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紅酒的作用
可以的,葡萄酒是非常溫和的酒,也是唯一的鹼性飲料,對一些疾病的輔助治療作用。不過和什麼酒也要適量。
2、醫學家葛洪
葛洪(283~363)為東晉道教學者、著名煉丹家、醫葯學家。字稚川,自號抱朴子。丹陽句容(今屬江蘇)人。三國方士葛玄之侄孫,世稱小仙翁。 中國東晉的煉丹家和醫學家。字稚川,自號抱朴子。晉丹陽郡句容(今江蘇句容縣)人。他曾受封為關內侯,後隱居羅浮山煉丹。著有《抱朴子》、《肘後備急方》、《西京雜記》等。其中丹書《抱朴子·內篇》具體地描寫了煉制金銀丹葯等多方面有關化學的知識,也介紹了許多物質性質和物質變化。例如「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即指加熱紅色硫化汞(丹砂),分解出汞,而汞加硫黃又能生成黑色硫化汞,再變為紅色硫化汞。描述了化學反應的可逆性。又如「以曾青塗鐵,鐵赤色如銅」,就描述了鐵置換出銅的反應,等等。
出身江南士族。其祖在三國吳時,歷任御史中丞、吏部尚書等要職,封壽縣侯。其父悌,繼續仕吳。吳亡以後, 初以故官仕晉,最後遷邵陵太守,卒於官。葛洪為悌之第三子,頗受其父之嬌寵。年十 三,其父去世,從此家道中落,乃「飢寒困瘁,躬執耕穡,承星履草,密勿疇襲。…… 伐薪賣之,以給紙筆,就營田園處,以柴火寫書。……常乏紙,每所寫,反復有字,人 尠能讀也。 ……」
十六歲開始讀《孝經》《論語》《詩》《易》等儒家經典,尤喜「神仙導養之法」。自稱:少好方術,負步請問,不憚險遠。每以異聞,則以為喜。雖見毀笑, 不以為戚。後從鄭隱學煉丹秘術,頗受器重。謂「弟子五十餘人,唯余見受金丹之經及 《三皇內文》《枕中五行記》,其餘人乃有不得一觀此書之首題者」。
西晉太安元年 (302),其師鄭隱知季世之亂,江南將鼎沸,乃負笈持仙葯之朴,攜入室弟子,東投霍山,唯葛洪仍留丹陽。太安二年,張昌、石冰於揚州起義,大都督秘任洪為將兵都尉, 由於鎮壓起義軍有功,遷伏波將軍。事平之後,洪即「投戈釋甲,徑詣洛陽,欲廣尋異 書』了不論戰功。」但因「正遇上國大亂(指「八王之亂」——引者注),北道不通, 而陳敏又反於江東,歸塗隔塞」。在此去留兩難之際,恰逢其故友稀含為廣州刺史, 表請他為參軍,並擔任先遣。葛洪以為可藉此避亂於南土,遂欣然前往。不料嵇含又為 其仇人郭勵所殺,於是滯留廣州多年。深感「榮位勢利,臂如寄客,既非常物,又其去 不可得留也。隆隆者絕,赫赫者滅,有若春華,須臾凋落。得之不喜,失之安悲?悔吝 百端,憂懼兢戰,不可勝言,不足為矣」。乃絕棄世務,銳意於松喬之道,服食養性, 修習玄靜。遂師事鮑靚,繼修道術,深得鮑靚器重 .
建興四年(316),還歸桑梓。東晉開國,念其舊功,賜爵關內侯,食句容二百邑。咸和(326~334)初,司徒王導召補州 主簿,轉司徒掾,遷咨議參軍。干寶又薦為散騎常侍,領大著作,洪皆固辭不就。及聞 交趾產丹砂,求為句漏令,遂率子侄同行。南行至廣州,為刺史鄧岳所留,乃止於羅浮山煉丹。在山積年,優游閑養,著作不輟。卒於東晉興寧元年(363),享年81歲。或雲卒於晉康帝建元元年(343),享年61歲。
葛洪繼承並改造了早期道教的神仙理論,在《抱朴子內篇》中,他不僅全面總結了 晉以前的神仙理論,並系統地總結了晉以前的神仙方術,包括守一、行氣、導引和房中術等; 同時又將神仙方術與儒家的綱常名教相結合,強調「欲求仙者,要當以忠孝和順仁 信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務方術,皆不得長生也」。並把這種綱常名教與道教的戒 律融為一體,要求信徒嚴格遵守。他說:「覽諸道戒,無不雲欲求長生者,必欲積善立 功,慈心於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蟲,樂人之吉,愍人之苦,賙人之急,救人之窮,手 不傷生,口不勸禍,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不自貴,不自譽,不嫉妬 勝己,不佞諂陰賊,如此乃為有德,受福於天,所作必成,求仙可冀也。」主張神仙 養生為內,儒術應世為外。
他在《抱朴子外篇》中,專論人間得失,世事臧否。主張治 亂世應用重刑,提倡嚴刑峻法。匡時佐世,對儒、墨、名、法諸家兼收並蓄,尊君為天。 不滿於魏、晉清談,主張文章、德行並重,立言當有助於教化。 葛洪在堅信煉制和服食金丹可得長生成仙的思想指導下,長期從事煉丹實驗,在其 煉丹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認識了物質的某些特徵及其化學反映.
他在《抱朴子內篇》中的《金丹》和《黃白》篇中,系統地總結了晉以前的煉丹成就,具體地介紹了一些煉丹方法,記載了大量的古代丹經和丹法,勾畫了中國古代煉丹的歷史梗概,也為我們提供了原始實驗化學的珍貴資料,對隋唐煉丹術的發展具有重大影響,成為煉丹史 上一位承前啟後的著名煉丹家。
葛洪精曉醫學和葯物學,主張道士兼修醫術。「古之初為道者,莫不兼修醫術,以救近禍焉」,認為修道者如不兼習醫術,一旦「病痛及己」,便「無以攻療」,不僅不 能長生成仙,甚至連自己的性命也難保住。在其所撰《肘後備急方》中,保存了不少我 國早期醫學典籍,記載了許多民間治病的常用方劑,系古代隨身常備急救之手冊,並在 東南亞各地廣為流傳,為研究魏晉南北朝醫學的重要史料。該書關於天花病的記載,是 醫學史上現存最早的科學文獻,對結核性傳染病的認識,也比國外早一千多年。據載, 葛洪還撰有《肘後救卒方》和《玉函方》。「余所撰百卷,名曰《玉函方》,皆分別病 名,以類相續,不相雜錯,其《救卒》三卷,皆單行徑易,約而易驗,籬陌之間,顧眄 皆葯,眾急之病,無不畢備,家有此方,可不用醫。」⑦葛洪在《抱朴子內篇·仙葯》 中對許多葯用植物的形態特徵、生長習性、主要產地、入葯部分及治病作用等,均作了 詳細的記載和說明,對我國後世醫葯學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葛洪一生著作宏富,自謂有《內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碑頌詩賦》百卷, 《軍書檄移章表箋記》三十卷,《神仙傳》十卷,《隱逸傳》十卷;又抄五經七史百家 之言、兵事方技短雜奇要三百一十卷。另有《金匱葯方》百卷,《肘後備急方》四卷。 惟多亡佚,《正統道藏》和《萬曆續道藏》共收其著作十三種,以後人誤題或偽托者居多。
他的醫學著作《肘後備急方》,書名的意思是可以常常備在肘後(帶在身邊)的應急書,是應當隨身常備的實用書籍。書中收集了大量救急用的方子,這都是他在行醫、游歷的過程中收集和篩選出來的,他特地挑選了一些比較容易弄到的葯物,即使必須花錢買也很便宜,改變了以前的救急葯方不易懂、葯物難找、價錢昂貴的弊病。他尤其強調灸法的使用,用淺顯易懂的語言,清晰明確的注名了各種灸的使用方法,只要弄清灸的分寸,不懂得針灸的人也能使用。
《肘後備急方》中收載了多種疾病,其中有很多是珍貴的醫學資料。這部書上描寫的天花症狀,以及其中對於天花的危險性、傳染性的描述,都是世界上最早的記載,而且描述得十分精確。書中還提到了結核病的主要症狀,並提出了結核病「死後復傳及旁人」的特性,還涉及到了腸結核、骨關節結核等多種疾病,可以說其論述的完備性並不亞於現代醫學。書中還記載了被瘋狗咬過後用瘋狗的腦子塗在傷口上治療的方法,該方法比狂犬疫苗的使用更快捷,而且有效,從道理上講,也是驚人的相似。另外,對於流行病、傳染病,書中更是提出了「癘氣」的概念,認為這絕不是所謂的鬼神作祟,這種科學的認識方法在當今來講,也是十分有見地的。書中對於恙蟲病、疥蟲病之類的寄生蟲病的描述,也是世界醫學史上出現時間最早,敘述最准確的。
葛洪在中年時,晉元帝及晉咸帝都曾賜召他高官厚爵,都被他拒絕了。後來,他厭於在家中總被人催請做官,又聽說了交趾(今越南北部)一帶有煉丹的原料,就主動要求到那裡去做縣令。皇帝以為這很辱沒他的才能,但他並非為了高官厚祿,而是為了方便取得煉丹的原料。上任時,在他經過廣州的時候,刺史鄧兵留住了他,提供給他煉丹的原料,於是他就隱居在羅浮山,從事煉丹術。
舉凡名醫,必有一段艱難的求學歷程,以其超人的毅力去探索和學習。葛洪的一生可謂精彩,而且頗具傳奇色彩,他的聰慧睿智幫助他開拓了醫學上的新領域,在臨床急症醫學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3、惠州什麼地方好玩啊
惠州西湖是廣東省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之一,歷史上曾與杭州西湖,穎州西湖齊名。宋朝詩人楊萬里曾有詩曰:「三處西湖一色秋,錢塘穎水與羅浮」,說的就是這三大西湖。有「海內奇觀,稱西湖者三,惠州其一也」和「大中國西湖三十六,唯惠州足並杭州」的史載。當然,這三個西湖的出名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們都曾經是宋大文學家蘇東坡被貶到過的地方。「東坡到處有西湖」,蘇東坡給西湖留下勝跡,而勝跡更因東坡而倍添風采。 西湖原是橫槎、天螺、水簾、榜山等山川水入江沖刷出來的窪地。西枝江改道後的河床遂成為湖。其西面和南面群山環抱,北依東江。景區面積3.2平方公里,其中水面1.68平方公里。湖水深淺不一,一般在1.5米左右,個別水深3至4米。 西湖由五湖、六橋、七山、十六景組成。 五湖指:平湖、豐湖、南湖、菱湖、鱷湖; 六橋指:拱北橋、西新橋、明勝橋、圓通橋、迎仙橋、煙霞橋; 十六景指:玉塔微瀾、蘇堤玩月、象嶺雲飛、榜嶺春霖、留丹點翠、花洲話雨、紅棉春醉、荔莆風清、西新避暑、孤山蘇跡、花港觀魚、飛嶺覽勝、芳華秋艷、豐山浩氣、南苑綠絮、准堤遠眺。這些景點品題精趣、與現實較為接近,更為淅外人士和國內遊客所贊譽。 西湖景區自然布局甚佳,其特色是山川透邃,幽勝曲折,浮洲四起,青山似黛。古色古香的亭台樓閣隱現於樹木蔥蘢之中,景城妙在天成,與杭州西湖相比,清朝雍正初年惠州知府吳騫有《詩西湖》詩雲:「西湖西子比相當,濃抹杭州惠淡妝,惠是薴蘿 里質,杭教歌舞帽君王」。故有杭州西湖為「吳宮之西子」,惠州西湖享有「薴蘿村之西子」美譽。1993年12月,西湖風景區成為全國評選的六個「環境衛生達標風景名勝區」之一。
4、有人說「葛洪是道教的董仲舒」為什麼呀?
其「大一統」和「天人感應」思想,為後世封建統治者提供了統治的理論基礎。
董仲舒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復興了被扼殺達百餘年之久的儒家文化,而且一個新的歷史時期融會貫通了中國古典文化中各家各派的思想,把它們整合為一個嶄新的思想體系。他的著作後來大都搜集在《春秋繁露》一書中。
董仲舒的哲學基礎是「天人感應」的學說。他認為天是至高無上的人格神,不僅創造了萬物,也創造了人。因此,他認為天是有意志的,和人一樣「有喜怒之氣,哀樂之心」。人與天是相合的。這種「天人合一」的思想,繼承了思孟學派和陰陽家鄒衍的學說,而且將它發展得十分精緻。
董仲舒認為,天生萬物是有目的的。天意要大一統的,漢皇朝的皇帝是受命於天來進行統治的。各封國的王侯又受命於皇帝,大臣受命於國君。家庭關繫上,兒子受命於父親,妻子受命於丈夫,這一層層的統治關系,都是按照天的意志辦的,董仲舒精心構築的「天人感應」的神學目的論,正是把一切都秩序化、合理化,正是為漢皇朝統治者鞏固其中央集權專制制度服務的。
董仲舒利用陰陽五行學說來體現天的意志,用陰陽的流轉,與四時相配合,推論出東南西北中的方位和金木水火土五行的關系。而且突出土居中央,為五行之主的地位,認為五行是天道的表現,並進而把這種陽尊陰卑的理論用於社會,從此而推論出「三綱五常」的道德哲學。這里所說的三綱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三綱五常為董仲舒提倡之後,成為我國古代維護歷代封建皇朝統治的工具。
他認為「道」是源出於天的,「天不變,道亦不變」。即是說「三綱五常」、「大一統」等維護統治秩序的「道」是永遠不變的。那麼,如何解釋皇位的更換和改朝換代呢?為此,他提出了「譴告」與「改制」之說。他認為統治者為政有過失,天就出現災害,以表示譴責與警告。如果還不知悔改,就出現怪異來驚駭。若是還不知畏懼,於是大禍就臨頭了。
他認為人的認識活動受命於天,而認識的目的是了解天意。通過內省的途徑就能判斷是非,達到「知天」的目的。另外還必須通過對陰陽五行的觀察,才能達到對天意、天道的了解。正是按照「盡心」、「知性」、「知天」的模式,達到「天人合一」。他還認為通過祭祀能與神相溝通,使之能看見一般人所看不見的東西,這樣就能知道天命鬼神了。這種認識論達到了神秘的程度。
在人性論上,董仲舒異於孟子的性善論,也不同於荀子的性惡論,而是主張性三品說。他認為性是由天決定的,性是天生的質朴,雖可以為善,但並非就是善,只有「待外教然後能善」,即人性善是通過教育的結果。君王要順天之意來完成對人民的教化。他著重教化,並提出「防欲」,比先秦思想家只講「節欲」、「寡慾」更為深刻。
董仲舒的思想,是西漢皇朝總結歷史經驗,經歷了幾十年的選擇而定下來的官方哲學,對鞏固其統治秩序與維護大一統的局面起了積極的作用。董仲舒不僅是正宗神學的奠基者,又是著名的經學家。他是一位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思想家,為以後的封建統治者提供了如何進行統治的理論基礎。
董仲舒思想的主要特色,是以儒家學說為基礎,引入陰陽五行理論,建成新的思想體系。董仲舒說:「王道之三綱,可求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董仲舒以「天人感應」的神學思想宣稱:帝王授命於天,是秉承天意統治天下的,因此成為「天子」。按照這個說法,帝王自然就具有絕對的統治權威,這是漢武帝最需要的精神武器。董仲舒從天人關系出發,又根據「陽尊陰卑」的思想,建立一套「三綱」「五常」的倫理學。董仲舒建議統一學術,統一思想,直截了當地提出了「大一統」的政治思想,為維護封建統治帝王的絕對統治服務。
1、葛洪(1152~1237),初名伯虎,字容父。浙江省東陽市南馬鎮葛府人,後居城內葛宅園。師事呂祖謙。宋淳熙十一年(1184)進士。授崑山尉,給搬家錢6萬,洪以此修葺宣詔亭;倍支俸米,洪謝絕,退還公庫。任江淮督府僚佐時,上奏「條邊十事」:「一擇將帥,二擢偏裨,三公賞罰,四明牒報,五嚴教閱,六汰冗兵,七厚邊儲,八修城郭,九立民社,十據形勢。」嘉定間為樞密院兼國史院編修,又奏請嚴飭將帥呈報軍用器材裝備以杜絕弊端,被嘉納。歷任工部尚書兼侍讀,國子監酒,端明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紹定元年(1228)十二月任參知政事,封東陽郡公,守正盡公,不為苟合。平生清正廉潔,常以「職業無愧祿養」自勉,不攀附權戚。返歸故里,創設義塾,延師育人。然憂國之念,無時或忘,臨終尚問北邊消息。卒贈太師,封信國公,謚「端獻」。著有《奏議雜著文》24卷、《蟠室老人文集》、《涉史隨筆》等,《文獻通考》有著錄,收入《四庫全書》。《宋史》卷四一五有傳。
2、葛洪(283~363)為東晉道教學者、著名煉丹家、醫葯學家。字稚川,自號抱朴子。丹陽句容(今屬江蘇)人。三國方士葛玄之侄孫,世稱小仙翁。 中國東晉的煉丹家和醫學家。字稚川,自號抱朴子。晉丹陽郡句容(今江蘇句容縣)人。他曾受封為關內侯,後隱居羅浮山煉丹。著有《抱朴子》、《肘後備急方》、《西京雜記》等。其中丹書《抱朴子·內篇》具體地描寫了煉制金銀丹葯等多方面有關化學的知識,也介紹了許多物質性質和物質變化。例如「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即指加熱紅色硫化汞(丹砂),分解出汞,而汞加硫黃又能生成黑色硫化汞,再變為紅色硫化汞。描述了化學反應的可逆性。又如「以曾青塗鐵,鐵赤色如銅」,就描述了鐵置換出銅的反應,等等。
出身江南士族。其祖在三國吳時,歷任御史中丞、吏部尚書等要職,封壽縣侯。其父悌,繼續仕吳。吳亡以後, 初以故官仕晉,最後遷邵陵太守,卒於官。葛洪為悌之第三子,頗受其父之嬌寵。年十 三,其父去世,從此家道中落,乃「飢寒困瘁,躬執耕穡,承星履草,密勿疇襲。…… 伐薪賣之,以給紙筆,就營田園處,以柴火寫書。……常乏紙,每所寫,反復有字,人 尠能讀也。 ……」
十六歲開始讀《孝經》《論語》《詩》《易》等儒家經典,尤喜「神仙導養之法」。自稱:少好方術,負步請問,不憚險遠。每以異聞,則以為喜。雖見毀笑, 不以為戚。後從鄭隱學煉丹秘術,頗受器重。謂「弟子五十餘人,唯余見受金丹之經及 《三皇內文》《枕中五行記》,其餘人乃有不得一觀此書之首題者」。
西晉太安元年 (302),其師鄭隱知季世之亂,江南將鼎沸,乃負笈持仙葯之朴,攜入室弟子,東投霍山,唯葛洪仍留丹陽。太安二年,張昌、石冰於揚州起義,大都督秘任洪為將兵都尉, 由於鎮壓起義軍有功,遷伏波將軍。事平之後,洪即「投戈釋甲,徑詣洛陽,欲廣尋異 書』了不論戰功。」但因「正遇上國大亂(指「八王之亂」——引者注),北道不通, 而陳敏又反於江東,歸塗隔塞」。在此去留兩難之際,恰逢其故友稀含為廣州刺史, 表請他為參軍,並擔任先遣。葛洪以為可藉此避亂於南土,遂欣然前往。不料嵇含又為 其仇人郭勵所殺,於是滯留廣州多年。深感「榮位勢利,臂如寄客,既非常物,又其去 不可得留也。隆隆者絕,赫赫者滅,有若春華,須臾凋落。得之不喜,失之安悲?悔吝 百端,憂懼兢戰,不可勝言,不足為矣」。乃絕棄世務,銳意於松喬之道,服食養性, 修習玄靜。遂師事鮑靚,繼修道術,深得鮑靚器重 .
建興四年(316),還歸桑梓。東晉開國,念其舊功,賜爵關內侯,食句容二百邑。咸和(326~334)初,司徒王導召補州 主簿,轉司徒掾,遷咨議參軍。干寶又薦為散騎常侍,領大著作,洪皆固辭不就。及聞 交趾產丹砂,求為句漏令,遂率子侄同行。南行至廣州,為刺史鄧岳所留,乃止於羅浮山煉丹。在山積年,優游閑養,著作不輟。卒於東晉興寧元年(363),享年81歲。或雲卒於晉康帝建元元年(343),享年61歲。
葛洪繼承並改造了早期道教的神仙理論,在《抱朴子內篇》中,他不僅全面總結了 晉以前的神仙理論,並系統地總結了晉以前的神仙方術,包括守一、行氣、導引和房中術等; 同時又將神仙方術與儒家的綱常名教相結合,強調「欲求仙者,要當以忠孝和順仁 信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務方術,皆不得長生也」。並把這種綱常名教與道教的戒 律融為一體,要求信徒嚴格遵守。他說:「覽諸道戒,無不雲欲求長生者,必欲積善立 功,慈心於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蟲,樂人之吉,愍人之苦,賙人之急,救人之窮,手 不傷生,口不勸禍,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不自貴,不自譽,不嫉妬 勝己,不佞諂陰賊,如此乃為有德,受福於天,所作必成,求仙可冀也。」主張神仙 養生為內,儒術應世為外。
他在《抱朴子外篇》中,專論人間得失,世事臧否。主張治 亂世應用重刑,提倡嚴刑峻法。匡時佐世,對儒、墨、名、法諸家兼收並蓄,尊君為天。 不滿於魏、晉清談,主張文章、德行並重,立言當有助於教化。 葛洪在堅信煉制和服食金丹可得長生成仙的思想指導下,長期從事煉丹實驗,在其 煉丹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認識了物質的某些特徵及其化學反映.
他在《抱朴子內篇》中的《金丹》和《黃白》篇中,系統地總結了晉以前的煉丹成就,具體地介紹了一些煉丹方法,記載了大量的古代丹經和丹法,勾畫了中國古代煉丹的歷史梗概,也為我們提供了原始實驗化學的珍貴資料,對隋唐煉丹術的發展具有重大影響,成為煉丹史 上一位承前啟後的著名煉丹家。
葛洪精曉醫學和葯物學,主張道士兼修醫術。「古之初為道者,莫不兼修醫術,以救近禍焉」,認為修道者如不兼習醫術,一旦「病痛及己」,便「無以攻療」,不僅不 能長生成仙,甚至連自己的性命也難保住。在其所撰《肘後備急方》中,保存了不少我 國早期醫學典籍,記載了許多民間治病的常用方劑,系古代隨身常備急救之手冊,並在 東南亞各地廣為流傳,為研究魏晉南北朝醫學的重要史料。該書關於天花病的記載,是 醫學史上現存最早的科學文獻,對結核性傳染病的認識,也比國外早一千多年。據載, 葛洪還撰有《肘後救卒方》和《玉函方》。「余所撰百卷,名曰《玉函方》,皆分別病 名,以類相續,不相雜錯,其《救卒》三卷,皆單行徑易,約而易驗,籬陌之間,顧眄 皆葯,眾急之病,無不畢備,家有此方,可不用醫。」⑦葛洪在《抱朴子內篇·仙葯》 中對許多葯用植物的形態特徵、生長習性、主要產地、入葯部分及治病作用等,均作了 詳細的記載和說明,對我國後世醫葯學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葛洪一生著作宏富,自謂有《內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碑頌詩賦》百卷, 《軍書檄移章表箋記》三十卷,《神仙傳》十卷,《隱逸傳》十卷;又抄五經七史百家 之言、兵事方技短雜奇要三百一十卷。另有《金匱葯方》百卷,《肘後備急方》四卷。 惟多亡佚,《正統道藏》和《萬曆續道藏》共收其著作十三種,以後人誤題或偽托者居多。
他的醫學著作《肘後備急方》,書名的意思是可以常常備在肘後(帶在身邊)的應急書,是應當隨身常備的實用書籍。書中收集了大量救急用的方子,這都是他在行醫、游歷的過程中收集和篩選出來的,他特地挑選了一些比較容易弄到的葯物,即使必須花錢買也很便宜,改變了以前的救急葯方不易懂、葯物難找、價錢昂貴的弊病。他尤其強調灸法的使用,用淺顯易懂的語言,清晰明確的注名了各種灸的使用方法,只要弄清灸的分寸,不懂得針灸的人也能使用。
《肘後備急方》中收載了多種疾病,其中有很多是珍貴的醫學資料。這部書上描寫的天花症狀,以及其中對於天花的危險性、傳染性的描述,都是世界上最早的記載,而且描述得十分精確。書中還提到了結核病的主要症狀,並提出了結核病「死後復傳及旁人」的特性,還涉及到了腸結核、骨關節結核等多種疾病,可以說其論述的完備性並不亞於現代醫學。書中還記載了被瘋狗咬過後用瘋狗的腦子塗在傷口上治療的方法,該方法比狂犬疫苗的使用更快捷,而且有效,從道理上講,也是驚人的相似。另外,對於流行病、傳染病,書中更是提出了「癘氣」的概念,認為這絕不是所謂的鬼神作祟,這種科學的認識方法在當今來講,也是十分有見地的。書中對於恙蟲病、疥蟲病之類的寄生蟲病的描述,也是世界醫學史上出現時間最早,敘述最准確的。
葛洪在中年時,晉元帝及晉咸帝都曾賜召他高官厚爵,都被他拒絕了。後來,他厭於在家中總被人催請做官,又聽說了交趾(今越南北部)一帶有煉丹的原料,就主動要求到那裡去做縣令。皇帝以為這很辱沒他的才能,但他並非為了高官厚祿,而是為了方便取得煉丹的原料。上任時,在他經過廣州的時候,刺史鄧兵留住了他,提供給他煉丹的原料,於是他就隱居在羅浮山,從事煉丹術。
舉凡名醫,必有一段艱難的求學歷程,以其超人的毅力去探索和學習。葛洪的一生可謂精彩,而且頗具傳奇色彩,他的聰慧睿智幫助他開拓了醫學上的新領域,在臨床急症醫學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主要原因就是董仲舒對儒家貢獻巨大 葛洪對道家貢獻巨大
5、古代名家葛洪有著怎樣的身世和經歷?
葛洪(283~343),字稚川,別號抱朴子。丹陽句容(今江蘇句容)人。精於煉丹術、中醫學、道教理論。
葛洪的祖父名葛系,父名葛悌,都曾在三國時期的吳國為官。從祖葛玄,字孝先,曾受業於魏國著名方士左慈學煉丹術,所以後世稱他葛仙公。葛洪13歲喪父,家貧而好學。16歲時開始讀儒家的《孝經》、《論語》,並發奮精讀五經,立志為文儒。自認為「才非政事,器乏始民」,於是以「不仕為榮」,所以向「立言」方面發展,其基本思想是以儒家為主導。但在他十八九歲時(太安元年前),曾去廬江(今安徽廬江)入馬跡山,拜師於葛玄弟子、方士鄭隱(字思遠),做他的助手,並接受了《正一法文》,《三皇內文》、《五嶽真形圖》、《洞玄五符》等道書及《黃帝九鼎神丹經》、《太清神丹經》、《太清金液神丹經》、《黃白中經》等煉丹術著述,從此開始轉向道教。21歲時(太安二年,303年),他以世家子弟受吳興太守的邀請征討以張昌為首的造反軍,擊潰反軍將領石冰部。事平,他「投戈釋甲,徑詣洛陽,欲廣尋異書,了不論戰功」。但正逢西晉喪亂,北道不通,於是周旋徐、豫、荊、襄、交、廣數州之間,接觸了流俗道士數百人。光熙元年(306),他24歲時往廣州,又就業於南海太守鮑靚(字太玄)學習神仙方術,並娶其女為妻。不久後他便返回故里,從此潛心修行著述10餘年,同時兼攻醫術。大約在建武元年(317),即35歲時寫成《抱朴子內篇》20卷、《抱朴子外篇》50卷及《神仙傳》10卷(他在近40歲時又復加修改),以及醫書《玉函方》及《肘後備急方》。其《內篇》是講神仙方葯、鬼怪變化、養生延年、禳邪卻禍,屬於道家;《外篇》講人間得失、世間褒貶,屬於儒家。晉成帝咸和(326—334)初年,他欲去扶南(今柬埔寨與越南及南部)搜集丹砂,以供燒汞煉丹,於是又赴廣州,但被鄧岳勸阻,從此入羅浮山(位於今廣東博羅縣東江之濱)修行。東晉康帝建元元年(343)謝世,年61歲。
6、紅酒有啥作用?
7、康帝三優養生(五角場店)怎麼樣,好不好的
做養生保健店的有很多家公司。關鍵是自己覺得好,找到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別人怎麼說,只是給個建議,不一定適合自己。
8、葛洪是誰?
http://ke.baidu.com/view/27971.htm
葛洪
葛洪(283~363)為東晉道教學者、著名煉丹家、醫葯學家。字稚川,自號抱朴子。丹陽句容(今屬江蘇)人。三國方士葛玄之侄孫,世稱小仙翁。 中國東晉的煉丹家和醫學家。字稚川,自號抱朴子。晉丹陽郡句容(今江蘇句容縣)人。他曾受封為關內候,後隱居羅浮山煉丹。著有《抱朴子》、《肘後備急方》、《西京雜記》等。其中丹書《抱朴子·內篇》具體地描寫了煉制金銀丹葯等多方面有關化學的知識,也介紹了許多物質性質和物質變化。例如「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即指加熱紅色硫化汞(丹砂),分解出汞,而汞加硫黃又能生成黑色硫化汞,再變為紅色硫化汞。描述了化學反應的可逆性。又如「以曾青塗鐵,鐵赤色如銅」,就描述了鐵置換出銅的反應,等等。
出身江南士族。其祖在三國吳時,歷任御史中丞、吏部尚書等要職,封壽縣侯。其父悌,繼續仕吳。吳亡以後, 初以故官仕晉,最後遷邵陵太守,卒於官。葛洪為悌之第三子,頗受其父之嬌寵。年十 三,其父去世,從此家道中落,乃「飢寒困瘁,躬執耕穡,承星履草,密勿疇襲。…… 伐薪賣之,以給紙筆,就營田園處,以柴火寫書。……常乏紙,每所寫,反復有字,人 尠能讀也。 ……」
十六歲開始讀《孝經》《論語》《詩》《易》等儒家經典,尤喜「神仙導養之法」。自稱:少好方術,負步請問,不憚險遠。每以異聞,則以為喜。雖見毀笑, 不以為戚。後從鄭隱學煉丹秘術,頗受器重。謂「弟子五十餘人,唯余見受金丹之經及 《三皇內文》《枕中五行記》,其餘人乃有不得一觀此書之首題者」。
西晉太安元年 (302),其師鄭隱知季世之亂,江南將鼎沸,乃負笈持仙葯之朴,攜入室弟子,東投霍山,唯葛洪仍留丹陽。太安二年,張昌、石冰於揚州起義,大都督秘任洪為將兵都尉, 由於鎮壓起義軍有功,遷伏波將軍。事平之後,洪即「投戈釋甲,徑詣洛陽,欲廣尋異 書』了不論戰功。」但因「正遇上國大亂(指「八王之亂」——引者注),北道不通, 而陳敏又反於江東,歸塗隔塞」。在此去留兩難之際,恰逢其故友稀含為廣州刺史, 表請他為參軍,並擔任先遣。葛洪以為可藉此避亂於南土,遂欣然前往。不料嵇含又為 其仇人郭勵所殺,於是滯留廣州多年。深感「榮位勢利,臂如寄客,既非常物,又其去 不可得留也。隆隆者絕,赫赫者滅,有若春華,須臾凋落。得之不喜,失之安悲?悔吝 百端,憂懼兢戰,不可勝言,不足為矣」。乃絕棄世務,銳意於松喬之道,服食養性, 修習玄靜。遂師事鮑靚,繼修道術,深得鮑靚器重 .
建興四年(316),還歸桑梓。東晉開國,念其舊功,賜爵關內侯,食句容二百邑。咸和(326~334)初,司徒王導召補州 主簿,轉司徒掾,遷咨議參軍。干寶又薦為散騎常侍,領大著作,洪皆固辭不就。及聞 交趾產丹砂,求為句漏令,遂率子侄同行。南行至廣州,為刺史鄧岳所留,乃止於羅浮山煉丹。在山積年,優游閑養,著作不輟。卒於東晉興寧元年(363),享年81歲。或雲卒於晉康帝建元元年(343),享年61歲。
葛洪繼承並改造了早期道教的神仙理論,在《抱朴子內篇》中,他不僅全面總結了 晉以前的神仙理論,並系統地總結了晉以前的神仙方術,包括守一、行氣、導引和房中術等; 同時又將神仙方術與儒家的綱常名教相結合,強調「欲求仙者,要當以忠孝和順仁 信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務方術,皆不得長生也」。並把這種綱常名教與道教的戒 律融為一體,要求信徒嚴格遵守。他說:「覽諸道戒,無不雲欲求長生者,必欲積善立 功,慈心於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蟲,樂人之吉,愍人之苦,賙人之急,救人之窮,手 不傷生,口不勸禍,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不自貴,不自譽,不嫉妬 勝己,不佞諂陰賊,如此乃為有德,受福於天,所作必成,求仙可冀也。」主張神仙 養生為內,儒術應世為外。
他在《抱朴子外篇》中,專論人間得失,世事臧否。主張治 亂世應用重刑,提倡嚴刑峻法。匡時佐世,對儒、墨、名、法諸家兼收並蓄,尊君為天。 不滿於魏、晉清談,主張文章、德行並重,立言當有助於教化。 葛洪在堅信煉制和服食金丹可得長生成仙的思想指導下,長期從事煉丹實驗,在其 煉丹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認識了物質的某些特徵及其化學反映.
他在《抱朴子內篇》中的《金丹》和《黃白》篇中,系統地總結了晉以前的煉丹成就,具體地介紹了一些煉丹方法,記載了大量的古代丹經和丹法,勾畫了中國古代煉丹的歷史梗概,也為我們提供了原始實驗化學的珍貴資料,對隋唐煉丹術的發展具有重大影響,成為煉丹史 上一位承前啟後的著名煉丹家。
葛洪精曉醫學和葯物學,主張道士兼修醫術。「古之初為道者,莫不兼修醫術,以救近禍焉」,認為修道者如不兼習醫術,一旦「病痛及己」,便「無以攻療」,不僅不 能長生成仙,甚至連自己的性命也難保住。在其所撰《肘後備急方》中,保存了不少我 國早期醫學典籍,記載了許多民間治病的常用方劑,系古代隨身常備急救之手冊,並在 東南亞各地廣為流傳,為研究魏晉南北朝醫學的重要史料。該書關於天花病的記載,是 醫學史上現存最早的科學文獻,對結核性傳染病的認識,也比國外早一千多年。據載, 葛洪還撰有《肘後救卒方》和《玉函方》。「余所撰百卷,名曰《玉函方》,皆分別病 名,以類相續,不相雜錯,其《救卒》三卷,皆單行徑易,約而易驗,籬陌之間,顧眄 皆葯,眾急之病,無不畢備,家有此方,可不用醫。」⑦葛洪在《抱朴子內篇·仙葯》 中對許多葯用植物的形態特徵、生長習性、主要產地、入葯部分及治病作用等,均作了 詳細的記載和說明,對我國後世醫葯學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葛洪一生著作宏富,自謂有《內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碑頌詩賦》百卷, 《軍書檄移章表箋記》三十卷,《神仙傳》十卷,《隱逸傳》十卷;又抄五經七史百家 之言、兵事方技短雜奇要三百一十卷。另有《金匱葯方》百卷,《肘後備急方》四卷。 惟多亡佚,《正統道藏》和《萬曆續道藏》共收其著作十三種,以後人誤題或偽托者居多。
他的醫學著作《肘後備急方》,書名的意思是可以常常備在肘後(帶在身邊)的應急書,是應當隨身常備的實用書籍。書中收集了大量救急用的方子,這都是他在行醫、游歷的過程中收集和篩選出來的,他特地挑選了一些比較容易弄到的葯物,即使必須花錢買也很便宜,改變了以前的救急葯方不易懂、葯物難找、價錢昂貴的弊病。他尤其強調灸法的使用,用淺顯易懂的語言,清晰明確的注名了各種灸的使用方法,只要弄清灸的分寸,不懂得針灸的人也能使用。
《肘後備急方》中收載了多種疾病,其中有很多是珍貴的醫學資料。這部書上描寫的天花症狀,以及其中對於天花的危險性、傳染性的描述,都是世界上最早的記載,而且描述得十分精確。書中還提到了結核病的主要症狀,並提出了結核病「死後復傳及旁人」的特性,還涉及到了腸結核、骨關節結核等多種疾病,可以說其論述的完備性並不亞於現代醫學。書中還記載了被瘋狗咬過後用瘋狗的腦子塗在傷口上治療的方法,該方法比狂犬疫苗的使用更快捷,而且有效,從道理上講,也是驚人的相似。另外,對於流行病、傳染病,書中更是提出了「癘氣」的概念,認為這絕不是所謂的鬼神作祟,這種科學的認識方法在當今來講,也是十分有見地的。書中對於恙蟲病、疥蟲病之類的寄生蟲病的描述,也是世界醫學史上出現時間最早,敘述最准確的。
葛洪在中年時,晉元帝及晉咸帝都曾賜召他高官厚爵,都被他拒絕了。後來,他厭於在家中總被人催請做官,又聽說了交趾(今越南北部)一帶有煉丹的原料,就主動要求到那裡去做縣令。皇帝以為這很辱沒他的才能,但他並非為了高官厚祿,而是為了方便取得煉丹的原料。上任時,在他經過廣州的時候,刺史鄧兵留住了他,提供給他煉丹的原料,於是他就隱居在羅浮山,從事煉丹術。
舉凡名醫,必有一段艱難的求學歷程,以其超人的毅力去探索和學習。葛洪的一生可謂精彩,而且頗具傳奇色彩,他的聰慧睿智幫助他開拓了醫學上的新領域,在臨床急症醫學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化學家 葛洪
醫學上的貢獻
葛洪字稚川,號抱朴子,生活在東晉時代,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醫學家和制葯家。公元281年,他出生在丹陽句容(現在江蘇省句容縣),家境清貧。他無錢購買書籍筆墨,只好向人家借書閱讀,用木炭練習寫字。長大了當過官吏,後來辭職回家,專門從事科學研究。
葛洪從小喜歡讀有關醫葯、保健和煉丹制葯的書,還很留心民間流行的一些簡便的治病方法。他把在廣大的農村裡搜集到的驗方,結合自己學到的醫葯知識,寫成了一本書,取名叫《肘後備急方》。
《肘後備急方》不是大部頭的著作,但是非常實用。「肘後」就是說這部書篇幅很小,可以掛在胳膊肘上隨身攜帶,類似現代所說的「袖珍本」。
「備急」就是應急的意思。用現代話說,就是一本「急症手冊」。這部書里的治病葯方,都是容易得到的到處都有的草葯,又便宜,又方便,更重要的是靈驗有效,所以深受老百姓的歡迎。
葛洪很注意研究急病。他所指的急病,大部分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急性傳染病,古時候人們管它叫「天刑」,認為是天降的災禍,是鬼神作怪。葛洪在書中說:急病不是鬼神引起的,而是中了外界的癘氣。我們都知道,急性傳染病是微生物 (包括原蟲、細菌、立克次氏小體和病毒等)引起的。這些微生物起碼要放大幾百倍才能見到,1600多年前還沒有發明顯微鏡,當然不知道有細菌這些東西。葛洪能夠排除迷信,指出急病是外界的物質因素引起的,這種見解已經很了不起了。
葛洪在《肘後備急方》裡面,記述了一種叫「屍注」的病,說這種病會互相傳染,並且千變萬化。染上這種病的人鬧不清自己到底哪兒不舒服,只覺得怕冷發燒,渾身疲乏,精神恍惚,身體一天天消瘦,時間長了還會喪命。葛洪描述的這種病,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結核病。結核菌能使人身上的許多器官致病。肺結核、骨關節結核、腦膜結核、腸和腹膜結核等等,都是結核菌引起的。葛洪是我國最早觀察和記載結核病的科學家。
葛洪的《肘後備急方》中還記載了一種叫 犬咬人引起的病症。 犬就是瘋狗。人被瘋狗咬了,非常痛苦,病人受不得一點刺激,只要聽見一點聲音,就會抽搐痙攣,甚至聽到倒水的響聲也會抽風,所以有人把瘋狗病又叫做「恐水病」。在古時候,對這種病沒有什麼辦法治療。
葛洪想到古代有以毒攻毒的辦法。例如我國最古的醫學著作《黃帝內經》里就說,治病要用「毒」葯,沒有「毒」性治不了病。葛洪想,瘋狗咬人,一定是狗嘴裡有毒物,從傷口侵入人體,使人中了毒。能不能用瘋狗身上的毒物來治這種病呢?他把瘋狗捕來殺死,取出腦子,敷在 犬病人的傷口上。果然有的人沒有再發病,有人雖然發了病,也比較輕些。
葛洪用的方法是有科學道理的,含有免疫的思想萌芽。大家知道,種牛痘可以預防天花,注射腦炎疫苗可以預防腦炎,注射破傷風細菌的毒素可以治療破傷風。這些方法都是近代免疫學的研究成果。「免疫」就是免於得傳染病。細菌和病毒等侵入我們的身體,我們的身體本來有排斥和消滅它們的能力,所以不一定就發病,只有在身體的抵抗力差的時候,細菌和病毒等才能使人發病。免疫的方法就是設法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使人免於發病。注射預防針,就是一種免疫的方法 (現代免疫學的內容越來越豐富,注射預防針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葛洪對瘋狗病能採取預防措施,可以稱得上是免疫學的先驅。歐洲的免疫學是從法國的巴斯德開始的。他用人工的方法使兔子得瘋狗病,把病兔的腦髓取出來製成針劑,用來預防和治療瘋狗病,原理與葛洪的基本上相似。巴斯德的工作方法當然比較科學,但是比葛洪晚了1000多年。
在世界醫學歷史上,葛洪還第一次記載了兩種傳染病,一種是天花,一種叫恙蟲病。葛洪在 《肘後備急方》里寫道:有一年發生了一種奇怪的流行病,病人渾身起一個個的皰瘡,起初是些小紅點,不久就變成白色的膿皰,很容易碰破。如果不好好治療,皰瘡一邊長一邊潰爛,人還要發高燒,十個有九個治不好,就算僥幸治好了,皮膚上也會留下一個個的小瘢。小瘢初起發黑,一年以後才變得和皮膚一樣顏色。葛洪描寫的這種奇怪的流行病,正是後來所說的天花。西方的醫學家認為最早記載天花的是阿拉伯的醫生雷撒斯,其實葛洪生活的時代,比雷撕斯要早500多年。
葛洪把恙蟲病叫做「沙虱毒」。現在已經弄清楚,沙虱毒的病原體是一種比細菌還小的微生物,叫「立克次氏體」。有一種小蟲叫沙虱,螫人吸血的時候就把這種病原體注入人的身體內,使人得病發熱。沙虱生長在南方,據調查,我國只有廣東、福建一帶有恙蟲病流行,其他地方極為罕見。葛洪是通過艱苦的實踐,才得到關於這種病的知識的。原來他酷愛煉丹,在廣東的羅浮山裡住了很久。這一帶的深山草地里就有沙虱。沙虱比小米粒還小,不仔細觀察根本發現不了。葛洪不但發現了沙虱,還知道它是傳染疾病的媒介。他的記載比美國醫生帕姆在1878年的記載,要早1500多年。
早期的化學家
葛洪為什麼喜歡煉丹呢?在封建社會里,貴族官僚為了永遠享受驕奢淫逸的生活,妄想長生不老。有些人就想煉制出「仙丹」來,滿足他們的奢欲,於是形成了一種煉丹術。煉丹的人把一些礦物放在密封的鼎里,用火來燒煉。礦物在高溫高壓下就會發生化學變化,產生出新的物質來。長生不老的仙丹是剝削階級的幻想,當然是煉不出來的。但是在煉丹的過程中,人們發現了一些物質變化的規律,這就成了現代化學的先聲。煉丹術在我國發展得比較早,葛洪也是一個煉丹家。
當時,葛洪煉制出來的葯物有密陀僧(氧化鉛)、三仙丹(氧化汞)等,這些都是外用葯物的原料。
葛洪在煉制水銀的過程中,發現了化學反應的可逆性,他指出,對丹砂
(硫化汞)加熱,可以煉出水銀,而水銀和硫磺化合,又能變成丹砂。他還指出,用四氧化三鉛可以煉得鉛,鉛也能煉成四氧化三鉛。在葛洪的著作中,還記載了雌黃 (三硫化二砷)和雄黃(五硫化二砷)加熱後升華,直接成為結晶的現象。
此外,葛洪還提出了不少治療疾病的簡單葯物和方劑,其中有些已被證實是特效葯。如松節油治療關節炎,銅青(碳酸銅)治療皮膚病,雄黃、艾葉可以消毒,密陀僧可以防腐等等。這些記載,對治療關節炎有一定效果。雄黃中所含的砷,有較強的殺菌作用。艾葉中含有揮發性的芳香油,毒蟲很怕它,所以我國民間在五月節前後燒燃艾葉驅蟲。銅青能抑制細菌的生長繁殖,所以能治皮膚病。密陀僧有消毒殺菌作用,所以用來做防腐劑。葛洪早在1500多年前就發現了這些葯物的效用,在醫學上做出了很大貢獻。
9、紅酒,有什麼好的介紹嗎?
其實紅酒好不好,除知了口感最重要的還要看紅酒本身的養生價值,葡萄的營養加上精湛的釀道酒工藝釀出的酒含有很多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但是本身比葡萄的營養價值高出4倍之多版的桑椹所釀成的紫酒「東方紫」的養生功效是紅酒所不及的,這也是為什麼東方紫在歐美等紅酒歷史久遠的國家倍受歡迎的原權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