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立秋養生簡訊

立秋養生簡訊

發布時間:2020-05-03 17:47:00

1、立秋養生 立秋後要如何養肺

肺與秋季相對應,而氣燥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容易引起疾病,因此,秋季要以潤燥、養陰、潤肺入手養生,而又因肺功能在秋季時處於旺盛之期,因此,養肺的同時別忘記了平衡機體,還要適當加強對肝臟、心臟及脾胃的養護。

立秋後要如何養肺呢?可以分為哪些方面來進行養肺呢?

1、秋季養肺的最佳時間:上午的7-9點

每天上午的7-9點,是人體肺功能最強之時,是一天之中的最佳養肺時間,這個時最好能進行一些慢跑。快走等有氧運動,有利於強健肺部功能。另外,每晚的9-11點是肺功能最弱之時,可以在晚餐後口腔中含一片梨,到睡前刷牙時吐掉,有滋養肺之用。2、秋季養肺最簡單的方法:來杯熱水

倒上一杯熱缺騰騰的水,直接對著吸入水蒸氣,每次10分鍾左右,早晚各1次,可以滋潤肺臟,平時要多注意喝溫水,由於氣候乾燥,因此,要比其他季節多喝500ml左右的水,避免因乾燥的空氣而種種不適感,保持肺臟與呼吸道的正常濕潤度。

3、秋季養肺最輕松的方法:開口大笑

4、飲食養肺:秋天燥邪為盛,最易傷人肺陰。

此時可以通過食療達到生津潤肺、補益肺氣之功。飲食養肺應多吃烏骨雞、豬肺、燕窩、銀耳、蜂蜜、芝麻、豆漿、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鴨蛋、梨等。這些食物與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葯搭配功效更佳。

5、葯粥養肺

百合杏仁赤豆粥(清肺火):百合10克,杏仁6克,赤小豆60克,白糖少許。先將赤小豆洗凈,加水適量,與粳米一起,先以大火煮沸,然後在半熟的粳米鍋內加入百合、杏仁、白糖,以文火同煮至熱即成。適用於肺陰虛,虛火旺盛,素有口乾、口苦者。

枇杷梨皮川貝飲(潤肺止咳):枇杷葉15克,鮮梨皮15克,川貝10克。以水煎煮取汁去渣代茶飲。適用於肺熱,口乾咳嗽者。黃芪山葯粥(補肺氣):黃芪30克,山葯30克,粳米50克。先用水煮黃芪取汁去渣,再用汁煮山葯、粳米做粥,晨起空腹食用。適用於肺氣虛,容易感冒者。

立秋後養肺的三個秘訣

中醫認為秋氣與人體的肺臟相通,如肺氣太強,容易口乾舌燥、乾咳、喉嚨痛。而肺氣虛則會傷及元氣,令多種疾患接踵而來。立秋後也是養肺、潤肺的最佳時機,方法是:一、多喝水,以確保體內津液充足之需,及保持肺臟的濕潤度;二、多吃白色食物,白色入肺,對滋養肺部有益。三、忌傷感悲憂,宜多看些喜劇片讓笑口常開。中醫認為常笑宣肺,還可鍛煉人的肺活量。

2、立秋養生應該注意哪些?

3、立秋養生吃什麼

1、注意養肺、養陰、潤燥、百護肝、葯材可選擇枸杞、麥冬、天冬、玉竹、沙參、細生地、西洋參、山葯、百合、扁豆等。
、飲食應以清熱祛濕、健脾和中、清肺潤燥為主。
3、適當食用糯米、粳米、蜂蜜、乳品、藕、土豆、蘿卜、海帶、木耳、銀耳、芝麻、豬肉、鴨、度雞肉、兔肉、鱔魚、鯽魚、黃魚、柚子、梨、枇杷、菠蘿、蘋果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
4、少吃辛辣、煎炸性食物,如姜、蔥、八角、茴香、蒜、韭、椒、炸雞腿、油條。
過了立秋便要吃肉「貼秋膘」,這是我國北方地區的一種傳統習俗。但這種做法不應該長期採用,秋季進補一定要吃對東西。
保持體內內酸鹼度平衡。通常人體中的血液呈弱鹼性,要是吃了太多魚、肉等酸性食物,容易讓血液的酸鹼平衡被破壞,導致高血壓、高血脂、痛風、脂肪肝等病症。在「貼秋膘」的同時,應該適當容補充蔬果,並多食用豆製品、栗子等鹼性食品。

4、立秋後如何養生

養生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食補以滋陰潤燥為主,具體包括如烏zd骨雞、燕窩、銀耳、蜂蜜、芝麻、豆漿、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鴨蛋、梨等,這些食物與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葯配伍,則功效更佳。

立秋後基本以溫燥為主內,表現為濕熱、陰虛,火旺。建議大家常吃些清熱、生津、養陰的食物,如蘿卜、茅根、馬蹄、西紅柿、豆腐、菱角、蓮藕、蜂蜜及新鮮水果和蔬菜、瘦精肉、木耳、老鴨肉、鱉肉、青魚、鯧魚、黃花魚、鮑魚、鰻魚、銀耳、百合、紫菜、蓮子、茨實、核桃、烏梅、芝麻等。

秋季運動以舒緩安靜為宜,如瑜伽、易筋經、散步等。養生重點在於容培養定力、專注力,適宜練習打坐、靜心、禪修、冥想等。

5、立秋養生護膚小常識,你知道多少

要盡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蔥、來姜、蒜、胡椒等燥熱之品,少吃油炸、自肥膩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狀。秋梨是很好的秋季水果,對於止咳、百去燥有很好的療效。度

立秋後,盡管晝夜溫差變大,但是白天有時仍然很知熱,有時暑氣更加逼人,所以,防暑降溫要繼續,不能有道絲毫怠慢。

6、會員生日祝福簡訊怎麼寫

多吃微量元素煙抄酒少沾它,做新年的收支計劃
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素墨山水田園
-----
心情襲歡百笑;勤鍛煉,周末快樂!
一句鼓勵和祝福,全年煥然一新
立秋度養生要訣:少食辛辣多食酸,實在沒勇氣

7、中伏立秋養生注意啥

很多人只知道三伏天是最熱的時候,卻不知道三伏的來由。三伏是傳統時令,其日期是按照干支紀日來計算的。
每年夏至後第三個庚日起的十天稱為頭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抄秋後的第一個庚日起的十天為末伏,如此合稱三伏。知年份不同,三伏的時間長短也有差異,主要由中伏的時間長短決定。
三伏天時間:2019年三伏天分初伏、中伏、末伏,共40天。
三伏天的暑邪非常強悍,很多「病根兒」都是三伏天落下的。這時人體血管處於擴張狀態,寒邪非常容易趁機入侵。千萬不要小看夏天的寒邪,此時防寒甚至比防暑還重要。尤其是小孩子過食冷飲,道會比成年人受到的損傷更大。

8、立秋養生小常識,立秋養生吃什麼,立秋養生

推薦吃蜂蜜,秋季氣溫下降抄快,很多朋友容易產生襲著涼感冒的狀況,推薦每日用60°C左右的溫水沖泡蜂蜜水飲用,蜂蜜中含百有大量的果糖和豐富的維生素、礦物度質、氨基酸、酶類脂類等上百種營養物質,是很知好的日常滋補食品,非常適合每日食用幫助滋補調理道。

9、立秋怎麼養生 立秋養生小常識

立秋要防秋燥
秋燥症主要靠預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漿,多吃些蘿卜、蓮藕、荸薺、梨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特別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潤肺去燥等功能,很適宜有內熱,出現肺熱咳嗽、咽干喉痛、大便干結的人食用。要盡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蔥、姜、蒜、胡椒等燥熱之品,少吃油炸、肥膩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狀。秋梨是很好的秋季水果,對於止咳、去燥有很好的療效。
立秋要養肺
立秋後,陽氣轉衰,陰氣日上,自然界由生長開始向收藏轉變,根據順應四時的養生原則,秋冬養陰。中醫認為,肺與秋季相應,而秋季乾燥,氣燥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產生疾病,因為需要潤燥、養陰、潤肺。從五行生旺推算,此時肝臟、心臟及脾胃處於衰弱階段,而立秋後肺功能開始處於旺盛時期,根據陰陽調和,機體平衡的原理,要加強對這些器官的調養,使肺氣不要過偏,影響機體健康。
秋燥易傷肺,可適當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潤食品,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同時可適當多食一些酸味果蔬,食酸以收之。
另外,在肺盛之時易影響到肝,而肝主情志,疏泄氣血,肝氣受制的秋天,人們容易出現情緒低落等表現,表現在生理方面則為容易引起氣血失調等疾病的發生,比如:內分泌紊亂等問題,像月經失調、心慌心悸、失眠問題等。當出現此類現象時,可通過養陰、柔肝、疏解等方法調理。
立秋要祛暑降溫
立秋後,盡管晝夜溫差變大,但是白天有時仍然很熱,有時暑氣更加逼人,所以,防暑降溫要繼續,不能有絲毫怠慢。
措施有三:首先,清熱解暑類食品不能一下子從餐桌上撤除。一般來說,此類飲食能防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慾。因此喝些綠豆湯,或者吃些蓮子粥、薄荷粥是很有益處的。多吃一些新鮮水果蔬菜,既可滿足人體所需營養,又可補充經排汗而丟失的鉀。二是寒涼飲食要減少。經過一個長夏後,人們的身體消耗都很大,特別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虛弱,因此,在選擇食物時,不宜過於寒涼,例如:西瓜、梨、黃瓜、葡萄等,其性味寒涼,多食可能傷及脾胃,所以要少吃。三是飲食營養要加強。不能只為了追求清熱解暑,而使飲食過於清淡。事實上,到了立秋可適當吃肉食,有許多食品如鴨肉、泥鰍、魚、豬瘦肉、海產品等,既能清暑熱,又可補益,可放心食用。
立秋後少吃秋瓜
立秋之後還要謹記「秋瓜壞肚」。不論西瓜或香瓜、菜瓜,都不能任意多吃,否則會損傷脾胃陽氣。夏令大量食瓜雖不至於造成脾胃疾患,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後再大量生食瓜果,勢必更助濕邪,損傷脾陽,腹瀉、下痢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
立秋要預防感冒
立秋後,白天炙熱的氣溫到了晚上,就會開始變得清涼起來,因此,早晚溫差過大容易引起頻發感冒等。專家提醒,在衣著和居家休息方面,應更注意防止夜間著涼。
有些朋友習慣於在家赤膊睡覺,再加上空調溫度設定太低,夜晚睡眠時寒氣侵體,體質下降,誘發感冒、肩頸疼痛等疾病。專家表示,立秋過後,天氣將逐漸轉涼,提醒廣大市民在居家環境中不宜24小時空調全開,尤其是夜間,盡量少用空調。可趁早晚清涼時分勤開窗戶通風,流通空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另外,出門當心淋雨,容易引起身體不適。提醒出門時最好隨身攜帶雨具,或備件衣物,以備不時之需。
立秋還須防治「空調病」
炎熱季節,許多家庭和辦公室都開著空調,人們在享受清風涼意的同時,也容易患上「空調病」。尤其在立秋之後,天氣早晚較涼,稍不注意,就會出現腹痛、吐 瀉、傷風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狀。
立秋以後,早晚天氣偏涼,空調開放時間不易過長,夜裡最好不開或只開除濕。這樣,既可降溫祛暑,又可預防空調病。二是處在空調環境中的人們經常喝點姜湯。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胃止嘔、解毒三大功效,可有效防治「空調病」。三是有慢性病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患 者及胃腸功能較弱的人,不易開空調。必要時避免直吹或將腹部蓋好。
立秋運動要適量
立秋後濕熱仍沒有完全消退,在這個時節進行健身鍛煉應該避免運動量過大、活動過於劇烈。尤其是中老年人更要悠著點。相同的環境,相同的運動強度,中老年人的承受能力要低於年輕人。受傷、受損、心腦血管意外等發生的可能性要遠遠大於年輕人。所以體力消耗過大的運動項目不適合中老年人。
像游泳、太極拳這些運動項目還是比較適合中老年人的。尤其是太極拳,柔中帶動,重心轉移的流暢有助於肌肉的協調和平衡的訓練,是很好的運動。注意運動前要有5至10分鍾的暖身運動,運動後也要有數分鍾的緩和運動。總之,這個季節進行運動要注意幾點:最好選擇一早、一晚進行鍛煉;太陽照射下不宜運動過久,以防體力消耗過大,暴曬灼傷皮膚;在高溫濕熱中不宜運動過於劇烈。

立秋起居要調養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卧早起,與雞具興」早卧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熱未盡,雖有涼風時至,但天氣變化無常,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況。因而著衣不宜太多,否則會影響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易受涼感冒。

與立秋養生簡訊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