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養生防病

養生防病

發布時間:2020-05-04 00:42:13

1、如何做到保健養生防病?

一個中心

以健康為中心。

以健康為中心,健康不得病,個人少受罪,家人少受累,節省醫葯費,造福全社會。

兩個基點

糊塗一點,瀟灑一點。

不要整天計較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站得高一點,看得遠一點,心胸寬一點,肚量大一點,這樣做人、做事都好辦。

三大作風

助人為樂,知足常樂,自得其樂。

助人為樂是最大的快樂,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知足常樂、自得其樂,人要是倒霉了,也要高興,你現在倒霉,意味著光明就在前面。

四大基石

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

近年,國際科學界提出了一個口號:公眾理解科學、科學引領生活。這里的科學理念指的是1992年「維多利亞宣言」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

四大基石的核心就是古人說的「適者有壽」。「適」指適度、適當、適應。適度是凡事不過分,不過激,不走極端;適當是指把握好事物與環境之間的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的關系;適應是指隨著外界環境變化,自身也要跟著相應變化,即與時俱進。比如合理膳食,關鍵是合理;適量運動,關鍵是適量;膳食與運動都是健康必需,但又都是「雙刃劍」;心理平衡,關鍵是平衡。這種平衡並非心如枯井,更非麻木不仁,而是一種理性的平衡,智慧的平衡。喜怒哀樂,人之常情,但切勿大喜大悲、大驚大恐。不然,芝麻大的事就勃然大怒,造成心梗、腦出血,將會遺恨終生。

「適」字,不僅對個人健康有用,而且對治家、治國也一樣有用。里根總統上台時的國情咨文里引用了老子《道德經》的一句話:「治大國,若烹小鮮」,雖然只有7個字,卻蘊含著深刻的哲學道理,即世間萬物,大到治國,小到烹魚,都是一個道理,即掌握好「火候」,把握好「度」,則身心健康,國泰民安。反之,則寬嚴皆誤,四面楚歌。

「適」字的本質就是辯證法,一位智者說過:「學好哲學,受用終生。」哲學是做人、做事、修身、齊家、健康、幸福、長壽的第一法寶。

四個最好

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葯物是時間,最好的心情是寧靜,最好的運動是步行。

有了這些,基本上不要吃什麼葯,我們個個都能健康七八九,百歲不是夢。

「三心三自」

三心:事業上有顆進取心;生活中有顆平常心;心靈里有顆慈愛心。

三自:自信、自強、自律。

自信是成功的基礎,自信不是自負,自信是了解自己,永遠樂觀不悲觀;自強不是逞強,自強是順應自然,順勢而為,適度均衡,陰陽和諧,這才能強大;自律是防腐劑,不然,春風得意便忘乎所以,貪心貪欲,前功盡棄。有了這「三心三自」,便會頭腦冷靜,理性分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寵辱不驚,去留無意;清風明月,物我兩忘。什麼功名利祿,酒色財氣,都會如同糞土;一身正氣,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健康生活「三個平」

平常飯菜,平和心態,平均身材。

1.平常飯菜:一葷一素一菇

最近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一個新的口號:21世紀最合理的膳食結構就六個字:一葷一素一菇。我現在就這樣,每頓飯有一個葷菜,魚啊肉啊雞蛋啊,雞鴨魚蝦都可以。一個素菜,蘿卜啊青菜啊,幾個青菜混在一起。一個菇,蘑菇、茶樹菇、金針菇、黑木耳或者海帶、草菇都可以。

為什麼要一葷一素一菇呢?首先,你一定要有個葷菜,因為人是雜食動物,人不能完全吃素,葷菜一吃以後,動物蛋白有了,高級營養蛋白也有了。其次,要有素菜,素菜一吃以後,纖維素、維生素、礦物質也有了。吃素菜很重要,能使大便通暢。最後,還得有菇。菇就是食用菌。現在越來越發現,食用菌在膳食中所含營養特別全面,有三大作用。第一,菇是靈芝,服用會使血脂下降,膽固醇、甘油三酯下降,血黏度下降,動脈硬化延緩,心腦血管病減少。第二,菇含有香菇多糖,使免疫力提高,癌症減少。所有吃菇的地方,癌症都少。第三,菇還有一種抗氧化作用,使細胞凋亡慢,延緩衰老,使老年痴呆減少。在北京,每死100個人,就有52個心腦血管病,22個癌症,這就佔了74個。如果我們經常吃菇,心腦血管病就少,癌症減少,衰老減慢。

2.平和心態:樂觀是超級保健葯

何為好心情?就是有好心,還得有好情。好心是愛心、善心、真心。科學研究表明,愛心多,內啡肽釋放就多,人體微循環得到改善,免疫力提高。愛心使人健康,善心使人美麗,真心使人快樂。好情是友情、親情、愛情。友情使人寬容,親情使人溫馨,愛情使人幸福。有了這三個心,有了這三種情,你一定有好心情。

不爭不惱不怒,愛心寬容大度。

樂觀積極的心態所具有的力量超過我們的想像。

我調查過北京市200例猝死病人,有50%死亡以前24小時之內生氣、著急、情緒激動,20%~25%死以前半小時喝酒、激動、生氣,18%死亡發生在30秒之內,剛剛還說著話,說死就死了,30秒就死。就是說,精神情緒影響很大。

3.平均身材:不胖不瘦不堵

肥胖就是疾病的象徵,肥胖就是衰老的象徵。

肥胖對身體有什麼損害呢?簡單一句話,超重減壽那是肯定的。30多歲,你就胖,表明你已經老了,你就是有病。

有女士問我,洪教授你說腹部吸脂好不好,塑身好不好?我跟她說:減肥不是為了整容,吸脂是一種整容;減肥也不是塑身,減肥是為了健康。你靠不吃飯去塑身是不對的,應該加上合理膳食,適量運動。

強身健體「八個八」

日行八千步,夜眠八小時,三餐八分飽,一天八杯水,養心八珍湯,強體八段錦,無病八十八,有壽百零八。

我說「日行八千步」,並非絕對,按日本人的方法是日行1萬步,都可以。但至少3公里,也就是6000步。8000步是個大概,最高12000步,最低6000步。

「夜眠八小時」,很多人以為,人類睡六七個小時就夠了。做實驗得出的結論,人類需要睡眠8小時。美國人在極黑的房間里、黑黑的山洞裡做實驗,不受外界干擾,發現人無論睡眠長短,通常醒12小時,睡6小時,或醒18小時,睡9小時,平均算下來睡眠時間正好是醒時的1/2。按照生物節律,按照自然規律,人每日睡8小時符合生物鍾。

還有就是經常做做八段錦。國家體委的一位老領導,80多歲,身體好得不得了,還長跑呢!他就是按照八段錦做的。現在有人也想開了,很多公務員為了鍛煉身體,願意花1萬塊錢買個卡,下了班開車去健身房,你走路去多好。換完衣服,練得滿身大汗,再洗澡。你要練這個肌肉,那個肌肉,這種鍛煉都不如八段錦管用。中國的傳統養生法非常簡練,非常省錢,非常有效。現在健身器械越來越復雜,什麼耗氧量、卡路里多少,動不動一張表格。要我說啊,最復雜的本來可以變得最簡單,沒有這個表格我感到很舒服。其實男的、女的、壯的、弱的,大家不可能都一樣。人人弄一個表格,就像一件衣服,男女老少高矮胖瘦,衣服就一套,一樣的寬三尺,長十尺五,怎麼行?

「無病八十八」,強調健康壽命長。半身不遂地躺在那兒,耗著,沒有生活質量。

「有壽百零八」強調的是健康壽命,即活著就要享受生活,生活就要講究幸福度。

「養心八珍湯」講的是人的整個人生、整個世界的陰陽和諧、中庸,中國的中庸是指平常心。平常心好啊,平常心就是中庸。

養心八珍湯

慈愛心一片,好肚腸二寸,正氣三分,寬容四錢,孝順常想,老實適量,奉獻不拘,回報不求。

養心八珍湯有六大功效:誠實做人;認真做事;奉獻社會;享受生活;延年益壽;消災祛禍。

四君子湯

君子量大,小人氣大;君子不爭,小人不讓;

君子和氣,小人斗氣;君子助人,小人傷人。

君子的品德有8個字:量大、不爭、和氣、助人,其中有著極豐富的底蘊和哲理。

量大,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現代研究認為,在成功者中,非智力因素——意志、品德、度量等佔80%以上,而智力因素不足20%。不會做人者,就不會做成事。

不爭,這是一種高尚的心靈境界,老子說:「對不爭者,人莫能與之爭。」屬於自己的,不必爭,自然會屬於你;不屬於自己的,爭也爭不來,爭來了,將來會失去更多;對別人的成績要由衷地贊賞、發自真心地祝賀,不要嫉妒,因為嫉妒別人就是傷害自己的開始。

和氣,當然要發自真誠,俗話說,和氣生財。處世要智圓,外圓內方。

助人,助人是精神的至高至美境界,助人是快樂之本,要學會與人同享快樂。送人玫瑰,手有餘香。

常喝「四君子湯」,讓你一生都健康。

健康金字塔塔下四種人

聰明人,投資健康,健康增值,一百二十;

明白人,儲蓄健康,健康保值,平安九十;

普通人,漠視健康,健康貶值,帶病活到七八十;

糊塗人,透支健康,提前死亡,早早離去五六十。

21世紀,軀體的、心理的、社會人際適應的和精神道德上的良好和完滿狀態才稱之為健康。這就好比一層層向上的金字塔,是全方位的概念,而不僅僅是指沒有疾病,或沒有不舒服,更不是僅僅指體格健壯。

一個人到醫院檢查,所有化驗及B超、CT、心電圖一切正常。他是否健康呢?不一定,因為如果他做了虧心事,他貪污了,整天提心吊膽,害怕警察敲門,他已經不健康了。有位拳王,天下無敵手,但他也不健康,為什麼呢?因為他犯罪進監獄了。因此,健康素質高的人也一定是思想道德、科學文化素質比較高的人。

對健康有四種不同心態的人,第一種人是聰明人,他們主動健康,投資健康,結果健康增值,輕松活到一百二十;第二種是明白人,他們關注健康,儲蓄健康,結果健康保值,平安生活到九十;第三種人是普通人,他們漠視健康,無動於衷,結果健康貶值,只能帶病活到七八十;第四種人是糊塗人,他們之中許多是白領精英,他們透支健康,提前得病,提前死亡,結果生命濃縮,五六十便撒手人寰。四種態度,四種結局;因為健康面前人人平等,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中年健康四句話

三十努力,四十注意,五十輕松,六十成功。

人到了30歲時就要努力培養健康理念和健康生活方式,「健康是1,其他是0」,「愛妻愛子愛家庭,不愛健康等於0」。

40歲時,是身體健康狀況的轉折點,發病危險性大增。男性40歲以後要格外注意飲食,由於我國膳食缺鈣,中年人每日喝1袋牛奶對增強體質,防止骨質疏鬆很有必要。要多關注家庭,多話聊,用「心」話聊,用「情」話聊,多看另一半,深情地看,據法國的研究證明,這樣可減少家庭的「亞健康」。

結合其他研究,總起來說,中年健康的關鍵就是一、二、三。一是:態度第一,因為態度決定一切;二是:給健康以時間,給健康以空間;三是:好妻子,好孩子,好身子。這主要與心理和感情因素有關。

長壽詩

天天三笑容顏俏,七八分飽人不老,相逢借問留春術,淡泊寧靜比葯好。

第二春之歌

半生戎馬匆匆,半生悠悠從容。

半百人生如煙,半畝桑田隨緣。

半客半友談笑間,半醉半飽常忘年。

半歌半工半悠閑,半人半佛半神仙。

半之歌樂無窮,半之情和永年。

好心情六步曲

好心情是好心加好情。

好心是愛心、善心和真心;好情是友情、親情和愛情。

愛心使人健康,善心使人美麗,真心使人快樂;

友情使人寬容,親情使人溫馨,愛情使人幸福。

——引自延邊人民出版社《防病高手》

2、求一些預防疾病的方法,或者養生之道!越多越好!謝謝!

「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zd酒、良好睡眠、心理平衡和及早預防治療」。
(1)合理膳食:增加膳食纖維攝入,膳食纖維有降低血清膽固醇濃度的作用;多吃魚類和豆製品,減少脂肪、膽固醇和食鹽的攝入量。
(2)堅持體育鍛煉:持之以恆的體育鍛煉可以燃燒脂肪,促進新陳代謝。
(3)戒煙限酒:長期吸煙酗酒可回干擾血脂代謝,使血脂升高,患心血管疾病幾率更高。
(4)睡眠充足:保持良好睡眠可以使身體處於系統平衡的答狀態,保持心理平衡則可避免脂代謝紊亂。
(5)及早預防治療:早期發現和積極治療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等與冠心病有關的疾病,可以消除和控制這些危險因素。

3、養生是預防疾病,呵護健康的學問.對嗎

疾病產生與前期身體不適有很大關系,身體機能缺陷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爆發出來。預zd防,防患於未然顯得尤為重要。先期版進行調養,鍛煉,預防,修復身體的功能。定期進行體檢也很重要。小毛病就要解權決,否則累積到大病就不好辦。如果抵抗力不強,可以考慮用黑石仙草霍山石斛調養半年。

4、治病不如防病,防病不如養生

你說得對,那要怎麼樣養生呢

5、怎麼保養身體預防疾病?

一、著裝適宜防受涼 春天乍寒乍暖,氣候變化無常,加之人體皮膚腠理逐漸舒展,容易感受外邪,引起疾病。因此,天氣稍熱也不宜急於脫掉衣服,以防外邪侵襲,減少疾病的發生。 初春養生應適當「春捂」 保健專家認為,初春順應自然規律,適當「春捂」,調整起居飲食並增加戶外運動,少去公共場所,能起到很好的養生防病效果。 專家介紹,民間歷來有「春捂」的說法,從中醫理論講,「春捂」既是順應陽氣生發的養生需要,也是預防疾病的自我保健。「春捂」易讓人忽視的是腿和腳,其實人體下半身的血液循環較差,易遭風寒侵襲,尤其是抵抗力弱的老人和兒童,受寒後傷肺,易引發感冒、哮喘等疾病。 二、萬物復甦防瘟疫 冬去春來,陽氣升發,往往會引起舊病復發和各種病毒、細菌的傳播,如流感、流腦、百日咳、麻疹、白喉、流行性腮腺炎等。所以,要適應氣候的變化,注意防寒和身體鍛煉,以增強抵抗疾病的能力。 要做到: (1).保持生活、工作環境的空氣流通,定時打開門窗換氣。 (2).少去擁擠的公共場所。 (3).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並根據天氣變化,注意防寒保暖,注意個人營養和適當休息,增強免疫能力,防止各種疾病的發生。 (4).發現感冒、發燒、咳嗽等病狀及時上醫院看病。非典型肺炎並不可怕,只要注意預防、及時治療,是可以得到很好控制的。 三、適當增加活動量 春天,鳥語花香,生氣盎然。經過冬三月的收藏季節,人們應多做戶外活動,到山清水秀的郊外春遊,能使人心情舒暢,心胸開闊,對健康十分有利。專家提醒,春季鍛煉要多去戶外,但早春時節,身體各器官功能還處在較低水平,此時不宜進行激烈、長時間運動。一些節奏較慢且運動量不大的戶外活動更適於早春,如慢跑、步行、放風箏等。鍛煉結束後要立即擦乾汗液,以防著涼。 春季運動要有度 春天的運動和其他季節不同,需要走進大自然,從舒緩的運動開始,重在養護。 散步的時候最好選在日出之後或日落之時,不拘於形式,不要太快,順其自然、不疲勞就好。邊散步邊做深呼吸,能振奮精神、興奮大腦,使下肢矯健有力,特別適合體質比較好的中老年人和年輕人。 慢跑是春天最普遍而實用的運動,對於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血脂、提高身體代謝能力和增強機體免疫力、延緩衰老都有良好的作用。 四、飲食調養更重要 中醫文獻記載:當春之時,食味宜減酸益甘,以養脾氣。飲酒不可過多,以免傷脾胃。所以人們的飲食宜甘甜少酸。老人、小孩尤宜多吃易消化食品,以利健康。 專家建議多食韭菜和菠菜 春季是肝旺之時,要少食葷菜和牛羊肉等燥性食物,否則會使肝火更旺,傷及脾胃。此時應多食一些性味甘平的食品,如韭菜等。水果、食用菌、魚、白菜、蜂蜜、大棗等富含維生素的食物也是春季應該常吃的食品。 五、春暖花開宜進補 春天,由於生機旺盛,人體對營養物質的需要也隨之增多。特別是久病將愈,病後體弱,手術後氣血太虧的人,此時,適當吃點補品補葯,對身體大有裨益。 養生養肝護肝為先 (1)多喝水減少毒素損肝臟:初春寒冷乾燥易缺水,多喝水可補充體液,增強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多喝水還可促進腺體,尤其是消化腺和胰液、膽汁的分泌,以利消化、吸收和廢物的排除,減少代謝產物和毒素對肝臟的損害。 (2)飲食平衡保障肝臟功能正常運轉:不要暴飲暴食或常飢餓,這種飢、飽不勻的飲食習慣,會引起消化液分泌異常,導致肝臟功能的失調。所以,春季飲食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要保持相應的比例;同時還要保持五味不偏;盡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等。 (3)少飲酒利於肝臟陽氣升發:初春時節,寒氣較盛,少量飲酒有利於通經、活血、化淤和肝臟陽氣之升發。但不能貪杯過量,要知道肝臟代謝酒精的能力是有限的,多飲會傷肝。據醫學研究表明,體重60公斤的健康人,每天只能代謝60克酒精,若超過限量,就會影響肝臟健康,甚至造成酒精中毒,危及生命。樂觀開朗———有利肝氣生發順調心情舒暢樂觀使人健康。由於肝喜疏惡郁,故生氣發怒易導致肝臟氣血淤滯不暢而成疾。要想肝臟強健,首先要學會制怒,即使生氣也不要超過3分鍾,要盡力做到心平氣和、樂觀開朗、無憂無慮,從而使肝火熄滅,肝氣正常生發、順調。如果違反這一自然規律,就會傷及肝氣,久之,易導致肝病。 (4)適量運動促進肝臟氣血通暢:春季是萬物萌動的大好時節,也是體育鍛煉的黃金季節。在春季開展適合時令的戶外活動,如散步、踏青、打球、打太極拳等,既能使人體氣血通暢,促進吐故納新,強身健體,又可以怡情養肝,達到護肝保健之目的。 (5)服飾寬松利於肝臟氣順血暢:春陽生發,人體亦然。古人雲:寬松衣帶,披散頭發,形體得以舒展,氣血不致淤積。肝氣血順暢,身體必然強健。 六、早睡早起不戀床 春天宜早睡早起,不能戀床,以免久睡越發睏倦。特別是對老年人來說,春眠太久,容易加速腦血栓的形成。 初春睡好覺小妙招 (1)不要錯過入眠時機人體到了夜晚,身體進入放鬆狀態,一般理想的就寢時間是晚間11點時到12點左右,即使偶爾晚睡最好不要超過1點或2點。 (2)給自己選一個好枕頭睡眠狀態有周期性,最初的熟睡,枕頭很重要。理想的枕頭能維持頸部與頭部之間的自然曲線,又不會對頸部造成壓力。 (3)睡醒的時間帶影響起床後精神人體由深睡進入淺睡的睡眠周期通常是90分鍾,如選在淺睡時間帶起床,精神較為煥發。因此將鬧鍾調在90分鍾的倍數加上入眠所需時間便是理想的起床時間。 (4)起床後別忘了為大腦上發條起床後喝一杯冷開水,或淋熱水浴、簡單的體操,都有助大腦清醒。此外,吃點甜食,有助於讓睡眠時下降的血糖上升,一樣有振奮精神的效果。 七、房事控制不過度 當春季來臨時,萬物復甦、生長。對人來說,性慾和性愛能力也有增強的趨勢,因此,切忌因興奮而房事過度,否則,對身體健康不利。 八、笑口常開精神好 從中醫角度來講,春季屬於五行「金木水火土」中的木,肝屬木,木的物性是生發,肝臟也具有這樣的特性。因此,從情緒上講,以明朗的心境迎接明媚的春光是有利於肝臟的。 不過,人的精神活動必須順應氣候的變化,人體受季節影響最大的時候是季節更替期間,尤其是冬春之交。 九、果蔬幫你抵抗「春困」 春天,人體的新陳代謝開始旺盛,適合清淡的飲食,最好選擇味道甘甜、性溫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膩以及酸的東西。 專家解釋說,在五臟和五味的關系中,酸味具有收斂的作用,不利於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泄。由於機體處於偏酸環境和維生素攝入不足很容易產生「春困」,所以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既能中和酸性產物,又可補充維生素,對預防「春困」很有效。

6、如何預防疾病 防病養生二八法則

著名健康教育專家洪昭光曾提出過一個「八分原則」:飯吃八分飽,菜做八分咸,果蔬佔八分,凡事求八分。我也曾主編過一本叫《二八健康黃金法則》的書。就像黃金分割點0.618是個神奇的數字一樣,2:8也是一個神奇的比例。經濟學上有著名的「二八定律」,指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20%,其餘80%盡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同樣,當一個人患病時,20%是由內因決定的,80%則是由外因造成。在這些能由你自己決定的因素中,如果能遵循以下幾種「二八健康黃金法則」,就能在很多疾病面前繞道而行。

二分細八分粗

「要想不得病,最好吃粗糧」成了近年來的一種流行觀點。其實,粗糧和細糧各有好處,就像兩個「秘書」一樣,共同協助人體消化系統工作。粗糧含有大量不溶性膳食纖維,能改善胃腸微生物菌落,產生的熱量也比較低;細糧里的膳食纖維是可溶的,熱量較高,但它的蛋白質、氨基酸等含量要比粗糧高。

之所以提倡大家吃粗糧,是因為我們以往吃的細糧太多,導致了便秘、肥胖、高血脂、動脈硬化、糖尿病、等一大堆「富貴病」。而粗糧在防治這些疾病的作用上,遠遠超過細糧,它甚至能起到防治抑鬱症、止喘和抗癌的作用。

粗糧和細糧最好的搭配是「二分細八分粗」,比如8份黑米或小米,加上2份大米一起煮粥蒸飯;8份玉米面加2份白面一起蒸饅頭。如果不喜歡粗糧的口感,可以這樣:一是發酵後吃,加點酵母能讓粗糧變軟;二是打磨粉碎後吃,尤其豆類、麥麩等,磨成漿能讓蛋白質的吸收率增加到90%以上;三是加點豆漿或奶,讓口味更香甜,還能補鈣。

不過,平時愛吃肉的人剛開始吃粗糧,一定要循序漸進,一下吃太多會讓腸道無法適應;吃完粗糧一定要記得多喝水,粗糧中的纖維素需要充足的水分做後盾,才能保證腸道正常工作、幫助消化。豆類最適合治便秘,醋泡黃豆效果顯著;小米是健脾和胃的最好食物;玉米、赤小豆、白扁豆中的煙酸能夠起到一定的降血糖作用;蕎麥、燕麥、大豆中的蘆丁等成分可降血脂和軟化血管。

要提醒的是,千萬別把「粗糧熱」理解為粗糧吃得越多越好,粗糧里的植酸容易和纖維素溶合形成沉澱,影響人體對蛋白質和鈣、鐵等礦物質的吸收,因此吃粗糧的同時最好多補充點海鮮、豆漿、牛奶、雞蛋、冬瓜、黃瓜等食物。

二分飢八分飽

「一不小心就吃撐了」成了很多人的常態。國際病理學研究表明,經常如此不僅會讓消化系統負擔過重,還會引起內臟器官過早衰老和免疫力下降。總結起來,人會「撐」出以下幾種病:腸胃病、胰腺炎、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症、糖尿病和癌症,還會加重慢性呼吸系統疾病。

最好的飲食原則是:早餐不要吃太飽,五成飽即可;中餐要吃好,但只能吃八成飽;晚飯前最好喝半碗湯,這樣可以減少進食量。

如果你覺得自製力不夠,不妨嘗試以下辦法:一是感覺有點餓就要吃,千萬別等非常餓的時候再吃飯,以免吃得過快。二是飯前最好喝碗湯,可以讓飯量自動減少1/3;也可以在飯前30—40分鍾喝杯果汁或吃點水果,最好是蘋果、梨或橙子等好消化的水果。三是每頓飯至少吃20分鍾。因為從吃飯開始,大腦要20分鍾之後才能接到吃飽的信號,吃得過快,大腦還來不及反應就已經吃撐了。四是一定要細嚼慢咽。多咀嚼能讓唾液腺分泌一種叫腮腺激素的物質,它具有抗衰老作用。此外,細嚼慢咽還能讓唾液與食物充分混合,起到促進消化、避免餐後出現高血糖、降低膽固醇和血壓的作用。

二分寒八分暖

你知道嗎?把自己裹得像球一樣並不是最好的保暖方法。冬天穿衣原則是「二分寒八分暖」,適當受點凍,可以讓皮膚綳緊後面積縮小,減少熱量損失;寒冷空氣還能刺激毛細血管收縮,減少散熱;在寒冷的刺激下也能促進血液循環,讓人抗寒能力不斷增強。相反,總是穿得過多的人比普通人更愛生病,因為厚衣服讓身體沒法及時散熱,導致體溫過高,一旦氣溫變化,非常容易感冒。

四季都有穿衣重點。春天最講究下厚上薄,因為人體下半部血液循環比上半部差,很容易遭受風寒侵襲,尤其腿部要充分保暖。夏天防曬要穿深色衣服,顏色越深,紫外線防護性能越高。「秋凍」最適合身體健康的年輕人,穿多了出汗過多容易導致陽氣外泄,不利於養生;體質弱的人和老人孩子則要及時增減衣服,避免著涼感冒。冬天要做到「八分暖」,腰腹保暖最重要,因為這里一旦受寒,會影響全身臟腑氣血運行。尤其患有心腦血管、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支氣管炎、哮喘等疾病的人,還有身體較虛弱的老年人,最好白天戴個腹帶,晚上用熱水袋暖暖腰腹部,都有助於提高抗病能力。

二分治八分防

世界衛生組織一項全球調查曾顯示,只有5%的人完全健康,20%的人患有疾病,75%的人都處於亞健康狀態。也就是說,全世界有近八成人最需要做的,不是治病,而是防病。對於一個人來說,生活中如果能把八分力氣用在防病上,就能避免很多與生活方式有關的慢性病的發生。任何疾病都不是突然到來的,研究顯示,腦中風、心肌梗死、癌症、糖尿病等死亡率最高的慢性病,往往要經過10—30年的積累才能發作。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今天突發了腦中風,那麼他一定是在10—30年前就已經開始了動脈硬化。在這么長的時間內,如果他能採取有效的防病措施,也許就會改變最後的結局。

你知道嗎?對於人體來說,水是最好的防病「守護神」。它能預防高血壓、腦溢血、腦血栓、氣喘、過敏、胃潰瘍、抑鬱在內的多種疾病,國外權威醫學研究還發現,攝入水分充足的人,患癌症的概率能降低79%。但多喝水並不意味著亂喝,除了大家熟知的早晨起床最好喝杯水外,醫學研究還證明,餐前喝水比餐後喝好,但最好只喝一杯,喝完休息片刻再進食。睡前兩小時最好喝杯水,以補充夜晚人體對水分的消耗。此外,人的各個器官都有自己的防病秘訣。胃最喜歡的是飲食規律,不僅定時更要定量。平時要少吃刺激性食物、注意保暖,適當按摩或運動能加強胃腸道蠕動,增強消化功能。肝最怕酒精和大魚大肉,多吃山楂、黑木耳和蘑菇等有一定的護肝作用。此外,熬夜也是傷肝的重要因素。心血管疾病大多與高膽固醇和高脂肪食物有關,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糧能起到防病作用。

二分重八分輕

有統計學研究表明,人遇到的事情中,只有5%是非常重要或緊迫的,70%—80%的事都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重要和緊迫。如果我們用「二分重八分輕」的態度去看待事物,就會放下心中許多煩惱,變得更輕松、更快樂。

要想將事物真正「放下」,最好做到5種淡泊。首先,淡泊名利。如果成功了就喜笑顏開,失敗了就像受到致命打擊,名利就成了包袱。換個角度看,即使失敗了,但你嘗試過,盡力過,也就無悔了,享受過程要好於擔憂結果。其次,淡忘年齡。人往往在一年要過完的時候產生恐懼心理,這種情緒會給身體帶來消極的暗示。其實,只要你時刻都開開心心地活在當下,不管年齡有多大,都擁有一個快樂的人生。第三,淡忘疾病。把疾病看成一個普通朋友,你越不把它當回事、淡化它,它會越早地逃之夭夭。第四,淡薄情懷。一切喜怒哀樂都淡然若忘,不自擾、不自卑、不沉淪,才是真正的豁然大度。第五,淡然交友。真正好的朋友在於互相之間的取長補短、真誠交流,而不是每天推杯換盞的應酬。「二分重八分輕」教給我們的,是一個人對待事情應有的態度,它決定了人的一生究竟快樂還是不快樂。

7、老年人如何防病養生呢

規律作息,每zd天要有固定的時間鍛煉一下身體,飲食清淡為主,多吃綠色蔬菜、豆類,適量吃些魚肉,瘦肉,少吃油膩的東西。多吃水果能補充維生素,粗糧燕麥麵包可以清血脂。然回後就是要有好的心態。
我姥爺70多身體還很好,他就是該睡覺的時候睡覺,平時研究一下食譜,養養花下下棋,每天早晨答起床先出門散步,做做保健操,打打太極。

8、飲食養生可以預防疾病嗎?

《黃帝內經》指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說明人體正氣充盛,邪氣就不能侵襲使人致病。要正氣充盛,就要合理安排飲食,這樣機體所需營養才能保證,五臟功能才可旺盛。現代醫學證明版,人體如缺乏某些食物成分,就會導致疾病權,如鈣質不足會引起佝僂病,維生素缺乏會產生夜盲症、腳氣病、口腔炎、壞血病、軟骨症等。

9、防病養生活到一百歲,普通人該怎麼做?

平常飯菜,平和心態,平均身材。

1.平常飯菜:一葷一素一菇

最近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一個新的口號:21世紀最合理的膳食結構就六個字:一葷一素一菇。我現在就這樣,每頓飯有一個葷菜,魚啊肉啊雞蛋啊,雞鴨魚蝦都可以。一個素菜,蘿卜啊青菜啊,幾個青菜混在一起。一個菇,蘑菇、茶樹菇、金針菇、黑木耳或者海帶、草菇都可以。

為什麼要一葷一素一菇呢?首先,你一定要有個葷菜,因為人是雜食動物,人不能完全吃素,葷菜一吃以後,動物蛋白有了,高級營養蛋白也有了。其次,要有素菜,素菜一吃以後,纖維素、維生素、礦物質也有了。吃素菜很重要,能使大便通暢。最後,還得有菇。菇就是食用菌。現在越來越發現,食用菌在膳食中所含營養特別全面,有三大作用。第一,菇是靈芝,服用會使血脂下降,膽固醇、甘油三酯下降,血黏度下降,動脈硬化延緩,心腦血管病減少。第二,菇含有香菇多糖,使免疫力提高,癌症減少。所有吃菇的地方,癌症都少。第三,菇還有一種抗氧化作用,使細胞凋亡慢,延緩衰老,使老年痴呆減少。在北京,每死100個人,就有52個心腦血管病,22個癌症,這就佔了74個。如果我們經常吃菇,心腦血管病就少,癌症減少,衰老減慢。

2.平和心態:樂觀是超級保健葯

何為好心情?就是有好心,還得有好情。好心是愛心、善心、真心。科學研究表明,愛心多,內啡肽釋放就多,人體微循環得到改善,免疫力提高。愛心使人健康,善心使人美麗,真心使人快樂。好情是友情、親情、愛情。友情使人寬容,親情使人溫馨,愛情使人幸福。有了這三個心,有了這三種情,你一定有好心情。

不爭不惱不怒,愛心寬容大度。

樂觀積極的心態所具有的力量超過我們的想像。

3.平均身材:不胖不瘦不堵

肥胖就是疾病的象徵,肥胖就是衰老的象徵。

肥胖對身體有什麼損害呢?簡單一句話,超重減壽那是肯定的。30多歲,你就胖,表明你已經老了,你就是有病。

強身健體「八個八」

日行八千步,夜眠八小時,三餐八分飽,一天八杯水,養心八珍湯,強體八段錦,無病八十八,有壽百零八。

我說「日行八千步」,並非絕對,按日本人的方法是日行1萬步,都可以。但至少3公里,也就是6000步。8000步是個大概,最高12000步,最低6000步。

10、立春養生防病要重視

你季節不對,要麼太早要麼太晚了。
回去吧,明年早點來!

與養生防病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