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媽最近查出糖尿病初期症狀,我想用穀物養生的辦法來替代葯物治療,請問在哪可以了解咨詢?
我愛人是中醫推拿科的,最近他在研究正骨降糖很有效果,少吃葯吧,都是毒素
2、養生:五穀雜糧也保健 吃什麼穀物養五臟
研究表明,五穀雜糧可養五臟。俗話說「一谷補一臟」,五穀雜糧可養五臟。五穀有小米、大米、小麥、大豆、高粱。其中小米可養脾、大豆可養腎等等。中醫認為,五穀不僅可以裹腹,還是五臟食療養生的好食材。
除了大米白面,五穀雜糧是最好的穀物食物,也是最便宜的能量來源,而且它們比大米白面保留了更多的營養成分。谷類作為膳食寶塔的塔基,五穀雜糧是最好的基礎食物,也是最便宜的能量來源。成年人每天攝入250~400克穀物,就有利於預防相關慢性病的發生。對於各種各樣的五穀雜糧,它們都有各自的最佳吃法,從而把其中的營養效用發揮得淋漓盡致。
黑豆是防老抗衰黑武士
《本草綱目》中有入葯記載的黑豆,對防老抗衰、治腰膝疼痛,及烏發、補腎有十分卓越的功效;營養價值與黃豆相當。葯用價值卻高於黃豆。是豆類家族的明星!
材料:黑豆100克,蘇木10克,紅糖適量,水700ml。
作法:
1、黑豆以水略洗,瀝干備用。
2、鍋中加入黑豆、蘇木及水,燉煮至黑豆熟透後,撈除蘇木及黑豆。
3、再加入紅糖,攪攔至融化後即可飲用。
綠豆是清涼解渴綠尖兵
葯用歷史悠久的綠豆,其清熱消暑、利尿。與明目降壓、潤喉止渴的作用,對消除中暑、食物中毒與小便不利等症有益。
飲用用宜忌:綠豆性涼。脾胃虛寒與有腹瀉的患者不宜食用;也因容易導致脹氣。所以消化不良者宜適量食用。
茶材:綠豆、紅棗各30克,紅糖適量,水500ml。
作法:
1、將綠豆、紅棗洗凈,瀝干後和水一起入鍋中。
2、以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煮至豆爛後,調入紅糖拌勻,濾渣取汗後即可飲用。
黃豆是植物中的肉類總管
黃豆中的卵磷脂與多樣維生素對人體有益。可改善心血管疾病與婦女性更年期症狀、老年痴呆症等:而其所富含的蛋白質更被譽為「農地里長出來的肉類」!
飲用宜忌:黃豆含較高普林。故痛風或尿酸過高都不宜大量食用:而若痛風發作時應忌食,且黃豆較不易消化應避免過量食用。而其中含有胰蛋白酵素抑制劑,會引起惡心、嘔吐、腹瀉。煮熟後再食用較好。
材料:黃豆30克,桑葉15克,水700ml。
作法:
1、桑葉、黃豆洗凈瀝干,和水同入鍋中,
2、先以大火煮至沸後,再轉小火慢慢熬,至王爛即可離火,濾渣取汗後即可飲用。
紅豆是利尿補血紅騎士
紅豆能利尿消腫。常被用來作為減肥食材;加上補血的卓越功效,除了對婦女經期有益,更可讓氣色盈潤,讓你不擦腮紅也漂亮!
飲用宜忌:紅豆葯性平緩。要治療水腫應長期食用才可看見效果:也因有利尿作用。所以尿多的應適量食用。若想使水腫與利尿的效果更加顯,則應用較細長的葯用赤小豆。
材料:紅豆50克,帶皮花生25克,紅棗、紅糖各15克,水700ml。
作法:
1、紅豆、帶皮花生洗凈、瀝干,紅棗洗凈以溫開水浸泡約10分鍾後備用。
2、鍋中加入水,紅豆及帶皮花生,以小火燉煮1個半小時。
3、再加入紅棗紅、糖拌勻,再燉30分鍾後,即可濾渣取汁、倒入杯中飲用。
芝麻是美膚抗老小鬥士
芝麻依種子顏色可分為白芝麻、黑芝麻、金芝麻(黃褐色)等品種,但效果皆大同小異:小小身軀中所含的多種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與卵磷脂,都可在人體中發揮大大的功效!
飲用宜忌:因性燥熱。所以有熱燥性咳嗽、喉嚨腫痛,或皮膚癢、牙痛、腸胃炎的患者都不宜食用。
材料:黑芝麻、核桃仁各30克,牛奶、豆漿各200ml,蜂蜜適量。
作法:
1、將黑芝麻和核仁略洗、瀝干後,放入研缽磨成細末;牛奶、豆漿放入鍋中煮熱。
2、將磨好的細末加入牛奶豆漿中混勻,再拌入蜂蜜調勻後,即可飲用。
薏仁是美白降血好夥伴
原產於東南亞、並有多種功效的薏仁,有降低血糖、利尿、消腫,與治療風濕病及神經痛的效果。並能改善肌膚粗糙、使肌膚柔嫩,是女性天然美傳頌保養的食材中。必定要有的五穀類。
飲用宜忌:薏仁抑制愛精卵生與興奮子宮的作用。所能孕婦應盡量避免食用。而本晶緩和,宜長期服才可見效果。
材料:薏仁25克,黃芪10克,生薑6克,黨參、紅棗各5克,水500ml。
作法:
1、薏仁、生薑紅棗洗凈。
2、鍋中放入薏仁、黃芪、生薑干炒至黃後,入研缽磨碎備用。
3、保溫壺中加入所有茶材與沸水,燜泡約5~10分鍾後,濾除茶渣即可飲用。
3、現在的五穀是指哪五種糧食啊?
五穀指百:稻穀、小麥、高梁、大豆、玉米
1、稻穀
是指沒有去除稻殼的子實,在植物學上屬禾本科稻屬普通栽培稻亞屬中的普通稻亞種。
谷類含蛋白質在8-12%之間,谷類脂肪含量較少,約2%,谷類中含碳水化物不但量多(約70-80%),而且大部分是澱粉。
2、小麥
屬於禾本科的小麥屬,是世界度上最早栽培的農作物之一。小麥子粒含有豐富的澱粉、較多的蛋白質、少量的脂肪,還有多種礦物質元素和維生素B,小麥是一種營養豐富、經濟價值較知高的商品糧。
3、高粱
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高粱米味甘,性溫、澀,和胃消積,溫中澀腸,主道治脾虛濕困,消化不良等症。
4、大豆
通稱黃豆『原產中國,中國各地均有栽培,是我國重要糧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版栽培歷史。大豆最常用來做各種豆製品、榨取豆油、 釀造醬油和提取蛋白質。
5、玉米
禾本科玉蜀黍屬一年生草本植物。玉米味道香甜,可做各式菜餚,如玉米烙、玉米汁等,它也是工業酒精和燒酒的主要原料權。
備註:習慣地將米和麵粉以外的糧食稱作雜糧,所以五穀雜糧也泛指糧食作物。
4、養生美白的穀物粉有哪些
如果您不介意,可以試試這款,兩個月肯定能見到效果!
5、五穀「黍、稷、麥、菽、稻」分別指什麼?
五穀「黍、稷、麥、菽、稻」分別指:
1、黍:黍去殼,就是黃米,其子實煮熟後有粘性,可以釀酒、做糕。由於不利於消化,現在也基本上不用「黍」作為主食了。
2、稷:又稱粟,生長耐旱,品種繁多,俗稱「粟有五彩」,有白、紅、黃、黑、橙、紫各種顏色的小米,也有粘性小米。
3、麥,禾本科植物的一類,五穀的一種,分為小麥,大麥等種類。
4、菽:豆類的總稱,古語雲:「菽者稼最強。古謂之尗,漢謂之豆,今字作菽。菽者,眾豆之總名。然大豆曰菽,豆苗曰霍,小豆則曰荅。」豆類製品也是中國百姓們喜歡的食物之一。
5、稻,是一種禾本科的直桿的谷類作物,主要類型是有土栽培的「水稻」(一貫指淡水稻)。
擴展資料:
1、五穀文化舉足輕重,可謂人類文明之起源。據權威資料顯示,人類在數十萬年前的石器上觀察到高粱的痕跡,說明五穀孕育了人類十多萬年。人類將野生雜草培育成五穀雜糧,這不能不說是人類史上的一個壯舉,五穀孕育了人類文明。同時告訴世人,人類與五穀的不解情緣。五穀糧食畫是五穀文化的最高藝術體現,是五穀文化的藝術寫照。
2、五穀中的粟、黍等作物,由於具有耐旱、耐瘠薄,生長期短等特性,因而在北方旱地原始栽培情況下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至春秋、戰國時期,菽所具有的「保歲易為」特徵被人發現,菽也與粟一道成了當時人們不可缺少的糧食。
3、五穀雜糧糊,是由各種養生的五穀原材料低溫烘焙熟後磨成的粉,未經膨化,在加工過程中也未添加任何速溶劑,因此能最完整地保留原料的營養成分。
4、谷類主要是指植物的種子。它包括稻米、小麥、大豆等及其他雜糧,比如小米、黑米、蕎麥、燕麥、薏仁米、高粱等。 穀物通過加工為主食。它主要給人類提供的是50%~80%的熱能、40%~70%的蛋白質、60%以上的維生素B1。
6、五穀是哪幾種?
7、「辟穀」養生,是真是假,吃不飽飯養生真的適合現在的人嗎?
辟穀養生其實也有其意義,是適合現代人養生,只有真實嘗試過辟穀養生且懂得起利弊的人才明白它其中的意義。需要正確地理解辟穀養生,辟穀並不代表絕食因此也不存在所謂修仙等負面的情緒,只是合理地調整飲食減少了澱粉的攝入。
辟穀養生並不代表絕食,從意義上來說確實適合當代人的生活
很多人認為辟穀養生就是絕食,甚至覺得這是坑人的理論,其實辟穀養生只是不攝入穀物類食品並不是真的絕食。減少穀物類食品的攝入,可以讓人身體慢慢地從消耗脂肪發展為習慣,當人習慣了不從穀物類食品攝入澱粉後會發現其實我們並非如此地依賴,穀物類食品並非生活的必須,也可以慢慢成為輔助。
辟穀養生算不上絕食養生,因此從意義上來說還是適合現代人,我們可以換其他食物來填飽肚子,換個了方式去感受生活而已。
辟穀養生只要飲食合理,身體甚至會獲得比正常飲食更好的收獲
辟穀養生合理飲食,能夠讓身體獲得更好的收獲,最常見就是讓身體的體脂得到平衡。減少或者停止從穀物類食品獲得澱粉,其實可以換個方法從蔬菜裡面的獲得,通過蔬菜去彌補穀物類食品的營養;合理地讓生活中肉類和蔬菜的比例達到1:1的黃金比例,經過短時間的辟穀養生會發現身體在慢慢地偏於平衡,不會因為過量的穀物攝入而出現肥胖。
辟穀養生其實蠻適合現代人的生活,合理地攝入蔬菜和肉類可以彌補穀物類食品,也可以有效調整身體平衡。
8、什麼事都要有度,過度養生會有什麼危害?
其實很多時候,你以為那是在養生,其實是在養病,所以說,養生,也千萬別過度。
說到養生,一定有五穀雜糧。看來這是一般的搭配。因為我們經常能聽到老人們說,吃穀物和其他穀物的好處逐漸被誇大了。這里並不是否認穀物和其他穀物對你的好處。是的,吃穀物和其他穀物有很多好處,而且穀物和其他穀物是非常方形的。那麼,它自然會受到很多人的歡迎。事實上,很多人認為多吃是可以的,但事實上,恰恰相反,吃太多的穀物對身體不好!因為經常吃穀物和穀物對我們的血糖有非常明顯的刺激作用。吃了以後,我們的血糖會上升得很快,這對我們的身體還是很有害的,特別是對於糖尿病患者或者血糖本身就很高的人,不建議吃。
還有維生素。維生素種類繁多,功能各異。維生素的補充不僅對維生素缺乏症的治療有很大的作用,而且對其他疾病的治療也有輔助作用。但由於這兩個非常大的影響,他們的影響被誇大了。不管是什麼病,他們都會考慮的。當你一起吃維生素的時候,你總是認為治療效果會更好。事實上,這是對維生素的錯誤認識。
其實養生說的還不是什麼運動,而更多的是走路,特別是對於體重過大的人來說,一般正常每天走六千到一萬步就足夠了,也就是三到五公里的距離,可千萬別過度了。
9、穀物養生生活館好嗎?
很好啊 人類在滿足溫飽後就會追求健康,從而專研養生,國人養生已從數千年前開始,在《皇帝內經》中就有記載「上醫治未來病」的養生理念。
古人養生講究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即是養生時充分利用大自然的奧妙,追求天人相應。而在古人對大自然的理解源在於五行,無論是道、儒、醫、兵、雜、歷算家都必須精通五行,五行融入於古人的理念當百中。
五行養生已是傳統中醫中的重要觀念,從數千年來流傳至今,古典度宮廷養生當中都是利用五行理論才達到顯著的成效。
在五行養生當中認為人體五臟是與五行相對應的,而五行配五色,五穀、葯草、蔬果又都對應著五色,因此知根據五色進食補品,營養才能入五臟。
和五行一樣五臟也具有相生相剋的關系,中醫治病和養生都需要利用這種關系才能徹底根治問題。如脾屬土,而腎屬水,五行之中土克道水,腎虛的人絕大部分都是由脾虛導致的,因此養腎需先養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