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夏季飲食養生

夏季飲食養生

發布時間:2020-05-02 16:37:53

1、夏季飲食養生原則有哪些

1、平時要多喝水
飲水可增加循環血容量,有利於養肝和代謝廢物的排泄,可降低毒物對肝的損害。此外,補水還有利於腺體分泌,尤其是膽汁等消化液的分泌。夏季飲香氣濃郁的花茶,可有助於散發冬天積在體內的寒邪,促進人體陽氣生發,郁滯疏散。而適量飲茶,還可提神解困。
2、多吃瓜類
夏季氣溫高,人體丟失的水分多,須及時補充。蔬菜中的水分,是經過多層生物膜過濾的天然、潔凈、營養且具有生物活性的水。瓜類蔬菜含水量都在90%以上。所有瓜類蔬菜都具有降低血壓、保護血管的作用。
3、飲食要營養平衡
從飲食科學的觀點來看,夏季強調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要保持相對比例,防止飲食過量、暴飲暴食,避免引起肝功能障礙和膽汁分泌異常。
4、多吃涼性蔬菜:
吃些涼性蔬菜,有利於生津止渴,除煩解暑,清熱瀉火,排毒通便。瓜類蔬菜除南瓜屬溫性外,其餘如苦瓜、絲瓜、黃瓜、菜瓜、西瓜、甜瓜都屬於涼性蔬菜。番茄、芹菜、生菜等都屬於涼性蔬菜。
5、多吃「殺菌」蔬菜:
夏季是人類疾病尤其是腸道傳染病多發季節。多吃些「殺菌」蔬菜,可預防疾病。這類蔬菜包括:大蒜、洋蔥、韭菜、大蔥等。這些蔥蒜類蔬菜中,含有豐富的植物廣譜殺菌素,對各種球菌、桿菌、真菌、病毒有殺滅和抑製作用。其中,作用最突出的是大蒜,最好生食。
6、要補充足夠的蛋白質
以魚、肉、蛋、奶和豆類為好;要補充維生素:新鮮蔬果如西紅柿、西瓜、楊梅、甜瓜、桃、李等,含維生素C尤為豐富;維生素B類,在谷類、豆類、動物肝臟、瘦肉、蛋類中含量較多。要補充水和無機鹽:可食用含鉀高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豆類或豆製品、海帶、蛋類等。多吃些清熱利濕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烏梅、草莓、西紅柿、黃瓜、綠豆等。

2、夏季養生飲食有什麼?

1、夏天愛上火的伴侶,平常宜多吃些南瓜,能補中益氣、消炎解毒。可將其蒸食,或把南瓜切成小丁煮粥喝,這兩種吃法較為清淡,最宜夏食。

2、入夏,喝苦瓜汁可排毒解熱。苦瓜含贗鹼、尿素類等苦味物質,榨汁飲用能使身體迅速吸收其大量的有用成分,有助解熱防暑、消除委頓。
 3、炎熱氣候喝點兒番茄豬肝湯,豬肝補血,而番茄中有大量的維生素 D,險些是大 西瓜 的10倍,且烹飪時也不易遭到粉碎,最適於夏天潤體美顏。

4、夏日飲食豆類「當家」!炎熱氣候讓人口乾舌燥,飲食宜清淡,少食肥甘厚味,不妨常吃扁豆、綠豆、赤小豆、黑豆等,都可解暑利濕,健脾益腎。

5、空氣溫度升高易使人上火,出現痰多、喉嚨乾燥等不適,此時不妨用 蜂蜜和蘿卜一起蒸著吃,可緩解初夏季候出現的肺火症狀,有清喉之效。

6、立夏後多喝 冬瓜 粥,將適量的冬瓜和 大米 同放鍋中,先武火煮沸,再用文火慢煮,至瓜爛米熟粥稠即可。其可生津止渴,有清熱防暑的功效。

7、夏食虯龍蝦不宜貪多,其屬寒性食物,多吃容易傷脾胃,攝入過多氨基酸,也易造成 消化不良 ,建議每次食用最好不要超過半公斤。


8、長夏時節,消化系統的保護尤為重要,要避免多吃苦寒的工具,如冰大西瓜、特濃的 綠茶 等,這些苦寒之物吃患上過多,會耗損內氣。

3、夏季養生飲食有哪些?

夏季可以吃紅豆紅棗排骨湯比較養生,紅豆去濕氣、紅棗健脾養胃,排骨可以提供人體必需的優質蛋白,維生素,尤其是豐富的鈣質,可以維護骨骼健康,具有益精補血之功效,

4、夏季飲食養生的總原則是

一是宜清淡。
夏天氣溫高,出汗多,飲水多,胃酸易被沖淡,消化液分泌相對減少,消化功能減弱,致使食慾不振,如果過食油膩食物,會傷害脾胃,影響營養消化吸收,因此,夏季宜食綠豆、西瓜、蕎麥、大棗、雞肉、鴨肉、鵝肉、鯽魚、豆漿、梨等清淡食物。
二是宜定時。
夏季一定要按時進餐,不能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這樣不僅會使脾胃生理功能紊亂,還可能會誘發胃病。
三是宜搭配。
夏季飲食要注意食物結構的合理,講究搭配。細糧和粗糧要搭配好,一個星期應吃三餐粗糧;稀的與乾的要搭配好,早上吃麵食、豆漿,中餐吃米飯,晚上一天吃干飯,一天吃稀粥。葷菜與蔬菜要搭配好,以青菜、瓜類、豆類等蔬菜為主,輔以肉蝦類等葷食。
四是宜葯粥。
夏天不適合大補,最好少吃油膩,多吃清熱降暑的食物,如綠豆粥、扁豆粥、荷葉粥、薄荷粥等「解暑葯粥」。
五忌生冷。
炎炎夏季,適當吃些涼食或喝些冷飲會讓人感覺身心舒適,但是,這些食物不宜吃得太多。吃太多會損傷脾胃,影響食慾,甚至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尤其是老年人和兒童,更要注意。
六是忌過飽。
夏天的飲食不能過飽,尤其是晚餐更不應飽食。特別是老人和兒童,他們的消化能力本來就不強,夏季更差,吃得過飽,消化不了,容易使脾胃受損,導致胃病。

5、夏季如何養生食療

夏季養生方法1.冷飲傷胃影響消化
除了外在因素,濕氣內困傷及脾胃也可成病,脾胃負責水谷運化與消化系統,一旦脾胃受損就削弱消化和化濕功能,引致肢體疲倦、消化不良、腸胃不適、心煩口渴等濕困征狀,而這往往跟我們的飲食習慣息息相關。
首先天氣轉熱,大家都比平日愛喝水和冷飲,喝下去雖然涼快,不過人體正常體溫為36℃至37.5℃,突然喝下冷飲會使血管收縮、食道及胃部加上上端的括
約肌收窄,要是大量飲水及經常沖擊胃部,一冷一熱容易令括約肌失調,就會削胃正氣,以致水濕內停,影響消化,輕則引致胃氣脹、胃炎,重則容易導致胃功能失
調。
其次,飲水太多會感到口淡,這時身體就會作出反應,吃些味辣、煎炸油膩的東西刺激脾胃,可是身體卻因灌水太多,腸胃消化不到而形成濕熱,使人心煩,小便短赤;肺弱者則見有咳嗽痰黏,全因中醫認為脾為生濕生痰之源。
夏季養生方法2.慢喝冷飲避吃濃咸
除靠食療調理,另一方面還要改善飲食習慣,養好脾胃,提升內臟運化功能,「夏天飲用冷飲時,不妨先喝一口在口中含不咽數秒,讓身體適應溫度後再緩緩吞
下,減輕飲用時血管快速收縮反應。另為顧及脾胃,太甜太咸、味濃的食物均少吃為妙,因為較難消化,對胃不好,另外亦應戒吃肥膩,容易形成胃部滯脹之物,譬
如麵包、肥豬肉等」。
夏季養生方法3.氣虛容易反覆感邪
處理暑濕,重點當然就是
清熱祛濕,大家可以選用一些具清暑解毒、祛濕解表的葯材製作簡單食療湯水,如板藍根、蘆根、綠豆等,或使用荷葉、藿香等性質微溫微涼的芳香化濕葯材煎煮,
不過本身氣虛者,容易因體弱而反覆感邪,久病難愈,故在祛濕同時亦需補氣,以防黨、玉竹、太子參等材料入湯,以益氣固表。

6、夏季養生在飲食方面應注意什麼

1、夏天飲食要清淡
夏季食慾減退,脾胃功能較為遲鈍,此時食用清淡之品,這有助於開胃增食,健脾助運。如果過食肥甘膩補之物,則致呆胃傷脾,影響營養消化吸收,有損健康。因此,夏季飲食宜注重選擇綠豆、白扁豆、西瓜、荔枝、蓮子、蠶蟲、蕎麥、大棗、豬肚、豬肉、牛肉、牛肚、雞肉、鴿肉、鵪鶉肉、鯽魚、烏龜、甲魚、蜂乳、蜂蜜、鴨肉、牛乳、鵝肉、豆腐漿、甘蔗、梨等。
2、夏天要吃利水滲濕的食物
因為夏天酷熱高溫,氣溫高,濕氣重,也侵入人體,因為天熱,喜冷飲,飲水多,外濕入內,使水濕固脾,脾胃升降,運化功能產生障礙,就會積水為患。常吃利水滲濕的食物能健脾,脾健而升降運化功能恢復,便可以行其水濕。

3、夏天要多吃苦味的食物
如苦瓜等。夏季酷暑炎熱、高溫濕重,吃苦味食物,就能清泄暑熱,以燥其濕,便可以健脾,增進食慾。味酸的食物能收能澀,夏季汗多易傷陰,食酸能斂汗,能止泄瀉。如番茄具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涼血平肝、清熱解毒、降低血壓之功。
4、夏天不能暴飲暴食
能暴飲暴食就是不能過飽,尤其晚餐更不應飽食。諺語說:「少吃一口,活到九十九。」《黃帝內經?素問》指出:「飲食有節」、「無使過之」。老人、小孩消化力本來不強,夏季就更差,吃得過飽,消化不了,容易使脾胃受損,導致胃病。如果吃八成飽,食慾就會繼續增強。
5、夏天飲食粗細搭配
細糧與粗糧要適當配搭吃,一個星期應吃3餐粗糧,稀與干要適當安排。夏季以二稀一干為宜,早上吃麵食、豆漿,中餐吃干飯,晚上吃粥。葷食與蔬菜配製合理,夏天應以青菜、瓜類、豆類等蔬菜為主,輔以葷食。肉類以豬瘦肉、牛肉、鴨肉及魚蝦類為好。老人以魚類為主,輔以豬瘦肉、牛肉、鴨肉。
6、夏季要多吃殺菌蔬菜
夏季是人類疾病尤其是腸道傳染病多發季節。多吃些「殺菌」蔬菜,可預防疾病。這類蔬菜包括:大蒜、洋蔥、韭菜、大蔥等。這些蔥蒜類蔬菜中,含有豐富的植物廣譜殺菌素,對各種球菌、桿菌、真菌、病毒有殺滅和抑製作用。其中,作用最突出的是大蒜,最好生食。

7、夏季怎樣重視飲食養生?

在菜和菜湯中要適量加點鹽,這是由於高溫下,大量出汗,體內有相當量的鹽分隨汗排出。鹽的供給量知,包括普通飲食中的食鹽在內,每日有20—30克即可,也不能太多。

其次,要多喝點飲料,但飲水需注意多次少量飲用,每次不超過300—500毫升,清涼飲料溫度以10攝氏度為宜道。茶葉、可可、咖啡、綠豆湯、烏梅湯,除能補充水分外,還有輕度興奮作用,有助於解除疲勞,改善食慾。在夏天,最好多吃點西瓜,又解渴,又祛暑。

還有,適當補充維生素。回應首先考慮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維生素C等水溶性維生素。一般認為,每日飲食中最好含有維生素B10.5毫克,維生素B20.3克—0.5毫克,維生素C150—200毫克。

最後,要多食些水果、蔬菜、瘦肉、動物內臟、雞、鴨、蛋等。相反,脂肪的供應量應適當減少,若過於油膩,就會引起厭食。夏天,往往食慾下降,所以,在飲食中要注意色、香、答味,並適當吃些粗糧。酸味和辛辣的調味品,有增進食慾作用,可適當多食。

8、夏季的飲食養生該怎麼做?

從立夏到立秋這段時間,其氣候特點是酷熱多雨,人體陽氣此時最易發泄,新陳代謝也極其旺盛。所以在夏季,不僅要防止暑熱之邪傷人;還要為了避而傷了人體陽氣,即還要注意養陽氣。最重要的是重視飲食養生。

在菜和菜湯中zd要適量加點鹽,這是由於高溫下,大量出汗,體內有相當量的鹽分隨汗排出。鹽的供給量,包括普通飲食中的食鹽在內,每日有20~30克即可,也不能太多。

其次,要多喝點飲料,版但飲水需注意多次少量飲用,每次不超過300~500毫升,清涼飲料溫度以10℃為宜。茶葉、可可、咖啡、綠豆湯、烏梅湯,除能補充水分外,還有輕度興奮作用,有助於解除疲勞,改善食慾。

還有,適當補充維生素。應首先考慮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維生素C等水溶性維生素。一般認為,每日飲食中最好含有維生素B10.5毫克,維生素B20.3~0.5毫克,維生素C150~200毫克。

最後,要多食些水果、蔬菜、瘦肉、動物內臟、雞、鴨、蛋等。相反,脂肪的供應量應適當減少,若過於油膩,就會引起厭食。夏天,往往食慾下降,所以,在飲食中要注意色、香、味,並適當吃些粗糧。酸味和辛辣的權調味品,有增進食慾作用,可適當多食。要多喝些防暑飲料,如酸梅湯、西瓜汁等。

9、夏季養生有哪些飲食宜忌?

夏天出汗多,飲水多,胃酸被沖淡,消化功能減弱致使食慾不振。因此,夏季飲食應清淡而又能促進食慾,這樣才能收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少油膩,多苦酸少食過於油膩的大魚大肉及用糯米、黃米等製作的黏滯性食物,人食用後容易積滯於胃內,使胃液分泌增多、加重胃腸負擔、影響胃動力,出現返酸等症。要適當多吃一些苦味的食物,如苦瓜等。夏季吃苦味食物,就能清泄暑熱,增進食慾。同時,中醫認為,味酸的食物能收濕利澀。夏季汗多傷陰,食酸能斂汗,止泄瀉。

少辛辣,多清淡夏季食慾減退,脾胃功能較為遲鈍,此時食用清淡之品,有助於開胃增食,健脾助運。一些人錯誤地認為進食一些辛辣食物,能夠增進食慾。可是辛辣食物會刺激胃黏膜,從而引發胃炎、胃潰瘍等症。飲食清淡,並非頓頓吃稀食素,而應該保證足夠的營養,供應充足的蛋白質和維生素。

少食溫熱性食物食物有性味之分,人體有寒熱之別。體質偏熱的人夏季尤其要少吃溫熱性、熱性食物。熱性食物主要有羊肉、狗肉、草魚、桂圓、椰子等。

少冷品,多溫水老人脾胃消化吸收能力已慢慢衰退,在夏季又要受到暑熱濕邪的侵襲,影響了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如吃生冷食物、飲冷飲,就會損害脾胃,導致泄瀉、腹痛之症發生。要留心補充水、鹽。單純補充水、鹽時,可視出汗多少而定,一次飲水量不宜太多,可採取少量多次的飲水方法,水溫以10℃上下為宜。粥、湯是每天飲食中不可缺少的內容,能夠補充水、鹽的丟失,又易消化吸收。

與夏季飲食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