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太乙養生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湖北太乙養生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是2014-01-23在湖北省咸寧市咸安區注冊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資或知控股),注冊地址位於咸寧市咸安區太乙村通聖太乙溫泉度假村4棟1單元302號。
湖北太乙養生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212000905909710,企業法人張勛華,道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湖北太乙養生回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在湖北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125187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100-1000萬 和 5000萬以上 規模的企業中,共377家。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答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湖北太乙養生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2、太乙是何意?
太乙科技名詞定義
中文名稱:太乙 英文名稱:tàiyǐ;S23;ST23 定義:足陽明胃經穴。在上腹部,當臍中上2寸,距前正中線2寸。 所屬學科:中醫葯學(一級學科);針灸學(二級學科);腧穴(三級學科) 本內容由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 目錄
歷史太乙
地理太乙
中醫太乙穴
易學「太乙」古籍
「術數」簡介一、什麼是術數
二、《術藏》簡介
三、《術藏》出版的重要意義
四、術藏出版特色
易學太乙神數一、簡介
二、太乙方位
三、太乙陰遁、陽遁的規定
四、太乙的五元六紀
五、太乙九宮
六、歲太乙
七、「天目」求法
八、「客目」求法
九、計神
十、太乙十六神
十一、「八正宮」、「間神」與「主、客算」
十二、「主大將」與「客大將」
十三、太乙八門
十四、「八門值使」
十五、太乙陰陽數
星官名太乙歷史太乙
地理太乙
中醫太乙穴
易學「太乙」古籍
「術數」簡介 一、什麼是術數
二、《術藏》簡介
三、《術藏》出版的重要意義
四、術藏出版特色
易學太乙神數 一、簡介
二、太乙方位
三、太乙陰遁、陽遁的規定
四、太乙的五元六紀
五、太乙九宮
六、歲太乙
七、「天目」求法
八、「客目」求法
九、計神
十、太乙十六神
十一、「八正宮」、「間神」與「主、客算」
十二、「主大將」與「客大將」
十三、太乙八門
十四、「八門值使」
十五、太乙陰陽數
星官名太乙
展開
編輯本段歷史太乙
一、商朝開國君主成湯(唐)的祭名。也作天乙、大乙、高祖乙 二、亦作太丁。是中國商朝的一位太子,《史記》稱他尚未成為王就已去世,不過有些人仍然把他列為商朝君主之一。謚號「商代王」。
編輯本段地理太乙
終南山主峰名,是終南山的代稱。
編輯本段中醫太乙穴
太乙穴,又作太一,出《針灸甲乙經》。原意為元始、最初。古稱太乙神居於北極星。《史記·天官書》:「中官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穴在中上腹,近天樞(對北斗第一星為名)穴,故名。 〖取穴方法〗該穴位於人體的上腹部,當臍中上2寸,距前正中線2寸。 太乙
〖解剖〗 當腹直肌及其鞘處;有第八肋間動、靜脈分支及其腹壁下動、靜脈分支;布有第八肋間神經分支(內部為橫結腸)。 〖主治疾病〗 胃病,心煩,癲狂。 〖人體穴位配伍〗 配中脘穴治胃痛。 〖刺灸法〗 直刺0.8~1.2寸。 〖別名〗太一穴。 〖穴義〗胃經氣血在此形成強盛風氣。 〖名解〗太乙。太,大也。乙,卯木也,風也。該穴名意指胃經氣血在此形成強盛風氣。本穴物質為關門穴傳來的水濕雲氣,因其較為滯重,運行是從關門穴的天之上部傳至本穴的天之下部。水濕雲氣至本穴後,因受腹部外傳之熱的作用,水濕之氣膨脹擴散形成橫向運行的強盛風氣,故而本穴名為太乙。太一名意與太乙同,一通乙。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強勁的風氣。 〖運行規律〗風氣循胃經向穴外傳輸。 〖功能作用〗除濕散熱。 〖治法〗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編輯本段易學「太乙」古籍
太乙 太乙局 不署撰人 清刻本 一冊全
太乙 太乙數統宗大全 [清]李自明輯 民國中原書局石印本 6卷3冊全
太乙 太乙淘金歌 [唐]王希明輯 [宋]丘浚重編 清刻本 一冊全
太乙 太乙人道命法 不署撰人 清刻本 一冊全
太乙 太乙統宗大全 [清]李自明編 清集福堂刻本 四十卷全
編輯本段「術數」簡介
一、什麼是術數
術數又稱數術,是古代道教五術中的重要內容。術數以陰陽五行的生克制化的理論,來推測自然、社會、人事的吉凶,屬《周易》研究范疇的一大主流支派。術,指方式方法;數,指理數氣數。 《術藏》
[1] 術數一直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曾經是我國歷史上社會生活中的時尚,但它的內涵和外延至今不清晰,在學術界並沒有確切的劃分。一般地說,狹義的術數,是專指預測吉凶的方術;廣義的術數就包括天文、歷法等了。 狹義的術數學,特指卜筮、堪輿、命理、相術、占夢、擇吉等六種最常見的預測吉凶的方術。《術藏》一書所採用的「術數」概念,就是指狹義的術數學。廣義的術數學,泛指在中華文化中用以推算未來、趨吉避凶的各種方術系統。一般說來,諸如天文、歷法、數學、星占、六壬、太乙、奇門、占候、卜筮、命理、相法、堪輿、符咒、擇吉、雜占、養生術、房中術、雜術等都屬於術數的范疇。 總的說來,術數的基本原理就是易學理論與陰陽五行,以卜筮、堪輿、命理、相術、占夢、擇吉等各種型態的預知方法,用陰陽五行生剋制化的運動規律,也就是方法運用時的數理規律,來推斷人事吉凶;通過觀察自然界可注意的現象,用以推測人類、事物、家居、先人墓地,以至地運、國運等。術數學是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我國古代政治、軍事、文化、科技曾產生過廣泛影響。每個重要的歷史人物或每個重大的歷史事實背後,往往有術數或術士的影子。可以這樣說,術數學的研究,對於完整地理解和掌握中國傳統文化,全面地開展歷史和文化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二、《術藏》簡介
藏,即經典的總匯。佛家有《佛藏》,道家有《道藏》,儒家有《儒藏》,皆是匯集各家經典而成;而《術藏》,則是海內外第一部關於術數的大型叢書,是從古代至民國的中國術數學的總匯,也是以易學理論和陰陽五行為核心的中國文化的文獻集成。它將中國數千年來有關於術數學的各種經典及相關著作統統匯集一編,網羅無遺,結集成書,故稱《術藏》。由巫術和中國傳統哲學而發展來的術數學,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之一,中國的歷史、哲學、政治、宗教、倫理、科學、美學等均受其影響。《術藏》一書,按成書先後的順序,對歷史上的重要術數經典進行了一次全面的、系統的、綜合的總結。術數學是中華文明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是完整理解中國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學術之一。作為術數學的資料淵海,《術藏》的出版將為中國傳統文化矗立起一座豐碑,為世界范圍內研究中國文明的學者,提供最齊全、最權威的文獻依據。同時,《術藏》作為最大的、最完善的專業叢書,將以世界之最的姿態流芳百世。
三、《術藏》出版的重要意義
中華民族正處於偉大的民族復興的進程中,重新回顧我們這個民族文化的根源及其不斷發展的歷史,必將對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發揮重要的作用。 近20多年來,學界風氣日漸開放,相關術數學的研究成果逐日增多,術數學的研究開始成為學術史、思想史研究的重要內容。考察中國學術史及文獻出版史,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對中國歷史產生重大影響的術數學,雖然傳世著作洋洋千種,卻從未結集出版過。要保存和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在宏闊的歷史視野中對術數學進行全面深入的考察,資料的完整保存是首要的,也是必需的。 民國以後,西學東漸,科學的觀念占據了主流地位,術數學作為迷信的一種,而開始倍受冷落,許多當年非常流行的術數典籍,而今已經難得一見。新中國成立以後,研究這方面的學者也非常少,搶救與保存術數學典籍,更加是一項迫切的任務。《術藏》的出版,及時滿足了學界的需要,是出版史上一項重要的工程。 《術藏》是一部收錄海內外在世的術數學經典的寶藏,上自寫於三千多前的數字卦,下至民國早期術數學家的專著,一一著錄。《術藏》的出版,集術數學研究之大成,為各方面的學者者提供完備的研究資料。 《術藏》的出版,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 《術藏》100卷 1、存世的千餘種術數典籍中,大陸的圖書館和研究機構約保存了百分之九十,其餘的散存於世界各地的圖書館中。由於術數典籍保存的分散性,當前的研究者們,無論是在文獻的佔有上,或是使用上,均有諸多的不便,難窺術數學典籍的全貌,而《術藏》一書的出版,將徹底地解決這個問題。 2、《術藏》將在世的術數典籍結集出版,是中華民族文化史上的盛事,是前無古人的大工程,對於保存和研究民族文化,對促進中華文明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提高中華民族的自信心,無疑有著巨大的現實意義。 3、《術藏》的出版,必使海內外學者為之矚目,對於中華文化的傳播和世界范圍的中華文明的研究,必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4、術數研究與現代科學的結合,必將使古老的術數學,為現代科學研究提供新的思路,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有助於促進全人類的文明進程。
四、術藏出版特色
規模宏大,收羅宏富 本書收入了當前存世的善本術數類圖書,並不計代價,多方尋求傳世秘本,盡可能地搜集和征錄文獻,凡傳世的重要術數類典籍,除公開出版面世的以外,均收入其中,達303種,包羅萬象,總括群書,是一部難得的資料集成。有了此書,從事中國文化研究的學者們,自可「折衷古今,憲章墳典」。 《術藏》100卷
結構嚴謹,體例完備 結構是指大型叢書的各個組成部分,體例是指正文材料的編排方法。本書依據古今對術數類圖書分類的通例,並結合當前傳世藏書的實際情況,共分為十類,分別是:卜筮、堪輿、六壬、命理、奇門、太乙、相術、選擇、雜術、傳記等十種,按拼音順序進行排列,以便於現代學者的研究和檢索。 盡搜秘本,冠絕古今 本書的資料搜集,歷經十餘年,凡各圖書館所藏的善本、易學名家所收藏的稿本和秘本,凡可見傳世之藏本,不計代價,盡皆收入。如卷一所收《卜筮元龜》一書,來自日本京都圖書館館藏。明代萬曆年間成書的《大六壬口訣篡》,僅有傳世稿本一部,編者不計代價購買後收入。總之,凡當前傳世的重要術數類典籍,本書均有著錄。可稱得上是秘本眾多,古今獨步。此書在手,自可省卻搜集這些版本所需花費的無量代價,毋庸再為搜集資料而花費光陰。 分類詳明,自成系統 本書把各種典籍,按其所屬的分類,編入本類別。由於奇門、太乙、六壬等三種圖書存世量較大,本書不再按傳統的分類方法,而將其單獨成編。凡屬重要典籍,傳世本若有殘缺等情況的,另收入較清晰的版本,以資較對。本書的編輯取捨,每一類的各個側重方面,均收入代表性的典籍,自成一個完整的系統。依據本書,無論是對收入的重要術數類典籍,還是對每個方面進行系統地研究,學者們都不會再有研究上的缺憾。
編輯本段易學太乙神數
一、簡介
太乙,又及稱太乙數,太乙是術數的一種,為三式之首,(「三式」即我國古代術數中三大秘術太乙、奇門、六壬同稱「三式」),是古代高層次預測學,相傳太乙式產生於黃帝戰蚩尤時。《奇門五總龜》曰;「昔黃帝命風後作太乙,雷公或九宮法,以靈龜洛書之數┄,」仿易理所作,屬易經象數之學。其法大抵本於《易緯.乾鑿度》太乙行九宮法。採用五元六紀,三百六十年為一大周期,七十二年為一小周期,太乙每宮居三年,不入中宮,二十四年轉一周,七十二年游三期。 太乙以一為太極生二目(主、客目),二目生主客大小客與計神共八將。(與易經太極分二儀,二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相仿)。以太乙八將所乘十六神之方位關系定出格局。可占內外祝福。又臨四時之分野,可占水旱疾疫。再推三基五福大小游二限,可預測古今治亂。又可推出年卦、月卦等。
二、太乙方位
太乙式與遁甲式不同,遁甲式為後天方位數,乾卦為六宮,巽卦為四宮,太乙將宮位逆時針轉45度,以乾宮為一、離宮為二、艮宮為三、震宮為四、五為中宮、兌宮為六、坤宮為七、坎宮為八、巽宮為九。具體如圖所示; 太乙方點陣圖 巽九 離二 坤七 太乙方點陣圖
震四 五 兌六 艮三 坎八 乾一
三、太乙陰遁、陽遁的規定
太乙有陰陽遁局,年、月、日用陽遁;時則採用陰遁、陽遁,冬至後陽遁局,夏至後用陰遁局,陽遁笫一局太乙始於一宮,順行九宮,不入中宮。陰遁笫一局太乙始於九宮。逆行九宮,不行中宮。這里與遁甲式的明顯區別,太乙陰陽遁運行八宮,俱不入中五宮。為什麼不入中宮,古籍上解釋說,太乙行宮是根據天文觀察來的,太乙取象北極星,北極為體,北斗為用,北斗圍繞北極而旋轉,北斗為北極帝星所乘之車,帝星乘車臨御八方(八宮方位),便能預知風雨水旱,兵災飢饉,治亂興亡,所以太乙考治八宮,而不入中五宮。
四、太乙的五元六紀
這屬於太乙術語,五元:指甲子元、丙子元、戊子元、庚子元、壬子元,每元七十二年,五元共三百六十年,六紀:六十甲子毎六十年一個輪回,為此甲子年至癸亥年六十年稱為「一周紀」。一個甲子元為一紀,每紀六十年,六紀共三百六十年。三百六十年為五元六紀的周期數,七十二年為元之周紀數,六十年為紀之周期數。
五、太乙九宮
一宮乾天門主冀州。為絕陽。 二宮離火門主荊州。為易氣 三宮艮鬼門主青州。為和。 四宮震日門主徐州。為絕氣。 五中宮,中天之樞紐,斡旋八方,太乙行其考治而不居。 六宮兌月門主雍州。為絕氣。 七宮坤人門主益州。為和。 八宮坎水門主兗州。為易氣。 九宮巽風門主揚州。為絕陰。
六、歲太乙
太乙積年; 所謂「太乙積年」是指自上元甲子為始,至所要推求的年份總共累計的年數。至於起始的年均與天象有關,歷史上有三種解釋,「上元混沌甲子之歲」、「日月合壁五星聯珠」、「七曜齊元」。不管那種解釋,對今推算太乙數並沒有多大意義。可不必細究。 據《太乙金鏡式經》載:上混沌甲子之歲至唐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有1937281積年。 求太乙局數(歲計); 太乙年局(歲計)入局法須先求積年數,所求年積年數,累除三百六十五元六紀周期數,不滿余數(入紀元數)累除七十二,不滿余數即為入局數。
七、「天目」求法
天目亦稱「文昌」,因其照鑒萬物,故稱「天目」,居斗魁之前,為台輔之象,在天為陽,號「文昌」,屬主將之首,為螢惑之星,建三月,旺夏三月。 天目求法;將太乙入局之數以十八累除之,不及十八者,陽遁自「武徳」起,陰遁自「呂申」起,順行十六神,陽遁數至乾、坤重留一次;陰遁數至艮、巽重留一次,數到盡處為天目所在。 如太乙入局數為71,則71÷18=3餘17,陽遁天目在大武坤位,陰遁在和徳艮位
八、「客目」求法
客目亦稱「始擊」、「地目」,為填星之精,旺四季之月,可察主客勝負之機微,弈、計謀陰暗秘密之事等。 客目求法; 以計神加於和德艮上,順行十六神,為天目所乘即始擊(地目)。
九、計神
為歲星之使,用以籌度軍國動靜,「主」和「客」的勝負,為二目之首,四將之源。 求法;陽遁起呂申寅,順行十二支;陰遁則起申,順行十二支。
十、太乙十六神
子神;曰地主,建子之月陽氣初發,萬物陰生,故曰地主。主動搖言語事。 丑神;曰陽徳,建丑之月二陽用事,布育萬物,故曰陽德。主施恩育物事。 艮神;曰和徳,春冬將交陰陽氣合,群物方生,故曰和德。主和集成就事。 寅神;曰呂申,建寅之月陽育大申,草木甲拆,故曰呂申。主運用主宰事。 卯神;曰高叢,建卯之月萬物皆出,自地叢生,故曰高叢。主發揮事。 辰神;曰太陽,建辰之月雷出震勢,陽氣大盛,故曰太陽。主危會兵曵事。 巽神;曰大旲,春夏將交或暑方主,陽氣炎皓,故曰大旲。主申命號令事。 巳神;曰大神,建巳之月少陰用事,陰陽不測,故曰大神。主毀拆破廢事。 午神;曰大威,建午之月陽附陰生,刑暴始行,故曰大威。主光明威烈事。 未神;曰天道,建未之月火能生土,土王於未,故曰天道。主陰私事。 坤神;曰大武,夏秋將交陰氣施令,殺傷萬物,故曰大武。主刑罸事。 申神;曰武德,建申之月萬物慾死,薺麥將生,故曰武德。主傳送遷移事。 酉神;曰太簇,建酉之月萬物皆成,有大品簇,故曰太簇。主更易肅殺事。 戍神;曰陰主,建戍之月陽氣不長,陰氣用事,故曰陰主。主危期兵喪事。 乾神;曰陰徳,秋冬將交陰前生陽,大有其情,故曰陰德。主命令事。 亥神;曰大義,建亥之月萬物懷垢,群陽欲盡,故曰大義。主計謀廢棄事。
十一、「八正宮」、「間神」與「主、客算」
太乙局中,子午卯酉乾坤艮巽為八正宮;寅申巳亥辰戍丑未為「間神」。 主算求法;天目若在八正宮則由其宮分數起算,順數所算宮數,間神不用,至太乙前一宮 止,數之和即為主算;天目若在八間神,則初起為一,順數所過宮數,間神不用,至太乙前 一宮止,數之和即為主算;主算棄十不用,只用個位數;若為十、二十、三十整數,則以九 為除數,取其餘數,此個位數或余數即為主大將之宮數。 客算求法;客算始起客目,演算法同主算,所得數為客大將之宮數。
十二、「主大將」與「客大將」
主大將屬金,為金神,為太白之精,受金徳之正氣,主兵戈戰爭,旺於秋三月。 主大將與太乙同宮為「囚」,若在絕陽之地,君王有災;若在四、九、一、七宮輔相有災;若在死、杜、傷、驚門下,大將必死;若與始擊、客大小將關,更遇凶星、凶門,主大將必死。 主大將與太乙宮相對為「格」,君不禮臣,臣不擊忠君,君臣背離之象。 主大將在太乙左右為「廹」,主臣下廹於上。 客大將屬水,北方辰星之精,受水徳之正氣,旺於冬三月,主兵曵征戰。 客大將與太乙同宮為「囚」,若客大將同太乙在三、七宮,其地有震動。其年大水。 客大將在太乙宮左右為「廹」,下*上,人君有災,亦主外國入覘。 客大將與文昌同宮為「提」,主臣下外國有謀。
十三、太乙八門
太乙八門為開、休、生、傷、杜、景、死、驚,八門的名稱與宮位與《奇門遁甲》、《大六壬》相同,但太乙八門的用法與意義卻不同。 《四庫全書》「太乙金鏡式經」引「玄女經」曰:「天有八門,以通八風也。地有八方,以應八卦之,綱紀四時主於萬物者也。開門直乾位,位在西北,主開向通迏;休門值坎,位在正北,主休息安居;生門值艮,位在東北,主生育萬物;傷門值震,位在正東,主疾病災殃;杜門值巽,位在東南,主閉塞不通;景門值離,位在正南,主鬼怪亡遺;死門值坤,位在西南,主死喪埋葬;驚門值兌,位在正西,主驚恐奔走。開、休、生三門大吉,景門小吉,驚門小凶,死、傷、杜三門大凶,八門應八節,各主旺四十五日」。
十四、「八門值使」
直使又稱「值事」,八門輪流值事,以開門為始,毎三十年一換,二百四十年輪流一周,周而復始。 值使求法,置積年,除以二百四十,余數再除三十,最後視得數和余數,可確定值事之門。 據此可推算公元1984年甲子年生門值事。
十五、太乙陰陽數
數有奇偶,宮有陰陽。(以八、三、四、九為陽宮,二、七、六、一為陰宮,五宮除外) 1、重陽數;三、九自臨為重陽,三十三、三十九為重陽數。 2、重陰數;二、六自臨為重陰,二十二、二十六為重陰數。 3、陰中重陽數;一、七自臨為陰中重陽數,若再與陽奇之數並,為雜重陽。 4、陽中重陰數;四、八自臨為陽中重陰數,若再與陰偶之數並,為雜重陰。 5、上和數;一配陰宮,四、八配陽宮,奇偶陰陽互用,是為上和之數。 6、次和數;二、六配陰宮;三、九配陽宮;二者相配為次和數。 7、下和數;十二、十六、二十一、二十七、三十四、三十八為下和之數。 8、三才數;天、地、人為三才,數中無十為無天,(從一至九)。數中無五為無地(由一至四、十一至十四等)。數中無一為無人(如十、二十、三十等)。 9、長短數;主算、客算十一以上為長,單九以下為短。 10、不和數;太乙在陽宮,算得一、三、五、七、九奇數,或太乙在陰宮得偶數,皆為不和之數。
編輯本段星官名太乙
亦作太一,英文First Great One,屬紫微垣。在天龍座。古代傳說中三神之一,而太乙形成天地萬物之靈氣。 文獻記載: 《史記·天官書》:「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 《步天歌》:「左右四星是四輔,天一太一當門戶。」 《星經》:「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天帝神,主十六神。」 《楚辭·九歌》中有《東皇太一》章,注雲:「太一星名,天之尊神,詞在楚東,以配東帝,故曰東皇。」
3、太乙道家養生酒是真的嗎
如果是道家自己生產的那絕對是真的,真想喝養生酒,最好自己去道家拜訪一番,能要到配方才是真的,道家養生是世上最科學的!
4、男朋友是養生派的,叫什麼稱呼好
指要你對男朋友是真心喜歡不管叫什麼稱呼你都覺的好。做人指要心地善良,孝敬父母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都要看開了,不與人攀比身心就會健康。
5、太乙道家養生酒在哪能買到、
呵呵,所謂太乙,原先是古人們對現代太白山的稱呼,吾不知其他情況,故冒昧揣度,去陝西省寶雞市太白山境內買,應當能買到。
6、這書哪有賣的《太乙秘道養生技術》
淘寶
7、怎樣練好」太乙游龍拳「
「太乙游龍門」系列之一的「太乙七十二閉手」是中華武術園林中一木。要練好它,首先就要完整地認識武術。年青人大多把武術理解為擒拿摔打的攻防技術;老年人多把它視為健身體育;武打演員多把它看成是藝術;而從事武術理論研究的又多把它看成是中國古典哲學的體現。他們都只看到了自己需要中所認識的一面。武術應包括他們所認識的四個方面才是對武術最全面的認識。有了全面的認識才能全面的掌握、練好武術套路。它所包涵的技擊性、體育性、藝術性、哲理性既是不同技術文化面,又是相輔相成和諧統一的整體。符合武術哲理的動作,它的技擊效果自然就會好;好而巧的技擊動作,纏綿進退的變化和渾然一體的發力,就體現了「陰陽互生」、「欲向左先彌右、欲向前先彌後」的古典哲理。也表現出人體運動中的協調和舒展美。有了這幾個方面的特點,它的體育健身效果也就會更好。 退休老人練拳者多。他們總是說:我腰腿功不行,腳踢不高,撲步又撲不下,還講什麼美觀;我這把年紀了,還講什麼打架,能健身就行了。這種認識不全面。拳的藝術性不完全表現在腰腿功的幅度上。演練時精神上的意念、神韻;肢體上腰、胯、肩、腕、指等的細微協調變化;動態中的步隨身換、眼隨手轉、內外相合、上下相隨的運動風格,這些才是武術的個性美。它不需要幅度和力量。老年人、體弱之人也能做得到。打得美,有藝術特色,才有趣味性,才能堅持好,健身效果也更佳。 套路的演練過程,實質上是與想像中的對手交手的過程。無論你年歲多高,身體多虛弱,在套路演練中,這個虛擬的對象,你招招都在戰勝他,只要你的動作正確,有想像力,你就能做到。做到了這一點,不但動作正確、漂亮,還會在心理上產生極佳的良性反應,增強自信心,達到更好的健身效果。 武林中有句老話:「只要一出手,就知有沒有。」有什麼?就是有正確的技擊方法,符合拳理。有意念,有神韻。對拳有研究的老武術家,他一出手,你就能感覺到他的「有」。我少時曾受教於著名武術家童志高大師,清末時他曾是兩廣鏢局的鏢師,高壽九十有八。當時他隨意表演兩個動作,都會贏都觀眾的喝彩,他頭一偏,就好像有個拳頭向他擊來,他向前一推掌,就感覺到前面有什麼東西倒下。這就是「有」。他常說:打拳好似鬼纏身,別人看不見,你要看得見。 無論你是年輕人,還是老人;無論你從事武術運動的目的何在,都必須注意武術的這四個內涵——技擊性、體育性、藝術性、哲理性。 學好、練好武術套路的方法有四個:一是跟練;二是自練;三是看練、四是神練。「跟練」就是跟著老師練,也叫學練。是向老師學習,向書本學習。這是初學入門的基本方法。向老師和書本學到部分動作後,就一定要離開老師和書本,自己單獨地進行練習和記憶,這叫「自練」。第三種方法是「看練,」不是看書,而是默默地看老師練,老師不在身邊,就看老師的錄像,從光碟中看、從網路上看。從看練中去「悟」,看自己哪些對,哪些不對,這樣可以學習和理解到書本上未寫透、老師未講到的東西,還可以增強記憶。第四個方法就是「神練」,這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方法,是最巧的方法。「神練」就是睡著或者坐著,閉上眼睛,想像著自己在某個地方打拳,一招一式都想得入微入神。想像中練拳的地點最好是自己喜愛又熟悉的地方,每次都是同一個地點,這樣就容易形成條件反射。缺乏現象力的人,很難在自己的腦海中構圖,這需要訓練,常練就能做到。古代人把「神練」迷信化、神秘化。認為神練到一定的功力,就可以用神練的方法去打擊自己的仇人,對方就會無疾而終。當然這是不可能的事,是絕對的唯心主義。但用神練的方法去練拳,確會使你的拳練得更精。「神練」除了形練外,還可進行思考對比的理性訓練。這樣神練的效果就會更好。掌握了跟練、自練、看練、神練這四種練拳的方法,堅持運用,拳就一定能練好。 武術的四個內涵與四個學習方法是普遍的規律,適用於所有的拳種。但「太乙七十二閉手」有它獨特的個性。它是以擒、拿、封、閉為主要內容的內家拳,除了運用共同的學習方法外,還要針對它的個性進行學習。外家拳的技擊手段明了易懂。但「太乙七十二閉手」中的擒拿反擒拿,封閉反封閉的技擊動作卻很復雜。它是由腳、腰、臂、腕、掌進退纏繞的綜合動作所形成,所以不容易理解和掌握。一定要細心領會。最好有兩人同時學習,一個做擒拿方,一個做被擒拿方,共同磋商研討,才能掌握得更好。對每個動作的技擊含義理解透了,動作才會標准,美觀,才能記得牢。這樣既提高了練拳的興趣,又增進了練拳的健身效果。 「太乙七十二閉手」是內家拳,要練好它,就必須懂得什麼是內家拳?對於這個問題,大多數人都會這樣認識:打得慢、練得柔屬武當派的叫內家拳。打得快、練得剛屬少林派的叫外家拳。這只是從風格和門派上來區分,而沒有從本質上理解內家、外家。 「形內走、意內守、氣內行、神內斂謂之內家」。這才是對內家拳的本質認識。 何謂「形內走?」手、足的外部運動,必須發源於內,從腰腹、至肩、胯再到手、足。如手的外伸,不是身體不動,光伸直手臂。而必須是腰腹將腿部發來的力傳來後再伸手。手的回拉,必須先收腹、向後轉腰,轉肩,再彎臂回拉。所有動作變化都必須首動腰胯,這樣才能隨時保持著一動無一不動,產生渾然一體的力量。不但力量大,運動全面,還可帶動內臟器官的運動,增加內分泌和氣血的運行。使肢體運動狀態更柔和、協調、美觀。 何謂「意內守?」意內守,就是意念總是守在肢體內,而不外出。如:發力,只意覺腰腹丹田之氣勁外發。手、腳內收,只意覺氣勁歸復丹田。向外推掌,意守勞宮穴。蹬腿意守湧泉穴。運動中意念總是守在自身肢體內,隨時隨地意有所守,神有所依。意和內氣是一體的,意行則氣行,意守則氣守。意內守氣機才不至散亂,反應才敏捷,氣、勁才飽滿。 何謂「氣內行?」氣內行,是內家拳練到一定程度進入到氣功態後所出現的氣機現象。這里的「氣」有別於運行於呼吸器官的空氣,而是運行於經絡的「內氣」。通過緩慢、柔和、綿綿不斷的圓弧運動,加之外氣一呼一吸的自然配合,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外氣便會引動內氣,這時順其自然,將意念從外氣轉到內氣上即可。氣內行後,推掌會感到有股氣從內丹田循手臂至勞宮。掌回收時,內氣又從勞宮回到丹田。隨著一動無一不動,又覺氣貫全身。這里所指的「氣」不能用物理學上氣態的氣去理解它。這只是一種內感覺,是內家拳練到一定功力時出現的現象,不可強求。對氣機的出現要來不驚去不戀,順其自然。 何謂「神內斂?」神內斂,就是將神向內守斂。古代人,將人體自身神分為元神和識神。元神指的是:寧靜、安詳、無為、慧而不用這種精神面貌下的神。也指元本的神,即嬰幼兒生來就具有的神。這種神主管內部器官的協調運作和生長發育,主管生機。是向內的,先天具有的神。識神是後天神,是為了對外的慾望、索取、進行著思考、對比、想像中的神。識神過用,過顯就會傷害元神,使人體內在功能的協調受到破壞,生機被抑制,身體變得虛弱多病。內家拳重視養生,要求通過運動收斂識神,顯露元神。使得運動達到更高的建身效果。所以神內斂,指的是識神內斂。 要練好「太乙七十二閉手」這個套路,在運動中必須隨時注意形內走、意內守、氣內行、神內斂。這樣才會具有內家拳的運動特點和藝術特色,才會獲得內家拳運動的最佳健身效果。 內家拳的修煉過程有四個階段:防身、健身、修身、養生。這四個階段相互融為一體,只是在不同練功階段側重點不同而矣。第一階段防身,即以防身為主要目的。不論你需不需要,喜不喜歡,你操練的是武術,必須以武為基礎。要研究套路中每個動作的技擊含義與方法,但要落實到「防」字上,因為這是內家拳,要求以守為攻、以柔克剛、以慢制快、四兩撥千斤。「防」是內家拳的本意和特點。「防」既防壞人的攻擊,也防病痛和事故。拳練好了,內氣壯實,自然病魔難侵。拳練好了,眼明手快,身、步敏捷,事故自然也易避免。第二階段健身,即以健身為主要目的。但必須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進行,懂得動作的技擊含義,動作才會准確。動作準確了,才會圓活、流暢,健身效果才會好。例如,套路中的蹬腿、扭腰、推掌運動。在第一階段,你考慮的是怎樣將腰、腿的力量送到掌上去。到了第二階段,這同一個動作,在保持第一階段的要求外,還要考慮到在運動中怎樣用暗力去拉伸腰、腿、手的每個關節和每條經絡。套路中的扭腰纏臂運動,在第一階段考慮的是,怎樣去借勁,怎樣使對方失勢被擒。到了第二階段,這個同樣的動作,就應考慮怎樣在扭轉纏繞運動中,使用內勁,進行局部的自我按摩。行拳的速度,在第一階段,考慮的是怎樣閃躲和借勁沖擊。到了第二階段,在速度和發力的問題上應考慮怎樣保持呼吸與心跳的合理增速與平穩。在動作的弧度問題上,第一階段考慮的是怎樣發揮自身最大潛力,打擊到對方的要害部位,到了第二階段,在保持一定弧度的鍛煉前提下,還要考慮身體的中正安舒。第三階段是修身。修身是指人的情操、品格和道德修養。第二階段的鍛煉重於生理健康,而第三階段的鍛煉重於心理健康。兩個方面相輔相成。心理健康促進生理健康,生理健康有利於心理上的穩定平衡。前兩個階段的要求已理解透了,練好練熟了,在套路的演練中就不必再去考慮動作是否正確,也不去考慮它的技擊與健身問題。圓弧、緩慢、綿綿不斷的熟練動作,使你在運動中精神世界得到安定。這時你外動內靜、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無我無心、無心無物、高度安詳又高度清醒。這樣就進入了練內家拳的第三階段——修身。通過圓活、緩慢、反復不斷的運動,制服浮燥的心;通過細微動作的精煉使你的心深入而後安定。這是功夫的高層次。中國功夫分為命功和性功,第一、第二兩個階段是命功,第三階段是性功。通過命功的鍛煉才能進入性功的修練,然後性命雙修。這樣才能達到健身、延年的高層次。欲速則不達,沒有第一、第二兩個階段的正確、細微和艱苦鍛煉,對中國功夫沒有完整的理解,沒有長年的功夫積累和心性磨練是上升不到這個層次的。第四階段養生。即是保養性命。這是前三個階段練好後的必然結果。第一、第二兩個階段是有為之道,第三階段是怎樣通過有為進入無為。第四階段是無為之道,無為而無不為。主觀上的無為,客觀上卻是動靜並練,身心雙修,練養相合的福地。歷史上人均壽命不過三十多歲的年代,著名武術家卻大都能活過九十,有的甚至達到一百一十多歲的高齡。他們年青時武功高深,曾白手奪刃,一人敵百。套路表演時,能使人眼花繚亂,喝彩聲一片。老來鶴發童顏、健康高壽。這是為什麼?是他們理解了武術的真諦,練功方法正確。功夫能進入高層次的結果。
8、養生的道教養生
道家學說是春秋戰國時期以老子、莊子為代表的人們所提出的哲學思想。他們的學術思想在中醫養生學的形成過程中產生過一定的影響。道家因崇尚自然高遠,鄙棄狹隘功利主義,長期以來被今人錯誤的認為道家走向極端,因為今人錯誤的認為道家思想中有這些歷史局限性和消極面,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許多不良影響,也對中華民族精神具有一定的腐蝕性。其實,今人的這些觀點是極端錯誤的。要正確理解道家思想中的無為,並非不求有所作為,只是指凡事要「順天之時,隨地之性,因人之心」,而不要違反「天時、地性、人心」,憑主觀願望和想像行事。老子的「無為」學說,當代的哲學家和政治家們多把它當作一個消極的思想來理解,其實這是錯誤的。從《道德經》的全篇哲學理念的反映,無為其實就是無主觀臆斷的作為,無人為之為,是一切遵循客觀規律的行為。按通常的說法,無為,就是科學的作為,就是合理的作為,因而也是積極的作為。其實現代詞彙里的「消極」和「積極」,都是以訛傳訛被人們約定俗成地誤解了。消極,就是消除偏執和極端,是非常對頭的行為;積極,就是強化偏執和極端,是非常錯誤的行為。既然已經以訛傳訛,實在無可奈何。只望細心研究的人,讀到此處,知道有人糾正即可。
1.少私寡慾
《道德經》所說的「少私寡慾」。這種以養神長壽的思想,一直為歷代養生家所重視,浸透到養生學中養精神、調情志、氣功導引、健身功法等各方面。
2、貴柔、返璞歸真
老子在實際生活中觀察到,新生的東西是柔弱的,但卻富有生命力;事物強大了,就會引起衰老。他在《道德經》中指出:「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如果經常處在柔弱的地位,就可以避免過早地衰老。所以,老子主張無欲、無知、無為,回復到人生最初的單純狀態,即所謂「返樸歸真」。
3.形神兼養
莊子養生倡導去物慾致虛靜以養神,但也不否認有一定的養形作用。《莊子·刻意》說:「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此道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所好也」。由此可見,我國古代的導引術是道家所倡導的,從其產生開始就是用於健身、治病、防病的。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中說:「昔在皇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表面上,這個描述是說黃帝跟我們普通大眾不同,一生中每個階段都遠遠超過眾人——剛生下有神靈,柔弱時就能夠說話,幼小時就非常的迅速、果斷;長大後非常敦實、敏捷,成人後就登上了天子之位。其實,這不僅僅是說黃帝,而且是在說我們所有人——每一個人都是「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
小孩子都是手握著拳頭來到這個世界上的,這就叫「生而神靈」。剛出生的小孩是把拇指扣在裡面握拳。拇指都壓著一個穴位(在無名指和小指之間),即心經的少府穴。心藏神,心主神明,說明嬰兒是內含神靈,神氣不外泄的。所有人剛出時都由臍帶跟母親的精氣神連在一起,隨著「啪」的一聲把臍帶剪斷,人就變先天為後天。當人長大之後,手慢慢地松開了,之後的一輩子里有的人抓權,有的人抓名,有的人抓利,有的人抓錢,有的人抓人,最後逐漸老去,撒手而歸,撒手就沒有神靈了,神靈散掉了,人就死了。老子也發現了這個秘密,老子發現嬰兒「骨弱筋柔而握固」,雖然筋骨柔弱,但握拳卻很堅固。所以提示我們,養生就要復歸,要慢慢地回歸到嬰兒的那個狀態去。
「弱而能言」是指柔弱的時候就會說話,我們試想小孩子剛開始說話時,都在說什麼?他們總在發問:「媽媽,我從哪裡來的?」還有的會問:「媽媽,人會不會死啊?死了以後到哪裡去呢?」這是對生命本質的發問,這是終極的問題,是哲學問題。嬰兒問的都是哲學問題,一個人離哲學越近,就離嬰兒的狀態越近;離嬰兒的狀態近了,你想不長壽都難啦。而我們長大後問的多是世俗問題,比如我們總是問:「吃了沒有?」「你一年能賺多少錢?」「你住多大的房子?」我們失去了我們幼小時的童心和超脫,不再關懷生命本質,越來越失掉天真。今天,當我們吃穿不愁的時候,其實需要超脫一些,去關懷一下生命的本質,對終極問題發問,只有多考慮這樣的問題,你才能成為天真的人,才能長壽。
「幼而徇齊」是指幼小時做事情非常快,想做什麼就立即去做,不瞻前顧後、猶豫不決。每一個人小時候都是如此專注,比如說小孩子看到一朵花,他會一下把花抓住,不管花上有沒有刺,有沒有毒,也不管路有多麼的坎坷不平。可長大後,想要什麼,我們常常瞻前顧後、思左想右、猶豫不決、左右搖擺。考慮問題太多了,不再「徇齊」,做事情有意無意地背離真實、專一,煩惱漸生,健康受損。
所以,《黃帝內經》中描述黃帝的一生,實際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只是隨著長大,我們慢慢淡忘、失掉了「神靈」、「能言」、「徇齊」、「敦敏」,失掉赤子之心。而通過修煉,把我們越來越年老的生命回歸到兒童時代,復歸嬰兒的「敦敏」「徇齊」「神靈」,這就是養生。
養生困境
無人領導改革
重術輕學,信徒的素質難以提升
道士,要他演述科儀,可以長達三天三夜;但要他講經說法,則難以啟口,也難以維持半個小時。「學」與「術」嚴重失調。今日在台灣許多宮廟的住持,不僅看不懂道經,甚至誤把佛經當道經來誦念。宮廟的住持及信眾,普遍存在素質低落的問題。這種現象的形成,雖然原因很多,但是道廟重「術」不重嘉言錄》,一九八二年四月基隆十方大覺寺印贈等書,《印光法師文鈔》是收集印光文鈔最全的書,後來台中蓮社亦予出版,而不收錄此信,殆出自於為賢者諱的心態。印光受到太虛學生的攻擊,不止一次,印順《太虛大師年譜》民國十八年條雲:「時印老(五月二十九日)《復某居士書》,痛斥大愚。」可見除佛化青年會的傳單外,太虛剃度的弟子大愚也撰文攻擊過印光。
「學」,則是主要原因之一
「術」是指科儀、風水、占卜、命相。「學」是指對經書道理的闡揚。台灣及東南亞一帶的華人社會,非常重視俗稱「山」、「醫」、「命」、「相」、「卜」等五術。山(仙道),指靜坐、煉氣、養生、葯餌、靈修等。醫(醫療),指針灸、方劑、推拿、食療、心靈治療等。命(算命),指紫微斗數、八字、四柱等。相(勘察),指手相、面相、骨相、名相(姓名學)、墓相(陰宅)、宅相(陽宅)、風水勘輿等。卜(卜卦),指易占、六壬、太乙神術等占卜術。這些流傳久遠的術數之說,自有它存在的價值,唯過度重視「術法」科儀,而不從哲理著手配合來論述,易使人誣指為迷信。「術」須有「學」來做領導、介紹,才不致流於庸俗低劣,且術越深,修持應越高,才不會以術為惡。「學」是指經書中的哲理要義。道經中不乏好的經典,有些談論義理,如《道德經》、《南華經》、《黃帝陰符經》、《太平經》、《周易參同契》、《抱朴子》、《清靜經》、《悟真篇》等等,有些涉及民俗如《北斗經》、《南斗經》、《老子守庚申求長生經》、《受生經》、《玉歷至寶鈔》、《玉匣記》等等,這些均必須有人來加以簡擇,以古籍今譯的方式,將其義理及其對後世民俗的影響,介紹給世人。 今日道教的術法太過,而學理的認知則普遍受到忽略,造成了信眾的素質難以提升。
三、缺乏教團組織,傳教無方,無認同感
今日世界的宗教,如西方的基督教、天主教,甚至台灣的佛教、新興宗教等,大都有定期聚會(或經常聚會),有教團組織、傳道方式。但相對的,道教徒則是一盤散沙,平時各人拜各人的神,並無定期聚會,各宮廟也互不相屬,無人講經傳道。拜媽祖的,自認是媽祖信徒;拜關公的,是關公信徒;對道教神只毫無概念,對道教也無認同感,甚至不認為自己是道教徒;有的更刻意去攀緣佛教,弄成道廟由和尚住持,而成了非佛非道的怪現象。所以在台灣雖然有不少香火鼎盛的宮廟,但卻因各自為政,無認同感,而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
四、缺乏講經佈道者
宮廟的住持及道士,終其一生,大都以科儀術數為職志,能講經說法者極少,也無定期公開的講經活動。台灣無線的電視台甚多,定時播出佛教講經節目的,有六七個,甚至有許多電視台是整日播放佛教節目的。佛教有自己傳道的專用電視台。除電視台外,擴播電台亦有佛教講經節目。相對的,在電視台或播音電台方面,幾乎全看不到道教的講經節目。如此傳道,如何能得信眾?而在培養人才上,雖有一間小規模的木柵道教學院,也一直沒培養出能講經傳道的人才。一個缺乏主動向民眾傳道的宗教,在起跑點上已輸了一大截。不培訓說經人才,不重視說經人才,將使道教在年青一代的信徒中迅速流失。老乾而無新枝,其後果可想而知。
五、修持法門過於雜散,未加整理
在世界各宗教中,常將信徒分為「聖」與「凡」二者。一般的民眾為「凡」,經過特定的宗教修持法門後,才能轉「凡」而為「聖」。「修持」在宗教活動中,占著極大的分量。以道教來說,悟道者為聖,未悟道者為凡。凡夫為凡,神仙為聖。一般民眾,未加修持為凡;對社會人民有貢獻死後成「神」,及由積善並加修持而來的「仙」,皆屬「聖」。由凡入聖,須以修持(修煉)為橋梁。 道教由於流傳久遠,所以派別眾多,修煉法門各異。正一重符籙,上清重存思,外丹主黃白,內丹煉精氣神,房中重男女和調;此外,禱祀、召遣、葯餌、避谷、食氣、守一、清靜無為等等法門不一而足。在今日好簡惡繁的功利社會中,須有人來簡化其修持次第,循序誘導。道教的眾多法門,如無人來加以綜匯整理,初學者將難以入手,也無法吸引信眾。
六、過度的包容,喪失了自己
兼容並蓄,本來是一種美德,也應是成功的條件之一;由於道教有寬廣的包容性,所以在中土,雖有宗教爭執,卻不會產生宗教戰爭。而爭執的結果,則是逐漸走向融合。但過度的包容,卻反而使優點變成了缺點,喪失了自己的特色,而成為失敗的主因。自宋以下,長期來大量混佛入道的結果,造成了今日的民眾不能區分佛教與道教,以為拜佛即是信道。這種情形不僅在台灣如此,在海外的華人社會也如此。筆者今年三月初曾到新加坡開會,道教界的李至旺道長告訴筆者說新加坡有的道廟甚至將印度神及回教神一起設在廟中來拜,但這種看似宗教融合、民族共存的寛大胸懷,不僅得不到認同,反而招來了印度教徒、回教徒的抗議,認為褻瀆了他們的神只。這個例子說明了過度的包容,不僅無益,反而有害。包容並非壞事,但必須有選擇性,也不能僅從包容對方神祗入手而已,而是須從哲學義理、科儀、傳教方式等多方面上著手,用包容來將對方長處攝取為己有,如此才能得蒙其利。道教包容,促成了佛、道的融合,但過度的包容,也讓道教喪失了自己。舉例而言,由於明末《西遊記》、《封神演義》等小說的倡導,於是道教將觀音、錠光佛、文殊等神吸收為己神,同屬玉帝所轄。但因給予過高的地位,這樣的做法,反而造成佛、道不分的後果。相對的,佛教雖也吸收道教的神祗,如關公在道教的階位是帝君,然而佛教卻把他說成是受智顗渡化的神而已,階位僅是佛教的護法神,地位低下可知。道教將佛教的神置於高階,佛教將道教的神置於低階,於是相形之下,造成了佛在道上的誤導。
9、太乙神灸艾灸養生館怎麼樣
效果還不錯,去了兩次,腿痛,灸了以後感覺好很多。老闆服務很熱情,很實惠。
10、太乙逍遙掌
如果沒有功底的,知而且講究實用,散打是比較好的。對抗項目中散打容易上手,而且限制不多(搏擊,跆拳道等都有對攻擊方式的限制。而且散打包含了踢,打,摔,拿,比較全面)。套道路功底不好照樣有打的很好,實用性很強,並且磨礪意志品質,建議找個專業教練練習,那樣進步較快。另版外如果要技術提升快就要敢打敢拼(在一些必要基本練習之後),防身應該沒問題。至於太極套路等,可以增強自身協調性,提高身體素質,磨礪意志。武術博大精深,不是這三言兩語可以概括的,自己在練習權中才能慢慢體會,建議不要半途而廢,選擇一個練精,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