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中醫穴位養生

中醫穴位養生

發布時間:2020-05-04 21:48:38

1、什麼是中醫經絡養生

最近越來越流行中zd醫的養生方式,這樣既有利於身心健康而且還可以起到一定的美容護膚作用。中醫五行經絡養生的原理中醫經絡養生就是根據中醫經絡理論,按照中醫經絡和腧穴的功效主治,採取針、灸、推拿、按摩、導引等方式,達到舒經理絡、交通陰陽而最回終實現驅邪治病,使機體恢復陰平陽密的和諧狀態。中醫五行經絡養生的特點中醫經絡養生療法與普通的療法區別於:第一,從手法上,普通的洗腳、按摩治療只能到達皮、脈、肉,而經絡療法則可在此基礎上深入到達筋、骨層;第二,從療效上,普通的按摩只能達到放鬆效果,而經絡療法則可達到醫療效果,有病治病,無病防答病。

2、中醫養生穴位

耳穴按摩法瘦身排毒防便秘
便秘點
對緩解便秘非常有效的穴位。便秘是由於腸胃蠕動緩慢或消化不良引起的,刺激便秘點可以有效增強腸胃蠕動,促進毒素排出。

位置:耳輪內側上方

功效:促進腸胃運動,消除便秘。

方法:間歇式按壓,早晚左右耳各30下。(根據便秘情況,可以適當增加按摩次數)

胃點

一個與消化有關的穴位。腹部脂肪堆積是由於脹氣或消化不良,對胃點施以壓力可使消化激素活躍起來,促進消化。

位置:約在耳朵中央

功效:促進消化酶分泌,減少腹部脂肪。

方法:間歇式按壓,早晚左右耳各30下。

內分泌點

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內分泌點穴位控制下丘腦中的食慾控制中心,減少飢餓激素的產生,增加產生飽足感的激素並加快代謝速度。

位置:耳輪內側下方

功效:增加飽足感,促進新陳代謝。

方法:間歇式按壓,早晚左右耳各30下。

飢點

這是一個跟飢餓感有密切關系的穴位。當腸胃向控制食慾的下丘腦發出「餓」的信號時,人就會有進食的慾望,而按壓相應穴位能起到阻止信號傳遞的作用。

位置:耳垂上方

功效:有效抑制食慾,阻止飢餓信息的傳遞。

方法:間歇式按壓,早晚左右耳各30下。(飯前或有飢餓感時按摩效果更好)

注意

1.為了更精確定位,可以用火柴棒代替手指按壓穴位。

2.耳部皮膚較薄,按壓力度適中,不可過於用力。

3、中醫怎麼養生?

4、我們都覺得中醫神秘又高級,你知道哪些中醫上的養生穴位?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中醫非常的神秘,只要把脈看一下氣色就可以知道人生了什麼病。然後再拿一根針戳幾下就可以把一些病治好。因為對中醫的好奇,所以我也去看書學習了一下關於中醫上養生穴位的知識。接下來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我知道的一些養生穴位吧。


首先,我要說的第一個穴位叫做氣海穴,其實這個地方就在我們人體的下丹田,在中醫的針灸上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穴位。它主要就是可以調養我們人體的冷暖,如果是體寒的人可以去做針灸的地方針灸一下這個地方。


第二個要介紹的穴位叫做百會穴。這個穴位就在頭頂的中間線和兩只耳朵的連線的交點,就算是不熟悉穴位的人也非常容易就可以找到它了。可以在這個地方通過按摩的手法緩解頭痛和失眠,而且按摩百會穴對消除疲勞也有一定的作用。


第三個穴位是湧泉穴,這個穴位在腳掌上,它和腎有很大的關系。如果覺得身體特別地疲憊,或者是經常失眠,就可以去那種可以做按摩的地方請別人給自己按摩一下這個穴位,對於減輕這些症狀非常地有效。或者是可以去艾灸,這樣好像也比按摩還要更有用一些,沒有試過的人可以去嘗試一下。

在看了一些關於穴位的知識後我比較了解的也只有這三個穴位了,因為中醫里的穴位實在是太多了,很難一一都去了解它們。

5、中醫按摩是特別好的一個養生方法,感冒時可以按哪些穴位來改善身體狀況?

當孩子感冒了,我們一定要區分清楚,到底這個感冒的症狀是風寒還是風熱。可以根據孩子的咽喉部紅與不紅來做初步的判斷。咽喉部如果不紅的話,多半事風寒感冒,而咽喉部如果紅或臃腫,那多半是風熱感冒。風寒和風熱感冒都不適合吃油膩,粘滯,酸澀或者有腥味的食物。當然感冒也可以通過按摩一定的穴位來得到改善,接下來我就為大家提供一套按摩手法。

首先我們必須得明白這幾個穴位的位置:天門穴位於兩眉中間至前發際成一條直線坎宮。穴位於眉部,自眉頭起沿眉向眉梢呈一條直線。太陽穴位於眉梢與外眼角之間,向後約一橫指的凹陷處。耳後高骨位於耳後入發際線高骨下凹陷處。風池穴位於頸後枕骨下大筋外側凹陷中。風門穴位於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大椎穴位於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肩井穴位於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

明白了以上穴位的位置我們就可以進行按摩了。

第1步,找到天門穴,用兩手拇指自兩眉頭之間向上直推至額上前發際處。第2步,找到坎宮穴,用兩手拇指螺紋面向自眉頭向眉尾分推。第3步,找到太陽穴用拇指指端,柔運;第4步,找到耳後高骨。用雙手中指指端揉耳後骨。

第5步,用雙手從後面抱住孩子頭部,拇指放在枕骨之下,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然後進行揉按。第6步,用雙手拇指按揉風門穴。第7步,用拇指按揉大椎穴。第8步,左手拇指或食指中指按揉簽冰雪,右手拿住其同側的手指,屈伸肘腕並搖動其上下肢。學會以上的辦法就能讓孩子的感冒得到緩解。

6、中醫如何養生?

中醫養生保健,注重的是心靈和身體的雙重保養。

第一,在心靈調養方面,《黃帝內經》中提出要做到恬淡虛無,也就是說保持心態的平和,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平時可以多聽一些舒緩的音樂或者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來調暢情志。內

第二,身體上的保養,從飲食和鍛煉兩個方面,飲食要清淡、營養、易消化,少吃辛辣、刺激、油膩、生冷、寒涼、煎炸、燒烤類的食物,盡量多吃一些平和的食物,並且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以促進全身容的血液循環,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7、中醫養生講究穴位,老中醫告訴你,如何找准同身寸?

我國的中醫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古人就講究中醫養生的學問,而針灸則是調養人體的一個有效辦法。


我對中醫的了解源於一次串門做客。因為我朋友的姑姑就是一名中醫學的博士,有一次我去他家玩的時候,看到他姑姑在給他針灸。看到他滿手扎滿了細細的針,我就非常的害怕。他姑姑告訴我是在為他治療長期的咳嗽。那時的我就感覺非常神奇,問他姑姑針灸可以治病嘛。姑姑告訴我中醫。能夠對人體起到調理和養生的作用,能治一些比較輕微的小病。

回到家後,我就上網搜尋了一些關於中醫穴位的知識。這時候我才了解到人體中的每個穴位都對正著不同的養生門道。每個人的體質不同,這時候扎針的方法也是不相同的,而扎針的時間也是要根據個人身體素質來決定效果也是有所差距的。對於不是中醫大夫的百姓來說穴位養生只是我們平時種輔助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真正遇到了疑難雜症的時候,還是需要到正規的大醫院進行問診。


如果想要找准同身寸的話。我們需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尺子,在自己身上尋找穴位的時候要根據自己的尺寸來進行衡量,對於同身寸一般都有兩種說法,每個人的同身寸都是大拇指橫紋的這一段距離,也就是說人的中指彎曲過來第二個指節的長度就是我們的同身寸了,四個橫指一般都是三寸的長度。

8、中醫養生的穴位最主要的是哪幾個部位?應該如何按摩最好呢?

我國醫學文化的博大精深,古代創立至今的穴位養生治療法,已經發現全身有幾百個穴位,每個穴位都會有不同的功效來減緩或者治療某些疾病。那麼作為常見的養生穴位,如何用最簡單的穴位來達到養生的效果呢,我們來看一下。

一、常見的六個養生穴位。

大家可以經常使用的人體養生穴位有:合谷穴、內關穴、養老穴、大椎穴、足三里穴、三陰交穴等六個穴位。如果經常按摩刺激,可以達到很好的保健養生效果。這些穴位通常分布在手、頸椎和腿部,很方便的可以觸摸到,也很容易找到,適合日常隨時隨地的養生。

比如合谷穴、內關穴和養老穴都在手部,大椎穴在頸椎處,足三里和三陰交在腿部。

二、如何按摩刺激穴位。

1、按摩法。這些穴位最簡單的刺激方式就是按摩了,尤其是手部的合谷穴、內關穴和養老穴,還有頸部大椎穴,可以雙手交替按摩刺激穴位,每次一次,哪怕是在休息場合還是晚上臨睡前都可以隨時隨地的按摩刺激穴位,達到養生的效果。

2、泡腳法。足三里和三陰交在腿部,位於膝蓋和腳踝處,很適合泡腳按摩,也可以用手指按摩,需要注意的是泡腳按摩,泡腳桶要深,可以覆蓋到膝蓋處,達到按摩的效果。

3、艾灸法。可以用艾條來刺激這些穴位,達到按摩效果,同時艾可以起到溫經活血的作用。

4、針灸法。這些需要專業的醫生來針灸,自己不可隨意用此法。

養生是一件長期堅持的過程,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循序漸進的進行,才會有明顯的效果。

與中醫穴位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