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關於養生的書

關於養生的書

發布時間:2020-05-03 13:32:25

1、中國古書中有哪些關於養生的書

通論類
主要從養生的大旨、理論、指導思想等立論,全面分述各種養生方法,泛而不專,有助於人們了解養生理論,並指導一般的養生,如漢代魏伯陽著《周易參同契》、梁代[[陶弘景]]著《養性延命錄》、唐代[[孫思邈]]著《孫真人養生銘》、宋代陳直著《養老奉親書》、元代李鵬飛著《三元延壽參贊書》、明代高濂著《遵生八箋》及胡文煥著《壽養叢書》、清代曹庭棟著《老老恆言》等。

食養類
主要從飲食物性味、補泄滑澀的效用與人體狀態、天時氣候、地理方域等的關系論述養生之道,也包括節食、辟穀等內容。著作如元代忽思慧的《飲膳正要》、《道藏精華錄》收載的《服氣長生辟穀法》(著者佚名)、清代簡緣老人的《節飲集說》等。

導引類
主要從論述氣功、導引練形的理論及具體方法上闡明祛病保身、益壽延年之道,內容包括各種門派、形式的氣功,各種導引練形(如八段錦、五禽戲、易筋經等著述。如後人從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中輯出的《巢氏病源補養宣導法》,明代尹真人著《性命圭旨》和朱權著《臞仙神隱》、清代馬齊著《陸地仙經》,以及南北朝達摩祖師的《易筋經》、明代袁黃的《靜坐要訣》、清代婁傑的《八段錦坐立功法圖訣》等。

煉丹類
主要是各種煉制丹葯法的有關記述,古人曾希望通過對各種礦石葯物的復雜燒煉過程製造出令人長生不死、霞舉飛升的靈丹,雖說設想荒誕,近於虛幻,但卻也得到了一些有療效的治病丹葯,開人類葯物化學研究之先河。療疾者如紅升丹、白降丹等,臨床已有定論。這類著作主要收藏於道家的匯編類道書《道藏》中,如宋代吳悞著《丹房須知》、金陵子著《龍虎還丹訣》以及著者佚名的《黃帝九鼎神丹經訣》等,記載煉丹術最早、最著名且傳世者則是晉代葛洪的《抱朴子》。

2、養生書籍

養生書籍排行榜
NO.1 黃帝內經使用手冊
《黃帝內經》養生寶藏的古法今用,啟動人體自愈大葯,祛病延年!
  仙學泰斗、著名中醫臨床家、針灸大師胡海牙;香港霍英東集團行政總裁CEO霍震寰;台灣著名影視明星、身心靈成長導師胡因夢隆重推薦!
內容介紹:
《黃帝內經使用手冊》是仙學傳人武國忠最新力作,其提供了最適合中國人的養生方案。獨到的道家醫術,《黃帝內經》養生寶藏的古法今用,任何疾病都可以從《黃帝內經使用手冊》中找到治癒方案,祛病養生。
◎ 靈龜八法——儲備人體原始能量最安全的八個養生大穴,打通人體奇經八脈與十二正經,八個穴位統治眾病。
◎ 三陽開泰——治病不療心,等於扔黃金。改變人生命運,升騰全身陽氣的心法秘傳。
◎ 改良周公百歲酒——來自仙家不傳六耳的養生驗方,迅速祛除體內濕邪,充足陽氣,堪稱「世間第一回春酒」。
◎ 仙家入手第一招:歷代修煉家都視為珍寶,將養生保命的陽氣固藏在體內的「種陽秘法」。
◎ 抱住健康養生樁——拳道通於仙道,意拳養生不傳之秘。無數患者的體驗證明,這個融武術健身、中醫養生、道家修煉為一體的養生樁,是目前所有調整身心方法中最簡捷、最便利、最安全而且見效最快的一種方法。
◎ 增強孩子的自愈能力,讓孩子聰明健康、茁壯成長的三大玄機。
◎ 4 種讓父母免受求醫無果之苦的法寶,直搗病灶,一招制勝。是您獻給父母的長命護身符。
◎ 5份道家中醫秘而不宣的有效食療養生套餐,讓您有病祛病,無病強身。

NO.2 大話養生
顛覆傳統的「健康」養生觀念,讓飲食為健康投資。人類健康,三分靠吃,七分靠養。養生之道,莫先於食。
健康就像一座天平,天平的一端是您的飲食習慣,另一端是您的健康。您對良好的飲食習慣遵循多少,就能得到多少「健康」。只有遵循健康的飲食法則,才能享受健康人生。
營養分正效、負效、增效、減效和無效,吃對了才有效。巴爾扎克說:「有規律的生活是健康與長壽的秘訣。」
但是你知道嗎?「吃飽喝足身體才健康」、「早餐不吃也無妨」、「吃得好身體才強壯」等這些你深信不疑的飲食箴言,其實都是充滿了片面性的謊言,它正在影響著你的健康。
健康從飲食開始。本書作者歷經數年,收集幾十萬字手稿整理成集,語言通俗易懂,實用性強,以最貼近生活的方式,全方位解讀留念和健康的潛在關系,為您指出生活中常見的錯誤飲食觀念、方法及營養搭配,提供正確的飲食養生方案,助您做好自己的健康管家
NO.3 大中醫1:針灸銅人
《大中醫1:針灸銅人》內容簡介:醫乃仁術,濟世活人之本,入大道之門。主人公宋浩在幼時被父親神秘拋棄,跟隨一位老中醫學習醫術,失蹤了近千餘年的絕世奇珍,醫中至——天聖針灸人突然現世,醫道江湖風雲再起……真正的醫道在民間在江湖,宋浩開始游醫天下。古老的文明,古老的醫術,還有那神秘的少數民族醫術……醫門恩怨,情感糾纏。江河草原,大漠雪山。探危歷險,搜異獵奇、盡展人生之幻。說解中醫學,望聞問切、理法方葯…………
NO.4 大中醫2:天醫堂
《大中醫2:天醫堂》講述醫乃仁術,濟世活人之本,入大道之門。主人公宋浩在幼時被父親神秘拋棄,跟隨一位老中醫學習醫術,失蹤了近千餘年的絕世奇珍,醫中至——天聖針灸人突然現世,醫道江湖風雲再起……真正的醫道在民間在江湖,宋浩開始游醫天下。古老的文明,古老的醫術,還有那神秘的少數民族醫術……醫門恩怨,情感糾纏。江河草原,大漠雪山。探危歷險,搜異獵奇、盡展人生之幻。說解中醫學,望聞問切、理法方葯
NO.5 體態決定你的健康
《體態決定你的健康》針對中圍人的不良生活習慣,設計超簡單的脊椎、體態健康檢測,讓你深入了解拊指外翻、足底筋膜炎、退化性關節炎、骨刺、椎問盤突出等病痛的根源,同時為常見的錯誤體態,包括X形腿、O形腿、駝背、骨盆前傾、功能性長短腳、脊椎側彎等問題,提供迅速有效的復健妙方。每個人都擁有自愈力,只要脊骨平衡,神經傳導順暢,自愈力自然能提升,成為身體的第一道防線。這種方法對於體態、脊椎問題有很好的治療效果,而且還能讓人擁有良好的儀態。這些簡單易學,人人都可以動手操作的臼常保養方法,使您有效避免各種惱人的疼痛和疾病,讓您儀表大方、體態優雅、氣質非凡,由內而外地活出自信、美麗與健康!
NO.6 健康來自餐前飯後
從拿起這本書的那一刻起,你就邁出了通往健康生活的第一步。記住,健康的選擇權在你的手中。關注你的飯桌,關注家人的餐前飯後,你和家人將變得更加健康、強壯,也會變得更快樂。餐前飯後的健康細節,是你開啟幸福之門的鑰匙。
·吃早餐和接吻一樣,要全心全意地投入。
·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無論在哪裡用午餐,都能有健康的選擇。
·健康的晚餐不是不吃,而在於控制自己。
NO.7 老偏方
《老偏方》是最實用、最簡便、最特效、最經濟的中醫葯方,億萬人實踐成果。
中國第一本由262人共同口述的祖傳秘方,堪稱中國「第一方」。
到醫院排隊掛號、候診和拿葯,沒有半天時間別想搞定。醫生看病卻只只有五分鍾!如果只是小病,誰會想去醫院呢?小病用偏方自我治療,省錢又健康
NO.8 連醫生都想知道
每個家庭都應該有一本這樣的書,改變生活習慣,從現在開始仍然不晚。
總是相信常識是危險的,健康屬於喜歡思想的人。
醫學不斷地進步,為什麼生病的人仍不斷增加?《連醫生都想知道》告訴你連醫生都想知道的健康知識。
僅僅依靠名醫來解決健康問題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想要健康長壽,就必須注重每天的生活習慣。
網路上獲得的知識都是正確的嗎?別讓所謂的健康常識害了你。
泡熱水澡對身體不好嗎?生鮮蔬菜當主食危害健康嗎?人造奶油比奶油更健康嗎?常吃烤焦的食物容易患癌症嗎?吃太熱的食物好嗎?吃魚真的不會發胖嗎?喝大量的水真的能夠變瘦嗎?亂擠青春痘真的會留下痘疤嗎?抽煙會使葯效降低嗎?開冷氣睡覺對身體不好嗎?頭暈是嚴重疾病的徵兆嗎?這些與健康有關的知識,連醫生都想知道。
NO.9 家庭中醫葯養生精華錄1:健康靠自己
《家庭中醫葯養生精華錄1:健康靠自己》以弘揚中醫葯傳統文化、普及中醫葯知識、增進大眾健康為己任,由全國百餘位最權威的中醫葯專家組成的編輯委員會,直接為尋常百姓傳遞真正科學、正確、有效的健康、膳食、家庭用葯等相關知識,以提高百姓生活質量。具有科學性、實用性、可讀性和收藏價值,深受讀者歡迎。
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主管,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葯研究所主力。《家庭中醫葯》雜志15年真情實用版!一個好方,受益終身!再沒有比這更讓這放心了!
唯一一本面向家庭的國家級中醫葯雜志,最適合老百姓日常養生,你不可不知的妙招驗方全記錄!
《家庭中醫葯》雜志是由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主管、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葯研究所主辦的中醫葯科普期刊,創刊已15周年。
連續兩次榮獲全國中醫葯科普先進集體獎,獲第二、三屆全國中醫葯優秀期刊二等獎。連續11年被中國期刊協會指定為贈建全國百家期刊閱覽室刊物,2008年10月被授予「全國優秀中醫健康俱樂部」稱號。
NO.10 瘋狂果蔬
吃水果的謬誤與真相——破譯水果的安全密碼。
不同體質不同年齡不同人群,吃水果時有不同的講究。
哪些水果同食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揭穿水果美容的甜蜜諾言。
人體最簡單的健康方式
營養專家何鳳娣副教授為您講述果蔬的時尚說法、吃法、做法、用法、並針對不同的人群,全方位地引導者合理地使用水果、蔬養生保障,為您的健康把關。

3、經典的養生書籍有哪些

經典的養生書籍有:
《黃帝內經》,《中華養生大典》 《中國食療大全》 《本草綱目養生經》以及七八十年代出版的也相當不錯

4、有哪些關於養生之道的經典書籍

◎ 養生之道凡使身體失去健康的總原因,在終日心神不安,不外乎患得患失。凡人精力有限,應適當支配,實行三八制,八小時睡眠,八小時工作,八小時休息。能如是正常,斷無多病之理。今因身體或經濟關系,於八小時工作時,不感興趣,或工作緊張,這八小時吃力,過於十二小時,所以心難維持,日多思慮,夜夢多驚,失眠開始,胃納不良,便秘肝旺,肺氣不宣,於是諸病引起,正氣日耗。所以要恢復健康,根本先要使思想正常,心神寧一,那渾身的血氣,自可健全發揮,這是氣功療養法的本意。 血氣本來可以自然流通,卻不可作意去使它流通。當排除其阻礙物,使得天然發展。而那阻礙者,正是自己的妄念顛倒作祟,所以要靜坐法,先放下了身,暫停動作一小時。坐的姿勢另條說明。坐穩了,再調氣,使呼吸平勻,再次調心,這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要調心,先須要識心,認識心是什麼。心有了主宰,方可以心制心,能以心制心,則妄念自息。人有了眼耳鼻舌身,就有了工具,眼對於色,耳對於聲等等,遂啟發下一個影子,把那影子轉輾分別,影上立影,妄上加妄,是名識心,即是妄心。那妄心作用,在好的方面,宇宙間一切人事進化,靠它建立;壞的方面,一切煩惱顛倒,損人不利己的種種惡事,也由它造作。所以人在世上,總以自覺為第一。真覺悟的人,決不貪瞋顛倒,妄作妄為,也不消極斷滅,做個冷血動物,視社會事業與我無關,歸根害了自己。 又那妄心對於身體上呢?好的方面可以調和血氣,益壽延年;壞的方面,心可以生火,肝可以引風,火克金,肺即受傷。所以心過勞的人,心虛肝旺,肝木克土,脾胃受病,消化不良,營養不足,夜眠不安。土又克水,於是腎水大虧,水不足則火更旺,心腎相聯,心氣更弱,肺病即成。內部相互關聯,一動全動,一病全病,而擾之者乃在妄心。所以治病在安其心,安心在息妄,息妄在明心,明心即自覺,而健康的功效在乎靜坐。 靜坐是息心法,心息則神安,神安則氣足,氣足則血旺,血氣流暢,則有病可以去病,不足可以充補,已足可以增長。現在病可去,未來病可防,此其小者也。又心息則神明,神明則機靈,靜者心多妙,觀機辨證,格外敏捷,見理既正,料事益遠,遇亂不驚,見境不惑,能一切通達,自無主觀偏執之弊,而大機大用,由此開啟矣。 關於心的道理,各有其說,儒家說正心,道家說清心,宋儒要把心放在腔子里。管子內守於靜,外守於敬。孟子所謂「收其放心」,且問如何收法?若雲以心收心,心既放去矣,又叫誰去收回?若未放去,就在眼前,又何必多此一舉?又心既收回了,試問又放在何處為妥?又心不似物,可以來去,只是個隱顯問題,究其實,不過是個幻化的影子。但放心、收心、制心、攝心等法,都是幻心,幻上加幻,越幻越多,不是究竟。 要識心的真相,須明心有兩種:一是真心,一是妄心。譬如真心是水,妄心是波,波因風動,風止波息,而水不動,不必定分水波為二,亦不可執之為一。但愚人定分為二,智者知之為一,而究竟非一非二。又言非一非二者,仍是幻心作用,非真心也。 茲假定心未動時為真心,要了了分明,寂然無念,是無心心也。已動了,六識分別紛擾,立許多知見,是為識心,是妄心也。 因此,一、集起者為心,言眼與色相集而幻影起也。 二、攀緣為心,言色本不來誘我,是我自己去攀緣而成識心也。朱子雲:「不為外物所誘。」似歸咎於外物來誘,非通論也。 三、懸想為心,以過去習氣,轉輾幻想,入於非非,而多巧見也。 四、取捨為心,由個別而立,法見情見,正見邪見,乃至善見惡見,彼執取有個道理在,便是妄心,即欲捨去那妄心之心,也是妄心。總之有所求,即是妄,而無所求,也還是妄,以皆波也。然則如何而可? 以上所說,還是個理,不得不明。若要實做到息心功夫,只要在空檔處參究。以人既有心,不能無念,念只可止,不能滅,前念過去了,後念未來時,有個了了分明。寂然無念的,便是那空檔處,正那個時侯,非但息妄,並亦無妄可息,無心可心,亦無空檔可取。不要管他時間長短,只要綿綿密密地,常常凜覺到這樣,不是無知如木石,也不是紛亂若猿猴。於靜坐時,雜念忽起忽落,我只不理它,一不理,即同時止息,又到那空檔時,任他一萬次起滅,我只如是。亦莫作何種道理,去計較是非。 每日坐一小時勿間斷,坐得安定,不要歡喜,坐得心亂,也莫煩惱,久之空力自強,功效自見。 壹、起居 (一) 睡眠宜早,勿過十時,凡交十一時,為陽生時,屬腎,此時失眠,腎水必虧,心腎相連,水虧則火旺,最易傷神。 (二) 睡時宜一切不思,鼻息調勻,自己靜聽其氣,由粗而細,由細而微細而息。視此身如無物,或如糖入於水,化為烏有,自然睡著。 (三) 如有思想,不能安著,切勿在枕上轉側思慮,此最耗神,可坐起一時再睡。 (四) 如在午時,即上午十一點至一點,為陰生之時,屬心,此時如不能睡,可靜坐一刻鍾,閉目養神,則心氣強。凡有心臟病者切宜注意,每日於此二時注意,則元氣日強,無心跳腹泄或小便頻速之病。 (五)夏日起宜早,冬日起宜遲。居北方宜防寒氣,如在粵桂等省,早起防山嵐瘴氣中病。食後勿仰天睡,早起如在寅時三點至五點,此時切忌郁怒,必損肺傷肝,萬望注意。 貳、靜坐 靜坐的方法甚多,有儒家、道家、佛家諸門,又有密宗、禪宗之分,今取簡易穩妥靜坐法,打一根基。 (一) 兼可治病,但不必因病而坐,即不病亦應靜坐,用以防病、治病、養病,三法兼全,一生受用不盡也。靜坐法於有工作人較難,因無時間也,然每日四十分鍾當可抽出。在表面似乎不急,而人生一切事業,皆以精神為根本,而精神之衰旺強弱,全賴心神之靜定不亂,一個亂字,足以妨礙一切工作。 (二) 健康、壽命、德性,並關系後代子嗣的品德健康,也事關改良種族,社會福利,豈不偉大。現在大家忙於生產,看重物質,不知這個肉體,正是物,首先要維持它。人生以健康為第一,應當特別注意。 現在流行氣功療養法,我於此道,素無經驗,蓋各有長處,並非全無效果,只是運氣作功夫,有些人貪求速效者,未免走錯路。雖不可歸咎於法,要非可以普傳而慎始之難也。應先說病,病有兩種醫法:一是外力,如醫葯、針炙、按摩等是;二是自力。即靜坐法是。外力宜於急症,自力宜於長病。凡葯石所不治者,惟有靜坐法,功穩而妥。若兩法兼施,則更妙矣。 ◎ 養身要訣人壽至百歲並非難事,惟保持此身之為難,能保持則少病,自然長壽。而保持之法,實在平時,如保持室內清潔,必日日勤於打掃,器具亦必日日洗滌,而物自經久。此身亦物也。 人可以三日不食,不可一日斷水,或可以一日斷水,不可一刻斷空氣。所以人生以血氣流通為主,氣滯可以阻血,血阻可以結毒,為癌為瘤,皆是血氣不流通之故。氣以順為主,血以通為暢。百病無不先由氣滯,氣郁於內,肝先受傷。挽救之法,在化除得訣。而化除要訣有二:第一尋其根,其根在心,心空則一切自化。心何以難化,則因看事太真,我見太重,器量太小,疑忌太固,所以養身須有學問道德,對一般人難以求全責備,只勉其退讓克己,少惱自少病,此根本法也;第二助其化除,幫助血氣之流通,葯石之外,施以小術,即今所言推拿之法,一無費用,二省時間,三無流弊,四有實效,五勿他求,六為預防。但行之非難,須有先決條件如下: 第一恆心,不可一日間斷,行過百日,停止反覺不適,當如每日吃飯一樣。 第二求功不可速,性急即可助火,火以助氣,反而不美。 第三不可貪多,貪則無恆而性急,勞而無功。以此法乃經常性,況百病由貪而起,不可再貪以重增病苦也。 養身三大事,一睡眠,二便利,三飲食,其餘起居、服裝等皆是輔助。三事中睡眠第一。然胃納不和者,夜眠不安,故以通便利為第二。而飲食無節,飢飽過度者,腸胃必受傷,而營養日減。睡以安神為主,神以心安為主,應配合年齡,壯年至多七小時至八小時,多睡則智昏頭暈眼紅脹,四肢疲軟,童年必睡足八小時,或過九小時勿礙,老或病人至多六小時已足。應注意者: (一)夜勿過十點半,老年人以八點為正,勿過九點。(二)枕上切忌思索計算未來事。(三)勿以安眠葯片助睡。

5、養生之類的書有哪些?

現在的養生書來籍多如牛毛,《腸胃決定健康》、《養生全說》、《源人體常見疾病防治手冊》、《病由心生》……等等,但是什麼才是適合自己知的呢?
我覺得首先得先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出現了什麼道身體狀況、你的體質是什麼,才能談如何養生。

6、養生入門書籍有哪些推薦?

養生保健類:《臉要窮養,身要嬌養》這是一部關於女性養生的暢銷書,顧名思義,對於女人的臉來說,不要有復雜的保養程序,越簡單越好。而對於女人的身體,則是非常嬌貴的,身體要好好保養,氣色才能好,而不必花太多的時間和金錢浪費在表面的臉蛋上。

主要還是調節好女人的情緒和內分泌,自然氣色就會好。書中還介紹了很多女性保養的方法和知識,愛美的女人們可以看看喲!《中醫問診大全》這本書講的主要是人疾病的各種症狀,以問答的形式進行,這本書對各種症狀分析的很詳盡,比如就大便帶血的症狀,書中就分析了先便後血和先血後便的兩種情況。若大便帶血,先便後血,其色黑褐如柏油者,稱為遠血。病位多在小腸與胃,因飲食不節或肝氣犯胃,以致脾胃虛寒,或肝鬱化火,迫血妄行所致。若大便帶血,先血後便,其色鮮紅者,稱為近血。病位多在大腸或肛門,因濕熱蘊結大腸,熱傷血絡,迫血妄行所致。通過這一個症狀,《中醫問診大全》里就出現了這兩種不同的分析,下面還配有中葯的搭配治療,我覺得每個中國家庭都可以准備一本看看,非常實用。《認識衰老》衰老是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的話題,有許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會導致人的衰老,比如常見的不能保證睡眠時間、缺乏體育鍛煉和活動、面對電腦或電視過久等等。要認識到這些不良習慣,然後一一調整,過60歲還能充滿青春活力就不是夢啦!《小美女28天養成法》這本書主要講的是女生如何在一個月經周期之內來保養自己的健康,月經剛來幾天,豬肝、肝臟對毒素的吸收率可達到80%,吃腰花、雞肉、桂圓等暖食可以清除殘余的廢血。還有月經期間和月經結束後的保養方法,很久之前的一本書,但對女性很有用。

《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這本書是南懷瑾先生的理念核心,以通俗的語言解釋了靜坐和長生不老的關系。他認為,人需要練習靜坐,要注重人的「氣」,要下功夫練習靜坐,調整自己的氣息,在一吸一呼之間把氣脈疏通,進而知息遍身,讓氣息打通全身的五臟六腑,達到修道的效果。南懷瑾先生說的這個方法我自己試了一段時間,只覺得原來有很多工作和生活上的壓力煩惱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慢慢學會在工位上坐著調整自己的呼吸之後,覺得沒有那麼苦悶和焦慮了,心情也變得慢慢好起來。之前有慢性胃炎,後來自己刻意地練習呼吸,調整呼吸,胃炎也很少再犯了。我相信,這就是靜坐修道的力量。

《只有醫生知道》123這是協和醫院的張羽醫生寫的《只有醫生知道》的系列書,語言通俗易懂,主要講的是關於婦產科的案例和常識,看完讓我覺得,原來自己的婦科知識和生理知識是那麼匱乏!從青春期到女性結婚生子,要經歷各種情況,可能會月經不調,卵巢功能不好等等,到懷孕生子,又是一系列的問題,比如監測排卵,輸卵管,還要預防宮外孕等等。可能有人生來沒得過什麼婦科病,但是不能確保一輩子都不得,所以了解一些婦科病和產科的基本常識很有必要。我自己也非常受益。《黃帝內經女人養顏養生經》女人會養不會老,女人要經歷結婚生子,很大程度上要學會自我的保養。這本書通過《黃帝內經》的理念告訴女人們保養自己的各種方法,我覺得挺值得一讀的

7、有沒有關於養生的比較好的書?

《求醫不如求己大全集》作者:中里巴人
是一套盒裝的,裡面共三冊,還隨書贈送中百里巴人親自示範講解的《求醫不如求己經絡養生功法精解》dvd光碟度,國家標准人體經絡穴位掛圖以及國家標准足底全息反射區掛圖,內容非常全。
我自己買了一套內,給老師送過一套,現在我的家人和我身邊的很多人都在按照上面的方法鍛煉養生,自我感覺真的很好。
如果是女性的話,推薦《不生病的紀律:女人身心性護養寶典》也不錯,作 者:張鶴瑤 ,我自己容也有這本書。

8、古代有關養生的書籍有什麼

文獻
延年益壽,人同此心。達官貴胄、方外修真、三教九流,於此莫不關注,故而養生文獻不限於醫家,諸子百家均有所涉及。中國現存養生類著作約數百種,尚不包括涉及養生內容又非養生專著的書籍。養生書籍可分為以下幾大類。

通論類
主要從養生的大旨、理論、指導思想等立論,全面分述各種養生方法,泛而不專,有助於人們了解養生理論,並指導一般的養生,如漢代魏伯陽著《周易參同契》、梁代[[陶弘景]]著《養性延命錄》、唐代[[孫思邈]]著《孫真人養生銘》、宋代陳直著《養老奉親書》、元代李鵬飛著《三元延壽參贊書》、明代高濂著《遵生八箋》及胡文煥著《壽養叢書》、清代曹庭棟著《老老恆言》等。

食養類
主要從飲食物性味、補泄滑澀的效用與人體狀態、天時氣候、地理方域等的關系論述養生之道,也包括節食、辟穀等內容。著作如元代忽思慧的《飲膳正要》、《道藏精華錄》收載的《服氣長生辟穀法》(著者佚名)、清代簡緣老人的《節飲集說》等。

導引類
主要從論述氣功、導引練形的理論及具體方法上闡明祛病保身、益壽延年之道,內容包括各種門派、形式的氣功,各種導引練形(如八段錦、五禽戲、易筋經等著述。如後人從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中輯出的《巢氏病源補養宣導法》,明代尹真人著《性命圭旨》和朱權著《臞仙神隱》、清代馬齊著《陸地仙經》,以及南北朝達摩祖師的《易筋經》、明代袁黃的《靜坐要訣》、清代婁傑的《八段錦坐立功法圖訣》等。

煉丹類
主要是各種煉制丹葯法的有關記述,古人曾希望通過對各種礦石葯物的復雜燒煉過程製造出令人長生不死、霞舉飛升的靈丹,雖說設想荒誕,近於虛幻,但卻也得到了一些有療效的治病丹葯,開人類葯物化學研究之先河。療疾者如紅升丹、白降丹等,臨床已有定論。這類著作主要收藏於道家的匯編類道書《道藏》中,如宋代吳悞著《丹房須知》、金陵子著《龍虎還丹訣》以及著者佚名的《黃帝九鼎神丹經訣》等,記載煉丹術最早、最著名且傳世者則是晉代葛洪的《抱朴子》。

9、關於養生方面較好較實用的書

如果你比較傳統,可以看《黃帝內經》和《子午養生術》,有一本外國的書《世界上最長壽的人》是一位外國作家寫的,書中總結了世界五大長壽區中長壽老人的共同copy的特點,和一些長壽的方法。
其實,長壽的關鍵因素就是5個因素:遺傳基因,醫療條件,性格氣質,環境因素(),飲食和生活習慣。其中遺傳因素是我們無能為力的,我們所能控制就是後面的四個因素,而能從書本上獲得幫助的也只是有「性格因素」和「飲食和生活習慣」這兩個因素,你可以多看一zd些這方面的書。
道教和佛教的書稍微涉略一些,會使你更空闊一些,這就是養生的一部分。

10、有什麼好的養生書籍?

【明】張景岳的《景岳全書》是一部很好的中醫書籍
清人吳澄所著《不居集》
周守中《養生頻纂》
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
楊力《周易與中醫》
洪紹光《養生錄》

中醫四大經典:
《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

《醫學心悟》 《醫宗必讀》》

《傷寒雜病論》,

養生的話去看《求醫不如求己》《葯補不如食補》,多去看看營養方面的書籍 中醫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總之,養生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以傳統中醫理論為指導,遵循陰陽五行生化收藏之變化規律,對人體進行科學調養,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養生是指通過怡養心神,調攝情志、調劑生活等方法,從而達到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目的。

十本養生書

書名:養生降壓法

作者:費宇彤 楊德強

書名:這樣吃最健康

作者:姜淑惠

書名:健康312經絡鍛煉法

作者:祝總驤

書名:科學成就健康

作者:方舟子

書名:60歲登上健康之路

作者:洪昭光

書名:醫生不會告訴你的健康情報

作者:李傳修

書名:自己是最好的醫生

作者:迪高斯蒂尼

書名:從頭到腳說健康

作者:曲黎敏

書名:求醫不如求己

作者:中里巴人

書名: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

與關於養生的書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