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夏天喝什麼茶最好 15種夏季養生茶配方及做法
養生茶名稱:辛涼飲
調制:薏米30g、藿香3g、佩蘭3g、白豆蔻仁3g,因為薏米很難用沖泡的方法來提取有效成分,先要用熱水煎煮薏米半小時,然後用薏米湯來沖泡另外三種茶材即可。
功效:這四種植物向來被認為是祛濕的上品,暑濕季節服用可以幫助脾胃化解體內的濕氣。同時,薏米具有補益脾胃的作用,可以增強脾胃抗濕的能力,避免濕氣再次侵犯。
養生茶名稱:洋參茶調制:西洋參8到15 片、幾葉碧螺春一起放到茶具中,用80℃左右的純凈開水沖泡5分鍾後即可開蓋享受。
功效:補氣,解暑,防暑。西洋參具有很好的補氣效果,特別是在暑熱季節,中醫名方「王氏清暑益氣湯」中最主要的一味就是西洋參。碧螺春綠茶更是具有芳香、清暑熱的作用。二者相加,碧螺春的 芬芳氣味有助於西洋參補氣作用快速發揮,同時還可以預防上火。如果非要和第一種養生茶飲來比較:薄荷青飲和洋參茶相比清暑熱的效果更盛一籌,但是補氣、緩解疲勞的效果稍遜於洋參茶,所以你可以根據自己的疲乏和暑氣程度來選擇養生飲料。
養生茶名稱:薄荷青
飲調制:西瓜翠衣6g、蓮子芯7 枚、薄荷葉3 片,直接用熱水沖泡,稍涼後飲用。
功效:清熱,解暑,除煩。西瓜翠衣是西瓜皮最外面的一層薄薄的綠皮,用刀輕輕削下來,用鮮的最好,曬干後也可以,有很好的清暑熱效果;蓮子芯有清熱、安神的功夫,再加上疏風、散熱的薄荷葉 ,這三種清脆的綠色組成的養生茶飲,乃是夏季最為有效果解暑養氣的佳品。
養生茶名稱:竹葉青飲調制:竹葉茶一小撮,冰糖適量,用沸水沖泡即可。
養生茶名稱:紅棗扁豆茶
紅棗、白扁豆各100克,紅茶10克,加足水共煮,冷後當茶飲。本方有清熱降暑,補氣補血,健脾利濕之功,可長期應用。
養生茶名稱:荷葉三鮮茶
鮮荷葉、鮮竹葉、鮮薄荷各50克,茶葉少許,加水足量煎煮10分鍾,過濾,加蜂蜜,冷後代茶飲。本方有清熱祛暑,生津止渴,解毒清涼之功。長期飲用可降膽固醇和降血壓。
養生茶名稱:薄荷蘆根花茶
薄荷6克,花茶3克,鮮蘆根100克(洗凈切段)。取水1000毫升煎湯煮沸後,薄荷用紗布包煎5分鍾,過濾即成。本方甘淡清涼,生津止渴,提神醒腦,不但對暑熱傷氣耗液而津乏口乾、心胸煩悶者尤適,還適用於咽喉痛癢、聲音嘶啞等症。
養生茶名稱:參斛茶
太子參15克,石斛10克,五味子5克,將上述葯切粗末,用開水沖泡代茶飲。本方有益氣生津,養陰止汗的功效,適用於熱病傷陰之口舌乾燥、胃脘作痛、干嘔納少、舌光少苔以及老年人氣短乏力、頭暈心悸等,為夏季常飲之佳品。
養生茶名稱:玄麥甘桔茶
玄參、麥冬各10克,桔梗、甘草各5克,將上述葯切粗末,開水沖泡後代茶飲。本方有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的功效,適用於肺陰不足、喉癢乾咳無痰、口渴咽乾等。
養生茶名稱:枇杷竹葉茶
枇杷葉、鮮竹葉、蘆根各20克,洗凈切粗末,放入鍋內加水500毫升,煎煮15分鍾,去渣濾汁,趁熱放入少許白糖和食鹽即可飲用。本方有清熱生津,止咳平喘的功效,適用於發熱咳嗽、咳痰黏稠、口渴津少等,也為清暑之佳品。
養生茶名稱:淡竹葉茅根茶
淡竹葉10克,茅根30克,綠茶葉5克,共放入熱水瓶中,注入沸水15分鍾即成。本方有清熱瀉火利小便之功,可防暑熱症。
養生茶名稱:菊花龍井茶
做法:菊花10克,龍井茶5克。將二味去雜質,和勻放茶杯內,沖泡開水,加蓋,泡10分鍾後即可飲用。
功效:具有舒風散熱、清肝明目的功效,適宜用於早期高血壓、肝鬱頭痛、結膜炎等病症。
養生茶名稱:藿香茶
做法:藿香、佩蘭各10克。清水洗凈,切碎,沖入開水泡10分鍾。
功效:具有解毒去暑的功效,是夏季解毒去暑的佳品。
養生茶名稱:豆葉茶
做法:鮮扁豆葉100克。清水洗凈,將葉搗爛取汁,沖開水飲用。
功效:具有解熱清暑的功效。
養生茶名稱:竹葉茶
功效:清暑,祛濕,利尿。市場上有售竹葉茶,《本草綱目》上說它有清熱、解毒、利尿的作用,加冰糖後泡出的茶飲氣味清香,是清暑、祛濕的佳品。
以上兩種情況是大家在夏天最容易遇到的,大熱天如果有時間不妨按上面的方法來調制一兩盅養生茶飲來喝也是有益無害的。
養生茶名稱:薄荷茶
清清涼涼的薄荷能消除夏日的火氣與胃腸郁燜,而且如果有夏季熱感冒,這是一道很不錯的飲品。
【材料】 干薄荷四錢、冰糖、綠茶少許。
【作法】 (1) 鍋內加兩千西西的水燒開,放下薄荷葉和綠茶,熄火泡到水涼,濾出葉渣即可加糖飲用。
(2) 干薄荷葉可在中葯材和西洋花草店買到,如果你有新鮮的薄荷葉更佳。沖泡比例是一錢薄荷茶配五百西西的水。
養生茶名稱:冬瓜茶
這是一道眾所皆知的飲料,而且被視為最佳解燥消腫的養生茶。但是市面販售的冬瓜茶大多是以糖精煉制,不如自製的精純。它的作法很簡單,煉制好的冬瓜茶,無論冷飲、熱喝,喝甜、喝鹼皆可自由添添加加,十分有趣。
【材料】 冬瓜兩斤、姜少許。
【作法】 冬瓜去皮去籽洗干凈,切成塊狀。在鍋內加水一千六百西西,水滾後加入薑片及冬瓜,燜煮四十分鍾,熄火後蓋上鍋蓋再燜二十分鍾即可。
養生茶名稱:玫瑰普洱茶
一般人飲茶都叫菊普,就菊花加普洱茶。然而玫瑰花加普洱茶一起沖泡飲用,其芳香怡人更勝菊普。而且玫瑰能疏解胸燜、氣煩的心情。夏天肝火旺、易發怒,不妨多喝些玫瑰普洱茶,效果很不錯。
【材料】 玫瑰茶兩錢、普洱茶適量、蜂蜜隨個人口味增減。
【作法】 普洱茶放在杯中,注入滾水。第一泡茶倒掉不喝。第二泡加入玫瑰花,沖滾水泡出玫瑰花香的普洱茶。
養生茶名稱:天麻川芎茶這道飲品有醒腦清神的療效;尤其是對頭痛、頸部酸痛和偏頭痛有幫助。用腦過多的上班族和考生,每天喝杯天麻川芎茶(冷熱、甜鹼隨意),有助於思緒清明,防止頭痛。
【材料】 天麻兩錢、川芎兩錢。
【作法】 天麻和川芎清洗干凈,放入燉盅或蓋碗里,加入五百西西,隔水蒸四十分鍾。
2、補腎養生茶配方大全
用於陰虛火旺,潮熱盜汗,口乾咽痛,耳鳴遺精,小便短赤。滋陰補腎,填精益髓。用於真陰不足,頭暈目眩,腰酸腿軟,遺精滑泄,自汗盜汗,口燥咽干。
3、求各種養生茶的搭配??
4、養生茶飲有哪些 養生保健很重要
首先養生茶是一種好茶,具備茶的色、香、味,口感好,味道美,但是不同於百一般的茶葉,也不同於一般的中草葯,而是取葯物之性,飲茶之味,兩者配伍,相輔相成,起到茶借葯力,葯助茶度功的協同作用,收到飲茶與葯物保健的雙重作用,所以養成茶又是保健茶,能起到預防、保健、輔助治療、滋補等作用,而且飲用方便,適用面廣,效果較好。養生茶具有許多知功效,按其營養價值和葯效功能可分為以下類別: 道1、瘦身減肥類;降脂降壓類;降低血糖類 2、生津止渴類;清咽潤喉類;止渴平喘類3、解熱消暑類;消食健胃類;清熱解毒類4、明目內益思類;健腦益智類;寧心安神類5、舒肝保肝類;提神強身類;益壽養生類飲茶有益健康,但也應注意適量,濃淡要因人而異,不宜空腹飲濃茶,不宜服葯時飲容濃茶,不宜睡前飲濃茶。只要科學飲茶,一定會健康長壽。
5、日常養生的茶有哪些可以即泡來喝的配方
養生茶配方大全
【枸杞茶】原料:枸杞10g、花茶3g、冰糖10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後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滋腎潤肺,補肝明目。
用途:肝腎陽虧,腰膝酸軟、頭暈目眩、目昏多淚;虛勞咳嗽;消渴;遺精。 來源:傳統葯茶方。
【枸杞生地茶】原料:枸杞5g、生地3g、綠茶3g、冰糖10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後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滋肝補腎,養陰清熱。
用途:肝腎陰不足所致腰酸痛、口渴煩熱、盜汗、潮熱。
來源:傳統葯茶方。
【枸杞龍眼茶】原料:枸杞5g、龍眼肉3g、綠茶3g、冰糖10g。
用法:用前二味葯的煎煮液300泡茶、糖飲用。
功能:滋腎補心,安神。
用途:陰血不足心悸、失眠、多夢。
來源:《攝生秘剖》。
【枸杞芍茶】原料:枸杞5g、白芍3g、綠茶3g、冰糖10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後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養血柔肝。
用途:肝腎精血不足之慢性肝炎、肝硬化衄血;陰虛陽亢之頭暈目眩、心悸、不寐;更年期綜合症。
來源:傳統葯茶方。
【枸杞龍茶】原料:枸杞5g、龍膽草2g、綠茶3g、冰糖10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後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補肝養血,清熱除濕。
用途:急性傳染性肝炎;轉氨酶高。
來源:傳統葯茶方。
【枸杞五味茶】原料:枸杞5g、五味子3g、龍膽草3g、虎杖3g、綠茶5g、冰糖10g。
用法:用前幾味葯的煎煮液35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滋陰養肝,解毒除濕;降轉氨酶。
用途:急性傳染性肝炎;肝功失常轉氨酶偏高。
來源:傳統葯茶方。
【生地茶】原料:生地10g、綠茶3g。
用法:用生地的煎煮液30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滋陰養血,降血糖,升血壓,利尿,抗菌,保肝。
用途:陰虛發熱、盜汗、口煩渴;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枯便秘;風濕性關節炎;傳染性肝炎;濕疹、蕁麻疹、神經性皮炎等皮膚病。
來源:傳統葯茶方。
【地麥茶】原料:生地5g、麥冬3g、天冬3g、綠茶3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後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生津。
用途:熱病後傷津,口煩渴、汗出;消渴。
來源:傳統葯茶方。
【地蒼茶】原料:生地5g、蒼術3g、綠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葯的煎煮液30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燥濕養陰,斂脾精。
用途:慢性腎炎腎病已久,腎陰虛而濕邪阻滯不化,出現陰虛挾濕的症狀,腰膝酸軟、口渴咽干、盜汗、潮熱、苔黃厚膩、水腫、蛋白尿;慢性濕疹。
【生地英茶】原料:生地5g、蒲公英3g、綠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葯的煎煮液30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涼血解毒,散結除痹。
用途: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紅腫熱痛;癰瘡腫毒。
來源:傳統葯茶方。
【生地豆卷茶】原料:生地5g、豆卷3g、綠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葯的煎煮液30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通達宣利,養陰解表。
用途:濕熱入營血而致身熱、發紅疹、煩燥不安;乳癰初起;胃熱煩渴。 來源:傳統葯茶方。
【生地豆卷茶】原料:生地5g、豆卷3g、綠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葯的煎煮液30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通達宣利,養陰解表。
用途:濕熱入營血而致身熱、發紅疹、煩燥不安;乳癰初起;胃熱煩渴。 來源:傳統葯茶方。
【當歸茶】原料:當歸10g、紅茶3g。
用法:用當歸的煎煮液30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可加糖。
功能:補血和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
用途:月經不調、閉經;痛經;血虛頭暈目眩、心悸、疲倦;冠心病心絞痛;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血虛便秘;跌打損傷;高血壓病;慢性盆腔炎。 來源:傳統葯茶方。
【歸芪棗茶】原料:當歸5g、黃芪5g、大棗3枚、花茶3g。
用法:用前幾味葯的煎煮液35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養血補氣。
用途:氣血虛弱,神倦、疲乏、咽干;月經不調、經量少;產後氣血虧損;病久不愈氣血枯竭;免疫功能低下;再障貧血;氣虛低熱。
來源:傳統葯茶方。
【當歸芍茶】原料:當歸5g、白芍3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葯的煎煮液30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養血平肝。
用途:肝硬化血虛有瘀者;痛經;濕熱瘀阻之痢疾。
來源:傳統葯茶方。
【歸蘇茶】原料:當歸5g、蘇子3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葯的煎煮液30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和血,降氣,消痰。
用途:老年咳喘;慢性支氣管炎。
來源:傳統葯茶方。
【當歸羌茶】原料:當歸5g、羌活3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葯的煎煮液30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通血脈,散寒滯。
用途:冠心病因風寒誘發而加劇心胸悶痛、上肢酸痛。
來源:傳統葯茶方。
【當歸川楝茶】原料:當歸5g、川楝子2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葯的煎煮液30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疏肝活血,調氣止痛。
用途:氣滯血瘀少腹痛、筋脈拘攣;慢性腸炎。
來源:傳統葯茶方。
【當歸柏仁茶】原料:當歸5g、柏子仁3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葯的煎煮液30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養血潤燥。
用途:老年便秘;血虛之閉經。
來源:傳統葯茶方。
【當歸芷茶】原料:當歸5g、白芷3g、綠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葯的煎煮液30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活血養血,化濕解毒。
用途:氣血虛寒之潰瘍病、瘡瘍腫毒、癌腫。
來源:傳統葯茶方。
【何首烏茶】原料:何首烏5g、紅茶3g。
用法:用200ml水煎煮何首烏至水沸後5~10分鍾,沖泡紅茶飲用。沖飲至味淡。也可直接沖飲。
功能:補肝益腎,養血祛風;降血脂,抗菌。
用途:肝腎陰虧,發須早白、頭暈、遺精、腰膝酸軟;慢性肝炎;癰腫;瘰癧;痔瘡。
來源:傳統葯茶方。
【何風茶】原料:何首烏5g、防風3g、薄荷3g、綠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葯的煎煮液300泡薄荷、綠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補血,祛風,除濕,解毒。
用途:遍身瘡腫癢痛。
來源:《外科精要》。
【首烏芍茶】原料:何首烏5g、白芍3g、綠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葯的煎煮液300泡茶飲用。可不用茶。
功能:益肝腎,養心血。
用途:肝腎不足,心血虧損,虛煩不眠、心悸不寧、頭暈耳鳴;高血壓、腦動脈硬化屬肝腎陰虛者。
來源:傳統葯茶方。
【白芍茶】原料:白芍10g、綠茶3g。
用法:用300ml開水沖泡後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抗菌。
用途:胸脅疼痛;陰虛發熱;月經不調;瀉痢腹痛;崩漏。
來源:傳統葯茶方。
【芍薑茶】原料:白芍5g、乾薑3g、紅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葯的煎煮液30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溫經止痛。
用途:痛經;寒性胃腹疼痛。
來源:傳統葯茶方。
【白芍梅茶】原料:白芍5g、烏梅2枚、木瓜3g、綠茶3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後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斂肝養胃。
用途:胃陰不足,納差、無食慾、口渴、舌紅少苔;萎縮性胃炎;慢性瀉痢;妊娠嘔吐日久傷津;甲亢。
來源:傳統葯茶方。
【白芍薇茶】原料:白芍5g、白薇3g、綠茶3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後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養陰血,清肝熱。
用途:高血壓;陰虛血熱之血尿、崩漏、經期發熱、蛋白尿。
來源:傳統葯茶方。
【白芍鉤藤茶】原料:白芍5g、鉤藤3g、綠茶3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後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柔肝清熱,平肝熄風。
用途:肝陽偏亢之眩暈、高血壓、目赤。
來源:傳統葯茶方。
【五味子茶】原料:五味子5g、綠茶3g。
用法:用五味子的煎煮液25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斂肺滋腎,生津,收汗澀精。
用途:肺虛喘咳、口乾、自汗盜汗;夢遺滑精;無黃疸型傳染性肝炎;急性腸道感染;神經衰弱。
來源:傳統葯茶方。
【生脈茶】原料:五味子5g、人參3g、麥冬3g、花茶3g、冰糖10g。 用法:用300ml開水沖泡後飲用,沖飲至味淡。
用途:熱傷元氣,肢體倦怠、氣短懶言、口乾作渴、汗出不止。
來源:《千金方》。
【五味沙斛茶】原料:五味子5g、沙參3g、石斛3g、綠茶3g、冰糖10g。 用法:用300ml開水沖泡後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養胃益津。
用途:久痢傷津或熱病後傷津。
來源:傳統葯茶方。
【山茱萸茶】原料:山茱萸5g、花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後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補肝腎,澀精氣,固虛脫;抗菌。
用途:腰膝酸痛;眩暈;耳鳴;陽痿;遺精;遺尿。
來源:傳統葯茶方。
【天門冬茶】原料:天門冬10g、綠茶3g。
用法:用300ml開水沖泡後飲用,可加冰糖。
功能:滋陰潤燥,清肺降火;抗菌,抗腫瘤。
用途:陰虛發熱;咳嗽吐血;肺癰;咽喉腫痛;消渴;便秘;乳房腫瘤。 來源:傳統葯茶方。
【三才茶】原料:天門冬5g、人參3g、生地3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葯的煎煮液350泡茶飲用,可加冰糖。
功能:養陰益氣,潤肺止咳。
用途:肺氣虛陰咳嗽。
來源:《儒門事親》。
【天貝茶】原料:天門冬5g、川貝母3g、茯苓3g、阿膠3g、杏仁3g、綠茶3g。
用法:用前五味葯的煎煮液400泡綠茶飲用。
功能:清肺祛痰。
用途:肺熱咳嗽咳血;吐血;肺癌;乳腺癌。
來源:《本事方》。
【天冬板藍茶】原料:天門冬5g、板藍根3g、綠茶3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後飲用。可加冰糖。
功能:清熱養陰,解毒。
用途:熱病發熱、口煩渴;咽喉腫痛;扁桃體炎;口舌生瘡。
來源:傳統葯茶方。
【麥門冬茶】原料:麥門冬5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後飲用,可加冰糖。
功能:養陰潤肺,清心除煩,益胃生津;抗菌,降血糖。
用途:肺燥乾咳、咯血;肺痿;肺癰;消渴;虛勞煩熱;熱病傷津,咽干口燥、便秘。
來源:傳統葯茶方。
【麥地茶】原料:麥門冬5g、生地3g、綠茶3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或用前二味葯的煎煮液泡茶飲用。可加冰糖。 功能:養陰清熱。
用途:熱病煩渴、鼻出血;咽喉不利。
來源:《濟生方》。
【麥冬地骨茶】原料:麥門冬5g、地骨皮3g、綠茶3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後飲用。可加冰糖。
功能:養肺陰,清虛熱。
用途:骨蒸肺痿,四肢煩熱、不能食、口乾渴。
來源:《聖濟總錄》。
【麥冬夏茶】原料:麥門冬5g、半夏3g、人參3g、粳米3g、甘草3g、綠茶5g。
用法:用前五味葯的煎煮液35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養陰益氣,利咽喉。
用途:火逆上氣,咽喉不利、乾咳咯痰。
來源:《金匱要略》。
【沙參茶】原料:沙參10g、綠茶3g。
用法:用300ml開水沖泡後飲用。可加冰糖。
功能:養陰清肺,祛痰止咳;強心,抗真菌,降血壓。
用途:肺熱燥咳;虛勞久咳;陰傷咽干喉痛。
來源:傳統葯茶方。
【沙麥茶】原料:沙參5g、麥冬3g、玉竹3g、冬桑葉2g、甘草3g、綠茶3g。 用法:用前四味葯的煎煮液400ml,泡甘草、綠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肺潤燥。
用途:燥傷肺衛陰虧,發熱咳嗽、口乾渴。
來源:傳統葯茶方。
【玉竹茶】原料:玉竹10g、綠茶3g。
用法:用300ml開水沖泡後飲用。可加冰糖。
功能:養陰潤燥,除煩止渴。
用途:熱病傷陰,咳嗽煩渴、虛勞發熱、消谷易機、小便頻數,咽喉不利。 來源:傳統葯茶方。
【益胃茶】原料:玉竹5g、沙參3g、麥冬3g、生地3g、綠茶3g、冰糖10g。 用法:用300ml開水沖泡後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益胃生津。
用途:熱病發汗後,當復其陰,以滋養耗傷之胃津;咽喉不利。
來源:《溫病條辨》。
【玉竹薄茶】原料:玉竹5g、薄荷3g、菊花3g、綠茶3g。
用法:用300ml開水沖泡後飲用。可加冰糖。
功能:養陰,疏表,明目。
用途:外感熱病後目赤痛、視物昏花。
來源:《聖濟總錄》。
【石斛茶】原料:石斛5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後飲用。可加冰糖。
功能:益胃生津,清熱養陰。
用途:熱病傷津,口乾煩渴;病後虛熱。
來源:傳統葯茶方。
【石斛瓜蔞茶】原料:石斛5g、瓜蔞3g、綠茶3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後飲用。可加冰糖。
功能:生津潤肺,宣肺止咳。
用途:肺燥咳嗽咯干痰;慢支炎。
來源:傳統葯茶方。
【天花粉茶】原料:天花粉10g、綠茶3g。
用法:用300ml開水沖泡後飲用。可加冰糖。
功能:生津止渴,降火潤燥,排膿消腫。
用途:熱病口渴;消渴;肺燥咳血;黃疸;癰疽腫毒。 來源:傳統葯茶方。
【玄參茶】原料:玄參10g、綠茶3g。
用法:用300ml開水沖泡後飲用。可加冰糖。
功能:滋陰降火,除煩,解毒。
用途:熱病煩渴、便秘;自汗盜汗;咽喉腫痛;癰腫;皮膚炎症。 來源:傳統葯茶方。
【玄青茶】原料:玄參5g、大青葉3g、綠茶3g。
用法:用300ml開水沖泡後飲用。可加冰糖。
功能:清熱涼血,養陰解毒。
用途:乳蛾腫痛;感冒發熱;腮腺炎。
來源:傳統葯茶方。
【蘆根茶】原料:蘆根10g、綠茶3g。
用法:用300ml開水沖泡後飲用。可加冰糖。
功能:清熱生津,除煩止嘔。
用途:熱病煩渴;胃熱嘔吐泛酸;肺癰。
來源:傳統葯茶方。
【蘆麥茶】原料:蘆根5g、麥門冬3g、綠茶3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後飲用。可加冰糖。
功能:養陰清熱。
用途:霍亂吐瀉、口煩渴、小便黃;膀胱癌;咽喉不利。 來源:《千金方》。
6、養生茶有哪些比較推薦的?
由於我本人患有甲狀腺結節,所以我對甲狀腺養生茶比較關注,推薦下面這些茶!
1、甲狀腺結節可以喝茉莉花茶
甲狀腺結節,可以喝茉莉花茶。茉莉花具有辛、甘、涼、清熱解毒、利濕、安神、鎮靜作用,可治下痢腹痛、目赤腫痛、瘡瘍腫毒等病症。茉莉花茶既保持了茶葉的苦甘涼功效,又由於加工過程為烘製而成為溫性茶,而具有多種醫葯功效,可去除胃部不適感,融茶與花香保健作用於一身,「去寒邪、助理郁」。
切記:首先腸胃堵塞的人不應經常喝茉莉花茶,因為茉莉花中還有一些物質能夠破壞胃粘膜的順暢。神經不好或者壓力大經常失眠的人不要經常飲用茉莉花茶,尤其是在晚上入睡前不要飲用茉莉花茶,因為茉莉花茶中含有咖啡因能夠使人比較精神,使得大腦處於興奮狀態更加不能夠入睡了。還有體虛貧血的人不要經常喝茉莉花茶,因為花茶中有一些元素含量高的話能夠減少人體對鐵的吸收。
2、甲狀腺結節可以喝普洱茶
甲狀腺結節,可以喝普洱茶,盡量不要太濃。普洱茶具有降低血脂、減肥、抑菌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醒酒解毒等多種功效。可清胃生津、消食化痰、解酒解毒、利尿散寒,止咳化痰、降低血脂膽固醇。
切記:飲普洱茶分體質。飲用普洱茶後會出現有點脹氣、噯氣,還有便秘的跡象,屬於體質不適宜喝普洱類型。忌飯前後大量飲普洱茶。普洱茶在飯後半小時飲用最佳,若飲食過少,普洱也不宜多喝。
3、甲狀腺結節可以喝金銀花茶
甲狀腺結節,可以喝金銀花茶。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通經活絡,護膚美容的功效,能降壓、降低血清膽固醇,增加冠脈血流量,預防冠心病和心絞痛;抑制腦血栓的形成;改善微循環,清除過氧化脂肪沉積,促進新陳代謝,延緩衰老,潤膚祛斑。
切記:金銀花葯性偏寒,不適合長期飲用,僅適合在炎熱的夏季暫時飲用!
4、甲狀腺結節可以每天喝芭久舒益缐茶
芭久舒益缐茶是採用多年用於改善恢復甲狀腺結節等甲狀腺問題配方配製的中草本茶包,天然中草本配方,葯食同源產品對身體沒有任何副作用,專業調節甲狀腺問題,使用安全放心!七種葯食同源的成分,科學配比,日常保養甲狀腺,每天2包,沒有任何副作用,適合日常常備飲用,建議可以長時間口服!
5、甲狀腺結節可以喝紅茶
甲狀腺結節,可以喝紅茶。紅茶可以幫助胃腸消化、促進食慾,可利尿、消除水腫,並強壯心臟功能。紅茶中「富含的黃酮類化合物能消除自由基,具有抗酸化作用,降低心肌梗塞的發病率。中醫認為,茶也分寒熱,例如綠茶屬苦寒,適合夏天喝(要看個人體質),用於消暑;紅茶、普洱茶偏溫,較適合冬天飲用。
切記:1結石病人和腫瘤患的人。結石患者一般不允許飲紅茶。2有貧血的、有精神衰弱失眠的人。紅茶的提神醒腦功效會使得他們失眠症狀加重。3平時情緒容易激動或比較敏感、睡眠狀況欠佳和身體較弱的人。因為紅茶具有很好的提神作用。
有甲狀腺結節,可以放心喝這幾種茶,不必擔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7、養生茶有哪些?
8、水煮養生茶有哪些??
9、養生茶有哪些比較好?
一、詞義1、養生zd:原指道家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養,即調養、保養、補養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長之意。現代意義的「養生」指的是根據人的生命過程規律主動進行物質與精回神的身心養護活動。2、養身:指的是保養身體,生發活力。二、特點1、養生:遵循生命法則,通過適度運動,加之外在護理等手段,讓身體機能及外在皮膚得以休養生息,恢復應有機能;通過對自身的道德和素質的修煉和提升,讓身心得到一種靜養與修為,從而達到修心修神的目的;調配合宜食療,以滋養調理周身,達到治未病答而延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