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舌頭養生

舌頭養生

發布時間:2020-05-01 14:19:53

1、如何從舌頭看出您的身體健康狀況

2、舌頭上火怎麼辦

1、清淡飲食

在上火的期間,患者就應該戒煙戒酒,避免辛辣刺激的飲料和食物,多吃多種多樣的蔬菜,為身體補充足夠的維生素和葉綠素,也可以多吃水果,像是西瓜,減少上火的症狀。

2、噴西瓜霜

早晚分別在舌頭上火的部位噴西瓜霜,這樣可以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要是自己想更快的進行消除,也可以選擇中葯來消除口腔潰瘍的症狀,這樣可以加速患處的癒合。

3、口服維生素

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和維生素e,維生素A能維持上皮組織結構的完整性,維生素E能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還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使維生素A更好的吸收。

4、注意休息的時間

因為過多的精神壓力和休息時間不足也會造成舌頭上火,所以,要時刻注意減壓,避免過度緊張。同時,應該更加註意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

(2)舌頭養生擴展資料:

現代人的口腔潰瘍八成都與「虛」有關,只有兩成是有「實火」的,特別是復發性口腔潰瘍,更是要根據患者的病因辨證施治,而不能單純「一瀉了之」。

從口腔潰瘍的位置來看,如果生在舌部的口腔潰瘍應該從心治療,生於頰及舌的口腔潰瘍應該從心脾治療,生於牙齦應該從胃治療。根據疾病的寒熱虛實,實熱證需要瀉火泄實,虛寒證需要溫脾祛寒,千萬不能一味使用寒涼葯物進行治療。

常年反復發生口腔潰瘍,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固定位置的潰瘍還有可能轉化為惡性病灶甚至出現癌變。現代醫學認為,復發性口腔潰瘍與環境因素、遺傳因素、免疫機能紊亂、精神因素、內分泌因素、微量元素缺乏,或者口腔內經常受到壞牙殘根殘冠或假牙的摩擦刺激有關。

預防復發性口腔潰瘍,要注意不吃堅硬的可能刺傷口腔黏膜的食物,如粗糙食物、谷類食物、尖銳食物、膨化油炸食物等;不吃過酸過燙的食物,少吃辛辣食物。

不吸煙、不飲酒,保持生活規律,不熬夜。保持口腔衛生,保持心情舒暢。口腔潰瘍發作時可以用生理鹽水漱口,能夠起到延遲復發和促進潰瘍癒合的作用。

3、求中醫幫忙看看舌頭

脾虛有濕,消化不良

4、舌頭是反映身體情況的重要部位,舌無水則不活,這有什麼說法?

舌無水則不活說的是我們人體的健康狀況可以通過舌頭的狀態來判斷,身體健康的人和身體不健康的人舌頭的區別是比較大的,我們如果是想要探知自己身體健康與否,最好的一個方法就是觀察自己舌頭,如果是舌頭出現了一些異常,那麼我們就需要及時就醫治療了!

我們可以從活這個字看這句話的內涵,活字是由三點水和舌頭組成的,也就是說舌頭離不開水 離開了水就不成其為活了!這也就從側面告訴我們,如果是自己的舌頭出現異常,變得非常乾燥,那麼這個時候就需要加以重視了,因為絕大程度上面來說,這是身體出現了重大疾病的徵兆,千萬不能無視!

想要時刻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態,最有效也是最方便的方式就是觀察自己的舌頭,正常人的舌頭都是偏紅色的,但是生病的人就會出現稍微的偏差,就比如舌苔變白很有可能說明你身體發生了感染;如果是舌頭有齒痕,則是說明你的身體火氣實在是太大了;如果是舌頭開始泛黃,那麼就說明你腎虛了!

「舌無水則不活」其實是中醫中的一個說法,它講究的是人體的整體性,如果是人機體的某一個器官或者是部位發生了病變,那麼就會影響到其它的部位或者是器官,舌頭作為連接人體五經八脈的一個部位,是最能夠突顯人體健康狀況的!所以說,現實生活中,大家可以多多留意舌頭的狀態來研究自己的身體狀況!

5、舌頭與五味有哪些關系?

味道是享受生活的重要一部分,但是我們需要知道的是,美味的東西不一定健康,就像帶來健康的東西不一定美味一樣。舌頭雖然不是很靠得住,但是基本的五味還是值得信賴的。

酸甜苦辣咸,美味的未必都是健康的

生活中,我們身邊的家人,朋友,同事等等,我們經常會說,張一愛吃辣,張二愛吃甜,張三愛吃酸,等等。那麼這些味道的喜好和人體的平衡健康有什麼關系呢?中醫五行思想給出了系統的解說。經常愛吃鹹的人,容易導致血脈流動不暢;經常愛吃苦的人,皮膚容易松弱,倒是體毛長得比蒿草高;經常吃辣的人,筋骨發達而手爪腳爪等比較枯;愛吃酸的人,皮膚硬,皺紋多,收縮嚴重;愛吃甜的人一般頭發容易掉,骨頭容易生毛病。這就是中醫對五味和身體關系的論述。

酸、甜、苦、辣、咸是食物最基本的五味,通過人的舌頭感知出來。中醫養生認為,為了健康,各種味道的食物都應該均衡進食。生活中我們可能有偏食的習慣,但是要知道,可能正是你所討厭的味道就是你養生所缺少的營養,營養均衡是養生的基礎。由《五行養生表》可見,苦味養心,酸味養肝,甜味養脾,辣味養肺,鹹味養腎。 甜:糖是人體熱量的主要來源。中醫認為,甜味入脾,吃甜食有補養氣血、補充熱量、解除肌肉疲勞、調和脾胃、止痛、解毒等作用,但過食甜膩之品,則會壅塞、滯氣,不僅使血糖升高、膽固醇增加,並且還會引起身體缺鈣及維生素B1的不足。糖尿病、肥胖病、心血管等患者宜少食。 酸:由有機酸產生,如醋酸、乳酸、檸檬酸等。中醫認為,酸味入肝。適當吃酸食可促進食慾,有健脾開胃之功,並可增強肝臟功能,提高鈣、磷元素的吸收。醋酸還具有消毒的作用。但過量服食可引起胃腸道痙攣及消化功能紊亂,故脾胃有病者宜少食。

酸味食物有增強消化功能和保護肝臟的作用,常吃不僅可以助消化,殺滅胃腸道內的病菌,還有防感冒、降血壓、軟化血管之功效。以酸味為主的西紅柿、山楂、橙子,均富含維生素C,可防癌、抗衰老,防治動脈硬化。 苦:古有良葯苦口之說,苦由有機鹼或無機鹼離子產生。如茶葉、咖啡、可可等食物呈苦味,就是因其含茶鹼、咖啡鹼之故。中醫認為,「苦生心」,「苦味入心」,苦具有解除燥濕、清熱解毒、瀉火通便、利尿以及健胃等作用,如常吃苦瓜能治療水腫病。但多食之將會引起腹瀉、消化不良等症。 辣:由辣味素構成。中醫認為,辣入肺可發散、行氣、活血,辣味能刺激胃腸蠕動、增加消化液的分泌,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和肌體之代謝,祛風散寒、解表止痛。人們常吃的蔥、蒜、姜、辣椒、胡椒,均是以辣為主的食物,這些食物中所含的「辣素」既能保護血管、又可調理氣血、疏通經絡。經常食用,可預防風寒感冒。但食之過量會刺激胃粘膜,並可使肺氣過盛。故患有痔瘡、肛裂、消化道潰瘍、便秘以及神經衰弱的患者不食為好。 咸:為五味之冠,百吃不厭。咸由氯化鈉等成分組成。中醫認為「咸入腎」, 能軟堅潤下,有調節人體細胞和血液滲透、保持正常代謝的功效。嘔吐、腹瀉、大汗之後宜喝適量淡鹽水,以保持正常代謝。成人每天吃六克左右已足夠,過多會引起高血壓。

但是現代人都不是很講究五味的調整,很大程度是依據自己的口味吃,根據自己喜歡的味道來選擇。但孔子說過,過猶不及,比如酸養肝,但是過酸會傷肝,山西人喜歡喝醋,多了傷肝,所以,山西得肝病的人比較多。再比如,辣養肺,但是辣吃多了反而傷肺,而肺與大腸相表裡,因此,四川人食辣過多得肺病和結腸癌的特別多。所以,平衡營養最好,盡可能不要因為某種味道而偏食。中醫認為任何味道超過一定限度都會出現問題。

味過於酸:酸味補肝,為過於酸,反能傷肝,引起肝氣偏盛,這樣就會克伐脾胃(木克土)導致脾胃消化功能障礙。 味過於咸:鹹味補腎,味過於咸反而傷腎,損壞骨頭(腎主骨生髓),腎氣偏盛,就會導致抑心氣(水克火),引起心悸、氣短。 味過於甘:甘味補脾,味過於甘,反能傷脾,引起胃脹不適,還會克伐腎水(土克水),出現面黑。 味過於苦:苦味補心,味過於苦,反能傷心,導致心肺功能障礙(火克金)。 味過於辛:辛味補肺,味過於辛,反能傷肺,出現筋脈遲緩不利(金克木,肝屬木,肝主筋),又因為肺主氣,傷氣可引起傷神而發生的精神衰弱。

味道的宜忌

多吃酸味食物 酸味食品很多,如食醋、酸奶以及水果中的山楂、蘋果、楊梅、橘、橙等,蔬菜中番茄等也有酸味,酸味食品一般都富含維生素C等成分,多有促進食慾、健脾開胃、保護肝臟、解毒殺菌抗癌和提高鈣、磷吸收率的作用。此外,山楂等酸味食品還具有抗氧化功能,有軟化血管、調節血脂等功效,對心、腦血管系統有保護作用。所以,對大多數人來說,適當多吃些醋、酸奶、蘋果、山楂、番茄等酸味食品有益。但要注意,胃腸功能紊亂和有返酸等表現的患者不宜多食酸味食品,以免加重病情。 多吃苦味食物 苦味食品主要有苦瓜、苦丁茶、綠茶、咖啡等。一般而言,苦味有燥濕、利尿、益胃等功能。如苦瓜中富含干擾素,有降糖和提高身體免疫功能等功效;綠茶、苦丁茶有降壓、降脂、利尿、清心、消暑等功效,是高血壓患者和多數人的夏季健康飲料;咖啡則是醒腦提神之佳品,有抗氧化、軟化血管和抗衰老等作用。特別是中葯苦參更具有降脂、抗心律失常,抗纖維化等多種作用,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保健佳品。  少放鹽 咸是百味之祖。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主要有調節細胞和血液之間滲透平衡以及正常水鹽代謝之作用,可防止鈉、鉀等微量元素缺乏和水鹽代謝失衡。但若食鹽過多,就會加重腎臟負擔,誘發與加重高血壓等疾病。過去在我國,鹽的食用量都偏高,一般都在10克以上,這是導致我國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猛增的重要原因。此外,有人喜吃各種含鹽較多的腌制食品如腌肉、咸魚、鹹菜等,這些食品中往往含有大量亞硝酸鹽,是誘發癌症的重要原因。所以,每個人都應少吃鹽,少吃腌制食品,特別是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更應少吃鹽,每天最好限制在5克以下,以免加重病情。 少吃糖 甜味的主要成分是糖,是熱量的主要來源。中醫認為,味甘入脾,具有滋養氣血、和中緩急,補充熱能等作用。但是若長期過多進食糖與甜膩食品則不利健康。兒童食糖過多,易引起肥胖和齲齒;中老年人過多吃甜食,則影響食慾,導致血糖、膽固醇升高,易使人發胖,誘發心血管疾病,導致體內鈣與維生素B1的缺乏。所以,患有糖尿病、肥胖等疾病者,應遠離甜食。 辣味適當 辛辣食品主要有辣椒、蔥、姜,蒜等。研究表明,適量進食辣味食品,有發散、行氣、活血的作用,能刺激胃腸蠕動,增加消化液分泌,並能促進血液循環和身體代謝,還能祛風散寒等。特別是生薑、大蒜、洋蔥等,是天然抗氧化劑,具有調節血脂、軟化血管、輔助降壓和抗氧化等作用,少量進食辣椒還有抗癌功效。但是也應該看到,過多進食辣椒等,不但會刺激損傷胃腸黏膜,還易使某些臟器過度充血。所以,凡患有胃炎、胃潰瘍等腸胃疾病、痔瘡、肛裂、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大便秘結,神經衰弱、以及皮膚病患者都不宜過多吃辣椒。酒也屬辛辣食品,除少量飲酒(葡萄酒更好)對心臟病有益外,飲酒過量則有百害而無一利,特別是患有肝膽、腸胃等疾病者更應該戒酒。 唾液是良葯

唾液是人們在品嘗食物時候,滋味刺激了舌頭上的味蕾分泌的液體,中醫認為唾液是口腔中的良葯,勤咽唾液有利於養生。

人體口腔內的三個分泌腺,即腮腺、舌下腺和頜下腺分泌唾液,有清潔口腔、浸潤食物、輔助消化和殺滅細菌等作用。古人稱唾液為「玉泉」、「瓊漿」、「金津玉液」等,認為唾為腎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養腎中精氣的作用。

我國古代養生學家,有用舌抵上齶,待唾液充滿口腔後,將其咽之以養腎精的養生方法,稱為「飲玉漿」。現代研究也證實唾液含有消化酶及防腫瘤和抗衰老物質,所以保持唾液分泌旺盛,並時時咽之,有清潔口腔、促進消化和延年益壽的作用。唾液養生保健方法為:端坐閉目,保持心態平靜,用舌尖抵住上齶,將注意力集中於口腔,使唾液慢慢充滿口中,再徐徐下咽,共做10次。

舌苔觀健康

古代中醫講究望聞問切,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通過觀察人的舌苔來看健康。清晨起床對著鏡子把舌伸出口外,觀察自己的舌質、舌苔,經常能看到時黃、時厚、時白、時紅……舌苔可以反映出人的內臟以及軀體疾病的信息,平時多多注意觀其變,能起到早日防病治病的作用。 舌質是舌的肌肉脈絡組織,即舌體。舌苔則是舌面上附著的一層薄白的苔狀物。正常的舌象應該是舌體柔軟、活動自如、顏色淡紅,舌面鋪著一層薄薄的、顆粒均勻、干濕適中的白苔。舌苔若不是淡紅色就可能存在健康問題。

一位健康的人,面對鏡子看自己的舌頭,應當是舌體柔潤,舌質淡紅,舌面上鋪有薄而顆粒均勻、干濕適中的白苔,此謂「舌淡紅,苔薄白」。但是,患病後,舌質與舌苔就會發生不同的變化。因此,經常觀察舌象,可以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及時進行自我保健與調理。

中醫認為「舌為心之苗」,「苔為胃氣之根」,舌體與肺、心、肝、脾、腎等內臟經絡相連。人體內臟若有病變,可非常直觀地反映在舌頭上。

中醫將舌體分為三部分:舌尖反映心、肺的變化,舌中與舌兩側反映肝、脾的情況,舌根提示腎的病變。

正常人的苔色是薄白色的。

舌苔過白:多屬寒症,薄而滑的多為外感風寒,厚白而滑者多為寒濕或寒痰。

舌苔發黃:一般多見於熱性疾病的過程中,表明邪正相爭十分激烈,病已入里,邪已化熱。

舌苔發黑:主要是舌絲狀乳頭增殖變黑所致。有棕黑、灰黑、焦黑直到漆黑等深淺不同。中醫認為病人出現此苔,一定病期較長,病性比較復雜嚴重。

舌苔灰白相兼或灰膩薄滑:多為里寒,先有體弱兼熱性病,或病久兼消化不良症的徵象。

全舌淡紫帶青:潤滑無苔為傷寒陽證。

舌苔呈褐色:腸梗阻。

鏡面舌:即舌面無苔,像鏡子一樣光滑,出現此種情況輕者營養不良,或體內缺乏鐵或維生素B2;重者則表示體內津液虧乏,病情深重;如果病久者的鏡面舌兼絳色,還要防止出現敗血症;如果是老年人的舌頭像鏡子那樣光滑,舌底面兩根靜脈增粗延長:可能有肺心病。

穿心舌:即舌苔中間有一小塊空白處,舌苔已剝脫,常表示體內營養缺乏。

牛肉舌:即舌質暗紅,舌苔光剝像牛肉一樣,牛肉舌常見於惡性貧血患者。

點刺舌:是指舌上有很多紅刺群凸出舌面,好像草霉的果實一樣,點刺出現於舌尖或舌邊,表示熱盛,可見於各種發熱感染性疾病或大面積燒傷病人;點刺出現於舌中,多為熱毒更盛或熱入血分,容易發生休克、神志昏迷。失眠、便秘或夜間工作緊張的人,以及維生素缺乏、營養不良和大腦皮質功能失調等,也可出現舌面上的紅色點刺。

裂紋舌:舌面上的裂紋有深裂、淺裂以及各個不同方向的裂溝和皺紋。舌面上的淺裂紋主要是由於舌黏膜萎縮,深裂紋則為較嚴重的舌萎縮性病變。

僵硬舌:舌體既不腫脹、也不縮小,而活動強硬,失去平時柔和靈活的一種徵象,也稱「舌強」。「舌強」常見於一些較嚴重的疾患,如神志昏迷、抽搐等疾患。

我們在家中自己觀察舌象時,最好是早上未吃飯前,採用自然光線,在鏡前照一照。伸舌要自然放鬆,能看到舌根即可。找醫生診病前,要避免葯物和食物染苔,更不要刮苔。

6、通過一個人的舌頭就能看出你的健康,怎樣觀察呢?

當我們有病去看老中醫的時候,一般中醫都會先看我們的舌苔。其實舌頭除了能幫助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說話吃東西之外,也可以反饋出一些身體的健康症狀。就比如中醫就能根據舌苔的顏色辨別病人是不是處於健康狀態。例如感冒發燒的時候去看西醫,大夫也會讓我們把嘴張開,然後看一下舌苔,因此為了保護我們的健康,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幾個小知識。

第一:多喝水少喝飲料

雖然飲料味道比較甜美,但是在平時一定要少喝。如果真口渴的話,可以多喝一些涼白開。多喝水除了能補充人體日常所需的水分之外,還可以促進人體的血液循環,並且將一些體內垃圾通過尿液排出體外。而且經常喝水的人,舌苔的顏色也比較正,不會有發黃等現象。如果真的感覺舌苔的顏色變了,很有可能是因為喝的水比較少,導致身體有些上火。

第二:多吃水果早睡覺

在平時沒事兒的時候,可以將水果當成零食吃。多吃水果對人體是有非常大的好處的,除了能讓人看起來更水靈之外,也可以幫助人體改善腸道。而早睡覺則更加的重要了,長期熬夜的人身體肯定是不會健康的。這也是為什麼上完夜班兒的人,看起來要比睡一宿覺的人,精神狀態差很多的原因之一。

雖然說他能看出一個人健不健康,但是只供參考也不是絕對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學習一些養生的小知識。

7、中醫看下我的舌苔?

你這是下焦濕熱,因為熱甚,舌苔會變得乾燥,而且口渴,但不想喝水。

8、美容養生的方法很多種,咬舌頭也是其中的一種,這說法有什麼依據?

經常活動或刺激舌頭,不僅能增強食物的消化吸收,對五臟都十分有益處,甚至有返老還童的功效哦。


咬舌:具體怎麼做?這個咬舌不拘時間,隨時隨地都能咬,只要不過度用力,不將舌頭咬破就行了,咱們是咬舌養生,又不是咬舌自盡,用那麼大的力氣幹嘛呢?

運舌:舌頭是大腦的先行器官,舌神經連接著大腦,當人體出現衰老時,一個顯著的症狀就是舌頭僵硬。因此,除了咬舌,還可以運舌,運舌也稱「攬海」,古代醫家十分推崇。

經常運動舌頭也可以間接對大腦進行刺激,防止大腦萎縮,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持之以恆,老而不衰。

推薦了3種認為最有效的運舌方法:

1.坐下後凝神息慮,舌尖輕輕抵住上齶,來回擺動30次左右,待唾液增多時鼓漱十餘下,然後分3次咽下。

2.用舌尖舔內側齒齦,由上而下,緊貼上下牙齦轉圈,正反各30圈。

3.用舌尖舔上唇頰側和下唇頰側30圈,或用舌尖舔內側齒齦,左右擺動30次,唾液增多時分3次咽下。以上方法既可獨立也可交叉進行,次數多少根據自身情況增減。

舌頭常動人不老

為什麼對舌頭做一件這么小的事,卻是養生妙法呢?舌體的各個部位都與內臟的各部位相對應,如舌尖屬心、舌心屬胃、舌根屬腎等,我們既可以從舌頭看健康,又可以通過每天咬舌、運舌達到保健、長壽的目的。

1.美容助眠

舌尖是心肺的反射區,舌為心之苗,刺激這個部位可以提高心肺的功能,心主血脈,其華在面,故對美容有非常好的效果。

心為神之舍,血之主,脈之宗,在五行屬火,為陽中之陽,起著主宰人體生命活動的作用,神安就能很好地入睡。

無論是咬舌還是運舌,都能促進唾液的分泌,根據返老還童激素的類唾腺荷爾蒙的作用,可以提高肌膚再生能力,獲得美肌效果。

2.補氣通便

肺主人身的元氣,為生氣之源,吸之則滿,呼之則虛,是五臟的華蓋,受氣於天,與谷氣相並,而充養於身。肺主氣,肺虛則有少氣自汗的現象;所以咬舌頭不僅能補氣,還對調理自汗會有很好的效果。

咳嗽、氣喘、鼻煽,為肺熱,咬舌還有清肺泄熱、通鼻化痰的作用。

手太陰肺經與手陽明大腸經相互絡屬於肺與大腸,故肺與大腸相為表裡,所以咬舌尖有通便的作用。


3.明目祛斑

舌兩側為肝膽反射區,肝不好,氣機不調,血行不暢,血液瘀滯於面部則面色青,或出現黃褐斑。肝血不足,面部皮膚缺少血液滋養,則面色無華。暗淡無光,兩目干澀,視物不清。

咬舌兩側有明目、祛斑、柔筋、美甲的作用,另外還可以刺激膽汁的分泌,有提高腸胃的消化系統的作用。

而轉舌頭可以鍛煉眼睛周圍的眼輪匝肌,眼睛就會變得又大又明亮。

4.補腎防痴呆

舌根為腎的反射區,腎氣通於耳,而腎又是藏精和蒸化水分從膀胱排泄的臟器;命門的真火盛衰,又與大便的排泄有關,所以腎又開竅於前後二陰。故而用牙咬舌頭有強腎、美發、聰耳、通二便的作用。

用牙齒咬舌頭,牙齒與牙齦都得以刺激,對改善牙疼有很好的效果。

腎主骨生髓,通於腦,咬舌還可以健腦、醒腦,防止老年痴呆,而讓自己更聰明。


5.健脾養胃

舌中為脾胃反射區,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健運,則氣血旺盛,見面色紅潤,肌膚彈性良好;反之,脾失健運,氣血津液不足,不能營養顏面,其人必精神萎靡,面色淡白,萎黃不澤。

咬舌能能刺激涎腺分泌的增加,滋潤腸胃,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以及防止口苦、口臭等。

9、咬舌頭養生嗎

吃飯時咬舌頭一般都是由於休息不足,神經無法正常copy控制肌肉進行常規的咀嚼活動。所以發生吃飯咬舌頭的情況一定要注意休息。 如果咬傷了首先要注意消毒和清潔,如有血泡盡量咬破。然後在傷口上塗碘甘油,或用西瓜霜噴劑噴個四五天即可有癒合趨勢。吃飯時要注意避免刺激性食物以及食物刺激傷口,吃完之後要立刻百漱口。 以下原因都有可能: 1、吃飯說話太多導致; 2、飯過燙導致; 3、舌頭疼導致,上火原因; 4、天生舌頭比普通人長導致。 對於上了年紀的人來說,吃飯或者說話時不度小心咬傷舌頭,應格外小心,如經常發生這種情況,可能預示腦梗塞。有關專家發現,有些已經出現腦血管前期病變的患者,由於中樞神經已不靈敏,所以當病變發生在大腦左側時,可能會頻繁咬破自己的舌頭,而患者的自覺問症狀僅僅是整天頭昏沉沉的。專家提醒,很多腦梗塞患者發病初期並無明顯半身不遂症狀,只是出現一側口角流涎、咬舌頭、精細動作差答等一些不易被察覺的輕微症狀,容易讓人忽視,而失去治療的最佳時機。 年輕人偶爾咬到舌頭 以後多注意一點就可以了 要是經常咬到 去醫院看看是不是唾液腺囊腫了

與舌頭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