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養生教案

養生教案

發布時間:2020-05-03 06:35:19

1、中醫養生學

2、《童趣》教案

《童趣》教案

教學目標:

1、准確地劃出語音停頓,節奏分明地朗讀並背誦課文。

2、理解只有善於觀察,善於聯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3、疏通文意,積累詞語。

教學重點:

1、反復朗讀,領會課文大意。

2、初步了解古文與現代文的異同詞,掌握學習古文的規律。

3、理解怎樣藉助觀察、想像,獲得生活樂趣。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請學生看一樣東西。

多媒體出示圖片

問:這是什麼?(根雕)

問:你們再仔細看看,它像什麼?

問:你們真會觀察。一個普通的根雕經過仔細觀察,經過豐富的想像,就會發現它的審美價值。這說明,觀察和想像是很重要的。它能使世界變得豐富多彩,能使我們的生活充滿情趣。尤其是天真活潑的兒童,更能從豐富的想像中獲得無窮無盡的樂趣。今天,讓我們共同來學習一篇充滿想像力的文章——《童趣》

2、作者、作品介紹

作者沈復是清朝乾隆年間人,他首先是一個落魄的商人。唐代詩人白居易在《琵琶》中有「商人重利輕別離」的詩句,但沈復並非如此,從他的自傳體作品《浮生六記》(《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中我們感悟到的是人世間至真至純的情感,從中窺到了人性人情之真,趣味興致之真。今天,我們就通過讀他的《童趣》一文來體味這種趣味興致之真。

二、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

⑴這是一篇文言文。可能學生會在語言上感到有些困難。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反復誦讀,這個問題是不難解決的。但要注意讀時要字正腔圓。所謂「字正」,就是字音準確;所謂「腔圓」,就是上發音飽滿。(生齊讀)

藐miǎo 強jiāng 唳lì 礫lì 為wèi之 凹凸āo

⑵朗讀還要注意抑揚頓挫。

⑶學生齊讀,讀出感情,教師指導學生誦讀

能/張目·對日 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

劃分停頓的目的是理清句意的層次,層次清則句意易明。

2、概括課文內容。(注重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悟和把握)

3、合作學習。

四人為一組,藉助課文注釋,復述課文內容,可以加入自己的想像,可以每人講一節,也可以推選一人主講,其他人補充完善,不明白的地方要進行思考探究,也可以請求其他小組的同學幫助解決,也可以舉手問老師。教師不斷巡視,及時了解合作學習的情況,並參與到小組的討論和爭議中去,然後在了解學生合作學習情況的基礎上,面對全體同學強調重點字詞,如果學生提出了有價值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全班合力解決,必要時點撥深化。(學生剛剛接觸文言文,對文言文的翻譯,不求字字落實,學生能對照注視說出大意即可。)

4、師生共同質疑提問

①故時有物外之趣 ②心之所向則

③徐噴以煙,使其… ④蹲其身,使與台齊

⑤以叢草為林 ⑥吞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⑦不覺呀然一驚 ⑧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

⑨使之沖煙而飛鳴 ⑩鞭數十,驅之別院

三、品讀賞析,合作探究

1、品味文中精彩語句,運用聯想和想像,再造文中景象,學生間互相交流感受

2、合作探究

①聯系全文「物外之趣」「物內之趣」指什麼

物內之趣——細察其紋理。

物外之趣——依據事物的特點,在頭腦中創造出超出事物本身特性的新事物,從中得到的樂趣。這種「物外之趣」是藉助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創造出來的,在文中一是指童年樂趣,一是身處塵世難得的閑情

②從情景聯想出發,「怡然稱快」與「怡然自得」的情趣在文中是怎樣產生的?

③第四段作為一個兒童故事,其童趣表現在什麼地方?

四、課外延伸

閱讀周作人的一篇散文,體味其中的童真童趣

其實,文中所寫的童趣,我們同學也可能聽說過、見過,甚至經歷過,所以讀起來特別親切。下面我們來看周作人的一次童年經歷,共同體味一下其中的童趣。

蒼蠅不是一件很可愛的東西,但我們在做小孩的時候都有點喜歡他。我同兄弟在夏天乘大人們午睡,在院子里棄著香瓜皮瓤的地方捉蒼蠅。蒼蠅共有三種:飯蒼蠅太小,麻蒼蠅有蛆太臟,只有金蒼蠅可用。金蒼蠅即青蠅,小兒謎中所謂「頭戴紅纓帽,身穿紫羅袍」者是也。我們把他捉來,摘一片月季花的葉,用月季的刺釘在背上,便見綠葉在桌上蠕蠕而動,東安市場有賣紙制各色小蟲者。標題雲"蒼蠅玩物",即是同一的用意。我們有時把他的背豎穿在細竹絲上,取燈心草一小段放在腳的中間,他便上下顛倒的舞弄,名曰「戲棍」;又或用白紙條纏在腿上縱使飛去,但見空中一片片的白紙亂飛,很是好看。倘若捉到一個年富力強的蒼蠅用快剪將頭切下,他的身子便仍舊飛去。希臘路吉亞諾思(Lukianos)的《蒼蠅頌》中說:「蒼蠅在被切去頭之後,也能生活好些時光」,大約兩千年前的小孩已經是這樣的玩耍的了。

五、課文小結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卻又與物有關,「物外之趣」在於善於觀察,善於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學生剛剛度過自己的美妙的童年,或許也有過這樣的物外之趣,讓學生來講一講,讓大家分享快樂!

六、布置作業

1、朗讀並試著背誦課文

2、通過想像和聯想,一種平常的景物或事物,也會變得美麗而奇特,獲得「物外之趣」,觀察你生活中的景或事,進行想像把你的想像之景描寫下來。100字左右

3、山野童趣 教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能區分樂曲《牧童短笛》的兩種基本情緒,找出相似的樂段
2、 能指出豎笛的組成部分,基本掌握正確的吹奏姿勢,並吹出聲音。
3.能大膽的用歌聲、表演等形式表現歌曲《采山》的情趣。
教學重點難點:1. 能大膽地用歌聲、舞蹈等表現歌曲豐富的情趣。
教學准備:手風琴 錄音帶
主要教法、學法:情境教學法
教學過程:
一.走進山野(情景引趣)
1.談話導入
小朋友們能說說咱們農村是什麼樣子嗎?
2.創設情境
A.閉眼聽《牧童短笛》第一段,感受樂曲的旋律和情緒。
B.學生談感受,說說第一段的情緒,並說說音樂所表達的場景和牧童吹笛子的心情。
C.為樂曲第一段選色。 學生可由自己自由選擇與旋律情緒相符合的顏色。
用同樣的方法教學第二段和第三段.
二、山野尋樂
1.引入歌曲《采山》
山野的空氣真新鮮,到山裡玩可能更有趣,讓我帶你們去采山吧!
2.興為歌曲伴奏
3.學生隨《采山》音樂用身勢動作伴奏,充分感受旋律歡快的情緒及典型的節奏型。
4.朗讀歌詞
跟師讀兒歌(邊做動作邊讀詞),在讀歌詞中體現「樂」的情緒。 4. 聽賞歌曲
聽范唱,感受歌聲的甜美與快樂。
5. 學唱旋律、歌詞
6. 跟琴用lu或la等母音視唱旋律,跟琴唱歌詞。
三、課堂延伸
創編歌詞:小朋友們,除了歌曲中描寫的「踩雨、采蘑菇、采野果。。。。。」外,你們還有其他在雨中采山的形式嗎?學生創編歌詞,尋找采山時的更多樂趣,並用自己喜歡的形式予以表現。
四、小結
課件
山野童趣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能區分樂曲《牧童短笛》的兩種基本情緒,找出相似的樂段
2、 能指出豎笛的組成部分,基本掌握正確的吹奏姿勢,並吹出聲音。
4. 能大膽的用歌聲、表演等形式表現歌曲《采山》的情趣。
教學重點難點:1. 能大膽地用歌聲、舞蹈等表現歌曲豐富的情趣。
教學准備:手風琴 錄音帶
主要教法、學法:情境教學法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二 唱歌
1導入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采山這首歌曲,體驗了山中兒童的樂趣。今天老師再帶你們去鄉間玩玩。你們聽,老師要帶你們去干什麼呢?
2 放范唱帶
3 學生跟音樂打節奏
4 用LA跟音樂哼唱
5 學讀歌詞
6 學唱歌詞
7 表演唱

4、傳統體育養生的說課稿

中醫養生學是 從實踐經驗中總給出來 的科學,是 歷代勞動人民智慧 的結晶,它經歷五千年億萬次實踐,由實踐上升為理論,歸納出方法,又回到實踐中去驗證,比如此循環往復不斷豐富與發展,進而形成 一門獨立 的學科. 從內容上來看,中醫養生學涉及到現代科學中預防醫學.心理醫學.行為科學.醫學健康.天文氣象學.地理醫學.社會醫學等多學科領域,實際上它是 多學科領域 的綜合,是 當代生命科學中 的實用學科.

一.獨特 的理論體系 【關注焦點:內科疾病的肝臟表現雙下肢浮腫、腹水、黃疸】

中醫養生學以其博大精深 的理論與豐富多彩 的方法而聞名於世. 它 的形成與發展與數千年光輝燦爛 的傳統文化密切相關,因此具有獨特 的東方色彩與民族風格. 自古以來,東方人.西方人對養生健康,都進行長期 的很多 的實踐與探討. 但由於各自 的文化背景不同,其養生 的觀點也有差異. 中醫養生學是 [在]中華民族文化為主體背景下發生發展起來 的,故此有它自身特點,現略述其概要. 【健康導讀:脊膜瘤骨瘤樣變1例報告】

二.與諧適度 的宗旨 【擴展閱讀:幹細胞治療心肌梗死的研究進展】

中醫養生理論,都是 以"天人相應"."形神合 一" 的整體觀念為出發點,去認識人體生命活動及其與自然.社會 的關系. 特別強調人與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 的協調,講究體內氣化升降,以及心理與生理 的協調 一致. 並用陰陽形氣學說.臟腑經絡理論來闡述人體生老病死 的規律. 尤其把精.氣.神作為人體之三寶,作為養生健康 的核心,進而確定指導養生實踐 的種種原則,提出養生之道必須"法於陰陽,與於術數"."起居有常". 即順應自然,保護生機遵循自然變化 的規律,使生命過程 的節奏,隨著時間.空間 的移易與四時氣候 的改變而進行調整.

養生健康必須整體協調,寓養生於日常生活之中,貫穿[在]衣.食.住.行.坐.卧之間,事事處處都有講究. 其中 一個突出特點,就是 與諧適度. 使體內陰陽平衡,守其中正,保其沖與,則可健康長壽. 例比如,情緒健康要求不卑不亢,"不偏不倚",中與適度. 又比如,節制飲食.節欲保精.睡眠適度....

第一章.第二節 中醫養生學的性質和特點
...而不倦等,都體現這種思想. 晉代養生家葛洪提出"養生以不傷為本" 的觀點,不傷 的關鍵即[在]於遵循自然及生命過程 的變化規律,掌握適度,注意調節.

人類健康長壽並非靠 一朝 一夕. 一功 一法 的攝養就能實現 的,而是 要針對人體 的各個方面,採取多種調養方法,持之以恆地進行審因施養,才能達到目 的. 因此,中醫養生學 一方面強調從自然環境到衣食住行,從生活愛好到精神衛生,從葯餌強身到運動健康等,進行較為全面 的.綜合 的防病健康. 另 一方面又十分重視按照不同情況區別對待,反對千篇 一律. 一個模式,而是 針對各自 的不同特點有 的放矢,體現中醫養生 的動態整體平衡與審因施養 的思想. 歷代養生家都主張養生要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全面配合. 例比如,因年齡而異,注意分階段養生;順乎自然變化,四時養生;重視環境與健康長壽 的關系,注意環境養生等. 又比如傳統健身術 的運用原則,提倡根據各自 的需要,可分別選用動功.靜功或者動靜結合之功,又可配合導引.按摩等法. 這樣,不但可補偏救弊.導氣歸經,有益壽延年之效,又有開發潛能與智慧之功,從而收到最佳攝生健康效果. 【關注焦點:內科疾病的肝臟表現雙下肢浮腫、腹水、黃疸】

三.綜合.辨證 的調攝 【健康導讀:脊膜瘤骨瘤樣變1例報告】

四.適應范圍廣泛

養生健康實可與平均每個人 的 一生相始終. 人生自妊娠於母體之始,直至耄耋老年,平均每個年齡階段都存[在]著養生 的內容. 人[在]未病之時,患病之際,病癒之後,都有養生 的必要. 不僅比如此,對不同體質.不同性別.不同地區 的人也都有相應 的養生措施. 因此,養生學 的適應范圍是 很廣泛 的. 它應引起人們 的高度重視,進行全面普及,提高養生健康 的自覺性,把養生健康活動看作是 人生活動 的 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與養生教案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