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養生科普

養生科普

發布時間:2020-05-02 20:25:44

1、養生感悟100條

當然有道理,可是適合自己的才是好的, 不一定100條,有幾條也許就夠用了

2、學習傳統養生學的意義

現代化的高科技給人們帶來了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享受,但也不得不面臨伴隨而來的弊端。人們無法迴避現代化的高科技與自然的健康生活之間的矛盾,必須尋求解決的途徑。筆者希望通過開展養生學的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闡明傳統養生學教育的現實意義,探求中華民族傳統養生學的當代價值,尋找現代社會中自然的生存或生活方式。以體現自然生命的價值,實現生命的意義。
一、尋找現代化高科技與自然健康生活之間的平衡點
在現代化進程中,一方面,各個領域現代化的高科技給人們帶來了紛繁多樣、豐富多彩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享受,但另一方面,人們不得不面臨現代化高科技產物的嚴峻的現實弊端。城市化的快速進程取得了巨大成就,卻也帶來了諸如人口密集、交通擁擠、污染嚴重等自然與社會環境問題。工業化帶給社會可觀財富的同時,也使自然資源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諸如耕地減少、淡水匱乏、溫室效應等等。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生態系統與人類福利安康:健康問題綜合報告」表明,生態系統的惡化將給人類健康帶來不可預料的嚴重威脅。信息化的閃電發展,互聯網上唾手可得的一切,提高了生產力,縮短著時間和空間的距離,沒有了疆界,卻凸現出新的始料未及的問題。某天,「一塊烏雲遮住了太陽,爺爺拿出TransLight(手持式日光燈),開啟後在臉上投射具有振奮精神的藍光,讓爺爺隨時隨地地補充『自然』光線」。15歲的喬治不去戶外或體育館,卻得到了身體鍛煉,「他在房裡戴著虛擬實在的裝備,在一台『千奇百怪』的跑步機上跑著、走著。這些『酷斃了』的裝備使喬治看起來像是在穿越地下洞穴,或攀爬豺狼野獸四伏的陡峭山峰,或穿過草地追逐美麗的少女」。在這樣的現代化環境下,人們或許會懷疑自己究竟還是不是真正的自然人!這一切,直接影響著人類的自然生命和自然健康,甚至不得不或不知不覺地以犧牲生存環境和身心健康甚至生命作為代價。同時,這一切,不斷挑戰著人類的自然療能。於是,人類不可逃避地陷入兩難抉擇的窘境:現代化的高科技?自然的健康生活?放棄日新月異的高科技,這顯然是愚昧的,但也不願意拋棄自然的健康生活。然而,人們必須直面這樣的窘境,必須尋求解決的途徑。能否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點?在使用現代化「器械」的同時,是否可以給人們自然的生活、自然的生命留下一片賴以生存生活的綠洲?在現代化進程中,能否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適應環境的良性的生活方式?在高科技背景下,如何體現自然生命的價值,如何實現生命的意義?
二、中醫傳統養生學的當代價值
2.1中醫傳統養生學強調:和諧適度與可持續性中華民族傳統的養生學,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研究人類的生命規律、尋找增強生命活力和預防疾病的方法、同時探索衰老的機制,以及延緩衰老、延年益壽的原則與方法的系統理論;並用這種理論和方法指導人們進行保健活動的實用科學。現代中醫基礎理論賦予養生明確的內涵,即通過各種調攝保養,增強人的體質,提高正氣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抗病能力,減少或避免疾病的發生;或通過各種調攝保養,使機體生命活動處於陰陽協調、體用和諧、身心健康的最佳狀態,從而延緩衰老的過程。養生學雖然有延長生命的追求,但並非虛妄的長生術,它包含著對人的生命現象和生命歷程的精心觀察與深入探討,它是一門古老又新興的領域寬廣的交叉性的學科。它以整體觀念為出發點,去認識人體的生命活動及其與自然、社會的關系。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與自然、社會也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它以和諧適度為宗旨,強調整體協調。它以綜合辨證為調攝手段,提倡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反對千篇一律、一個模式。正如《孟子》雲:「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人海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傳統養生學雖然帶有中華民族特有的社會印記和人文色彩,但在現代化進程中其自身價值昭然。因為它始終以整體觀念為基準,強調和諧適度,適合當今社會的多元化特徵,與可持續的和諧的發展方向相一致。學人及踐行者們對生命和養生的理解與認識,透射出傳統養生學在現代化進程中的潛在價值。
2.2養生學教育及其實踐證明:養生是一種良性的自然生活方式筆者自2001年以來,率先在本校醫學院開展中醫傳統養生學教育,以學術報告或學術講座或選修課形式,就養生的知識和對保養生命的認識以及開展養生學教育的意義等問題進行了初步探討和研究婀。對本校醫學院2000—2003級各專業近3000名在校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的數據表明,在進行養生學教育之後,學生們認識到養生需要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作為醫學生,在需要專業知識教育的同時,也需要科普性質的常規養生學知識,可使自己逐漸自覺地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而成為身心健康的對社會有益的專業人才。此外,還認識到自身對養生知識的宣傳所承擔的義務,可通過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宣傳養生的知識和技能。有學者也認為將傳統養生學引入大學課堂,從哲學層面、倫理學層面和技術操作層面來看都是必要的啊。
此外,筆者還帶領本校2003—2008級各專業學生作了一項關於「長壽的秘訣或夭折的禍根」的養生社會調查,主要以訪談形式,調查或訪談對象為學生們所居住的當地、家族、家庭或周圍的人,分別有青年、中年和老年人,以老年人居多。調查對象的生活方式各不相同,許多健康長壽者都有自己長期以來習慣的生活方式。如有一位8O歲的老奶奶,無子女,老伴早於她仙逝。可她不因為享受不了天倫之樂或失去至親的人而悶悶不樂;把一切看得很淡,不計較得失,錢多一點就多花一點,少一點就少花一點;習慣於平靜的生活,不喜歡串門,在買菜或散步的路上碰到熟人就聊聊天。這看似孤僻,卻心態平和,不失為養生的另一種境界。還有一位95歲的老人,居住農村,環境素樸,後面有一小山,前不遠有一小河;每天膳食主要是250g瘦肉加蔬菜;兒女不在身邊,喜歡每天自己買菜時常是孫子陪伴;也喜歡串門。有的高壽老人認為「千金難買老來瘦」;開心的或不開心的均與他人分享,臉上總掛著笑容;懂得生活,和諧、統一、自然的生活;詼諧幽默是一劑良葯;忘掉怨恨,寬容對事對人。也有一位老人,雖然已離異獨居,卻生活有規律,早睡早起,愉快進食,以粥和素食為主;鍛煉身體有秘訣,即做農活;有愛心,樂於助人;忍與不貪,「兒孫自有兒孫福」,無思想包袱,沒心理負擔,過好每一天;願意做一個有智慧的人,以前雖是文盲,可還是不放棄認字、學習文化。
在調查期間,筆者深深地感受到,調查到的不僅僅是怎樣才能健康長壽的方法,更是一種面對人生、面對生命的態度或方式。這些長壽老人在年輕時努力體現自己生命的價值,在年老後,回憶年輕時美好的事情,而不是為所逝去的感到失落。然而,令人擔憂的是,大多數青年和中年人的養生意識淡漠。例如青年人,他們認為現在正處於人生的黃金時段或關鍵時期,身體素質較好,無所謂生活的規律,所以經常由於考試或突然的工作而廢寢忘食。而中年人,生活壓力大,負擔重,沒有過多時間或精力考慮養生的問題,而常常感到身心疲憊不堪。
其實,養生不是獨立於生活之外的什麼技巧,不只是一種孤立而僅僅具有階段性的強身益壽活動,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在日常生活中逐漸形成的不斷修正的適合自己的良性生活方式。甚至,從某個角度而言,養生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或是生活的全部,或就是生活。
三、結語
中醫傳統養生學教育及其實踐,首先在高校開展,不僅可以弘揚傳統文化,而且可以培養當代大學生良好的健康觀念,提高其素質,有利於其健康成長。之後走向社會,繼以推而廣之,加以普及,不僅對各層次、各年齡段、各種職業的人們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質量以及延緩衰老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社會的和諧發展和全民素質的提升具有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
我們的研究表明,養生是一種在日常生活中逐漸形成、不斷修正的適合自己的良性的自然生活方式。生活是生命的存在形式,生命以生活的形式演繹。養生,保養生命,是生命價值的體現,是實現生命意義的本體方式。在現代化的背景下,人們依然能夠找到現代化的高科技與自然的健康生活之間的平衡點,適應環境的變化,享受自然的健康生活,享受自然的生命。
中醫養生學的教育和實踐「如地下的潛流,於無聲處使大地變成綠洲」;又「若霧露之溉」,滋養著大地上鮮活的生命。然而,這些美好的願望並非一蹴而就,需要潛移默化的習慣,更亟待積極主動的進取。筆者希望繼續開展中醫養生學教育,深化養生實踐活動,不斷挖掘中華民族傳統養生學的當代價值,尋找現代社會中與時俱進的自然的生存或生活方式。

3、養生是什麼意思

4、什麼才是真正的養生?

5、醫學科普,養生辟謠你踩雷了嗎?

每天清晨的朋友圈基本上都是早睡早起的七大姑八大姨轉發的各種標題黨式養生文章,喝水時間表、XX地區豬瘟等等,不只是朋友圈,家庭群也是每天被各種養生文章刷屏,如果不回應,還要再私聊專門發給我,生怕我看不到。

其實父母盲目養生,只是為了自己能有個好身體,免得拖累兒女

那今天就列舉幾個常見的謠言,記得轉給爸媽看看,讓他們少花點冤枉錢吧。

吃蘑菇容易導致體內重金屬超標

蘑菇確實有很強的富集重金屬能力,但是現在市場上買的基本都是養殖的蘑菇,這些蘑菇生長在棉籽殼、麩皮等物做成的培養基中,根本沒有機會接觸到金屬,超標就更是不可能了。而且蘑菇中含有的多糖能夠抑制重金屬分解,不會被人體吸收,所以放心大膽的吃蘑菇吧。

帶隱形眼鏡不能吃燒烤和火鍋,會因高溫融化致盲

隱形眼鏡雖然薄,但是還是比我們想像的要堅強的,製作合格的隱形眼鏡遇到高溫也不會融化的,如果覺得眼睛干,可以打個哈欠眨眨眼,擠點眼淚就好啦。

吃黑芝麻能讓頭發變黑

防輻射服能幫孕婦屏蔽輻射

正常的家電輻射值很低的,無需通過防輻射的衣服來防護,電器的輻射值都是經過檢驗,符合國家標准了才會出廠,雖然防輻射服能屏蔽手機信號,但測得的輻射值是沒有變化的,更不能說明它能防輻射哦。

6、孫樹俠教授主要科普過哪些食療養生知識?

曾經在電視上看過孫樹俠教授的一檔養生copy節目叫「養生堂」,她在節目里科普過關於科學喝水的觀念,」水質偏軟偏硬都不夠好,只有具有黃金軟硬比的天然水質,既適量含有礦物質又不過高;既能補充人體所需礦物質,又不會因為長期飲用高硬度水質而增加身體代謝負擔。「這個觀點對我們家影響很大,現在我們全家都喝符合黃金軟硬比的水了,不但口感好,而且身體的感覺確實也比以前好,原來家裡老人有」四高「,現在各項指標都好了不少。

7、90後養生方式有哪些?

最近看了一些營養科普書籍。強烈推薦一本書《穀物大腦》。
我之前不懂養生,基本上都是怎麼爽怎麼來。喝啤酒,吃燒烤。體重飆升,一背都是痘痘。
而且臉上出油,頭上起紅包,一碰就疼。
我182,98公斤!這是我養生之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現在看來很多養生書,慢慢從培養健康飲食方式做起。
我的飲食方式側重減肥,養身。
我選擇的是養生方式是多吃蔬菜,多吃蛋白質,戒斷高碳水化合物。
因為蔬菜里含有維生素,大量吃,不限量。我之前都很少吃蔬菜!
蛋白質是修復身體破損組織的必需品,所以每天4個草飼雞蛋和半斤草飼肉是必須的。
戒斷的大米,饅頭,油餅等各種主食!因為高碳水化合物會沖擊人的血壓和血糖。而且最近的科學發現,進食碳水化合物會默默的損傷人類的大腦。帕金森,阿茨海默症,糖尿病,高血壓的人群,毫不例外都大量進食高碳水事物。
使用的優質油:亞麻籽油,橄欖油,椰子油和葵花籽油。(價位按照順序排列)
自從改變飲食後,以前中午吃過飯困得睜不開眼的情況消失了。而且進食的蛋白質比碳水化合物抗餓。也不貪吃各種零食了,因為不餓,而且零食都含有添加劑,對身體不好。
用了一個月,我瘦了20多斤!現在87公斤,我的目標是瘦到75公斤!
你可以試試我的方法,不忌嘴,不挨餓。試一個月,必有很大改觀。然後你再看看我推薦給你的書,你會發現,你打開了另一個世界!

8、很多農村地區的人們並不講究什麼養生,應該怎麼去科普一些健康的常識呢?

現在農村有很多心腦血管病人,可以因地制宜,對人們採取健康教育來科普健康知識。

9、那些爸媽朋友圈裡的養生文章,真的靠譜嗎?

是不靠譜的,我們應該告訴父母不要相信。

現在的微信朋友圈都已經被一些騙子刷屏了,如今微信朋友圈什麼最多?有報告顯示,排名靠前的謠言。主題是:健康養生、疾病,其中以養生食品安全等死亡焦慮為主題的謠言佔55%。一刷朋友圈,養生謠言鋪天蓋地,在這些養生理論指導下,我們活得小心翼翼,誠惶誠恐,卻依然該脫發的脫發,該早衰的早衰。說到底,還是偽科學養生惹的禍。偽科學主要是指一切宣稱科學、或描述方式看起來像科學,但實際上並不符合科學方法基本要求的知識,缺乏支持證據的所謂理論和假設,在朋友圈中,養生偽科學主要指廣泛傳播的關於養生健康的偽科學。

這些東西都是假的,都是為了賺那些老年人的錢而弄出來的,因為老年人現在最想要的就是健康。而這養生偽科學爆款文其實並不是什麼新鮮玩意,在互聯網興起之前,他們誕生在三流情感雜志,報紙中縫廣告以及午夜FM,他們跟進互聯網熱潮,高舉互聯網+旗幟,抱緊微信大腿兒,搖身一變,成為父母朋友圈裡絕對的權威。養生偽科學的內容來自於國外替代醫學信息借鑒和國內健康相關研究信息的部分抓取和放大。

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一些有科學依據的文章的斷章取義,他們只會用對自己有利的一部分。准備好了文章來源後,大數據造假上場,各大自媒體進行內容輸出之外,還有很多醫葯公司會請寫手,門檻並不高,在各平台搜索養生文章徵稿可以發現不少養生科普類徵稿的群組。我短期瀏覽了家人朋友饋贈的大量癌症偽科學文章,三觀盡毀,最終總結出了偽科學文章的幾大特點,可以讓大家即使看不懂文章內容,也能輕松識別絕大多數偽科學文章。

10、養生小常識

與養生科普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