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陰陽與養生

陰陽與養生

發布時間:2020-05-02 03:13:48

1、何為養生?陰陽調和?

沒錯,。只是這個自答的答案太大了。

2、陰陽平衡技術在養生修煉中的重要性

陰陽平衡養生即中醫養生法.其理論基礎知是對人體陰陽進行調節,達到平衡狀態.如果按照中醫的陰陽理論,如果一個人達到絕對的陰陽平衡道就會長生不老,當然,這只是理論是的.
一般來說:要想達到陰陽平衡狀態,是以中醫的陰陽為基礎,通過一定的技術來達到的.這些技術包括一.中醫葯調理.二.體育鍛煉.三.氣功修習.這幾點一般都是同時進行的版.但有主次之分.把以上順序顛倒過來就是它的主次了.
要想以陰陽養生,建議找個明師,但不是名師.權這一點最重要.不然是很難有大的收獲的.

3、請從陰陽角度來解釋養生?

如果你現在百沒有任何不適的話,那你現在就是陰陽調和之體。
「男性陽氣重,女性陰氣重」是從度性格來分的,不是從形體來分的。另外是說男性容內易傷氣,女性容易傷陰。
如果你強行調理陽氣的話,勢必會導致你體內陰陽失調容。

4、如何正確的養生?

5、中醫為什麼分陰陽?

中醫學認為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是陰陽兩個方面保持著對立統一的協調關系的結果。人體的物質基礎屬陰,而生理功能活動屬陽,二者互相依存。生理活動以物質為基礎,而生理活動的結果又不斷促進物質的新陳代謝。如果人體的陰陽不能相互依存,相互為用,人的生命就會中止。

中醫養生為什麼講陰陽平衡?  
  

中醫認為:陽化氣,陰成形,陰陽與人體健康是密不可分的。「物不平則鳴,人不平則病」。當人體的內部環境和自然界這個外環境不平衡的時候,人的體溫就開始不正常,人就會不舒服,這意味著邪氣已經侵入人體,當邪氣繼續深入,侵入肺部,再侵入腎臟,情況會更糟,這就是臟腑之間的不平衡了。所謂生病,實際上就是人體的很多地方失去了平衡,而這時我們要做的,就是讓人體重新恢復陰陽平衡。


《黃帝內經》說:「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上古長壽之人懂得順應四時而養生,他們的身體處於陰陽平衡狀態,而現代社會中的人,生活節奏很快,工作壓力又大,不同程度的亞健康狀態就伴隨著我們。

 中醫治病養生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方劑,而不是單純的一、兩味葯,因為方劑有合理的組合,能照顧全面。歷代的名方不下千餘首,要辨證地選擇,才會有效。中醫無論治病養生,一旦用葯,首先就要辨陰陽,分寒熱。不要以為陰陽是抽象的哲學名詞,一般人搞不懂,其實一旦結合臨床,就很具體實在。《黃帝內經》說:「陽勝則身熱,陰勝則身寒」。「陽虛生外寒,陰虛生內熱」。陽虛的人怕冷,陰虛的人怕熱,這是最典型的特徵,就是俗話說的,有的人屬於寒體,有的人屬於火體。

陽虛有寒的人除了怕冷之外,往往體溫低,基礎代謝低,心跳慢,精力不足,睡眠時間長。陰虛有熱的人除了怕熱之外,往往精力充沛,思維活躍,容易出現口苦、大便干結、咽喉疼痛等「上火」的現象。

兩種不同的體質,主要來自於遺傳,有的則是後天營養失衡或患病所致。人的一生,由於內分泌的原因,體質也可能要發生一些階段性改變,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還有的人屬於陰陽兩虛、或寒熱錯雜,或外有寒、里有熱,在用葯養生的時候,要細心地剖析。

除了考慮陰虛、陽虛,寒體、火體之外,還要分先天、後天,這是治病養生的根本。「先天之本在於腎,後天之本在於脾胃」。中醫的腎,不是指西醫的腎臟,而是指人體的三大功能,即泌尿功能,生殖功能,生長、發育、衰老的機制,中醫的脾胃,也不是指西醫的脾臟、胃,而是指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代謝的三大功能。必須根據各人的不同情況,抓住兩個根本進行合理的調節,才能獲得長壽。

例如六味地黃丸是中醫廣泛用於治療腎陰虛的「祖方」,共六味葯:熟地補腎,山葯補脾,山萸肉補肝,復又以澤瀉利腎中之水,茯苓祛脾中之濕,丹皮清肝中之火,稱作「三補三瀉」。名曰補腎,實則肝、脾、腎兼顧,著眼於整體;雖是補劑,卻補中有瀉,給邪以出路。葯味平和,剛柔相濟,開合適度,非常符合中醫「扶正祛邪」的根本原則,完美體現了中醫的辯證法思想。

由於它整個葯性偏涼,所以主要適合於腎肝脾的陰虛證。中老年人經常出現腰酸膝軟、舌紅口乾、頭暈耳鳴等症狀時,用以養生,是對證的,長期服也不會有副作用。慢性腎炎、婦女更年期等屬於腎陰虛的人也適合。然而,腎陽虛弱的人,會越服越怕冷,脾胃氣虛的人,服了拉肚子,火氣旺的人,服了咽喉疼痛,長痘疹。有些人根本不懂中醫要辨證論治的道理,說要養生,統統開六味地黃丸,出現了不適,就把賬算在中葯「有毒副作用」的頭上,豈不冤哉!

6、請教一下各位養生專家講一下陰陽平衡的養生原理,如果陰陽不平衡,人體就會出現不合適的情況?

根據陰陽學說,人體也分陰陽的,臟腑分陰陽,部位分陰陽,如上部為陽,下部為陰,心肺屬陽,肝腎屬陰等。陰陽存在相互依存,相copy互消長的關系,如果這種關系出百現錯亂,人體也就出現毛病了。
若陰太重,則傷陽,從而就有熱證的出現,反之出現寒症。中醫認為,疾病發生的根本原因是度陰陽的不協調,而人作為一個整體,局部的疾病會在表象中體現出來,如脈象、氣色、眼神、頭發等,中醫通過望聞問切即可探查出。

7、陰陽平衡與健康的關系有哪些?

中醫認為人體陰陽平衡則百病不生,陰陽失調則疾病纏身,中醫養生保健講究的就是陰陽平衡。

8、陰陽平衡的養生之道

人體的生命是由於陰陽運動、陰陽氣化所產生,凡是向陽光的、外向的、明亮的、上升的、溫熱的都屬於陽;凡是反過來背陽光的、晦暗的、下降的、寒涼的,都是陰。對於人體,頭為陽,腳為陰,體表為陽,內臟為陰,六腑為陽,五臟為陰,氣為陽,血為陰。如果陰陽能夠平衡,那麼人的氣血充足,精力充沛,五臟安康,人的氣色就會非常好。 如果陽氣不足,不要忘記采吸陽氣。陽氣不足多為陽虛,陽虛就是人體的某一個臟器功能偏衰、減退。具體表現出產熱不足,手腳發涼,少氣、乏力、疲倦,脈搏很弱。陽虛的人適宜選擇面南的屋。
陽虛就要采陽,晴天的時候,到南方、到東方、到向光的地方,讓陽氣充分地營養身體。早上日出的時候,面向東方做深呼吸,陽氣可以從鼻孔,還有從人體的各個皮膚腠理、毛孔進入人體。中午11點~1點這個時候,可睡覺養陽,靜卧或靜坐15~30分鍾,最好是能夠半躺或者平躺下去。因為按照中醫的理論,肝臟管人體的疲勞及血液分配,如果中午的時候能夠平躺一下,哪怕是15分鍾,對人的肝臟保護有很大作用。肝臟保護好了,血液分配得很好,能夠保證大腦的供血,那麼下午的精力一定會很好。如果住在高樓,可以將面向南方的窗戶打開,讓陽氣進到屋裡,進到人的身體。 陰和陽同樣重要,因為陰陽是互相的,陰是陽的基礎,無陰則陽無以化,陽就沒有辦法氣化,沒有陽,陰就沒有動力。陰虛的情況很多是久病傷陰,或者是勞累過度,或者是肝氣不舒引起的化火傷陰。陰虛的人,可選擇面向北的屋子。
陰氣不足的人,養生可以在夜晚的時候,吃過晚飯,面對著月光,在戶外散步,這個養陰效果非常好。還有在低窪的地方,因為高的地方陽氣重,低的地方陰氣濃,在低的地方散步可以采吸很多陰氣,如:海邊、山林、河畔、湖邊等地方。
可以說,維護了陰陽的平衡,生命就會健康長壽。

9、如何平衡陰陽,踏上養生大道?

黃帝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故積陽為天,積陰為地。陰靜陽躁,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陽化氣,陰成形。養生的宗旨最重要的就是維護生命的陰陽平衡,陰陽平衡是生命的根本,陰陽要是平衡,那麼我們人體就能夠健康,如果陰陽失衡,那麼就會患病,就會早衰,甚至於死亡。 根據外為陽、內為陰;上為陽,下為陰;背為陽,腹為陰的規律,則人之皮毛在外為陽,臟腑在內為陰;頭在上為陽,足在下為陰。

人體的健康與否,決定於陰陽的是否調和,如《黃帝內經》所說:「陰平陽秘,精神乃治」。人體攝取飲食後,經過脾、胃的腐熟運化,將營養物質運送至全身各處,使肉體增長強壯、使生命活動力旺盛。食物消化後有形的廢料,由前後二陰排出。人體之陰陽若是保持在平衡的情況下,人體就健康。 人體陰陽失去平衡後,就會表現出各種症狀來,古人對症狀的分類,也是用陰陽來代表和說明的。陽證,一般表現的症狀是:發熱、 口渴、脈數(快)等,這類症狀,古人又稱為熱(即陽)證。陰證,一般表現的症狀是:不發熱,口不渴、手足冷、脈遲(慢)等,這類症狀,古人又稱為寒(陰)證。這就是《黃帝內經》所說的:「陽勝則熱,陰勝則寒」。

另陰陽偏衰,是指陰或陽低於正常水平的失調,其一方低於正常水平,而另一方保持正常水平,或雙方都不同程度的低於正常水平,故出現虛證。陰不足,陽正常則 陰虛生內熱;陽不足,陰正常則陽虛生外寒;陰陽雙方都不同程度的不足,則虛寒、虛熱並見或陰陽兩虛。這就是《黃帝內經》所說的「陰虛生內熱,陽虛生外寒」、「陰陽兩虛」證。

那麼我們怎麼樣維持生命陰陽平衡呢?我們知道人的生命儲備是有限的,任何一個產品,包括生命,包括一個人,能量的儲備都是有限的。那麼我們要合理的安排,我們的生命好比是燃燒著的一根蠟燭,燃燒得越旺,熄滅得越早。所以,我們生命養生,維護生了命陰陽平衡要注意節能養生這個問題。節能養生包括靜養生、慢養生和低溫養生,這三大法寶。我們節能養生的目的是為了保護陽氣和陰氣,避免不必要的損耗,從而維護生命的陰陽平衡。

現在,很多人陷入了這樣的怪圈:前半生靠健康換金錢,後半生用金錢換健康。跳出這一怪圈,關鍵是我們要從現在做起,在生活上遵循「陰陽之道」。

這是一個年輕的成功男士的聚會。在談完生意談完妻子女友之後,開始談論自己的身體狀況。32歲的那一位有脂肪肝,34歲的那位高血脂,剛剛30歲的那位血液粘稠……一不留神間,啤酒肚長上了,肝也出現問題,缺少鍛煉的身體有了心血管疾病,天天開車上下班坐電梯上下樓的腿偶爾爬幾層樓就開始氣喘,頸椎和肩也開始發痛,種種亞健康症狀出現……

人生有三件事不能等:對父母的孝心、子女的教育和自己的健康。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三高」、肥胖等各種威脅身體健康的疾病也隨之而來。實際上,按照人體細胞的功能來說,人活到120歲以上沒有問題。問題在於我們「以酒為漿、以妄為常、以欲竭其精」,吃喝玩樂是「務快其心、逆於升樂、起居無節」,違反了自然界的規律,精氣神受到損傷,自然不能安享天年。

而在中醫看來,人的身體和自然界一樣,也由陰陽兩種重要元素構成。真正的大葯在人體自身,養生的關鍵在於「陰陽平衡」,用當下流行的話來說,就是以身心的和諧,增強自己的免疫能力,從而獲得健康。

陰陽平衡之道在於「節制」

中醫養生的核心在於人道與天道的融合,也就是說人類的活動必須遵循自然界的內在規律。中醫養生的法則是藏精、守神和法時。按照這些原理平衡陰陽,關鍵就是「節制」:運動適量、精神恬淡、飲食適度。

人體一旦陰陽失調,就容易生病。調理的辦法就是平衡陰陽藏精、守神和法時。藏精就是保住生命之本的腎精,守神就是養神,精神上恬淡虛無,少煩神,法時就是遵循自然界的四時交替,於每日的子時(夜裡11點—1點)和午時(中午11時—13時)睡眠,少吃反季節的食物。

具體說來,我們要在了解自己體質的基礎上,節制運動、飲食和情緒。例如,龜蛇的長壽奧秘在於適量運動,動靜結合,節奏慢、節能好,生命儲備耗損小。對人而言,做到這一點最好的運動方式是走路和打太極拳。「要想活得好,必須吃得少。」我們一個星期至少應有1—2次「辟穀」,讓腸胃也來個格式化,從而減輕腸胃和全身的負擔。節制情緒方面,盡可能做到精神內守,為人處世不妨「沒心沒肺」一些,盡可能保持一顆童心。因為大喜傷心、大怒傷 肝、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

平衡陰陽,調節美麗

古人稱美容為易容術,所謂「易」者,上部為「日」、下部為「月」,此詞乃內含陰陽日月變化之意,因此所謂易容,究其實質就是調節陰陽,以抹去歲月之痕跡、 改變人身之容貌,從這個意義講中國傳統美容醫學也是一門陰陽調節之術。它根據不同時段、時期,自然界和人體的陰陽消長變化,采陽補陰、采陰補陽、瀉陰補陽、瀉陽補陰,以達到維持人體自身、人與自然的陰陽平衡,駐顏美容、頤養天年之目的。

不同的體質,保持美麗的方法也不一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看到,有的人比較怕熱,有的人比較怕冷,有的人比較文靜,而有的人比較活潑……從中醫的角度 ,這是因為人的體質不同,有的人偏陰,有的人偏陽。針對這一點,在平時的美容養顏過程中要注意在飲食、著裝、心態等方面加以調節,如下表所示:

陰陽不同體質的美麗方案

與陰陽與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