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老人秋季養生

老人秋季養生

發布時間:2020-05-04 20:45:43

1、老人秋季養生食物有哪些

1.少量多餐,以點心補充營養

老年人由於咀嚼及吞咽能力都比較差,往往一餐吃不了多少東西,而且進食時間又拖得很長。為了讓老年人每天都能攝取足夠的熱量及營養,營養師建議,不妨讓老年人一天分5-6餐進食,在三次正餐之間另外准備一些簡便的點心,像是低脂牛奶泡餅干(或營養麥片)、低脂牛奶燕麥片,或是豆花、豆漿加蛋,也可以將切成小塊的水果或水果泥拌酸奶食用。

2.以豆製品取代部分動物蛋白質

老年人必須限制肉類的攝取量,一部分的蛋白質來源應該以豆類及豆製品(如豆腐、豆漿)取代。老年人的飲食內容里,每餐正餐至少要包含170克質量好的蛋白質(如瘦肉、魚肉、蛋、豆腐等),素食者要由豆類及各種堅果類(花生、核桃、杏仁、腰果等)食物中獲取優質蛋白質。

3.主食加入蔬菜一起烹調

如果老人家平常以稀飯或湯面作為主食,每次可以加入1-2種蔬菜一起煮,以確保他們每天至少吃到500克的蔬菜。

4.每天吃350克水果

水果是常被老年人忽略的食物。一些質地軟的水果,如香蕉、西瓜、水蜜桃、木瓜、芒果、獼猴桃等都很適合老年人食用。
5.補充維生素B

近年來的研究逐漸顯示,維生素B與老人易罹患的心血管疾病、腎臟病、白內障、腦部功能退化(認知、記憶力)及精神健康等都有相當密切的關聯。沒有精加工的谷類及堅果中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所以在為老年人准備三餐時,不妨加一些糙米、胚芽等和白米一起煮成稀飯。

6.限制油脂攝取量

老年入攝取油脂要以植物油為主,避免肥肉、動物油脂(豬油、牛油),最好多元不飽和脂肪(如玉米油、葵花油)和單元不飽和脂肪(如橄欖油、花生油)輪流換著吃,這樣比較能均衡攝取各種脂肪酸。

7.少加鹽、味精、醬油,善用其他調味方法

味覺不敏感的老年人吃東西時常覺得索然無味,食物一端上來就猛加鹽,很容易吃進過量的鈉,埋下高血壓的隱患。

8.少吃辛辣食物

雖然辛辣香料能引起食慾,但是老年人吃多了這類食物,容易造成體內水分、電解質不平衡,出現口乾舌燥、火氣大、睡不好等症狀,所以少吃為宜。

9.白天多補充水分

因為擔心尿失禁或是夜間頻繁跑廁所,不少老年人整天不大喝水。其實應該鼓勵老人在白天多喝白開水。

2、秋季養生老人要注意什麼?

你好!秋季肺火易盛,多吃白色食品,比如白抄梨、白蘿卜、白木耳、百合等。要保持良好心情襲,千萬不要動怒。這個季節如果愛發脾氣,冬季會發生頑固性知腹瀉。所以保持良好心態,多曬曬太陽最好!排毒中心道祝老人健康長壽!

3、老人秋季養生小常識有哪些

1.注意保暖,適時添衣
秋涼切勿急加衣,老年人可適時加厚衣服。秋天的早晚涼,要注意別讓「背」和「心」涼著,必要時可先穿上夾背心或毛背心。老年人在晚上睡覺的時候最好蓋一個被子,只有這樣才會讓自己的腰背在夜裡不被凍著,還有就是早晚的時候要注意加一件衣服,預防感冒。
2.秋季多喝水
秋季養生大家應注意及時補充水分,這樣可以預防由於秋季氣候乾燥所造成的皮膚粗糙、皮膚起皺、皮膚瘙癢的症狀。此外,多喝水還可促進體內新陳代謝,有助大家秋季排毒養顏。
3.合理搭配飲食
老年人對飢飽的調控能力較差,往往飢餓時會發生低血糖,過飽時會增加內心臟負擔。因此,應少食多餐,按時進食。一般每日至少進食三餐,最好再增加兩三次副餐。副餐可選食豆奶、花生糊、核桃酪、松軟糕點、水果等食品。3次主餐的間隔時間為4至6小時,副餐放容在主餐之間和睡前1小時。以每餐八九分飽為度,七分飽為佳。老年人應適當選用粗糧,如小米、玉米、燕麥、紅薯。
進入秋季,天氣就會轉涼。老年人就要特別注意身體了。因為老年人畢竟年紀大了,難免有些力不從心
,身體上是比不上年輕人的。所以需要多注意。

4、中老年人秋季養生飲食方面要注意哪些。

一 防止進補過量。中醫講「虛則補之,實則瀉之」,要遵循「不虛不補」、「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對於體內缺少的,可以補,但必須補之有度,否則也會造成人體的陰陽失衡。同時應 懂得葯補不如食補,是葯三分毒,能用食補的復不要用葯補。
二 防止熱能過剩。有的人一到秋季就食慾大開,往往造成熱量攝入過剩,脂肪堆積,開始「貼秋膘」。因肥胖會帶來很多疾病,故在秋季飲食中不能放縱食慾,要注意適量。
三 注意營養均衡。《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指出,食物應多樣,以谷類為主,同時粗細搭配。單一食品不可能供給人體全面的營養,如谷類主要供給熱能和維生素B 1 ;豆類及豆製品主要供給植物蛋白質;蔬菜水果制主要供給維生素C、無機鹽和食物纖維;動物性食物主要供給優質蛋白、脂肪、維生素等。
四 避免消化道疾病。秋季天氣由熱轉涼,人體為了適應這種變化,生理代謝也發生變化。我國古代醫生就提出「秋宜溫」的主張,也就是說秋天應當避免吃性寒涼的食物,應當多吃一些溫性食物,這樣有利於保護胃腸,防止出現腹瀉、下痢、溏便等胃腸道疾病。
秋季要補充因夏季氣候炎熱、食慾下降導致的營養不足,更應該注意飲食中食物的多樣及營養的平衡。

5、老人秋季養生有哪些食譜

1.少量多餐,以點心補充營養

老年人由於咀嚼及吞咽能力都比較差,往往一餐吃不了多少東西,而且進食時間又拖得很長。為了讓老年人每天都能攝取足夠的熱量及營養,營養師建議,不妨讓老年人一天分5-6餐進食,在三次正餐之間另外准備一些簡便的點心,像是低脂牛奶泡餅干(或營養麥片)、低脂牛奶燕麥片,或是豆花、豆漿加蛋,也可以將切成小塊的水果或水果泥拌酸奶食用。

2.以豆製品取代部分動物蛋白質

老年人必須限制肉類的攝取量,一部分的蛋白質來源應該以豆類及豆製品(如豆腐、豆漿)取代。老年人的飲食內容里,每餐正餐至少要包含170克質量好的蛋白質(如瘦肉、魚肉、蛋、豆腐等),素食者要由豆類及各種堅果類(花生、核桃、杏仁、腰果等)食物中獲取優質蛋白質。

3.主食加入蔬菜一起烹調

如果老人家平常以稀飯或湯面作為主食,每次可以加入1-2種蔬菜一起煮,以確保他們每天至少吃到500克的蔬菜。

4.每天吃350克水果

水果是常被老年人忽略的食物。一些質地軟的水果,如香蕉、西瓜、水蜜桃、木瓜、芒果、獼猴桃等都很適合老年人食用。
5.補充維生素B

近年來的研究逐漸顯示,維生素B與老人易罹患的心血管疾病、腎臟病、白內障、腦部功能退化(認知、記憶力)及精神健康等都有相當密切的關聯。沒有精加工的谷類及堅果中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所以在為老年人准備三餐時,不妨加一些糙米、胚芽等和白米一起煮成稀飯。

6.限制油脂攝取量

老年入攝取油脂要以植物油為主,避免肥肉、動物油脂(豬油、牛油),最好多元不飽和脂肪(如玉米油、葵花油)和單元不飽和脂肪(如橄欖油、花生油)輪流換著吃,這樣比較能均衡攝取各種脂肪酸。

7.少加鹽、味精、醬油,善用其他調味方法

味覺不敏感的老年人吃東西時常覺得索然無味,食物一端上來就猛加鹽,很容易吃進過量的鈉,埋下高血壓的隱患。

8.少吃辛辣食物

雖然辛辣香料能引起食慾,但是老年人吃多了這類食物,容易造成體內水分、電解質不平衡,出現口乾舌燥、火氣大、睡不好等症狀,所以少吃為宜。

9.白天多補充水分

因為擔心尿失禁或是夜間頻繁跑廁所,不少老年人整天不大喝水。其實應該鼓勵老人在白天多喝白開水。

6、中老年人秋季養生應留心什麼?

金秋時節,秋風送爽,是人們感覺最舒適的季節。但是秋天陽氣由升浮慢慢趨於沉降,生理功能趨於平靜,陽氣慢慢衰退,氣候慢慢轉涼,是老年人易發病的時令。因此,為了適應秋季氣候變化特點,防病延年,老年人應留心以下幾點:

(1)調節飲食老年人因為五臟衰弱,腸胃薄弱,倘若飲食生冷無節,飢飽無常,勢必傷胃犯病。因此,秋季老年人應少吃多餐,多食熟軟開胃易消化之物。此外,因為秋季氣候乾燥,在食物選擇上應以甘平潤燥、養肺生津之品為主。如:梨、百合、麥冬、荸薺、山葯、豬肺、蓮子、藕等可多食;也可適當加些滋補中葯煮粥、泡酒飲用,如杞子粥、黃精粥、玉竹酒、柿子酒等,對扶正防病有積極作用。

(2)調養精神秋令肅殺,自然界凄涼的景色容易導致老年人悲觀傷感的消極情緒。研究表明:不良的心理刺激,會抑制人體免疫防禦功能,易致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紊亂,從而導致很多疾病叢生,因此,老年人應特別留心精神保健,可適當選擇琴棋書畫、養花種草、玩物賞鳥等文化娛樂活動,以愉悅身心,陶冶情操,安度晚年。

(3)留心起居「一場秋雨一場涼」,秋季,溫差變化較大,氣溫偏低,風寒邪氣極易傷人,加上老年人抵抗力和適應能力降低,尤易患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肺心病,甚至發生心衰而危及生命。因此應留心防寒保暖,有條件的可堅持用冷水洗臉、擦鼻,甚至冷浴,以提高耐寒防感冒能力。

(4)重點防範秋季的特殊氣候特點,極易發生「秋燥咳嗽」、感冒、慢性支氣管炎發作、胃病、風濕病、哮喘及心腦血管疾病等。因此,老年人重點防範,結合自己體質情況,積極控制原發疾病,警惕秋季易發病的發生。

(5)加強鍛煉,增強抗病能力秋季,日照充分,陽光又不是很強,是戶外活動的最好時期。老年人可根據自己身體的狀況,選擇一些適合自己的戶外活動,身體條件好的能夠選擇爬山、釣魚、郊遊等活動。而體質較差的則能夠選擇一些活動量較小的項目,如戶外散步、打太極拳劍、氣功等。應根據氣溫變化及時增減衣服,尤其是進入晚秋季節更應如此,不能像年青人那樣採取「春捂秋凍」的鍛煉方法,以防寒氣侵襲,引發呼吸道疾病和其他慢性病的復發。

7、老人秋季如何養生 老人秋季養生注意事項

1、調節飲食
老年人由於五臟衰弱,腸胃薄弱,如果飲食生冷無節,飢飽無常,勢必傷胃犯病。因此,秋季老年人應少吃多餐,多食熟軟開胃易消化之物。另外,由於秋季氣候乾燥,易犯津傷秋燥症,因此,在食物選擇上應以甘平潤燥、養肺生津之品為主。如:梨、百合、麥冬、荸薺、山葯、豬肺、蓮子、藕等可多食;也可適當加些滋補中葯煮粥、泡酒飲用,如杞子粥、黃精粥、玉竹酒、柿子酒等,對扶正防病有積極作用。
2、調養精神
秋令肅殺,自然界凄涼的景色容易導致老年人悲觀傷感的消極情緒。研究發現:不良的心理刺激,會抑制人體免疫防禦功能,易致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紊亂,從而導致許多疾病叢生,因此,老年人應特別注意精神保健,可適當選擇琴棋書畫、養花種草、玩物賞鳥等文化娛樂活動,以愉悅身心,陶冶情操,安度晚年。
3、注意起居
「一場秋雨一場涼」,秋季,溫差變化較大,氣溫偏低,風寒邪氣極易傷人,加上老年人抵抗力和適應能力降低,尤易患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肺心病,甚至發生心衰而危及生命。因此應注意防寒保暖,有條件的可堅持用冷水洗臉、擦鼻,甚至冷浴,以提高耐寒防感冒能力。
4、重點防範
秋季的特殊氣候特點,極易發生「秋燥咳嗽」、感冒、慢性支氣管炎發作、胃病、風濕病、哮喘及心腦血管疾病等。因此,老年人重點防範,結合自己體質情況,積極控制原發疾病,警惕秋季易發病的發生。
秋季抗寒吃什麼
1、含鐵高的食物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人體血液中缺鐵也怕冷。貧血的婦女體溫較正常血色素的婦女低0.7℃,產熱量少13%,當增加鐵質攝入後,其耐寒能力明顯增強。因此,怕冷的婦女可有意識地增加含鐵量高的食物攝入,如動物肝臟、瘦肉、菠菜、蛋黃等。
2、肉類
以狗肉、羊肉、牛肉、鹿肉的禦寒效果較好。它們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脂肪高,有益腎壯陽、溫中暖下、補氣活血之效。吃這些肉可使陽虛之體代謝加快,內分泌功能增強,從而達到禦寒作用。
3、辛辣食物
辣椒含有辣椒素,生薑含有芳香性揮發油,胡椒含胡椒鹼。吃這些辛辣食物可以驅風散寒,促進血液循環,增加體溫。
4、含碘食物
海帶、紫菜、海鹽、發菜、海蜇、蛤蜊、大白菜、菠菜、玉米等含碘食物可以促進人體甲狀腺激素分泌。甲狀腺激素具有生熱效應,它能加速體內(除腦、腺、子宮外)絕大多數組織細胞的氧化過程,增加產熱,使基礎代謝率增高,皮膚血液循環加強,抗冷禦寒。
5、根莖類
醫學研究人員發現,人怕冷與機體無機鹽缺乏有關。藕、胡蘿卜、百合、山芋、青菜、大白菜等含有豐富的無機鹽,這類食物不妨與其他食品摻雜食用。

8、老人秋季養生有哪些保健常識

1、在秋冬季,應經常提醒老年人少吃多餐,多食用熟軟開胃、易消化的食物。為老年人選擇食物時,可以選擇甘平潤燥、養肺生津的食物為主。比如:梨、百合、麥冬、荸薺、山葯、豬肺、蓮子、藕等食物可以多食。
2、秋冬季的特殊氣候特點,使得老年人極易發生秋冬燥咳嗽、感冒、慢性支氣管炎、胃病、風濕病、哮喘及心腦血管等疾病。老年人應結合自己的體質情況重點防範,積極控制原發疾病,警惕秋冬季易發疾病。
3、秋冬季溫差變化較大,風寒邪氣極易傷人,加上老年人抵抗力和適應能力降低,尤其易患感冒、肺炎、肺心病,甚至發生心衰而危及生命。要注意讓老人防寒保暖,有條件的可讓他們每日堅持用冷水洗臉、擦鼻,甚至洗冷水浴,以提高耐寒防感冒能力。
4、自然界秋冬風蕭瑟的景色,容易引起老年人悲觀傷感的消極情緒。因此,老年人還應重視精神方面的保健。作為晚輩,平時應提醒老人適當選擇參加琴棋書畫、養花種草、玩物賞鳥、旅遊休閑等文化娛樂活動,以使老人們愉悅身心、陶冶情操。除此之外,子女還應盡可能多抽出點時間與老人聊聊天。
5、多吃一些滋陰潤肺的食物(百合、芝麻、銀耳)和水果,可以防止身體缺水誘發皮膚乾燥瘙癢。
6、秋冬季不要每天都洗澡,每天洗澡會過多清除皮脂分泌保護皮膚的油脂,造成秋冬季皮膚乾燥。
7、秋冬季養生大家應多泡腳,這樣不僅可以促進血液的循環預防疾病發生,還可以使身體酸鹼平衡、放鬆肌肉。
8、秋冬季不宜久坐,久坐容易使肌肉衰退或萎縮,讀書看報的時間也不宜太久,在1-2個小時內為佳,多參加適合自己的戶外活動,適量的運動,可以強身健體,改善體質。
9、老年人在晚上睡覺的時候最好蓋一個被子,只有這樣才會讓自己的腰背在夜裡不被凍著,還有就是早晚的時候要注意加一件衣服,預防感冒。
10、保證室內空氣新鮮和濕潤度是非常重要的。居室空氣乾燥及過冷、過熱都可影響咽部粘膜的防禦機能,造成功能障礙,咽部感覺異常,日久而成慢性咽炎病變。
11、由於秋冬季氣候乾燥,老年人不宜多吃煎、炸、熱、燥、油膩之物,少吃蔥、姜、蒜、韭、椒(包括胡椒、花椒、辣椒)、烈酒等辛辣香燥之品。
12、暮秋冬時節,人體精氣開始封藏,進食一些滋補食品較容易吸收納藏,有利於改善臟腑功能,增強身體素質,對身體素質虛弱的老年慢性病患者來說,進補可以改善體質,有健身、祛病、延年之裨益。適當可多吃些雞、鴨、牛肉、豬肝、魚及蓮子、核桃、龍眼肉、大棗等食品。
13、秋冬天的氣候轉涼,是室外運動的好時機,老年人可根據個人的愛好和興趣,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選擇適宜的鍛煉項目,如散步、慢跑、做操、練拳、打球、郊遊等。

9、老人家85歲了秋季養生吃什麼好

秋季養生保健常識及注意抄事項 1、合理膳食,以防燥護陰、滋陽潤肺為准則 秋季天高氣爽、氣候乾燥,秋燥之氣易傷肺。因此,秋季飲食宜清淡,少食煎炒之物,多食新鮮蔬菜水果,百蔬菜宜選用大白菜、菠菜、冬瓜、黃瓜、白木耳;肉類可食兔肉、鴨肉、青魚等;多吃一些酸味的食品,如廣柑、山楂等。適當多飲水,多吃些蘿卜、蓮藕、香蕉、梨、蜂蜜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盡量少食或不度食蔥、姜、蒜、辣椒、烈性酒等燥熱之品及問油炸、肥膩之物。體質、脾胃虛弱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晨起可以粥食為主,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片粥、黑芝麻粥等,可多吃些紅棗、蓮子、百合、枸杞子等清補、平補之品,答以健身祛病,延年益壽,但不能猛吃大魚大肉,瓜果也不能過食,以免傷及腸胃

10、中老年人應該怎樣注意秋季養生?

節氣變化往往會影響人體內部環境的穩定,故常需要根據節氣變化採取相應措施。秋季氣壓較高,空氣乾燥,冷空氣活動逐漸增強,易致邪氣入侵。御涼的燥是秋季養生要旨,具體措施如下,可供參考。

1.常吃食療粥。中醫認為,粥是中老年人秋季最好的食品。粥能利腸養胃、生津液,有滋補作用。熟粥能御秋涼,粥又能生津,故有防燥功效。在煮粥時,可按個人喜好和條件,酌情加入某些食品或天然葯物,使食療食養結合為一體。如蓮肉粥養神固精、扁豆粥和中補臟、姜粥禦寒止嘔、胡桃粥潤全防燥、松仁粥潤肺益腸、菊花粥養肺止嗽、山葯粥固腸澀精等。

2.保持內心寧靜。保持情緒穩定,精神愉快,保證睡眠。一般不主張過於激烈活動,以免出汗太多,津氣耗損。

3.咀嚼鼓嗽。每天晨起和臨睡前,張口閉口做上下頜運動100次,然後閉嘴;再用舌抵上顎鼓嗽幾十次,使津液滿口,有助肺氣旺盛不受外邪之侵。

4.敲擊顴骨。並攏食指、中指、無名指,用指腹有節律地輕敲眼睛正下方顴骨高出處。據中醫理論,肺與大腸相表裡,秋燥易致大腸蠕動變慢,形成季節性便秘。眼眶正下方或顴骨四周是大腸經絡貫通處,有規律地刺激該部位,能促使腸蠕動功能恢復正常。有報道,早餐後10~15分鍾敲擊顴骨幾分鍾,能明顯改善便秘;便通則肺強,全身狀態得到改善。

與老人秋季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