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醫學養生

醫學養生

發布時間:2020-05-03 00:57:16

1、扁鵲的簡介,醫學,養生資料

簡介

扁鵲(公元前407—前310)姬姓,秦氏,名越人,又號盧醫,春秋戰國時期名醫。勃海郡鄭(今河北任丘)人,一說為齊國盧邑(今山東長清)人。由於他的醫術高超,被認為是神醫,所以當時的人們借用了上古神話的黃帝時神醫「扁鵲」的名號來稱呼他。少時學醫於長桑君,盡傳其醫術禁方,擅長各科。在趙為婦科,在周為五官科,在秦為兒科,名聞天下。秦太醫李醢術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殺之。扁鵲奠定了中醫學的切脈診斷方法,開啟了中醫學的先河。相傳有名的中醫典籍《難經》為扁鵲所著。

成就
發明四診法
扁鵲在診視疾病中,已經應用了中醫全面的診斷技術,即後來中醫總結的四診法:望診(看看他的臉色等)、聞診(聽聽病人最近做了什麼事情後生病)、問診(問問有沒有干可以導致生病的一些事情)和切診(看看他的脈搏),當時扁鵲稱它們為望色、聽聲、寫影和切脈。這些診斷技術,充分地體現在史書所記載他的一些治病的案例中。他精於望色,通過望色判斷病證及其病程演變和預後。如他晉見蔡桓侯時,通過望診判斷出桓侯有病,但是病情尚淺,病位還只是在體表腠理的部位。他勸蔡桓侯接受治療,如不治則病情將會加深。桓侯因自我感覺良好,拒絕治療。不久,扁鵲再度晉見桓侯時,指出其病情已加重,病位已進展到血脈,再次勸說其接受治療,以免病情更加發展。桓侯仍然拒絕治療,心中不悅,認為扁鵲在炫耀自己,並以此牟利。當扁鵲第三次晉見他時,認為病情已惡化,病位進入到內部腸胃,如不及時治療,終將難治。桓侯仍不予理睬。最後一次,扁鵲通過望診,判斷桓侯病情危重,已進入到骨髓深處,病入膏肓,無法救治。果然不出所料,齊桓侯不久即發病,終於不治而死。此病例說明扁鵲當時已經能很好應用望診,而且診斷水平相當高。 扁鵲的切脈診斷法也很突出,具有較高水平。《史記》稱贊扁鵲是最早應用脈診於臨床的醫生。先秦時期,中醫的脈診是三部九候診法,即在診病時,須按切全身包括頭頸部、上肢、下肢及軀體的脈。扁鵲脈診及其理論可從虢太子這一病例的診斷中體現出來。當時虢太子已昏迷不醒,扁鵲通過脈診判斷為「屍蹶」。他認為患者的陰陽脈失調,陽脈下陷,陰脈上沖,也即陰陽脈不調和,導致全身脈象出現紊亂,故患者表現如死狀。其實,患者並未真正死亡,除脈診外,他還觀察到患者鼻翼微動。結合切摸,他發現兩大腿的體表仍然溫暖,因而敢於下此判斷。扁鵲是我國歷史上最早應用脈診來判斷疾病的醫生,並且提出了相應的脈診理論。
醫學思想
在治療方面,扁鵲能熟練運用綜合治療的方法。其中,從治療虢太子一例,他所用的方法有砥石,即針刺法,還有熱熨法和服湯葯法等。綜合療法為扁鵲行醫時的主要治療措施。先秦時期,在臨證中,醫學尚未明確分科。盡管《周禮》中已有獸醫、食醫、疾醫和瘍醫之分,但這僅僅是在宮廷中的設置。獸醫、食醫、瘍醫分別管理牲畜疾病、宮廷飲食調配和以刀剪割切的外科等事項。除此以外的其他病證,都屬疾醫的范疇。扁鵲是一位能兼治各科疾病的多面手,齊桓侯、虢太子等案例,都說明他是內科方面的能手。扁鵲還能根據當地的需要,隨俗為變地開展醫療活動。當他游歷到秦國時(今陝西咸陽一帶),就專治小兒疾病;當他雲游到邯鄲(當時為趙國都城)時,又主要診視婦科病證;而當他到雒陽(當時是周國的首都,今為河南洛陽)時,便主要從事老年人病證的治療,多醫治耳、眼等五官病證。據記載,扁鵲還精於外科手術,而且應用了葯物麻醉來進行手術。 扁鵲在自己的醫療生涯中,不僅表現出高超的診斷和治療水平,還表現出高尚的醫德。他謙虛謹慎,從不居功自傲。如他治好虢太子的屍蹶證後,虢君十分感激,大家也都稱贊他有起死回生之術,扁鵲卻實事求是地說:「這是患者並沒有死,我只不過能使他重病消除、回復他原來的狀態而已,並沒有起死回生的本領。」
預防思想
扁鵲十分重視疾病的預防。從齊桓侯這個案例來看,他之所以多次勸說及早治療,就寓有防病於未然的思想。他認為對疾病只要預先採取措施,把疾病消滅在初起階段,是完全可以治好的。他曾頗有感觸地指出:客觀存在的疾病種類很多,但醫生卻苦於治療疾病的方法太少。因此,他很注重疾病的預防。
治療原則
先秦時期,在《史記》中有扁鵲的 「六不治」。這六不治包括:信巫不信醫;驕恣不論於理;輕身重財;衣食不能適;形羸不能服;衣食不能適;陰陽並,藏氣不定。即六種病人:一是依仗權勢,驕橫跋扈的人;二是貪圖錢財,不顧性命者;三是暴飲暴食,飲食無常者;四是病深不早求醫者;五是身體虛弱不能服葯者;六是相信巫術不相信醫道者。他的醫療經驗極其豐富,曾編撰過頗有價值的《扁鵲內經》9卷和《扁鵲外經》12卷,可惜均已失傳,這是祖國醫學的極大損失。扁鵲在總結前人醫療經驗的基礎上創造總結出望(看氣色)、聞(聽聲音)、問(問病情)、切(按脈搏)的診斷疾病的方法。在這四診法中,扁鵲尤擅長望診和切診。當時,扁鵲的切脈技術高超,名揚天下。扁鵲無私地把自己的醫術傳授給門徒,他的徒弟子陽、子豹、子越等人都是有所成就的人。
扁鵲學派
後來在漢代出現的《黃帝八十一難經》一書,有人認為是根據扁鵲的醫術,尤其是關於脈診知識而整理成書的,並且署名扁鵲(秦越人)所著。近代還有人認為他的學說影響深遠,形成了扁鵲學派。

2、如何養生

3、古代醫學,留下了哪些養生秘方?

古代醫學留下了哪些神奇的養生秘方?

秘方養生有沒有?神奇不神奇?稍有思辨和推理能力的人就會得出結論---秘方一定有,養生不神奇;神奇的是能騙到不少對此感興趣的人。

1、如果有神奇養生秘方,從古代到現在,那些掌握養生秘方的家族,會逐漸演變、進化成一個獨特種群。

這個種群或者壽命特長,100歲?200歲?八百歲?不一而足。但肯定會比普通人壽命長。而不應是現在的長壽老人呈零星分布散落在全球各地的不同地方。

這個種群如果不以長壽見長的話,以別的特點見長也行。比如,腦袋大如斗,眼睛大如鈴,或者力拔山兮氣蓋世,一人能頂推土機。很顯然,不是這樣。即使有個別獨特者,跟基因變異有關,跟養生沒有任何關系。

2、如果有神奇養生秘方,最應該受益的應該是從古至今歷史上的歷朝歷代帝王和皇親國戚、達官貴人、富商巨賈。

其他受益者不知道怎麼樣,但是大家都知道的是,歷史上,歷朝歷代的皇帝長壽的基本不多。甚至其平均壽命比普通人還短。這從另外一個側面證明,神奇秘方子虛烏有。

3、追求財富與顯貴是每個人的夢想。擁有神奇養生秘方的人難道不想通過所掌握秘方獻給皇家弄個一官半職?弄點金銀珠寶改善生活?

中國史幾千年;世界史幾千年,有誰聽說過哪國的什麼人或者家族通過神奇養生秘方而發跡的?就是傳說中的白家老號也是傳說而已。當不得真的。

4、神奇養生秘方也是有的。只不過是作為一種騙人錢財的道具和工具而已。

大家都知道,有病亂投醫,都想健康無病痛。正是有這種心理,才會給這些所謂的神奇養生秘方以「養生」的機會。只不過,這種「養生」的本質是用你的錢來養別人的生。這就是養生秘方的「神奇」之處。

說到底,神奇的養生秘方就是騙局而已。這才是本質。

4、懂醫學養生的請進!!!

一般換季最容易發生的是感冒百。然後秋冬換季,是容易引發度老年人的心腦血管疾病。夏天容易拉肚子。平時吃新鮮的飯菜,隔夜的問不要吃了。現在的年輕人不懂看農歷,天答氣的變化在農歷上寫的很清楚內,15天一小變,30天一中變,60天一大變,老祖容宗真是智慧啊!

5、求推薦幾本醫學養生類入門書籍

看書畢竟不是最好的保健方法,建議多運動,如果需要補充一下養生知識給你幾個推薦:中華養生(共三本),遠離醫生、黃帝內經、宮內養生秘笈都還不錯

6、請懂醫學和養生的給點建議

買藏紅花不太對症 藏紅花主要作用是活血化瘀 你婆婆的症狀象肝腎陰虛 肝陽上亢 建議服六味地黃丸或配伍龍膽瀉肝丸

7、日本 傳統(醫學)養生

[廣泛的健走運動]
在日本,三個老年人中就有一個人每日健走。值得注意的是,健走在日本人的生活中,已經從「追求健康」轉變為「樂在其中」。有研究顯示,步行健身走能加速血液循環,延緩大腦衰老,且在步行中能親近大自然——室內看不到或乘車時一瞬即逝的風景,聽不到的鳥叫蟲鳴,感受不到的風吹雲走,都將成為步行中發掘自然奧秘的驚喜。

[豐富的飲食]
日本人長壽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注重飲食均衡。其飲食特點可以總結出以下方面:
◆食物種類多,數量少
日本的飲食精細,均是魚、肉、蔬菜、豆類、水果和米面,都用小碟、小碗盛裝,花樣繁多。這樣,每頓飯雖然吃得不多,但能保障攝入多種營養成分。
◆一日三餐有蔬菜麵包和沙拉、米飯和菜餚一起吃,確保纖維素和維生素的吸收。
◆每日營養均衡
日本人每天吃牛奶和乳製品,女性比男性多吃一倍。牛奶、酸奶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維生素A 和維生素B 等成分。每天都吃魚,而且吃魚多於吃其他動物肉。魚中含有能使細胞新生的核酸,還有使血液變清、流通更暢的物質,可預防心肌梗死,使人們更好地吸收動物蛋白質。
每天吃一個雞蛋,且和米飯一起吃。雞蛋里含有人體必不可少的8 種氨基酸和豐富的維生素等。米飯中缺少一種叫蛋氨酸的物質,而雞蛋中卻不乏該物質。二者一塊吃,會使人體更好地吸收米中的蛋白質,並控制飯食的熱量。
每天都吃一次如豆腐之類的豆製品。豆製品含有植物蛋白、纖維素、氨基酸、 維生素,而且易消化,可防老防病。每天吃一次海藻。每天吃水果,確保身體維生素C 的攝入。
◆控制攝鹽量
日本人很注意用鹽量,常用適量的醋、芥末、辣椒和香辛料等調料代替鹽,使菜的味道加濃,而攝鹽量又不至於過高。

8、關於醫學和養生方面的,很急很急。幫忙幫忙。。

1、血粘度高。
2、肝火旺。
3、心火盛。
建議:鎮肝息風,活血化瘀,清心降火。
特別推薦:多喝白開水會快速緩解。但不要過量啊!

9、國內著名的十大養生專家是誰?

分析如下:

1、中里巴人:中里巴人家學淵源甚深 其父為八卦掌第四代傳人。

2、林海峰:國際著名營養大師 整體自然醫學療法創始人,青年時期開始學習微生物學和細胞學,師從美國營養學博士謝立啟先生。

3、朱鶴亭:道號玄鶴子。國際著名養生學家、中華醫學家、食療學家、玄學家、武學家。自幼承受家教,熟讀四書五經,習醫、武、堪輿 學道家養生學術。讀中學和在入北京大學學習時期,研修中西醫理論、 潛修老莊哲學,道、佛學經典。

4、楊力:著名中醫學家、作家、學者、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北京周易研究會會長。

5、張國璽:現為中國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老年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張國璽研究員從事老年醫學及養生保健方面的研究近20年。

6、胡維勤:中央警衛局中南海門診部保健專家、主任醫師、正師級教授。

7、張家瑞:台灣省台南縣人,1948年6月出生。財團法人台南高工文教基金會董事 ,台灣中華全民自然養生協會秘書長,台灣中華離子醫學民間團體教授,台灣中華自然醫學宣導中心創辦人。

8、曲黎敏:北京中醫葯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華醫道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9、孔令謙:四大名醫孔伯華嫡孫、著名中醫孔少華之子、多年來研習太極與養生之道20餘年。

10、王洪圖:研究《黃帝內經》三十多年。發表論文四十多篇,出版的專著有二十多部,他能把兩千多年前的醫學專著《黃帝內經》倒背如流。因此他在業界被尊稱為內經掌門人。

(9)醫學養生擴展資料

養生,動詞也,亦可為名詞。原指道家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養,即調養、保養、補養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長之意。現代意義的「養生」指的是根據人的生命過程規律主動進行物質與精神的身心養護活動。

養生學是一門涉及諸多學科的綜合科學,它包括中華中醫學、康復學、營養學、美學、心理學、國學、物理學、化學、藝術、烹飪、運動學、佛學、道學、儒學等等。

與醫學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