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電視台的科教頻道的養生堂 有沒有關於治支氣管炎的?
給你介紹一個偏方:白芨、土蜂蜜。白芨洗凈切片曬干磨成粉,兌土蜂蜜吃。
我當年吃了快兩年,總算是徹底吃好了,現在即使感冒也不會引發支氣管炎了。
你不妨可以試試看,祝願早日康復
2、養生堂視頻,,該如何養生好???求指導
你好,養生要針對個人體質以及四季不同選擇不同的方法。現為你提供春夏兩季的養生方法。
春季養生
春季養生應遵循「養陽防風」的原則。春季飲食要注意:營養平衡、養肝為主、養陽、多食甜少食酸、飲食清淡多喝水、多食蔬菜。春季養生常識:養肝、心情舒暢、起居規律、鍛煉、保暖、補水。
基本法則:
1、不要吃掉在地上的食物
在地上的食物也許會有很多細菌,但是其實並沒有那春季養生么危險。但是如果掉在地上的食物時間長了就不要吃了,因為也許會有小蟲子爬進去。掉地上一夜的也不要吃。
2、離感冒的人遠點
除非你有肺部疾病或哮喘,和感冒的人在一起沒什麼大礙的。但記住和感冒的人接觸後用肥皂和溫水洗手,因為感冒細菌會通過接觸傳染。
3、每晚保持八小時的睡眠
很多人都保持每晚八小時的睡眠,但是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有數據顯示七小時的睡眠也更加長壽。只要保持第二天精力充沛就可以了。
4、每天吃吃五份果蔬
沒有研究表明這個分量是最完美的,研究只是顯示多吃果蔬有利於健康,但並不要拘泥於份數。
5、不鍛煉到精疲力竭,就沒有收獲
也許你根本不需要鍛煉到精疲力竭,例如,每小時4英里的散步可以燃燒400卡路里的熱量,10分鍾每英里的跑步堅持30分鍾也會燃燒同樣的熱量。有規律的適度鍛煉就可以了。
6、給奶瓶和奶嘴消毒
如果水源是不幹凈的,如井水才需要xige.654666.com消毒。
7、年齡大的孩子應該每年都檢查血液
沒有證據表明每年的檢查可以檢測出疾病,除非有健康問題,否則年齡大於7歲的小孩只需要每兩年或三年檢查一次來觀察成長狀況和更新防疫注射。
春季養生吃什麼
8、旅行的時候也要保持平時的美容習慣
旅行的時候也許不用那麼麻煩,使用洗發水、洗面奶和沐浴乳簡裝就可以了。或使用潤膚乳和眼霜的試用品。
9、從不放棄鍛煉
保持體力充沛是有好處的,但是偶爾多多休息也會使機體更加健康。如果病了或受傷了就讓自己好好休息一下。
10、每天都吃的很健康
偶爾吃些高熱量、低營養的食品也無大礙的,但是不要吃太多次,一次不要吃太多。[13]
11、除非想有塊狀肌肉,否則女士不該舉重
女士沒有那麼多的睾丸素和其他雄性激素形成塊狀肌肉。輕度舉重只會使肌肉堅實但並不會成為塊狀。而且舉重有利於女士的骨質健康,防止骨質疏鬆症。
12、每天喝八杯水
保持不缺水的狀態很好,但是不僅僅只有水才可以,其他的含水的食物如西瓜、生菜和湯也同樣可以。
飲食調養:
春季陽氣初生,宜食辛甘發散之品,而不宜食酸收之味。故《素問·藏氣法時論》說:「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泄之」。酸味入肝,且具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泄,且足以影響脾胃的適化功能,故《攝生消息論》說:「當春之時,食味宜減酸增甘,以養脾氣」。春時木旺,與肝相應,肝木不及固當用補,然肝木太過則克脾土,故《金匱要略》有「春不食肝」之說。由此可見,飲食調養之法,實際應用時,還應觀其人虛實;靈活掌握,切忌生搬硬套。
一般說來,為適應春季陽氣升發的特點,為扶助陽氣,此時,在飲食上應遵循上述原則,適當食用辛溫升散的食品,如:山葯、春筍、韭菜、豌豆苗、菠菜、大棗等,而生冷粘雜之物,則應少食,以免傷害脾胃
防病保健:
初春,由家轉暖,溫熱毒邪開始活動,致病的微生物細菌、病毒等,隨之生長繁殖。因而風濕、春溫、溫毒、溫疫等,包括現代醫學所說的流感、肺炎、麻疹、流血、猩紅熱等傳染病多有發生、流行。預防措施,一是講衛生,除害蟲,消滅傳染源。二是多開窗戶,使室內空氣流通。三是加強保健鍛煉,提高機體的防禦能力。
根據民間經驗,在飲水中浸泡貫眾(取未經加工的貫眾約500g,洗凈,放置於水缸或水桶之中,每周換葯一次);或在住室內放置一些薄荷油,任其揮發,以靜化空氣;另外,可按5ml/m2食醋,加水一倍,關閉窗戶,加熱熏蒸,每周二次,對預防流感均有良效。用板藍根15g、貫眾12g、甘草9g,水煎,服一周,預防外感熱病效果也佳。每天選足三里、風池、迎香等穴作保健按摩兩次,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此外,注意口鼻保健,阻斷溫邪上受首先犯肺之路,亦很重要,具體方法,詳見有關章節,此不復贅。
運動禁忌:
春季霧多,風沙也大,因此鍛煉時肢體裸露部分不宜過大,以防受潮寒誘發關節疼痛;不要在塵土隨風飄飛的地方鍛煉,要學會鼻吸口呼,不要嗆風;運動前要做好准備活動,先掄掄臂、踢踢腿、轉轉腰,身體的肌肉、關節活動開以後再做劇烈運動。初春時晨練不要太早。
早春二月,清晨氣溫較低,冷氣襲人,如果太早外出鍛煉易受「風寒」的侵害,輕者患傷風感冒,重者引發關節疼痛、胃痛發作,甚至能使人凍歪嘴。運動後脫穿衣服要預防感冒。如果身上出了汗,要隨時擦乾,不要穿著濕衣服讓冷風吹,以免著涼引起疾病。鍛煉身體要全面,既要選做四肢胂展的動作,又要有背腹和胸腰部的屈伸動作。鍛煉中或鍛煉後,不要在草地上隨處躺卧,否則易引起風濕性腰痛或關節炎。
夏季養生:
夏季,萬物繁茂,晝長夜短,酷暑炎熱。這時,人體也隨著季節的變化而燥熱起來。祖國醫學認為「」天人合一「」天人相應「,說明人與自然息息相關,人與自然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天地陰陽四時之氣的變化是萬物終而復始的由來,也是萬物生死的根本。四時氣候以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為變化規律。順應四時的氣候變化而調養精神,使人體的功能活動與外在的環境變化得到協調統一,才能達到健身防病的目的。那麼如何適應炎熱的夏月?
皇帝內經雲:「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卧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虐,奉收者少,冬至重病。」經文意思是說,夏季的三個月,是萬物茂盛秀麗的季節,由於天地之氣不斷上下交換,所以一切植物都已開花結實。這時人們應該晚睡早起,不要厭惡炎炎夏日,不要發怒,讓精神象萬物開花成秀那樣的充實,使腠理保持陽氣的宣通,這就是人體與夏季相適應,保養「夏長」的道理。如果違背了這個道理,那就要傷及心氣,到了秋季就要發生瘧疾,以致供給秋季「收氣」的力量就少了,到了冬季還會發生更嚴重的疾病。
中醫學認為,夏在「五行」中屬火,因為夏季炎熱,與火的炎上相類似;「五臟」之中,心亦屬火,因此在季節當令為夏,在五臟則主心,所以「夏氣通於心」,夏季天氣炎熱,心火亦旺,則「心神」被擾,「心主神志」,所以人的精神情緒也會隨之不穩定,急躁、易怒、心煩、失眠。所以要保持心情舒暢,切忌發怒,因為「心為肝之子」,以防子病及母。還可以用蓮子心、玫瑰花、白菊花代茶飲,以清心火,疏肝氣,平肝陽。女士還能養顏美容。
「汗為心之液』,夏季天氣炎熱,酷暑難耐,出汗較多,氣隨汗泄,容易「中暑」,出現頭暈、眼花、心慌、氣短,甚至昏厥。所以一定要補充足夠的水分,要多飲水,每日少量多次飲用白開水、綠豆湯、淡茶水或淡鹽水。補充體液,促進血液循環和肝臟代謝。對於體質較弱的人,可以用西洋參泡水飲用,以益心氣,養心陰。
「心在色為赤」,「肝在色為青」,「心肝為母子關系」。夏季天氣炎熱,熱盛傷津液。飲食中應多吃一些紅色和綠色的、水分較多的水果和蔬菜,如西紅柿、西瓜、櫻桃、草莓、紅蘿卜、赤小豆、綠豆、黃瓜、苦瓜、青椒、冬瓜等,西紅柿還可以防止紫外線;西瓜祛暑利尿;赤小豆清熱利濕。另外盛夏時節飲食宜清淡,保證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無機鹽及膳食纖維。夏季水果、蔬菜豐富,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及膳食纖維,應該多補充一些。蛋白質以豆腐、瘦肉、雞蛋為主,少食油膩、燒烤、油炸食物。
由於夏季天氣雨水較多,濕熱高溫,蚊蠅滋生,污染食物,食物容易腐爛變質,如果進食這些不潔食物,會導致腹瀉、痢疾。再者,夏季室內空調開放,室內外溫差較大,人體的汗毛孔由室外高溫的「張開」到進入室內的「驟閉」,汗液突然中止,體熱不能隨汗而排出,可引起感冒發熱。尤其是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很容易引起肝炎復發,誘發腹水,腹腔感染,加重肝病。所以,食物最好現做現吃,不吃隔夜剩飯、剩菜。大汗淋漓不要立即進入空調房間或風扇直吹人體,要使自身的體溫調節有一個緩沖。
希望我的而回答能幫助到您。
謝謝。
3、北京電視台養生堂2012年12月11日講了一個什麼配方
2012年12月11日養生堂的冬春季方
金銀花百15-20克,度生甘草6克,荊芥穗10-12克,柴胡15克,連翹12-15克,葛根15克,茵陳10-12克,生石膏30克,白芷10-12克,知薄荷道6克,苦杏專仁10-12克,防風10克,蓼大青葉15克。
夏秋季方
香薷10-12克,板藍根15克,藿香10-12克,薄荷6克,荊芥穗10-12克,生甘草6克,金銀花15-20克,熟大黃6克,連翹12-15克,知母10克,滑石屬20-25克,生石膏30克。
這是您要的方子吧.祝您健康!
4、秋天吃什麼對皮膚好
5、瑤族,中草葯 無敵手 到底是什麼啊?在北京衛視《養生堂》看的....
老虎俐
【別名】把守天門、天下無敵手、不可摸、艾麻草、圓齒艾麻
【來源】
葯材基源:為蕁麻科植物全緣火麻樹的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endrocnide
sinuata(Bl.)Chew[Urtica sinuata Bl.;Laportea Crenulata(Roxb.);Laportea
sinu-ata(Bl.)Miq.]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收,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灌木或小喬木,高3-6m。小枝肥大,上部稍肉質,灰綠色,疏生刺毛。單葉互生;葉柄長3-10cm,疏生刺毛和柔毛;托葉卵狀披針形,長約1cm,早落;葉片形狀多樣,橢圓形、橢圓狀或長圓狀披針形,有時倒卵狀披針形,長10-35cm,寬5-16cm,先端銳尖至漸尖,基部楔形、鈍圓形或心形,全緣或在中、下部以上有淺齒或牙齒,兩面在脈上疏生小刺毛或近於無毛;葉脈羽狀,除最下1對伸達葉緣外,其餘各對在近緣處彼此連結。雌雄異株;花序呈圓錐狀或總狀分枝,序軸有長刺毛和柔毛;雄花序長5-10cm,雄花具短梗,花被片與雄蕊4;雌花序長10-20cm,雌花具短梗,果時增長,單生或數朵呈簇生與花枝上,花被片4,不等大,柱頭線形。瘦果梨形,長4-6mm,外面有疣點。花期春季,果期秋季。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700-800m的河谷兩岸混交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海南、廣西、雲南、西藏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
葉片橢圓形、橢圓狀或矩圓狀披針形,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全緣或微波狀,羽狀脈側脈近緣處彼此連結,表面綠色或深綠色,上表面較粗糙(密布點狀鍾乳體),下表面葉片處有刺毛。質地稍厚。氣微,味苦、澀。
【性味】味辛;性溫;有毒
【功能主治】散瘀消腫。主治跌打傷腫;骨折。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嫩莖葉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株:有毒。用於跌打損傷,骨折。
【摘錄】《中華本草》
6、什麼時候是霜降?和合生活網上說的霜降養生堂對嗎?
霜降,二十四節氣之一,百每年公歷10月23日左右度,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是秋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意味著冬天即將答開始。霜降時節,養生保健尤為重要,民間有內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足見這個節氣對人們的容影響。
7、秋季養生吃什麼好?
8、買來的滋秋養生堂海參,裡面有沙子。。是不是質量有問題?
大家在泡發海參的時候,時常會發現海參體內有沙子,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幾個原因如下。第一:沙子是海參食物的一部分海參是以海底沉積物—泥沙為食,消化泥沙中所含的微小生物,包括各種硅藻、小型甲殼類、原生動物以及海藻碎片等。海參的消化管道很長,約是體長的兩倍多,但是管壁很薄,口腔消化道內又沒有咀嚼功能的器官,因此靠吞食大量的細沙來幫助消化。據了解,每小時每隻海參可吞泥沙6-8克,一年下來就是50-70公斤。有些海域,每年通過海參搬運的泥沙量達500-1000噸,海參堪稱是海底的「泥沙搬運工」。第二:春參比秋參含沙量要低海參一年的捕撈季節是春季的4、5月份和秋季的10、11月份。春季產的海參,海參冬眠還沒開口吃食,體內含沙量極少,春參肉壁肥厚水少,出成率高,且春參營養價值比秋參高。所以鮮活的春參的價格較高,開口以後隨季節到來和產量增加,價格就會回落。加工出來的干海參是分辨不出春參和秋參的,正如活海參只有在產卵時才能分辨出雌雄一樣。第三:海參消化中會產生類似沙子的物質海參生活在海底,幼體和稚參主要是以單細胞藻類為食,到成長期的海參以海底的浮游生物、各種微生物和有機碎屑為食物,因此海參體內含有各種鹼性物質,剖開海參可看到腹腔內的白色微粒,若不對此進行仔細清洗,會造成海參肉質帶苦味而且澀口咯牙。第四:加工方式不當或未清洗殘留下的粗放式的加工往往不擴肚就銷售到經銷商手中,沒擴肚的海參體內很可能有沙包,或者在擴肚的時候漏擴或沒粗心大意沒有清洗干凈。 第五:發泡清洗過程沒清洗感覺,有細沙殘留由於加工的時候就殘留細沙,消費者買回去泡發清理內壁的時候也沒仔細,所以消費者清洗的過程要仔細多沖洗幾次。第六、造假海參,會有泥沙有些造假商販為了讓海參更逼真,會在海參體內噴沙、填沙偽裝來迷惑消費者。隨著人們對海參認知程度的提高,這種造假手法在市場上基本沒有出現了。總之很多國內海參品牌在加工過程會注意這些細節,一般海參肚子都清理的比較干凈,只要消費者稍加註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