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養生保健粥有哪些?
.甜漿粥
大米50克洗凈與新鮮豆漿500克同煮粥,加白糖少許,可供早晚餐溫熱服食。大豆有寬中益氣,利大腸,潤澤肌膚的功效,豆漿的營養價值更為豐富,並易消化吸收。
本粥除起潤膚的作用外,對體虛久嗽、便秘等症亦有良效。
番薯粥
取番薯100 克洗凈切小塊,與粳米150 克及適量水同煮成粥,作早晚餐食用。番薯是人們常食之佳蔬。《綱目拾遺》載,番薯可「補中、和血、肥五臟」。
中醫認為,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能將水谷化生為氣血,滋養榮潤面部肌膚,使人容光煥發。本粥便據其健脾胃,和氣血之功,來達到潤膚悅色之效果。
.燕麥粥
燕麥50克同適量水煮成粥。可供早晚餐食用。燕麥又叫油麥、裸燕麥,性味甘平,是一種高蛋白食品,其補虛健脾營養價值很高。常食此粥,對保持皮膚彈性和抑制老年斑形成有顯著效果。
黑米八寶粥
黑糯米100克,紅豆、綠豆、薏仁、蓮子、桂圓、百合、大棗各50克,紅糖米酒各少許。紅豆、綠豆、薏仁洗凈後,加水浸泡一晚,將紅豆、綠豆、薏仁煮、蓮子先煮爛,再加黑米等洗煮成粥狀。此粥香甜美味,營養豐富,老少皆宜。
胡桃粥
取胡桃5 個取仁略搗,同粳米100 克煮成粥,加紅糖少許拌勻,早晚空腹食用。宋代《海上名方》中錄:本粥通過補骨益肺健脾而使氣血充盛,潤燥生津,肌膚潤澤,形體健美,烏須黑發。故常食此粥不僅有潤膚之功,且有排石之能,但大便溏薄者不宜。
酥蜜粥
將粳米50克同水煮粥,將熟時,加酥油20克,蜂蜜5 克稍煮即可。早晚餐食。
酥油是極好滋補品,以白羊酥為上乘。《本草綱目》記載:「益虛勞、潤肌膚、澤臟腑、和血脈。」臟腑功能失調所致消瘦、皮膚枯槁乃津傷血虛之症,陰虛損必發勞熱,熱則更加耗津,津液去,則毛折皮枯。酥油配蜂蜜,即可潤膚豐肌,還可適宜於消渴、陰虛發熱等症。
熟地粥
取熟地20克用紗布包好與適量水煮20分鍾後,揀出紗包,下粳米50克煮成粥,下冰糖稍煮即可服用 (朵萊蘇輕暢飲 讓便秘滾一邊去吧!)。
.胡蘿卜粥
取胡蘿卜100 克洗凈切小丁,與粳米100 克同煮成粥,早晚空腹食用。
胡蘿卜素有「小人參」之稱。現代醫學研究證實胡蘿卜營養豐富,除含維生素B1、B2外,還含有胡蘿卜素,可在人體內很快轉化為維生素A ,能潤滑皮膚,防止皮膚老化。常食能減少頭屑,而且可生發。該粥對防止面部皮膚乾燥、老化,較為有效,也適宜於老人食慾不振或消化不良等症。
綠豆粥
取綠豆100 克、粳米100 克,加水同煮成粥,隨量食用。
綠豆味甘性寒,行十二經脈,具有清熱解毒、止渴消暑、利尿潤膚之功。粳米性涼,補脾益胃,與綠豆共用有解毒利水、潤澤肌膚的效用。綠豆還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對血脂過高的中老年人,常食頗得裨益。
棗仁龍眼粥
將酸棗仁15克、龍眼肉15克切小粒,與粳米50克一同入鍋加適量水煮成粥,加紅糖5 克拌勻,作晚餐服用。二葯相配為粥,長期食用可使人容顏減皺,肌膚光滑。對思慮過度、勞傷心脾、暗耗陰血所致的面容萎黃失澤及心悸怔忡、健忘失眠亦適宜。老年人常食,有利於健康長壽。
2、如何做各種養生粥
3、養生粥大全
4、我想賣養生粥,怎麼熬都不如人家賣的黏糊啊
1.五仁粥:糯米100克,花生、核桃、芝麻、松仁、瓜子仁各50克,白糖適量。一起放入鍋內文火共同煮制。此粥色香味全,具有補元氣、健脾胃的功能,能補充人體所需要的蛋白質。 2.蓮子百合粥:粳米150克,蓮子50克,百合50克,新鮮胡蘿卜適量。將胡蘿卜切碎,同粳米、蓮子、百合一同文火熬煮30分鍾即成。此粥清香甜潤,能健胃補脾,對消化不良、食慾不振有很好的功效。 3.栗子桂圓粥:粳米100克,栗子100克,桂圓肉50克,葡萄乾、白糖適量。將栗子去皮米洗干凈,和桂圓肉一起倒入鍋內,上火煮沸後用文火慢煮成粥。此粥綿軟香甜,能益血補虛,暖脾暖胃。 4.木耳大棗粥:香糯米150克,黑木耳30克,大棗20顆,葡萄乾、冰糖適量。將木耳浸泡半天撕碎,然後用粳米、大棗煮粥,待煮沸後,加入木耳、冰糖,煮沸後成粥。此粥能潤肺生津,滋陰養胃,益氣補血,補腦強心。 5.五豆粥:香糯米150克,赤豆、黃豆、綠豆、紅豆、黑豆各50克,白糖適量。將五豆洗凈後,浸泡過夜,次日清洗後,五豆不易爛可先煮透,再放香糯米文火煮20分鍾成粥。此粥色澤艷麗,能健脾和胃、補腎保肝、健身強體。 PS:夏天脾胃虛弱,喝粥,吃羹是最養生的~祝胃口常開,身體健康(*^__^*)
5、怎樣煮粥才是真正的養生粥
南瓜小米粥
南瓜性味甘、溫,歸脾、胃經,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之功,適用於脾虛氣弱、營養不良、肺癰、水火燙傷,小米能開腸胃、補虛損、益丹田,可用於氣血虧損、體質虛弱、胃納欠佳者進補。所以南瓜小米粥適合血氣虧損、身體虛弱者,術後和產後尤其適抄宜喝南瓜小米粥,胃口不好,體內有熱毒也可以多喝南瓜小米粥。
白粥
在許多粥中,白粥是最簡單的了,但是養生功效卻不簡單。白粥具有滋補元氣,止瀉功效,生津液,暢胃氣的功效,有清理胃腸、潤澤肝腑知、平肝散火的效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白粥的減肥效果一流。
皮蛋瘦肉粥
主要能提振胃口、促進食慾,也有養陰止血、潤肺、止瀉的作用。
綠豆粥
綠豆粥在南方經常食用。綠豆為一種常見的雜糧,性寒味甘,有清熱解毒,降火消暑的功效,十分適合在夏天食用。綠豆還道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十分高的營養價值,是一種十分健康的天然食品。
紅豆蓮子粥
健脾補腎,利尿消腫。適用於脾虛食少、便溏、乏力、腎虛尿頻、遺精、心虛失眠、健忘、心悸等症。可作為病後體弱者的保健膳食。也可作為保健強身葯膳。
6、保健養生粥都有哪些做法?
蔥姜粥:
用料生薑10克,蔥白10克,粳米50克,白糖20克。
做法將粳米淘洗干凈放入沙鍋中,加水適量,煮熬成粥;生薑切片,蔥白切段,粥熟時投入鍋中,再煮片刻,加入白糖即成。
功效辛溫散寒,發汗解表。
薄荷粥:
用料鮮薄荷30克,粳米50克,冰糖20克。
做法將薄荷煮沸5分鍾,去渣留汁備用;粳米加水適量煮成粥,粥熟後加入薄荷湯,再煮片刻即成。
功效疏散風熱,清利咽喉。
枇杷葉粥:
用料枇杷葉15克,粳米50克,冰糖20克。
做法將枇杷葉用紗布包好,入沙鍋內,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留汁,加入粳米,再加水適量,煮成粥後加冰糖即成。
功效清肺化痰,止咳降氣。
薄荷大棗粥:
用料鮮薄荷10克,大棗15枚,粳米50克,白糖20克。
做法沙鍋內加水適量,先煮大棗,待大棗脹大時投入粳米,煮熬成粥;粥煮好後,將薄荷撒人粥內,加白糖攪勻即成。
功效疏風清熱,宣肺解表。
百合杏仁粥:
用料鮮百合50克,杏仁10克,粳米50克,白糖20克。
做法杏仁入沸水中焯一下,去皮備甩;粳米洗凈人鍋內,加水適量,煮沸後放人杏仁、百合,煮熬成粥,加入白糖即成。
功效清熱潤燥,化痰止咳。
薏米杏仁粥:
用料薏米50克,杏仁10克,白糖20克。
做法薏米洗凈,入鍋內加水適量,煮至半熟;杏仁入沸水中焯一下,去皮後投入粥鍋中,粥熟後加入白糖即成。
功效健脾祛濕,化痰止咳。
沙參粥:
用料沙參30克,粳米50克,冰糖20克。
做法先用水煎煮沙參約20分鍾,去渣取汁;粳米洗凈人沙鍋中,加水適量,加入沙參汁,煮熬成粥,加入冰糖即成。
功效潤肺養胃,祛痰止咳。
人參蛤蚧粥:
用料人參粉3克,蛤蚧粉2克,糯米50克,冰糖20克。
做法將糯米洗凈放入沙鍋內,加水適量,煮熬成粥,加人人參粉、蛤蚧粉一冰糖攪勻即成。
功效補益肺腎,益氣定喘。
天門冬粥:
用料天門冬20克,粳米50克,冰糖20克。
做法將天門冬入沙鍋中,加水適量,熬成濃汁,去渣;將粳米與天門冬汁入沙鍋中加水適量,煮熬成粥,加入冰糖即成。
功效滋陰潤肺,生津止咳。
甘蔗玉竹粥:
用料甘蔗2根,玉竹20克,粳米50克。
做法玉竹洗凈人鍋中煎取濃汁、去渣;甘蔗去皮,榨取甘蔗汁120毫升;粳米洗凈放入沙鍋中,加入玉竹汁和甘蔗汁,加水適量煮熬成粥。
功效清熱生津,養陰潤肺。
糯米阿膠粥:
用料糯米50克,阿膠30克。
做法將阿膠搗碎,置炒鍋中炒至焦黃,研末備用;糯米洗凈,放人沙鍋內,加水適量,煮熬成粥,下阿膠末,攪勻即成。
功效滋養腎陰,潤肺止咳。
檳榔粥:
用料檳榔15克,粳米50克。
做法檳榔切片,人沙鍋中加水煎煮,去渣取汁;粳米洗凈,入沙鍋,加入檳榔汁,加水適量,同煮成粥。
功效下氣消積,化食導滯。
中雞內金粥:
用料雞內金6克,粳米50克,白糖20克。
做法雞內金用文火炒至黃褐色,研成細末;粳米、白糖同人沙鍋,加水適量,煮成稀粥,調入雞內金粉,一沸即成。
功效消積導滯,健脾養胃。
山楂神曲粥:
用料山楂30克,神曲15克,粳米50克,紅糖20克。
做法將山楂、神曲搗碎,入沙鍋中加水適量,煎煮20分鍾,去渣取汁約300毫升;粳米洗凈入沙鍋加水適量煮開,加入葯汁,共煮成粥,加入紅糖即成。
功效消食化積,健脾化濁。
香菇牛肉粥:
用料香菇50克,牛肉50克,粳米100克,蔥、生薑、精鹽適量。
做法牛肉煮熟,切成細末;將粳米、牛肉、香菇共同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煮熬成粥;加入蔥、生薑、精鹽,一沸即成。
功效溫中和胃,補虛止痛。
中木耳大棗粥:
用料黑木耳10克,大棗10枚,粳米50克,冰糖50克。
做法黑木耳溫水泡發洗凈,粳米、大棗淘洗干凈,同入沙鍋內,加水適量,武火煮沸,轉文火熬至粳米、大棗爛熟,加入冰糖即成。
功效滋養胃陰,養胃生津。
肉蓯蓉粥:
用料肉蓯蓉30克,羊肉60克,粳米50克,生薑3克,蔥白6克,精鹽、味精適量。
做法將肉蓯蓉人沙鍋煎煮約40分鍾,去渣取汁;將葯汁與粳米、羊肉一同下鍋,加水適量煮粥,粥將熟時下蔥、姜、精鹽、味精,再沸即成。
功效溫腎益精,潤腸通便。
肉桂薏米粥:
用料薏米30克,肉桂粉1克,粳米30克。
做法薏米研成細末,與粳米同入沙鍋,加水適量,煎煮成粥,粥成時加入肉桂粉攪勻即成。
功效溫腎散寒,健脾利濕。
白木耳粥:
用料白木耳20克,粳米50克,冰糖30克。
做法白木耳用溫水泡發洗凈,切成細末,與粳米一同下鍋,加水適量,煎煮成粥,加入冰糖即成。
功效養胃生津,健脾止瀉。
梅花粥:
用料白梅花5克,粳米50克。
做法粳米洗凈入鍋加水適量煮粥,待粥成時加入白梅花,煮2~3沸即成。
功效舒肝理氣,健脾養胃。
人參魚膠糯米粥:
用料人參10克,魚膠30克,豬肉50克,糯米50克。
做法人參切片,豬肉切末,魚膠用清水浸泡一天後切細絲;粳米洗凈與人參、豬肉、魚膠一同入鍋,加水適量,煮熬成粥。
功效益氣助陽,溫中補腎。
茯苓薏米粥:
用料赤茯苓150克,薏米300克,白糖50克。
做法用水300毫升煮薏米至稠狀;用水200毫升文火久煎赤茯苓;將兩者合並再煮至稠爛,加入白糖即成。
功效清熱利濕。
中黃芪蓮子粥:
用料黃芪20克,蓮子30克,生山葯30克,葡萄乾30克。
做法用500毫升水煎黃芪,去渣;在黃芪水中加入蓮子、山葯、葡萄乾,文火煎煮成粥。
功效益氣健脾。
防風粳米粥:
用料防風12克,粳米100克,蔥白2根,生薑2片。
做法將防風、蔥白、生薑水煎後取汁;粳米洗凈加水煮粥,粥成時加入葯汁,文火再煮15分鍾即成。
功效祛風解表,散寒除濕。
牛肉粳米粥:
用料牛肉100克,粳米50克,精鹽適量。
做法牛肉煮熟切成末,將粳米與牛肉末一同入沙鍋,加水適量,文火煮粥,粥熟時調入精鹽即成。
功效補益元氣,溫經通絡。
百合粥:
用料百合30克,粳米50克,白糖20克。
做法粳米、百合一同人沙鍋,加水適量,先用武火煮沸,轉用文火煨燉,待百合爛時加入白糖即成。
功效滋陰養心,安神定志。
山葯桂圓粥:
用料山葯30克,桂圓15克,荔枝10克,五味子10克,粳米10克。
做法將山葯、桂圓、荔枝、五味子、粳米一同人鍋,加水適量,文火煨燉,待全部爛熟即成。
功效清熱,滋陰,潤燥。
構杞子羊腎粥:
用料枸杞子30克,羊腎1隻,肉蓯蓉15克,粳米60克,精鹽適量。
做法將羊腎剖開,去內筋膜、切碎,同枸杞子、肉蓯蓉、粳米一同下鍋,加水適量,文火煎煮,粥熟時加入精鹽調味即成。
功效補益肝腎,滋陰壯骨。
茅根薏仁粥:
用料薏米300克,鮮白茅根30克。
做法鮮白茅根水煎20分鍾,去渣取汁;薏米入鍋,加葯汁,加水適量,文火熬煮成粥。
功效清熱涼血,除濕利尿。
茅根綠豆粥:
用料鮮茅根30克,澤瀉15克,綠豆50克,冰糖20克。
做法先將茅根、澤瀉加水煎煮15分鍾,撈去葯渣,加入綠豆、冰糖,煮至綠豆開花蛻皮後即成。
功效清熱除濕,涼血解毒。
生地粥:
用料生地黃25克,粳米?5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生地黃洗凈切細後,入鍋加清水煎煮30分鍾,取汁,再加水煎煮30分鍾取汁,合並兩次葯汁濃縮至100毫升;粳米人鍋加水適量煮熬成粥,趁熱時加入葯汁、白糖攪勻即成。
功效清熱涼血。
苓術二米粥:
用料雲苓100克,白術100克,薏米200克,糯米200克。
做法將雲苓、白術放人沙鍋水煎約20分鍾,去渣取汁;薏米、糯米人鍋,加入葯汁,加水適量,煮熬成粥。
功效健脾利濕。
桂枝當歸粳米粥:
用料桂枝10克,當歸15克,粳米60克。
做法桂枝、當歸放入沙鍋,水煎20分鍾,撈去葯渣,加入粳米,文火煮熬成粥。
功效溫經散寒,活血通絡。
桑椹大棗小麥粥:
用料桑椹10克,大棗30克,小麥100克。
做法將桑椹、大棗、小麥一同放人鍋中,加水適量,文火煮熬成粥。
功效補益心腎。
糯米赤豆粥:
用料糯米50克,赤豆20克,生山楂10克,紅棗50枚,薏米20克,紅糖適量。
做法將薏米、紅棗、山楂、赤豆放入沙鍋中加水適量,煎煮5分鍾,放入糯米,文火煮粥,至熟時加入紅糖即成。
功效燥濕祛痰,活血通經。
山葯扁豆粥:
用料山葯30克,白扁豆15克,粳米15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白扁豆、粳米洗凈一同放入鍋內,加水適量,武火煮沸,轉用文火煮至八成熟時加入山葯片、白糖,繼續煮熬至熟即成。
功效健脾,除濕,止帶。
黑豆菟絲粥:
用料黑豆30克,菟絲子30克,糯米100克。
做法將菟絲子用紗布包好,水煎20分鍾,去紗袋,加入黑豆、糯米,再加水適量,文火煮熬成粥。
功效補腎安胎。
茯苓赤豆薏米粥:
用料白茯苓粉20克,赤小豆50克,薏米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赤小豆浸泡半天,與薏米一同入鍋,加水適量,煮熬至赤小豆爛後,加入茯苓粉,再煮至粥熟,加入白糖即成。
功效清熱利濕,健脾和中。
紅棗山葯粥:
用料紅棗50克,鮮山葯100克,糯米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紅棗洗凈,浸泡2小時;糯米洗凈,浸泡1小時:山葯洗凈切塊。將紅棗、糯米放入鍋內,加入適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後,加入山葯塊,改用文火煮成稀粥,加入白糖調味即成。
功效養血安神,補虛健身。
核桃粥:
用料核桃仁5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核桃仁搗成碎末,同粳米一起下鍋,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改文火煮成稠粥,加入白糖調味即成。
功效健腦益智,補腎助陽。
核桃構杞粥:
用料核桃仁50克,枸杞子20克,糯米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核桃仁搗成末,與枸杞子、糯米一同下鍋,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用文火煮成稠粥,加入白糖調味即成。
功效補腎益精,壯腰強骨。
板栗粥:
用料板栗80克,糯米50克,精鹽少許。
做法將栗肉煮熟,撈出搗成泥狀,同糯米一同下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用文火煮成稠粥,加入精鹽調味即成。
功效補腎壯腰,健脾養胃。
栗子紅棗粥:
用料栗肉50克,紅棗50克,茯苓12克,糯米50克,白糖適量。
做法栗肉切成小塊,茯苓研成細末,與紅棗、糯米一同下鍋,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用文火熬成稠粥,加入白糖調味即成。
功效健脾益腎,養胃強骨。
栗子桂圓粥:
用料栗子肉30克,桂圓肉15克,糯米50克,白糖適量。
做法栗肉切成小塊,與糯米一同下鍋,大火煮沸後,用文火煮至八成熟時,加入桂圓肉再煮成稀粥,加白糖調味即成。9
功效補腎養心,壯腰強骨。
蓮子粥:
用料蓮子肉5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蓮子肉洗凈煮爛,搗成泥;粳米洗凈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加入蓮子泥,改用小火煮成稀粥,加白糖調味即成。
功效健脾養心,益腎固精。
蓮子芡實粥:
用料蓮子肉60克,芡實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蓮子肉洗凈,用溫水浸泡半天,下鍋內,加適量清水,
大火煮沸後,放入芡實,轉用文火煮至熟軟成粥,加白糖調味即成。
功效健脾澀腸,補腎固精。
荔枝粥:
用料荔枝肉30克,糯米60克,白糖適量。
做法糯米人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加入荔枝肉,再轉用文火煮成稀粥,加白糖調味即成。
功效補血養心,通神益氣。
荔枝山葯蓮子粥:
用料荔枝肉50克,山葯50克,蓮子肉1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荔枝肉、山葯切丁;把粳米、蓮子肉放人鍋內,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轉用文火煮至八成熟,加入荔枝肉丁、山葯丁煮成稀粥,加白糖調味即成。
功效健脾胃,補氣血,益肝腎。
桂圓粥:
用料桂圓肉15克,粳米50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桂圓肉及粳米放人鍋內,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轉文火煮成稀粥,加白糖調味即成。
功效補氣血,益心脾。
小米芝麻粥:
用料小米50克,糯米30克,熟芝麻25克,精鹽少許。
做法小米、糯米放入鍋內,加水適量,大火煮沸後,文火煮成稠粥,放入熟芝麻末拌勻,加精鹽調味即成。
功效健脾和胃,益腎補虛。
小米紅棗粥:
用料小米100克,紅棗50克,白糖適量。
做法小米、紅棗放人鍋內,加清水適量,大火煮沸後,文火煮成稠粥,加白糖調味即成。
功效健脾胃,補虛損,益腎氣。
黑米麥片粥:用料黑米S0克,麥片50克,紅糖適量。
做法將黑米、麥片一同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後,轉用文火煮成稠粥,加紅糖調味即成。
功效健脾胃,養氣血,補虛損。
黑米紅棗粥:
用料黑米50克,糯米30克,紅棗30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黑米、糯米、紅棗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用文火煮成稠粥,加白糖調味即成。
功效滋陰補腎,養血健脾。
黑米桂圓粥:
用料黑米60克,桂圓肉12克,紅糖適量。
做法先把黑米人鍋,加適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後,用小火煮至八成熟,再加入桂圓肉繼續煮成稠粥,加紅糖調味即成。
功效養心安神,補腎益精。
黑米花生粥:
用料黑米50克,糯米30克,花生仁60克,紅棗20克,紅糖適量。
做法將黑米、糯米、花生仁、紅棗一同入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轉用文火煮成稠粥,加紅糖調味即成。
功效補虛健身,抗衰益壽。
黑米山葯粥:
用料黑米100克,鮮山葯100克,紅糖適量。
做法黑米人鍋,加水適量,大火煮沸後,加入山葯丁,轉用文火煮成稀粥,加紅糖調味即成。
功效養血益氣,補腎養精。
薏米粥:
用料薏米60克,糯米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薏米、糯米一同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用文火熬成稠粥,加白糖調味即成。
功效健脾利腸,清熱利濕。
薏米紅棗粥:
用料薏米30克,糯米60克,紅棗30克,紅糖適量。做法薏米、糯米、紅棗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轉文火熬成稀粥,加紅糖調味即成。
功效健脾開胃,補虛強身。
蕎麥粥:
用料蕎麥100克,紅糖適量。
做法將蕎麥用清水浸泡過夜,次日淘洗干凈,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用文火煮成稀粥,加紅糖調味即成。
功效清熱解毒,健胃利腸,降壓減肥。
7、養生粥需要什麼材料
8、養生粥是不是熬的越久越好?
錯了百,粥煮的時間過長就會成糊了,看不到飯粒,也不清爽,一般度來知說煮粥是米漲成米花,有飯粒兩倍大時就好了,再煮道下去,飯粒就會碎內了,讓人看了不舒服容,吃著口感也不好.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