氣功鍛煉的要素在內。這種注意力和運動力凝聚的特點,能活躍人體的經絡和脈息,有調理臟腑、舒展經絡的功能,從而可以娛心調情,散發心中的郁氣,使心理處於最佳狀態,而益壽延年。
所以長期從事書畫藝術的創作,煉神運氣靜心養性,定會使你身心健康,延年益壽。
8、健脾與養生有什麼關系?
據日本《東崗舍筆記》雲:三河國寶飯郡水泉村農人滿平,慶長七年生於該村,寬政八年,壽達194歲,於享保年間受慶賀,被征至江府,獻白發,賜御米若干」《日本·文庫名家漫筆》中又說:元保十五年九月十一日,要推薦幾位長壽老人從橋上走過,最先走過的滿平及其一家三代老人,此時滿平已242歲。當問滿平何術致長壽時,答曰:「無他妙法,惟我家自祖先相傳,灸三里,其灸法:每月自朔日(陰歷初一)灸,至八日而止,年中逐月無間斷。灸數不同,法如下。右側:朔八壯,二日九壯,三日十一壯,四日十一壯,五日九壯,六日九壯,七日八壯,八日八壯。左側:朔日九壯,二日十一壯,三日十一壯,四日十一壯,五日十壯,六日九壯,七日九壯,八日一壯。灸之灼,謂之一壯,久為使人壯健。」日本根據傳統中醫的古籍研究篩選有效的保健穴位:七八歲灸風門,可以頂防感冒、肺結核;到了十四五歲,灸三陰交穴,能使泌尿、生殖系統健康,還可以調攝女性月經,故三陰交亦為女子必灸穴;三十歲起到四十歲,灸足三里可以預防消化系統疾病,防止衰老,增強體質,預防一切疾病;對老人,還可以預防中風,是最好的長壽方法。對此,日本學者澤田健曾說過:「足三里,古稱長壽灸,日本民間有八日灸,即每月初一灸一次,每隔八日灸一次。」養生灸法普遍流傳日本民間,曾掀起過足三里灸的保健熱潮,甚至民間還有「勿與不灸足三里之人旅行」之說。
由此可見,艾灸法是祖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它具有溫陽培元,補氣健脾,強壯後天,養生保健之功。因此,古代養生學家曾說過:「若要安,三里常不乾。」現代醫學研究證實,艾灸法可以調節胃腸運動,血管舒縮,腎上腺等內分泌腺功能以及血液成分,增強機體的防禦免疫功能。艾灸法對於脾氣虛弱的中老年人,還可以起到有效的保健延年作用。最常用的艾灸健脾穴位有:
足三里------為胃經合穴,全身四大總穴之一,經常用艾灸,具有健脾胃,補中氣,通經絡,和氣血的作用。
神闕------為任脈經穴,經常艾灸,可溫通元陽,脾胃健旺。
氣海------常用艾灸此穴,補元氣,暖脾陽,強壯後天之本,祛病養生延年。
9、怎麼才能做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