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季養生小常識 食療氣虛應補哪些食物
氣虛之體的主要表現為;少氣懶言、全身疲倦乏力、聲音低沉、動則氣短、易出汗,頭暈心悸、面色萎黃、食慾不振,虛熱,自汗,脫肛,子宮下垂,舌淡而胖,舌邊有齒痕,脈弱等,為功能減退,不一定有病,氣虛者需補氣,補氣的葯物可選用人參、黃芪、黨參等。
補氣虛食品:牛肉、雞肉、豬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棗、鯽魚、鯉魚、鵪鶉、黃鱔、蝦、蘑菇等。可經常交替選服。
氣虛忌食物品:山楂、佛手柑、檳榔、大蒜、苤藍、蘿卜纓、芫荽(香菜)、蕪菁(大頭菜)、胡椒、蓽撥、中指、紫蘇葉、薄荷、荷葉;
忌食或少食:蕎麥、柚子、柑、金橘、金橘餅、橙子、荸薺、生蘿卜、地骷髏、芥菜、薤白、君達菜、砂仁、菊花、茶葉及煙酒。
進補原則氣虛的代表補品為人參,包括西洋參、白參(生曬參)、野山參、紅參(朝鮮參、高麗參)等。一般來說,氣虛而稍偏熱者,如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肝炎、更年期綜合征者服用西洋參為宜。
單純氣虛者可服用白參(生曬參),氣虛較嚴重者可服用野山參,因為野山參補氣的功效顯著。氣虛偏寒者應用紅參(高麗參)進補,紅參有補氣溫陽的功效。食療方案
山葯苡仁茶淮山葯、薏苡仁各9克,水煎代茶飲用。常飲山葯苡仁茶可使中氣足、精神好、臉色佳。
四神湯蓮子、薏苡仁、淮山葯、芡實煎煮成湯,是適合氣虛之人的養生飲食。也可在四神湯中加排骨、雞肉等,為防止營養過剩、發胖,可以去掉附著的油脂再煮。
香菇泥鰍粥香菇泥鰍粥對於氣虛及胃腸功能差的人極具功效。將泥鰍、大蒜、香菇、大米、蔥共熬成粥,不但味道佳,且營養價值高。
秋季飲食養生小常識
1.要注意防止熱能過剩,在秋季飲食中,要注意適量,而不能放縱食慾,大吃大喝。
2.中醫稱宜食麻以潤其燥。首先應當少吃一些刺激性強、辛辣、燥熱的食品,如尖辣椒、胡椒等等,應當多吃一些蔬菜、瓜果,如冬瓜、蘿卜、西葫蘆、茄子、綠葉菜、蘋果、香蕉等。另外,避免各種濕熱之氣積蓄。
因此提倡吃一些有散發功用的辛香氣味食物,如芹菜。
3.由夏到秋,氣溫下降,人體為了適應這種變化,生理代謝也發生變化,飲食過於生冷,會造成消化不良,易生各種消化道疾患。所以飲食上有秋宜溫的主張,也就是說秋天應當避免光吃些涼和性寒的食物,應當多吃一些溫性食物
4.海藻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纖維素、維生素和礦物質。而海苔更是含有豐富的可溶性纖維藻糖酸,可以保護人體免受放射線的傷害
5.秋梨是很好的秋季水果,對於止咳、去燥有很好的療效。
6.秋燥症主要靠預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漿,多吃些蘿卜、蓮藕、荸薺、梨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特別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潤肺去燥等功能,很適宜有內熱,出現肺熱咳嗽、咽干喉痛、大便干結的人食用。
7.秋季要盡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蔥、姜、蒜、胡椒等燥熱之品,少吃油炸、肥膩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狀。
8.秋季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佳,秋燥易傷肺,可適當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潤食品,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同時可適當多食一些酸味果蔬,食酸以收之。
9.初秋時節,氣溫還比較高,相對比較乾燥,進補也應以清補為主。
總結:現在秋季食療氣虛的方法你們都學會了嗎?葯膳食療氣虛不僅沒有葯物對身體的傷害,而且讓你還可以大飽口福哦何樂而不為呢!
2、秋季有哪些養生保健食譜
1.選擇水果百很重要的,冬季例如像西瓜和黃瓜等偏涼性的水果就不要吃了,因為在冬季本身就寒冷的季節,吃了這些水果是很容易導致腹瀉。那麼蘋果可以吃嗎,蘋果是平性的,不知道大家贊同不,也是很健康的水果是可以吃的度。多吃些也沒事的。
2.多吃一些蜂蜜,蜂蜜是好東西,而且在秋冬季節里,我們一定要多吃一些蜂蜜,當然吃蜂蜜的好處是可以給我們帶來能量,知而且蜂蜜中的微量元素也是很豐富的哦。在晚上睡覺前我們一定要吃點蜂蜜的哦,這樣是有利於睡眠。
3.冬季多吃一些有能量的食品,在秋冬的時候我們一定要高蛋白和高熱量以及高維生素的食物,冬季吃一些高蛋白質的食物,那麼可以增加我道們脂肪。例如說吃一些雞蛋、肉類和牛奶等等。
4.羊肉湯,羊肉湯是很多人喜歡喝的,當然羊肉湯不僅僅是可以驅寒,而且還是對於專上火有很大幫助,那麼在選擇羊肉湯的時候,我們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是自己去製作羊肉湯,在製作的時候材料一定要備好的哦。
5.冬筍鯽魚湯,秋冬喝魚湯也是大補的,那麼小編現在就給大家說說鯽魚湯,鯽魚湯不僅僅味道美味,而且對於身屬體的滋補也是大有益處的。
3、常說的秋季養生訣竅,「3不吃,4不做,5相伴」到底怎麼做?
關於秋季養生,有這么一句話,三不吃,四不做,五不相伴,細細品味這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三不吃,不吃寒冷的東西,不吃辛辣的東西,不吃過於油膩的東西;四不做,不做劇烈的運動,不洗冷水澡,不能熬夜;五相伴,適量的運動,閱讀和學習,多喝一些水,多和好朋友聯系,保持好心情。
1、不吃寒冷,油膩,辛辣食物
秋天需要儲備一定的能量,不能吃寒冷的食物,會對腸胃造成損傷,像西瓜,葡萄等等不能吃了。高脂肪油膩的東西,這時候也不能吃,因為秋天這個季節容易上火,有秋燥的現象,這時候吃大魚大肉太多了,就會讓我們的胃腸增加負擔,容易上火口角生瘡,對身體健康大為不利。一些辛辣的食物,生薑,花椒,辣椒等都不能吃了,一些燒烤類的食物,這時候也要進行節制。
2、不做劇烈的運動,不洗涼水澡,不能熬夜,不要過度的傷悲
秋天是一個很悲涼的季節,很多人會很情緒,這樣對身體健康就沒有好處,我們要保持一個愉快的心情。秋天需要儲備能量,所以不能熬夜,按時休息才能夠讓我們順利地過渡到冬天。天氣轉涼,這時候就不能再洗涼水澡,容易讓我們感冒,甚至引發其他疾病。不做劇烈的運動,以避免得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3、常做運動,多閱讀,多喝水,多聚會,常微笑
多做一些體育運動,有助於我們保持一個健康的體魄。秋天是一個儲備知識能量的季節,我們要多進行一些書籍的閱讀來開拓思維能力。秋天的時候氣候比較乾燥,我們要多喝一些水,提高身體裡面的水分,才能使皮膚水嫩一些。
秋季天高雲淡,晴朗的日子很多,溫度也很適宜,這時候不妨多出去和朋友見見面,愉快的心情就會讓我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的美好。今天說的3不吃,4不做,5相伴,你記住了嗎?相信再按照科學的飲食搭配和合理的作息,我們一定會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4、入秋後,由濕熱向乾熱過度,如何養生最健康?
經過了整個炎熱夏季的折磨,我們逐漸走入了天高氣爽的秋天,由於季節的更迭,氣候的明顯變化,我們的機體也進入了調整階段,所以到了秋天以後我們時常會覺得乏力,而正因為如此,秋天的養生對於我們的意義相當重大,在此我總結了幾點秋天養生特別重要的關鍵點,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天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承載著一個由夏天的極熱天氣,到冬天的極寒天氣轉變的一個季節,所以,秋天養生也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首先,我們從作息習慣上,應該遵從早睡早起的狀態,因為秋天整體天氣燥熱,而早晚卻是清涼的,早睡早起可以使我們保持神清氣爽,從而避免受到燥氣的危害。
2、飲食方面以清淡為主,可以多吃一些潤肺的食物,相信有很多朋友在秋天就有口乾鼻干喉干這種現象,這是由於秋天的燥氣引起的,秋天的燥氣極容易傷害到我們的肺部,這時多吃一些潤肺的食物,對於抵抗燥熱,保養肺部有著很好的效果。
3、在秋天可以堅持一些適宜的輕運動,但是運動的強度不宜過大,只要達到促進血液循環,鍛煉肺活量即可,另外,在鍛煉身體的同時,要多注意天氣的變化,根據天氣增減衣物,避免寒氣入體,從而導致流行性感冒的發生。
除了這些特殊該注意的事項之外,我們在平時也要多喝水,多運動,保持良好的心情,這樣對於我們在秋季養生,會起到很好的輔助效果。
5、女性四季養生
一、春季女性養生
一到春天,很多女性就會流涕、打噴嚏、咳嗽,還有人會全身長很多的疹子。
《黃帝內經
6、秋季的保健養生應注意什麼?
7、一年四季養生方法?女人養生的方法??
四季飲食養生的原則和方法:
一、春季飲食養生
1、春季飲食養生的原則 主食中選擇高熱量的食物,保證充足的優質蛋白質和維生素。早春時期,為冬春交換之時,適宜進食偏於溫熱的食物,並注意補充足夠的蛋白質,飲食中除米、面、雜糧之外,還可增加一些豆類、花生、乳製品等。
2、春季中期,天氣驟冷驟熱,變化較大,在氣溫較高時可增加青菜的食量,減少肉類的食用。春季晚期,為春夏交換之時,氣溫偏熱,適宜進食清淡的食物,並注意補充足夠的維生素。中醫還認為春季為肝氣旺盛之時,不宜多食酸味以使肝氣過盛而損害脾胃,所以應少食酸味食品。
二、夏季飲食養生
1、夏季飲食養生的原則 飲食以清淡為主,保證充足的維生素和無機鹽,適量補充蛋白質。夏季炎熱而出汗較多,體內丟失的水分多,脾胃消化功能較差,多進稀食是重要的飲食養生方法,因此應當多食粥、喝湯。夏季陽氣旺盛,活動較多,身體消耗大,應當注意補充營養物質,如優質的蛋白質,如魚、瘦肉、蛋、奶和豆類等;充足的維生素,如西紅柿、青椒、冬瓜、西瓜、楊梅、甜瓜、桃、李子、梨等新鮮蔬果。
2、夏季還要攝入足夠的水分和無機鹽,特別要注意多飲水及補充鉀,豆類或豆製品、香菇、水果、蔬菜等都是鉀的很好來源。要多吃些清熱利濕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烏梅、葛根、西紅柿、黃瓜、綠豆等。解暑的飲料中以茶水為最佳,特別是綠茶,具有消暑解渴、清熱瀉火的作用。
三、秋季飲食養生
1、秋季飲食養生的原則 飲食葷素搭配,多食清涼多汁的蔬菜、水果,適量地補充蛋白質和無機鹽。秋季前期較溫燥,飲食養生方法要以清熱滋潤為主,應堅持二粥一湯的飲食方法,即早晚食粥,午餐喝湯,但粥湯的配料有所不同。煮粥時可以加些切碎的梨塊,具有生津止渴、滋陰潤燥、止咳化痰的作用;或者加些百合,具有潤肺止咳、養心安神的作用;加入用水發好的銀耳,亦有滋陰潤肺、養胃強身的作用。
2、羹湯類則以西紅柿雞蛋湯為佳,蛋白質及維生素豐富並且有利於消化吸收。秋季後期較涼燥,飲食養生方法要以祛寒滋潤為主,並適當地增加蛋白質和熱量較高的食物。除了梨粥、百合粥、銀耳粥外,還可增加瘦肉粥以補充蛋白質的消耗,並可食用栗子粥、桂花蓮子粥、龍眼肉粥、紅棗粥等。應多食一些溫性蔬果,如南瓜、蔥、姜、香菜、桃、杏、大棗、荔枝、烏梅等。
四、冬季飲食養生
1、冬季飲食養生的原則 適量地進食高熱量的飲食以補充熱量的消耗;增加溫熱性食物以增強機體的禦寒能力;補充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2、冬季養生的原則是要避寒就暖,斂陽護陰,以收藏為本,是一年四季當中進補的最佳時節。中醫認為,冬季應多食用一些偏於溫熱的食物,特別是能夠溫補腎陽的飲食,以增強機體的禦寒能力。
女生如何正確的養生
1、要保證充足的睡眠
身體和器官都是需要一定休息的,所以每天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做到早睡早起,這樣才能夠及時的解除身體的疲勞,讓身體變得更加的有活力,減少了生病的幾率。
2、要培養自己的興趣
現在的生活節奏快,很多女性受到生活和工作上的壓力,讓他們內心不能得到一定的平靜,經常性的處於緊張狀態就會提前進入衰老期。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應該多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聽聽歌曲或者學習書法,讓自己能夠平靜下來,同時也可以陶冶情操。
溫馨提示
女性朋友平時應該養成正確的養生方法,保證充足的睡眠,合理的搭配飲食,避免情緒的波動,坦然的面對一切,不能有太多的心理負擔。
8、春夏秋冬怎麼養生
春夏秋冬,不同季節對應的養生方式各有不同:
1、春季:春季鍛煉應以恢復身體機能為主。這是因為,長期沒有進行體育鍛煉的人在經過冬季之後,一旦身體沒有完全放鬆就進行劇烈運動,容易造成損傷。其次,切忌盲目追求運動量。盲目加大運動量會造成大量汗液的流失,易引發感冒。初春時節,早晚溫差大,14點到20點是健身的最佳時間段。如果條件允許,運動前可以飲用一杯溫開水,以幫助身體及時補充水分。
2、夏季:夏季補水要適量,建議運動前半小時喝兩杯水。如果是戶外運動,一定要帶上水瓶,還可在水中加入一些生理鹽,及時補充身體流失的鹽分。飲水時,一次不能飲用太多,應盡量通過增加喝水頻次來補充水分。二是盡量選擇室內運動,如游泳、瑜伽等。這些室內運動不僅可以避免中暑,還可以保護皮膚免受紫外線的傷害。
3、秋季:面對晝夜溫差越來越大的秋季,我們更需要保護自己。秋季晨練前,應先喝點糖水或吃些水果,以補充身體所需的能量。當然,還要注意保暖,運動前進行熱身。
4、冬季:冬季應該更多地選擇室內運動,這樣不僅能防止疾病的侵擾,還能幫助保持良好的身材。每周增加的運動量及運動時間不要超過原有基礎的10%。一旦運動量太大或運動速度太快,極易發生腱炎、肌肉拉傷等問題。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從中醫講叫春溫、夏熱、秋涼、冬寒,不同的季節對人,對生物也不一樣,叫做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一年四季都可進補,本處所說的「補」,主要包涵有修補、補充、補益和滋補的意思。不論哪個季節的進補,都可根據季節的特點,並結合人的體質和食物、葯物的性味等實行,以達到調整人體陰陽,使之恢復動態平衡的目的。
四季食補各有側重:春要促其生,夏必助其長,秋須守其收,冬務保其藏。
1、春三月,此謂發陳,陽氣生發,萬物復甦。
2、夏三月,此謂蕃秀,陽氣旺盛,萬物繁茂。
3、秋三月,此謂容平,陽氣開始收斂,萬物開始靜止收獲。
4、冬三月,此謂閉藏,陰氣極盛,萬物生理功能低下,陽氣、精氣內藏等。
參考資料 人民網 春夏秋冬 四季鍛煉小常識9、入秋後有哪些要注意的養生要點,「春捂秋凍」、「貼秋膘」等養生方式正確么?
入秋後我們主要應該注意防止肺胃火,盡量多吃一些有益於清肺火的食物,比如說用冰糖水煮白梨等等,這些食物都有利於我們保養呼吸系統及肺部,清除秋燥給我們體內帶來的火氣,達到秋天養生的效果。至於」春捂秋凍」、「貼秋膘」也有一定的道理,不過我個人認為這更適合以前的環境養生,這兩句話具體代表以下兩個意思:
1、春捂秋凍
其實這句話非常好理解,春捂的意思就是在春天的時候,要讓我們盡量的晚一點把棉衣脫掉,因為春天的風非常生冷,具有很強的穿透性,如果我們過早的退掉棉衣,很有可能造成寒風入侵到我們的體內,染上風邪。所以,晚一點的退掉棉衣,可以很好的保護我們的身體不受風邪入侵。
2、貼秋膘
由於我們四季變化較為明顯,每個季節都有他自己的特點,冬季代表著最為寒冷的天氣,而脂肪有助於我們抵禦寒冷,所以貼秋膘的意思,大致上就是讓你在秋天,多注重我們身體的營養補充,最好是長胖一點,因為秋天接下來就是冬季,在冬季稍稍的胖一點有助於我們禦寒保暖。
其實,我認為以上2點養生短語,很大程度上是根據我們以前的生活而總結來的,並不太適用於我們現在的生活,打個比方說,如果春天氣候變化比較大,那麼我們可以隨時的增減衣物,甚至可以直接買一件穿上,在冬天那就更不用說了,而且現在科技比較發達,很多衣服的保暖透氣性能特別好,一件衣服就可以適應大部分氣候。
10、中醫養生 學習心得
古人養生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按摩,導引,推拿,氣功,食療,葯浴等。其道理都很相近,無外乎疏通經絡,調理氣機。
下面,主要以春季距離說明,中醫養生的一些方法。
在春季,為少陽相火所住,《易》稱之為巽,風,木,雷。容易產生急躁,易怒,頭暈,目眩,心悸,口苦等症狀。這些症狀也正是一些疾病的病因,病原。所以,在情志方面主要預防發怒。經絡要疏導開。是氣得生。《內經》雲: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在一些傳統的養生方面按摩是固不可少的。可以多按壓肝膽經的穴位來使氣得生。有效穴位:太沖,陽陵泉,列缺,照海。葯物上可以以葯代茶,用枸杞子,菊花,草決明,甘草這四味葯來調養。導引方面可以做「五禽戲」終得猿系,使陽氣生發。每一節氣分為三侯,上,中,下三侯可以打坐,使其生長。清代周版的易筋經是現在公認最好的版本。在飲食方面,吃一些當令的食物。東方人的食物主要以五穀,蔬菜為主。「五穀為養,五蔬為充,五果為助」。所以在春季應該多吃當令的山菜,野菜。
《素問》提到,「虛邪賊風,避之有時」就是說要預防好傳染性疾病。如2002年的SARS就是少陽司天,所得之邪為火邪。今年的甲型流感就是太陰司天,為濕邪。知道大概天氣的屬性,在疾病的傳播上可以起到預防作用。預防葯,如2002年時,主要去火邪,所以預防主要用,板藍根,雙花,連翹,大青葉,白醋等葯物。今天應當以蒼術,藿香,佩蘭,黃芩,八角等葯物為主。
這樣就是中醫所倡導的,天地人三才制宜的養生方式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