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同體質養生方法既不同,那怎麼判斷自己的體質?
中醫學的角度上將人區分成了不同的體質,那麼怎麼判斷自己的體質呢?
怎麼判斷自己的體質
平和體質
平和體質是正常體質,這類人體形勻稱健壯,面色、膚色潤澤,頭發稠密有光澤,目光有神,唇色紅潤,不易疲勞,精力充沛,睡眠、食慾好,大小便正常,性格隨和開朗,患病少。
痰濕體質
痰濕體質的人,體形肥胖,腹部肥滿而松軟。容易出汗。經常感覺導肢體酸困沉重、不輕松。經常感覺臉上一層油,嘴裡常有黏黏的或甜膩的感覺,嗓子老有痰,舌苔較厚,性格比較溫和,舌苔厚膩。患病傾向,易患消渴、中風、胸痹等。
濕熱體質
濕熱體質的人,面部和鼻尖總是油光發亮,臉上容易生粉刺,皮膚容易瘙癢。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裡有異味,大便粘滯不爽,小便有發熱感,尿色發黃,女性常帶下色黃,男性陰囊總是潮濕多汗。患病傾向是瘡癤、黃疸等病。
氣郁體質
氣郁體質的人,體形偏瘦,常感悶悶不樂、情緒低沉,容易緊張、焦慮不安,多愁善感,感情脆弱,容易感到害怕或容易受到驚嚇,常感到乳房及兩脅部脹痛,常有胸悶的感覺,經常無緣無故地嘆氣,咽喉部經常有堵塞感或異物感,容易失眠。神情抑鬱、憂慮脆弱。患病傾向有失眠、抑鬱症、神經官能症、乳腺增生等。
血瘀體質
血瘀體質的人,面色偏暗,嘴唇顏色偏暗,舌下的靜脈瘀紫。皮膚比較粗糙,有時在不知不覺中會出現皮膚淤青。眼睛裡的紅血絲很多,刷牙是牙齦容易出血。容易煩躁、健忘、性情急躁。
特稟體質
特稟體質是一類特殊體質特殊的人群。有的即使不感冒也經常鼻塞、打噴嚏、流鼻涕,容易患哮喘。容易對葯物、食物、氣味、花粉、季節過敏,有的皮膚容易起蕁麻疹,皮膚常因過敏出現紫紅色瘀點,瘀斑,皮膚常一抓就紅,並出現抓痕。
氣虛體質
氣虛體質的人經常感覺疲乏、氣短、講話的聲音低弱、容易出汗、舌邊有齒痕。患病傾向有容易感冒,生病後抗病能力弱且難以痊癒,還易患內臟下垂比如胃下垂等。
陽虛體質
陽虛體質的人,肌肉不健壯,時感手腳發涼,胃脘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冷,衣服比別人穿得多,夏天不喜吹空調,喜歡安靜,吃或喝涼的食物不舒服,容易大便稀溏,小便顏色清而量多。性格多沉悶、內向。患病傾向,易出現寒病,腹瀉、陽痿等。
陰虛體質
陰虛質的人體形多瘦長,經常感到手、腳心發熱,臉上冒火,面頰潮紅或偏紅,耐受不了夏天的暑熱,常感到眼睛干澀,口乾咽燥,總想喝水,皮膚乾燥,性情急躁,外向好動,舌質偏紅,苔少。患病傾向為易患咳嗽、乾燥綜合征、甲亢等。
那麼你屬於哪一種體質呢?
2、血虛體質宜採取哪些養生法?
血虛體質,是中年人常見的體質,其體質特點是:面色蒼白無華或萎黃,唇色淡白知,頭暈眼花,心悸失眠,手腳有時發麻,舌質淡,脈搏又細又無力。其養生方法是:
1.要謹防「久視傷血」:意思是長時間視物,會損傷血。中醫認為,「肝開放於目」,眼睛的好壞,依賴於肝所藏血的供應。因此,不可長時間看書、寫作,以防「久視傷血」。血虛之人,本來血液已不足,若再傷血,就更道不足了。「血虛則痛」,痛,即疼痛,這是得病時最常見的症狀之一,究其原因,血虛是最重要的。
2.要加強飲食調養:可多食一些有補血生血作用的食物,如桑椹、荔枝、松子、黑木耳、菠菜、胡蘿卜豬肉、回羊肉、牛肝、羊肝、甲魚、海參、平魚等食物。
3.注意葯物養生:可常服當歸補血湯、四物湯,或歸脾湯。若氣血兩虛,則須氣血雙補,用八珍湯、十全大補湯,或人參養榮湯,亦可答改湯為九長久服用。
4.在精神修養方面:血虛的人,時常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故應振奮精神。
3、陽虛體質宜採取哪些養生法?
所謂陽虛體質,是指人體各種功能性的體質,其體質特點是形體白胖,面色淡白無華,時常倦怠,不耐勞力,動則喘促,平素惡寒喜暖,小便清長,大便時稀,唇淡口和,常自汗出,脈沉乏力,舌淡胖有齒痕,喜過春大、夏天,不喜秋冬。其養生方法是:
1.在精神方面:此種體質之人,常表現出情緒不佳。如肝陽虛者善恐,心陽虛者善悲。因此,要善於調節自己的情感,消除或減少不良情緒的影響。
2.環境調攝:此種人適應寒暑變化之能力差,稍微轉涼,即覺冷不可受。因此,在嚴寒的冬季,要「避寒就溫」,而在春夏之季,要注意培補陽氣,「無厭於日」。有科學家指出,如果能在夏季進行20~30次日光浴,每次15~20分鍾,可大大提高適應冬季嚴寒氣候的能力。又因為夏天人體陽氣趨向體表,毛孔、腠里開疏,陽虛體質之人切不可在室外露宿,睡眠時不要讓電扇直吹;有空調設備的房間,要注意室內外的溫差不要過大,同時避免在樹蔭下、水亭中及過堂風很大的地方久停。若在夏季不注意防寒,只圖一時之快,容易造成手足麻木不遂或面癱等中醫所謂的「風痹」病的發生。
3.要加強體育鍛煉:祖國醫學認為「動則生陽」,故陽虛體質之人,要加強體育鍛煉,春夏秋冬,堅持不懈,每天進行1~2次。具體項目,因體力強弱而定,如散步、慢跑、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內養操、工間操、球類活動、各種舞蹈活動等。亦可常作日光浴、空氣浴,強壯衛陽。
4.在飲食調養方面:應多食有壯陽作用的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雞肉;根據「春夏養陽」的法則,夏日三伏,每伏可食附子粥或羊肉附子湯一次,配合天地陽旺之時,以壯人體之陽,最為有效。
5.注意葯物養生:可選用補陽祛寒、溫養脾腎之品。常用葯物有鹿茸、海狗腎、蛤蚧、冬蟲夏草、巴戟天、淫羊霍、仙茅、肉蓯蓉、補骨脂、胡桃、杜仲、續斷、菟絲子等。成方可選用金匱腎氣丸、右歸丸或全鹿丸。若偏心陽虛者,用桂枝甘草湯肉桂常服,虛甚者可加入參;若偏脾陽虛者,選理中丸或附子理中丸。
4、陽虛體質養生方法有哪些?
精神調養:《黃帝內經》中說:「肝氣虛則恐」
5、中醫養生的最適合的方法是什麼
我覺得根百據個人體制來養生是最適合我們中國人的保健方法了,清晰的辨認出自己的體質,了解度自己為什麼比別人怕冷,為什麼比別人怕熱,針對個人的需要,明白什麼事保健,知吃什麼保健,道怎麼樣保健!才是最關鍵的!
其實我們想要了解這一塊,知道自版己的體質是什麼樣子的,也不是什麼難事,您只要您去百度搜索:「玉機權堂」三個字,我想對你就會有所幫助!
6、氣虛體質宜採取哪些養生法?
氣虛,即氣不夠用,是指維持生命活動的各種功能低下,其體質特點是:形體消瘦或偏胖,平素身體倦怠、乏力,面色白光白,語聲低怯,常自汗出,動則尤甚,心慌、心跳、健忘、舌淡苔白,脈虛弱。其養生方法是:
1,堅持氣功鍛煉,尤其宜作養腎功,因為腎為元氣之根。具體做法如下:
屈肘上舉:端坐,兩腿自然分開,雙手屈肘側舉,手指伸直向上,與兩耳平。然後雙手上舉,以兩脅部感覺有所牽動力度,隨即復原,可連做十次。本動作對氣短、吸氣困難者,有緩解作用。
拋空:端坐、左臂自然屈肘,置於腿上,右臂屈肘,手掌向上,做拋物動作三至五次,然後,右臂放於腿上,左手做拋空動作,與右手動作相同,每日可做五遍。
盪腿:端坐,兩腳自然下垂,先慢慢左右轉動身體三次,然後,兩腳懸空,前後擺動十餘次。本動作可以活動腰、膝,具有益腎強腰的功效。
摩腰:端坐,寬衣,將腰帶松開,雙手相搓,以略覺發熱為度;再將雙手置於腰間,上下搓摩腰部,直到腰部感覺發熱為止。搓摩腰部,實際上是對腰部命門穴、腎俞、氣海俞、大腸俞等穴的自我按摩,而這些穴位大多與腎臟有關。待搓至發熱之時,可起到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溫腎壯腰之作用。
2.在飲食調養方面,可常食粳米、糯米小米、黃米、大麥、山葯、燦米、莜麥、土豆、紅棗、胡蘿卜、香菇、豆腐、雞肉、鵝肉、兔肉、鵪鶉、牛肉、狗肉、青魚、鰱魚。若氣虛甚,當選用「人參蓮肉湯」補養。具體做法是:先將10克人參,10枚去芯蓮子放在碗內,加水發泡,加入冰糖30克。將盛葯物的碗置蒸鍋內,隔水蒸燉一小時,食和時,喝湯,吃蓮肉。
3.葯物養生:平素氣虛之人宜常服金匾薯蕷丸。若偏脾氣虛,宜選四君子湯,或參苓白術散;若偏肺氣虛,宜選補肺湯;若偏腎氣虛,多服腎氣九。
7、血虛體質的養生方法有哪些?
血虛體質的人,經常頭暈目眩,面色黃白,體質乏力,失眠、多夢,知嘴唇蒼白,脈象細弱。此種體質者,不可過度用腦,道通過聽音樂,觀看相聲、啞劇等,以振奮精神;也可選擇散步、太極拳等鍛煉項目。飲食調養宜常食荔枝、松子、黑木耳、菠菜、胡蘿卜、畜肉、甲魚、海參等食物。也可在醫生指導下,選服當歸補血湯、四物湯專或歸脾丸。若氣血兩虛者,宜服八珍湯、十全大補丸或人參養榮丸。葯膳中可選當歸、黃芪、黃精、熟地、首烏、桂圓、西屬洋參等葯物。
8、常見養生方法有哪些?
9、最好的養生方法
1.盡量早睡,並睡足7個小時;
2.晨起做5分鍾腹式呼吸;
3.早餐吃一份針zd對你體質類型的養生粥(如恬愉體質養生食方);
4.上午辦公間隙,花五分鍾練習恬愉辦公室養生功法;內
5.吃一份細嚼慢咽的午餐;
6.午餐後小憩;
7.喝一杯針對你體質類型的養生下午茶(如恬愉體質養生茶方);
8.下午辦公間隙,花五分鍾按摩合谷穴、內關穴和足三里穴;
9.適量的容步行,或其它有氧運動;
10.學會克制的晚餐;
11.感受和培育親情、友情和愛情;
12.靜坐片刻,感恩今天的所有,把焦慮、憤怒、憂愁、沮喪排遣干凈。
10、不同的體質,養生的方法也是不一樣的,如何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體質呢?
隨著現在養生意識的提高,很多年輕人也都開始加入了廣場舞,保溫泡枸杞的養生隊伍里來。條件比較好的更是會選擇各種保健品來提高養生的效率。但我們要知道,其實養生的方法也要根據自己的體質來選擇,否則也可能會背道而馳。我們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如何判斷自己的體質?
1、經驗判斷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身邊的人說自己是寒性體質或者易上火體質。其實他們並不一定去醫院做了檢得出來的結果,更多的是依靠自己平常的狀態和表現來判斷的。比如經常腹瀉、手腳冰涼、受寒感冒,就判斷自己是寒性體質;如果一年四季不斷大便乾燥,喝水比平時少了就會上火發炎,那可能就是易上火體質。
2、正規檢查
如果自己不確信或者想尋求更精確的答案,還是應該做正規檢查的,咨詢有經驗的專業醫生,通過正規的檢查來判斷自己的實際問題,這也是我們最推薦的辦法。這樣判斷下來的體質也最科學,最為准確。靠經驗可能會因為一些特殊情況而影響判斷,選擇了錯誤的養生方式。
看到這里的朋友,相信大家對如何正確養生有了一個新的認識。我們想要更好的保養自己的身體,首先是要弄清楚自己的體質究竟屬於哪一種,到底易受寒還是易上火又或者易過敏。然後再選擇適合的保健品或養生食材進行調理,這樣才能達到真正預想的養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