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季如何養生
春季的三個月,謂之發陳,是推陳出新,生命萌發的時令。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氣,萬物顯得欣欣向榮。
此時,人們應該入夜即睡眠,早些起身,披散開頭發,解開衣帶,使形體舒緩,放寬步子,在庭院中漫步,使精神愉快,胸懷開暢,保持萬物版的生機。權
不要濫行殺伐,多施與,少斂奪,多獎勵,少懲罰,這是適應春季的時令,保養生發之氣的方法。
如果違逆了春生之氣,便會損傷肝臟,使提供給夏長之氣的條件不足,到夏季就會發生寒性病變。
2、在春季應該怎麼養生?
春天,萬物復甦,百花綻放,綠意盎然,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故養生者在精神、飲食、起居等各方面,都必須順應春天陽氣初升、萬物始蘇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使陽氣暢達。
精神調養
春應於肝,肝喜疏泄調達而惡抑鬱,生氣動怒易導致肝氣郁滯不舒,久之易患肝病。故在春光明媚之日,應踏青郊遊,登高觀景,游山戲水,加強戶外活動,務使精神愉快,氣血調暢,學會制怒,不生悶氣。
起居調養
春回大地,人體的陽氣開始趨於體表,皮膚腠理逐漸舒展,肌表氣血供應增多而肢體反覺睏倦。宜晚睡早起,舒展形體,在戶外呼吸新鮮空氣,信步漫行,並注意防風禦寒,養陽斂陰。
飲食調養
春季陽氣初生,宜食辛甘發散之品,不宜多食酸收之味,尤其應適當食用麥、棗、豉、花生、香菜、蔥、姜等辛溫發散食品。對生冷黏雜之物、米面團餅,不可多食,飲酒不宜過量,以免損傷脾胃。
運動調養
春季氣候很適宜體育鍛煉,應早起鍛煉身體,到空氣清新之處,打球、跑步、玩拳舞劍、放風箏、做健身操等,取其所好,盡量多活動。
防病保健
春日溫暖,溫熱毒邪開始滋生,致病微生物生長繁殖,感冒、流感、肺炎、麻疹、猩紅熱、流腦、急性支氣管炎等傳染病多有發生、流行。故應加強防禦,多開窗戶,讓空氣流通;加強鍛煉,提高機體免疫能力;用食醋熏蒸法或室內置薄荷油,或口服板藍根沖劑等以預防疾病。少接觸毒物,慎用或不用有損肝臟的葯物,注意自我保健按摩,均屬防病措施。
3、春季如何養生?
4、春季應該如何養生
中醫養生文化,自古就非常重視「順應四時」。《黃帝內經素問》有一篇《四氣調神大論》,專門論述四時養生的原則。認為人在天地之間,要想不得病,少得病,就必須順應四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合理進行飲食、運動、心理養生。那麼,春季應該怎麼養生呢?
《內經》指出:「春三月,此為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意思是說春季三個月,是主新生、升發的季節。大自然都處於生機勃勃的狀態,萬物欣欣向榮,百花盛開,人順應春季這種新生、升發之氣,也應該夜間定時睡眠,每日早早起床,在院里散步,披散著頭發,穿戴寬松,以伸張志氣,勿行殺罰奪掠之事。違背這種春季養生之道,就可能損傷肝臟,並會影響到夏季養生,可能會導致一些季節性疾病發生。在這里,古人重點從起居和運動方面,介紹了春季養生的要點。
其實,飲食養生也必須順應春季的氣候變化特點。《周禮》分醫為四,其中有「食醫」,就是指營養醫一類,說明中國的古人自古就非常重視營養與健康的關系。但應該指出的是,中醫食療葯膳較之現代醫學營養學,有其一套成熟完善的理論體系,它建立在陰陽五行、藏象經絡、葯物四氣五味學說等中醫理論基礎上,並重視食物五味配伍、平衡營養、辨證用膳等,內容豐富多彩,而獨具特色。中醫葯膳論食物性味,不僅僅是營養成分如何?還要明確食物的寒熱溫涼等陰陽屬性。春季主生發,可以適當多吃香椿、竹筍等具有生發作用的食物,可以飲用綠茶、薄荷茶、桑菊茶等,清涼透達,預防春季傳染病。同時,可以適當多吃水果,如雪花梨、蘋果、橙子等,可以飲用百合粥、銀耳粥、燕窩粥,或飲用雪梨汁、杏仁露、蜂蜜水、秋梨膏等。對於比較適合於寒冬的補品以及羊肉、狗肉等有溫補作用的肉食應該少吃或者不吃。
對於春季多發疾病,如高血壓病血壓波動,常有肝火上炎,可以用苦丁茶、菊花等清胃火,因為苦丁茶、菊花性涼可以清肝火。季節變換期間常見的潰瘍病多為肝氣犯胃的胃痛,可以用蘇葉、陳皮、香櫞、佛手、月季花等疏肝和胃。而對於春季中多風熱感冒,表現為咽痛、發熱、口渴等,可用金銀花、金蓮花、薄荷等性味辛涼之品,泡水當茶頻飲,以辛涼解表、疏散風熱、清熱解毒、利咽喉。初春乍暖還寒,多風寒感冒,表現為惡寒、鼻塞、流清涕等,可以用蔥白、生薑、白芷、蘇葉等性味辛溫之品,或熬製成茶,或加紅糖,或進食稀米粥,以辛溫解表,疏風散寒。對於貪涼受風引起春季風寒感冒時,一碗姜湯,喝下後加蓋棉被,常可以一汗而解。
另外,在這里我要強調的是感冒後一定忌用冷飲。因為在臨床上經常能看見因為進食冷飲、冷食以及寒涼中葯導致病情遷延的情況。中醫學認為感冒無論是風寒感冒,還是風熱感冒,都主要是體表的病症。《內經》說:「其在皮者,汗而發之」。治療總的思路應該是疏風散邪,應該發汗解表,主張向外發散。而「發汗不遠溫」,過用寒涼,會不利於解表散邪。在當今礦泉水、可樂、冰淇淋、冰茶等冷飲、冷食橫行的時代,人們感冒以後特別容易進食這些涼東西以緩解咽干口燥症狀。如此雖然可以得痛快於一時,但往往可以因為寒涼刺激,引起表邪內伏,病就往裡走了,古人謂之「冰伏邪氣」,特別容易導致咳嗽病情纏綿不愈。感冒沒好,又變咳嗽,進食冷食的弊端實在是太大了。
還有就是養肝的中醫葯膳處方,如燕麥芝麻枸杞子粥、桑菊茶等,比較適合於老年慢性疾病患者食用。如肝腎虧虛,精血不足,常常可以表現為頭發脫落、須發早白等,食療可用黑芝麻、枸杞子滋補肝腎、淤血生發。中醫古人有一首名方,叫作「桑麻丸」,就是桑葉與黑芝麻組成,對養護頭發有一定好處。茶飲一般應喝綠茶為好,婦女愛美人士,也可以適當喝一些花茶,可以取玫瑰花、月季花、綠梅花泡水當茶飲,有疏肝解郁、調經美容之效。
當然,我們對於中醫四季養生理論,不能機械理解。如春季陽氣升發,一般人不能溫補,但對平素體質屬於虛寒,畏寒怕冷,腹痛喜暖的人群,適當溫補還是必要的,依然不應該過用清涼飲品。總之,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個體化養生是中醫養生文化的精髓,對待中醫學養生理論絕不能認死理。
5、春天養生需要注意什麼?
6、初春如何養生
一、著裝適宜防受涼
春天乍寒乍暖,氣候變化無常,加之人體皮膚腠理逐漸舒展,容易感受外邪,引起疾病。因此,天氣稍熱也不宜急於脫掉衣服,以防外邪侵襲,減少疾病的發生。
初春養生應適當「春捂」
保健專家認為,初春順應自然規律,適當「春捂」,調整起居飲食並增加戶外運動,少去公共場所,能起到很好的養生防病效果。
專家介紹,民間歷來有「春捂」的說法,從中醫理論講,「春捂」既是順應陽氣生發的養生需要,也是預防疾病的自我保健。「春捂」易讓人忽視的是腿和腳,其實人體下半身的血液循環較差,易遭風寒侵襲,尤其是抵抗力弱的老人和兒童,受寒後傷肺,易引發感冒、哮喘等疾病。
二、萬物復甦防瘟疫
冬去春來,陽氣升發,往往會引起舊病復發和各種病毒、細菌的傳播,如流感、流腦、百日咳、麻疹、白喉、流行性腮腺炎等。所以,要適應氣候的變化,注意防寒和身體鍛煉,以增強抵抗疾病的能力。
要做到:
(1).保持生活、工作環境的空氣流通,定時打開門窗換氣。
(2).少去擁擠的公共場所。
(3).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並根據天氣變化,注意防寒保暖,注意個人營養和適當休息,增強免疫能力,防止各種疾病的發生。
(4).發現感冒、發燒、咳嗽等病狀及時上醫院看病。非典型肺炎並不可怕,只要注意預防、及時治療,是可以得到很好控制的。
三、適當增加活動量
春天,鳥語花香,生氣盎然。經過冬三月的收藏季節,人們應多做戶外活動,到山清水秀的郊外春遊,能使人心情舒暢,心胸開闊,對健康十分有利。專家提醒,春季鍛煉要多去戶外,但早春時節,身體各器官功能還處在較低水平,此時不宜進行激烈、長時間運動。一些節奏較慢且運動量不大的戶外活動更適於早春,如慢跑、步行、放風箏等。鍛煉結束後要立即擦乾汗液,以防著涼。
春季運動要有度
春天的運動和其他季節不同,需要走進大自然,從舒緩的運動開始,重在養護。
散步的時候最好選在日出之後或日落之時,不拘於形式,不要太快,順其自然、不疲勞就好。邊散步邊做深呼吸,能振奮精神、興奮大腦,使下肢矯健有力,特別適合體質比較好的中老年人和年輕人。
慢跑是春天最普遍而實用的運動,對於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血脂、提高身體代謝能力和增強機體免疫力、延緩衰老都有良好的作用。
四、飲食調養更重要
中醫文獻記載:當春之時,食味宜減酸益甘,以養脾氣。飲酒不可過多,以免傷脾胃。所以人們的飲食宜甘甜少酸。老人、小孩尤宜多吃易消化食品,以利健康。
專家建議多食韭菜和菠菜
春季是肝旺之時,要少食葷菜和牛羊肉等燥性食物,否則會使肝火更旺,傷及脾胃。此時應多食一些性味甘平的食品,如韭菜等。水果、食用菌、魚、白菜、蜂蜜、大棗等富含維生素的食物也是春季應該常吃的食品。
五、春暖花開宜進補
春天,由於生機旺盛,人體對營養物質的需要也隨之增多。特別是久病將愈,病後體弱,手術後氣血太虧的人,此時,適當吃點補品補葯,對身體大有裨益。
養生養肝護肝為先
(1)多喝水減少毒素損肝臟:初春寒冷乾燥易缺水,多喝水可補充體液,增強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多喝水還可促進腺體,尤其是消化腺和胰液、膽汁的分泌,以利消化、吸收和廢物的排除,減少代謝產物和毒素對肝臟的損害。
(2)飲食平衡保障肝臟功能正常運轉:不要暴飲暴食或常飢餓,這種飢、飽不勻的飲食習慣,會引起消化液分泌異常,導致肝臟功能的失調。所以,春季飲食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要保持相應的比例;同時還要保持五味不偏;盡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等。
(3)少飲酒利於肝臟陽氣升發:初春時節,寒氣較盛,少量飲酒有利於通經、活血、化淤和肝臟陽氣之升發。但不能貪杯過量,要知道肝臟代謝酒精的能力是有限的,多飲會傷肝。據醫學研究表明,體重60公斤的健康人,每天只能代謝60克酒精,若超過限量,就會影響肝臟健康,甚至造成酒精中毒,危及生命。樂觀開朗———有利肝氣生發順調心情舒暢樂觀使人健康。由於肝喜疏惡郁,故生氣發怒易導致肝臟氣血淤滯不暢而成疾。要想肝臟強健,首先要學會制怒,即使生氣也不要超過3分鍾,要盡力做到心平氣和、樂觀開朗、無憂無慮,從而使肝火熄滅,肝氣正常生發、順調。如果違反這一自然規律,就會傷及肝氣,久之,易導致肝病。
(4)適量運動促進肝臟氣血通暢:春季是萬物萌動的大好時節,也是體育鍛煉的黃金季節。在春季開展適合時令的戶外活動,如散步、踏青、打球、打太極拳等,既能使人體氣血通暢,促進吐故納新,強身健體,又可以怡情養肝,達到護肝保健之目的。
(5)服飾寬松利於肝臟氣順血暢:春陽生發,人體亦然。古人雲:寬松衣帶,披散頭發,形體得以舒展,氣血不致淤積。肝氣血順暢,身體必然強健。
六、早睡早起不戀床
春天宜早睡早起,不能戀床,以免久睡越發睏倦。特別是對老年人來說,春眠太久,容易加速腦血栓的形成。
初春睡好覺小妙招
(1)不要錯過入眠時機人體到了夜晚,身體進入放鬆狀態,一般理想的就寢時間是晚間11點時到12點左右,即使偶爾晚睡最好不要超過1點或2點。
(2)給自己選一個好枕頭睡眠狀態有周期性,最初的熟睡,枕頭很重要。理想的枕頭能維持頸部與頭部之間的自然曲線,又不會對頸部造成壓力。
(3)睡醒的時間帶影響起床後精神人體由深睡進入淺睡的睡眠周期通常是90分鍾,如選在淺睡時間帶起床,精神較為煥發。因此將鬧鍾調在90分鍾的倍數加上入眠所需時間便是理想的起床時間。
(4)起床後別忘了為大腦上發條起床後喝一杯冷開水,或淋熱水浴、簡單的體操,都有助大腦清醒。此外,吃點甜食,有助於讓睡眠時下降的血糖上升,一樣有振奮精神的效果。
七、房事控制不過度
當春季來臨時,萬物復甦、生長。對人來說,性慾和性愛能力也有增強的趨勢,因此,切忌因興奮而房事過度,否則,對身體健康不利。
八、笑口常開精神好
從中醫角度來講,春季屬於五行「金木水火土」中的木,肝屬木,木的物性是生發,肝臟也具有這樣的特性。因此,從情緒上講,以明朗的心境迎接明媚的春光是有利於肝臟的。
不過,人的精神活動必須順應氣候的變化,人體受季節影響最大的時候是季節更替期間,尤其是冬春之交。
九、果蔬幫你抵抗「春困」
春天,人體的新陳代謝開始旺盛,適合清淡的飲食,最好選擇味道甘甜、性溫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膩以及酸的東西。
專家解釋說,在五臟和五味的關系中,酸味具有收斂的作用,不利於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泄。由於機體處於偏酸環境和維生素攝入不足很容易產生「春困」,所以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既能中和酸性產物,又可補充維生素,對預防「春困」很有效。
7、初春養生小常識有哪些
1、飲食要營養平衡
初春養生小常識比較多,大家在飲食上面一定要做到營養平衡。從飲食科學的角度來看,春季主要強調的蛋白質、維生素、碳水化合物、礦物質要保持相對比例,防止飲食過量、暴飲暴食哦,避免引起肝功能障礙和膽汁分泌的異常。
2、飲食要清淡
因為冬季我們吃的太過於豐富,春季期間的大魚大肉,這是大補的油膩食物吃多了,這時我們就以清淡為主。飲食應以溫熱為佳,忌生冷。在動物食物上,應少吃肥肉等高脂肪的食物,因為油膩的食物食後以後容易產生飽腹感,人體也會產生疲勞的現象。胃寒的人可以適當的吃點姜,以驅寒暖胃。患有哮喘的人,可以服點生薑蜂蜜水,以潤燥鎮喘。患有有慢性氣管炎的人,應該禁食或少食辛辣食物。其他的人也不宜吃太多辛溫大熱的刺激性食物,以免助火傷身哦。
3、多食蔬菜
初春養生小常識,補充維生素是不能少的。我們經過冬季之後,大多數就會出現多種維生素、無機鹽及微量元素攝取不足的情況。如春季人們常發口腔炎、舌炎、口角炎、夜盲症和某些皮膚病等。因此,隨著春季的來到及各種新鮮蔬菜的大量上市,建議大家一定要多吃點新鮮蔬菜,以便營養均衡,身體健康。
4、平時要多喝水
適量的飲水可以增加循環血容量,這樣有利於養肝和代謝廢物的排泄,可降低毒物對肝的損害。除此外,補水還有利於體腺體的分泌,尤其是膽汁等消化液的分泌。春季適量的飲用香氣濃郁的花茶,有助於散發冬天積在體內的寒邪,促進人體陽氣生發,郁滯疏散。而適量飲茶,還可有效提神解困,但是春季不宜貪冷飲。春初養生小常識小編就給大家分享這么多,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o草木有情o建議您茉莉花茶,對於茉莉花茶很多人都不陌生的,尤其是對女性朋友們來說,茉莉花茶有利於減肥瘦身,對於預防心血管降血壓都是有一定得功效的。花生枸杞奶茶,對於這個名字其實就是花生枸杞和鮮奶放在一起來喝的,花生和枸杞在溫水中浸泡一個小時的,之後我們就是放上熱好的鮮牛奶,最好就是可以飲用了。對於衰老養顏是很好的功效的。
8、春季如何養生
春三月,此謂發百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行,以使智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
春天的三個月,積蓄了一個冬天的生機要散度發出來,天地萬物生長向上,人應當早睡早起(最晚10:30也要睡了,11:00-13:00為子時是肝經活動的時辰,春天養肝,此時要睡好)披散開頭發,穿著寬松的衣物,在曠野中大步慢行,使心情愉快,胸懷開暢,保持萬物的回生機。(前面所說的披散頭發,穿寬松衣物,主要是告訴我們,要使心情放鬆,用各種外在的條件放鬆自己的心情)不要濫答行殺伐,多施與,少斂奪,多獎勵,少懲罰,這是適應春季的時令,保養生發之機的方法
大家新年快樂
9、春天養生注意什麼?
在春天應該注意什麼?春季養生的基本常識
經過了寒冬的蜇伏,春風初降,春日融合,萬物開始發萌,逐漸欣欣向榮,正是疏活筋骨的好季節。
春季養生主張早起,穿著寬松舒適的衣物,不佩戴任何飾物,如手鐲、項鏈、耳環、腰帶等,以免影響身體的氣血循行。出門到空氣新鮮的庭院、草地、樹林里漫步,放鬆心情,放慢腳步,
深深緩緩地呼吸,細心體會大自然寂靜的音籟,品味環境的美麗,感受自身體內生理的韻律、蓬勃的生機!
由於經過寒冷的冬季,衣著厚重,吃香喝辣,再加上春節時期的大魚大肉,活動量又少,體內很容易有積滯,而發生頭昏體熱、橫隔拉緊、喉中痰涎增多,咳嗽、四肢睏倦、腰腳無力等症狀,這是去年冬天及春節累積下來的癥候群,要在春季里從飲食調養方面來改善。
春天應該少吃刺激性食物及不好消化的食品,如糯米、面團等,多吃清淡之品。如果有胸悶、痰涎氣噎,喉嚨不適,頭暈眼花的現象,可用菊花、陳皮、牛蒡子、甘草、少許鹽泡水代茶飲,可清肝明目,消除食積,並保持排便通暢。
從立春至春分,人體的經氣分別運行於肝膽脾胃,如果以上臟腑素有舊疾,則可能在春季復發,所以可以常常做下列保健操來健體:
一、一腳或前或後,輕輕踮起腳跟,再輕輕放下腳跟著地,一腳做了幾次,再換另一腳,做了幾分鍾以後,覺頭目舒適既可。
二、兩腳張開,約與肩同寬,腳趾稍向外張,覺身體舒適的角度為原則,右手上舉,位於耳旁,手掌向上,右肩稍向前或向後活動,覺右脅部有熱氣沖出來為度,如果沒有這種感覺也一樣可以做此動作,幾秒鍾後,右手放鬆下垂,如此重復幾次,然後換左手重復以上動作。
以上保健操有疏肝健脾,疏經活絡,消除體內積滯的功效,可以幫助排除冬季體內的食積,是適合春季的養生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