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老年養生原則

老年養生原則

發布時間:2020-05-04 10:25:31

1、老年人養生的原則有哪些

自古以來有許多人都致力於研究人類的健康長壽問題,我國中醫對養生保健的研究也有不少成果。中醫營養保健的目的,絕不僅僅是單純的有病治病,無病預防。從更深層次地講,就是利用天然飲食,將人體保持在最佳狀態甚至超常狀態中。
食物性能的補與瀉兩大特性,最能體現中醫營養學的主旨。食物補則補氣、養血、填精;瀉則解表、下火、去毒。葯膳並非含有葯物的食物,而是有關天然食物含有葯物般的作用,對人體是無害的。葯、膳同食,體現了人們膳食結構、飲食習慣上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過去那種只講究色、味、香、形,這不全面,還要加上「質」,這個質就是營養豐富、有保健作用。

要想長壽,腸胃得清;不偏食、不怪食、吃雜食。要吃得雜,每天至少吃30種以上的各種食物,並且要認真地吃早餐;每天要有足夠的大便量,最好能有2次,為此要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以及多喝開水,每天至少要喝普通水杯8杯開水;老年人早睡早起,睡眠時間零零星星,應順其自然,犯困了可隨時睡一覺;尿的那一刻要咬緊牙齒,不要出聲,可使牙齒堅固,只要長期堅持,排尿不暢等困擾也會得以緩解甚至消失;人老先老腳,腳底有20多個穴道,要經常刺激,每天行走1小時是一個好方法。不管季節如何,都要堅持睡前熱水燙腳15分鍾,可將一兩中葯大黃敲碎,用紗布包好,煮15分鍾後,用此水洗腳,具有消炎、殺菌、活血化瘀的作用。
養生宜早不宜晚。養生學不是養老學。人的衰老早在老年到來之前就已經開始了,養生益壽活動應及早從生活多方面進行。在養生益壽活動中,飲食因素占很重要的地位,可以說是人的物質基礎。

2、老年人的四季養生應從 什麼各方面進行

春天是萬物復甦,生長萌發的季節,在春天到來之際,自然界呈現一派生機盎然、欣欣 向榮的景象。春季養生,必須順應春天陽氣生發、萬物萌生的特點。要注意春天氣候多變, 時寒時暖,同時人體皮表疏鬆,對外邪抵抗能力減弱,所以春天到來之時不要一下子就去掉 厚衣服,尤其是老年人和體質較弱者。初春陰寒未盡,陽氣漸升,穿衣時要注意「下厚上薄」。 「下厚」以利於春陽之氣升發,「上薄」以防陽氣升發太過。
春在五行中屬木,而人體的五臟之中肝也屬木性,因而春氣通肝。在春天,肝氣旺盛而 升發,人的精神煥發,一定要注意養肝,護肝,肝主疏泄,喜條暢而惡抑鬱。春三月是升發 季節,萬物始生,此時要盡量避免動怒,更不要心情抑鬱,要做到心胸寬闊,豁達樂觀。遵 循一年四季春為首,五臟春季肝當令的原則。
春季養肝在飲食上,要選甘、辛、溫之品,清淡可口,盡量不要吃油膩、生冷、粘硬食物。由於春季人體新陳代謝加快,因此應多選用既升發又富營養的食品,如黃豆芽、綠豆芽、豆腐、小麥、大棗、瘦肉、魚類、蛋類、花生、黑芝麻、蜂蜜之類;由於冬季新鮮蔬菜較少,攝入維生素不足,聚積一冬的內熱要散發出去,所以還要多吃些新鮮蔬菜,如春筍、春韭、油菜、菠菜、芹菜、薺菜、馬蘭菜、香椿頭等。這對於因冬季過食膏梁厚味導致內熱偏勝者,還可起到清熱瀉火、涼血明目、消腫利尿、增進食慾的作用 。對於體質過敏,易患花粉過敏、蕁麻疹、皮膚病等,應禁食含異性蛋白等刺激性的食物,如羊肉、狗肉、豬頭、雞頭、海腥魚、蝦、蟹之類。
在春光明媚、風和日立、鳥語花香的時刻,老年人更應該在戶外曬太陽、散步、賞花、 打太極拳等活動,以利春陽萌生勃發。同時也要注意春季風大,氣候乾燥,水分缺乏,應多 喝白開水補充體液,增強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
夏季是「天地氣交,萬物華實」的季節,黃帝內經提出了「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觀 點,夏季天氣炎熱、酷暑難耐,人體陽氣旺盛,陰氣不足,是中暑、中風、胃腸道疾病的高 發季節,特別是老年人因機體的冷熱調節能力下降,如不能保證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並及 時補充體液,容易誘發多種疾病。老年人在夏季更要注重養生與保健。
夏季與五臟的心相應,氣候炎熱,汗液外泄,易耗傷心氣,所以夏季要重視養心,養陽 為夏季養生保健的關鍵。陽氣是人的動力,在炎熱的夏季,老年人一般不宜進行大量運動, 運動之後應及時補充水分和營養物質。
夏天夜晚炎熱,天亮時間較早,中老年人可適當晚些入睡,早些起床。另外,在夏天的 午後最好能安排午睡片刻,對消除疲勞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注意科學飲食:①要多喝清涼解暑的飲品,如淡鹽水、綠豆水、酸梅湯、菊花茶等,以 補充因身體出汗造成的消耗,但不要貪食冷飲。②要常吃涼性蔬菜瓜果,如苦瓜、冬瓜、西 瓜、豆芽、銀耳、香蕉等,以增強體內抗毒能力,減少暑氣及熱毒對人體的傷害。③要講究 營養,夏季老年人需多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無機鹽和粗纖維的食物,如瘦肉、牛奶、豆 漿、蛋品、豆腐等,以補充人體消耗。
患有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的慢性病人,尤其是老年人,不要長期呆在冷氣環境 里,患有關節痛的人亦不要老在冷氣環境里生活。
秋天是寒暑交替的季節,秋季是一年中由熱轉冷的過渡季節,由於氣溫變化較大,空氣濕度偏小,氣候乾燥,「肅殺之氣」易侵入機體,所以古人稱秋季是個「多病」的時節。研究表明,冠心病、腦溢血的發作以秋冬多見;支氣管哮喘最易在秋冬交替時節發作;潰瘍病、 老寒腿也多發於秋季。對於中老年人來說,在「多病」的秋季里更要注意保健和養生,以防疾病,安然度秋。
秋季氣候逐漸乾燥,日照減少,天氣越來越涼,尤其到了深秋,草葉枯落,花木凋零, 在老年人心中最易引起衰落、頹廢等傷感情緒,因此,要注意調養情智,學會調適自己,要 保持樂觀情緒,以減緩秋季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
秋季的特點是由熱轉寒,陽消陰長。所以秋季養生保健必須遵循「養收」的原則,其中 飲食保健當以潤燥益氣為中心,以健脾、補肝、清肺為主要內容。要盡可能少食蔥、姜等辛 味之品,適當多食一些酸味甘潤的果蔬。
在秋季,冷空氣勢力將逐漸加強,氣溫明顯下降,晝夜溫差增大,且「一場秋雨一場寒」。 從防病保健的角度出發,應該注意加強禦寒鍛煉,提高抗寒能力,以便在強冷空氣和寒冬季 節到來時也能夠適應氣候環境,避免由於氣象原因誘發或加重病症,古人雲:春捂秋凍,不 生雜病。立秋之後,不要氣溫稍有下降就添衣加褲,而應該盡可能晚一點增衣,能穿短袖襯 衫,盡量不要穿長袖;能穿單衣,盡量不加外套。
秋天宜登高遠足,是登山活動的黃金季節,老年人可在戶外遊玩中飽覽景色,修身養性。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凍蟲伏,是自然界萬物閉藏的季節,人的陽氣也要潛藏於內。因此 冬季養生的重要原則是「藏」。
冬季作息時間應「早睡晚起」,起床的時間最好在太陽出來之後。老年人體質較弱,為了營養體內元氣,應提倡早睡晚起,以保證充足睡眠。臨睡前最好用熱水洗腳,使腳部血管舒張,血液循環流暢,利於入睡。衣服要和暖貼身,以防寒氣襲人,損傷陽氣,引起腰背寒痛。
要適當參加體育鍛煉。冬季雖然寒冷,但也不要終日蟄居室內。應該根據自己的身體健 康狀況,常到室外進行一些力所能及的鍛煉,如打太極拳、練氣功、慢跑、散步等。
在冬季老年人的日常膳食應以溫、補為主,宜吃一些高熱量、高蛋白的食品,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做到稀干搭配、葷素夾雜,要避免或少吃涼食 、刺激性食物和一些油性大不易消 化的食物。冬季是進補強身的好時機,飲食調配不能忽視。為了保陰潛陽,宜食谷類、羊肉、 鱉、龜、木耳等食品,宜食熱的飲食,以保護陽氣。

3、老年人健康養生有哪些原則?

<

4、老年人如何養生

多吃芹菜、豆腐,適量喝些醋,對身體有益。盡量不要吃
豬肉,動物內臟,雞蛋,尤其是鯉魚的卵要慎重。
參考資料:醫生的建議

高血壓飲食治療原則

血壓病人的飲食治療,是以減少鈉鹽、減少膳食脂肪並補充適量優質蛋白,注意補充鈣和鉀,多吃蔬菜和水果、戒煙戒酒、科學飲水為原則。
①飲食宜清淡:提倡素食為主,素食方式可使高血壓患者血壓降低。因此高血壓患者飲食宜清淡,宜高維生素、高纖維素、高鈣、低脂肪、低膽固醇飲食。總脂肪小於總熱量的30%,蛋白質占總熱量15%左右。提倡多吃粗糧、雜糧、新鮮蔬菜、水果、豆製品、瘦肉、魚、雞等食物,提倡植物油,少吃豬油、油膩食品及白糖、辛辣、濃茶、咖啡等。
②降低食鹽量:吃鈉鹽過多是高血壓的致病因素,而控制鈉鹽攝入量有利於降低和穩定血壓。臨床試驗表明,對高血壓病人每日食鹽量由原來的10.5克降低到4.7—5.8克,可使收縮壓平均降低4—6毫米汞柱。
③戒煙、戒酒:煙、酒是高血壓病的危險因素,嗜煙、酒有增加高血壓並發心、腦血管病的可能,酒還能降低病人對抗高血壓葯物的反應性。因此對高血壓病人要求戒煙戒酒,戒酒有困難的人也應限制飲酒。
④飲食有節:做到一日三餐飲食定時定量,不可過飢過飽,不暴飲暴食。每天食譜可做以下安排:碳水化合物250—350克(相當主食6—8兩),新鮮蔬菜400—500克,水果100克,食油20—25克,牛奶250克(毫升),高蛋白食物3份(每份指:瘦肉50~100克,或雞蛋1個,或豆腐100克,或雞、鴨100克,或魚蝦100克。其中雞蛋每周4~5個即可)。
⑤科學飲水:水的硬度與高血壓的發生有密切的聯系。研究證明,硬水中含有較多的鈣、鎂離子,它們是參與血管平滑肌細胞舒縮功能的重要調節物質,如果缺乏,易使血管發生痙攣,最終導致血壓升高,因此對高血壓患者,要盡量飲用硬水,如泉水、深井水、天然礦泉水等。
益於降壓的食物

我們這里所介紹的保健食物.應該說既是大眾喜愛食用,容易找到的食物,又是性有所偏,對高血壓具有某些治療功效的食物。大致概括起來,有這么幾類:
① 葉菜類:芹菜、茼蒿、莧萊、汕菜、韭菜、黃花菜、薺萊、菠菜等;
② 根莖類:茭白、蘆筍、蘿卜、胡蘿卜、荸薺、馬蹄;
③ 瓜果、水果類:西瓜、冬瓜、西紅柿、山楂、檸檬、香蕉、水果、紅棗、桑椹、茄子;
④ 花、種子、堅果類:菊花、羅布麻、芝麻、豌豆、蠶豆、綠豆、玉米、蕎麥、花生、西瓜子、核桃、向日葵子、蓮子心;
⑤ 水產類:海帶、紫菜、海蜇、海參、青菜、海藻、牡蠣、鮑魚、蝦皮、銀魚;
⑥動物類及其他:牛奶(脫脂)、豬膽、牛黃、蜂蜜、食醋、豆製品、黑木耳、白木耳、香菇。

5、老年人的養生保健從幾個方面進行應遵循什麼原則

飲食盡量根據需要,太瘦弱的要多吃魚肉等,肥胖的要清淡些。運動不要太劇烈,生活習慣要規律。心情要盡量平穩不要大喜大悲。

6、養生的原則?

天人合一養生必須遵循順應天地自然變化、順應人體生物鍾走時,使養生生活化,否則將有悖天人合一養生。

1.順應天地自然原則順應天地自然是「天人合一」養生的根本原則。這個原則要求養生以天地為法則,觀察日月的運行,分辨星辰的位置,順從陰陽的消長,根據天地自然四時氣候的變化來調養身體,吐故納新,養精守神,使心神、形體應和於陰陽的變化,調適二十四時氣候的變化,遠離世俗的紛擾,悠遊於天地之間,達於八荒之外,以求自強不息,怯癇增壽。

2.順應人體生物鍾的原則現代生物鍾學說與「天人合一」理論不謀而合,並使天人合一養生理論融入了現代科學的內容。順應人體生物鍾成為天人合一養生的又一原則。

人與自然密切相關,人依賴於自然界才得以生存。現代科學發現:人體血液中的60多種化學元素,居然與地殼中的化學元素有明顯的相關性。令人驚奇的是地殼中的元素與人體血液中元素豐度(即含量)的分布規律是完全一致的。不僅如此,人體的生物鍾與大自然的變化也是一致的。

「以自然之道,養自然之身。」就人類養生而言,凡事都應順應生物鍾,這是生物鍾養生的基礎。

3.融入生活的養生原則養生不能為了養生而養生,刻意行之,而要順乎自然,法於自然。所以要把養生融會貫通到日常生活當中。這就是順應生活的養生原則。如保健養生所用的按摩、針灸之類的方法,容易理解,容易學習,容易操作,易於中老年人學習掌握,把它融入到生活習慣當中就容易收到極好的效果。即便是飲食養生,也不講究山珍海味、人參鹿茸,而是日常接觸比較多的常見食物,只是在使用的方法上稍有講究。比如:主食與副食的平衡;成酸性食物與成鹼性食物的平衡;葷與素的平衡;飢與飽的平衡;雜與精的平衡;寒與熱的平衡;干與稀的平衡;攝入與排出的平衡;動與靜的平衡;情緒與食慾的平衡等等。

7、因人施膳的養生原則是什麼?

古代飲食養胎法:我國南北朝時期醫家徐之才曾著有《逐月養胎法》,即按孕婦的不同階段調劑孕婦的飲食。如,孕初期強調應食「酸美」之物,以清淡為

主;妊娠中後期,給予滋味美食,強調補腎精養血的原則。

青少年青春發育期食養以調養腎氣為要:在這一時期是性發育日漸成熟階段,調養原則強調補腎填精,充養天癸。適當食用魚蝦、瘦肉、禽肉、禽蛋、牛奶等。

中年人的飲食原則主張合理少食、適當多動:人至中年,往往容易發胖,應適當減少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攝入量;限制能量密度高、營養成分含量低的食物,如蔗糖、肥肉、曲酒等;適當多攝入那些能量密度低、營養成分含量高的食物,如蔬菜、瓜果等。

老年人的飲食應多樣、營養豐富、偏於清補:老年人的飲食宜多樣化,適當多補充鈣質,根據其生理特點,遵循「三多三少」的「清補」原則,即蛋白質多、維生素多、纖維不多,脂肪少、糖類少、鹽少。

不同體質體質的人飲食應有所選擇。中醫的食養是從陰陽平衡作為出發點的,因此,體質不同,應適當注意飲食的選擇,例如,體形肥胖的痰濕質人,應少吃肥甘油膩之品;形瘦火旺之人,應少吃辛辣之品;荔枝味甘、性溫,有美容作用,可使皮膚白晰、面色紅潤,但如果吃多了,容易上「火」。炒花生、葵花子、紅棗干吃,吃多了也易上「火」,口唇起泡,咽痛等。體壯火旺之人,不可食大熱大補之品;脾胃虛寒之人,應忌食生冷粘膩之品等。

8、老人健康養生應該注意哪幾個養生原則?

青菜、水果可多吃,保證膳食纖維的攝人充足。晚餐不要吃得過飽,睡前不宜吃大量食物,可飲200毫升牛奶。
眾所周知,飲食和我們的身體健康息息相關。

9、養生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葷素搭配,營養搭配,注意休息,最重要的是心態

10、老年人一直用各種方式來養生,養生法則都有哪些呢?

 在保證營養前提下的「少吃」。應把握在尚飢非飽之間的狀態。提倡養生以少食為佳,最好是「早飯清清一碗粥,夜飯少吃亦教足」。著名的麥凱效應已證實少食可延壽。

 少食還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人體潛能,而具健體強身多種效應。但單純素食,絕對素食不可取,應該是「基本吃素」,而不是一點葷也不吃,這也是人的進食原則。博食充分體現食物互補的原理。博食是獲得各種營養素使營養平衡的保證。

可以減肥、美容、防癌、健腦。素食是治文明病的核心措施。營養學家一直在強調,盡量吃植物性食物(蔬菜、水果、豆類等),少吃動物性食物(肉、魚、禽蛋、奶製品等),尤其要少吃高脂肪含量的食品,才是健康的飲食方式。但單純素食,絕對素食不可取,應該是「基本吃素」,而不是一點葷也不吃,這也是人的進食原則。

 博食的正確辦法是,以植物性食物為主,注意糧豆混食、米面混食,適當輔以包括肥肉在內的多種動物性食品。淡食是指多食蔬菜,少食葷菜,主張薄滋味。唐代醫學家孫思邈主張「善養性者,常很少食肉,多食飯」。正如俗話所說:魚生火、肉生痰、豆腐青菜保平安。

 一般的瓜果蔬菜經過高溫燒煮,包括維生素在內的許多營養成分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生食則無此弊端。高溫煮食,可以殺菌消毒,利於消化吸收。熟食還可以增進美味,去除惡味,使對人體不利的成分分解或揮發掉,或轉化為對人體無害的物質。飲食不潔可造成食物中毒,引起腹痛、腹瀉、下痢、嘔吐等,甚至導致細菌性痢疾。潔食包括無塵、無細菌病毒、無污染。

 多鹽、多油、多糖現在稱為「三害」,淡食還要有少鹽、少油、少糖三大內容。

與老年養生原則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