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混凝土的養護時間
1、地面整體面層養護時間7d(5Mp方可上人);
2、塗料粉刷前,砂漿層養護7d,混凝土層養護28d;
3、防水混凝土養護14d;
4、水泥砂漿防水層施工時,基層抹灰或混凝土養護強度不小於80%;
5、水泥砂漿防水層養護時間14d,溫度不低於5°;
6、主體混凝土,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養護7d,火山灰、粉煤灰水泥,養護14d,摻加緩凝劑、礦物摻和料或有抗滲要求的混凝土,養護時間14d;
7、大體積混凝土,普通硅酸鹽水泥養護時間14d,礦渣、火山灰等水泥,養護時間21d。
(1)砼養生擴展資料:
1.怎樣養護才算「及時」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規定混凝土澆築後應及時進行養護,何為「及時」,規范規定12h以內對混凝土覆蓋進行保濕養護,由此可見,規范認為的「及時」是在12h以內。商品混凝土使用高效減水劑以後,混凝土用水量大幅度降低,混凝土澆築後失水形成的微弱的應力都可能導致混凝土產生塑性裂縫。
應當認為混凝土「及時養護」中的及時是以控制混凝土自身水分不散失為基準,如果養護不能阻止混凝土自身水分散失就不能說「及時」,就有可能使混凝土產生微裂縫的缺陷。
因此,只要混凝土表面無明水存在就應該進行養護,這樣才算「及時」,才能預防混凝土塑性裂縫的產生。
比如面積較大的板面結構,混凝土澆築後應根據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採取相應的措施,若混凝土拌合物不泌水或泌水速率小於蒸發速率(即混凝土表面看不到明顯的泌水),就應澆築後,進行表面抹平、覆蓋,防止混凝土失水;若混凝土拌合物的泌水速率大於蒸發速率(即混凝土表面有明顯的泌水),就不應立即覆蓋,而要等到表面泌水消失後,用抹板對混凝土表面進行「拖、抹」消除表面泌水通道後再進行覆蓋。
2.養護時間要持續多久
養護時間要持續多久,是保障混凝土硬化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在施工中常常發現開始的幾天,有人養護,甚至流於形式,應付了事。很多工地澆築混凝土後,也能及時覆蓋薄膜,但在第二天(或者時間長一點)需要放線施工時,為了工作便利就將薄膜揭起來,造成養護很難持續。商品混凝土前7d強度發展比較快,養護到位的情況下,大多可以達到設計強度的90%以上。
早期養護不足就造成混凝土表層失水,表層混凝土得不到充分水化,粉化嚴重。在實踐中經常看到剪力牆等豎向結構,一到兩天拆模,然後不管不問,造成牆體發白、起粉,甚至出現裂縫。
因此,現今混凝土養護時間不應少於7d,對於牆體、柱等豎向結構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延長拆模時間,帶模養護,拆模後應及時噴霧養護或粘貼防水薄膜養護,但很少工地可以做到。當然,混凝土養護時間的長短也與混凝土材料組成和配合比、環境溫度和濕度、風力和風速以及養護方法等多種因素有關,應按施工環境和條件具體實施。
3.採取適當的保溫措施
溫度對混凝土水化也會產生很重要的影響,在混凝土養護期間不能忽視混凝土表面環境溫度變化(如曝曬、氣溫驟降等)對混凝土產生的不利影響。因此,在混凝土養護期間應保持內部與表層、表層與環境之間的溫差不超過20℃為宜。
在冬季和急劇變化的季節,應採取適當的保溫(寒季)隔熱(夏季)措施,防止混凝土降溫過快產生過大的溫差應力引起混凝土開裂,尤其是深秋和初春季節更應注意天氣變化對混凝土產生的影響。
4.養護濕度的控制
混凝土濕度養護對控制混凝土失水而產生的塑性開裂十分有效,混凝土濕度小於100%就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失水,就會產生一定的應力,當混凝土自身抵抗能力小於該應力時就會造成開裂。
在表面粘貼薄膜的方式進行混凝土養護不但有利於混凝土表面保濕,防止水分散失,也有利於緩解混凝土內部濕度的降低。施工中,採用該方法簡便易行而且成本不高。對於採用養護劑進行保濕養護時,應先進行試驗檢測養護劑保濕效果,不能為省事方便,忽視試驗。
5.養護方法的選擇
混凝土的養護方法一般分為覆蓋保濕養護、灑水養護、蓄水養護、塗刷養護劑養護、冬季蓄熱養護等多種方法。具體採用哪種混凝土養護方案才能做到養護合理、到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就要根據施工現場的環境的溫度和濕度、結構部位現場條件、原材料情況以及對混凝土性能的要求等因素來決定。
(1)面積較大的板式結構,如樓板、大體積混凝土底板等,宜採用薄膜覆蓋養護,對於大體積基礎不應忽視保溫措施;
(2)柱、牆等豎向結構,在帶模養護結束後可採用灑水養護,必要時噴塗養護劑或粘貼保水養護膜。
2、混凝土養生期的規定是多長
7天一次,初凝只要80%強度要求,28天是終凝,必須達到標號的強度才行。
混凝土的養護包括自然養護和蒸汽養護。
混凝土養護期間,應重點加強混凝土的濕度和溫度控制,盡量減少表面混凝土的暴露時間,及時對混凝土暴露面進行緊密覆蓋(可採用蓬布、塑料布等進行覆蓋),防止表面水分蒸發。暴露面保護層混凝土初凝前,應捲起覆蓋物,用抹子搓壓表面至少二遍,使之平整後再次覆蓋,此時應注意覆蓋物不要直接接觸混凝土表面,直至混凝土終凝為止。
蒸汽法
混凝土的蒸汽養護可分靜停、升溫、恆溫、降溫四個階段,混凝土的蒸汽養護應分別符合下列規定:
(1)靜停期間應保持環境溫度不低於5℃,灌築結束4~6h且混凝土終凝後方可升溫。
(2)升溫速度不宜大於10℃/h。
(3)恆溫期間混凝土內部溫度不宜超過60℃,最大不得超過65℃,恆溫養護時間應根據構件脫模強度要求、混凝土配合比情況以及環境條件等通過試驗確定。
(4)降溫速度不宜大於10℃/h。
箱梁蒸汽法
混凝土灌注完畢採用養護罩封閉梁體,並輸入蒸汽控制梁體周圍的濕度和溫度。
氣溫較低時輸入蒸汽升溫,混凝土初凝後橋面和箱內均蓄水保濕。升溫速度不超過10℃/h;恆溫不超過45℃,混凝土芯部溫度不宜超過60℃,個別最大不得超過65℃。降溫時降溫速度不超過10℃/h;當降溫至梁體溫度與環境溫度之差不超過15℃時,撤除養護罩。箱梁的內室降溫較慢,可適當採取通風措施。罩內各部位的溫度保持一致,溫差不大於10℃。
蒸汽養護定時測溫度,並作好記錄。壓力式溫度計布置在內箱跨中和靠梁端4m處以及側模外。恆溫時每2小時測一次溫度,升、降溫時每1小時測一次,防止混凝土裂紋產生。
3、混凝土養生是什麼意思
在自然氣溫條件下(高於+5°C),對混凝土採取的覆蓋、澆水潤濕、擋風、保溫等養護措施。
混凝土澆築後,在水化熱的過程中必然產生大量的水蒸氣,帶走混凝土體內大量的水分。從理論上來說,混凝土拌合水中的80%是要在其水化熱過程中揮發掉,只有20%是水泥硬化所必須的,當這80%水分慢慢揮發的同時,水泥等便會收縮。
在普通混凝土中,水泥漿的干縮率限制在90%,因而在混凝土內部經常存在著引起干縮裂縫的應力狀態,而一般混凝土的抗拉強度只為抗壓強度的1/6—1/7,如果在水化熱的過程中,水分蒸發過快,這種干縮應力超過混凝土的抗拉強度時,便會產生干縮裂縫,同時混凝土內部水分蒸發過快過早,導致混凝土後期水化過程中缺水。
(3)砼養生擴展資料:
注意事項:
1、保溫養護措施,應使混凝土澆築塊體的內外溫差及降溫速度滿足溫控指標的要求。
2、保溫養護的持續時間,應根據溫度應力(包括混凝土收縮產生的應力)加以控制、確定,混凝土的養護時間自混凝土澆注開始計算,使用普通硅酸鹽水泥不少於14d,使用其它水泥不少於21d,炎熱天氣適當延長。
3、養護期內(含撤除保溫層後),混凝土表面應始終保持溫熱潮濕狀態(塑料膜內應有凝結水),對摻有膨脹劑的混凝土尤應富水養護,但氣溫低於5℃時,不得澆水養護。保溫覆蓋層的拆除應分層逐步進行。
4、什麼是水泥混凝土的養生
混凝土養生其實就是混凝土養護的意思。
混凝土的養護標准要求為:溫度為±2°C;濕度不低於95%。
混凝土的養護的目的在於創造適當的溫濕度條件,保證或加速混凝土的正常硬化。不同的養護方法對混凝土性能有不同影響。常用的養護方法有自然養護、蒸汽養護、干濕熱養護、蒸壓養護、電熱養護、紅外線養護和太陽能養護等。
養護經歷的時間稱養護周期。為了便於比較,規定測定混凝土性能的試件必須在標准條件下進行養護。中國採用的標准養護條件是:溫度為20±2°C;濕度不低於95%。
(4)砼養生擴展資料混凝土的功能作用:
1、和易性
混凝土拌合物最重要的性能。它綜合表示拌合物的稠度、流動性、可塑性、抗分層離析泌水的性能及易抹面性等。測定和表示拌合物和易性的方法和指標很多,中國主要採用截錐坍落筒測定的坍落度(毫米)及用維勃儀測定的維勃時間(秒),作為稠度的主要指標。
2、強度
混凝土硬化後的最重要的力學性能,是指混凝土抵抗壓、拉、彎、剪等應力的能力。水灰比、水泥品種和用量、集料的品種和用量以及攪拌、成型、養護,都直接影響混凝土的強度。
混凝土按標准抗壓強度(以邊長為150mm的立方體為標准試件,在標准養護條件下養護28天,按照標准試驗方法測得的具有95%保證率的立方體抗壓強度)劃分的強度等級。提高混凝土抗拉、抗壓強度的比值是混凝土改性的重要方面。
3、變形
混凝土在荷載或溫濕度作用下會產生變形,主要包括彈性變形、塑性變形、收縮和溫度變形等。混凝土在短期荷載作用下的彈性變形主要用彈性模量表示。
在長期荷載作用下,應力不變,應變持續增加的現象為徐變,應變不變,應力持續減少的現象為鬆弛。由於水泥水化、水泥石的碳化和失水等原因產生的體積變形,稱為收縮。
4、耐久性
在一般情況下,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但在寒冷地區,特別是在水位變化的工程部位以及在飽水狀態下受到頻繁的凍融交替作用時,混凝土易於損壞。
為此對混凝土要有一定的抗凍性要求。用於不透水的工程時,要求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滲性和耐蝕性。抗滲性 、抗凍性 、抗侵蝕性 為混凝土耐久性。
5、給混凝土養生一般多少天?
覆蓋澆水養護是根據外界氣溫一般應在混凝土澆築完畢後來3—12h內用草簾、蘆席、麻袋、鋸末、濕土和濕砂等適當的材料將混凝土覆蓋,並經常澆水保持濕潤。 混凝土澆水養護日期,對硅酸鹽水泥,普通水泥和礦渣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於7晝夜。;摻用緩凝性外加劑或有抗滲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於14晝夜;當用礬土水泥時,自不得少於3晝夜。每天的澆水的次數已能保持混凝土具有足夠的濕潤狀態為宜,當氣溫在15°C以上時,在混凝土澆築過後的3晝夜中,白天至少每3小時澆水一次,夜間也應澆水了兩次,在以後的養護中,每天至少澆水3次左右(當然當氣溫乾燥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加大澆水的次數)。
對於較大面積(或是體積)的混凝土,應採用「蓄水養護」對於儲水池一類工程可在拆除內模、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後澆水養護;對於地下結構或是基礎,可以再起表面塗刷瀝青乳液或用土回填以代替灑水養護。
6、現澆好後混凝土怎麼養護
常用的養護道方法有自然養護、蒸汽養護、干濕熱養護、蒸壓養護、電熱養護、紅外線養護和太陽能養護等。養護經歷的時間稱養護周期。
為了便於比較,規定測定混凝土性能的試件必須在標准條件下進行養護。中國採用的標准養護條件是:溫度為20±2°C;濕度不低於95%。
養護的目的在於創造適當的溫濕度條件,保證或加速混凝土的正常硬化。不同的養護方法對混凝土性能有不同影響。
混凝土的性質包括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混凝土強度、變形及耐久性等。
和易性又稱工作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一定的施工條件下,便於各種施工工序的操作,以保證獲得均勻密實的混凝土的性能。和專易性是一項綜合技術指標,包括流動性(稠度)、粘聚性和保水性三個主要方面。
混凝土具有原料豐富,價格低廉,生產工藝簡單的特點,因而使其用量越來越大。同時混凝土還具有抗壓強度高,耐久性好,強度等級范圍寬等特點。
這些特點使其使用范圍十分屬廣泛,不僅在各種土木工程中使用,就是造船業,機械工業,海洋的開發,地熱工程等,混凝土也是重要的材料。
7、混凝土需要養生多少時間
一般7天
混凝土澆搗和水泥砂漿抹面完畢,要澆水養護的原因:混凝土澆搗後及抹灰工程完成之後,將要逐漸凝固、硬化,這個過程主要由水泥的水化作用來實現,而水化作用必須在適當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下才能完成。因此,為保證根內凝土有適宜的硬化條件,使其強度不斷增長,必須在施工後及時進行澆水養護。
養護方法:用溫草袋、濕麻袋、濕滑秸和溫砂土復蓋,並經常澆水使之保持濕潤。晴朗的白天每隔2小時澆水一次。
混凝土的澆水養護起止時間:用普通水泥時,澆注12小時後連續潮濕養護不少於容7晝夜;用礦渣水泥或火山灰質水泥時,澆注20小時後澆水養護不少於14晝夜;對於有抗滲性要求的混凝土和摻有塑化劑的混凝土,養護不少於14晝夜。
8、混凝土養生需要幾天
不同的水泥、不同的配比養護時間不一樣:
對採用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的砼,養護不得少於7d;對摻用緩凝型外加劑或有抗滲要求的砼,不得少於14天,
9、混凝土養護時間
混凝土終凝後的持續保濕養護時間可參照下表的規定執行。
在任意養護時間,若淋注於混凝土表面的養護水溫度低於混凝土表面溫度時,二者間溫差不得大於15℃。
混凝土養護溫控要求
混凝土養護期間應注意採取保溫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溫度受環境因素影響(如曝曬、氣溫驟降等)而發生劇烈變化。養護期間混凝土的芯部與表層、表層與環境之間的溫差不宜超過20℃。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前應制定嚴格的養護方案,控制混凝土內外溫差滿足設計要求。
混凝土在冬季和炎熱季節拆模後,若天氣產生驟然變化時,應採取適當的保溫(寒季)隔熱(夏季)措施,防止混凝土產生過大的溫差應力。
不同混凝土潮濕養護的最低期限
拓展資料:混凝土澆搗後,之所以能逐漸凝結硬化,主要是因為水泥水化作用的結果,而水化作用則需要適當的溫度和濕度條件,因此為了保證混凝土有適宜的硬化條件,使其強度不斷增長,必須對混凝土進行養護。
混凝土養護期間,應重點加強混凝土的濕度和溫度控制,盡量減少表面混凝土的暴露時間,及時對混凝土暴露面進行緊密覆蓋(可採用蓬布、塑料布等進行覆蓋),防止表面水分蒸發。
暴露面保護層混凝土初凝前,應捲起覆蓋物,用抹子搓壓表面至少二遍,使之平整後再次覆蓋,此時應注意覆蓋物不要直接接觸混凝土表面,直至混凝土終凝為止。
10、關於水泥混凝土養生的問題。
混凝土地面灑水養護不得少於7天,當然如果有條件最好養護10天,為了不讓表面乾燥,可以在表面撒一層鋸末或砂子,這樣灑上去的水就不容易干,一天灑2到3次就可以啦,否則2到3小時就得灑1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