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養生觀念經歷了哪些轉變
《黃帝內經》中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觀點。喻示人們從生命開始就要注意養生,在健康或亞健康狀態下,預先採取養生保健措施,才能保健防衰和防病於未然。這種居安思危、防微杜漸的哲學思想是中國文化的精華。
2、養生是一輩子的事,年輕人怎麼養生
艾灸,一種無毒副作用的古原生態療法,中國古代醫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艾」,一種效用特殊的草。有一種草,樣貌非常普通,在中國南北方的農村、田頭野地隨處可見。端午前後,這種草從地里被采進信守傳統習俗的人家,默默為人辟邪祈福。在中國南方,廣東客家人喜歡用它的根煲湯,祛風暖胃。安徽農村地區,產婦們依老人言,懂得用它泡的水洗澡或熏蒸,達到理氣血、逐寒濕的作用。而在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夜晚,焚燒這種草驅趕蚊蠅,是常見的景緻。
這種草神奇而又普遍,它就是「艾」。中國古代醫學書籍,提到艾灸這種治療方法「葯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是說很多針葯無愈的病症,艾灸能夠治癒。「保命之法:灼艾第一」,是說艾能續命,艾能補腎。
艾灸,是中國古代醫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特點是不用服葯、無毒副作用,是一種綠色原生態療法。艾灸是用艾葉製成的艾灸材料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去調整人體已經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治病、防病的目的。「艾灸」成為常規常法而載諸典籍,經歷了漫長的試驗、研究、發揚,沿用至今。
艾之火是純陽之火。故而中國古人,把太陽稱為天之陽,把「艾」稱為地之陽。陽氣,是生命的根本。《內經》雲,「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如果我們把陽氣算作一百,那麼人從生到死就是陽氣從一百到零的過程,故而養生貴在保養陽氣、強壯陽氣。
艾熱之熱,非其他發熱物質所能比擬。「艾」在燃燒時產生的特殊的短紅外線,滲透力是普通長紅外線的3到4倍,能夠激活細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體免疫力。
古法艾灸同時具有自動找病位和通經脈的功能。艾火連續的燃燒、傳遞,可使艾火的純陽溫熱之氣由身體的皮膚表層透達體內,通達病位,打通阻塞,自動調節身體內部陰陽的升降,從而達到壯陽、養生、治病的功用。中醫研究機構用其他葯材和其他各種物質、各種物理化學方法射線方法等等與艾做對比研究。結果沒有一種方法可以完全替代艾。
中文的「艾」字,「乂」本意為治理恢復如初的意思。古代又稱年輕美麗的少女為少艾,正是艾的醫療之用的理想外延。
古法艾灸為什麼能治病
奇邪何來?疾病何來?人體本是陰陽對立的統一整體。中醫認為,疾病的發生都是由於陰陽失調。疾病在發生和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有某種病理產物的積滯,這種積滯的病理產物,如果能及時找到出路,病勢則必然受到頓挫而走向痊癒。
中醫工作者了解到,所有人身上都有一種經絡現象,就像在一台運轉的發電機身上,在金屬導線上有電壓和電流,十二經絡與三百六十五穴是人體臟腑各官能、官與官之間互相傳遞信息的驛站和通路。健康的生命狀態,內臟器官通過經絡體系與身體表面的穴位氣孔息息相通,在病理狀態下穴位氣孔又是宣洩病理產物的天然渠道和缺口。
艾灸和針灸一樣,都是在人體內部的信息通路上選擇相應的部位,以特定的因子、人工激發感傳作用,使良性循環得以恢復和鞏固,使惡性循環得以遮斷和阻滯,從而達到防病與治病的效果。
針灸和艾灸都有扶正祛邪的雙重作用,只不過從補穴意義上講、艾灸的作用是補多泄少,針灸的作用是泄多補少。針灸主通經脈,不能補元陽;艾灸法是先補而後泄,在提高正氣的情況下讓邪氣自除。
「以溢其邪,以行營衛」「有餘可泄,不足可補」是艾灸療法對這些中醫基本原則的靈活運用。古人強調養生是「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至少在日常習慣上,「寧事溫補,勿事寒涼」。
我們現代人卻往往反其道而行之。現代人生活節奏已太難依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從小生活在空調、冰箱、冷飲無處不在的環境,加上不恰當地大量使用含量葯物、激素,貪食生冷食物,經常身體保溫不當、熬夜等等,人體健康所倚賴的陽氣,容易被加速損耗。增加爐膛中的生命之火,變得越來越為現代人所需要。
古法艾灸能治哪些病
艾灸適應范圍廣泛,既適宜體弱病久的慢性病人,也適於體壯病輕的急性患者。對熱性病患者也可以灸治。元氣虛弱的人一般胃功能吸收差,服葯治療很難完全消化吸收葯物,很多葯物還必須耗用元氣才能發揮作用。長期服葯而不及時恢復和補充元氣又必然更損傷元氣。古法艾灸,可以不經過腸胃而直接將熱力作用於經脈,培補能量、提高正氣、通調經脈、祛病除邪。
像腎虛、失眠、虛胖、貧血、各種慢性婦科病、慢性腎病、類風濕、脊柱炎等等,對於西醫來說的不治之症,通過重灸關元等穴位,都可以治癒。灸關元是以後天補先天為道理人體「陰陽」的升降是有固定規律的,令元氣逐漸充足,陰陽就必定按照規律運行,該升的升,該降的降,不必人為再去調整。人體內自有大葯!
臟腑之氣匯聚於胸腹部的俞穴,稱為「募穴」。六臟六腑共有募穴12個。艾灸募穴可以治療本臟腑的病症,像用一股強氣流去疏通經脈,同時,總閘開閘放水去沖刷病灶,效果非常好。
日常生活中,我們感冒的時候,可以取灸大椎穴,效果非常快。把大椎穴灸到皮膚發紅、發潮為佳,每次操作做到微微出汗效果最好。預防經常性感冒,艾灸也很有效果,可以用溫和灸的方式艾灸中脘、關元、足三里。現代人胃腸不適的挺多,一般性腸胃有問題可艾灸足三里、神闕、關元,不論胃熱胃寒,都可以灸中脘。
一般人無法記住太多的穴位,但只要記住人體四大養生要穴,長期溫灸之,就能達到強身健體、增強免疫力、延緩衰老的作用。這四大養生要穴是:關元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命門穴。
不知道穴位怎麼辦?哪裡不舒服灸哪裡。用艾灸直接作用不舒服的患部,古人稱為阿是穴或者天應穴,也可以在患處附近或者離患處不遠處取穴,我們稱之為「就近取穴」。
古法艾灸養生有什麼講究
人體隨時在消耗,雖說我們隨時可灸,艾灸還是有一些注意事項,值得大家注意。
▌艾灸後都需要注意什麼?
艾灸後至少一小時內最好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後要比平時多喝一些溫開水,以協助排毒,但絕對不能喝冷水冰水。
▌是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古法艾灸?
孕婦、極度疲勞、過飢、過飽、酒醉、大汗淋漓,以及極度衰竭、無自製能力者不適宜做艾灸,一些特殊部位以及大血管處,心臟部位、眼球屬顏面部,也不要灸。
▌為什麼有些人艾灸後會出現疾病加重的反應?
比如很多人艾灸後會出現口乾舌燥,這是正邪交戰的正常現象。那些病邪在體內寄居很久,這時候免不了會有各種反應,逐步艾灸體內慢慢累積了足夠的正氣,病邪就會逐漸地出離體外了。有時候,我們艾灸中脘,會有肝區不適、或胃脘部會有不適,這有可能因為肝有隱患或胃脘部有疾病,艾灸會主動幫助我們去調整。艾灸關元穴,也許會反應出婦科方面的隱患、前列腺方面的問題或生殖系統的一些疾患。
艾灸的通竄功能就是在告訴我們,身體有一個自我調整的功能。只要你調動得好,相關部分就會齊心協力一起工作。每個人有經絡不同的敏感度,所以灸感的個體差異非常大,青壯年人的灸感往往較老年人強和快,女性的感傳也容易比男性高。
《本草綱目》記載,凡用艾葉需用陳久者,治令細軟,謂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則易傷人肌脈、所以施灸需用陳年艾,這是歷代醫家反復強調的。
▌如何分辨艾絨和艾條的優劣保證療效呢?
主要從絨、色、味、煙四個方面入手。我們到市場上挑選艾條、艾絨,可以看到,新艾的顏色發青、暗,點著以後火力強烈,燃燒時煙氣發青、發黑,比較嗆人。好的陳艾,則顏色土黃或金黃,煙的顏色是淡白不濃烈,燃燒後煙霧由下而上繚繞,氣味溫和有艾香,不刺鼻,滲透力強,灸治效果比較好。
現代的溫和灸療法
由於對古法艾灸養生的重視,現代條件下已開發出許多艾灸器械,使用艾葉加工而成的艾條和各種溫灸器具,因為一般都不會破損皮膚,安全穩妥,被稱之「溫和灸」。
▌常用的大致有兩種方法:
1)手持移動法。點燃艾條、手持艾條對准穴位或患痛處移動熏烤,用上下移動或左右移動之諸多手法,病人可長期自灸。
2)工具支持法。目前已有各種各樣的現代溫灸器,有手持的,有綁縛式的,目的均是為了緩解直接灸的燒灼痛與手持法的疲勞,哪怕隔著衣服灸療,也能使得滲透力源源不斷地發生作用。
「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古法艾灸不僅僅在我國深受重視,而且被多個國家追捧應用。
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傳染病肆虐日本,一位名叫原志免太郎的人在全國發起了一場「國民三里灸運動」,大大提高國民免疫力。
在韓國,電視劇《大長今》有一個關於艾灸的片段,長今的養父嚴重暈船陷入昏迷,長今考慮再三選用了古法艾灸為其治療,養父很快就恢復了健康,可見那時艾灸療法已相當普遍,且以一種簡單、安全的方式造福人民。
不僅如此,17世紀左右艾灸療法傳播到了歐洲,德國人甘弗在其著作《海外珍聞錄》中明確主張用艾絨施灸,且附註了一幅圖,標明了施灸的穴位和適應證等。將古法艾灸運用較為出色的是拿破崙軍中的外科主任拉蘭。自此,神奇的古法艾灸在歐洲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推廣。
但願每一個現代人,都能從我們祖先的醫學智慧里汲取營養,通過實踐艾灸這種古法、讓自己、家人和朋友都真陽充足,臟腑功能強健,最大限度減少疾病。願每個人都能盡享自然壽命,能夠更健康、更好地體驗生命的真義,廣行利濟群生的事業。
3、大家有什麼好的養生經驗 ,說說唄
養生之道的話你可以去了解一下艾益生!!
它家有很多的養生產品,呂虹橙也是合夥人
4、休息養生 什麼經驗最多
基本生活技能烹飪:游戲中可以使用烹飪技能來製作各色精美的食物,食物可以回復血或者氣,但是回復速度比葯品慢不少,使用食物時角色會自動坐下。烹飪的原材料包括魚、肉、糧食等。制葯:使用制葯技能可以製作出能瞬間補充血或者氣的各種妙葯,是一項很有用的技能。制葯的材料主要是采葯得到的各種草葯。鑄造:使用鑄造技能可以製作出各種兵器,需要在鑄造台附近才能使用。縫紉:羽衣霓裳,銀甲金鎧,縫紉技能能讓你親手做出各種防具。需要在縫紉台附近才能使用。工藝:各種精美的飾品,小巧的玩意,你都可以做,需要在工藝台附近才能使用。采礦:在大宋遼闊的土地上,分布著豐富的礦產資源,這些礦石是鑄造必不可少的資源哦~如果運氣好的話,還能在采礦的同時得到意外的寶石。采葯:漫山遍野的植物之間,仔細查看,會有名貴的草葯夾雜中間,越是高級的草葯,便是用來製作越高級的葯品,當然,越高級的草葯需要的采葯技能就越高。釣魚:你喜歡釣魚嗎?在《天龍八部》中你買一個魚桿,再有一定等級的釣魚技能,你就可以釣到草魚、鯽魚、珍珠魚、文昌魚、骨舌魚…… 這些魚除了可以賣掉換些銀兩,也可以烹飪成各式各樣的美食。種植:鋤禾曰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體驗農民伯伯的辛苦,在特定的農田裡種下種子,15分鍾後便可收獲到自己種植的小麥、大米、麻、緞等,這些都是烹飪和縫紉必不可少的材料。基本生活技能的輔助技能葯理:葯理是制葯的輔助的技能,葯理技能的等級越高,制葯技能的成功率越高,與普通生活技能頂級10級不同,葯理技能最多可以學到100級。可花費經驗和金錢學習並且升級。養生法:養生法是烹飪的輔助的技能,養生法技能的等級越高,烹飪技能的成功率越高,與普通生活技能頂級10級不同,養生法技能最多可以學到100級。可花費經驗和金錢學習並且升級。學習烹飪每個玩家都默認學會烹飪技能,等級是1級。使用烹飪技能點擊畫面左下方的技能按鈕(alt+s),打開技能界面,選擇"生活"技能,選中烹飪,點擊製作,打開烹飪界面,選中一項配方後,點擊製造即可做出美味的食品了。有些配方需要消耗活力,有些需要消耗精力,有些需要消耗各種材料。學習配方開始玩家職能製作各種食材和饅頭,想學會製作別的食物就需要食物配方。食物配方是一件道具,具體說就是記錄著食物製作方法的一本書,可以從某些道具商人處購買,在殺死怪物時也可能得到。在背包中滑鼠右鍵點擊配方即可學會,就可以製作新的食物。提升烹飪技能等級找到烹飪技能大師(大理 杜子飛 (117, 157),洛陽 李大嘴 (134,152),蘇州 (189,173) 智化),對話選擇"升級烹飪技能",在界面中點擊"學習"即可。升級烹飪技能要求烹飪技能的熟練度達到當前等級熟練度的上限,玩家等級也要達到相應等級,而且升級會消耗一定金錢和經驗。熟練度每種生活技能都有自己的熟練度,剛學會技能時熟練度為0,製作的次數越多熟練度就會增加,當達到當前等級的熟練度上限時,再製作則不會增加熟練度,需要提升生活技能等級後才能增加熟練度。烹飪的原料與產出原料主要包括魚(通過生活技能釣魚得到)、肉(通過殺死怪物得到)、莊稼(通過生活技能"種植"得到)。產品主要是回復血、回復氣和一定時間內使各種能力增加的食物。養生法養生法是烹飪技能的輔助技能,烹飪技能中某些配方在製作時有成功率,製作成功時得到的物品較好,製作失敗時得到很普通的物品,而養生法可以影響烹飪的成功率,養生法等級越高,烹飪的成功率越高。養生法的學習與洛陽的薔薇 (132,156)對話,選擇"學習養生法技能",交納少量金錢即可學會。養生法的升級與洛陽的薔薇 (132,156)對話,選擇"升級養生法技能",打開技能學習界面。養生法沒有熟練度,只需要達到要求的玩家等級,並交納一定金錢和經驗後即能升級。學習制葯與洛陽的張明景 (138,164)對話,選擇"學習制葯技能",交納少量金錢即可學會。學習配方與烹飪技能相同,需要學習配方才能製作各種葯品,配方是一件道具,具體說就是記錄著葯品製作方法的一本書,可以從某些道具商人處購買,在殺死怪物時也可能得到。在背包中滑鼠右鍵點擊配方即可學會,就可以製作新的葯品。在洛陽135,165的白萌生就出售一些初期的很高興為樓主解答 如有錯誤請諒解 如果對你有幫助,勞駕點下五星採納,祝您游戲愉快!記得採納哦~
5、中國保健養生自古以來就有傳承,其先後經歷的層次有哪些?
養生也就是生活中的注意身體那個復意思 養生的層次有一是動養之道,以適度鍛煉,活動筋骨,疏通氣血;二是靜養之道,適當休息,制以減少消耗,怡神健體;三是食養之道,均衡飲食而飲食有節,二便zd通暢;四是居養之道,起居有常而精神愉快、情緒安定
6、中醫養生的小故事
中醫養生故事――扁鵲與牛黃
牛黃,是一味名貴的中葯。相傳,牛黃是我國古代醫學家扁鵲在無意中發現的。 一天,扁鵲正在桌上整理煅制好的金礞石。此時,鄰居陽寶殺了一頭病牛,發現牛膽囊中有些像石頭洋的東西,不知是阿物,於是提著膽囊來向扁鵲請教。扁鵲剖開膽囊取出兩枚「石頭」放在桌上、仔細地琢磨。回家不久的陽寶又驚叫著跑來說其父親一口氣上不來,在炕上抽搐不停。扁鵲急忙去陽寶家,只見陽寶的老父親雙眼上翻,喉中嚕嚕有聲。扁鵲看罷,立即吩咐陽寶快到桌上把金礞石拿來研成末,給陽寶父親灌下。須臾,陽寶的父親就止住抽搐,氣息也平靜了。 扁鵲回家時卻發現桌上的兩枚牛「「石頭」不見了。細尋之下,原來陽寶在慌亂中錯把牛黃當金礞石拿去了。扁鵲思忖:「難道這種石頭真的有豁痰定驚的功效?」遂於次日,有意用其配葯,給陽寶的父親送去服之。不日,病奇跡般的好了。扁鵲就將這種黃牛膽內的深黃色之物命名為「牛黃」。 從此,名貴而奇效的中葯「牛黃」便誕生了。
中醫養生故事--蘇東坡妙聯對名醫 答案補充 蘇東坡不但在文學方面有偉大成就,而且在醫學方面也有很高造詣,人稱「儒醫」。 他在杭州任知府時,就致力於搞醫學研究。當時該地瘟疫經常發生,百姓死亡很多。為了把黎民百姓從痛苦的病魔中解脫出來,蘇東坡從自己的俸祿中拿出幾十兩黃金,在城裡建了一座名叫「安樂」的診坊,專門為人看病,三年中就治癒了近千病人。 傳說在杭州城西有個龐家莊,莊主姓龐名安時,此人性格豪爽,扶困濟貧,好善樂施,是遠近聞名的一位老中醫他喜歡交際,也愛好吟詩作對,談古論今。因而與蘇東坡交往甚厚,他們經常在一起談詩論對,切磋醫學。
答案補充 有一天蘇東坡正坐在書房裡翻閱醫學書籍,外面衙役來報:「啟稟大人,府外龐中醫求見」。蘇東坡忙說「有請」。龐中醫在衙役的引領下來到書房門前,猛抬頭,一眼看見門旁新掛了兩只燈籠,他不由詩興大發,隨口吟出一上聯:燈籠籠燈,紙(枳)殼原來只防風 蘇東坡正好迎出門來,他聽了略一沉思,立刻心領神會,隨即續出下聯:架鼓鼓架,陳皮不能敲半下(夏)。
答案補充 二人相視大笑,手挽手走進後院。院子的中央設一小花園,龐中醫 看見園中生長的翠竹蔥綠茁壯,他靈機一動,贊嘆道:
中暑最宜淡竹葉
蘇東坡隨口對道:
傷寒尤妙小柴胡
兩人在花園邊坐下,衙役遞上香茶,二人品茶談天。他倆從名詩談到名醫,又從對聯談到醫學,真是棋逢對手,喜結知音。
忽然,一陣微風拂過,送來陣陣花香,龐中醫 抬頭一看,只見園中玫瑰正盛開,嫵媚嬌嬈。他觸景生情,又出一聯:
玫瑰花開,香聞七八九里。
蘇東坡聽他又吟一聯,未加思索也脫口而出:
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龐安時坐了一會,告辭出來,隨口又出一聯:
神州到處有親人,不論生地熟地。
蘇東坡含笑答道:
春風來時盡著花,但聞藿香木香。
聯中的「枳殼、防風、陳皮、半夏、竹葉、柴胡、玫瑰花、梧桐子、生地、熟地、藿香、木香」都是中葯名。對聯對得工整和諧,妙趣橫生。
7、周柏春的養生經驗
周柏春說得好:「長生不老的人是沒有的,但益壽延年是可求的。
周柏春作為普通人,有常人一樣的生活起居:從小養成的習慣,不睡懶覺,早上7點左右起床。晚上現在沒有演出任務,通常看一會電視節目,一般10點以前睡覺。午後稍作午睡「打一會盹「。一日三餐很簡單,早上一隻大餅、一根油條、一瓶牛奶,中午和晚上吃飯,每餐飯量小湯盅大半碗,有時晚上也吃粥—食粥可以護胃養生致神仙。小菜葷腥不拘,以素為主,愛吃腌篤鮮(鹹肉、鮮肉加竹筍合煮的湯)。周柏春患有糖尿病,他作為病人的養生經驗是「要管好自己的嘴「,不貪(多吃)不饞(吃甜食)。故吃東西盡量避開甜食,但偶爾也吃一二口以煞煞饞(解饞)。從來不吃保健食品,以致別人送的保健品擱置過期而發霉變質。飲料通常只是茶水。他晚上愛看電視節目。因為看不清報紙上的細字,都由子女和妻子讀報,他則以耳代目。因為《上海中醫葯報》上有較多介紹治療糖尿病、養生保健等的文章,這也成了他在眾多報紙中喜歡、常常聽讀的報紙之一。生活環境,包括夫妻恩愛體貼、家庭和睦、子女孝順及其事業、工作、下一代的前途等,對於養生十分重要。
周柏春的夫人吳克瑾今年也80多歲,夫妻雙雙高壽,相敬如賓,相濡以沫恩愛體貼,所以生活給予美好的回報。夫妻恩愛必須建立在相互信賴上,只有相互信賴,才能互相體貼和支持。言語中洋溢著周柏春對妻子的感激之情。周柏春告訴筆者,他們夫婦共養育了6個孩子.幾個子女通過自覺刻苦學習文化,並有一份不錯的工作。現在周柏春不僅有工作和生活狀況不錯的第二代,而且第三代五個孫子、外孫都是大學畢業,其中2個在澳洲悉尼攻讀碩士研究生,第四代中最大孩子在市重點中學讀高中,成績名列前茅。周柏春子女雖多,雖不住在一起,也不是百依百頤,但難得的是,都能體貼父母,經常上門探望雙親,特別是雙休日,必定與父母在一起,合家團聚,盡享天倫之樂。這些都為周柏春營造了一個長壽的生活環境,他感念生活,贊美生活,無欲無求,知足常樂,心情舒暢。人間需要愛,需要歡笑,人間沒有歡笑就會變得一片死寂。滑稽大師,愛憎分明,贊美生活,歌頌光明,鞭撻醜陋。他們是為人間傳播歡笑的人,他們用幽默藝術裝點生活,讓人間充滿了歡笑和快樂,使世界變得美好祥和。
病逝2008年3月25日晚7點50分,在滑稽戲舞台上活躍了長達70年時間的老藝術家周柏春,因病在上海市華山醫院去世,享年86歲。周柏春是我國滑稽戲泰斗,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在聽聞訊息後專門致電,稱曲藝界又痛失了一位南方獨角戲大師。
肺功能衰竭帶走大師
周柏春於07年9月2日因腦溢血住進了華山醫院,後因肺炎引起的多種臟器衰竭而去世。他的女兒周偉兒告訴記者:「他走之前所有的兒女都陪伴著他,他走得很安詳。」
周柏春原名姚振民,祖籍浙江寧波,1922年生於上海,是著名的滑稽戲藝術家姚慕雙的弟弟。從1938年開始,兩人就登上了電台,搭檔表演滑稽戲。直到07年上半年,周柏春老先生還活躍在電視熒屏上。但是昨晚卻突然傳來他離世的消息。
周柏春的大女兒周偉兒在將父親遺體送往太平間後,表示:「他走得很安詳。」說這句話的時候,周偉兒的神情雖然很疲憊,但是顯得很冷靜,「因為一個星期前他就報了病危,而且此前也經過多次搶救,所以我們都有心理准備。」
周偉兒告訴記者,周柏春是去年的9月2日住進華山醫院的:「當時他是腦溢血突然發作,進來就報了病危,後來醫生說,因為他的年齡大了,出現腦萎縮,所以溢出來的血正好填在那些空隙里,沒有對大腦的其他部位形成壓迫,所以住院的第三天他就完全清醒了。」但是因為年齡太大,周柏春在治療過程中又患上了肺炎。「這大概是他住院兩個星期以後的事,然後他的病情就一直反復,不停發燒,剛剛退燒了沒幾天,又開始發燒,病毒的耐葯性越來越強,他自己的免疫力也越來越差。」
周柏春的肺炎直接導致了他身體各器官的氧氣供應不足,以至於最終產生了包括腎、心臟等器官在內的多臟器衰竭。到上周二(18日),周柏春的病情再次惡化,第二次報病危。
兒女不忍心讓他接受痛苦
在周柏春搶救的最後一刻,醫生曾徵求過家屬的意見,要不要割開氣管幫助呼吸、要不要使用電擊恢復心跳,周偉兒所代表的家屬都拒絕了:「我們實在不忍心讓他再接受更多的痛苦,還是讓他安靜地走吧。」
據悉,周柏春去世時,他的兩個女兒和三個兒子、以及孫子、外孫都陪伴在他的身邊。其中,他現居澳大利亞的大兒子還是多次從國外趕回照顧老人。
周偉兒安靜地說,周老先生在住院期間精神狀態一直都很不錯,在上周二報病危之後,雖然已經無法說話了,但是意識還一直很清醒。「他對這里的每個人都很好,要麻煩誰做一件什麼事,都隨時把謝謝和請掛在嘴邊,有時候精神好了,還會把他以前的那些唱段拿出來唱一唱,所以不管是醫生、護士甚至是護工,都很喜歡他。」
最後時間還為病友唱歌
說起父親的為人,周偉兒無比追念:「爸爸一生為人正直、低調,對待工作認真、勤奮,待人和氣、從不跟人紅臉,也從來沒有大腕架子。他把畢生精力獻給了鍾愛的滑稽事業。」平日凡事要麻煩到別人,周柏春總是要客氣地說「謝謝」,即使是在病重時他也從來不輕易流露自己的痛苦,生怕給家人帶來壓力。「接觸過他的人都曉得,他不管對誰都是笑嘻嘻的,其實在他患病後期,一直備受病痛折磨,但他卻從不跟我們抱怨。」
周偉兒還告訴記者:「對待醫院的醫生、護工,爸爸也總是客客氣氣,哪怕是請人家遞個水杯、扶一把這種小事,也總是一再道謝。有時興致上來了,他還會給病友們唱一段《唱支山歌給黨聽》。有了『老滑稽』周柏春在,病房裡常常會飄出陣陣笑聲。」
恩愛老妻的離去仍瞞著他
很多人不知道,與周柏春一生恩愛的妻子,於4個月前剛剛病逝,為了不影響周柏春養病,兒女們一直瞞著老人家,但老人家好像有心靈感應,總是一再問起。
與周柏春相交多年,彼此更有親屬關系的老滑稽演員嫩娘昨晚透露:「他們夫妻倆為人好得沒話講,二十年前,我的女兒在衡山飯店結婚,請他們夫婦來吃喜酒,講好要派部『差頭』接伊拉,伊拉隨便哪能伐肯,還講『15路坐坐老便當額』。有次我們一起去寧波演出,周家姐姐走得快點,跟我坐在一部車子上,三阿哥周柏春走得慢,沒趕上,周家姐姐特別不習慣沒有三阿哥陪在身邊,就隔著車窗念叨他,念了很久,三阿哥耐心聽著,等伊講完了,就聳聳肩坐到隔壁車子上,換了別的男人,估計早就翻毛槍了,伊就從來不跟愛人爭。」
一直到老,愛妻是周柏春的耳朵,總是在記者采訪時豎起耳朵幫周柏春聆聽問題,而周柏春則是愛妻的眼睛,電話號碼都要他來記、來撥號,兩人相依為命,周柏春最終也尾隨愛妻的腳步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