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臟腑養生

臟腑養生

發布時間:2020-05-01 10:53:04

1、中醫五臟養生操演練。

1.敲膽經 雙手握拳 依次敲打大腿外側的 風勢穴 環跳抄 中瀆 膝陽關!
作用:分泌膽汁百,促進吃的食物吸收,驅寒除邪, 長期堅持 延年益壽!
2.壓心包經度 大拇指 伸到腋窩下 四指放於肩膀上 用大拇指向上!知
作用:保護心臟 有效排除心臟多餘的心包積液! 長期堅持保護心臟 強身健體道!

2、十二時辰所代表那些器官或臟腑如何養生?

第一個時辰:子時(23:00——01:00)
子時膽經當令:子時一陽生,就是這個時辰人體的陽氣開始生發,人睡覺的時候不可超過晚上11點,子時一定要睡覺,經常熬夜會造成失眠的症狀!

第二個時辰:丑時(01:00——03:00)
丑時肝經當令:此時肝血生發,肝藏血,肝主筋!所謂筋,就是具有彈性的東西,人體的筋都與肝有關,如果筋的彈性沒有了,是由血出的問題,血供給筋,筋才付有彈性!丑時一定要熟睡,要不然就養不起肝血,不能達到血潤筋的目的!

第三個時辰:寅時(03:00——05:00)
寅時肺經當令:肺主氣,寅時肺的工作是分配氣血給其它臟器,心肝脾肺腎各需多少氣血都由肺來分配,這個時辰人要進入深度睡眠才可完成分配,也就是人睡得特死的時候,在這段時間中如果醒過來是最不好的。舉例說明:如果家中有心臟病的老人,要勸他(她)盡量不做早鍛煉,心臟功能不好的人,心的氣血分配不足的話,容易造成心梗,那是非常危險的!

第四個時辰:卯時(05:00——07:00)
卯時大腸經當令:卯時大腸開始排毒,這個時辰人要大便,一天當中此時是最順其自然的時候,人要大解不需要你去刻意去控制,它自然而然的就在這個時辰當中進行。還有一點肺與大腸相表裡,如果說大腸出了問題,也就是大解出了問題,要醫治從肺找原因!

第五個時辰:辰時(07:00——09:00)
辰時胃經當令:中上七點至點九點,胃開始活躍,從以上所講述的子時陽所開始開始生發一直到辰時,陽氣到達最旺的刻,要補充一些陰的東西,那就是食物,食物是主陰的,所以這個時辰當中人一定要吃東西,而且要吃好,要有豐富的營養,最重要的是吃早餐是不會發胖的!經常不吃早餐,會造成胃病,更嚴重導致胃癌。再補充一點,胃經的外現是臉部,舉個例子:通過觀察,一些經常喜歡吃冷飲的人,臉是好長痤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青春痘,人體內部是一個恆溫的環境,大量攝冷的食品,會慢慢造成胃寒,人體是具有自保功能的,會供成熱了,攻這個寒,這個熱供得越多,你會顯得更渴,就更原意去喝冷飲,胃還會再供出更多的熱量,這樣久而久之就形成胃燥為,最終把這個為會顯現在臉上,而形成痤瘡。所認好長痤瘡的朋友,不單只是關注臉部清潔,臉部手孔是不否被堵塞的問題,要從胃去找原因!

第六個時辰:巳時(09:00——11:00)
巳時脾經當令:脾主運化,脾和肺在中醫里同屬太陰,太陰就是分配,肺是分配全身的氣血,而脾是把胃消化後的食物所變成的氣血調出分配到人體的肉當中,脾想對於肺來說是一個前期而初步的工作。脾主一身之肌肉,脾出了問題,會造成肌肉鬆馳,全身無力。還有一個問題,脾在志為思,脾臟發達的人,頭腦會很靈活,關聯性會很強,不過一個人思考過度,會傷了脾臟,思傷脾。如果人身上出現了濕症,浮腫的病狀,皆屬脾的問題,從脾去治就可以了!

第七個時辰:午時(11:00——13:00)
午時心經當令:午時一陰生,這個時辰人體的陰氣開始生發,與子時陽氣生發相對。五臟心肝脾肺腎與五行金木水火土有著對應關系,心屬火、肝屬木、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午時要達到心腎相交,讓心火下去讓腎水上來便到達心腎相交的狀態,所謂心的神明為神,腎的神明為精,心腎相交的能力越強的人,這個人就顯得特有精神!那麼怎樣才能心腎相交呢?通過睡覺就可以實現,所以午時要小睡一會兒,通過心腎相交來養中精神,下午的工作學習都有幫助!

第八個時辰:未時(13:00——15:00)
未時小腸經當令:小腸主吸收,這個時辰小腸開始活躍,小腸把胃腐熟的食物的精華通過吸收之後分配各個臟器,所以中飯要吃多吃好,這個好就是營養和口味要相對較高才可以!還有一點心與小腸想表裡,一般在這個時辰,有些人會出現胸悶的狀況,可能是小腸出問題了,要注意對心的保護!

第九個時辰:申時(15:00——17:00)
申時膀胱經當令:膀胱經是從人的後腦一直到腳的一條經脈,這是一條可以上腦的經脈,申時是一天當中記憶力最好,工作效率最高的時候!腎與膀胱相表裡,在小便的時候是靠腎的力量將尿液從膀胱里輸送出去。最要的一點,膀胱經存儲津液,舉個例子:好多人有口唇乾燥的現象,那是唾沫分泌不中,唾沫的分泌跟腎有關,因腎屬水,腎水上不來就會出現口唇乾燥,而腎水又要靠陽氣帶動才可以上來,而陽氣又是通過膀胱經輸送的,所以老是出現口唇乾燥的水從膀胱經去治療就可以了!

第十個時辰:酉時(17:00——19:OO)
酉時腎精當令:腎主藏精,腎的神明為精,所謂精,就是相當於貨幣,什麼東西都可變現,精在人體里頗為重要,人體缺什麼,都由精去變現出來,精是支持人體活動的最基本的物質!腎是最具有創造性的器官,腎能造精,精能生物,如果腎氣大傷,也就是損了精,比如性生活過度,手淫過頻那都是損耗了精,常期無規律的大量的損耗腎精,容易衰老,對身體的危害是沒有窮盡的!如果有人在酉時發低燒,那就是腎精不足的表現!

第十一個時辰:戌時(19:00——21:00)
戌時心包經當令:心包經當令,陰氣正盛,陽氣將盡,喜樂出焉,也就是這個時候人應該去娛樂,去交流,這樣才能使人在這個時候感覺心情舒暢!

第十二個時辰:亥時(21:00——23:00)
亥時三焦經當令:所謂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上焦是主心肺;中焦是主脾胃;下焦是主肝腎,聯系兩兩器官東西就是稱三焦!最重要的一點,這個時辰是做愛的最佳時期,有了前一個時辰戌時的歡娛,現在這個時辰便對情侶夫妻之間做愛大有幫助的!

3、五行臟腑養生

1
肺先行,萬物由呼吸為首,脾為五臟之母(統血),腎為一身之根(原氣、導源於腎包括命門,藏於丹田,是人體生命活動知的原動力)。心包:無形,氣之所出;三焦:無形,氣之所經。
2
臟腑五行循環:金→水→木→火→土→金
對應為:陰經絡:肺→腎→肝→心→脾→肺;
陽經絡:大道腸→膀胱→膽→小腸→胃→大腸。
3
臟腑五行相生關系(調理改善促進相生關系)-- 咖色線: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 →土生金
肺助腎 →→→ 腎助肝 →→→ 肝助心 →→ 心助脾 → 脾助肺
大腸助膀胱 → 膀胱助膽 → 膽助小腸 → 小腸助胃 → 胃助大腸
4
臟腑五行相剋關系(葯物副作用、空氣污染回、情緒等會引起相剋關系)-- 藍色線: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 →→火克金
肺傷肝 →→→ 肝傷脾 →→→ 脾傷腎 →→ 腎傷心 →→→心傷肺
大腸傷膽→→→膽傷胃 →→→ 胃傷膀胱答 → 膀胱傷小腸 →小腸傷大腸
人和自然是統一的,是協調的,人體的各個器官也是統一的,協調的。所以,五行學說,不僅把人和自然聯系了起來,也把臟腑,形體,官殼,情感聯系了起來。人體的各系統氣的運動特徵,也和五行相順應。

4、日常生活中五臟應該怎樣養

眾所周知人體的五臟是指心、肝、脾、肺、腎。這五臟對身體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主要有生化和儲藏精、氣、血、津液和神的作用。日常的一些不良生活習慣和飲食都可能會讓五臟受損,因此,體質也就會開始變得虛弱,人也就開始生病,今天就跟大家一起來看看五臟應該怎樣養。
一、心屬火
動靜以敬心火自定有道是「動以養形,靜則養心」。但養形與養心兩者是完全互惠的,唯有形體康健,心情方能舒暢;而心情一旦舒暢,則更有利於形體的健美。喜靜則靜,喜動則動。動中思靜,靜中思動。唯有動靜結合,身心方能自如。倘若動靜失於常態,或者體形勞累,則會傷及心血;而勞心一旦過度,則血脈不能通暢,隨之形體也會感到疲乏。所以說,血脈的流通,要有「動」以養形,精神的安定要有「靜」以養心。唯有動靜有序,才能使心神、心血、心脈三者正常有序地工作。
二、肝屬木
寵辱不驚肝木自寧人的一生中,難免會遇到高興或不高興的事,以及被人贊揚或批評的事;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好聽或不好聽的話。被人寵著的時候,不要太興奮,否則會忘乎所以;而被人貶低的時候,也不要太喪氣,否則就沒有了志氣。尤其是切不可怒氣沖沖,因為在人的「七情」之中,只有「怒」最傷人。所謂「怒氣傷肝」,怒會耗散肝血,助發肝陽上亢。而肝陽一旦上亢就會出現頭暈、目眩、失眠,甚至誘發中風等惡疾。若能做到寵辱不驚,肝氣則會舒條有序,神志隨之也就會安寧無恙。
三、脾屬土
飲食有節脾土安和《黃帝內經》上說:「飲食有節」是非常重要的長壽因素。胃主納谷,脾主運化,飲食有節,飢飽適宜,五穀才能化為氣血充養五臟六腑;反之飲食無有節制,過飽則傷肺,過飢則傷氣,過酸則傷筋,過咸則傷骨,過甜則傷血。特別是暴飲暴食,煙酒無度,則必然會傷及脾胃,而脾胃受傷,氣血津液則大量減少,所以要使脾胃(包括肝膽及大小腸)的安康,節制飲食為第一要素。
四、肺屬金
調息寡言肺金自全「肺如鍾,撞則鳴,風寒入,外撞鳴,虛勞損,內撞鳴。」這是清代中醫名家陳修園對肺系疾病因素的總結,調息不當,外衛不固,風寒濕熱經常侵犯皮毛,肺的呼吸功能受到阻礙,就會誘發氣管炎、哮喘病等疾患。要使肺金得清,首先要調和氣息,氣息調和好了,肺金則自然安寧。中醫認為,肺為發聲之腑,說話過多,會傷及肺氣與肺陰,出現喑啞、咽痛、語怯等病患。所以說,保護肺腑,寡言少語與調息適度同樣重要,兩者缺一不可。
五、腎屬水
恬淡少欲腎水自足「五臟六腑之精氣皆藏於腎。」腎主精氣,主生殖及人的發育。人的性慾,不可過縱,亦不可閉欲,而應當是有情少欲。特別是人過中年,房事生活應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相應減少。人的精氣神中,精是物質基礎,腎精充足了,方能有元氣,而元氣充沛了,才更有「神」。倘若整天沉醉於色情之中,腎精的過度外泄,必然會使臟腑功能衰竭,免疫能力下降,一旦物質基礎的「精」枯竭了,生命也就終止了。所以說「恬淡少欲」當是養生保健的重要內容之一。
六、順應四季調五臟
對現代人來說,健康是贏得一切的基石,如果失去了健康,擁有一切也是枉然,所以「養生風」正流行!著名明代大醫學家張景岳說:「春應肝而養生,夏應心而養長,長夏應脾而養化,秋應肺而養收,冬應腎而養藏」,春季適合養肝,夏季應養心,秋老虎之時節應養脾,秋季應養肺,冬季應養腎,就是說人體五臟的生理活動,必須順應四時陰陽的變化,才能與外界環境保持協調平衡,讓健康永遠跟隨著你!
七、影響五臟健康的因素
古代醫學中即認為,人體之所以會被疾病侵犯,不外乎有下列幾項因素,例如七情的內傷—忿怒、喜悅、憂思、悲傷、恐懼、驚嚇,飲食不節—如嗜食過酸、過苦、過甜、太辣、太鹹的食物、食量不均衡以及不清潔的食物等,和外邪的侵犯—傳染疾病、寒冷的天氣、酷暑熱氣、悶濕的環境、乾燥的氣候、瘟疫等等。隨著時空背景的轉換,雖然現代的物質條件比古代更進步了,可是生活中影響健康的因素,不外乎是以上種種的延伸,檢閱上班族的生活習慣,十之八九都會傷害五臟,莫不令人捏一把冷汗。
八、上班族五臟養生穴道與茶飲
除了要避免種種傷害五臟的生活習慣,上班族可以在午休時、下班後或睡前,任何零碎的時間,只需要5-10分鍾,用原子筆頓(尾)端按壓穴道,每個穴道一次按壓5秒,約按個10次,5-10分鍾後,再深呼吸喝口溫開水,就能舒通五臟之氣血;或是在家中煮好一鍋葯茶,用水壺攜帶一天份上班,在工作之餘以葯茶保健五臟,不但健康百分百,還能提振精神,增加工作效率!

5、五臟六腑指什麼?中醫解讀五臟六腑

中醫學認為,人的有機整體是以五臟為核心構成的一個極為復雜的統一體,它以五臟為主,配合六腑,以經絡作為網路,聯系軀體組織器官,形成五大系統。這是中醫學系統論的一部分。 五臟就是指:心、肝、脾、肺、腎 六腑指的是: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 「臟」是指實心有機構的臟器,有心、肝、脾、肺、腎、為五臟,加上心包絡又稱六臟。但習慣上把心包絡附屬於心,稱五臟即概括了心包絡。臟者,藏也。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與智,腎藏精與志,故為五臟。 「腑」是指空心的器官,有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受五臟濁氣,名傳化之府,故為六腑。 【五臟】 心臟功能 一、支配意識——就是思考、記憶、判斷等精神狀態。心支配神氣,所以心患病時,就容易健忘、失眠,造成精神上的障礙。 二、支配血脈——心能支配血脈,所以它和肝一樣,與血虛及血滯都有連帶關系。 肝臟功能 一、儲藏血液——肝病會有血虛、血滯的現象,同樣的,血虛、血滯也會引起肝病的發作。 二、五臟之冠——有一個強健的肝,就不容易患疾病。反之,若是肝衰弱,就容易生病,身體衰弱、易患感冒、喉嚨發炎、淋巴腺腫大等,都是肝功能異常所引起。 三、厭惡拘束——肝有喜好舒暢、厭惡拘束的性質,所以精神上受到壓力,肝就會動氣、焦急,造成肝功能異常。更年期的障礙以及經理級的職業病,都是屬於這一類型的肝病。 脾臟功能 一、支配食物的吸收——脾將食物的營養吸收,並分解成容易吸收的養分,輸送到全身各器官。因為脾臟異常,往往會使消化能力衰退,造成營養不良,使身體消瘦。 二、支配肌肉、手、腳——身體過胖、太瘦或手腳冰冷,不想活動都是脾功能異常的症狀。 三、支配血液——脾的功能衰退,就會造成血虛的現象和容易出血的情形。 肺臟功能 一、支配呼吸——空氣經肺的呼吸作用進入人體內,供給所需的氧氣。肺部異常有氣喘、咳嗽等呼吸器官的疾病。 二、支配酸津液的循環——津液循環也在肺的支配下進行。肺若染患疾病,則肺部部會浮腫,皮膚會漸漸乾枯。 三、支配鼻子——自竇炎、鼻膿症的發生,表示肺已有毛病了。 腎臟功能 一、儲藏精氣——精氣有三種功能,其一為成長發育;其二是吸收食物中的養分,成為血氣的來源;其三即支配生殖作用。腎有儲藏精氣的功能,所以有人稱腎是人生命力的測量器,老化現象的出現就是腎虛的表示。 二、支配體內水分——體內所有的水分都在腎的支配下。浮腫、停滯、尿崩症、排尿次數頻繁等,都是由腎虛所引起的。 三、支配骨、耳、發——腎虛使人容易衰老,進而導致各種關節骨病,變彎、重聽、頭發脫落等現象的產生。 【六腑】 膽——胃、腸等器官何時進行消化工作,何時停止,這些都由膽來決定。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睡眠,使所有的器官進入休息狀態,需要相當的「決心」,所以膽虛的人常會失眠。 胃——能將食物消化成容易吸收的養分。食慾不振、消化不良、惡心嘔吐都是胃病的症狀。 小腸——在攝取食物的養分時,便將它們分為水、氣、血三種,然後輸入各需要的器官。消化不良、下痢、便秘都是小腸方面的疾病。 大腸——承受各器官吸收後的殘渣、然後排出體外。便秘、下痢是大腸方面的疾病。大腸發炎會使肛門紅腫,甚至造成痔瘡,導致肛門出血。 膀胱——將體內的水分集中在一起,然後送到各需要的部位,再將多餘的水排出體外。膀胱炎的症狀是浮腫、排尿次數頻繁。 三焦——能促進氣、血及津液的循環,使各器官充分發揮它們的功能,因此三焦患病,會連帶影響各器官的健康。 五臟養生要訣 人的生命以五臟為主體,協調臟腑的功能。是一條重要的養生法則。 寡慾——養心之道 中醫學認為,「心」為「君主之官」。《素問·靈蘭秘典論》中說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指出了「神明」在思維,調節行為和統帥全身生理活動等中的特殊機能,而這些都是由「心」所主。「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主明則下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人有「七情六慾」,慾望過大,好高騖遠,心神必然過於躁動,神不內守,亂而不定,必然憂亂臟腑,耗傷氣血,輕則招生疾病,甚至催人衰老,減短壽命。尤乘告誡人們,欲使養心,就要「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戒怒——養肝第一要務 書雲,大怒傷肝,血不榮於筋而氣激矣。氣激上逆,嘔血、飧泄、目暗,使人薄厥。《名醫敘論》曰 世人不終善壽,皆由不自愛惜,忿爭盡意,聚毒攻神,內傷骨髓,外乏肌肉,正氣日衰,邪氣日盛,摧殘身心非淺也。 節食——保養脾胃良方 從現代養生說,尤氏的「節食」保養脾胃觀符合科學飲食原則。專家們研究,長期飽食有四大危害 1。營養過剩,導致肥胖,可誘發許多嚴重疾病,如高血脂、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腦卒中、糖尿病、脂肪肝、膽結石、痛風等。所以,「肥而不壽,是百病之源」。 2。使血液酸化,由於長期過食,體內代謝增加,產生的酸性代謝產物過多而使血液酸化,而酸化的血液可誘發許多疾病,所以,醫學家們說 「萬病皆始於酸中毒」。 3。產生過多自由基。長期過食,尤其是吃高脂肪、高膽固醇、高糖食物攝入過多,可促使身體產生過多的自由基。研究證實,自由基是引起衰老的「元兇」,它不僅促進病理性衰老,還可以加速生理性衰老。 4。引發老年性痴呆。研究發現,一種叫「纖維芽胞生長因子」的物質可促進腦動脈硬化,引發老年性痴呆。長期飽食,這種「纖維芽胞生長因子」物質在大腦中積聚,使腦動脈發生硬化,引發老年性痴呆。《本草綱目》雲 「飽食不節,殺人頃刻」。《退庵隨筆》中說 「所食慾多,心愈塞,年愈損。」美國抗衰老專家希爾嚴肅地指出 「長期飽食是用牙為自己掘墓,如果你為美食所誘惑,一味追求吃喝,那麼,它的危害會進入你身體的每一個細胞,最終會將你毀掉。」 養氣——養肺要旨 肺主一身之氣,是指人體一身之氣皆歸屬於肺,受肺之統領,凡元氣、宗氣、衛氣、營氣等,皆需要通過肺的呼吸得以敷布 而人體中各臟腑功能活動之氣及經絡、營衛之氣,皆賴肺的調節而實現其升降出入,發揮其特有的功能作用。可見,肺為氣之主宰。正如《素問·五臟生成》中說 「諸氣者,皆屬於肺。」 惜精——養腎之要 中醫學認為,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腎精的盈虧,決定人的生長、衰老、死亡的全過程。人們常說「未老先衰」,就是因為腎虛之故。明代著名醫家張景岳說 「五臟為人身之本,腎為五臟之本。故欲長壽,須補腎。」

6、人身體的五臟分別在哪個季節養生

春天養肝,夏天養心,秋天養肺,冬天養腎,夏季養脾。

夏季氣溫高,火熱之邪容易對心造成損傷,導致煩躁不安、免疫功能下降等,此時要多注重養心。

由於肺與外界相通,病邪外侵時首當其沖。尤其秋天氣候乾燥,易耗損陰津,進而導致乾咳無痰、口鼻和皮膚乾燥等症狀。

很多熬夜的人第二天臉色發青、氣色很差,就是肝在抗議。尤其在春季,陽氣生發,春氣通肝,此時更該注重休養生息,應「夜卧早起,廣步於庭」,即晚睡一會兒,早起一點,在公園庭院中散散步、踏踏青,都利於養肝。

腎與冬季相通應,若在冬季把腎養好,來年身體才會更強健。

脾與長夏之氣相通,所以長夏養護脾胃正當時,注意不要吃得太多,七分飽即可;避免著涼,不要滿身大汗後吹風;脾喜燥惡濕,可以每天泡泡腳,促進氣血運行,驅除濕氣。

(6)臟腑養生擴展資料:

中醫推薦五臟養生最佳食物

1、養脾最好的食物:黃色食品,特別是黃豆,可以是豆漿、豆腐、豆腐乾,都是上等的養脾佳品,當黃豆的蛋白質和米飯一起,就是絕佳的蛋白質。

2、養肝最好的食物:生吃綠色食品,特別是綠豆湯(把綠豆放水裡煮,當水開了以後再煮7-8分鍾,然後喝水,不是我們習慣的把綠豆煮爛,綠豆煮爛後會失去養肝的功效。晚上吃為好。

3、養腎最好的食物:黑色食品,特別是黑豆,黑芝麻,晚上吃為好。

4、養心最好的食物:紅色食品,特別是紅豆,可以是紅豆豆沙包、紅豆粥、紅豆豆漿。早上吃好。

5、養肺最好的食物:白色食品,特別是大白蘿卜,白蘿卜生吃更能養肺。什麼時候吃都好。

7、五臟養生:肝要怎麼養

1)首先要早睡覺,最晚是23點
中醫的子午流注中講:肝膽在23點--3點最興盛。意思就是說,在這個時候,肝膽經處於最興奮的狀態,肝膽應該發揮其作用--對血液進行解毒。而中醫有一句話:「人卧則血歸肝。」當人躺下時,各個臟腑的血液都經過肝,肝來完成解毒的任務。可是如果23點--3點,人們還在忙於工作和學習,就會使其它臟腑也處於相對興奮狀態,不能夠使各個臟腑的血液及時的進入肝解毒。所以,第二天打出的血液就是沒有完全解毒的,不新鮮的血液,--很臟。因此,很多熬夜的人,第二天就會臉色晦暗,沒有光澤,而且還會泛出青色(肝主青色),尤其是鼻子和眼周(因為那是肝膽經循行的部位),有的人還會有頭痛的現象。因此,養肝血首要的就是早睡覺,可謂:睡眠乃第一大補。

2)適當的休息

平時累了就要休息,我們的身體很敏感,「累」是身體對你發出的求救信號。「人卧則血歸肝。」所以養肝最好的方式,就是每天找時間休息。平時工作很累,要有十分鍾稍稍休息一下,活動活動眼睛,舒展舒展筋骨;中午小睡一下,晚上吃完飯也小小休息一下;隨時調節、抓空檔休息,讓肝能發揮其解毒的作用,以清除疲勞的感覺。

3)清淡、青色的飲食
天然原味的綠色青菜有利於肝臟,中醫講:「肝主青色,青色如肝經。」青色的食物可以起到養肝的作用,而辛辣、刺激,大魚大肉,油炸的食物,會增加肝的負擔,人乾的活多了,就會被累到,肝也是一樣,也會出問題。
同時,清淡的食物也可以減少腸胃負擔,增加食物中有效成分的利用率。

4) 保持良好的心情
中醫講:「肝主情志。」肝異常會影響人的情緒;反之,心情的好壞也會影響到肝。所以,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情是養肝血的一個主要方面。有情緒不舒暢時,盡量能夠找一個可以訴說的人,或找一種可以發泄心中郁悶的方式來疏泄這種壞的情緒,不要硬憋在心裡,很容易憋出病來。據相關數據報道,癌症和一些腫瘤的患者中,無法疏泄心中郁悶的是其他人群的2-4倍。所以,老百姓常說:「萬病氣上來。」

8、五臟養生圖,看看身體的重要部位應該怎麼去養吧

《黃帝內經·素問·經脈別論》中提到:「故春秋冬夏,四時陰陽,生病起於過用,此為常也」。如果不遵循五臟的「自然規律」,身體就很可能「疲勞駕駛」,引發一系列問題。下面就看看中醫養生中五臟如何養生的吧。



春季肝氣最旺,主導著整個人體。這個季節出生的人,由於肝氣疏達,性格也往往最平和、理性。如果這個時間不護好肝,或者其他季節讓它「過勞」,就可能導致肝氣克伐太過,導致肝氣無力升發而郁滯,進一步引起脾胃功能受損或情緒郁結等症。

春季肝氣最旺,主導著整個人體。這個季節出生的人,由於肝氣疏達



夏季心氣最旺,是身體的主宰。《黃帝內經》認為「心主神明」,心氣旺則神清氣爽,因此,這個季節出生的人往往性格外向、活潑好動、交際廣泛。當然,如果心火太過,則火熱之邪容易導致皮膚瘡瘍等疾病;而過度使用,心氣不支時則可能導致心氣衰竭,帶來心臟病等危險。



長夏時節應於脾氣,以農歷六月左右為主導。脾一方面主持著水谷的運化,另一方面控制著人體的肌肉四肢。如果脾被過度使用,很容易出現食慾不振、腹脹、腹瀉等,而倦怠、乏力等症狀,也多由脾氣被濕熱所困所致。



秋季為肺所主,到了秋季,肺臟最累也最容易受外邪所傷。肺主呼吸之氣,這個時候感冒、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往往大量增加,需要格外注意呵護。
秋季為肺所主,到了秋季,肺臟最累也最容易受外邪所傷



冬三月,人體處在腎的功能影響之下。腎在人體代表著生命之氣,凡生殖、發育均由腎所主。如果此時不注意給五臟「減負」,讓它們跟著自然界「冬眠」,就很容易使陽氣郁閉不通,引起氣血阻滯,導致手足發冷、四肢疼痛,甚至心腦血管病。

中醫五色養生和五臟相對

綠色養肝

常見綠色食物,有綠豆、菠菜(最養肝的菜)、西蘭花、黃瓜、絲瓜、芹菜韭菜、青辣椒、茼蒿、萵筍、白菜、薺菜(有清火降壓作用)、油菜、四季豆豆角、空心菜、木耳菜、綠莧菜、蘿卜、茵、青菜、苦瓜(最去心火,能分泌胰島素)以及部分水果。
常見紅色食物,有紅豆、紅薯、胡蘿卜(最保護眼睛的蔬菜,健脾、保肝)紅辣椒、紅棗、番茄、山楂、香椿、草莓等。

黃色益脾胃

常見黃色食物,有黃豆、牛蒡(最善清理脾胃火,可以加紅白蘿卜一起燉骨頭湯喝)、腳板薯(最善治療口腔潰瘍的食物),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濕葯)韭黃、南瓜(產生胰島素,治療消渴症)、蘋蛋粟玉米等。

白色潤肺

常見白色食品,有白豆、冬瓜、梨、白蘿卜、銀耳、藕、百合、茭白、米面、豆腐、花菜、竹筍、淮山、涼薯等。

黑色補腎

常見黑色食物。有黑豆、黑米、黑芝麻、黑木耳、核桃(不是黑色,但是補}腎的食物)、紫菜、海帶(也是潤肺食物)等。

中醫養生之道 正確認識「五臟六腑」

中醫學把人體內在的重要臟器分為臟和腑兩大類,有關臟腑的理論稱為「藏象」學說。藏,通「臟」,指藏於內的內臟;象,是徵象或形象。這是說,內臟雖存
於體內,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變化,都有徵象表現在外。所以中醫學的臟腑學說,是通過觀察人體外部徵象來研究內臟活動規律及其相互關系的學說。

臟和腑是根據內臟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區分的。臟,包括心、肝、脾、肺、腎五個器官(五臟),主要指胸腹腔中內部組織充實的一些器官,它們的共同功能
是貯藏精氣。精氣是指能充養臟腑、維持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腑,包括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個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內一些中空
有腔的器官,它們具有消化食物,吸收營養、排泄糟粕的功能。除此之外,還有「奇恆之腑」,指的是在五臟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於一般腑的一類器官,包
括腦、髓、骨、脈、女子胞等。應當指出的是,中醫學里的臟腑,除了指解剖的實質臟器官,更重要的是對人體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的概括。因此雖然與現代醫學里
的臟器名稱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卻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兩者等同起來。

心與肺

心主血,肺主氣。人體臟器組織機能活動的維持,是有賴於氣血循環來輸送養料。血的正常運行雖然是心所主,但必須藉助於肺氣的推動,而積存於肺內的宗氣,要灌注到心脈,才能暢達全身。

9、什麼是五色入五臟養生法?

中醫養生經常會提到五臟六腑,這里的五臟主要是指心、肝、脾、肺、腎,人體的器官很多,這五臟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五臟健康人才有精氣神,對五臟的養生中醫提出了「五色入五臟」的方法,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五臟指的是什麼

中醫的五臟是指心、肝、脾、肺、腎,六腑是指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五臟主要是貯藏精氣,六腑壬要是消化食物,吸取其精華,排除其糟粕。

五色入五臟養生法

五色入五臟是指常吃五種顏色的食物,可以分別滋養人的五臟,具體為:綠色養肝、紅色補心、黃色益脾、白色潤肺、黑色補腎。比如白蘿卜、銀耳等白色食物可以潤肺;黑豆、黑木耳等黑色食物可以補腎。

「五色入五臟」理論最早出自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古人認為,自然界的各種事物和現象,都可以通過木、火、土、金、水五行聯系起來。所以便有了酸味、綠色入肝;苦味、紅色入心;甘味、黃色入脾;辛味、白色入肺;鹹味、黑色入腎的說法。

紅滋心——蘋果山楂抗疲勞

紅色食品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對心臟非常有益處,如紅蘋果、山楂、紅棗、西瓜、山裡紅、紅心蘿卜、桃子等。紅色食品還可以起到減輕疲勞、抗衰老、補血、補心、祛寒等作用。

青養肝——多吃梅子少喝酒

如果喝酒的時候配一點青梅子,那麼青色和酸味就能對喝酒者的肝起到雙重保護的作用,從而減少酒精對肝的損害。青色食品包括綠色蔬菜和水果等,是維生素的主要來源,主要功效是清理腸胃、促進生長、排毒。

黃益脾——南瓜香蕉助排毒

像南瓜、柑橘、香蕉、黃豆、玉米等黃色食品,可以起到養脾的作用,黃色食品可以提供維生素A和D,抗氧化,促進排毒,延緩衰老。

白潤肺——蘿卜豆腐也可貴

白色食品可以養肺,如牛奶、米面、豆腐、冬瓜、竹筍、山葯等。我們都知道,白色的蘿卜等可以化痰,而藕、梨、白色的肉也可以潤肺養肺,而且對預防心腦血管病、安定情緒、潤肺、促進腸蠕動都有很大的作用。

黑補腎——芝麻黑豆抗衰老

黑色是養腎的,黑色食物對於補腎、防治心腦血管疾病、抗衰老的效果是最為明顯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吃一點黑色的食品,如黑豆、黑芝麻、桑葚、紫菜、黑木耳、茄子等。

歷代養生家把順應自然作為養生保健的重要方法。中醫學認為,人要保持健康長壽,不但人體內的臟腑經絡、氣血陰陽要維持相對平衡,人與自然也應保持協調統一。這就是中醫學的「天人合一」、「天人相應」學說。

上面為大家介紹了五色養五臟的養生方法,看完了上面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五臟養生有進一步的了解,當然,不同地區、不同體質的人,養生的方法也不一樣,大家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養生。

與臟腑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