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伏天養生經驗
三伏天養生經驗:
1、晨練不要早於6點
很多中老年朋友來,喜歡在夏季天一亮就起床出門鍛煉,其實這對健康不利。太早出門晨練,植物過一夜的新陳代謝,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建議在6點之後在出門晨練。
2、不要久坐
夏季,自有些朋友覺得氣候炎熱,不喜歡外出,也不喜歡運動。尤其是中老年朋友和上班族,一坐就是一上午一下午,這不僅會損傷人們的頸椎,同時還會加重人體乏力、失眠、記憶力減退。
3、冷風不可吹頸椎
三伏百天太熱,空調是人們必不可少的度,但是扇空調的時候要注意,不可對著頸椎直吹,也不可在大汗淋漓的時候,直接進入寒冷的空調房,否則會引發疾病。
4、不宜吃過多冷飲
三伏天人體的陽氣都浮在體表,五臟六腑是寒涼的,此時再吃冰吃雪糕,相當於雪上加知霜,尤其是身體本來就比較虛寒的朋友來說,吃冷飲會雪上加霜。道如果體內寒氣較大的朋友,在三伏天堅持不吃冷飲,那麼身體的寒氣將會驅走大半,可起到冬病夏治的功效。
2、末伏養生的知識有哪些
1、末伏要靜心
末伏階段天氣依然炎熱,暑熱最易傷心,常使人心煩不寧、坐卧不安、思緒雜亂。此時,仍要注意防暑降溫,要注意煩躁、憤怒等不良情緒的干擾,盡量做到「心靜自然涼」,遇事保持冷靜、樂觀的心態,不焦不躁。
2、末伏要養神
經過了一個夏天,人體消耗了大量的能量,體質較弱,消化功能也較差。而末伏仍有秋老虎肆虐,所以需要我們調養心神,積蓄力量。因此,要合理安排個人起居,做到作息守時,生活規律,保證適當的睡眠和休息,避免過度疲勞,從而提高機體對高溫的耐受能力和對「秋老虎」的抵禦能力。
3、末伏要健脾
夏天,人體大量出汗,大量飲水導致胃液稀釋,腸胃功能較差,對疾病的免疫力也下降。而且,夏季常吃冷飲冷食,脾胃受到損傷,此時應該開始調養脾胃,健脾利濕。可以適量多吃祛濕熱、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茯苓、芡實、山葯、小米、扁豆、豇豆、紅小豆等,以促進脾胃功能恢復,為秋補最好准備。西瓜、冷飲等生冷食物盡量少吃,以免加重腸胃不適。
4、末伏要解暑
雖然立秋已至,末伏也是三伏天的最後階段,但是天氣依舊悶熱難耐,此時必要的防暑降溫措施仍舊不能少。不過,降溫解暑要有度,可以繼續使用空調、電扇、鋪涼席等,但是要把握好度,不要盲目貪涼,空調可設定在25℃至26℃為宜,夜間最好關閉空調,同時要注意保暖,以免著涼。
及時了解天氣預報,就上東方天氣網,東方網旗下的天氣網為您提供以及國際天氣預報查詢,幫您及時了解天氣情況和空氣質量,方便安排日常生活和旅遊出行。——漢高機械
3、末伏是哪一天
末伏指從立秋後第一個庚日起到第二個庚日前一天zd(共十天)的一段時間,或者是指從立秋後第一個庚日。2019年的末伏是版8月11日-8月20日。末伏養生要以健脾祛濕為中心,溫和潤養機體,排毒與進補要遵循適度的原則,以平和的方式進行權。
4、初伏,中伏,末伏養生有什麼不同
要注意的不同。
1、初伏:防中暑
伏天乃四季中陽氣鼎盛之際,在熱浪的襲擊下,人體產熱增加,散熱減少,一些體溫調節功能較差的人,在高溫環境中很容易中暑。此時要合理安排作息時來間,做好防暑降溫工作,注意不自要在烈日下曝曬或在高溫環境中久留,外出應帶上遮陽傘、帽,勿做劇烈的運動。
2、中伏:防濕邪
三伏正值古稱長夏季節,此時雨水增多,水氣上騰,濕氣極盛。不宜大量食用生冷及油膩食物,可在粥食中加入扁豆、薏苡仁等健脾利濕之品,亦可用鮮藿香、佩蘭各 10 克,飛滑石、焦大麥各 20 克,甘草 3 克,水煎代茶飲,並注意知飲食衛生,嚴防 " 病從口入 "。
3、末伏:防秋老虎
此時已經入秋,所謂 " 火燒七月半,八月木樨蒸道 "," 秋老虎 " 頗凶。此時人體消化功能較差,不宜大量攝入各種肉食以補充夏日的消耗,另外 " 秋瓜壞肚 ",對西瓜等宜少食,以免損傷脾胃。
5、2014末伏是哪一天
2014年的末伏開始時間是2014年8月07日,末伏結束時間是2014年8月16日。末伏養生要秉持一個原則即以健脾祛濕為中心,溫和潤養機體,排毒與進補要遵循適度的原則,以平和的方式進行。
6、末伏養生切記三不吃、四不做,指的是什麼?
末伏養生,「四不做」
1.不要涼水洗澡
大汗淋漓,熱不可耐,當然想盡快降溫。有人在此時洗冷水澡,以解煩熱之苦,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因為冷水的突然刺激,皮膚血管立即收縮,血循環阻力加大,心肺負擔加重,同時機體抵抗力降低,人體潛在細菌和病毒會乘虛而入,從而引起疾病。
2.不要不睡午睡
夏季氣溫高,並且晝長夜短,人們在白天體力消耗比較大,如果中午不午睡,下午就會使身體疲勞,人沒有精神。中午的時候睡上半小時或者一小時,我們的身體會得到充分的休息,還有助於防止中暑。實在不行的話,就來兩粒今幸,幫你安然度夏。
3、不要對著空調吹
從外面一身汗回來或者在運動後,對著空調使勁吹涼風,濕氣會借機順著張開的汗毛孔進入人體。現在冬天很少見到真正著涼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就是因為用空調導致汗液揮發不出來淤積體內。
4、不要洗澡就睡覺
很多人認為,夏天氣溫高可以不吹乾、擦乾頭發就睡,但實際上這是很不好的習慣,夏天時,人洗澡特別勤。有的人頭發濕漉漉的,就坐在空調屋裡,甚至頭發不吹乾就睡覺,導致「濕邪」在不知不覺中入侵身體。所以,夏天也要把頭發擦乾再入睡。
末伏養生,「三不吃」
1、不吃辛辣油膩
三伏天是一年當中暑濕最重的一段時間,所以說這段時間的飲食忌辛辣油膩,不能吃過多的燒烤,燒烤+啤酒易患痛風;飲食以清淡為主。可以多吃點苦味食物,苦瓜、苦菜、苦蕎麥都能解熱祛暑、健脾開胃。不過苦瓜性寒,體質較差、脾胃虛寒者不宜多吃。天氣酷熱,出汗較多,容易耗氣傷陰。因此,益氣養陰的食物也不可少,山葯、大棗、蜂蜜、蓮藕、木耳都是不錯的選擇。此外,雞鴨肉、瘦豬肉等平性或涼性的肉製品也有滋陰養胃、健脾補虛的功效。
2、避開冰冷食物
三伏天身體會覺得比酷暑時更難耐,所以很多人為了給身體降溫,就喜歡吃一些冰凍的食物。其實,在三伏天的時候,吃冰凍的食物很容易讓胃腸受涼,出現腹痛、腹瀉等不適;更甚至,還會造成身體寒氣堆積,從而引發一系列的身體疾病。所以說,在三伏天期間,大家一定不要因為貪嘴而大量的食用冰凍的食物,特別是冰淇淋、冰鎮碳酸飲料等一些列不健康的食物。
3、不喝酒
酗酒是非常不好的習慣,因為酒能助濕邪,濕氣重的人還常喝酒的話,濕氣就會更重。酒不能多喝,因為這會加重「濕毒」的症狀,從中醫看來,酒助濕邪,所以酒精盡量要少碰,女生萬萬不能借酒澆愁。
末伏天,和初伏、中伏沒有什麼不同,就是要多注意,末伏已過就快入秋了,所以大家在末伏更應該注意這些,小細節的東西,這樣不宜被疾病纏身。
7、末伏養生吃什麼 推薦8種美食
末伏是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是三伏天中的最後一伏,俗稱秋老虎。明天就是末伏了,早晚會比較的涼快了,但是大中午的依然十分的熱,要注意多喝水不要中暑了,立秋過後也是比較的乾燥,需及時補充水分。
1、烙餅攤雞蛋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進入末伏,難熬的伏天進入尾聲,天氣開始轉涼,簡單方便的烙餅成了受歡迎的食物。在餃子、面條、烙餅這三種麵食當中,以烙餅的烹調方式最好。因為烙餅不需要水煮,也不需要過水,各種可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損失最小。
餅攤雞蛋做法簡單,把麵糊攤成餅,受熱均勻快成型時,將攤好的雞蛋迅速倒在餅上。餅和雞蛋固然不錯,但缺乏膳食纖維,鉀元素和維生素C也不足,要再加涼拌蔬菜來搭配,營養才平衡。所以,吃烙餅時,可以切幾片醬牛肉,加些豆腐絲。還可以加點菜進去,放點應季野菜也不錯。
2、鴨肉
秋初末伏,吃肉不僅讓人覺得有些油膩,還容易上火氣躁。因此,在肉類的選擇上應首選性質偏涼,或性平的肉。俗話說「防苦夏吃吃鴨」。這是因為鴨肉性涼,具有健脾益氣,滋陰養胃,利水消腫的功效。
從中醫「熱者寒之」的治病原則看,凡體內有熱的人適宜食鴨肉,體質虛弱、食慾不振、發熱、大便乾燥和水腫的人食之更為有益。鴨肉還富含人在夏天急需的蛋白質等養料。
3、黃瓜
老黃瓜可謂消暑熱的一大「法寶」。老黃瓜指的是熟透了的黃瓜。黃瓜的瓜皮本來是青綠色,但成熟時間久後會逐漸變為黃色,故又稱為老黃瓜。其清熱消暑能力強,且寒涼性少,是中伏天應對暑熱天氣的良好食材。
吃黃瓜時一定不要把黃瓜把兒扔掉。因為黃瓜把兒含有較多苦味素,苦味成分為葫蘆素C,是難得的排毒養顏食品。動物實驗證實,這種物質具有明顯的抗腫瘤作用。
4、蓮藕
「荷蓮一身寶,秋藕最補人」,秋令時節是鮮藕應市之時,吃些藕,能起到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對老年人來說,藕更是補養脾胃的好食材。此外,蓮藕也是高血壓、肝病、食慾缺乏、缺鐵性貧血、營養不良者的保健食物。
蓮藕尤其適用於老幼婦孺、體弱多病者,特別適宜高熱病人、吐血者、高血壓、肝病、食慾不振、缺鐵性貧血、營養不良者多食用。要提醒大家的是,產婦不宜過早食用蓮藕,最好產後過幾周再吃;而脾胃消化功能低下、大便溏泄者就不宜生吃蓮藕了。
5、綠豆粥
夏日炎炎,不少主婦會熬一大鍋綠豆湯給家人當水喝。綠豆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消暑止渴的功效,但對於手足涼、腹脹腹瀉等體質虛弱的人,最好不要過多飲用,可選擇熬綠豆粥這種稍溫和的吃法。
煮綠豆粥的時候不要加入鹼。綠豆富含B族維生素,它是綠豆解暑特性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彌補出汗時的營養損失。鹼會嚴重地破壞多種B族維生素,同時,綠豆中的類黃酮抗氧化成分也會因為加入鹼而損失。如果希望把粥煮得黏一些,可以加入少量燕麥片或糯米來「增稠」。
6、酸梅湯
到了夏季三伏天,能喝上冰涼的酸梅湯可謂是神清氣爽,而酸梅湯里有個很重要的食材,就是烏梅。中醫認為,烏梅味酸、澀性平,歸肝、脾、肺、大腸經,主治肺虛久咳、久痢滑腸、虛熱消渴。酸梅湯有清暑開胃、生津止渴的作用。
取烏梅30克、山楂干50克、蜂蜜適量。將烏梅、山楂浸泡半小時,慢火煮20分鍾,過濾取汁,加入蜂蜜少許,放涼後喝。在飲用酸梅湯時也可以選擇在午餐後飲用,這樣可以更有效的消除午餐的油膩,有利健康。
7、綠豆芽
炎炎夏日,烹制一道綠豆芽菜餚可以清熱解毒、利尿除濕。同時,綠豆芽的熱量很低,而水分和纖維素含量較高,可促進腸蠕動,具有通便作用。
但要注意,綠豆芽性偏寒涼,吃多了易損傷胃氣,慢性腸炎及脾胃虛寒者、慢性胃炎者不宜多吃。但烹調時配上一點姜絲,或搭配些偏溫性的香菜、韭黃,就能很好地中和掉它的寒性。
8、鯉魚
鯉魚能除濕開胃、利水消腫,因此特別適合在三伏天這種濕熱的環境中食用。另外從營養學角度來說,鯉魚富含優質蛋白、礦物質和維生素,同時很容易被消化吸收,是適合兒童、孕婦、老人等各類人群的肉類食品。
三伏天里,做鯉魚時可以適當加一些能除濕的食材,比如陳皮、冬瓜、蔥白等。咳嗽的患者可以將鯉魚與少許川貝一起煮湯食用。赤豆鯉魚湯是一道能緩解腎炎水腫的經典食療方,可以增強鯉魚利水消腫的功效。
末伏清補,以健脾利濕為主。健脾益氣,可以適量多吃祛濕熱、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茯苓,以促進脾胃功能恢復;芡實、山葯、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扁豆、豇豆、紅小豆等豆類,也有健脾益氣的功效。
8、末伏吃什麼好 末伏養生的飲食原則
末伏養生的抄一個原則即是,以健脾祛濕為中心,溫和潤養機體,排毒與進補要遵循適度的原則,以平和的方式進行。飲食上要以清暑清熱、祛濕健脾為主,可吃些滋陰潤燥、健脾養胃的食物。
所以末伏天可以吃襲薏米茯苓粥、山葯、小米、紅小豆等等,也可以吃梨、蘿卜等,增強肺部的水分,能解暑祛濕,驅除濕氣,保持身體的平衡。
9、末伏養生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末伏養生的注意事項
1、末伏清補,以健脾利濕為主,可適量多吃祛濕熱、健脾和胃的食物;
2、應避開不良情緒的干擾,遇事不煩,處事不燥,精神愉快,心情舒暢;
3、適量戶外運動可振奮陽氣,促脾氣運化,改善胃口,以微汗為宜;
4、解暑降溫有度,切忌盲目貪涼;
5、要合理安排個人起居,保證適當的睡眠和休息。
7種不同體質末伏養生方法:
1、平和質
此類人胖瘦勻稱、健壯有力、目光有神、精力充沛。其養生原則是協調陰陽,暢通氣血,促進代謝。在飲食上沒有品種上的禁忌。
2、痰濕質
此類人多腰腹部肥滿,肢體沉重倦怠。調養應以疏肝理氣為主。飲食上宜食具有健胃、行氣、活血之物,如陳皮、玫瑰花、茉莉花、山楂等。
3、陽虛質
此類人怕冷,肢體不溫,經常感到背部和膝關節以下寒冷。陽虛質的人應以溫補脾腎、運動健身為主。宜食溫熱的食物,比如荔枝、龍眼、羊肉等。
4、氣虛質
此類人四肢倦怠、肌肉鬆軟、不喜運動。氣虛者應以補益脾肺為主,更要慎避風邪。飲食上宜食性質平和、偏溫之物,如山葯、龍眼肉、蓮子等。
5、陰虛質
多為瘦小或瘦長體形的人,此類人怕熱、手足心熱、皮膚偏干或偏油。養生原則是養陰降火、鎮靜安神,以飲食調理、心神調養為主。飲食上,不宜吃溫燥、辛辣、香濃的食物。宜食清潤之物,如葡萄、梨、苦瓜、黃瓜等。
6、濕熱質
此類人膚色多偏黃,有「濁」而不清爽之感。調養應以健脾去濕、疏肝利膽為主。飲食上宜食清淡去濕之物,如冬瓜、苦瓜、綠豆、薏米、海帶等。
7、陽熱質
此類人體格壯實、面色紅潤、聲高氣粗。調養應以生津養陰為主。飲食上宜多食水果蔬菜,尤其是黃瓜、苦瓜、西瓜、梨、蘋果、冰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