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德潤養生

德潤養生

發布時間:2020-05-03 09:04:41

1、深圳市德潤經方醫療管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深圳市德潤經方醫療管理有限公司是2018-05-21在廣東省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注冊地址位於深圳市南山區粵海街道京光社區興南路zd46號京光海景大廈A座013。

深圳市德潤經方醫療管理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40300MA5F53MM50,企業法人謝忠澤,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深圳市德潤經方醫療管理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投資興辦實業(具體項目另行申報);投資興辦中醫館、中醫診所、中醫門診;健康養生管理咨詢;迴文化活動策劃。^診所的設置、執業登記與變更;中醫館的設置、執業登記與變更;門診部的設置、執業登記與變更;中醫科(中醫內科、中醫婦科、中醫兒科、中醫針灸科、中醫推拿科、中醫康復科、治未病科)。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深圳市德潤經方醫療管答理有限公司對外投資0家公司,具有2處分支機構。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深圳市德潤經方醫療管理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2、深圳市德潤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深圳市德潤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是2015-04-13在廣東省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注冊地址位於深圳市龍華新區民治街道民治路西側錦尚商業樓201。

深圳市德潤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403003351496083,企業法人王豐收,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深圳市德潤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從事信息技術、電子產品、生物技術、化工產品(不含危險品)、建築建材、機械設備的技術開發、技術咨詢;生物製品的技術開發;生物科學及生物技術研發、咨詢;保健用品的技術開發和銷售;美容產品的銷售;日用品、保健器材的銷售;健康養生管理咨詢;投資咨詢、投資管理、經濟信息咨詢;資料庫服務與管理;經營電子商務;保健按摩服務;美容、纖體(以上均不得通過手術、葯物、醫療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創傷性或者侵入性的醫學方法對人的容貌和人體各部位形態進行修復與再塑);投資興辦實業(具體項目另行申報);教育培訓;工藝品銷售;供應鏈管理。(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項目除外;法律、行政法規限制的項目須取得許可後方可經營)^酒類批發;中西餐制售;人才培訓。在廣東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47929015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5000萬以上 規模的企業中,共3022家。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良好。

深圳市德潤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對外投資4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深圳市德潤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3、形容養生的成語

身體健康,龍馬精神,龍精虎猛,福壽康寧,身強力壯,身壯力健,膘肥體壯,生龍活虎,氣壯如牛,龍神馬壯

4、葛洪養生苑怎麼樣,真的有用嗎

葛洪話養生

葛洪強調生活起居要有節制。他認為,人的壽命不取決於天命,而取決於自身。正確的
養生方法就在於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良好的生活習慣若能持之以恆,必將受益終生。

起居「六勿」

葛洪強調,起居方面要做到「六勿」:「不飢勿強食,不渴勿強飲」;「冬朝勿空心,夏夜勿飽食」;「體欲常勞,食慾常少,勞勿過極,少勿至飢。」

意思是說:
已經吃飽了就不要強行進食,用法:每次10克,飯後開水沖服,每日3次。

功效:紅面色,白皮膚,煥容光,治面色枯黃、容顏憔悴。

3、桑根白皮茶

成分:桑白皮30克。

製法:將桑白皮洗凈,切絲,曬干備用。

用法:每日水煎,代茶飲。

功效:主治身體肥胖,素有痰飲,血壓偏高,尿量較少,時有浮腫。

總之,從葛洪的養生理論來看,雖然帶有濃重的宗教神學色彩,但是他景仰「神」的本
質是因為他對生命神聖性的敬畏,對「仙」的追求是對生命理想狀態的嚮往。今天看來,他
的養生理論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可以為我們借鑒和參考。
因為強行進食容易損傷脾胃;
不感覺渴就不要強行飲水,否則會使胃脹而傷胃。這兩「勿」是告誡人們不可貪食、貪杯。之後他還強調冬季日短,一般起床較晚,但不能不吃早餐;夏季白天較長,睡得較遲,但睡前不可過量飲食。身體應該適度勞作,飲食也應該適當控制,但是勞作不要過量,節食不可無度,應以滿足人體需求為准。這種積極主動的養生態度實在難能可貴。

葛洪主張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要有節制。
他認為,養生應從小事做起,做事要量力而行,走步不是越快越好,耳朵不要聽過度刺激的聲音,眼睛不要長久地看東西,也不要過久地端坐而不活動,更不要長久地躺在床上不起來。天氣將要寒冷時先加衣服,天氣將要炎熱時先減衣服。不要等到極度飢餓時再吃東西,而且每次吃飯都不要吃得過飽;不要等到極度口渴時再飲水,而且每次飲水都不要過多。不要過度勞累和過度安逸,不要起得太晚。冬季不要過度溫暖,夏季不要過度貪涼,夜晚不要直接在露天下睡眠,不要在睡覺時外露肩膀。大寒大熱、大風大霧時起居更要小心;不要過度貪求各色美味等等。這些主張都是合乎道理的。
總之,
葛洪生活有節制的觀點為我們在養生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如能有意識地根據中醫養生原則,堅持不懈地去做,就會達到防病保健、減緩病痛、強壯機體、益壽延年的效果。尊道貴德以德濟生,葛洪是道教養生學家,他不僅想拯救人的肉體,還想拯救人的靈魂。道教的「清靜無為」思想,不僅是治身之道,也是治心之道。葛洪非常重視道德修養對養生延年的積極意義,他
倡導人們體道修德,積善立功,漸次長生成仙。《抱朴子道意》雲:「明德唯馨,無憂者壽。
」此句意思是說:具備良好的道德,其馨香之氣遠播;無憂無慮的人,才能益壽延年。

葛洪認為,
修德積善有助於延年益壽,善功逐漸累積有助於得道成仙。
積德行善,
廣舍
布施就會感動神靈,
神靈就會保佑人們延年高壽。
也就是說,
要成仙首先必須積善立德,撫
危濟難,成就人道。積善成德,功德圓滿,便升仙界。因此,仙道離不開人道,關心他人疾
苦,普度眾生在任何時代都是需要的。相反,如果不修煉德行,只修煉方術,便不能達到長
生不死的效果。
或者修煉的善事不夠,雖然服用成仙之丹葯也無濟於事。反之,即使不服仙
丹,而是多做好事,雖然不能成仙,也不會有突發死亡之禍。

2
葛洪還指出,想要求得長生,還要做到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心存慈愛,見到他人有好
事要感到高興,
見到他人痛苦要感到痛心,
在他人有急事或窮困至極的時候要伸手相救,

要傷害生命;
見到他人獲得財物就好像自己獲得一樣高興,
見到他人損失財物就像自己損失
一樣難過;不把自己看得很高貴,不自我誇獎,不嫉妒別人,不接觸和陷入陰賊一夥,只有
這樣做,才稱得上有道德。

葛洪的這種「以德濟生」的理念與孔子的「德潤身」

「大德必得其壽」

「仁者壽」

「修
道以仁」等觀點有著相似之處,他們均視修德為養生之本。

葯物養身

術數延年

葛洪養生之道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服葯。
他很留心搜集民間流行的一些簡便的治病養生
方葯。他將這些的驗方結合自己的醫葯經驗寫成了一部書,書名叫《肘後備急方》


這是一部宜隨身攜帶、
以備應急的實用醫書。
書中除記載大量救急用的方子之外,
還有
一些養生方。所用葯物既簡便易得,又很便宜。更重要的是靈驗有效,故深受百姓的歡迎。

葛洪是一個神仙論者,
他堅信世間有成仙之術,
可使人的壽命像天地一樣長久。
道家的
服食有「草木之葯」與「金丹之葯」的分別。服食金丹以求神仙就是指用爐鼎燒煉汞、鉛類
礦石葯物以制「長生不死」的丹葯,因為其使用的最基本材料是丹砂,故稱煉丹術。煉制的
丹葯大多有毒,
使用不慎,
反能損害生命。
相比之下,
服食草木之品就安全多了,
既可養性,
又能除病,確有延年益壽之效。例如,松柏脂、茯苓、地黃、黃精、麥門冬、天門冬、枸杞、
地骨皮、菖蒲、遠志等,這些葯物多為醫家常用,具有益氣養陰、安神定志等作用。在用於
養生服餌之品時,既可合用,亦可單服。這里介紹幾首葛洪的養生方。

養生方三首

1
、胡麻丸

成分:胡麻
1000
克,白蜜、棗各適量。

製法:胡麻淘洗甑蒸,再曬干。以水淘去沫再蒸,如此九遍。以湯脫去皮,簸凈,炒香
為末,白蜜或棗膏為丸,彈子大。

用法:每次溫酒化下
1
丸,每日
3
次,忌食魚、狗肉、生菜。

功效:補五內,益氣力,長肌肉,填腦髓。使身面光澤,白發轉黑,齒落更生,久服長
生。

2
、悅澤面容方

成分:冬瓜子
150
克,桃花
120
克,白楊皮
60
克。

製法:將上三味共研細末,調勻,裝瓶備用。

5、怎樣養生

6、中醫養生學的貴在養德

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養生有道,「德潤身,仁者壽」、「大德必得其壽」獨具特色的養生觀,仍激勵今人效法。所言仁者即品德高尚、德高望重的人。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仁」的核心,仁者愛人是也!「養生重養德,德高壽自長」的理論已被醫學實踐所證實。養德就是注重人體精神的健康狀態——精神衛生。中醫養生歷來重視精神衛生,早在兩千多年前的醫書《黃帝內經》中所言「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就明確提出養生應注重精神方面的保養。
德高者具有以下三大特徵:第一,具有良好的人際關系,這是身心健康的重要標志之一。第二,具有善良的個性人格,為人正直,胸懷坦盪,情緒樂觀,意志堅實,感情豐富。第三,具有良好的處世能力,能正確認識自我和適應復雜的社會環境。誠如古訓所言:「善醫者,必先醫其心,然後醫其身。」隨著醫學模式和醫療服務模式的轉變,現代健康的概念可分為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即精神健康)和完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三個方面的綜合,即全面的健康概念。全面正確理解精神衛生,不僅包括健康個性特徵的培養,而且應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從而提高精神生活的質量。
中醫養生不僅包括行為養生、環境養生、運動養生、飲食養生等諸多養生文化,更重要的是養生必須循道,養生貴在養德,養生必須採取排毒解毒的重要手段,促使亞健康狀態向機體和精神的健康狀態方面轉化,從而達到中醫養生的目的——強身保健,防病抗衰。
隨著人們對「未病」學、亞健康狀態等概念的建立,輔之中醫養生之術,諸如湯葯、食療、氣功、導引與按摩等,合理改善人們飲食營養結構,進一步增強人們自我保健意識,均能對改善調整人體亞健康狀態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由於時代的變化,社會的發展,「健康」與「保健」其內涵與外延的深化和延伸,真正體現出「健康」與「保健」的含義不再只是治療疾病,而是在於促進人類健康,提高生命質量,預防疾病。使所有的人都能享有高質量的、有充分活力的、有意義的生命。

7、我國古代養生有哪些內容

1、古代的養生重點
心在五行中屬火,位居於上而屬陽。腎在五行中屬水,位居於下而屬陰。中醫常說「陰陽平衡」、「水火相濟」,就是說二者的交流要像高速公路一樣暢通。比如說,心火每時每刻都要下降,把陽氣送給腎,腎才不會寒;而腎水必須上行滋養心陰,否則,心火就會亢盛。
心和腎之間的關系就像太陽和冰川,太陽每天都要出現,把冰川一點點融化,用來灌溉良田、滋養萬物。反過來,由於冰川的存在,太陽的熱量才能得以吸收,否則大地就要變成荒漠了。
所以,心陽不足的話,就無法把充足的陽氣送給腎臟,造成腎精虧損。舉個例子吧,我們心跳加快時,明明是心臟出了問題,可很多人會說「心慌」,這個「慌」就是恐慌的意思。而恐對應的是腎臟,所以心臟出問題的時候,會影響到腎臟。
2、古代名人的養生妙招大公開
孔子提出「德潤身」,「大德必得其壽」,「仁者壽」,「修以道,修道以仁」等觀點。仁,指的是人與人之間同情、友愛的情感。壽,則有兩層含意:其一是指人的實際壽命;其二是「死而不亡謂之壽」。也就是說,有些人他們的實際壽命也許並不很長,但他們的業績和英名卻可以傳之久遠,其壽可以說超過常人。
老子主張「少私念,去貪心」,認為「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一個在物質享受上貪心不足的人,必然會得隴望蜀,想入非非,甚至損人利已,損公肥私,自已也會終日神不守舍,因心理負擔過重而損害健康。
孟子提出了「愛生而不苟生」的積極養生觀,把仁義看得高於生命,認為必要時應該「捨生取義」。他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千百年來成為仁人志士的養德名言。他還倡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尊老愛幼社會風尚。他認為良好的首先修養與練氣功一樣,有益於人體健康,每一個人都應「善養浩然之氣」。
漢代董促舒指出「養心靠義」,高尚的道德、情操可使人心情常保愉悅,心理健康常存。「夫人有義者,雖貧能自樂;而大無義者,雖富莫能自存」。「故仁人之多壽者,外無貪而內清靜,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在之美以養其身。
唐代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寫道:「性既自善,內外百病悉不自生,禍亂災害亦無由作,此養性之在經也。
明代的<<壽世保元>>稱:「積善有功,常存陰德,可以延年。」張景岳在《先後天論》中寫道:「唯樂可以養生,欲樂者莫如為善。」簡明地道出了為善,快樂與養生之間的聯系。
清代養生家石天基認為:「善養生者,當以德行為主,而以調養為佐」。提出了常存安靜心,常存正覺心,常存歡喜心,常存善良心,常存和悅心,常存安樂心等,作為養德要訣。
3、古代的養生技巧

飯後先漱口:飯後的時候,我們要注意漱口,這樣可以清潔我們的口腔,有利於防止口腔疾病,古代醫學家張仲景指出「食畢當漱,令齒不敗而口香。」保持口腔濕潤度和清潔,可刺激舌上味蕾,增強味覺功能,有效防治口腔及牙齒疾病,並幫助消化。
飯後再揉腹:飯後的時候,我們可以適當的揉腹,這樣能夠促進消化,有利於身體健康。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曾提出,「每食訖,以手摩面及腹,令津液通流。食畢當行步躊躇。」並要求「以手摩腹數百遍,叩齒三十六,津令滿口」,只要能做到這一點,「令人能飲食,無百病」。若「飽食則卧」,就會「生百病」。具體做法:以掌心著腹,以肚臍為中心,慢而輕柔地順時針和逆時針按摩各20圈。
飯後慢慢走:「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這是很常見的諺語,但是飯後的運動一定要緩慢,不然也會給身體帶來傷害,《攝養枕中方》中記載「食止行數百步,大益人。」說的是飯後緩行,可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胃腸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但不可快走,不可進行劇烈運動。散步的時間應是飯後20分鍾,絕不是剛吃完飯就出去散步。但體質較差和患有胃下垂等病的人,飯後不宜散步,而要在飯後平卧10分鍾。患有心腦血管病的人也不適合。
飯後聽音樂:《壽世保元》中說「脾好音樂,聞聲即動而磨食。」道家也有「脾臟聞樂則磨」的說法。吃飯時聽柔和清新的音樂,能促636f70797a6431333365643564進食慾並有助於消化,而飯後欣賞音樂,可以陶冶性情,使元氣歸宗,樂而忘憂。

8、中老年人應該如何養生

中老年人應該注意生態情志養生,以培養出快樂的情緒、堅強的意志、和諧的人際關系,從而達到保持健康,延年益壽的目的。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健康的需求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家越來越關注健康,重視養生。根在養神神是整個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也就是人的精神狀態、思維活動。「精盈、氣充、神全」,為養生長壽之本,而調攝精、氣、神的關鍵就在於養神。養神的方法有很多。首先要做的是「安心」,即養成理智和冷靜的態度。中老年人在養生方面,應該心情安閑,心思若定,心除雜念,心清如鏡,以便真氣順暢,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形體勞作但不致疲倦,身體健康而無疾患。此外,休眠也是養神的方法。綠色睡眠是中老年人休眠養神的理想方式。貴在養性養性,也稱養德,養性養德是中醫攝生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醫家的「德全不危」,儒家的「德潤身」、「仁者壽」,釋家的「積德行善」,道家的「仁者德之光」,都是把修養德行作為養生的一項重要內容。養性的原則,無外乎仁禮、性善、知足、忍讓、寬容這幾個方面。古代養生家認為,人若想養生,必先治其身。如果一方面想延年益壽,另一方面又追求名利權勢,無異於緣木求魚。中老年人不求名利,看淡曾經擁有的權勢,自然不會產生失落感。至於榮辱得失,更是不必計較。輕得失、淡榮辱,不為情志上的悲喜所左右的養生思想,是養生史上的一種靜養觀點。若為小事斤斤計較,便有違養生的本意了。此外,還要注意舒暢情志。讀書吟詩,漫遊山林,可暢情悅心,增添興趣,有利於增壽。重在養氣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老年人退休後的養生知識可以學習一下,因此,要想健康長壽,不單單是靠葯物的治療,而且還要保養人體的真元之氣。養氣要避免三種「氣」:餒氣、悶氣、怨氣。此外,生悶氣對人體危害甚大。清代名人閻敬銘曾寫《不氣歌》以自慰,歌曰:「他人氣我我不氣,我本無心他來氣,倘若生氣中他計,氣出病來無人替,請來醫生將病治,反說氣病治非易,氣之危害太可懼,誠恐因病將命棄,我今嘗夠氣中氣,不氣不氣就不氣。」這個樸素的至理名言,應該是中老年人排解悶氣的靈丹妙葯。

與德潤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