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女人養生養脾胃

女人養生養脾胃

發布時間:2020-05-04 00:32:42

1、30歲的女人如何保養 女人30歲要養好脾胃對抗初老

女人一到30歲,失眠、肥胖、雀斑各種煩惱都一擁而至,讓我們手足失措。其實,這些都是氣血不足所致,中醫講血為氣之母,血足則氣沖神全,血虧則氣虛神衰,所以女性朋友們要注重養血,而養血就重在養脾胃。

女性朋友們要注重養血,而養血就重在養脾胃。
脾胃的功能有三:脾胃主運化、主升清和通降,脾主統血。當然,最重要的是統血。因此,脾胃被稱為生血之源、運化之所。而女人一生都在耗血,30歲的女性們都在遭受著月經、生產這些,加上工作壓力、生活不如意等都使女性朋友免疫力下降,身體大不如前,所以很容易就出現脾胃虛弱。那麼,下面就教會女性朋友們如何養好脾胃。
堅持規律的生活方式
《黃帝內經》中說:「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這樣大家就知道規律生活的重要性了吧。堅持早睡,最好在十點半就要上床,十一點就要入睡了,讓身體進入深度睡眠狀態,因為十一點到三點是膽經和肝經開始工作的時候,這個時候肝膽開始排毒、代謝、養血,堅持定時起居,定量吃飯,這樣有利於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如果吃飯一直不定時、定量,肝膽每次都要跟著你一起改變,長期已久肝膽會氣血紊亂,損傷脾胃;節制飲食,做到飯吃七分飽,茶喝七成香,過度飲食只會增加肝膽、胃腸的負擔,使脾胃消化不良。

少食辛辣、冷飲
冷飲一旦進入胃中,體內的胃對血液需求量迅速增加,機體只好調動全身各處血液到胃支援,給胃製造熱量升溫,與此同時,寒氣淤積於體內,脾胃氣血大失,還可能導致心、肺氣血也盡失,使得全身氣血不足、免疫力下降,外邪又容易入侵,而這個時候機體為了自我保護,只好在腹部積聚了一堆的脂肪來抵禦外邪,因此很多30歲的女性朋友就開始出現腹型肥胖。
這個時候通過運動、禁食來減肥是沒有效果的,適量的辛辣食物,有助開胃、消化,但是過量,就會增加脾胃負擔,損傷脾胃,使得脾胃過熱,易出現嘴唇紅腫、皸裂。因此,我們要少食辛辣、冷飲,減少對脾胃的損傷。

2、女人如何養生養脾胃?或者有什麼美味的菜式?

一、晚上11點前睡覺。11點是人體吸收陽氣的最佳時機,陽氣充足才能保證脾胃好;
二、注意飲食、保暖。拒絕冰飲、西瓜、梨等寒涼的食物。吃溫性食品,不要喝太多綠茶,紅茶或者普洱比較好;
三、泡腳。

3、女人養生養脾胃適合吃什麼?

1、地瓜

地瓜是補脾胃的食物之一,它具有補脾、寬腸胃、益氣力的功效,很適合身體瘦弱、容易乏力、脾虛的人吃,但是吃地瓜要注意適量,如果吃多了容易導致胃腸道脹氣,還會有反酸燒心的現象。

2、鯽魚

鯽魚有很好的健脾利濕作用,身體浮腫、容易口渴、食慾差、容易睏倦的人吃鯽魚可以健脾,緩解這些症狀。

3、山葯

中醫認為山葯味甘,歸脾胃經,具有健脾補氣、補腎固精、養陰養肺的功效,適合慢性腹瀉、便溏、脾虛等症患者食用,但是氣滯脹滿者和濕重者不宜食用。

4、土豆

中醫認為,土豆味甘,具有健脾、補氣的功效,經常消化不良、食慾不振、脾虛的人可以吃些土豆來調理,在挑選土豆的時候要注意,發芽的土豆一定不能吃,這樣的土豆是有毒的,吃下去會導致中毒。

(3)女人養生養脾胃擴展資料:

注意飲食調養

合理的膳食結構是健康的基礎、調養脾胃的前提。飲食應有規律,三餐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平時以軟、爛易消化食物為主;少吃有刺激性和難於消化的如酸辣、油炸、干硬和黏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盡量少吃。

一些健脾養胃的食物,如粳米、薏苡仁、白扁豆、大棗等,脾胃虛弱者可以經常食用。脾胃虛弱的患者還可以選用簡便實用的葯膳:

胡蘿卜大米粥:大米100克,胡蘿卜50克,大米煮成粥後加入胡蘿卜,煮熟爛後食之,有健脾溫胃的功效。

糯米小麥粥:糯米50克,小麥仁60克,煮成粥後加糖適量,調味服用,有健脾益氣之功效。

4、女人養生養脾胃該做到哪些?

一、起居有常在起居上,應早睡晚起,等待陽光出現才出外活動。同時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戶外活動,防止陽氣過度的消耗。「起居有常,養其神也,不妄勞作,養其精也」冬令時節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養神氣,勞逸適度可養其腎精。盡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極聽、目不極視、坐不至久、卧不極疲」。冬至前後睡好「子午覺」在養生學中具有重要地位,除了保證夜間睡眠,午飯後可適當打個盹,但要避免睡時著涼。其次,要注意防風防寒。再次,冬至節氣宜在白天多曬太陽,以利陽氣的生長。冬至時節不宜進行高強度的體育鍛煉,避免損傷陽氣。可選擇進行太極拳、八段錦等動靜結合的運動。二、壯不競時,精神滅想養生重點是要養心。要養生先養善良、寬厚之心,心底寬自無憂。冬季養生,要靜神少慮,保持精神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不要強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免長期「超負荷運轉」防止過度勞累,積勞成疾。三、固先天之本,護後天之氣冬令氣候趨寒,天地陽氣潛藏,應之人體,冬季亦為人體養精蓄銳的最佳時段。在這個階段,人類不僅僅在起居方面注重養生,也應重視飲食、葯物的冬令進補。葯物養生應以固先天之本,護後天之氣為主。所謂「先天之本」即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腎氣充盛,機體代謝能力強,人的衰老速度緩慢;所謂「後天之氣」指脾胃為後天之氣,又是氣血生化之源,機體生命活動所需的營養物質都靠脾胃供給。所以,這個季節的葯物養生應以固護脾、腎為重點。用葯原則應遵循:多補少瀉;葯宜平和,葯量宜小;注重脾腎,兼顧五臟;分類論補,調整陰陽;掌握時令,觀察規律;多以丸散膏丹,少用水煎湯劑;葯食並舉,因勢利導。如此用葯方能補偏救弊,防病延年。

5、女人養生養脾胃的方法?夏季怎麼養生?

1、夏季養生之防飲食「過火」

立夏過後,溫度逐漸攀升,人們就會覺得煩躁上火,食慾也會有所下降。夏季飲食原則是「春夏養陽」,養陽重在養心,養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製品、雞肉、瘦肉等,既能補充營養,又起到強心的作用。

宜採取「增酸減苦、補腎助肝、調養胃氣」的原則,飲食應清淡,以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大魚大肉和油膩辛辣的食物要少吃。將綠豆、蓮子、荷葉、蘆根、扁豆等加入粳米中一並煮粥,並擱涼後食用,也可起到健胃、驅暑的功效。

平時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糧,可增加纖維素、維生素b、c的供給,能起到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

2、夏季養生之防晚睡晚起

中醫認為「夏氣與心氣相通」,立夏養生要注意早睡早起,重視「靜養」,避免運動過後大汗淋漓,「汗」出傷陽,在飲食調養方面,宜採取「增酸減苦、補腎助肝、調養胃氣」的原則,飲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粗糧。起床前可以做幾個小動作,有利於增強體質,中醫養生,延年益壽。

3、夏季養生之防精神不足

養生專家提醒說,立夏以後,天氣轉熱,人的心神易受到擾動,出現心神不寧。因此,值此時節,人們要格外重視精神的調養,加強對心臟的保養,應該保持愉快的情緒,安閑自樂,切忌暴喜傷心,保持神清氣和、心情愉快的狀態。

4、夏季養生之防氣虛血熱

立夏之後血熱會給人帶來很多不適,氣虛血熱會影響人的消化功能。因此,每頓飯不要過飽,給胃留下足夠的蠕動空間。還人以輕松自然。今年的夏季注意涼血補氣和早睡早起,是人儲存陽氣力求身體大獲豐收的一個季節。

5、夏季養生之「防涼」

對大多數人特別是關節患者來說,夏季應該避免貪涼,不用或適度使用空調和風扇。在工作場合中,應把自己的病情告訴同事,以取得同事的理解,盡量不用空調或適當調高溫度。最好常備一件長袖衣,隨外界環境隨時加減衣服。

6、夏季養生之謹防外感

炎熱夏季,人們常常衣單被薄,即使體健之人也要謹防外感,一旦患病不可輕易運用發汗之劑,以免汗多傷心,避免氣血淤滯,以防心臟病的發作。故立夏之季,情宜開懷,安閑自樂,切忌暴喜傷心。清晨可食蔥頭少許,晚飯宜飲紅酒少量,以暢通氣血。

7、夏季養生之防暑補水

夏天天氣太過於炎熱,因此,我們要做好防暑措施。外出的話,不宜長時間暴露於陽光下。運動完,大汗淋漓不宜喝冰的飲料。上班期間,或者在家,都不宜在空調房呆太久。應時不時的到戶外呼吸下新鮮空氣。

夏天由於出汗多,很容易口乾舌燥。大部分喜歡喝一些冰的飲料。有的人在餐館吃飯還喜歡來一杯冰啤。這些冰的東西不宜多喝,尤其是剛運動完。解渴還是白開水最好,或是淡鹽水。經常呆在空調房,更應多喝水。

6、女人養生養脾胃該做到哪些

首先可以採取一些方法來進行調理:找一款最適合自己的粥

粥對健脾養胃有很好的功效,所以老百姓把粥比作「天下第一補物」。

但選用時必須「辨證施食」

紅棗粳米粥——脾胃虛寒者:紅棗10枚,粳米50克,紅糖10克,共煮粥食用,具有溫補脾胃的功效,尤適用於脾胃虛寒者,症見胃脘冷痛、喜溫喜按、四肢不溫、形寒肢冷等。

八寶粥——脾胃虛弱者:蓮子、芡實、薏米、山葯、桂圓、紅棗、白扁豆各10克,粳米100克,共煮粥食用,具有益氣、健脾、養血的功效,尤適用於脾胃虛弱者,症見體倦乏力、食少等。

山楂麥芽粥——脾胃積滯者:山楂10克,麥芽5克,粳米100克,共煮粥食用,具有健脾開胃、消積化食的功效,尤適用於脾胃積滯者,症見脘腹脹滿、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

薏米小豆粥——脾虛濕盛者:薏苡仁、赤小豆各20克,粳米100克,共煮粥食用,具有滲濕利水、健脾益氣的功效,尤適用於脾虛濕盛者,症見食少納差、脘腹脹悶、尿少浮腫等。

其次,自我按摩增強脾胃功能

腹部按摩:取坐位或仰卧位,左手叉腰(拇指在前,其餘四指在後),右手從胃部開始向左下方擦揉,經小腹、右腹部還原於胃部為1次,共按摩36次;然後換方向操作。

推胃經:取端坐位,兩手拇指分別按於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嵴約1橫指處),沿脛骨外側自上而下推至踝關節處,各推30次。

按揉足三里穴:取端坐位,兩手拇指分別按壓足三里穴,旋轉揉動各30次。

注意生活細節打好「保胃戰」

定時定量:每日三餐應定時定量,避免暴飲暴食,胃炎、胃潰瘍患者每餐不可過飽,少吃零食。

細嚼慢咽:咀嚼不細、狼吞虎咽,粗糙的食物會直接磨損胃黏膜,並增加胃的負擔,使食物在胃內的停留時間延長,從而造成胃「疲勞」、胃動力下降。因此,一定要養成細嚼慢咽的好習慣。

飲食衛生: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慢性胃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此種細菌感染大多是由於飲食不潔、相互傳染所致。因此,要注意飲食衛生,做好餐具消毒,最好實行分餐制。

剩飯剩菜:剩飯的保存時間,以不隔餐為宜,早剩午吃,午剩晚吃,盡量在5~6小時內吃完,且要充分加熱。最好不吃隔夜蔬菜。

少吃腌制食物:鹽腌蔬菜、腌制肉類等含有大量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在胃中可轉化為致癌物質。因此,應少吃腌制食物。

7、如何保養調理脾胃?脾胃好女人是會顯年輕嗎?

脾胃病的發生主要是飲食不節,過食生冷,寒積於中,使脾胃之陽不振;其次是郁怒憂郁,肝氣失調,橫逆犯胃乘脾。要預防脾胃疾病,關鍵在於保護脾胃正常功能的運轉。因此平時應注意保養脾胃。

情感因素影響大

因此保養脾胃,首先要保持良好的情緒。據研究,不良情緒可導致食慾下降、腹部脹滿、暖氣、消化不良等,而良好的情緒則有益於胃腸系統的正常活動。

飲食調理是關鍵

因此,飲食應有規律,三餐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素食為主、葷素搭配。要常吃蔬菜和水果,以滿足機體需求和保持大便通暢。少吃有刺激性和難於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干硬和粘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盡量少吃。

注意冷暖很重要

俗話說「十個胃病九個寒」。這確是經驗之談。因此注意冷暖十分重要。在春秋氣候變化無常時,有虛寒胃痛的病人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冷;有脾虛泄瀉的,可在臍中貼暖臍膏葯,同時還應少吃生冷瓜果等,如感到胃脘部發冷,可及時服用生薑茶。

適當鍛煉促代謝

適當的體育鍛煉,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做氣功等能增加人體的胃腸功能,使胃腸蠕動加強,消化液分泌增加,促進食物的消化和營養成分的吸收,並能改善胃腸道本身的血液循環,促進其新陳代謝,推遲消化系統的老化。還可在晚間睡覺之前,躺在床上用兩手按摩上下腹部,來回往復約40遍,可以助脾運,去積滯,通穢氣,對脾胃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8、女性養生重養脾,脾胃虛弱怎麼調理

1.生活建議

飲食要規律:避免暴飲暴食,而增加脾胃負擔,可以少吃多餐來為機體提供營養;

不吃刺激物:少吃生冷、肥厚之品,以免停滯脾胃功能;烈性酒、濃咖啡等,以及過硬、過酸、過辣的食物都要少吃;容易耗傷脾氣的食品,如蕎麥、山楂、蘿卜、香菜等;

吃飯要專心:不宜邊工作邊吃飯,飯前少用腦,吃飯要專心,飯後稍休息,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要加強鍛煉:內養調氣,可以通過保健操、太極拳、慢跑等增強體質,強化脾胃功能;

應注意保暖:尤其要注意腰腹部,以及下肢保暖,忌涼貪涼而令寒、濕邪氣影響脾胃功能;

足夠的休息:良好的睡眠質量,與充足的休息,人體才會有好的氣血,進而可滋養到各大臟腑。

可經常按摩:可以經常按摩中脘、承山、神闕、胃俞、脾俞、足三里等穴位,至局部發熱發脹,可調理脾胃。

2.調理食譜

紅棗小米粥

取適量的小米、紅棗,將小米和紅棗清洗干凈,先將小米炒成略黃,然後加入水及紅棗,大火燒開再用小火煮成粥。可用於消化不良,伴有厭食的脾虛者食用。

蓮子636f70797a6431333365653239山葯粥

山葯,粳米,蓮子各適量。將蓮子去心,用水泡軟,山葯洗凈去皮切成小塊,粳米洗凈,材料入鍋,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至粘稠。調理脾胃,改善消瘦,食慾不振等。

八寶粥

蓮子、芡實、薏苡仁、山葯、桂圓、紅棗、白扁豆各5克、粳米l00克,煮粥食用。益氣養血,健脾強身,健脾養胃,改善體虛乏力、食少納獃等症狀。

黃芪豬肚湯

豬肚1隻,黃芪200克,陳皮30克。豬肚去脂膜,洗凈,黃芪、陳皮用紗布包好放入豬肚中,麻線扎緊,文火煮至豬肚熟軟,調味,分4次吃完,補中氣,健脾胃,行氣滯,止疼痛,可治中氣不足,脾胃虛弱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

9、女人養生秘訣

中國特產網為您總結以下秋冬養生秘訣:

生活起居:

1、注意防寒保暖:秋季早晚氣溫變化較大,不要貪涼,夜溫低要蓋好被褥,以免受涼,日間衣著不宜過厚,以不著涼為度。適當少穿點,適當凍一下,利於提高身體的禦寒能力。冬季注意衣著保暖,室內溫暖,預防寒冷侵襲,尤其注重足的保暖;但忌暴暖、過度烘烤。外出時注意手、足、頭面部防寒保溫,預防凍瘡。

2、環境舒適潔凈:室內溫度濕度要適宜;室溫保持在22-28攝氏度之間,濕度在50%-60%左右。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新鮮,室內燃煤取暖要注意防止煤氣中毒。

3、睡眠充足:秋季應早睡早起,冬季早睡遲起。一般8-9小時睡眠,老人可以適當增加,如晚上睡眠不足,可堅持午睡1小時;但睡眠不宜過多。睡眠時注意防寒保暖,免受寒冷風的侵襲,引發感冒、呼吸系統等疾病。忌蒙頭入睡,應開小氣窗通風。

4、皮膚保養:保持皮膚滋潤,科學洗浴;秋初濕熱並重,注意皮膚清潔防止感染,秋冬季氣候乾燥氣溫低,忌洗浴過勤、水過燙、揉搓過重,忌浴液鹼性太強,否則皮膚更為乾燥,易發癢、皸裂。浴後可塗擦甘油、止癢霜、潤膚露等,以保持皮膚濕潤,防止皮膚乾燥、脫屑。

飲食調養:

秋冬季節天氣特點是乾燥、寒冷,飲食宜遵循「秋冬養陰」的原則。

1、多食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蔬菜、水果、豆類等食品。如:豆芽-清熱解暑;蘿卜-下氣消積;茄子-活血消腫;蓮藕-補益脾胃;花菜-抗癌防癌;菠菜-滋陰平肝;芹菜-安神去除此之外梨、西紅柿、柑桔、葡萄、大棗、芝麻、蓮子、銀耳、蜂蜜、紅豆等也是很好的進補食材。少食辛辣食品,以改善臟腑功能,增加抗病能力。

2、注意補充水份,每日不少於2000-3000毫升。

3、冬季宜食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禽蛋、豬肝、芝麻、黃豆、花生等。

4、冬天為增加禦寒能力,其營養應以增加熱能為主,可適當多攝入含糖、脂肪的食物,多食富含維生素的食物。但要注意秋冬時食慾增加,飲食過量,運動減少,熱能消耗量少而致肥胖,需要多食低熱量減肥食品。同時注意不要過量進補,否則有害無益。

5、適當用保健食品,最好選擇中草葯保健食品,以提高免疫力,預防感冒及呼吸道感染。

注意鍛煉身體:

秋冬季節堅持適度的體育鍛煉,不僅可以調養肺氣,提高肺臟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於增強各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體對外界寒冷刺激的抵禦能力。鍛煉方式因人而異,選擇個人所能承受的運動,其中有耐寒鍛煉,增強機體適應寒冷氣候的能力,如冷水洗手面加之摩擦按摩。運動時不要穿得太厚,應稍有「凍」感,切勿搞的大汗淋漓,當周身發熱,尚未出汗即可停止。尤其老人的鍛煉要量力而行。要注意防受涼,運動時不要穿的過少,身體發熱時不宜一下脫得太多,切忌穿汗濕衣服在冷風中逗留,以免著涼。在運動鍛煉前做好充分准備活動,以防運動損傷。運動者在鍛煉後應多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以養陰益氣、維護和鞏固肺功能,達到清肺熱、利咽喉的目的。

精神調養:

秋冬季精神調養要做到安然恬靜、情緒穩定、胸懷開朗、心情舒暢而達到養精蓄銳。由於氣候變化不定,冷暖交替,給人的生理、心理帶來一定影響。因而必須注意心理上的調適,正確把握自己,學會自行解脫。可採取與朋友交流溝通、參加戶外活動及文體活動等方式,進行調理。

祝好!

與女人養生養脾胃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