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士賈文儒治好病重的雍正,為何慘遭斬立決?
雍正帝雖崇信佛教,但和歷代皇帝一樣,也想藉助道教,祛病延年,甚至長生不死。即位六年後,勤政的雍正帝開始感覺身體大不如前,便下令天下官吏仿遍名醫、術士,為自己治病。
雍正八年5月,浙江總督李衛上奏:河南汝州有一個善於養生之術的人,名叫賈文儒。隨後河東總督田文鏡也上奏,說「賈文儒以精於數術聞名,是個有本事的人。」雍正帝一看,就大筆一揮,讓賈文儒這個人進宮。
那賈文儒何許人也?為何他能受雍正帝兩位親信大臣的推崇呢?賈文儒原名賈士芳,是北京白雲觀的一名道士,游歷江南之地,非常有名聲。
進宮後的賈士芳,也知道本職工作是治好病重的皇帝。好在他治病還真有一套本事,雍正帝在他的調治下,竟然身體很快就康復了。雍正帝敘說其治病方法是「口誦經咒,並用以手按摩之術」。賈士芳還將密咒教給雍正帝,雍正帝「試行之,頓覺心神豫暢,肢體安和」。
一個月後,雍正帝身體漸漸好了,對於這位有本事的道士,他大加封賞,強行留在宮里。
正所謂伴君如伴虎,今日風光,明日就可腦袋搬家。這句話用在賈士芳身上再合適不過了。原來雍正雖然身體好了,但有時還會有不適之感。生性多疑的他,懷疑賈士芳通過咒語控制了自己的身體,甚至於自己的性命。這在雍正看來犯了自己的忌諱,由此他起了殺心。
最後,雍正以「公然以妖妄之技,謂可施於朕前」的罪名,判處賈士芳斬立決。可憐賈士芳因為皇帝的疑心病,丟了性命。
雍正帝殺了賈士芳後,倍感心虛,於是疑心賈士芳的鬼魂作祟,寢食難安。後來他找到龍虎山正一派法師婁近垣畫符禮斗後,恐懼才消失。
2、雍正的死歷史上究竟有幾種猜測?
雍 正 煉 丹
歲月悠悠,滄海桑田。然而,皇家陵園的青山翠柏遮掩不住一串串歷史的謎團。清朝第一位葬到河北易縣清西陵的皇帝雍正,他的繼位登基令人猜疑百出,他的嚴猛政策讓人評說不已,而他的暴死,更給後人留下了一個難解的謎。
關於雍正的死,我們查看到的清宮檔案《雍正朝起居注冊》,記載了他死前幾天的情況:那是雍正十三年(1735)的八月,時年五十八歲的雍正皇帝住在圓明園,十八日與辦
理少數民族事務的大臣議事,二十日召見寧古塔的幾位地方官員,二十一日仍照常辦公,說明這時他的身體還挺好。二十二日,雍正突然得病,當天晚上朝中重臣被匆忙召入寢宮,已是奄奄一息的雍正宣布傳位給乾隆。第二天,五十八歲的雍正便在圓明園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皇宮檔案只是如此簡要地記下了雍正的突然死亡,而沒有說明任何原因。這就很容易引起人們的猜測,於是雍正不得好死的種種說法便產生了。
民間最為流行的說法是,當時有一位剛烈女子叫呂四娘,她的爺爺和父親都因為文字獄而被雍正斬殺了。為了報這殺父之仇,呂四娘練了一身好武藝,成為遠近聞名的俠女。她尋找機會潛入圓明園,揮劍砍去了雍正的頭顱。因此,安葬雍正時,只好鑄造了一顆金頭來替代雍正的腦袋。
還有一種說法更讓人吃驚。據說,《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有個戀人叫竺香玉,是林黛玉的化身。這竺香玉後來被雍正強占,成為皇後。曹雪芹想念戀人,便想方設法找了一個差事混入宮中,最終與竺香玉合謀,用毒葯將雍正害死。
另有野史傳聞,說是宮女與太監串通一氣,用繩子把雍正勒死了。
這里,關於雍正死因的三種說法,都很有傳奇色彩。正因傳奇,人們在茶餘飯後談起來,總是津津樂道,引人入勝。不過,這些只能算是民間傳說,而不是歷史事實。可以肯定地講,這幾種說法都不可信。
雍正的死因是什麼?有的歷史學家曾提出,雍正是突然中風死去的。雖然推論有一定的道理,可是並沒有拿出特別有說服力的證據。
那麼,雍正究竟是怎麼死的?隨著清宮檔案的挖掘和研究,越來越多的史學工作者認為,雍正吃丹葯中毒致死的可能性極大。接下來便讓我們看看,道家的煉丹爐能不能揭開雍正暴亡這個謎。
自古以來,凡是幻想長生不老的帝王,大都迷戀神丹大葯。從秦始皇派人入海訪仙求葯,到漢武帝命煉丹家李少君、欒大煉化「益壽」「不死」的黃金器具;從三國的曹操遍招甘始、左慈等天下方士習煉「養性法」,到東晉哀帝「餌長生葯」喪命;從隋文帝指派嵩高道士潘誕「合煉金丹」,到唐太宗李世民服食古印度方士的長生葯「暴疾不救」;再從宋太祖趙匡胤召見高道蘇澄隱詢問「養生秘術」,到明憲宗以丹縱欲「氣傷龍脈」而暴亡……一朝又一代的封建帝王對道家的丹術走火如魔,喜怒笑罵盡在其中。而清朝的雍正,可算是中國
古代史上最後一位寵信道士迷戀丹葯的皇帝了。
雍正喜好煉丹,由來已久。他在做皇子時,就對丹葯產生了興趣,那時他曾寫過一首題目就叫《燒丹》的詩:
鉛砂和葯物,松柏繞雲壇。
爐運陰陽火,功兼內外丹。
這首詩中,又是鉛砂,又是爐火,煙霧繚繞,功兼內外,就好像一幅活靈活現的煉丹寫真圖。從中可以看出,雍正早年就對煉丹有所認識並有些研究了。
這里所說的煉丹,是道教企求不死成仙的一種修煉方術。嚴格講來,丹有內外之分。外丹,是指用天然礦物石葯為原料,用爐鼎燒煉,以制出一種所謂的服後不死的丹葯。歷史上的煉丹道士,有主張煉制和服食黃金、丹砂的金砂派;有提倡以鉛料、水銀為至寶大葯的鉛汞派;還有極言用硫磺、水銀合煉以求神丹的硫汞派。內丹,是指通過內煉使精、氣、神在體內聚凝不散而成丹,達到養生延年的目的。雍正的一生,便與金丹仙葯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登上皇帝寶座之後,雍正曾極力推崇金丹派南宗祖師張伯端,把他封為「大慈圓通禪仙紫陽真人」,並敕命在張伯端的故里建造道觀以做崇祀。據《紫陽道觀碑文》記載,雍正特別贊賞「真人」張伯端「發明金丹之要」。
至遲從雍正四年(1726)開始,雍正皇帝就經常吃一種叫「既濟丹」的丹葯。他感覺服後有效,還作為特殊禮品賞賜給雲貴廣西總督鄂爾泰、河東總督田文鏡等一些寵臣。在田文鏡的一件奏摺上,雍正用硃砂筆寫道:「此丹修合精工,奏效殊異,放膽服之,莫稍懷疑,乃有益無損良葯也。朕知之最確。」雍正勸自己的寵臣,對御賜丹葯,放開膽子吃,絲毫不用懷疑,因為他對這種丹葯「知之最確」。這表明,雍正很注意研究丹葯的葯性,並且對他所服用的丹葯已是確信不疑了。需要說明的是,雍正這時吃的「既濟丹」,當是方家術士們在外煉制的,清朝皇宮在這一時期還沒有直接的煉丹活動。
雍正八年(1730)的春天,雍正皇帝鬧了一場大病。為了治病,雍正命令內外百官大規模訪求名醫和精於修煉的術士。為此,他給河東總督田文鏡、浙江總督李衛、雲貴廣西總督鄂爾泰、川陝總督查郎阿、山西巡撫石麟、福建巡撫趙國麟等一大批地方高級官員,分別發去文字完全相同的手諭。
雍正手書朱諭的內容如下:
可留心訪問有內外科好醫生與深達修養性命之人,或道士,或講道之儒士俗家。倘遇緣訪得時,必委曲開導,令其樂從方好,不可迫之以勢,厚贈以安其家,一面奏聞,一面著人優待送至京城,朕有用處。竭力代朕訪求之,不必預存疑難之懷,便薦送非人,朕亦不怪也,朕自有試用之道。如有聞他省之人,可速將姓名來歷密奏以聞,朕再傳諭該督撫訪查,不可視為具文從事,可留神博問廣訪,以符朕意。慎密為之!
雍正的這道密諭,中心意思是,讓封疆大吏們代皇上尋找會修養的道家術士。為此,雍正要求地方大員:第一,務必將此事當成要務,一定要「留神」,而絕不能視作可辦可不辦的事;第二,一旦訪得「深達修養」的人,對其家屬要優厚安排,對其本人要好好護送來京;第三,盡管打消顧慮,哪怕推薦的人不很合適,也不會怪罪;第四,本地沒有的,若聽說外省有,也要奏報上來。最後,雍正囑咐,此事屬於絕密,千萬「慎密為之。」
這道非同一般的密諭,雍正在當時總共寫了多少份發給多少人,我們不得而知。不過,在今天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有九份,台北故宮博物院保存著六份。這十五份朱諭,每份內容都完全一樣,一字不差。若在通常,發給各地官員的諭旨,如果內容文字相同,都是由親密大臣代筆,唯獨這道密諭,全是雍正用硃砂一筆一筆一份一份地書寫,而且十分工整,可見雍正對此事的慎密和重視。
皇帝既然如此重視,反復叮囑臣下「留神博問廣訪」,「不可視為具文從事」,做臣子的有誰還敢怠慢?收到雍正的朱諭,各地官員即刻展開尋訪行動。很快,四川巡撫憲德寫摺子報告說,當地有個叫龔倫的人,人們都稱龔仙人,有長生之術,都八十六歲了,姨太太還給他生了一個兒子。雍正立即諭令召進宮來,可就在這時,那個龔仙人升天死去了。
沒能見到龔仙人,雍正自然十分惋惜。但他並不甘心,又命四川巡撫憲德秘密查訪,看龔仙人的兒子是否從他的父親那裡得到什麼「秘傳」。憲德於是又去秘訪,結果幾個兒子都說「未曾領受其父秘傳」。龔倫的後人或許是感到此事干係重大,萬一出點什麼差錯,身家性命就保不住了,所以未敢應召。後來的事實表明,龔倫的兒子是聰明的,河南道士賈士芳應召入宮就命喪黃泉了。
賈士芳是如何入宮的?那是浙江總督李衛,在奉到尋訪道士諭令的第二天,便寫摺子向雍正報告說,民間傳聞在河南有個四處游盪的道士叫賈士芳,素有「神仙」之稱,特推薦這個賈道士進京為皇上治病。這個賈士芳,原先是北京白雲觀的道士,後來浪跡河南,遠近有些名氣。
雍正看過李衛的奏報,立即命令主管河南山東兩省政務的河東總督田文鏡派專人送賈士
芳進京。賈於雍正八年(1730)七月間抵達宮禁,開始給皇上治病,竟頗見療效。對此,雍正十分高興,對雲貴廣西總督鄂爾泰說:「朕躬違和,適得異人賈士芳調治有效。」在九月初六日李衛的秘折上,雍正還表揚李衛推薦賈道士有功,朱筆批道:「朕安,已全愈矣。朕躬之安,皆得卿所薦賈文士(即賈士芳)之力所致。」於是,賈士芳由一個野道士變為備受天子寵信的「異人」,身價陡增百倍。
可是,伴君如伴虎。僅僅是一個多月的工夫,也就是在這年的九月間,雍正突然將御用道士賈士芳下獄治罪。關於賈士芳的獲罪,歷來說法不一。現在,原始的皇宮檔案為我們提供了新證。在清宮檔案中,有一件經雍正親筆修改過的上諭,據考證是雍正八年九月間發的。在這道諭旨中,雍正很直白地說:賈士芳的「按摩之術」、「密咒之法」,起初確實是「見效奏功」。可是,「一月以來,朕躬雖已大愈,然起居寢食之間,伊(指賈士芳)欲令安則安,伊欲令不安則果覺不適。」「其調治朕躬也,安與不安,伊竟欲手操其柄,若不能出其范圍者。」雍正進而斥責賈士芳「公然以妖妄之技,謂可施於朕前。」讀了這段諭旨,我們自然了解到賈士芳獲罪的真相,原來這個道士利用「按摩」「密咒」等方術,逐漸控制了雍正的健康,讓他舒適便舒適,讓他難受便果然難受。貴為天子,怎能受他人擺布?雍正一旦察覺到自己的安康被賈道士操縱,頓感問題嚴重,遂刻不容緩地處理此事,立即下令將賈道士處斬,罪名是:賈士芳在朕的面前使用妖術。
賈士芳的案子發生後,雍正曾極力為李衛開脫,說李衛當初推薦時已經聲明不知道賈某的底細,只是將所見所聞奏報上來,盡無隱之忠誠,因此只可嘉獎而無過錯。這就給那些已經和將要推薦道士的大臣們吃了定心丸。
雖然砍了賈士芳的頭,但雍正並沒有因此失去對道士的信任。據清宮檔案記載,從雍正八年(1730)鬧病到五年之後死去,雍正皇帝參與道教活動一直十分頻繁。在皇宮,除了專門進行道教活動的欽安殿外,雍正還請道士們在太和殿、乾清宮等主要宮殿安放道神符板,在他的寢宮養心殿安設斗壇,以求道神的保護。雍正為做法事,還在蘇州定做道士們穿的絲緞法衣,一次就是六十件。今天的北京故宮博物院,仍保存著雍正當年身穿道教服裝的畫像。
雍正甚至在御花園建了幾間房子專門給道士婁近垣等人住,以便隨時請這些道士祈禱修煉。就此,雍正九年(1731)正月二十七日內務府總管海望接到一道諭旨,上面說的十分明白:「朕看後花園千秋亭,若設斗壇不甚相宜,用後層方亭設斗壇好……玉翠亭之東有空地,量其地勢,將小些的房添蓋幾間,給法官住。」這里的後花園,即是紫禁城內的御花園。以往,在皇宮內雖設有多處供奉佛道的處所,但這類地方除以太監身份充當的僧人、道士外,未經凈身的山野僧道是從來不準在大內居住的。現在,雍正諭令在御花園玉翠亭的東側添建幾間房「給法官住」,也實在是破天荒的舉動了。
翔實的檔案資料表明,雍正不僅在全國大范圍地秘密尋訪道家術士,而且還在皇宮里與道士們打得火熱。這些道士雖然其方術各不一樣,但均屬「修煉養生之人」,其目的都是為雍正「治病驅邪」。這當中有念咒按摩的賈士芳之流,有設壇祈禱的婁近垣之輩,還有下面將談到的「為煉火之說」的張太虛、王定乾等一夥人。
雍正在與道士們打得火熱的同時,皇家園林圓明園開始升火煉丹了!
皇帝煉丹,這當然是絕密事件,在官書正史上不可能有記載。可是,在清宮秘檔中仍透露出一些蛛絲馬跡。記載皇宮日用物品的內務府賬本《活計檔》,就披露了雍正煉丹的一些情況。最早出現的有關記載,是在雍正八年(1730)冬天的《活計檔》,其中十一月有一條,十二月有三條。這四則檔案向人們透露,雍正八年末,在圓明園東南角的秀清村,在
內務府總管海望和太醫院院使劉勝芳的主持操辦下,先後運入四千餘斤木柴煤炭,利用礦銀等物開始為雍正煉丹。
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這幾則有關雍正煉丹的檔案究竟記載了哪些內容——
其一:
十一月十七日,內務府總管海望、太醫院院使劉勝芳同傳:圓明園秀清村處用桑柴一千五百斤,白炭上百斤。記此。
其二:
十二月初七日,內務府總管海望、太醫院院使劉勝芳傳:圓明園秀清村處用鐵火盆罩,口徑一尺八寸,高一尺五寸一件;紅爐炭二百斤。記此。
其三:
十二月十五日,內務府總管海望、太醫院院使劉勝芳、四執事執事侍李進忠同傳:圓明園秀清村處用礦銀十兩,黑炭一百斤,好煤二百斤。記此。
其四:
十二月二十二日,內務府總管海望、四執事執事侍李進忠傳:圓明園秀清村處化銀用白炭一千斤,渣煤一千斤。記此。
這里披露的雍正朝《活計檔》中的幾則檔案,能不能說明雍正皇帝確實是煉丹了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對這四件檔案再作一些具體分析。第一,傳用物品的地點在秀清村,這里位於圓明園的東南角,前面是水,後面是山,十分僻靜,是個進行秘事活動的好地方。第二,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往這個小地方運送木柴、煤炭四千四百多斤,干什麼用?是用來做飯,還是取暖?這些都不可能。因為在清代,皇家宮苑取暖備膳所用的木柴煤炭,一直是定量供應,並設有專門的賬本,從來不記入《活計檔》這種秘密檔冊的。第三,值得注意的是,操辦這件事的官員,除了雍正的心腹內務府總管海望外,還有一位是劉勝芳,他是主管皇帝醫療保健的太醫院院使。第四,更重要的是,運往秀清村的物品中,明確出現了「礦銀」、「化銀」等字眼。凡此種種,當可推斷,從雍正八年(1730)末,雍正皇帝在圓明園的秀清村開始煉丹了。
雍正丹爐一開,燒煉之火便沒有再滅。在雍正九年到十三年(1731—1735)的內務府《活計檔》中,有關雍正煉丹的記載越來越多地出現了。如雍正九年的「六所檔」,雍正十年的「南薰殿並圓明園頭所、四所、六所、接秀山房總檔」,雍正十一年的「四所等處檔」,雍正十二年、十三年的「六所檔」,都有這類內容。根據清宮內務府造辦處這些檔案記載,自雍正八年十一月至雍正十三年八月,在這五年間,雍正下旨向圓明園運送煉丹所需物品一百五十七次,平均每個月有兩三次。累計算來,共有黑煤一百九十二噸,木炭四十二噸,此外還有大量的鐵、銅、鉛制器皿,以及礦銀、紅銅、黑鉛、硫磺等礦產品,並有大量的衫木架黃紙牌位、糊黃絹木盤、黃布(絹)桌圍、黃布(絹)空單等物件。所有這些物品,都是煉丹活動所必不可少的。可以想見,在雍正的旨意下,成百噸的煤炭被運進皇家宮苑,在長達幾年的時間里,爐火不滅,煉丹不止,把個山清水秀的圓明園搞得何等地烏煙瘴氣!
在圓明園為雍正煉丹的道士,主要有張太虛、王定乾等人。他們都會一套「修煉養生」方術,對「煉火之說」更有一番研究。這些道士們沒有辜負雍正的期望,真的煉出了一爐又一爐的金丹大葯。
雍正吃了道士煉制的丹葯,感覺良好,還拿出一些賞給出征打仗的將帥和一些大臣。「丹葯」二字,明白無誤地載入了清宮秘檔。據清宮《活計檔》載,雍正十二年三四月間,雍正皇帝曾兩次賞發「丹葯」。有關詳細情況,是這樣分別記載的——
一則:
三月二十一日,圓明園送出的帖子說,內務府總管大臣海望交來丹葯四匣,並傳達雍正的旨意,將丹葯配上好看的匣子,分頭賞給署理大將軍查郎阿、副將張廣泗、參贊穆登、提督樊廷四人。據此,四天後,也就是當月二十五日,四份丹葯分別配上了杉木匣,黑氈包裹,棉花塞墊,由領催趙牙圖交給柏唐阿巴蘭太拿去。
二則:
四月初一日,圓明園送出的帖子說,委署主事寶善傳話,內務府總管大臣海望交來丹葯一匣,雍正的旨意是:配上精緻些的匣子,賞給散秩大臣達奈。於是,在當月初四日,便做好杉木匣一個,外包黑氈,交柏唐阿巴蘭太拿去。
這兩份檔案,都直接使用了「丹葯」二字。而且,雍正傳旨的時間,這丹葯賞給誰,又怎樣包裝,都寫得清清楚楚。特別要注意的是,這兩次賞賜的旨意都是從圓明園發出的帖子傳達的,又是內務府總管海望親手交出。由此可知,這些御賜「丹葯」,就是圓明園御用煉丹點煉制的。
中國古代有句諺語,「服食求神仙,多為葯所誤。」縱觀古代歷史,服丹喪命的悲劇在帝王之家屢屢重演。正是本想要長生,反而中毒早死。據筆者研究統計,古代中國先後有十五六位帝王死於丹葯中毒。象晉哀帝、唐太宗、明仁宗都是吃長生丹葯中毒喪命的。原來,所謂長生不老的丹葯,竟「懷大毒在其中」,因為煉丹所用的鉛、汞、硫、砷等礦物質都是含有毒素的,對人腦五臟侵害相當大。在現代生活中,環保工作的一大任務就是嚴格控制並努力降低這些物質在生活載體中的含量。從這個角度上講,說是可以長生的丹葯和害人的毒葯簡直沒有什麼兩樣。雍正當然也沒有逃脫丹毒喪身的厄運。
關於雍正死於丹葯中毒的推測,史學界一直有這種看法。國內外許多清史學家通過研究認為:雍正相信道教長生不老的說法,服用丹葯中毒而死極有可能。《清帝外紀》載:「惟世宗之崩,相傳修煉餌丹所致,或出有因。」近年,隨著雍正問題研究的深入,雍正服丹致死說越來越引起史家的關注和認同。美國學者A.W.恆慕義在20世紀40年代即指出:「胤禛相信道教關於長生不老的說法,所以他服用各種各樣的葯物。正是這些葯物,導致他的死亡。」海外學人楊啟樵通過長篇論證,推斷雍正是「服餌丹葯中毒而亡的。」馮爾康先
生認為,雍正「死於丹葯中毒,此說頗有合於情理處。」楊乃濟先生則提出「雍正帝死於丹葯中毒說旁證。」現在,雍正煉丹的檔案得到進一步發掘,從雍正召請道士煉丹,向內外大臣賞丹以及他自己說吃丹等情況看,雍正服丹致死的可能性的確是很大的。他常年服食丹葯,有毒成份在體內長期積累,最終發作導致暴亡,這是極有可能的。
值得注意的是,據《活計檔》記載,就在雍正死前的十二天,有二百斤黑鉛運入圓明園。檔案記錄:八月初九日,總管太監陳久卿、首領太監王守貴一同傳話,圓明園二所用牛舌頭黑鉛二百斤。當天,這二百斤黑鉛便運入園子。
黑鉛是煉丹常用原料,更是一種有毒金屬,過量服食可使人致死。八月初九日,二百斤黑鉛運入圓明園,十二天後雍正在園內暴亡。研究這個問題的史學專家認為,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有著因果關系的丹葯中毒事件。這種可能不是沒有的。
研究雍正死因的學者普遍注意到,乾隆對煉丹道士的處理露出許多破綻。
疑點之一:就在雍正死後的第二天,剛剛即位的乾隆便下令驅逐煉丹道士張太虛、王定乾。如果不是他們惹下什麼彌天大禍,乾隆哪致於在萬機待理之際對兩個小小的道士大發肝火,並專門發布一道上諭?
疑點之二:乾隆在這道諭旨中特別強調,雍正喜好「爐火修煉」確有其事,但只是作為「游戲」,並沒有吃用丹葯。如果真的沒吃丹葯又何必辯解,這不恰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詔告嗎?
疑點之三:在下令驅逐道士的同一天,乾隆還告誡宮內太監、宮女不許亂傳「閑話」,免得讓皇太後「心煩」。雍正剛死,究竟有什麼「閑話」?皇太後為什麼會聽了「心煩」?而又為何不可告人「傳說」?
所有這些,不能不讓人推測:雍正就是死於丹葯中毒,死於煉丹道士之手。
喜歡刨根問底的人或許會問,雍正若果真是吃丹葯喪命的,那麼煉丹道士理所當然是殺頭之罪,可是乾隆為什麼僅僅是把他們趕走就算完事了?對此,研究者以往多是強調,乾隆這樣做,主要是因為大喪期間不宜殺人。筆者在寫作《帝王與煉丹》一書的過程中發現,歷史上竟然有幾乎是雷同的事件發生過,或許能說明一些問題,給我們一些啟示。據《舊唐書·郝處俊傳》載,唐太宗李世民「服胡僧長生葯,遂致暴疾不救。」「時議者歸罪於胡人,將申顯戮,又恐取笑夷狄,法遂不行。」據此,唐太宗吃了古印度國方士的丹葯暴亡,當時朝中大臣要把那個叫那羅邇娑婆寐的胡人處斬,但剛剛登基的唐高宗擔心大唐天子吃丹致死這件事傳出去讓世人笑話,而將那位印度方士「放還本國」。
我們不知道乾隆是否看過這段唐史並從中受到啟發,但他對為雍正煉丹的道士的「驅逐」,與唐代將害死太宗的胡僧的「放還」竟如同一轍,難道這只是一種偶然的巧合嗎?所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在這件事上都是這樣:先帝服丹致死,新帝不願把事情張揚鬧大而將煉丹方士趕走了之。在為父皇遮醜這一點上,乾隆與唐高宗使用的方法是一模一樣的。由此看來,乾隆對煉丹道士張太虛等人的發落可謂有例可循,並不奇怪。而這一重復的歷史現象,是否又可以反過來「證明」,雍正恰像唐太宗一樣是服丹喪命的呢?
說到這里,我們通過一件件深藏大內的秘檔看到,雍正是個喜好煉丹、常吃丹葯的皇帝,他的暴亡,可能是死前十幾天運入圓明園的那二百斤黑鉛所致,更可能是常年服食丹葯,有毒成份在體內長期積累最終發作的惡果。總之,從各方面情況看,雍正死於丹葯中毒是大致可信的。那麼,等到將來有一天打開埋葬雍正的泰陵時,對其遺骨的化驗研究,或許會進一步證實雍正是不是死於靈丹妙葯。到那時,也可看看躺在地宮里的雍正到底有沒有腦袋了。
©2007 Bai
3、雍正怎麼死的
4、雍正的生死之謎
雍 正 煉 丹
歲月悠悠,滄海桑田。然而,皇家陵園的青山翠柏遮掩不住一串串歷史的謎團。清朝第一位葬到河北易縣清西陵的皇帝雍正,他的繼位登基令人猜疑百出,他的嚴猛政策讓人評說不已,而他的暴死,更給後人留下了一個難解的謎。
關於雍正的死,我們查看到的清宮檔案《雍正朝起居注冊》,記載了他死前幾天的情況:那是雍正十三年(1735)的八月,時年五十八歲的雍正皇帝住在圓明園,十八日與辦
理少數民族事務的大臣議事,二十日召見寧古塔的幾位地方官員,二十一日仍照常辦公,說明這時他的身體還挺好。二十二日,雍正突然得病,當天晚上朝中重臣被匆忙召入寢宮,已是奄奄一息的雍正宣布傳位給乾隆。第二天,五十八歲的雍正便在圓明園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皇宮檔案只是如此簡要地記下了雍正的突然死亡,而沒有說明任何原因。這就很容易引起人們的猜測,於是雍正不得好死的種種說法便產生了。
民間最為流行的說法是,當時有一位剛烈女子叫呂四娘,她的爺爺和父親都因為文字獄而被雍正斬殺了。為了報這殺父之仇,呂四娘練了一身好武藝,成為遠近聞名的俠女。她尋找機會潛入圓明園,揮劍砍去了雍正的頭顱。因此,安葬雍正時,只好鑄造了一顆金頭來替代雍正的腦袋。
還有一種說法更讓人吃驚。據說,《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有個戀人叫竺香玉,是林黛玉的化身。這竺香玉後來被雍正強占,成為皇後。曹雪芹想念戀人,便想方設法找了一個差事混入宮中,最終與竺香玉合謀,用毒葯將雍正害死。
另有野史傳聞,說是宮女與太監串通一氣,用繩子把雍正勒死了。
這里,關於雍正死因的三種說法,都很有傳奇色彩。正因傳奇,人們在茶餘飯後談起來,總是津津樂道,引人入勝。不過,這些只能算是民間傳說,而不是歷史事實。可以肯定地講,這幾種說法都不可信。
雍正的死因是什麼?有的歷史學家曾提出,雍正是突然中風死去的。雖然推論有一定的道理,可是並沒有拿出特別有說服力的證據。
那麼,雍正究竟是怎麼死的?隨著清宮檔案的挖掘和研究,越來越多的史學工作者認為,雍正吃丹葯中毒致死的可能性極大。接下來便讓我們看看,道家的煉丹爐能不能揭開雍正暴亡這個謎。
自古以來,凡是幻想長生不老的帝王,大都迷戀神丹大葯。從秦始皇派人入海訪仙求葯,到漢武帝命煉丹家李少君、欒大煉化「益壽」「不死」的黃金器具;從三國的曹操遍招甘始、左慈等天下方士習煉「養性法」,到東晉哀帝「餌長生葯」喪命;從隋文帝指派嵩高道士潘誕「合煉金丹」,到唐太宗李世民服食古印度方士的長生葯「暴疾不救」;再從宋太祖趙匡胤召見高道蘇澄隱詢問「養生秘術」,到明憲宗以丹縱欲「氣傷龍脈」而暴亡……一朝又一代的封建帝王對道家的丹術走火如魔,喜怒笑罵盡在其中。而清朝的雍正,可算是中國
古代史上最後一位寵信道士迷戀丹葯的皇帝了。
雍正喜好煉丹,由來已久。他在做皇子時,就對丹葯產生了興趣,那時他曾寫過一首題目就叫《燒丹》的詩:
鉛砂和葯物,松柏繞雲壇。
爐運陰陽火,功兼內外丹。
這首詩中,又是鉛砂,又是爐火,煙霧繚繞,功兼內外,就好像一幅活靈活現的煉丹寫真圖。從中可以看出,雍正早年就對煉丹有所認識並有些研究了。
這里所說的煉丹,是道教企求不死成仙的一種修煉方術。嚴格講來,丹有內外之分。外丹,是指用天然礦物石葯為原料,用爐鼎燒煉,以制出一種所謂的服後不死的丹葯。歷史上的煉丹道士,有主張煉制和服食黃金、丹砂的金砂派;有提倡以鉛料、水銀為至寶大葯的鉛汞派;還有極言用硫磺、水銀合煉以求神丹的硫汞派。內丹,是指通過內煉使精、氣、神在體內聚凝不散而成丹,達到養生延年的目的。雍正的一生,便與金丹仙葯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登上皇帝寶座之後,雍正曾極力推崇金丹派南宗祖師張伯端,把他封為「大慈圓通禪仙紫陽真人」,並敕命在張伯端的故里建造道觀以做崇祀。據《紫陽道觀碑文》記載,雍正特別贊賞「真人」張伯端「發明金丹之要」。
至遲從雍正四年(1726)開始,雍正皇帝就經常吃一種叫「既濟丹」的丹葯。他感覺服後有效,還作為特殊禮品賞賜給雲貴廣西總督鄂爾泰、河東總督田文鏡等一些寵臣。在田文鏡的一件奏摺上,雍正用硃砂筆寫道:「此丹修合精工,奏效殊異,放膽服之,莫稍懷疑,乃有益無損良葯也。朕知之最確。」雍正勸自己的寵臣,對御賜丹葯,放開膽子吃,絲毫不用懷疑,因為他對這種丹葯「知之最確」。這表明,雍正很注意研究丹葯的葯性,並且對他所服用的丹葯已是確信不疑了。需要說明的是,雍正這時吃的「既濟丹」,當是方家術士們在外煉制的,清朝皇宮在這一時期還沒有直接的煉丹活動。
雍正八年(1730)的春天,雍正皇帝鬧了一場大病。為了治病,雍正命令內外百官大規模訪求名醫和精於修煉的術士。為此,他給河東總督田文鏡、浙江總督李衛、雲貴廣西總督鄂爾泰、川陝總督查郎阿、山西巡撫石麟、福建巡撫趙國麟等一大批地方高級官員,分別發去文字完全相同的手諭。
雍正手書朱諭的內容如下:
可留心訪問有內外科好醫生與深達修養性命之人,或道士,或講道之儒士俗家。倘遇緣訪得時,必委曲開導,令其樂從方好,不可迫之以勢,厚贈以安其家,一面奏聞,一面著人優待送至京城,朕有用處。竭力代朕訪求之,不必預存疑難之懷,便薦送非人,朕亦不怪也,朕自有試用之道。如有聞他省之人,可速將姓名來歷密奏以聞,朕再傳諭該督撫訪查,不可視為具文從事,可留神博問廣訪,以符朕意。慎密為之!
雍正的這道密諭,中心意思是,讓封疆大吏們代皇上尋找會修養的道家術士。為此,雍正要求地方大員:第一,務必將此事當成要務,一定要「留神」,而絕不能視作可辦可不辦的事;第二,一旦訪得「深達修養」的人,對其家屬要優厚安排,對其本人要好好護送來京;第三,盡管打消顧慮,哪怕推薦的人不很合適,也不會怪罪;第四,本地沒有的,若聽說外省有,也要奏報上來。最後,雍正囑咐,此事屬於絕密,千萬「慎密為之。」
這道非同一般的密諭,雍正在當時總共寫了多少份發給多少人,我們不得而知。不過,在今天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有九份,台北故宮博物院保存著六份。這十五份朱諭,每份內容都完全一樣,一字不差。若在通常,發給各地官員的諭旨,如果內容文字相同,都是由親密大臣代筆,唯獨這道密諭,全是雍正用硃砂一筆一筆一份一份地書寫,而且十分工整,可見雍正對此事的慎密和重視。
皇帝既然如此重視,反復叮囑臣下「留神博問廣訪」,「不可視為具文從事」,做臣子的有誰還敢怠慢?收到雍正的朱諭,各地官員即刻展開尋訪行動。很快,四川巡撫憲德寫摺子報告說,當地有個叫龔倫的人,人們都稱龔仙人,有長生之術,都八十六歲了,姨太太還給他生了一個兒子。雍正立即諭令召進宮來,可就在這時,那個龔仙人升天死去了。
沒能見到龔仙人,雍正自然十分惋惜。但他並不甘心,又命四川巡撫憲德秘密查訪,看龔仙人的兒子是否從他的父親那裡得到什麼「秘傳」。憲德於是又去秘訪,結果幾個兒子都說「未曾領受其父秘傳」。龔倫的後人或許是感到此事干係重大,萬一出點什麼差錯,身家性命就保不住了,所以未敢應召。後來的事實表明,龔倫的兒子是聰明的,河南道士賈士芳應召入宮就命喪黃泉了。
賈士芳是如何入宮的?那是浙江總督李衛,在奉到尋訪道士諭令的第二天,便寫摺子向雍正報告說,民間傳聞在河南有個四處游盪的道士叫賈士芳,素有「神仙」之稱,特推薦這個賈道士進京為皇上治病。這個賈士芳,原先是北京白雲觀的道士,後來浪跡河南,遠近有些名氣。
雍正看過李衛的奏報,立即命令主管河南山東兩省政務的河東總督田文鏡派專人送賈士
芳進京。賈於雍正八年(1730)七月間抵達宮禁,開始給皇上治病,竟頗見療效。對此,雍正十分高興,對雲貴廣西總督鄂爾泰說:「朕躬違和,適得異人賈士芳調治有效。」在九月初六日李衛的秘折上,雍正還表揚李衛推薦賈道士有功,朱筆批道:「朕安,已全愈矣。朕躬之安,皆得卿所薦賈文士(即賈士芳)之力所致。」於是,賈士芳由一個野道士變為備受天子寵信的「異人」,身價陡增百倍。
可是,伴君如伴虎。僅僅是一個多月的工夫,也就是在這年的九月間,雍正突然將御用道士賈士芳下獄治罪。關於賈士芳的獲罪,歷來說法不一。現在,原始的皇宮檔案為我們提供了新證。在清宮檔案中,有一件經雍正親筆修改過的上諭,據考證是雍正八年九月間發的。在這道諭旨中,雍正很直白地說:賈士芳的「按摩之術」、「密咒之法」,起初確實是「見效奏功」。可是,「一月以來,朕躬雖已大愈,然起居寢食之間,伊(指賈士芳)欲令安則安,伊欲令不安則果覺不適。」「其調治朕躬也,安與不安,伊竟欲手操其柄,若不能出其范圍者。」雍正進而斥責賈士芳「公然以妖妄之技,謂可施於朕前。」讀了這段諭旨,我們自然了解到賈士芳獲罪的真相,原來這個道士利用「按摩」「密咒」等方術,逐漸控制了雍正的健康,讓他舒適便舒適,讓他難受便果然難受。貴為天子,怎能受他人擺布?雍正一旦察覺到自己的安康被賈道士操縱,頓感問題嚴重,遂刻不容緩地處理此事,立即下令將賈道士處斬,罪名是:賈士芳在朕的面前使用妖術。
賈士芳的案子發生後,雍正曾極力為李衛開脫,說李衛當初推薦時已經聲明不知道賈某的底細,只是將所見所聞奏報上來,盡無隱之忠誠,因此只可嘉獎而無過錯。這就給那些已經和將要推薦道士的大臣們吃了定心丸。
雖然砍了賈士芳的頭,但雍正並沒有因此失去對道士的信任。據清宮檔案記載,從雍正八年(1730)鬧病到五年之後死去,雍正皇帝參與道教活動一直十分頻繁。在皇宮,除了專門進行道教活動的欽安殿外,雍正還請道士們在太和殿、乾清宮等主要宮殿安放道神符板,在他的寢宮養心殿安設斗壇,以求道神的保護。雍正為做法事,還在蘇州定做道士們穿的絲緞法衣,一次就是六十件。今天的北京故宮博物院,仍保存著雍正當年身穿道教服裝的畫像。
雍正甚至在御花園建了幾間房子專門給道士婁近垣等人住,以便隨時請這些道士祈禱修煉。就此,雍正九年(1731)正月二十七日內務府總管海望接到一道諭旨,上面說的十分明白:「朕看後花園千秋亭,若設斗壇不甚相宜,用後層方亭設斗壇好……玉翠亭之東有空地,量其地勢,將小些的房添蓋幾間,給法官住。」這里的後花園,即是紫禁城內的御花園。以往,在皇宮內雖設有多處供奉佛道的處所,但這類地方除以太監身份充當的僧人、道士外,未經凈身的山野僧道是從來不準在大內居住的。現在,雍正諭令在御花園玉翠亭的東側添建幾間房「給法官住」,也實在是破天荒的舉動了。
翔實的檔案資料表明,雍正不僅在全國大范圍地秘密尋訪道家術士,而且還在皇宮里與道士們打得火熱。這些道士雖然其方術各不一樣,但均屬「修煉養生之人」,其目的都是為雍正「治病驅邪」。這當中有念咒按摩的賈士芳之流,有設壇祈禱的婁近垣之輩,還有下面將談到的「為煉火之說」的張太虛、王定乾等一夥人。
雍正在與道士們打得火熱的同時,皇家園林圓明園開始升火煉丹了!
皇帝煉丹,這當然是絕密事件,在官書正史上不可能有記載。可是,在清宮秘檔中仍透露出一些蛛絲馬跡。記載皇宮日用物品的內務府賬本《活計檔》,就披露了雍正煉丹的一些情況。最早出現的有關記載,是在雍正八年(1730)冬天的《活計檔》,其中十一月有一條,十二月有三條。這四則檔案向人們透露,雍正八年末,在圓明園東南角的秀清村,在
內務府總管海望和太醫院院使劉勝芳的主持操辦下,先後運入四千餘斤木柴煤炭,利用礦銀等物開始為雍正煉丹。
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這幾則有關雍正煉丹的檔案究竟記載了哪些內容——
其一:
十一月十七日,內務府總管海望、太醫院院使劉勝芳同傳:圓明園秀清村處用桑柴一千五百斤,白炭上百斤。記此。
其二:
十二月初七日,內務府總管海望、太醫院院使劉勝芳傳:圓明園秀清村處用鐵火盆罩,口徑一尺八寸,高一尺五寸一件;紅爐炭二百斤。記此。
其三:
十二月十五日,內務府總管海望、太醫院院使劉勝芳、四執事執事侍李進忠同傳:圓明園秀清村處用礦銀十兩,黑炭一百斤,好煤二百斤。記此。
其四:
十二月二十二日,內務府總管海望、四執事執事侍李進忠傳:圓明園秀清村處化銀用白炭一千斤,渣煤一千斤。記此。
這里披露的雍正朝《活計檔》中的幾則檔案,能不能說明雍正皇帝確實是煉丹了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對這四件檔案再作一些具體分析。第一,傳用物品的地點在秀清村,這里位於圓明園的東南角,前面是水,後面是山,十分僻靜,是個進行秘事活動的好地方。第二,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往這個小地方運送木柴、煤炭四千四百多斤,干什麼用?是用來做飯,還是取暖?這些都不可能。因為在清代,皇家宮苑取暖備膳所用的木柴煤炭,一直是定量供應,並設有專門的賬本,從來不記入《活計檔》這種秘密檔冊的。第三,值得注意的是,操辦這件事的官員,除了雍正的心腹內務府總管海望外,還有一位是劉勝芳,他是主管皇帝醫療保健的太醫院院使。第四,更重要的是,運往秀清村的物品中,明確出現了「礦銀」、「化銀」等字眼。凡此種種,當可推斷,從雍正八年(1730)末,雍正皇帝在圓明園的秀清村開始煉丹了。
雍正丹爐一開,燒煉之火便沒有再滅。在雍正九年到十三年(1731—1735)的內務府《活計檔》中,有關雍正煉丹的記載越來越多地出現了。如雍正九年的「六所檔」,雍正十年的「南薰殿並圓明園頭所、四所、六所、接秀山房總檔」,雍正十一年的「四所等處檔」,雍正十二年、十三年的「六所檔」,都有這類內容。根據清宮內務府造辦處這些檔案記載,自雍正八年十一月至雍正十三年八月,在這五年間,雍正下旨向圓明園運送煉丹所需物品一百五十七次,平均每個月有兩三次。累計算來,共有黑煤一百九十二噸,木炭四十二噸,此外還有大量的鐵、銅、鉛制器皿,以及礦銀、紅銅、黑鉛、硫磺等礦產品,並有大量的衫木架黃紙牌位、糊黃絹木盤、黃布(絹)桌圍、黃布(絹)空單等物件。所有這些物品,都是煉丹活動所必不可少的。可以想見,在雍正的旨意下,成百噸的煤炭被運進皇家宮苑,在長達幾年的時間里,爐火不滅,煉丹不止,把個山清水秀的圓明園搞得何等地烏煙瘴氣!
在圓明園為雍正煉丹的道士,主要有張太虛、王定乾等人。他們都會一套「修煉養生」方術,對「煉火之說」更有一番研究。這些道士們沒有辜負雍正的期望,真的煉出了一爐又一爐的金丹大葯。
雍正吃了道士煉制的丹葯,感覺良好,還拿出一些賞給出征打仗的將帥和一些大臣。「丹葯」二字,明白無誤地載入了清宮秘檔。據清宮《活計檔》載,雍正十二年三四月間,雍正皇帝曾兩次賞發「丹葯」。有關詳細情況,是這樣分別記載的——
一則:
三月二十一日,圓明園送出的帖子說,內務府總管大臣海望交來丹葯四匣,並傳達雍正的旨意,將丹葯配上好看的匣子,分頭賞給署理大將軍查郎阿、副將張廣泗、參贊穆登、提督樊廷四人。據此,四天後,也就是當月二十五日,四份丹葯分別配上了杉木匣,黑氈包裹,棉花塞墊,由領催趙牙圖交給柏唐阿巴蘭太拿去。
二則:
四月初一日,圓明園送出的帖子說,委署主事寶善傳話,內務府總管大臣海望交來丹葯一匣,雍正的旨意是:配上精緻些的匣子,賞給散秩大臣達奈。於是,在當月初四日,便做好杉木匣一個,外包黑氈,交柏唐阿巴蘭太拿去。
這兩份檔案,都直接使用了「丹葯」二字。而且,雍正傳旨的時間,這丹葯賞給誰,又怎樣包裝,都寫得清清楚楚。特別要注意的是,這兩次賞賜的旨意都是從圓明園發出的帖子傳達的,又是內務府總管海望親手交出。由此可知,這些御賜「丹葯」,就是圓明園御用煉丹點煉制的。
中國古代有句諺語,「服食求神仙,多為葯所誤。」縱觀古代歷史,服丹喪命的悲劇在帝王之家屢屢重演。正是本想要長生,反而中毒早死。據筆者研究統計,古代中國先後有十五六位帝王死於丹葯中毒。象晉哀帝、唐太宗、明仁宗都是吃長生丹葯中毒喪命的。原來,所謂長生不老的丹葯,竟「懷大毒在其中」,因為煉丹所用的鉛、汞、硫、砷等礦物質都是含有毒素的,對人腦五臟侵害相當大。在現代生活中,環保工作的一大任務就是嚴格控制並努力降低這些物質在生活載體中的含量。從這個角度上講,說是可以長生的丹葯和害人的毒葯簡直沒有什麼兩樣。雍正當然也沒有逃脫丹毒喪身的厄運。
關於雍正死於丹葯中毒的推測,史學界一直有這種看法。國內外許多清史學家通過研究認為:雍正相信道教長生不老的說法,服用丹葯中毒而死極有可能。《清帝外紀》載:「惟世宗之崩,相傳修煉餌丹所致,或出有因。」近年,隨著雍正問題研究的深入,雍正服丹致死說越來越引起史家的關注和認同。美國學者A.W.恆慕義在20世紀40年代即指出:「胤禛相信道教關於長生不老的說法,所以他服用各種各樣的葯物。正是這些葯物,導致他的死亡。」海外學人楊啟樵通過長篇論證,推斷雍正是「服餌丹葯中毒而亡的。」馮爾康先
生認為,雍正「死於丹葯中毒,此說頗有合於情理處。」楊乃濟先生則提出「雍正帝死於丹葯中毒說旁證。」現在,雍正煉丹的檔案得到進一步發掘,從雍正召請道士煉丹,向內外大臣賞丹以及他自己說吃丹等情況看,雍正服丹致死的可能性的確是很大的。他常年服食丹葯,有毒成份在體內長期積累,最終發作導致暴亡,這是極有可能的。
值得注意的是,據《活計檔》記載,就在雍正死前的十二天,有二百斤黑鉛運入圓明園。檔案記錄:八月初九日,總管太監陳久卿、首領太監王守貴一同傳話,圓明園二所用牛舌頭黑鉛二百斤。當天,這二百斤黑鉛便運入園子。
黑鉛是煉丹常用原料,更是一種有毒金屬,過量服食可使人致死。八月初九日,二百斤黑鉛運入圓明園,十二天後雍正在園內暴亡。研究這個問題的史學專家認為,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有著因果關系的丹葯中毒事件。這種可能不是沒有的。
研究雍正死因的學者普遍注意到,乾隆對煉丹道士的處理露出許多破綻。
疑點之一:就在雍正死後的第二天,剛剛即位的乾隆便下令驅逐煉丹道士張太虛、王定乾。如果不是他們惹下什麼彌天大禍,乾隆哪致於在萬機待理之際對兩個小小的道士大發肝火,並專門發布一道上諭?
疑點之二:乾隆在這道諭旨中特別強調,雍正喜好「爐火修煉」確有其事,但只是作為「游戲」,並沒有吃用丹葯。如果真的沒吃丹葯又何必辯解,這不恰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詔告嗎?
疑點之三:在下令驅逐道士的同一天,乾隆還告誡宮內太監、宮女不許亂傳「閑話」,免得讓皇太後「心煩」。雍正剛死,究竟有什麼「閑話」?皇太後為什麼會聽了「心煩」?而又為何不可告人「傳說」?
所有這些,不能不讓人推測:雍正就是死於丹葯中毒,死於煉丹道士之手。
喜歡刨根問底的人或許會問,雍正若果真是吃丹葯喪命的,那麼煉丹道士理所當然是殺頭之罪,可是乾隆為什麼僅僅是把他們趕走就算完事了?對此,研究者以往多是強調,乾隆這樣做,主要是因為大喪期間不宜殺人。筆者在寫作《帝王與煉丹》一書的過程中發現,歷史上竟然有幾乎是雷同的事件發生過,或許能說明一些問題,給我們一些啟示。據《舊唐書·郝處俊傳》載,唐太宗李世民「服胡僧長生葯,遂致暴疾不救。」「時議者歸罪於胡人,將申顯戮,又恐取笑夷狄,法遂不行。」據此,唐太宗吃了古印度國方士的丹葯暴亡,當時朝中大臣要把那個叫那羅邇娑婆寐的胡人處斬,但剛剛登基的唐高宗擔心大唐天子吃丹致死這件事傳出去讓世人笑話,而將那位印度方士「放還本國」。
我們不知道乾隆是否看過這段唐史並從中受到啟發,但他對為雍正煉丹的道士的「驅逐」,與唐代將害死太宗的胡僧的「放還」竟如同一轍,難道這只是一種偶然的巧合嗎?所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在這件事上都是這樣:先帝服丹致死,新帝不願把事情張揚鬧大而將煉丹方士趕走了之。在為父皇遮醜這一點上,乾隆與唐高宗使用的方法是一模一樣的。由此看來,乾隆對煉丹道士張太虛等人的發落可謂有例可循,並不奇怪。而這一重復的歷史現象,是否又可以反過來「證明」,雍正恰像唐太宗一樣是服丹喪命的呢?
說到這里,我們通過一件件深藏大內的秘檔看到,雍正是個喜好煉丹、常吃丹葯的皇帝,他的暴亡,可能是死前十幾天運入圓明園的那二百斤黑鉛所致,更可能是常年服食丹葯,有毒成份在體內長期積累最終發作的惡果。總之,從各方面情況看,雍正死於丹葯中毒是大致可信的。那麼,等到將來有一天打開埋葬雍正的泰陵時,對其遺骨的化驗研究,或許會進一步證實雍正是不是死於靈丹妙葯。到那時,也可看看躺在地宮里的雍正到底有沒有腦袋了。
5、乾隆究竟是怎麼死的?
嘉慶三年十二月,乾隆病重。嘉慶四年正月初三日辰時(1799年2月7日晨7~復8點),乾隆太上皇在養心制殿病逝,終年八十九歲。謚「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孝慈神聖純皇帝」,廟號「高宗」,葬河北遵化清東陵馬蘭峪裕陵。 手都打痛了,採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