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湯道養生

湯道養生

發布時間:2020-05-02 02:03:28

1、什麼是養生湯?有什麼作用?

所謂養生湯,顧名思義就是具有食療、養生效果的湯品。養生湯屬於中醫食療中最經常用到的方法,簡單而且非常有效。zd用通俗的話說,養生湯就是根據傳統中醫原理,使用食材搭配、葯食同源等方法,用某種、幾種食材加工製作出來的一種有營養的湯。

養生湯的作用:

養生湯適合調養體質,養生保健。

常言道:「春氣之應,養生之道回也。」常說秋冬是「進補」的大好時節,稱之為「補冬」。其實春天更應注意飲食調養,以保健康。中醫學認為:「人與天地相應」,意思是人體的生理機理應與四季氣候的變化密答切相應。

2、春季喝什麼湯更具有養生,這道養生菌類湯是非常適合

春季養生保健湯
第一:沙參百合潤肺湯
材料:北沙參、百合、無花果、豬瘦肉還有陳皮
做法:將無花果洗干凈對半破開;瘦肉洗干凈之後切丁;剩餘的葯材也一起洗干凈;將所有的材料一起放入開水中,然後中火熬煮大約兩個小時;加入少量的食鹽調味就可以服用了。
功效:豬肉具有很好的營養以及滋陰作用;而陳皮的功效則是化痰以及去燥,同時對於喉嚨有著很好的滋養作用;剩餘的三種中葯材服用之後則具有清燥、潤肺以及養陰的功效。所以說,在春天的時候服用這道湯品,能很好的保護我們的喉嚨,並且對於痔瘡具有很好的預防作用,另外如果出現了便秘情況服用這道食譜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第二:枸杞瘦肉湯
材料:豬瘦肉、枸杞葉
做法:將瘦肉洗干凈之後切片,然後加入食鹽、地瓜粉以及食用油一起攪拌均勻;隨後將准備好的瘦肉放入開水中;水開之後加入洗干凈的枸杞葉,最後加入調味品就可以了。
功效:春天是一個非常適合養肝的季節,而這道食譜則是具有很好的清肝、養肝的作用,並且對於脾胃、眼睛等都具有很好的保養作用。
第三:霸王花羅漢果清心潤肺湯
材料:霸王花、羅漢果、杏仁、白骨、紅棗、玉竹、扁豆
做法:在干凈的鍋中加入開水,隨後放入准備好的葯材還有材料;然後將排骨洗干凈放入鍋中,大火燒開之後熬煮十五分鍾,然後將排骨取出留在將湯料還有排骨一起放入鍋中,大火熬煮大約三十分鍾;隨後改成小火慢燉兩個小時;起鍋之前可以根據個人口味的不一樣加入不同的食鹽。
功效:這道湯品具有很好的潤肺、止咳還有滋陰的作用,一年四季都是非常適合服用的,特別是一些氣候比較乾燥的時候。在烹飪這道食譜的時候需要特別的注意,應該在熄火之前的二十分鍾放入羅漢果,然後小火熬煮二十分鍾,這樣味道會更加的回味無窮。
第四:豬肝湯
材料:新鮮的豬肝、蔥姜、黃酒、食用油、豆腐皮、食鹽
做法:將豬肝洗干凈之後切成薄片,然後豆腐皮放入清水中浸泡之後撕片備用;將食用油倒入鍋中,隨後放入蔥姜爆香,最後加水;水開之後加入豬肝、豆腐皮還有少量的黃酒;大火燒開之後加入食鹽還有香蔥就可以了。
功效:春天氣候多變,雖然溫度在不斷的提高,但是也會經常出現氣溫驟變的情況,這給身體帶來很大的壓力。另外也有一些人生活還有工作的壓力比較大,很容易導致身體出現倦怠的情況,大量的消耗了身體的陰液,這就會以你出現肺火亢奮的情況。在春季里服用這道食譜,能夠很好的清除肺火,補充身體所需要的能量,促進身體健康。
第五:眉豆花生煲雞腳湯
材料:雞爪、冬菇、花生、眉豆、紅棗、豬瘦肉、陳皮、生薑
做法:將紅棗去核,剩下的食材全部清洗干凈;將雞爪去皮之後切開,然後放入鍋中焯一遍;將生薑還有其他准備好的東西一起放入砂鍋中,隨後加入適量的清水;大火燒開之後小火慢燉兩個小時;起鍋之前加入食鹽調味。
功效:這道湯品具有很好的去濕氣以及保健脾胃的作用,不僅僅服用不會感覺到油膩,同時也不會導致身體出現寒涼的情況。服用之後具有很好的消腫益氣的作用,同時對於大病初癒的脾胃虛弱以及嬌氣具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第六:雞骨草佛手生魚湯
材料:魚、雞骨草、佛手、生薑
做法:將生魚宰殺干凈,然後放入油鍋中進行煎煮;隨後加入清水,然後把雞骨草還有生薑以及佛手一起放入鍋中;大火燒開之後小火慢燉一個小時;隨後加入食鹽就完成了。
功效:這道食譜具有很好的疏肝理氣的作用,非常的適合在春季的時候服用,不僅僅對於肝臟具有很好的保健養生作用,同時對於一些便秘、食慾不振等等脾胃健康也具有很好的調理作用。

3、養生湯的做法

4、養生湯有哪些?

養生湯,就是具有食療、養生效果的湯品,詳細說可太多了

以四季養生來講

春季

一年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是養生的最佳時機。醫學上認為,春養於肝,夏養於心,秋養於肺,冬養於腎,所以春天進補,重在養肝。

春季喝湯宜選用較清淡、溫和且扶助正氣、補益元氣的食物,同時還應根據不同的體質來調養。

偏於氣虛的人,可多選一些健脾益氣的食物煲湯,如紅薯、山葯、土豆、雞蛋、鵪鶉蛋、雞肉、鵪鶉肉、牛肉、瘦豬肉、鮮魚、花生、芝麻、大棗、栗子等;偏於氣陰不足的人,可選一些益氣養陰的食物來煲湯,如胡蘿卜、豆芽、豆腐、蓮藕、荸薺、百合、銀耳、蘑菇、鴨蛋、鴨肉、兔肉、蛙肉、龜肉、甲魚等。另外,春季飲食還要注意多食低脂肪、高維生素、高礦物質的食物,如新鮮的薺菜、芹菜、菠菜、馬蘭頭、枸杞子、香椿頭、蒲公英等,可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明目、通利二便、醒脾開胃等作用。

夏季

夏天,酷熱天氣使人體出汗很多,消耗了大量體液,並消耗了各種營養物質,因此很容易感覺到身體乏力和口渴。這是一種耗氣傷陰的表現,通常會影響到脾胃功能,引起食慾減退和消化功能下降,所以不少人在夏季都會感到,箋虛或氣陰兩虛。根據中醫「虛則補氣」的原則,夏天飲食也應該注意進補。

夏天進補,以清補、健脾、祛暑、化濕為原則,一般以清淡的滋補食品為主,如鴨子燉冬瓜就是夏天食補之佳品。另外,如瘦豬肉、鮮瓜果、芡實、綠豆等食品都是夏天用以清補的食療佳品。

秋季

初秋之時,食物宜減辛增酸,以養肝氣。古代醫學家認為,秋季,草木零落,氣清風寒,人體容易受疾病的侵擾,所以此時宜進食滋補的食物。

中秋炎熱,氣候乾燥,容易疲乏。此時應多吃新鮮少油的食品,其次,還應多吃含維生素和蛋白質較多的食物。現代醫學認為,秋燥症應多食含維生素A、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E類營養素的食物,如胡蘿卜、藕、梨、蜂蜜、芝麻、木耳等,以養血潤燥,從而提高抗秋燥、抗病毒的能力。

晚秋季節為心,肌梗死的高發病期.高血壓病人在秋冬之交時血壓往往較夏季增高,因此容易造成冠狀動脈循環障礙。此時日常飲食中應注意多攝入含蛋白質、鎂、鈣等營養素的食物,這樣可有效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秋天宜收不宜散,因此秋季煲湯宜多選甘寒滋潤之品,如百合、銀耳、山葯、秋梨、藕、鴨肉、柿子、芝麻等,以潤肺生津,養陰清煤。還需注意的是,夏季剛過,暑氣消退,人們食慾普遍增加,此時不宜進補過度,以免過極傷胃。

冬季

進入冬天,又到了進補的最佳時節。現代醫學認為,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萬物處於封藏狀態,是一年中最適合飲食調理與進補的時期。冬季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代謝,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還能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於體內,有助於體內陽氣的升發,為來年的身體健康打好基礎。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冬季煲湯進補應順其自然,注意養陽,以溫補為主。根據中醫「虛則補之,寒則溫之」的原則,同時因人們的年齡、性別、職業等差異很大,在選擇冬季進補的方案時,應因人而異。如形體偏瘦、性情急躁、易於激動者,應以「淡補」為主,採用滋陰增液、養血生津的食材煲湯,禁用辛辣等食物;而形體豐腴、肌肉鬆弛者,宜採用甘溫食物,忌用寒濕、冷膩、辛涼的食物;腦力工作者,則宜多進食有益心、脾、腎三臟的食物,如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蛋類、海產品、新鮮的蔬果等。

小兒養生

編輯

炒扁豆淮山粥

春季,廣州開始進入多雨潮濕的天氣,很多小孩這個時候身體抵抗力較弱,精神欠佳,動不動就說「好累啊」,這是什麼原因呢?中醫臟腑學認為,春天是肝氣主導的季節,肝氣旺盛,肝勝脾(木克土),以致脾胃不能很好地運化水濕。因此很容易引起水濕內困,加上春季陰雨綿綿,外濕困阻脾胃陽氣,引起人體血氣運行不暢,經脈不通,所以才會感到疲乏、嗜睡,這就是人們稱之為的「春困」。脾虛困濕是春困的主要原因。

濕氣一般夾「寒」而來,因此幼兒必須注意保暖,切勿受涼;不要吃太涼的事物,應多吃健脾胃、去濕食物並適當溫補,讓濕氣隨大小便排出。另外,家長還應讓孩子多進食健脾去濕的食物。

健脾的食物有:鯽魚、胡蘿卜、蘋果、淮山、小米、蓮子、莧實、豬肚、鴨、鵪鶉等。

去濕的食物有:鯉魚、木棉花、赤小豆、金針菜、萵苣、薏米、扁豆、冬瓜等。

赤豆魚湯

功效:補脾、利水、消腫,其作用為補脾而不留邪,利水而不傷正氣。

生魚一條、宰凈,冬瓜(連皮)500克,赤小豆60克,蔥頭5個,煲湯,不放鹽。

莧實老鴨

功效:滋陰養胃,健脾利水。

莧實100~120克,老鴨一隻,宰凈,莧實放鴨腹內加水文火煮2小時,加少許鹽服食。

淮山粥

功效:健脾養胃。炒扁豆60克、淮山60克、大米50克煮粥服食,小兒減半。

豬舌湯

功效:清潤滋補,寬中下氣,可除春寒去濕困。

蘿卜750克、蓮子50克、莧實25克、蜜棗3個、豬舌500克、豬骨750克。

鵪鶉湯

鵪鶉湯

功效:健脾開胃。

鵪鶉一隻、黨參15克、淮山30克煲湯。

另外,還有土茯苓赤小豆鯽魚湯、綿茵陳煲鯽魚、赤小豆煲鯉魚、豬肚粥、冬瓜煲老鴨子等,均有一定的健脾去濕功效,家長們可根據需要給小兒服用。

湯譜

編輯

1、木瓜、魚尾(煎香)湯

木瓜、花生、雞腳湯

2、木瓜、花生、雞腳湯

3、木瓜、雪耳、豬展湯

4、烏雞、淮山、杞子湯

5、烏雞、清補涼/烏雞、花旗參湯

6、菜乾、豬肺湯(或加豬粉腸)

7、西洋菜、生魚(煎香)、蜜棗、南北杏湯

8、蘋果、雪梨、豬展、蜜棗、南北杏湯

9、西洋菜、羅漢果湯

10、豬肚、母雞湯

11、豬小肚、赤小豆、煲車前草湯

12、豬肚、胡椒粒、大芥菜湯(或酸菜)

13、豬肚、胡椒粒、白果、腐竹湯

14、苦瓜、黃豆、雞腳湯

15、羅卜絲、紅棗、鯽魚湯

16、冬菇煲雞湯(或雞腳)

17、霸王花煲豬展湯

18、青、紅羅卜、玉米豬橫利湯

19、青、紅羅卜煲牛展湯

20、枸杞、豬肝、肉片湯

21、魚頭(煎香)、豆腐湯(可加紅棗)

22、塘虱、黑豆湯

23、冬瓜、番鴨湯(加少許清補


 涼)

24、花生、雞腳湯

25、生魚(煎香)、芥菜/豆腐

26、水蛇煲雞湯(龍鳳湯)

27、白果、腐竹、雞蛋(甜湯)/白果、腐竹、白米煮成粥(咸甜皆宜)

5、中國最有名的養生湯是哪家?

隨著近年來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養生湯加盟行業在國內脫穎而出,養生湯已經發展成了現代人的重要生活方式。而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變好,養生湯越來越為人們所看好,養生湯和葯物療法有極大的不同。養生內湯最突出的特點之一就是利用食物某些方面的一些偏頗性,有目的性地用於某些病症的治療或輔助治療,其效果不僅樂觀,而且對人體沒有其他的副作用,食物還可以幫助人體補充一定的營養。華.膳.道養生湯不但能幫助人體治病,而且還能夠給人帶來感官容上、精神上的享受,使人在享受食物美味之中,不知不覺達到防病治病的效果。因此,食療養生得到了人們越來越多的追捧,在市場上佔有了很多的份額,也受到了很多投資商的肯定。

6、為什麼廣東人會有「以湯養生」的習慣?

如今繁華的廣州市北京路商業街路面之下,各朝的疊層歷史遺跡印證著千載的風雲變幻。你可曾想過,一部「史書」就卧於腳下,時空在此交匯,一個神秘的文明古國經歷了兩千多年的孤寂後,逐漸浮出水面。

公元前204年,趙佗作為開發嶺南的第一人,統一了嶺南地區,正式建立南越國,定都番禺。這就是嶺南第一個都城。經過30多年的考古發掘,這個古國帶著他各種「寶藏」陸續出現在眾人眼前。

其中一個「寶藏」似乎一直藏在廣東人的嘴裡,隨著時間的流逝變得越發珍貴有趣,那就是嶺南美食。其蘊含著千百年來地域文化演變而來的精髓,每一道菜式的背後,似乎都蘊藏著其身世由來的故事。

相傳由於嶺南溫濕的特殊氣候,使得來自中原的趙佗及其軍隊很不適應,故專設食官負責飲食,並深入民間搜集養生秘方。同時,中原先進的烹調技藝和炊具被引入嶺南,烹飪方式也衍生出了羹、炙、煎、蒸、濯幾種。

在南越國的王宮遺址里,還有一個秘密,傳說郡主趙佗活了100多歲,長壽的秘方至今仍是個謎。雖說歷經千年,在博物館內總能找到蛛絲馬跡來解密。

後花園內,把白雲山的水引入曲流石渠,清澈的泉水中魚鱉成群,令人心曠神怡。膳食房內,食官利用嶺南豐富獨特的食材資源,以柴火燉至數小時熬出一種湯膳,名為「尚湯」。今日廣東人以湯養生的習慣,始於趙佗。

還有一法寶對趙佗延年益壽影響很大,這便是大棗。考古人員在宮署遺址的滲水井中發現了很多記載王宮內生活起居的木簡,其中就有棗樹收成的記載。

南越國時期將中原先進的烹調技術和炊具與嶺南地區豐富的食物資源及飲食方式完美糅合在了一起,最終形成獨樹一幟的粵菜風格。這種兼容並蓄的飲食風格影響了嶺南達兩千多年,奠定了今天「食在嶺南」的歷史地位。

……

敬請關注廣東廣播電視台珠江頻道

1月16日22:00

《珠江紀事》之

《穿越兩千年的嶺南美食》

編輯老張

解鎖更多精彩內幕

7、湯羹粥養生的作用與特點

湯羹粥養生湯羹粥養生湯羹在我國南北菜餚中佔有重要地位,是一種傳統的菜餚形式。它既可做正餐,又可作佐餐,是極富營養、最易消化的一種食物。湯羹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湯通常指用蒸、煮、燉、燙等烹飪技法,對原料進行烹制,汁寬,成菜過程中無需勾芡的一種菜餚。羹則指對小型原料用蒸、煮、燴、燉等方法進行烹制,一般都需要勾芡形成半燙半菜類的菜餚。湯羹菜汁寬、製法多、講究火候,是深受人們喜愛的菜餚。他們在筵席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同時還能解酒、去膩。夏季飲湯,能生津開胃,增進食慾;冬季飲湯,能祛寒暖胃。湯羹菜具有豐富的營養,而且極易被人體吸收。由於湯羹菜水分多軟嫩潤滑,不傷腸胃,極易吸收,特別適於老幼體弱的人食用。湯羹粥養生粥食用米、面等加水煮成的食物,又稱之為稀飯,古時還稱之為「糜」、「酏」等,它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我們的祖先最初吃粥的目的顯然是為了充飢裹腹,解決溫飽問題,誠如明代詩人張方賢的《煮粥詩》所述:「煮飯何如煮粥強,好同兒女細商量。一升可作二升用,兩日堪為六日糧,有客只須添水火,無錢不必問羹湯,莫言淡薄少滋味,淡薄之中滋味長。」在解決溫飽的過程中,人們發現在食用某種粥以後,一些病痛就會自然地消失,因而逐漸地認識到了粥如養生保健之間的關系。湯羹粥養生(1) 湯羹粥的養生作用一般來說,用來製作湯羹粥的食物都有寒、熱、溫、涼四種不同屬性。不同屬性的食物其營養和保健功效也不同,在配置食物時要重視其屬性。食物還有五味之分,既酸、苦、甘、辛、咸五種不同的味道。了解不同事物所具有的性味,有助於正確地選用食物,已取得預期的效果。湯羹粥養生(2)湯羹粥養生的特點① 葯食同源:所謂葯食同源,大致包含有兩個方面的意義。一方面是食物本身可以屬於葯物的一部分。當然,食物和葯品畢竟不同,食品可以有治療的作用,但葯品卻不能當食物用。此外,葯品有不良反應,食品則與之不同。② 湯羹粥養生以中醫中葯理論為基礎。我國中葯資源甚為豐富,提供了製作養生湯羹粥的良好條件。中醫認為葯物和食物均有寒、熱、溫、涼、平不同的性質。製作養生湯羹粥,要針對體質的寒熱不同耳邊正選擇食物。③ 湯羹粥養生宜辨證施膳。在食物的選擇上,必須運用辯證的方法選葯組方或選食配膳,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除四季,對人體的影響外,還有地理、環境、生活習慣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響著人們的生理、病理狀態,因而必須辨證施膳。④ 湯羹養生以調配合理適用為原則。在應用湯羹粥養生過程中,應強調其合理性,完整性。從養生的角度來說就要求食用可口,易於被人接受,切多吃不至於導致身體的不適,葯物與食物調配必須遵循中醫葯的理論,違反其調配原則不但無益,反而有害,食物都有營養的作用,葯物都有糾正身體偏差的作用,但是必須結合自身的情況補養。⑤ 湯羹粥養生要食葯結合:從湯羹粥配方可以看出,主要原料有三大類:a. 主要用於日常生的食物:如屬糧食和油類的大米、糯米………菜油、花生油、麻油等;屬豆類的綠豆、綠豆芽……..豆腐、豆腐皮等;屬蔬菜類的芹菜、大白菜……..銀耳、蘑菇等;屬水果和乾果類的蘋果、香蕉……….葵瓜子、甘蔗等;屬調料飲料類的白糖、紅糖 ………馬奶、礦泉水等;屬肉類的雞、鴨……….牛、羊、魚等;這一大類,站湯羹粥原料的絕大多數,充分體現了食療以實物為主的特色。b. 既是常用食物,也是常用葯物:如山葯、黑芝麻、赤小豆…………丁香、蜂蜜等。人類的飲食本來就具有養生治病的作用,應用湯羹粥養生有著天然的生命力。c. 常用葯材:如人參、貝母、三七………..冬蟲夏草、茯苓等。這類葯膳原料雖然所佔比例較小,但強化了湯羹粥的養生功效。⑥ 湯羹粥養生以祛病強身為目的。食用一般膳食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消除飢餓、維持生存和獲得一種物質享受,飲用一般葯物的目的是為了治療疾病。而食用葯膳,除上述兩個目的的兼而有之外,其最主要的目的還是使體弱者得以增進健康,健康者得以更加強壯。湯羹粥養生在選擇湯羹粥養生方式時,需以增進健康為目的,雖然食物均有營養價值,但因個體差異不可一概而論。補的方法很多,老年人以緩補為宜,徐徐圖治,身體自會強健。

8、很多人喜歡用中葯燉湯養生,比如當歸,這種養生方法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常言道:"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常說秋冬是"進補"的大好時節,稱之為"補冬"。其實春天更應注意飲食調養,以保健康。中醫學認為:"人與天地相應",意思是人體的生理機理應與四季氣候的變化密切相應。如今有了電子燉盅,早上上班前放料燉湯,自動保溫,下班回家就可以喝了,燉起湯來似乎容易了很多。盅外的水不要貪多,因為水太多,會在煮開時滲入盅內,沖淡湯味。然後要掌握火候。

電子燉盅可以不用看火,一勞永逸,猛火煲足3小時。但如果有時間看火,還是前半小時要用猛火,使盅內的水燉開,之後可以收為文火,這樣同樣燉3小時,湯味更足。湯料的處理一般很簡單,不過如果有水魚、水蛇一類帶比較濃腥味的肉類,燉之前就一定要沸水,再加入薑片辟味。有些北方人煲湯認為要加香料,諸如蔥、蒜、花椒、雞精、味精、料酒之類。事實上,從廣東人煲湯的經驗來看,這些香料大可不必。

如果需要,一片姜足矣。喝湯講究原汁原味,只要煲的時間合適,湯的鮮美味道自然會飄溢出來。湯,是人們所吃的各種食物中最富營養、最易消化的品種之一。一年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是養生的最佳時機。醫學上認為,春養於肝,夏養於心,秋養於肺,冬養於腎,所以春天進補,重在養肝。春季唱湯宜選用較清淡、溫和且扶助正氣、補益元氣的食物,同時還應根據不同的體質來調養。偏於氣虛的人,可多選一些健脾益氣的食物煲湯,如紅薯、山葯、土豆、雞蛋、鵪鶉蛋、雞肉、鵪鶉肉、牛肉、瘦豬肉、鮮魚、花生、芝麻、大棗、栗子等。

偏於氣陰不足的人,可選一些益氣養陰的食物來煲湯,如胡蘿卜、豆芽、豆腐、蓮藕、荸薺、百合、銀耳、蘑菇、鴨蛋、鴨肉、兔肉、蛙肉、龜肉、甲魚等。另外,春季飲食還要注意多食低脂肪、高維生素、高礦物質的食物,如新鮮的薺菜、芹菜、菠菜、馬蘭頭、枸杞子、香椿頭、蒲公英等,可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明目、通利二便、醒脾開胃等作用。夏天進補,以清補、健脾、祛暑、化濕為原則,一般以清淡的滋補食品為主,如鴨子燉冬瓜就是夏天食補之佳品。另外,如瘦豬肉、鮮瓜果、芡實、綠豆等食品都是夏天用以清補的食療佳品。

9、養生湯效果怎樣?

10、湯道養生的原理是什麼?

《黃帝內經》講:陽氣足百病除,正氣足邪不入;先天之本百在腎,後天之本在脾胃。從腎陽入手提高身體溫度,從腎水入手補充身體水分,從脾度胃入手調理後天回之本。二氣(腎氣和脾氣)一起調,溫度升陽,補水補充能量,溫度加上能量,身體陽氣足,打通淤堵,答疏通經絡,養足氣血,養於內而美於外。

與湯道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