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養生是病

養生是病

發布時間:2020-05-01 16:16:21

1、養生病是病嗎

養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幾千年來醫葯、飲食、宗教、民俗、武術等文化方面百的養生理論。其內容不外以下四點:順其自然: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強調在養生的過程中,既不可違度背自然規律,同時也要重視人與社會的統一協調性。正如《內經》主張:「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形神兼養:在養生過程中既要注重形體養護,更要重視精神心理方面知的調攝,正所謂「形神道兼養」、「 辟穀養生指導師證書樣本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動靜結合:現代醫學主張「生命在於運動」,中醫也主張「動則生陽」,但也主張「動中取靜」、「不妄作勞回」。審因施養:養生不拘一法、一式,應形、神、動、靜、食、葯……多種途徑、多種方式進行養生活動。此外,也要因人、答因地、因時之不同用不同的養生方法,正所謂「審因施養」和「辨證施養」。

2、為啥很多人養生養出病

根據錯誤的的養生知識,能不養出病來嗎?
現在網上的養生知識五花八門百,真偽莫辨,只要是別人說嘗試過的,效果好的,就忙不迭的跟著學。從早期的打雞血,到尿療,吃綠豆,所謂的養生度不就是這么一路過來的嗎?
雖然我對養生半知半解,但是至少有一樣事情的了解的。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每個人的養生方法不一定能適合其他人知。有天天抽煙喝酒吃肥肉的百歲老人,你能說吃肥肉就是他的養生之道嗎?他天天早起幹活你都沒見,就知道他天天抽煙喝酒吃肥肉。就這么學了去,能好嗎?
其實不是養生不好,而是現在的人沒有耐心。什麼七天減肥啊,道什麼一個月降血壓啊,什麼有病不吃葯啊,盡想著不費事干睡覺,第二天起來肥肉也不見了,身體也健康專了,人也漂亮了這等美事。
真是美得你喲。
無論如何,想要養生,就必須堅持鍛煉,適當營養,保障睡眠,別過度勞累。保持心情愉快是必須的,有那個苦大仇深的人能活到百歲?
所謂養生,就是保養。就跟保養車一屬樣,每個小細節多加註意,別開車開到燒機油,爆胎了才去保養,這樣能保養好嗎?

3、什麼是養生病?

4、養生和治病是有區別的?

是啊,這區別很大。
養生是用良好的生活方式去預防疾病,維持一種健康的狀態。
而治病是生病了要進行治療。

5、養生是做什麼的?

養生以中、西醫學理論為指導,用健康科學的圖文、音樂、行為、活動、葯械、飲食等等,通過調節個人生知活習慣、生活環境及心理狀態,來調理身心,達到未病先防、不適消除、已病促愈、病後復原之保健目的。

養生,動詞也,亦可為名詞,原指道家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道活動。

養,即調養、保養、補養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長之意。現代意義的「養生」指的是根據人的生命過程規律主動進行物質與精神的身心養護活動。

(5)養生是病擴展資料:

夏季養生

夏天,酷熱天氣使人體出汗很多,消耗了大量體液,並消耗了各種營養物質,因此很容易感覺到身體乏力和口渴。

這是一種耗氣傷陰的表現,通常會影響到脾胃功能,引起食慾減退和消化功能下降,所版以不少人在夏季都會感到,箋虛或氣陰兩虛。根據葯鄉購中醫「虛則補氣」的原則,夏權天飲食也應該注意進補。

夏天進補,以清補、健脾、祛暑、化濕為原則,一般以清淡的滋補食品為主,如鴨子燉冬瓜就是夏天食補之佳品。另外,如瘦豬肉、鮮瓜果、芡實、綠豆等食品都是夏天用以清補的食療佳品。

6、健康養生是什麼

7、著名養生專家因病逝世,享年59歲,養生真的有用嗎?

我覺得因為59歲的養生專家去世,我們也不能就此否認養生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好處。

我小的時候聽過一個理論,其實覺得還蠻有意思的。比如說人們都說抽煙有害健康,但是有的人抽煙卻活到90多歲,所以小的時候就問過老師,為什麼他抽煙還能活那麼久,但是老師給我解釋說如果他不抽煙或許能夠活得更久。




因為覺得這個理論能夠解釋得通很多事情,所以我就深深的記住了,我覺得應用到這兒也是可以的,養生專家59歲去世,雖然年齡還算是比較年輕,但是如果他不養生,或許對他的身體會有更不利的影響。




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經濟發展快速,生活節奏太快,所以很多人忽略了身體的健康,比如現在的年輕人熬夜、玩手機、喝酒、打游戲等,這些都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很大的損害,所以養生就成了我們每個人必修的功課。




現在的年輕人其實也很懂得養生,從20歲大概就開始養生了,養生不是人們以訛傳訛的謠言,而是經過科學證明,確實對身體有好處的方法。

要想真正做到養生,就要從生活當中開始養成良好的習慣,從一點一滴做起,當然同時也要掌握正確的養生方法,因為有的時候如果掌握了養生方法不正確,反而會為我們身體產生損害。

比如,現在很多人喜歡艾灸,但是我們要知道什麼時候灸對於我們的身體才是最有利的。

8、80%的疾病是因不會養生造成的,是真的嗎?

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渴望健康的願望日漸增長,並逐漸認識到要想達到健康的目的,單靠治療疾病是消極被動的,是對醫學主體功能的削弱與顛倒。這昭示著21世紀的醫學將不僅僅以疾病為主要研究對象,還將以人的健康為研究對象與實踐目標。

醫學研究發現,在慢性病的誘因中,遺傳因素只佔15%,社會因素佔10%,氣候因素佔7%,醫療條件佔8%,而個人的生活方式佔60%。這說明,許多慢性病實際上是生活方式病。有關資料表明,當代人類45%的疾病和60%的死因與生活方式有關。

如心腦血管疾病中死亡率極高的冠心病就與生活方式有很大的關系。高熱能、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飲食習慣好發高血脂和動脈粥樣硬化;吸煙可使血管收縮、血壓增高、心率增快,心臟負擔加重,誘發心律失常。當出現嚴重心律失常,則可導致猝死;長期大量喝啤酒,會使心臟擴大,產生「啤酒心」,可引起酒精性心肌炎而誘發冠心病;受到長期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劇烈精神創傷,就容易誘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很少運動的人,血脂容易在血管壁沉積,容易引起冠心病。

再如讓人談之色變的癌症,據大量研究證明也像心腦血管病一樣,是一種生活方式性疾病,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其主要原因如下:

不合理的膳食: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步入了單純追求味覺享受的誤區。熏的、烤的、炸的、腌的五花八門,殊不知這些食物在熏烤、油炸、腌制的過程中,會產生亞硝酸鹽。這種物質在胃內可轉化成致癌作用很強的亞硝胺,可以引起胃癌、結腸癌和直腸癌。

精神長期緊張和壓力大:由於現代社會的迅速發展,生活越來越緊張,競爭越來越激烈,各種壓力增大,人際關系日益復雜,人們常常處於精神高度緊張的狀態,思想壓力很大,這種心理狀態對癌症的發生、發展和轉移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吸煙:吸煙是一種不良行為,無論是主動吸煙還是被動吸煙都可引起癌症。80%的肺癌是吸煙引起的。口腔癌、咽癌、喉癌、胰腺癌、食道癌、子宮癌、膀胱癌的發生與吸煙也有關系。

過量飲酒:如果經常過量飲酒,則可成為誘發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原發性肝癌、結腸癌、直腸癌、乳腺癌的重要因素。

缺少運動:隨著科技進步及現代文明社會的發展,人們出門有汽車,上樓有電梯,辦公現代化,家務勞動社會化,走路越來越少,家務勞動越來越少,再加上吃得越來越好,必然引起肥胖。而肥胖是誘發結腸癌、乳腺癌、子宮內膜癌、腎癌等癌症的重要因素。

沒有一個人可確保自己不患疾病,可謂疾病面前人人平等。要想遠離疾病必須注重自己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不吸煙、少飲酒、保持心情愉快、堅持體育鍛煉等健康的生活習慣,這是預防疾病最有效、最經濟的方法。而以上談論的這些生活方式,就是養生學中的重要內容。

——引自延邊人民出版社《防病高手》

9、養生是一輩子的事,年輕人怎麼養生

艾灸,一種無毒副作用的古原生態療法,中國古代醫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艾」,一種效用特殊的草。有一種草,樣貌非常普通,在中國南北方的農村、田頭野地隨處可見。端午前後,這種草從地里被采進信守傳統習俗的人家,默默為人辟邪祈福。在中國南方,廣東客家人喜歡用它的根煲湯,祛風暖胃。安徽農村地區,產婦們依老人言,懂得用它泡的水洗澡或熏蒸,達到理氣血、逐寒濕的作用。而在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夜晚,焚燒這種草驅趕蚊蠅,是常見的景緻。

這種草神奇而又普遍,它就是「艾」。中國古代醫學書籍,提到艾灸這種治療方法「葯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是說很多針葯無愈的病症,艾灸能夠治癒。「保命之法:灼艾第一」,是說艾能續命,艾能補腎。

艾灸,是中國古代醫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特點是不用服葯、無毒副作用,是一種綠色原生態療法。艾灸是用艾葉製成的艾灸材料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去調整人體已經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治病、防病的目的。「艾灸」成為常規常法而載諸典籍,經歷了漫長的試驗、研究、發揚,沿用至今。

艾之火是純陽之火。故而中國古人,把太陽稱為天之陽,把「艾」稱為地之陽。陽氣,是生命的根本。《內經》雲,「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如果我們把陽氣算作一百,那麼人從生到死就是陽氣從一百到零的過程,故而養生貴在保養陽氣、強壯陽氣。

艾熱之熱,非其他發熱物質所能比擬。「艾」在燃燒時產生的特殊的短紅外線,滲透力是普通長紅外線的3到4倍,能夠激活細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體免疫力。

古法艾灸同時具有自動找病位和通經脈的功能。艾火連續的燃燒、傳遞,可使艾火的純陽溫熱之氣由身體的皮膚表層透達體內,通達病位,打通阻塞,自動調節身體內部陰陽的升降,從而達到壯陽、養生、治病的功用。中醫研究機構用其他葯材和其他各種物質、各種物理化學方法射線方法等等與艾做對比研究。結果沒有一種方法可以完全替代艾。

中文的「艾」字,「乂」本意為治理恢復如初的意思。古代又稱年輕美麗的少女為少艾,正是艾的醫療之用的理想外延。

古法艾灸為什麼能治病

奇邪何來?疾病何來?人體本是陰陽對立的統一整體。中醫認為,疾病的發生都是由於陰陽失調。疾病在發生和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有某種病理產物的積滯,這種積滯的病理產物,如果能及時找到出路,病勢則必然受到頓挫而走向痊癒。

中醫工作者了解到,所有人身上都有一種經絡現象,就像在一台運轉的發電機身上,在金屬導線上有電壓和電流,十二經絡與三百六十五穴是人體臟腑各官能、官與官之間互相傳遞信息的驛站和通路。健康的生命狀態,內臟器官通過經絡體系與身體表面的穴位氣孔息息相通,在病理狀態下穴位氣孔又是宣洩病理產物的天然渠道和缺口。

艾灸和針灸一樣,都是在人體內部的信息通路上選擇相應的部位,以特定的因子、人工激發感傳作用,使良性循環得以恢復和鞏固,使惡性循環得以遮斷和阻滯,從而達到防病與治病的效果。

針灸和艾灸都有扶正祛邪的雙重作用,只不過從補穴意義上講、艾灸的作用是補多泄少,針灸的作用是泄多補少。針灸主通經脈,不能補元陽;艾灸法是先補而後泄,在提高正氣的情況下讓邪氣自除。

「以溢其邪,以行營衛」「有餘可泄,不足可補」是艾灸療法對這些中醫基本原則的靈活運用。古人強調養生是「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至少在日常習慣上,「寧事溫補,勿事寒涼」。

我們現代人卻往往反其道而行之。現代人生活節奏已太難依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從小生活在空調、冰箱、冷飲無處不在的環境,加上不恰當地大量使用含量葯物、激素,貪食生冷食物,經常身體保溫不當、熬夜等等,人體健康所倚賴的陽氣,容易被加速損耗。增加爐膛中的生命之火,變得越來越為現代人所需要。

古法艾灸能治哪些病

艾灸適應范圍廣泛,既適宜體弱病久的慢性病人,也適於體壯病輕的急性患者。對熱性病患者也可以灸治。元氣虛弱的人一般胃功能吸收差,服葯治療很難完全消化吸收葯物,很多葯物還必須耗用元氣才能發揮作用。長期服葯而不及時恢復和補充元氣又必然更損傷元氣。古法艾灸,可以不經過腸胃而直接將熱力作用於經脈,培補能量、提高正氣、通調經脈、祛病除邪。

像腎虛、失眠、虛胖、貧血、各種慢性婦科病、慢性腎病、類風濕脊柱炎等等,對於西醫來說的不治之症,通過重灸關元等穴位,都可以治癒。灸關元是以後天補先天為道理人體「陰陽」的升降是有固定規律的,令元氣逐漸充足,陰陽就必定按照規律運行,該升的升,該降的降,不必人為再去調整。人體內自有大葯!

臟腑之氣匯聚於胸腹部的俞穴,稱為「募穴」。六臟六腑共有募穴12個。艾灸募穴可以治療本臟腑的病症,像用一股強氣流去疏通經脈,同時,總閘開閘放水去沖刷病灶,效果非常好。

日常生活中,我們感冒的時候,可以取灸大椎穴,效果非常快。把大椎穴灸到皮膚發紅、發潮為佳,每次操作做到微微出汗效果最好。預防經常性感冒,艾灸也很有效果,可以用溫和灸的方式艾灸中脘、關元、足三里。現代人胃腸不適的挺多,一般性腸胃有問題可艾灸足三里、神闕、關元,不論胃熱胃寒,都可以灸中脘。

一般人無法記住太多的穴位,但只要記住人體四大養生要穴,長期溫灸之,就能達到強身健體、增強免疫力、延緩衰老的作用。這四大養生要穴是:關元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命門穴。

不知道穴位怎麼辦?哪裡不舒服灸哪裡。用艾灸直接作用不舒服的患部,古人稱為阿是穴或者天應穴,也可以在患處附近或者離患處不遠處取穴,我們稱之為「就近取穴」。

古法艾灸養生有什麼講究

人體隨時在消耗,雖說我們隨時可灸,艾灸還是有一些注意事項,值得大家注意。

▌艾灸後都需要注意什麼?

艾灸後至少一小時內最好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後要比平時多喝一些溫開水,以協助排毒,但絕對不能喝冷水冰水。

▌是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古法艾灸?

孕婦、極度疲勞、過飢、過飽、酒醉、大汗淋漓,以及極度衰竭、無自製能力者不適宜做艾灸,一些特殊部位以及大血管處,心臟部位、眼球屬顏面部,也不要灸。

▌為什麼有些人艾灸後會出現疾病加重的反應?

比如很多人艾灸後會出現口乾舌燥,這是正邪交戰的正常現象。那些病邪在體內寄居很久,這時候免不了會有各種反應,逐步艾灸體內慢慢累積了足夠的正氣,病邪就會逐漸地出離體外了。有時候,我們艾灸中脘,會有肝區不適、或胃脘部會有不適,這有可能因為肝有隱患或胃脘部有疾病,艾灸會主動幫助我們去調整。艾灸關元穴,也許會反應出婦科方面的隱患、前列腺方面的問題或生殖系統的一些疾患。

艾灸的通竄功能就是在告訴我們,身體有一個自我調整的功能。只要你調動得好,相關部分就會齊心協力一起工作。每個人有經絡不同的敏感度,所以灸感的個體差異非常大,青壯年人的灸感往往較老年人強和快,女性的感傳也容易比男性高。

《本草綱目》記載,凡用艾葉需用陳久者,治令細軟,謂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則易傷人肌脈、所以施灸需用陳年艾,這是歷代醫家反復強調的。

▌如何分辨艾絨和艾條的優劣保證療效呢?

主要從絨、色、味、煙四個方面入手。我們到市場上挑選艾條、艾絨,可以看到,新艾的顏色發青、暗,點著以後火力強烈,燃燒時煙氣發青、發黑,比較嗆人。好的陳艾,則顏色土黃或金黃,煙的顏色是淡白不濃烈,燃燒後煙霧由下而上繚繞,氣味溫和有艾香,不刺鼻,滲透力強,灸治效果比較好。

現代的溫和灸療法

由於對古法艾灸養生的重視,現代條件下已開發出許多艾灸器械,使用艾葉加工而成的艾條和各種溫灸器具,因為一般都不會破損皮膚,安全穩妥,被稱之「溫和灸」。

▌常用的大致有兩種方法:

1)手持移動法。點燃艾條、手持艾條對准穴位或患痛處移動熏烤,用上下移動或左右移動之諸多手法,病人可長期自灸。

2)工具支持法。目前已有各種各樣的現代溫灸器,有手持的,有綁縛式的,目的均是為了緩解直接灸的燒灼痛與手持法的疲勞,哪怕隔著衣服灸療,也能使得滲透力源源不斷地發生作用。

「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古法艾灸不僅僅在我國深受重視,而且被多個國家追捧應用。

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傳染病肆虐日本,一位名叫原志免太郎的人在全國發起了一場「國民三里灸運動」,大大提高國民免疫力。

在韓國,電視劇《大長今》有一個關於艾灸的片段,長今的養父嚴重暈船陷入昏迷,長今考慮再三選用了古法艾灸為其治療,養父很快就恢復了健康,可見那時艾灸療法已相當普遍,且以一種簡單、安全的方式造福人民。

不僅如此,17世紀左右艾灸療法傳播到了歐洲,德國人甘弗在其著作《海外珍聞錄》中明確主張用艾絨施灸,且附註了一幅圖,標明了施灸的穴位和適應證等。將古法艾灸運用較為出色的是拿破崙軍中的外科主任拉蘭。自此,神奇的古法艾灸在歐洲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推廣。

但願每一個現代人,都能從我們祖先的醫學智慧里汲取營養,通過實踐艾灸這種古法、讓自己、家人和朋友都真陽充足,臟腑功能強健,最大限度減少疾病。願每個人都能盡享自然壽命,能夠更健康、更好地體驗生命的真義,廣行利濟群生的事業。

與養生是病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