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馬禮堂養生功

馬禮堂養生功

發布時間:2020-05-01 14:37:03

1、馬禮堂太極功會走火入魔嗎

不會,馬禮堂本身是武術家、中醫,很厲害的,他的養氣功安全有效,比如六字訣,各個版本比較起來,還是他的版本好,太極功同理。

2、所謂的氣功是真的嗎 比如說我曾經看過一個關於氣功隔空拔牙的報道 這可能嗎?

氣功百科名片
氣功(炁功)是一種以呼吸的調整、身體活動的調整和意識的調整(調息,調形,調心)為手段,以強身健體、防病治病、健身延年、開發潛能為目的的一種身心鍛煉方法。氣功的種類繁多,主要可分為動功和靜功。動功是指以身體的活動為主的氣功,如導引派以動功為主,特點是強調與意氣相結合的肢體操作。而靜功是指身體不動,只靠意識、呼吸的自我控制來進行的氣功。大多氣功方法是動靜相間的。宗教中,道教的道士常會練習導引、內丹術氣功,佛教里的禪定、靜坐也包含氣功。氣功常配合武術或靜坐一起練習。練針灸的中醫也常透過練習氣功來增進療效。
基本解釋
氣功 qìgōng 氣功(炁功)氣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以中醫理論內容為核心指導的「調神」的實踐活動。 氣功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有關氣功的內容在古代通常被稱為吐納、導引、行氣、服氣、煉丹、修道、坐禪等等。在古書記載中很少有「氣功」二字,偶爾出現「氣功」的提法,亦無完整的解釋。 直到本世紀50年代,劉貴珍在《氣功療法實踐》一書中寫到:「『氣』這個字,在這里代表呼吸的意思,『功』字就是不斷地調整呼吸和姿勢的練習……」一般認為「氣功」二字從此被確定和傳播開來。國外有些資料將氣功譯為「深呼吸鍛煉法」,國內有些工具書也如是照搬,顯然是未認識到氣功的真諦,實際上氣功鍛煉包括呼吸、體勢、意念三類手段,每一類手段又有多種鍛煉方法,深呼吸只是眾多呼吸鍛煉方法中的一種。可見,將氣功的定義解釋為「深呼吸鍛煉方法」,是過於片面了。 事實上,古代的養生家認為,「炁」和「氣「是兩種不同的概念。通俗的講,「炁」就是人體最初的先天能源,而」氣「則是指通過後天的呼吸以及飲食所產生的能量。而氣功鍛煉主要是通過後天的呼吸等方法來接通先天的「炁」,從而達到養生健身、延年益壽的效果。 如果從中醫學角度定義氣功:氣功是通過調神的自我鍛煉,使自身氣機變得協調的鍛煉方法。 隨著科學的向前發展,我們可以用現代科學的有關知識來認識氣功,這將更加深化我們對氣功實質的認識。 如果從現代行為醫學的角度看,氣功鍛煉是對一種有利於心身健康的良性行為進行學習訓練,最終以條件反射方式固定下來的行為療法。 如果從氣功作用的心理生理學過程看的話,可將氣功定義為:主要是通過使用自我暗示為核心的手段,促使意識進入到自我催眠狀態,通過心理—生理—形態自調機制調整心身平衡,達到健身治病目的的自我鍛煉方法。
定義
氣功就是通過特定的修煉方法使機體的組織、器官在功能上更佳有序化與協同化的生理變化過程。由於修煉的方法不同,所導致的生理變化也會不一樣,這種不一樣就是氣功的生理效應。 氣功在保健方面有獨特的功效。他是建立在整體生命觀理論基礎上,通過主動的內向性運用意識活動的鍛煉,改造、完美、提高人體的生命功能,把自然的本能變為自覺智能的實踐。氣功與中醫、武術一起,被認為是重要中華傳統文化之一,受到世界范圍內許多人的喜愛。 有人認為氣功是深呼吸療法。實際上氣功鍛煉包括調心、調身、調息三類手段,每一類手段又有多種方法,深呼吸只是眾多呼吸鍛煉方法中的一種。
氣功一詞古已有之,詞義不定。古時,各傢具體功法傳播范圍很小,而氣功一詞比具體功法的傳播范圍還要小。今天,正好相反。氣功一詞的傳播范圍要比具體功法的傳播范圍大的多。轉折點是上世紀50年代劉貴珍推廣氣功。劉貴珍得習傳統功法治病療效甚好,便大力推廣傳統功法治病。並定名氣功療法。從此氣功成為廣大人民群眾了解神秘世界的一扇大門。劉貴珍之事本身就是帶有非常強烈的功利性的。之後的推廣亦帶有非常強烈的功利性。之後的幾十年間,各家各派的各種功法均被冠以氣功之名,出版、口傳心授。但在出版、傳播之時。這些功法大都被刪掉了其自身的意識形態屬性。以及一些高層次的危險地內容。80年代,氣功武術熱。不少人增加了氣功的意識形態屬性,招搖撞騙。直至90年代末之事。之後傳統與氣功皆消沉。不過,氣功一詞卻壯大了起來。道、佛、武、醫在對外宣傳時皆言氣功。舊時,丹道就是丹道、導引就是導引、止觀就是止觀、吐納就是吐納。道、僧、武、醫各練各的。沒有人將他們統稱起來,因為其功法都與理論緊密結合。正所謂孤陽不生獨陰不長。舊時,陰陽和諧尚有邪教。近代,有陽無陰,陽自找陰。玉石俱焚。從氣功的前世今生,我們可以看到。這個世界是沒有什麼能脫離世俗世界而獨立存在的。是沒有什麼世外的。以前,文化知識傳播不廣,接觸這些的人自然是知之甚深,道、武、僧、醫十分不同。新中國成立後,文化知識廣泛傳播。外行要了解內行,便要對其進行最籠統的概括。再加上要符合時代,自然要改造內行。內行要迎合時代,也接受改造。這是唯物。事物的發展自有其規律。人為地改變規律,最終還是要回到原來的規律。這也是唯物。總的來說世界還是唯物的。 「氣功」一詞不是50年代才出現的名詞,早在1915年中華書局出版的的《少林拳術秘訣》中就有《氣功闡微》一節。至於氣功的內涵,以氣為主,主要的修練方法就是首先通過呼吸。而呼吸鍛練僅僅為傳統修練方法中的一種,因此,氣功一詞並不能概括丹道、坐禪等等。這兩個問題是需要特別注意的。
簡介
氣功:中國特有的一種健身術。基本分兩大類,一類以靜為主,靜立、靜坐或靜卧,使精神集中,並且用特殊的方式進行呼吸,促進循環、消化等系統的功能。另一類以動為主,一般用柔和的運動操、按摩等方法,堅持經常鍛煉以增強體質。 氣功大致是以調心、調息、調身為手段,以防病治病、健身延年、開發潛能為目的的一種身心鍛煉方法。調心是調控心理活動,調息是調控呼吸運動,調身是調控身體的姿勢和動作。這三調是氣功鍛煉的基本方法,是氣功學科的三大要素或稱基本規范。 氣功是人們在生產、生活、醫療保健等多種實踐中,逐漸總結而形成的。氣功療法與體育療法有聯系又有區別,它可以包括體育療法,但體育療法卻代替不了氣功療法。肢體運動始終只是氣功調心的手段之一,呼吸運動也是為調心服務的,三調是統一的整體,必以調心為核心。內練與外練是結合的,應以內練為主。氣功之氣是指「內氣」、「真氣」,是介於紫外線和紅外線之間的人體自有的一種能量。可以用意念調動真氣達到病灶或其他他部位,氣功療法具有綜合性的特點,至少它是心理療法與體育療法的綜合。 氣功療法包含心理療法,但是與心理療法有區別。心理療法一般是指醫生用語言、表情、姿勢、態度等,對覺醒狀態下的病人進行說理、暗示治療;或用一些特殊的誘導方法,使病人引起一種表面上有些類似於睡眠的催眠狀態,再對呈催眠狀態下的病人進行暗示治療。故病人始終是被動的。而氣功療法的特點是發揮病人的主觀能動性,病人在醫生指導下,通過自我鍛煉從而加強自我控制能力而收效。 氣功與宗教有著本質的區別。氣功作為一門科學,不涉及各教派的宗旨與教義,只從教徒的修煉實踐中提取科學的內涵。這反映在道藏、佛經中也記載了不少古代氣功的資料;另外宗教中的一些理論,也常為練功者所借鑒。
要領
氣功功法不同,其特點和要求也各不相同,但共同的要求是:松靜自然、意氣相隨、練養結合、動靜結合、循序漸進、因人因病而異、持之以恆、生活有節。上述要求,大多適用於各種氣功,練功者具體練某種功時,還要參照該種氣功的具體要求。一般有精神病、大出血、高熱、各種急性病及急性傳染病的人不宜練氣功。 把後天空氣與先天元氣合成一股浩然正氣的功夫;對生命過程實行自我調節、自我鍛煉、健身長壽的科學。
氣功發源地
氣功發源地是中國。氣功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有關氣功的內容在古代通常被稱為吐吶、行氣、布氣、服氣、導引、煉丹、修道、坐禪等等。中國古典的氣功理論是建立在中醫的養身健身理論上的,自上古時代即在流傳。原始的氣功一部分稱為「舞」,如《呂氏春秋》所說的「筋骨瑟縮不達,故作為舞以宣導之」。春秋戰國時期,一部分氣功被概括於「導引按蹺」之中。中醫專著《黃帝內經》記載「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積精全神」、「精神不散」等修煉方法。《老子》中提到「或噓或吹」的吐納功法。《莊子》也有「吹噓呼吸,吐故吶新,熊經鳥伸,為壽而已矣。此導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的記載。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文物中有帛書《卻穀食氣篇》和彩色帛畫《導引圖》。《卻穀食氣篇》是介紹呼吸吐吶方法為主的著作。《導引圖》堪稱最早的氣功圖譜,其中繪有44幅圖像,是古代人們用氣功防治疾病的寫照。
發展歷程簡述
原始的氣功沒有名稱,以後一部分稱為「舞」,如《呂氏春秋》所說的「筋骨瑟縮不達,故作為舞以宣導之」。春秋戰國時期,氣功被概括於「導引按蹺」之中,如《素問·異法方宜論》的「痿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按蹺」,而散見於歷代名家著作中的靜坐、坐忘、禪定、胎息、行氣、服氣、調氣、周天、內丹等也都屬於氣功的內容。至於「氣功」一詞,最早見於晉代道士許遜所著《靈劍子》一書,即使這是後世託名之作,那麼最晚也在隋唐時期。在隋唐以後才出現的《中山玉櫃服氣經》記載:「氣功妙篇,氣術之道略同……」,但在內涵上與我們現在所說的氣功不完全一致。現在所通用的氣功,則是在50年代建立了北戴河氣功療養院之後才逐漸得到推廣的。 氣功大致是以調心、調息、調身為手段,以防病治病、健身延年、開發潛能為目的的一種身心鍛煉方法。調心是調控心理活動,調息是調控呼吸運動,調身是調控身體的姿勢和動作。這三調是氣功鍛煉的基本方法,是氣功學科的三大要素或稱基本規范。 氣功是人們在生產、生活、醫療保健等多種實踐中,逐漸總結而形成的。氣功療法與體育療法有聯系又有區別,它可以包括體育療法,但體育療法卻代替不了氣功療法。肢體運動始終只是氣功調心的手段之一,呼吸運動也是為調心服務的,三調是統一的整體,必以調心為核心。內練與外練是結合的,應以內練為主。氣功之氣是指「內氣」、「真氣」,具有更深刻的含義。氣功療[1]法具有綜合性的特點,至少它是心理療法與體育療法的綜合。
發展階段
中國的氣功有幾千年的歷史,可氣功這個詞的出現時間並不是很早,它首先見於晉朝許遜著的《靈劍子》一書。據考察認為此書不是許遜親自所著,因為書中有很多氣功術語都是宋朝以後才開始用的,所以成書時間不會早於宋朝。但它的思想可能是許遜這個門派師傳徒,一代一代口傳心授傳下來的。在《靈劍子》一書中,氣功這個詞不是作為一個專用名詞來使用的。過去練功叫修行,就是修道,也叫行氣,可以解釋為練周天,也可叫呼吸吐納,也可稱運氣、行氣,就是把氣的功能加強起來,一方面修德,好事,一方面練,使身體發生變化,到一定程度修成了,就叫「道氣功成」。 晉朝以後,道教、佛教等宗教在中國興盛起來了。宗教利用了氣功,把氣功神秘化了。本來氣功是練氣修德,很具體很實際的,可是宗教化以後,就追求修煉成神、成仙、成佛了。這么一來,氣功的科學本質沒有了。但如果翻開中國氣功史,可看到就在晉、隋、唐這一時期,有很多古人用氣來命名的著作,如《氣訣》、《氣經》等,書中寫的都是練氣、用氣的內容。《氣經》中講了幾十種練氣、用氣的方法,連發放外氣的方法都有,叫「布氣」。以後的宗教淹沒了氣功,氣功的名詞就沒了。 晉朝的氣功 金、元以後,很多練功夫的,為了抵外族的侵略,將氣功的修煉用到武術上來,逐漸形成了武術氣功。隨著武術氣功的興起,慢慢破除了宗教的神學思想。你說有神、有佛、有鬼,練功時求神、拜佛,說有神、佛保佑,可是打仗的時候有本事的打死沒本事的,這個時候神、佛怎麼不來保佑?慢慢人們對宗教的信仰就淡漠了,氣功又逐漸從宗教裡面分離出來,重新開始講氣練氣,宋代就講吐納之氣了。隨著武術氣功的發展,武當派、少林派兩大家逐漸形成。清末有了武當派的著作,也有了少林派的著作《少林拳術秘訣》,內有專章叫《氣功闡微》,專門闡述氣功。其中明確指出:「氣功之說有二:一養氣、一練氣。」於是氣功一詞又逐漸叫起來了,明清以後講練氣比較突出,到民國初年搞氣功的人就多了。1931年王竹林正式出版了《意氣功詳解》一書,直接以氣功命名。很多醫生通過學練道家、佛家功夫,把它用到醫療上來,稱之為「氣功療法」。最早是1934年董浩寫的《肺癆病特殊療法——氣功療法》,1938年方公溥又出版了《氣功治驗錄》,還創立了「公溥氣功治療院」。 這樣,氣功一詞,起於晉代許遜《靈劍子》一書中的「道氣功成」,以後發展到武術氣功,又以後成了氣功療法,但氣功一詞卻沒有廣泛傳開。一直到了解放以後,有個老幹部叫劉貴珍,在河北省衛生廳的同意和支持下,將自己練功與多年臨床經驗予以總結,定了一本《氣功療法實踐》,該書在衛生部的關懷下,正式出版,以後還譯成外文,「氣功療法」在國內外就傳開了。以後又把氣功作為中醫學的一部分,成立了氣功療養院、氣功療養所,在氣功治療、氣功研究方面均取得了很大成績。遺憾的是文化大革命把中國的傳統文化——氣功打入十八層地獄的最底層。搞氣功的都成了「牛鬼蛇神」。 這樣一來把氣功基本「殺」的差不多了,掃干凈了。「文革」結束之後氣功事業發生了空前的變化,正道功派發展成為一門獨特的科學。現在大家都約定俗成了,一說氣功都懂得指的是一門特殊的學問,「氣功」成了關於人們身心健康的一門特殊學問的代名詞了。
分類
一般而言,氣功可分兩種,即養氣與煉氣。養氣就是道家靜坐功夫,把氣運在丹田,使之凝聚不散,不讓身外景物誘導而外泄。煉氣乃以運行為主。如拳術家在練拳時要用臂力,就把氣運到臂上;用腰力,就把氣運到腰上;假如四肢百胲都用力時,就把氣運到全身。氣有呼吸的區別,呼為陽,吸為陰;呼為動,吸為靜;呼為剛,吸為柔。要把陰陽、剛柔、動靜結合在一起,才能完成它的作用。氣要運行時,不可逆走,貴當順行。如順行的話,不但臟腑會舒暢,並可快慢自如;倘若逆運的話,內部各臟腑就要受到傷害,一些習練者練岔氣致傷致殘者時有所見。 古代氣功一般劃分為儒、醫、道、釋、武術五大派。儒家氣功以「修身養氣」為目的;醫家氣功以防病、治病、保健強身為宗旨;道家氣功講究「身心兼修」、「性命雙修」等;佛家氣功要求「煉心」以求精神解脫,其中入定派強調「四大皆空」,參禪派強調「修身養性」、「普渡眾生」;武術氣功主要為了鍛煉身體和提高技藝。近年來,有人依據氣功功法的特點,將古代氣功歸納為靜功與動功,並劃分為吐納、禪定、存想、周天、導引五大派。吐納派強調呼吸鍛煉為主;禪定派強調意念鍛煉為主,要求思想內聯,靜坐凝心,採取一些不復雜的方法來集中意念,一般的靜坐均屬這一派;存想派也強調意念鍛煉為主,但要求用一種想像幻視到莫種事物;周天派強調在思想內聯的基礎上意氣相依,推動內氣感覺沿自己體內的任、督脈等經絡路線周流,也稱為內丹派;導引派強調以動功為主,特點是與意氣相結合的肢體操作,或作為自我按摩。
區別
硬氣功 多在中國武術中練習坐馬及站樁時同時進行,主要使全身肌肉緊綳,以意識控制各組隨意肌及半隨意肌,氣須要下沈到丹田部位(概念穴位),現代用語即是腹式呼吸,盡量拉下橫隔膜,將腹肌最下部份綳緊,自己覺得身中之氣到了丹田。 軟氣功 佛教之坐禪冥想,道家之養生功(及現代之柔軟體操),皆屬此類。不需要緊綳肌肉。將心念注意在深長呼吸上,使之無旁念。慢式太極拳路及中國武術南拳門派詠春,最初入門練習之第一套拳路小念頭,即屬此類。軟氣功不需要大量消耗體力便可以加強肺氣量,亦可運動各處肌肉,包括人體內部之半隨意肌,活動(被動)人體內部之臟腑器官,所以適合各類人士練習。對老人,來經女士,病人等不可以作大運動量之人士特別適合。編輯本段氣功特點
源自經絡、穴位、氣血學說
第一、經絡、穴位、氣血學說是中國氣功的理論基礎。中國傳統醫學包括豐富的內容,氣功是中國傳統醫學寶庫的一顆瑰麗的明珠。
氣功表演
經絡、穴位、氣血學說,是中國傳統醫學的理論,是中國氣功的理論基礎。 經絡、穴位、氣血是非常復雜的人體現象。可以簡單而形象地解釋: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道,穴位是氣血運行的出入口。 氣功健身祛病的道理在於穴位受到良性刺激,氣血在經絡中運行通暢。
天人合一
中國氣功體現了天人合一,人和自然合一、形神合一的整體觀。 中國氣功強調天人合一,人和自然界有著密切不可分割的聯系,人的機體受到氣候、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中國氣功重視人與自然界的動態適應。 中國氣功強調人與社會的統一。社會環境對人的健康和疾病有著密切的關系,中國氣功修練強調人要適應社會。 中國氣功強調形神統一。氣功是一種中國特色的自我身心鍛煉方法。它既可以提高人體的生理功能,又能提高人體的心理功能。氣功提高人體生理功能與心理功能是同時進行的,二者相互聯系、相互制約。
受其它思想影響
中國氣功受道家、儒家、佛家和醫家的影響。 中國氣功在其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吸取了道家、佛家、儒家和醫家的一些理論及健身祛病的技術,逐步形成中國氣功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和豐富多彩的養生技術。 三說法本末倒置。 不是氣功受道家、儒家、佛家和醫家的影響。而是有人人為的從道教、儒家、佛教和醫家的理論功法體系中東拼西湊,弄出氣功來。編輯本段歷史流派
氣功在歷史上處於民間流傳的狀態,並形成了醫家、儒家、道家、佛家、武家等眾多的流派。醫家氣功強調保健、延年,道家氣功講求性命雙修,佛家氣功講求明心見性,武術氣功則注重強化肌肉,發勁等技擊應用。氣功與宗教有著本質的區別。
馬禮堂和養氣功
馬禮堂, 1903年生,1988年5月去世,河北省河間縣人,青少年時代隨其曾祖父學習中醫,對經絡學說和針灸學說有很深的造指,並愛好武術。1929 年在華北大學教育系讀書時任華北國術研究會會長;1935年任山東武術館教務長。解放後曾受聘於萬壽山高幹療養院、解放軍總後勤部、全國工商聯為特約醫師、中醫顧問。 馬禮堂自幼學習氣功,曾拜孔教會名家、普照老人為師。他積累行醫和練功實踐的體驗,集醫、武術、氣功於一體,創編出一套完整的「養生功」,命名為「馬禮堂養氣功」。孩功法對祛病健身,延年益智、治療多種慢性疾病均有顯著效果。衛生部曾舉辦「馬禮堂養氣功」學習班。中央電視台1988年請馬禮堂演練示範,錄制了我國第一部完整的氣功教學片向全國播放。馬禮堂在全國各地辦過70多期養氣功學習班,學員30000多人,他在全國知名度頗高。在全國正式推廣的「馬禮堂養氣功」已有九套功法、即:六字訣、洗髓金經、太極功、行功、站功、坐功、卧功、循經按摩和中老年保健功。馬禮堂與中國管理科學院中聯管理科學應用研究所合作研究成功的中國第一部氣功電腦軟體,在第六屆世界醫葯學年會上表演,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並獲北京市科技成果一等獎。他生前創辦了中山健身會、馬禮堂養氣功服務部和馬禮堂養氣功學校。
劉漢文和撣密功
劉漢文,1921年生,原籍山東省高密縣人。上輩亦醫亦禪,姑母人道兼醫,由於家庭熏染,對醫術和禪修有素。劉漢文隨其父親劉善慶(亦醫亦憚)遷至遼寧丹東以後,便在丹東市體委工作。五十年代未在沈陽和平區體育醫療門診部工作,六十年代初在丹東市體育醫療室和市療養院病房,先後傳授撣密功,取得初步成效,正當應群眾要求(領導也支持)准備進一步推廣禪密功時,「文革」開始,只好停辦。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以後,禪密功才重見天日。
張廣德和導引養生功
張廣德,1932年生,河北省唐山人。自幼酷愛武術。1955年考入北京體育學院武術專業,成績優異。1959年畢業後留校任教,1960年考人體院研究生部,為我國第一批武術研究生。正准備把精力投入武術事業時,患了高血壓、心臟病、肝炎、血小板減少等疾病;1974年又得了肺癌,住進醫院。由於他身患多種疾病,又為過敏性體質,不能用葯,生命處於垂危之中。張廣德沒有消極悲觀,與疾病展開了頑強的斗爭。他系統地研究了中醫理論,經絡學說,大量翻閱了古代養生法、武術、太極拳等許多資料,並以家傳的慢性病體療功法為基礎,於1976年春創編了防治心血管系統疾病的舒心平血功,防治呼吸系統疾病的益氣養肺功等七套導引養生功法,經過練功,張廣德所患的幾種疾病均痊癒,恢復了健康,肺腫瘤、血小板減少症也有了明顯的好轉, 1980年4月重返教學第一線。在導引養生功創編過程中,張廣德先後輔導了3000多人練功,療效率為97%,顯效率達80%以上,深受群眾的愛戴,連續兩年被河北省、唐山市評為先進工作者。1982年被北京市評為體育積極分子。1983年4月,武漢市中醫學會召開了首次按摩、導引術學術經驗交流會,張廣德在會上做了導引養生功表演,受到與會代表的好評,武漢電台、湖北電台,《長江日報》等新聞媒體對他的事跡和功法進行了報道。
李少波和真氣運行法
李少波,河北省安平縣人,生於1910年。甘肅省中醫學院主任醫師。任甘肅省真氣運行法研究會主任、真氣運行法研究所所長、中國氣功科學研究會理事。李少波練氣功已有50年。他自幼體弱多病,曾患神經衰弱、經常夫眠、胃痛作酸、大便秘結等症,骨瘦如柴。成年又患肺結該及矽肺病,加上鶴膝風、膝臏腫痛,步履艱難。經常徹夜不眠,胸痛如割,心跳氣短,頭昏耳鳴,四肢麻木,遇冷寒顫,遇熱冒汗,痛苦萬分。其祖父遂教他練吐納尋引之法,並授予《勿葯元詮》一卷,令其從中探索祛病求生之路。從此他便數十年如一日,堅持練氣功,並反復實踐總結、探索發掘。除治癒了自己各種疾病,獲得了相當健康的體質外,還摸索出一套確能旺盛真氣運行的五步功法,經過反復應用於臨床,對各種久冶不愈的慢性病,都能獲得較滿意的效果。通過科學實驗,也證實了這一方法的科學性。《真氣運行法》自形成初稿以來,就受到各界的重視和支持,油印數次都很快被索取一空。1979年11月由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後,更引起了各界人士的興趣,紛紛來函來訪,提供各種寶貴意見,要求增訂。1986年7月甘肅人民出版讓應讀者要求再版了《增訂真氣運行法》。除對原文有一些增訂外,還增加了一部分動功。李少波為推廣「真氣運行法」還先後進行了開班授課。門診治病、科研探測等各項工作。學習和參加練真氣運行法的人員遍及全國各地、並在杭州設立了真氣運行法推廣基地,不少醫療機構對真氣運行法進行科學研究,結果表明它對提高人體生命機能、提高智能確有較理想的作用。
爭議
一些對超自然氣功的反對者認為,他們的思維非常類似巫術,而不能為主流科學觀念解釋。他們認為這類氣功作為心理暗示療法或許有用,但是可以獲取超自然能力(如釋放「外氣」)則未被科學實驗所證實。 這類"氣功」的超自然現象的支持者經常舉出一些關於氣功產生特殊現象的報道和案例,並聲稱他們已經使用了科學的方法和工具,但結果與主流科學理論仍有矛盾,所以主流理論者反而需要承認主流科學理論尚未完善。 而主流科學界認為這些報道和研究都有嚴重疑點。一些氣功實驗部分,盡管使用了一些和常規學術研究近似的方法和一些科學儀器,但是整個活動的組織卻有不符合科學研究常規之處。一些實驗沒有中立方的監督,甚至某些涉及的當事人公開聲明否定與之有關聯,因此其可信程度令人懷疑。 另外對研究的技術細節也存在爭議,因而被認為是偽科學。 同時有人冒超自然氣功之名以詐欺手段進行爭取利益。這些活動被稱為「偽氣功」。

3、馬禮堂老先生是因何而去世的呢?

他是患喉癌去世的。
馬禮堂原名馬步周,1903年出生於河北省河間縣馬戶生村一個zd普通農民家庭,從小習文修武,養成了堅韌倔強、不畏強暴、好打抱不平的性格,版名震武林。抗日戰爭爆發後,南北奔走,救國圖強,屢遭曲折,百折不撓。潛心醫術,碩果累累,1961年,因給彭德懷元帥治病,被誣陷為黑線人物,一邊接受批鬥權和監督,一邊行醫治病,為人民解除痛苦。晚年致力於儒家氣功「六字訣」之研究,1989年5月2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

4、氣功遠程治病屬於那種

氣功分內氣和外氣,發外氣的大多是忽悠。一般是用內氣調理自己的脈吸和臟腑。可以查查馬禮堂六字訣馬禮堂或馬禮堂養生功。

5、求養生功 不會走火的那種

肢體的功能活動,包抄括關節、筋骨等組織的運動,皆由肝腎所支配,故有「腎主骨,骨為腎之餘百」的說法,善於養生的度人,在冬季更要堅持體育鍛煉,以取得養筋健腎、舒筋活絡問、暢通氣脈、增強自答身抵抗力之功效,從而達到強腎健體目的。?

6、馬禮堂與岳奇峰 養氣功六字訣的讀音問題

關於讀音的問題很復雜:因為這個功法是由古代傳承到現在來,古代的讀音與現在的普通話差別很大,在當今的廣東話閩南話保留源了古代部分發音,所以粵語稱為活化石。

可以考證粵語發音作為參考,百南懷瑾老先生也是多次提到這個六字訣,可查閱南老的著作。
推薦馬禮堂先入門,相信馬度先生也是在這方面做了很大的功夫的。我也在練這個六字訣問,感覺不錯,要點就是練的時候身體放鬆,無雜念。注意力放在呼氣(即吐字)的時候,以氣帶聲!其他的時候任運自然呼吸。恬淡虛答無,真氣從之。
希望對你有幫助!

7、求名師教授氣功

建議你找好老師指點你,最好能當面指點,建議練習養生類氣功,不過你24歲,能否靜下心來,入定,是否有安靜的環境,排除一切雜念,考驗你的時候到了

8、麻煩問一下從哪兒能買到馬禮堂的養氣功的書和DVD? 如能推薦好的中醫就更好了!!

馬禮抄堂的養生功好象是六字決.以前郵購的好象是在北襲京什麼書店.現在書也不知扔那了.但不一定一定要他的啊.可以試學百下太極拳.你說的關節紅腫,在中醫中叫熱痹.西醫中叫化膿性關節炎.這個病度是不太好治問.但你現在還是快用葯吧.抗生素加激素.不然關節腔會疆答死的.因炎症會粘連啊.供參考.

9、誰練過馬禮堂的養氣功?什麼叫硬氣功?馬禮堂的養氣功是硬氣功還是不是?

練過馬老師的22式太極。有氣感。馬老師的功法很多,六字訣,洗髓金經,太極,站樁等。長年堅持下去對身體應當很好。

與馬禮堂養生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