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季養生的要點??
【四季養生的要點】
人體四季如何養生?中醫觀點是天人合一,如《內經》上說,人體要順天時,即順五運六氣的變化,其秘決關鍵是順應四時陰陽之氣的變化,人體才能長久地保持健康;因此,人體養生一定要注意從春季開始。【春季】人體新陳代謝最為活躍的時期,常言道「百草回生,百病易發」,特別要注意起居勞作、精神調攝,關鍵是順應春天陽氣生發、萬物萌生的特點,使自己的精神、情志、氣血也能像春天的氣候那樣舒展暢達、生機勃發。春天氣溫適中,濕度也適合睡眠,加上春天比冬天夜短,故有春困,能「春眠不覺曉」。在春季,起居宜早睡早起,保持每天有充足睡眠;午飯半小時後應適當小憩,一般以半小時或四十分鍾為宜;房間注意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堅持鍛煉身體,根據自己年齡、體質,選擇慢跑、散步、保健操等適當的鍛煉項目。春季養生秘決在注意保持體內的陽氣。中醫認為,養陽重在養肝。春季保肝十分重要,飲食做到均衡,多吃新鮮蔬菜,少吃酸、辣及油炸、烤、煎食品,勤喝水、少飲酒。平時調理好情緒,每天保持有個好心情。春季飲食,要點是以平補為原則。早春仍有冬日余寒,要順應春升之氣,多吃些溫補陽氣的食物,如韭菜、大蒜、洋蔥、魔芋、大頭菜、香菜、生薑、蔥等。晚春暴熱襲人,易引起體內郁熱而生肝火,致體內津液外泄,可適當配些清解里熱、滋養肝臟、潤肝明目的食物,如蕎麥、薺菜、菠菜、芹菜、萵筍、茄子、黃瓜、蘑菇等。在春季上市的新鮮水果,大多味酸,因不宜春日多食。若需解里熱,以吃甘涼的香蕉、生梨、甘蔗或乾果柿餅之類為好。【夏季】暑氣傷身 適度運動食清淡 重在清心夏季應以清淡爽口,又能刺激食慾的飲食為主,具有清熱去暑功效的食物有茄子、鮮藕、綠豆芽、絲瓜、黃瓜、冬瓜、西瓜、西紅柿等。夏季西瓜、西紅柿多食,可生津止渴。老人應少吃油膩食物,體弱者應避免食用冷飲及生冷瓜果,以免引起消化功能障礙。中醫認為,通過飲食調配,既可補充人體因大量出汗而導致的營養損失,又能有效避免腸道疾病的發生,同時還益於調節體溫、消除疲勞。夏季睡眠養生,要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規律。《黃帝內經》中說:「夏三月……夜卧早起,無厭於日」,意指夏季要早點起床,以順應陽氣的充盈;晚些入睡,以順應陰氣的不足。夏季多陽光,但不要厭惡日長天熱,仍要適當運動。【秋季】舊病易發,調和陰陽宜養津,重在潤肺秋天從立秋開始,歷經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等諸節氣,其中的秋分為季節氣候的轉變環節。秋季氣候處於「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立秋至處暑,天氣以濕氣並重為特點,故有「秋老虎」之說。白露過後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氣候寒熱多變,容易傷風感冒,許多舊病也易復發,故被稱為「多事之秋」。秋分之後,由於雨水漸少,秋燥便成了中秋到晚秋的主要氣候。此季容易耗損津液,發生口乾舌燥、咽喉疼痛、肺熱咳嗽等。因此,秋日宜吃清熱生津、養陰潤肺的食物,如泥鰍、芝麻、核桃、百合、糯米、蜂蜜、牛奶、花生、鮮山葯、梨、紅棗、蓮子等清補柔潤之品。秋季養生應注重一個「和」字,包括對精神意志、飲食起居等方面進行的調攝。中醫認為,人體的生理活動要與自然環境的變化相適應,因此秋季養生應注重一個「和」字,包括對精神意志、飲食起居等方面進行的調攝。此外,秋季要注意順應氣候變化,適時增減衣服。中醫醫書記載,「蓋晨起食粥,推陳出新,利膈養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補不小。」建議根據自身實際選擇不同的粥食用,如百合紅棗糯米粥滋陰養胃,扁豆粥健脾和中,生薑粥禦寒止嘔,胡桃粥潤肺防燥,菊花粥明目養神,山楂粥化痰消食,山葯粥健脾固腸,甘菊枸杞粥滋補肝腎。【冬季】寒氣襲人 斂陰護陽活氣血 重在補腎從立冬開始,經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至立春前一天是冬季。冬季 「寒」, 寒氣襲人,是氣候變化的特點。人體新陳代謝變緩,雖說可以保存體力,但也降低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有關統計數據表明,世界上大多數地區的死亡率,都以冬季為最高,此季也是心腦血管病、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時段。中醫認為,「冬者,天地閉藏」,即是說冬季萬物閉藏,自然界陰盛陽衰,各種動植物都潛藏陽氣,以待來春。因此,冬季養生應注重斂陰護陽:盡量早睡晚起,保持較長的休息時間,使意志安靜,人體潛伏的陽氣不受干擾;堅持適當鍛煉,但要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備活動,鍛煉後要及時擦乾汗液;注意背部保暖,背部是「陽中之陽」,風寒等極易通過人體背部侵入而引發疾病,老人、兒童及體弱者尤其應注意避寒就暖。冬季是進補的好季節,進補要順應自然,注意養陽。根據中醫「虛則補之,寒則溫之」的原則,冬季要多吃溫、熱性質的食物,提高機體的耐寒力。狗肉、羊肉是老人冬季滋補佳品,此外每天晨起服人參酒一小杯,可防風、禦寒、活血。將牛肉切小塊,加黃酒、蔥、姜用砂鍋燉爛,食肉喝湯,可益氣止渴、滋養脾胃。
2、一年四季養生方法?女人養生的方法??
四季飲食養生的原則和方法:
一、春季飲食養生
1、春季飲食養生的原則 主食中選擇高熱量的食物,保證充足的優質蛋白質和維生素。早春時期,為冬春交換之時,適宜進食偏於溫熱的食物,並注意補充足夠的蛋白質,飲食中除米、面、雜糧之外,還可增加一些豆類、花生、乳製品等。
2、春季中期,天氣驟冷驟熱,變化較大,在氣溫較高時可增加青菜的食量,減少肉類的食用。春季晚期,為春夏交換之時,氣溫偏熱,適宜進食清淡的食物,並注意補充足夠的維生素。中醫還認為春季為肝氣旺盛之時,不宜多食酸味以使肝氣過盛而損害脾胃,所以應少食酸味食品。
二、夏季飲食養生
1、夏季飲食養生的原則 飲食以清淡為主,保證充足的維生素和無機鹽,適量補充蛋白質。夏季炎熱而出汗較多,體內丟失的水分多,脾胃消化功能較差,多進稀食是重要的飲食養生方法,因此應當多食粥、喝湯。夏季陽氣旺盛,活動較多,身體消耗大,應當注意補充營養物質,如優質的蛋白質,如魚、瘦肉、蛋、奶和豆類等;充足的維生素,如西紅柿、青椒、冬瓜、西瓜、楊梅、甜瓜、桃、李子、梨等新鮮蔬果。
2、夏季還要攝入足夠的水分和無機鹽,特別要注意多飲水及補充鉀,豆類或豆製品、香菇、水果、蔬菜等都是鉀的很好來源。要多吃些清熱利濕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烏梅、葛根、西紅柿、黃瓜、綠豆等。解暑的飲料中以茶水為最佳,特別是綠茶,具有消暑解渴、清熱瀉火的作用。
三、秋季飲食養生
1、秋季飲食養生的原則 飲食葷素搭配,多食清涼多汁的蔬菜、水果,適量地補充蛋白質和無機鹽。秋季前期較溫燥,飲食養生方法要以清熱滋潤為主,應堅持二粥一湯的飲食方法,即早晚食粥,午餐喝湯,但粥湯的配料有所不同。煮粥時可以加些切碎的梨塊,具有生津止渴、滋陰潤燥、止咳化痰的作用;或者加些百合,具有潤肺止咳、養心安神的作用;加入用水發好的銀耳,亦有滋陰潤肺、養胃強身的作用。
2、羹湯類則以西紅柿雞蛋湯為佳,蛋白質及維生素豐富並且有利於消化吸收。秋季後期較涼燥,飲食養生方法要以祛寒滋潤為主,並適當地增加蛋白質和熱量較高的食物。除了梨粥、百合粥、銀耳粥外,還可增加瘦肉粥以補充蛋白質的消耗,並可食用栗子粥、桂花蓮子粥、龍眼肉粥、紅棗粥等。應多食一些溫性蔬果,如南瓜、蔥、姜、香菜、桃、杏、大棗、荔枝、烏梅等。
四、冬季飲食養生
1、冬季飲食養生的原則 適量地進食高熱量的飲食以補充熱量的消耗;增加溫熱性食物以增強機體的禦寒能力;補充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2、冬季養生的原則是要避寒就暖,斂陽護陰,以收藏為本,是一年四季當中進補的最佳時節。中醫認為,冬季應多食用一些偏於溫熱的食物,特別是能夠溫補腎陽的飲食,以增強機體的禦寒能力。
女生如何正確的養生
1、要保證充足的睡眠
身體和器官都是需要一定休息的,所以每天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做到早睡早起,這樣才能夠及時的解除身體的疲勞,讓身體變得更加的有活力,減少了生病的幾率。
2、要培養自己的興趣
現在的生活節奏快,很多女性受到生活和工作上的壓力,讓他們內心不能得到一定的平靜,經常性的處於緊張狀態就會提前進入衰老期。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應該多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聽聽歌曲或者學習書法,讓自己能夠平靜下來,同時也可以陶冶情操。
溫馨提示
女性朋友平時應該養成正確的養生方法,保證充足的睡眠,合理的搭配飲食,避免情緒的波動,坦然的面對一切,不能有太多的心理負擔。
3、四季養生是什麼?可以吃嗎?
肺主秋,肺喜白色抄食物(帶皮生吃白蘿卜),辣的味道(過辣傷肺);
腎主冬,腎喜黑色食物(黑豆製品),鹹的味道(過咸傷腎);
肝主春,肝喜綠色食物(盡量生吃綠色蔬菜),酸zd的味道(過酸傷肝);
心主夏,心喜紅色食物(山楂、紅棗、枸杞等),苦的味道(過苦傷心);
脾主長夏,脾喜黃色食物(黃豆製品),甜的味道(過甜傷脾)。
4、四時養生的內涵
春季養肝,
春天五行屬木,而人體的五臟之中肝也屬是木性,因而春氣通肝。在春天,肝氣旺盛而升發,人的精神煥發。可是如果肝氣升發太過或是肝氣郁結,都易損傷肝臟,到夏季就會發生寒性病變。因此,順應天時變化,對自己的日常飲食起居及精神攝養進行相應調整,「未病先防,有病防變」加強對肝臟的保健正當其時。把肝這個解毒工廠建設好、經營好,人才不會得病,這里特別推薦三個腳上的肝經大葯:大敦、行間和太沖。
夏季養心
夏天天氣炎熱,晝長夜短,氣候乾燥,根據中醫的說法夏季在五行中屬火,對應的臟腑為「心」。因此,醫師說,夏季養生的一大關鍵就是養「心」,但中醫所說的「心」並非僅僅指「心臟」,而是包括心臟在內的整個神經系統甚至精神心理因素。
因此夏季重視心理養生可以保持平和心態和愉悅心情,有利於降低交感神經的興奮性、減緩新陳代謝、減輕燥熱感。
郁悶煩躁時,不妨聽聽舒緩音樂、看看優美畫冊,室內的窗簾和裝飾也宜採用淺色系,以更好地保持心情愉悅。
充足的睡眠有利於心神的寧靜。因此,夏季應早睡早起,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同時適當的午睡以補充睡眠的不足,也能有效預防冠心病、心梗等心臟疾病的發生。午睡一般應在午餐後15~30分鍾,由於坐著睡和趴著睡都不利於消除疲勞,因此午睡應以卧姿為宜。午睡時間不宜過長(以一小時到一個半小時為宜),臨睡前也不宜飲用酒、咖啡、濃茶等。
秋季養肺
,秋季養肺正當時
如果因秋燥而傷肺,到冬季老年人就容易感染許多肺部疾病。醫學專家們認為,在秋季養肺是最適宜的。那麼,在秋季里怎樣進行呢?
笑口常開 笑能夠使人的胸廓擴張胸肌伸展,肺活量增大,調節人體氣肌的升降,解除胸悶,消除疲勞,恢復體力。尤其是在清晨鍛煉時,如果開懷大笑,可以使肺吸入許多清新空氣,呼出廢氣,加快血液循環,從而達到心肺氣血調和,以保持人的情緒穩定。
注意食補 在秋季里,燥邪為盛,最容易傷及肺陰,可以通過食療起到潤肺補肺的功效。常用的食療有百合湯:百合50克,蜂蜜30克,煎湯連同百合服下。能夠真情以潤肺清熱、止咳化痰、生津養肺的作用。主動飲水 乾燥的秋季使人的皮膚日蒸發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肺呼吸的日蒸發水分在300毫升以上,因此,主動飲水是秋季養肺的重要環節。當然,主動飲水也是有一定技巧的,即一次不宜大量地快速飲水,要多次少飲。最好是在清晨鍛煉之前和晚上睡覺前各飲水200毫升,白天的兩餐之間可飲水800毫程式左右,這樣可使肺腑滋潤,充滿生機。
冬季養腎
冬季的重點是補腎,補元氣,元氣**是補不了的,只有五穀、豆類食品可以補元氣。多煮幾次臘八粥喝,五穀、五豆俱全,入腎補精氣,可以冬季養好腎陰。冬季多吃一些黑色食品,比如:黑豆、黑芝麻、黑米,這些黑色食品都進腎經,滋補元氣。另外吃一些中成葯調理腎經,如陰虛火旺的人,可以服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麥味地黃丸(肺陰虛),菊杞地黃丸(肝火旺)。腎陽虛的可以服用一些人參、鹿茸補品。
冬季一定要收斂,澡都要少洗,每周一到兩次。但中國人非常講究洗腳,一年四季都提倡。西方人愛洗澡,與西方飲食習慣有關,體味重。泡腳一定要泡到腳腕。腳面痛為胃經有問題,大足趾痛為脾經有問題,二、三趾痛為肝經,腳跟痛一般為腎經有問題。
中醫講究不治已生病的臟器,治未病之臟器。比如肝病,肝屬木,肝火旺,木克土。肝為水生,之本治腎,以腎水滋潤木。木克土時影響胃口,養胃補肝亦可。
5、最新的四個食療養生常識靠譜嗎
無論是哪個,都需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這樣才會取得應有的療效。
6、四季養生的要點??
春季飲食要掌握一個原則:根據氣溫變化,食物由溫補、辛甘逐漸轉為清淡養陰之品。
早春飲食取溫避涼。早春應適當吃些春筍、香椿、菠菜、柳芽、薺菜、蔥、姜、蒜、韭菜、芥菜等偏於溫補的蔬菜和野菜,不能一味食用人參等溫熱補品,以免春季氣溫逐漸上升,加重身體內熱,損傷到人體正氣;應少食黃瓜、冬瓜、茄子、綠豆等性涼食物。
夏季是陽氣最盛的季節,此時也是人體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候,人體出汗過多而容易丟失津液,因此夏季養生應該以清淡食物為主,避免傷津耗氣。
夏季飲食多清淡。夏季署熱,人的脾胃消化功能相對較弱,應適當吃些清熱解毒的食物,蔬菜類如茼蒿、芹菜、小白菜、香菜、苦瓜、竹筍、黃瓜、冬瓜等;魚類如青魚、鯽魚、鰱魚等,這些食物能起到清熱解署、消除疲勞的作用,對中署和腸道疾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秋季養生保健必須順應時令的變遷,注意保養肺氣,避免發生呼吸系統疾患。起居順時:秋季氣溫由熱轉涼,且晝熱晚涼,應做到祖國醫學所說「早卧早起,與雞俱興」,早睡以避晚涼,早起以從清爽,吸納新鮮空氣。要敞門開窗,使室內空氣流通。還應適度「秋凍」,不要急於多添衣服,注重耐寒鍛煉,以增強肌體對天氣變化的適應能力。
冬季是萬物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此時天寒地凍人體血液循環減慢。中醫認為,此時寒邪強盛,易傷及人體陽氣,因此,冬季養生重在滋補。
冬季飲食宜滋補。冬季飲食養生的基本原則是要順應體內陽氣的潛藏,斂陽護陰。可適當選用羊肉、狗肉、蝦、韭菜、桂圓、木耳、栗子、核桃、甲魚等食物;多吃些薯類,如甘薯、馬鈴薯等;蔬菜類如大白菜、圓白菜、白蘿卜、黃豆芽、綠豆芽、油菜等。
7、「十二時辰養生」和「四季養生」的啟示
希望您能把握養生的原則,百中醫的四季養生雖然產生於有四季變化的地方,但對四季沒有變化的地方依然適用度。中醫講求的即維護正氣,天時相應,比如春養肝,即春天萬物復甦,肝氣抒發,問此時應順應肝氣的升的趨勢,不要違反這種趨答勢,這樣就是順應就是養生就是護正。一天之內,早晨陽回氣初生,正午最強,下午漸衰,晚上陰氣逐漸增重,子時陰氣最盛,所以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中醫講求的即是天答時相應。
8、四季養生,怎麼養???
9、女人四季養生方案是什麼?
人的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醫學認為,合理的飲食營養可以延緩衰老。下面就介紹女人在一年四季里該如何保養的小知識。
春季
春季由於氣候多變無常,忽冷忽熱,容易影響人體的健康。因此,對廣大女性來說,應加強春季預防工作,從而平安度過這一高危季節。
(1)調理情緒。當人情緒平穩的時候,血壓就會相對穩定。當人產生憤怒、抑鬱或特別是激動的情緒時,血壓便隨之升高,進而產生頭部脹痛、頭暈目眩、口苦咽乾等現象。可通過閉目打坐、靜心養氣、自解自釋、自娛自樂、宣洩郁悶等方式,達到穩定情緒的作用。
(2)調節飲食。應忌食蟹、魚卵、動物內臟、肥肉等高膽固醇食物;忌飲咖啡、酒等飲料;嚴格限制鹽的攝人,堅持低鹽飲食,每日攝入食鹽量應少於5克;戒除吸煙惡習。適宜吃的食物有蔬菜、豆及豆製品、黑木耳、魚、芝麻、海帶、紫菜、香蕉。
(4)控制體重。近年來的研究已經證實,輕度高血壓肥胖患者通過減輕體重往往能使血壓降至正常范圍,而對中、重度高血壓肥胖患者,減輕體重可增加對降壓葯的敏感性,從而減少降壓葯用量。
(5)自我按摩。每晚睡前用熱水洗腳,上洗至膝,雙腳在熱水中浸泡30分鍾左右,然後用手反復揉搓腳心的湧泉穴,同時可配合按壓曲池、風池、內關等穴位。不但有降壓的作用,還有輕身減肥之功效。
夏季
夏季天氣炎熱,通過以下方法可以度過炎炎夏日。
(1)積極補充水分。每日可喝白開水3000~5000毫升,同時可適當添加鈉鹽及鉀鹽,以糾正體內的水及電解質紊亂。對在高溫情況下從事高強度勞動的人,可直接飲用糖鹽混合飲料,或在飲料中加入適量香精及果汁以改善口感。
(2)服用中葯飲料,以清熱解暑。如烏梅湯,用烏梅100克,加水1000毫升,煎湯後加適量食糖,涼後飲用,具有生津止渴、斂汗止瀉之功效。其他飲料,如菊花綠茶、荷葉露等,既可消暑又能減肥,可謂一舉兩得。
(3)注意個人衛生,勤換衣、勤沐浴,盡量保持皮膚乾燥清潔,並穿著寬鬆柔軟、吸濕性好的衣物,以防皮膚病的發生。
秋季
根據氣候的特點,秋季應多進食具有滋陰潤燥、健脾養胃、補肝益肺功能的食物,並用富含維生素及無機鹽的蔬菜、水果來代替高熱量的食物,具體分為以下幾類:
(1)糧油類。糧食應以粗細糧相搭配,不宜單以大米為食,可選用高粱、番薯、粟米、粳米、玉米等。油則以花生油、芝麻油為佳。
(2)肉類。應選用益肺、補肝、潤燥之品,如豬瘦肉、兔肉、牛肉、鴨肉(去皮)、烏雞肉等。其中烏雞有養陰退熱、補腎消渴之效,特別適於秋季進補。
(3)魚類。以蛤蜊肉、鯽魚、海參為佳,這些食物均有潤燥、益氣、養肺之功效。
(4)菜類。可選芥菜、大白菜、小白菜、芹菜、蓮藕、慈姑、扁豆、銀耳、香菇等。其中芹菜能平肝降壓,降血脂;蓮藕能生津補氣;銀耳能潤肺養胃,故尤為適宜秋季食用。
(5)豆、奶及其製品。可選赤豆、蠶豆、豆漿,亦可適量飲用牛奶及羊奶。其中豆漿不但低脂低糖,而且兼具補虛清火的功效,更適合於肥胖者。
(6)水果類。常選梨、蘋果、葡萄、荸薺、山楂、柚子、柑橘等。其中以梨的生津潤燥、降壓通便效果最佳。
冬季
冬季進補,在時間上主要指立冬後至立春前這段時間,而習慣上常指冬至前後這段時間。
進補的方法有食補和葯補兩種。食補在冬季調養中尤為重要。食補要堅持低熱量飲食的要求,可多吃果蔬、粗糧,且多吃富含維生素B,、維生素B6、維生素B12、維生素C和煙酸及鋅、鎂、鐵等的食物,如綠葉蔬菜、新鮮水果、魚蝦、海藻、芝麻、核桃、杏仁、黑木耳等。其中核桃具有凈化血液、提高大腦功能、促進血液循環、美容護膚等作用。此外,核桃中還富含B族維生素、維生素E、煙酸、鐵、鋅等元素,尤其適宜於肥胖者,可適量食用。
俗話說「葯症相符,大黃也補;葯症不符,參茸也毒」。因此,葯補講究的是「葯症相符」。各人應根據自己的體質情況選用,不可一概而論。最好的辦法是去醫院請中醫師確診,再選擇相應的補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