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養生湯的功效

養生湯的功效

發布時間:2020-05-02 03:12:34

1、秋季養生湯有什麼功效?

秋季主要滋陰潤燥。

秋天,天氣慢慢轉涼,古人認為,這是陽氣收斂的現象。實際上,是人本機能經過盛夏的激越亢奮之後,進入半休養和補充的階段。表現為,外界悲秋清涼,內則余熱未消,人的感覺便是乾燥異常。飲食宜甘、宜潤,保肺為上,兼泄余火,切忌辛燥。

可選用如下養生湯。

塘葛菜煲生魚:鮮塘葛菜一斤,生魚一斤(去鱗和內臟),瘦肉二兩,蜜棗四枚,老薑30克,果皮1/8個,清水18碗,明火煲取10-12碗,收湯後調味,供8-10人用。功效:養陰、清肺、潤燥。特點:成湯清撤鮮美。

川貝南北杏煲豬肺:豬肺半斤,瘦肉二兩,豬骨四兩,川貝25克,南北杏各一兩,蜜棗5枚,老薑30克,前法收湯,供8-10人用。功效:潤肺化痰,順氣止咳。特點:成湯杏香四溢,甘醇滋潤。

五爪龍菊花土鯪魚:土鯪魚一斤(去鱗臟),五爪龍三兩,鮮菊花三兩,蜜棗四枚,老薑30克,前法收湯,供8-10人用。功效:潤肺益氣養顏。特點:菊香飄溢,味美清甜。
霸王花煲豬肘:連皮豬肘一斤,霸王花二兩,章魚一兩,豬骨四兩,蜜棗五枚,果皮1/4個,前法收湯,供8-10人用。功效:清肺、滋潤、潤肺。特點:清淡之中見濃郁,氣味香濃。

蘋果雪梨煲瘦肉:蘋果六兩,雪梨四兩,豬骨一斤,瘦肉三兩,果皮革1/4個,前法收湯,供8-10人用。功效:滋肺、養顏、潤燥。特點:甘甜美味,果香四溢。
沙參玉竹煲豬(月+展):豬(月+展)四兩,豬骨二兩面三刀,海蛤二隻,沙參50克,玉竹50克,蜜棗4枚,老薑25克,前法收湯,供8-10人用。功效:養陰清肺,潤肺益氣。特點:味甘鮮美,醇怡。

龍牙合麥冬煲豬腳:豬腳一斤,瘦肉二兩,臘鴨頭二兩,龍牙合50克,麥冬30克,花生仁50克,蜜棗4枚,老薑20克,果皮1/8個,前法收湯,供8-10人用。功效:滋肺補腎,益陰潤燥。特點:略帶膠怡,醇香露滑。

花旗參田七煲雞:老雞斤半,花旗參30克,田七頭20克,蜜棗5枚,老薑25克,前法收湯,供8-10人用。功效:益氣強心補腦。特點:醇香之中回參之甘飴。

2、養生湯效果怎樣?

3、男女都能喝的養生湯有哪些

一、當歸紅棗排骨湯 原料:排骨,枸杞,紅棗,當歸。做法:排骨焯水,洗凈血水放入沙鍋加入枸杞紅棗當歸,蔥,薑片,大火燒開,再小火燉至排骨變爛,鹽,雞精調味即可。 功效:紅棗中富含鈣和鐵,對防治骨質疏鬆 、產後貧血有重要作用,中老年人更年期經常會骨質疏鬆,正在生長發育高峰的青少年和女性容易發生貧血,大棗對他們會有十分理想的食療作用,其效果通常是葯物不能比擬的。紅棗具有補虛益氣、養血安神、健脾和胃等功效,是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倦怠無力、失眠等患者良好的保健營養品。紅棗對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貧血、過敏性紫癜等症有較好療效。
二、蓮子桂圓湯 原料:蓮子、桂圓肉,紅棗,冰糖適量。做法:將蓮子泡發後去皮、心洗凈,與洗凈的桂圓肉、紅棗一同放入砂鍋中,加水適量煎煮至蓮子酥爛,加冰糖調味。睡前飲湯吃蓮子、紅棗、桂圓肉,每周服用1~2次。功效:桂圓有補心脾,益氣血,健脾胃,養肌肉,思慮傷脾,頭昏,失眠,心悸怔忡,虛贏,病後或產後體虛,及由於脾虛所致之下血失血症。所以桂圓適宜神經性或貧血性或思慮過度所引起的心跳心慌、頭暈失眠者食用。蓮子桂圓湯具有補心血、健脾胃功效,適用於貧血乏力、神經衰弱。
三、杞子紅棗煲雞蛋 原料:枸杞子,紅棗,雞蛋。做法:三樣食材一同煮,蛋熟後去殼再同煮10分鍾。吃蛋飲湯,每天或隔天1次。功效:有補虛勞、益氣血、健脾胃等功效。可治療貧血症,可用於體質虛弱、頭暈眼花調理。
四、黃豆雪梨豬腳湯 原料:雪梨、大豆、豬腳、薑片、鹽。做法:豬腳加入薑片焯水去異味,分成塊,加入去核切塊的雪梨、大豆和一塊姜,加足清水煮到滾開蓋維持旺火繼續沸煮15分鍾轉慢火再煲1個小時,湯就煲好了,喝之前根據個人口味加鹽調味。功效:常喝梨湯對身體很有好處,梨子自古就有「百果之宗」的美譽,用雪梨來做湯,更可以祛咳潤肺,清心美膚。雪梨大豆豬手湯,對於光滑皮膚、緩解聲沙、口乾有明顯的效果,還能降血壓和滋養清熱。

4、什麼是養生湯?有什麼作用?

所謂養生湯,顧名思義就是具有食療、養生效果的湯品。養生湯屬於中醫食療中最經常用到的方法,簡單而且非常有效。zd用通俗的話說,養生湯就是根據傳統中醫原理,使用食材搭配、葯食同源等方法,用某種、幾種食材加工製作出來的一種有營養的湯。

養生湯的作用:

養生湯適合調養體質,養生保健。

常言道:「春氣之應,養生之道回也。」常說秋冬是「進補」的大好時節,稱之為「補冬」。其實春天更應注意飲食調養,以保健康。中醫學認為:「人與天地相應」,意思是人體的生理機理應與四季氣候的變化密答切相應。

5、養生湯有哪些種類

第一款,羊肉湯。
中醫著名方劑「當歸生薑羊肉湯」,即葯肉同煮,吃肉喝湯,具有溫陽補血、活血祛寒的功效。對防治氣血虛百弱、營養不良、四肢厥冷、腰膝酸軟、產後腹痛、老年體弱等有一定的作用。羊肉加魚肚和黃芪一同燉湯喝,具有溫補陽氣、強骨健脾、增強度抵抗力的作用。
第二款,骨頭湯。
冬季,常喝些骨頭湯,可以補充機體所需的骨膠原、鈣、磷脂等,增問強骨髓的造血能力,加強抵抗力。同時,還能促進傷者(特別是骨折患者)的康復,減緩衰老過程。
原料:扇子骨500克,直通骨1000克,尾脊骨500克,碎骨500克,蔥結1小扎,答生薑1小塊,黃酒50克,清水5公斤。特色:香而肥膩。適用菜餚:清燉獅子頭等。
第三款,喝雞湯。
尤其是母雞湯中的特殊營養成分,可以加快咽喉及支氣管黏膜的血液版循環,增加黏膜分泌,及時消除呼吸道黏膜上的細菌和病毒。對治療咳嗽、感冒、哮喘等疾病有較好的效果,特別是對老、弱、病者過冬權很有利。
原料:烏雞1隻香蔥2棵生薑1小塊料酒2小匙精鹽2小匙味精1小匙

6、養生湯有哪些?

養生湯,就是具有食療、養生效果的湯品,詳細說可太多了

以四季養生來講

春季

一年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是養生的最佳時機。醫學上認為,春養於肝,夏養於心,秋養於肺,冬養於腎,所以春天進補,重在養肝。

春季喝湯宜選用較清淡、溫和且扶助正氣、補益元氣的食物,同時還應根據不同的體質來調養。

偏於氣虛的人,可多選一些健脾益氣的食物煲湯,如紅薯、山葯、土豆、雞蛋、鵪鶉蛋、雞肉、鵪鶉肉、牛肉、瘦豬肉、鮮魚、花生、芝麻、大棗、栗子等;偏於氣陰不足的人,可選一些益氣養陰的食物來煲湯,如胡蘿卜、豆芽、豆腐、蓮藕、荸薺、百合、銀耳、蘑菇、鴨蛋、鴨肉、兔肉、蛙肉、龜肉、甲魚等。另外,春季飲食還要注意多食低脂肪、高維生素、高礦物質的食物,如新鮮的薺菜、芹菜、菠菜、馬蘭頭、枸杞子、香椿頭、蒲公英等,可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明目、通利二便、醒脾開胃等作用。

夏季

夏天,酷熱天氣使人體出汗很多,消耗了大量體液,並消耗了各種營養物質,因此很容易感覺到身體乏力和口渴。這是一種耗氣傷陰的表現,通常會影響到脾胃功能,引起食慾減退和消化功能下降,所以不少人在夏季都會感到,箋虛或氣陰兩虛。根據中醫「虛則補氣」的原則,夏天飲食也應該注意進補。

夏天進補,以清補、健脾、祛暑、化濕為原則,一般以清淡的滋補食品為主,如鴨子燉冬瓜就是夏天食補之佳品。另外,如瘦豬肉、鮮瓜果、芡實、綠豆等食品都是夏天用以清補的食療佳品。

秋季

初秋之時,食物宜減辛增酸,以養肝氣。古代醫學家認為,秋季,草木零落,氣清風寒,人體容易受疾病的侵擾,所以此時宜進食滋補的食物。

中秋炎熱,氣候乾燥,容易疲乏。此時應多吃新鮮少油的食品,其次,還應多吃含維生素和蛋白質較多的食物。現代醫學認為,秋燥症應多食含維生素A、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E類營養素的食物,如胡蘿卜、藕、梨、蜂蜜、芝麻、木耳等,以養血潤燥,從而提高抗秋燥、抗病毒的能力。

晚秋季節為心,肌梗死的高發病期.高血壓病人在秋冬之交時血壓往往較夏季增高,因此容易造成冠狀動脈循環障礙。此時日常飲食中應注意多攝入含蛋白質、鎂、鈣等營養素的食物,這樣可有效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秋天宜收不宜散,因此秋季煲湯宜多選甘寒滋潤之品,如百合、銀耳、山葯、秋梨、藕、鴨肉、柿子、芝麻等,以潤肺生津,養陰清煤。還需注意的是,夏季剛過,暑氣消退,人們食慾普遍增加,此時不宜進補過度,以免過極傷胃。

冬季

進入冬天,又到了進補的最佳時節。現代醫學認為,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萬物處於封藏狀態,是一年中最適合飲食調理與進補的時期。冬季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代謝,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還能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於體內,有助於體內陽氣的升發,為來年的身體健康打好基礎。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冬季煲湯進補應順其自然,注意養陽,以溫補為主。根據中醫「虛則補之,寒則溫之」的原則,同時因人們的年齡、性別、職業等差異很大,在選擇冬季進補的方案時,應因人而異。如形體偏瘦、性情急躁、易於激動者,應以「淡補」為主,採用滋陰增液、養血生津的食材煲湯,禁用辛辣等食物;而形體豐腴、肌肉鬆弛者,宜採用甘溫食物,忌用寒濕、冷膩、辛涼的食物;腦力工作者,則宜多進食有益心、脾、腎三臟的食物,如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蛋類、海產品、新鮮的蔬果等。

小兒養生

編輯

炒扁豆淮山粥

春季,廣州開始進入多雨潮濕的天氣,很多小孩這個時候身體抵抗力較弱,精神欠佳,動不動就說「好累啊」,這是什麼原因呢?中醫臟腑學認為,春天是肝氣主導的季節,肝氣旺盛,肝勝脾(木克土),以致脾胃不能很好地運化水濕。因此很容易引起水濕內困,加上春季陰雨綿綿,外濕困阻脾胃陽氣,引起人體血氣運行不暢,經脈不通,所以才會感到疲乏、嗜睡,這就是人們稱之為的「春困」。脾虛困濕是春困的主要原因。

濕氣一般夾「寒」而來,因此幼兒必須注意保暖,切勿受涼;不要吃太涼的事物,應多吃健脾胃、去濕食物並適當溫補,讓濕氣隨大小便排出。另外,家長還應讓孩子多進食健脾去濕的食物。

健脾的食物有:鯽魚、胡蘿卜、蘋果、淮山、小米、蓮子、莧實、豬肚、鴨、鵪鶉等。

去濕的食物有:鯉魚、木棉花、赤小豆、金針菜、萵苣、薏米、扁豆、冬瓜等。

赤豆魚湯

功效:補脾、利水、消腫,其作用為補脾而不留邪,利水而不傷正氣。

生魚一條、宰凈,冬瓜(連皮)500克,赤小豆60克,蔥頭5個,煲湯,不放鹽。

莧實老鴨

功效:滋陰養胃,健脾利水。

莧實100~120克,老鴨一隻,宰凈,莧實放鴨腹內加水文火煮2小時,加少許鹽服食。

淮山粥

功效:健脾養胃。炒扁豆60克、淮山60克、大米50克煮粥服食,小兒減半。

豬舌湯

功效:清潤滋補,寬中下氣,可除春寒去濕困。

蘿卜750克、蓮子50克、莧實25克、蜜棗3個、豬舌500克、豬骨750克。

鵪鶉湯

鵪鶉湯

功效:健脾開胃。

鵪鶉一隻、黨參15克、淮山30克煲湯。

另外,還有土茯苓赤小豆鯽魚湯、綿茵陳煲鯽魚、赤小豆煲鯉魚、豬肚粥、冬瓜煲老鴨子等,均有一定的健脾去濕功效,家長們可根據需要給小兒服用。

湯譜

編輯

1、木瓜、魚尾(煎香)湯

木瓜、花生、雞腳湯

2、木瓜、花生、雞腳湯

3、木瓜、雪耳、豬展湯

4、烏雞、淮山、杞子湯

5、烏雞、清補涼/烏雞、花旗參湯

6、菜乾、豬肺湯(或加豬粉腸)

7、西洋菜、生魚(煎香)、蜜棗、南北杏湯

8、蘋果、雪梨、豬展、蜜棗、南北杏湯

9、西洋菜、羅漢果湯

10、豬肚、母雞湯

11、豬小肚、赤小豆、煲車前草湯

12、豬肚、胡椒粒、大芥菜湯(或酸菜)

13、豬肚、胡椒粒、白果、腐竹湯

14、苦瓜、黃豆、雞腳湯

15、羅卜絲、紅棗、鯽魚湯

16、冬菇煲雞湯(或雞腳)

17、霸王花煲豬展湯

18、青、紅羅卜、玉米豬橫利湯

19、青、紅羅卜煲牛展湯

20、枸杞、豬肝、肉片湯

21、魚頭(煎香)、豆腐湯(可加紅棗)

22、塘虱、黑豆湯

23、冬瓜、番鴨湯(加少許清補


 涼)

24、花生、雞腳湯

25、生魚(煎香)、芥菜/豆腐

26、水蛇煲雞湯(龍鳳湯)

27、白果、腐竹、雞蛋(甜湯)/白果、腐竹、白米煮成粥(咸甜皆宜)

7、養生湯的做法

8、各種養生湯的作用有那些?

1、南瓜養生湯圓 材料 甜南瓜、芝麻湯圓、鮮奶、水、來糯米粉水、糖、鹽。 南瓜養生湯圓的做法 1、將南瓜洗凈去皮切成小塊,撒少量水,放入微波爐微波4-5分鍾使南瓜變熟軟; 2、取出南瓜,用擀麵杖將之搗成南瓜泥; 3、鍋里加水燒開,放入寧波芝麻湯圓自,稍稍攪拌煮至湯圓浮起後,加半碗冷水繼續煮開,然後撈起煮好的湯圓浸泡在冰水裡; 4、鍋洗凈後加適量鮮奶、水,倒入之前搗好的南瓜泥,一邊煮一邊充分的拌勻,等燒開後,加入適量的糯米粉水勾芡攪拌成南瓜糊zd; 5、最後將煮好的湯圓倒回南瓜糊里,加適量糖、少許鹽拌勻即可。 查看原帖>>

與養生湯的功效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