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醫講究什麼養生?
中醫歷來主張食物要多樣化和基本食素。《黃帝內經》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
據調查,我國長壽老人的食譜,其主食多為玉米、麥等穀物,副食多為豆製品、蔬菜、水果、輔以少量家禽野味。素食中含有人體所必需的糖、蛋白質、脂肪、礦物質和豐富的維生素,它們對推遲衰老,預防老年性疾病的發生,增進身體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蔬菜、水果為鹼性食物。人們通常攝入酸性食物較多,易引起體內酸鹼平衡失調,有損健康。素食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但多吃素食並不等於不吃葷食,合理的飲食調理應當做到「素為基礎,葷素並用」,方能延年益壽。
素食的益處
現代醫學證明,素食可以凈化血液,預防便秘及痔瘡的產生,養顏美容,並且安定情緒。從健康的角度來講,素食在養生方面實在益處多多。
第一:因植物食品中不含有對心血管構成威脅的有害物質,因此素食可減少血管疾病的發生。
第二:植物性飲食,包括:全殼類、豆類、蔬菜及水果,有保護人體降低罹患癌症機會的作用。
第三:素食可減輕腎臟負荷,對腎功能不健全的腎臟病患者來講,能起到讓腎臟"休息"的作用;
第四:素食對預防骨質疏鬆症亦有好處。眾所周知,維生素C有利於鈣質的吸收。很多植物食品如"綠色蔬菜,西紅柿和某些瓜果等"含維生C豐富;
第五:許多研究顯示健康的素食能減少罹患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和肥胖等慢性退化性疾病。
吃素的方式
到底什麼叫素食?現代營養學家認為,素食主要是指以水果、蔬菜、豆類、穀物、種子和堅果等植物類食品為主的飲食習慣。
嚴格的素食者,除了不吃肉類,包括魚、蝦、家禽外,還不吃任何蛋類、奶類在內的動物副產品。不過,這么嚴格的素食者在生活中畢竟是少數。大部分人會選擇做一個可以吃奶類產品的奶素食者,或者蛋奶食品都可以接受的奶蛋素食者。還有一種素食偏好者,他們通常選擇每周吃幾次素。
吃素要循序漸進素食者最需要注意的是營養均衡。單純素食因為無法得到只有從葷食中才能獲得的維生素B12,可導致記憶力下降等不良後果。只有堅持葷素搭配的飲食原則才會讓營養更全面,如果徹底選擇素食,則應該定期進行身體營養檢測,並服用一些必要的膳食補充營養品。另外,營養學家們還提醒,素食者應該盡可能多吃未加工或未精加工過的谷類食品。對於想要加入素食者隊伍的新人而言,轉變過程要循序漸進,逐漸減少肉類,以防營養失調。
2、中醫養生主要講的是什麼?
坦白講,中醫養生的基礎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思想,然後才是中醫典籍等等,並不是擺出中醫的某套抄理論,讓我們這些老百姓聽得似懂非懂(感覺有道理可又不能完全領會),然後開出一些膳食方子百就代表中醫養生了。
我覺得作為子女,首先要自己了解並做到健康生活的度方式和飲食習慣,然後去影響帶動老人,單憑一張嘴去說、看電視里的幾場講座、讀本中醫理論的書,解決不了問題。知老人多年的自身習慣不容易改變,也不容易判斷目前流道行的那些理論是否適合。所以要靠子女自己做到,然後同時循循善誘的幫助。
3、中醫養生
從中醫角度來說
有先天和後天之分 先天主要是腎 補腎可益正氣
脾胃乃後天之本 顧護脾胃之氣是補正氣的主要方面
可從飲食方面 平時的生活習慣上面注意
4、為什麼中醫特別適合養生?
中醫適合養生,中醫養生的辦法是調節人的血液循環,對,哪個血來液不通?他可以用用手法讓血脈暢通,比如刮刮痧,拔拔火罐自,這都可以去掉風寒,所以中醫在人們的觀念上都是認可的,特別適合老年人,中醫養生療法,它可以提zd高人的免疫力,使身體血脈通毒素可以定期可以排出來,中醫在人們的觀念中是很大家認可的
5、中醫如何養生?
中醫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百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中醫養生重在整體性和系統性,目的是提前預防度疾病,治未病。
四季養生理論1、說情志2、遠房室指性生活有節制3、適四專時4、節飲食5、常運動6、順性情7、服葯餌8、飲葯酒。這只是一小部分,中醫養生來自古代精華醫學,當代中醫水平有所下降,而古代中醫值得後人繼續開發和研究。屬
6、中醫養生保健?
我個人感覺這個中醫養生保健比較靠譜一些,他畢竟他的身體的副作用比較小。
7、中醫如何養生
中醫這門古老的醫學很是奧妙。「醫」「卜」「星」「相」(醫:看病,診療;卜:占卜,算卦;星:天文;相:看相。)相通,不分家。這四個知領域都與《易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易經》中這樣詮釋「吉」「凶」:順應為吉,逆反為凶。
醫道相通,道法自然,順應四時即為養道生。
自然界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人體氣血的運行與自然界四時的變化規律是相呼應的。
年輕時就能明白養生的道理為最好,對往後的人生大有益處。
總體來說,能到以下幾點對我們的身心安康是有幫助的:
提升個人涵養,便可以平和豁達的心境待回人處事(中醫講內傷七情致病);
飲食上食用時令瓜果蔬菜,葷素搭配適當,切忌過飽過飢(節戒飲食乃去病之良方);
房勞適度,避免過早過多耗損精氣(精氣神猶如油燈中的油,打算燃得久長一些,就需節省);
體育鍛煉方面根據自身體質選擇合適的運動,把握好度。
中醫博大精深,以上僅是我對養生的一點粗淺認知,也希望對你有幫助吧答!
8、中醫養生的基本觀念
養生學的基本觀點主要體現在順應自然、形神合一、動靜結合及綜合調理、因人而異等方面。
一、 順應自然 就是要順應四時,提高人體對自然界變化的適應性調節能力。最簡單地說就是人們常說的「涼了穿上,熱了脫」。四時的氣候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交替過程,影響人體生理功能,從而出現相應的變化。
二、 形神合一 祖國醫學認為人體是一個高度復雜而完善的統一體,人身由「神」與「形」組成。「形」指形體結構,包括五臟六腑、經絡、四肢百骸等組織結構和氣血津精等基本營養物質;「神」是機體生命活動及情感意識的體現,是人體精神、意識、知覺、運動等一切生命活動的最高主宰。
三、 動靜結合 動與靜,是自然界物質運動的不可分割的兩種形式,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二者共同構成矛盾的統一體。人在生活中,也應保持動、靜結合。心神宜靜,形體宜動。也就是說「精神極欲靜,氣血極欲動」。或者說「靜養精神,動養形體」。在動中要求動靜適度,「過動則傷陰,陽必偏勝,過靜傷陽,陰必偏勝」。但在動靜兩者中首先要求動,只有如此,才符合生命運動的客觀規律。
四、 綜合調理、因人而異 也就是說嬰幼兒期應注意寒曖及飲食的調理;青少年時期重在培育腎氣、惜精保精以健身;中年則是身體各部分由極盛轉衰的時期,所以要注意氣血陰陽調補,保養得當。以防早衰,爭取長壽;老年是體內氣血衰弱,功能減退的時期,這階段當重視調神、慎飲食、節房事以延緩衰老,保持身體的健康,延年益壽。
9、中醫怎麼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