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從農村到都市,是什麼造就了今日的望京?
望京有多混亂,就有多包容;有多分裂,就有多和諧;有多少種問題,就有多少種方法。
出租一向躲著望京走,所以望京的共享單車跟90後的頭發似的,滿地都是。頭頂著紛飛的黃葉,騎車上班上學,其實心情也並不糟,只是一場和身著黃藍隊服的外賣team搶道拼速的掰頭來得猝不及防。
小哥修煉成精,擦著你的頭發絲兒過去,也傷不著你。想想虧著他們功力深厚,寫字樓里多少披星戴月的轆轆飢腸被及時喂飽。
就是這樣,你有多少脾氣,也沒脾氣了。望京有毒也有葯。
從北京土著入主望京,到韓國人和藝術青年的登台,再到科創新貴、媒體工作群的進場,望京總有辦法將百態眾生相化作一張高級的「國際臉」。
1.望京土著,手握千萬的土豪
雖然那時的望京還只配叫「酒仙橋西北邊的村」,可1987年的望京新區總規劃,終歸是讓望京打著現代化生活社區的「地設」出道了。
1988年初,望京的第一批住宅小區建在了一片花椒地上,小區諧音「花家地」。隨後轟轟烈烈的房地產運動在望京搞起來了,世紀末的望京有了現代化城市的影子。可那時候哪有幾個人能料到望京會火成這樣。
上世紀90年代初,京一代從四面八方湧入花家地,住上了新區規劃的第一批住宅高樓。1988年來北京學醫的H先生,畢業後就留在瞭望京醫院工作,一直住在單位分的花家地南里。多少年過去,和曾住滿老師的西里一樣,左鄰右舍租售房子,如今也就剩下三分之一在樓下散步遛狗還能寒暄幾句。
小區里近三十年原住民依舊踏實住著,也並不眼紅2010年大望京村拆遷過後站起來的那群富農。
2009年前,大望京村民還靠著「瓦片經濟」維持生計。可一夜間拆遷讓村民手裡有了大把鈔票,補償款從幾百萬到上千萬不等。買車、投資,都不算什麼。膽子大運氣好的村民趕在房價暴漲前,掃光了周圍小區的房子,連尾房都不剩。如果租過望京西園、大西洋新城,那些隔著某如的房東也許就在這批拆遷戶里。
如今二代三代拿著京戶,住著最古老或最洋氣的小區。不用隨波逐流勢頭最猛的互聯網行業,也不必擠破頭參加國考拿個即便有了也買不起房的戶口。能在醫院學校等傳統領域里活得相對輕松體面的他們,也在讀研、考博、留學,都拼著呢。可再努力的他們,賽制賽規追究和京外生源不同。
面對擁擠而來的大批外地人,望京人是樂觀其成的,吃喝娛樂豐富的生活被全面激活。只是他們聽不了別人說望京不好不便,明明地鐵公交都很發達嘛。
土著的工作生活沒受太大影響,他們始終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更無須為金錢和戶口放棄自己所想。就像站在望京七扭八歪的街道上,即使他們也分不清東南西北,可指南針在心裡,不依靠某狗度德地圖,他們也從不會迷失。
2.韓流的潮起潮落
韓國人在望京也是有史可循的。1992年中韓建交到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被派遣的「韓干」和留學移民的「韓生」聚居在了韓國大使館和機場之間的花家地。之後大批投資創業的「韓商」來到成本較低的中國,他們搬進瞭望京西園三區和四區。2002年後隨著LG、三星、現代等韓企的入駐,韓國家庭洪水般湧入望京的高級樓盤里。
在韓國人心裡,望京的知名度就像舊金山唐人街之於中國人,來了就跟回家一樣。海購和出國游還不發達的年代,望京滿足了人們對首爾的一切想像,這里有K-pop、韓劇、韓妝、東大門服裝。年輕人沖進韓國超市,掃空了拉麵和燒酒。
但金融危機和「薩德事件」讓韓流兩度潮落。2008年來勢洶洶的風暴使「韓元咳嗽,望京感冒」,也颳走了7萬韓國人中的2.5萬。僅剩半數的正宗韓餐館是老朴和留下的兄弟們的一點點慰藉,就像韓劇里演的,結束一天疲憊的儀式一定是和好友碰上幾杯燒酒。用老朴的話來說「那年的動盪,韓劇都不敢輕易這么編。」
薩德入韓事件,壓低了韓餐廳的客流量,逼倒瞭望京的樂天瑪特。望京的韓國人又經歷了一場低氣壓。
「和我同屆的沒幾個留下工作的。」去年從清華畢業的小金有個在望京工作的韓國男友,男友一家是隨著三星的入駐搬進望京的。她本想畢業後找份工作和男友安家望京。「但現在形勢不好,好多(韓國)人都去留學或回韓國了,好吃的餐廳也不多了」, Gap了一年的小金最後去美國讀研了, 「男朋友和長輩沒走,還是有家的感覺,畢業之後再看吧,我還挺想回來的。」
潮起潮落間,望京的韓流式微已是不爭的事實。
3.藝術青年,你最惹不起的群體
可能因為名字聽著太像「畫家地「,也可能2001年央美遷到了花家地新校園,多少當代藝術圈大佬回憶起2000年前後都繞不過花家地。
在《1990年代自述》中,張曉剛回憶1999年的國慶,他提著一個包和現金兩萬來了北京,落腳在了花家地西里一套60平米的兩居。那時房東應該想不到這個川美畢業的雲南兄弟會隨著藝術市場的火爆成為中國當代藝術(油畫)四大天王之首,並在2009年以3.01億元的成交價榮登胡潤藝術榜首。
「我、陳文波、宋永紅、馬六明在花家地,租普通公寓,把隔牆打掉後改造成工作室。」 用張曉剛自己的話來說,「守在城鄉接合部,來人方便,沒想到這樣真的有好多機會。「
邱志傑是2000年搬來的,之後西里幾棟樓相繼住進了二十幾位當代藝術家。做行為藝術的、錄像藝術的,搞女性主義的,還有後來成了獨立策展人的。
那會兒自由藝術家都窮得叮當響,邱志傑配了一百多把鑰匙,房子就這么變身流動集體宿舍。2000年初是典型的花家地黃金時代,大家吃飯喝酒,仗義地彼此扶持慰藉,同時也殘酷地相互調侃損人,人情和故事穿針引線,大家就混成了革命家庭。談藝術和時代,從困境中逐漸脫身。
「畫家地」是第一個位於市區的畫家群落,見證了90年代藝術家從逃避時代,躲進農村,到直面時代發展,並對都市生活的變革給予積極反應的轉變。花家地藝術家一代和二代之間有精神血緣維系著,為了人格的強化,他們在傳統和現代中以最犀利的視角自省和醒世。
花家地已經形成一種文化,是很多藝術生的精神領土。以央美為圓心,3公里半徑內的畫室少說也得十幾個。美院進修生,藝考生,都扎堆附近,彷佛住進花家地,就能被寫進中國當地藝術史。
現在畫室環境好多了,可培訓費也貴得離譜。耷拉著拖鞋,戴著圍裙和套袖,日復一日面對著形形色色的模特,毫無溫度的石膏像和靜物組合,眼睛練得比尺子准,色感要像莫奈看齊,才有殺出重圍的希望。壓力大到不行時,出門循著燒烤味就去了最正宗的眼睛望京小腰,擼上百串,滿血復活。
藝考生我勸你輕易別惹。
他們承受的是年輕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睡得了草席,設計得成摩天大樓;穿得了破爛衣履,也登得上四大時裝周;坐得住五塊錢一把的椅子,也拿得起紅點設計大獎。最可怕的是,他們能捕捉你各種極致的面貌,比如將吃熱狗的你的神韻描畫得鋪天蓋地。
當然了,望京的藝術血脈多少得益於隔壁鄰居。如今還有多少未來藝術界金字招牌藏在花家地和大山子我不清楚,只知道看展首選798。
4.科創新貴圈:遍地黃金,還是一地雞毛
二十年時間不到就從農村晉升准CBD的望京,這氣質貌似也很適合創業。
2012年至今,多少沉澱在互聯網行業的創業者帶著滿分創意和十足干勁來到了這里,激活瞭望京的科創新貴圈子。租金便宜是一方面,更想避開被百度、網易、搜狐、愛奇藝占據的中關村和西二旗。
望京SOHO見證瞭望京周邊互聯網行業的遷徙,也抬高了周邊寫字樓租售價格。潘石屹也想到會有這么高比例的互聯網公司入駐,T3的互聯網公司比例甚至達到了90%。
可互聯網行業到底是場不比藝考淘汰率低的競爭,這是一個眼見他高樓立起,眼見他高樓坍塌的年代。最早入駐望京SOHO的一批互聯網公司可能也就剩下陌陌科技了。
當年從SOHO到麒麟社之間的「掃碼一條街」在互聯網創業史中留下最魔幻的一章。只要掃碼關注微信,就能獲得一盒紙巾到一個保溫杯價值不等的禮品。那時候SOHO里的上班族,溜達一圈掃碼一條街,就知道又有什麼新公司出現了。可送禮燒錢的地推方式卻燒沒了大部分O2O創業公司。
8:00-10:00AM
望京、望京東、望京西、阜通幾個望京地鐵站,14、15號線送來了源源不斷的人流,也養活了沿路的早點鋪子和便利店。
大型公司的進場,在起伏大浪中站穩腳跟的美團,2015年入駐保利國際廣場的Uber,以每日優鮮為首的O2O生鮮電商,吸引了無數相關人才,形成瞭望京的科創圈子。
歷經大浪淘沙的創業者,當年誰的外賣盒子不跟手機里的App一樣多如牛毛,誰沒登頂SOHO暢想過自己的公司成為獨角獸。即便是留下的成功者,依舊活得勤勤懇懇,畢竟互聯網太快了。
科創人將創業和研究創業過成了一種生活方式,吃飯靠外賣App,出門幾種打車軟體輪流用,零食日用也都送貨到家,一部手機能活得風生水起。他們自有一方秀場,畢竟望京人要摩登洋氣;還要養生健康,時間允許就鑽進健身房練練,身體是互聯網的第一本錢嘛。
望京的科創公司看似野心不算大,都旨在各領域做出成績,游戲類、生活類、教育類、生鮮電商等等。直到Alibaba的牌子掛上了綠地中心的大樓,集中了旗下UC、優酷、阿里影業和高德,將互聯網生態圈從阜通東西大街勾勒到瞭望達路。
雖然互聯網公司加班是常態,但工作節奏和強度卻因部門而異。比如食堂的最後一勺菜永遠是為技術和產品部門而留。沒食堂的公司也莫慌,總有人一起加班湊單,等著外賣小哥來拯救。
5.創意媒體群,自帶流量的戲精
熬夜是常態,咖啡奶茶齊續命,卻又要時刻保持清醒的決斷力和思考力。追熱點的嗅覺得比狗靈,可又不能連骨頭帶肉一點不挑吞進肚子。明明工作不分晝夜,不計時辰,可總幻想周末精緻的下午茶,而且一到周末就想退休。
他們吃著麻辣燙寫著百加到百萬加閱讀量的稿子,撒尿牛丸在舌尖爆漿的一刻,一個絕妙的金句就在下一秒口口相傳了。
11:15PM
望京某寫字樓下,新媒體工作者M等著計程車,也就這個時候容易叫車。為了房租便宜她在五環外租了套一居室,好在加班到這點兒打車可以報銷。等不及鑽進有暖氣的車里,冷風中顫抖著刷著後台。畢竟數據即金錢,算著績效,M想交完下月房租應該還可以獎勵自己一個包。
操控著文字圖片,解讀著各行各業時代最有溫度的話題,揣摩著讀者的心思,是運營的一把好手,他們工作在新媒體。在炸裂傳播和更迭飛速的信息中,他們要想獲得你們的一點點關注和討論,點子和大把頭發得一塊兒抖落。
一篇一篇又一篇,他們在體察現實中磨練出了這個時代最先鋒的腔調。你以為飯局中新媒體人一張口就會滔滔不絕。錯了,他們有的是深沉內斂的一面,吸收著每個人的狗血八卦,說不定你和你老闆撕逼的故事已經被安排上了。
除了咪蒙、杜紹斐等流量自媒體選擇望京,還有一類堅信紙媒是最適合頭部內容的創意工作者看中瞭望京的文藝潛質,在這里圈出了一股與某華路旗艦店不同的時尚風氣。
不同於絕地而起的「草根」媒體,他們借著國際知名媒體的金光,將內容本土化。參與頂尖時裝發布會、設計論壇和各類party,對話國際知名時裝設計師,他們推著Cucci和Sandro的掌門人進入大眾眼簾,目標是帶你認識logo和價格皮下的時尚文化和價值。他們坐擁流量過億的明星,掌握著最有質感的鏡頭和化妝技術,連王菊他們都願拯救。
年末規劃來年,年初總結去年。一年到頭停不下來,三天兩頭哭喊著退休,出席名流宴會舞會是真,可創業者的艱辛,媒體從業者的困境也真。但為中國審美和藝術設計市場奉獻,他們甘之如飴。
其實,地道風物也算是眾望京媒體從業者的一分子,不過有你們的一路支持,加班碼字、挨餓做圖真的算不得什麼。
望京裂變史這出大戲,盡管是倍速播放,進度條顯然還撐得住。希望此時的你和彼時的你一樣,還能笑著對鏡頭說你好。
參考資料:
1.靳德時:《北京望京新區規劃淺議》。
2.周雯婷、劉雲剛、全志英:《全球化背景下在華韓國人族裔聚居區的形成與發展演變——以北京望京為例》。
3.CCTV9 《望京》,《寰宇視野》。
4.唐昕:《花家地…….1979-2004年中國當代藝術發展親歷者談話錄》。
2、我和我老公分別在北京的望京和良鄉上班,離得太遠 誰知道我們住在哪裡會比較方便
房山朝陽正好正百對角,你們住天安門兩邊都方便。
開個玩笑,年底度,地鐵房山線將通車,連接1號線問,從良鄉到1號線花費時間半小時左右,你可以考慮在房答山長陽買房,有地鐵,離良鄉不遠,長陽又處於CSD中心回區,是居住養生好去處。就是老公來著不方便。但總得有答一方不方便啊。
3、望京博泰大廈旁邊的四季養生會所
地鐵換城鐵到望京西站
然後坐470路,廣順南大街走比較近些
望京西園四區 - 廣順南大街北口 - 望花路 - 花家地北里 - 花家地南里 - 阜通東大街南口 - 望京橋東 - 望京橋西 - 城鐵望京西站
4、請問望京附近有專業的太極館么,我想給父親報名練習太極拳,主要用於養生。謝謝
北京朝陽區望京廣順北大街33號
望京華聯北100米,福碼大廈後側福泰尊爵酒店一層太極養生會館
您可以看看的哦 希望能幫助到您的 同時也祝您爸爸身體健康的
5、養生小島怎麼樣
我的一位朋友有這里的卡,有一次去逛望京的沃爾瑪,她要去做美容,讓我陪她去,我沒去過,隨便去看了看!呵呵,由於朋友有卡,他們就免費讓我體驗了一把!呵呵,第一次做美容!呵呵,感覺相當不錯!服務相當熱情!
6、海域足道SPA養生會館 望京店怎麼樣
裡面服務超級好,什麼項目都有!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啊哈哈哈哈哈哈
7、望京哪裡可以學正宗的太極拳
北京道生堂太極養生館由陳氏太極掌門人親傳弟子陳道永老師教授太極拳,老師進行小班教授學生課程,歡迎沒有任何太極基內礎的學員學習.場館坐落在望京中心的望京華聯附近,場館在四星級酒店內,環境優雅容.
地址:
北京朝陽區望京廣順北大街33號
望京華聯北100米,福碼大廈後側福泰尊爵酒店一層太極養生會館
電話:64792323-6614
8、望京開了一家專門的中醫養身會館,聽說館長室北京四大名醫的孫子,,,孔令謙,,是嗎?而且經常上電視的
www.kongyitang.com
9、北京市首批認定的養生專家有哪些?
北京市首批健康科普專家名單 序號 姓名 性別 職稱單位 1 余振球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安貞醫院 2 鄭毅 女 主任醫師 北京朝陽醫院 3 童朝輝 男 主任醫師 北京朝陽醫院 4 張澍田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友誼醫院 5 丁惠國 男 主任醫師 北京佑安醫院 6 李憲倫 男 主任醫師 中日友好醫院 7 楊勤兵 男 主任醫師 中日友好醫院 8 黃克武 男 主任醫師 北京朝陽醫院 9 楊媛華 女 主任醫師 北京朝陽醫院 10 呂肖鋒 男 主任醫師 解放軍北京軍區總醫院 11 賀蓓 女 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12 楊新春 男 主任醫師 北京朝陽醫院 13 陳文明 男 主任醫師 北京朝陽醫院 14 賈繼東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友誼醫院 15 趙綿松 女 主任醫師 北京世紀壇醫院 16 林江濤 男 主任醫師 中日友好醫院 17 劉文虎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友誼醫院 18 克曉燕 女 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19 敖虎山 男 主任醫師 阜外心血管病醫院 20 曹照龍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21 張海澄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22 吳華 女 主任醫師 北京醫院 23 周憲梁 男 主任醫師 阜外心血管病醫院 24 任學軍 女 主任醫師 北京安貞醫院 25 李雅君 女 主任醫師 北京安貞醫院 26 韓淑玲 女 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首鋼醫院 27 丁康 女 主任醫師 解放軍第三〇五醫院 28 秦明照 女 主任醫師 北京同仁醫院 29 賈友宏 男 主任醫師 阜外心血管病醫院 30 黃彥弘 女 主任醫師 北京積水潭醫院 31 蘇力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宣武醫院 32 吳曉明 女 主任醫師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33 樊碧發 男 主任醫師 中日友好醫院 34 黃曉軍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35 張奉春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協和醫院 36 黃悅勤 女 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 37 邸曉蘭 女 主任醫師 北京回龍觀醫院 38 李獻雲 女 主任醫師 北京回龍觀醫院 39 顧秀玲 女 副主任醫師 北京朝陽醫院 40 蔡焯基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安定醫院 41 毛佩賢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安定醫院 42 李娟 女 主任醫師 北京回龍觀醫院 43 崔永華 男 副主任醫師 北京安定醫院 44 侯也芝 女 主任醫師 北京安定醫院 45 姚貴忠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 46 楊甫德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回龍觀醫院 47 武劍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宣武醫院 48 劉愛華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宣武醫院 49 賈建平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宣武醫院 50 王擁軍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天壇醫院 51 張國君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宣武醫院 52 周立春 男 主任醫師 北京朝陽醫院 53 張通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博愛醫院 54 胡永生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宣武醫院 55 王仁貴 男 主任醫師 北京世紀壇醫院 56 王育琴 女 主任葯師 北京宣武醫院 57 蘇躍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婦產醫院 58 韓呈武 男 副主任檢驗師 中日友好醫院 59 武連華 女 主任醫師 北京朝陽醫院 60 高春錦 女 主任醫師 北京朝陽醫院 61 李峻嶺 男 主任醫師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62 楊渤彥 女 主任醫師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63 魏伯俊 男 主任醫師 北京世紀壇醫院 64 馮威健 男 主任醫師 復興醫院 65 張永強 男 副主任醫師 北京醫院 66 代敏 女 研究員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67 王丕琳 女 主任醫師 北京天壇醫院 68 王洪武 男 主任醫師 煤炭總醫院 69 張新超 男 主任醫師 北京醫院 70 溫新華 女 副主任醫師 北京急救中心 71 張琪 女 主任醫師 首都兒科研究所 72 趙麗俊 女 主任護師 北京回龍觀醫院 73 王秀華 女 主任護師 北京胸科醫院 74 馮月亮 女 副主任護師 北京胸科醫院 75 韓傑 女 副主任護師 北京同仁醫院 76 楊莘 女 主任護師 北京宣武醫院 77 孫紅 女 主任護師 北京醫院 78 任珍 女 主任護師 北京佑安醫院 79 林劍浩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80 朱繼業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81 魯瑤 男 主任醫師 中日友好醫院 82 張殿英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83 俞恆錫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宣武醫院 84 林華 男 主任醫師 復興醫院 85 劉鵬 男 主任醫師 中日友好醫院 86 姜永光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安貞醫院 87 封國生 男 主任醫師 北京朝陽醫院 88 盧實春 男 主任醫師 北京佑安醫院 89 姜輝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90 孫文兵 男 主任醫師 北京朝陽醫院 91 馬樂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婦產醫院 92 賀良 男 主任醫師 北京積水潭醫院 93 安少雄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市肛腸醫院 94 李艷萍 女 主任醫師 北京世紀壇醫院 95 杜春林 男 主任醫師 北京中醫葯大學第三醫院 96 李寧 男 主任醫師 北京佑安醫院 97 胡愛蓮 女 主任醫師 北京同仁醫院 98 王寧利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同仁醫院 99 龔樹生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同仁醫院 100 張羅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同仁醫院 101 蔣愛民 女 主任醫師 順義區醫院 102 降立娟 女 主任醫師 北京同仁醫院 103 王軍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同仁醫院 104 房居高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同仁醫院 105 李建軍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博愛醫院 106 趙英 女 主任醫師 北京醫院 107 宋為群 女 主任醫師 北京宣武醫院 108 趙揚玉 女 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109 吳玉梅 女 主任醫師 北京婦產醫院 110 范玲 女 主任醫師 北京婦產醫院 111 林華 女 主任醫師 中日友好醫院 112 藺莉 女 主任醫師 北京友誼醫院 113 陶旻楓 女 副主任醫師 北京婦產醫院 114 李堅 女 主任醫師 北京婦產醫院 115 李光輝 女 副主任醫師 北京婦產醫院 116 阮祥燕 女 主任醫師 北京婦產醫院 117 陳素文 女 主任醫師 北京婦產醫院 118 彭振耀 男 主任醫師 海淀區婦幼保健院 119 周忠蜀 女 主任醫師 中日友好醫院 120 李莉 女 主任醫師 首都兒科研究所 121 金春華 女 主任醫師 首都兒科研究所 122 李在玲 女 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123 王新利 女 研究員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124 王雪梅 女 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125 胡儀吉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兒童醫院 126 馬琳 女 主任醫師 北京兒童醫院 127 王天有 男 主任醫師 首都兒科研究所 128 李建 男 主任醫師 北京中醫醫院 129 張峰 女 主任醫師 北京兒童醫院 130 楊玉英 女 主任醫師 北京地壇醫院 131 張艷玲 女 主任醫師 首都兒科研究所 132 曹彬 男 主任醫師 北京朝陽醫院 133 劉彥春 女 主任醫師 北京地壇醫院 134 馬安林 男 主任醫師 中日友好醫院 135 徐潛 女 主任醫師 中日友好醫院 136 孫靜媛 女 主任醫師 北京地壇醫院 137 李興旺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地壇醫院 138 陳新月 女 主任醫師 北京佑安醫院 139 朱學駿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 140 吳昊 男 主任醫師 北京佑安醫院 141 鄭樹國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 142 楊曉江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口腔醫院 143 胡文傑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 144 張輝 女 副主任醫師 北京口腔醫院 145 葛立宏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 146 孫正 女 主任醫師 北京口腔醫院 147 張斌 男 主任醫師 門頭溝區衛生局 148 姜淑潔 女 主任醫師 豐台醫院 149 李志新 男 副主任醫師 豐台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150 謝靈 女 副主任醫師 航天七三一醫院 151 賀雄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152 龐星火 女 主任醫師 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153 孫美平 女 主任醫師 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154 吳疆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155 趙耀 女 副主任醫師 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156 佟穎 女 主任技師 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157 魏建榮 女 主任醫師 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158 董忠 女 主任醫師 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159 賀曉新 男 副主任醫師 北京結核病控制研究所 160 郝鳳桐 男 主任醫師 北京朝陽醫院 161 郭艷梅 女 主任醫師 房山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162 韓萍 女 副主任醫師 北京小湯山醫院 163 牛國衛 男 副主任醫師 北京小湯山醫院 164 姜垣 女 研究員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165 張福傑 男 主任醫師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166 曾曉芃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167 劉秀榮 女 主任醫師 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168 徐曉莉 女 副主任醫師 北京市健康促進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169 周琴璐 女 主任醫師 北京市體育運動研究所 170 王琦男 主任醫師 北京中醫葯大學 171 王萍女 主任醫師 北京中醫醫院 172 閆慧敏 女 主任醫師 北京兒童醫院 173 倪青男 主任醫師 廣安門醫院 174 趙吉平 女 主任醫師 北京中醫葯大學東直門醫院 175 賀娟女 主任醫師 北京中醫葯大學 176 程海英 女 主任醫師 北京中醫醫院 177 韓平男 主任醫師 市監獄管理局中心醫院 178 楊曉暉 男 主任醫師 東方醫院 179 馮秀傑 女 主任醫師 北京安定醫院 180 盧世秀 女 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首鋼醫院 181 王憲波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地壇醫院 182 馮興中 男 主任醫師 北京世紀壇醫院 183 李麗 女 主任醫師 北京友誼醫院 184 楊晉翔 男 主任醫師 北京中醫葯大學第三醫院 185 羅斌 女 副主任醫師 北京中醫葯大學第三醫院 186 張聲生 男 主任醫師 北京中醫醫院 187 蔡念寧 女 主任醫師 北京中醫醫院 188 曲劍華 女 主任醫師 北京中醫醫院 189 金玫 女 主任醫師 北京中醫醫院 190 郭桂明 男 副主任葯師 北京中醫醫院 191 王麟鵬 男 主任醫師 北京中醫醫院 192 楊國旺 男 副主任醫師 北京中醫醫院 193 許山鷹 女 主任醫師 北京中醫醫院 194 劉長信 男 主任醫師 東直門醫院 195 劉穎 女 主任醫師 東直門醫院 196 李冬雲 女 主任醫師 東直門醫院 197 陳生 男 主任醫師 鼓樓中醫醫院 198 李國勤 男 主任醫師 廣安門醫院 199 危劍安 男 主任醫師 廣安門醫院 200 劉瓦利 女 主任醫師 廣安門醫院 201 趙志付 男 主任醫師 廣安門醫院 202 汪衛東 男 主任醫師 廣安門醫院 203 侯煒 男 主任醫師 廣安門醫院 204 朱立國 男 主任醫師 望京醫院 205 趙勇 男 主任醫師 望京醫院 206 聶莉芳 女 主任醫師 西苑醫院 207 李培紅 女 副主任醫師 西苑醫院 208 衷敬柏 男 主任醫師 西苑醫院 209 楊宇飛 女 主任醫師 西苑醫院 210 高蕊 女 主任醫師 西苑醫院 211 白彥萍 女 主任醫師 中日友好醫院 212 賈立群 男 主任醫師 中日友好醫院 213 李佩文 男 主任醫師 中日友好醫院 214 趙紅 女 主任醫師 中日友好醫院 215 趙平 男 主任醫師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216 顧晉 男 主任醫師 北京腫瘤醫院 217 游偉程 男 主任醫師 北京腫瘤醫院 218 季加孚 男 主任醫師 北京腫瘤醫院 219 王貴強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 220 王國瑋 男 副主任醫師 北京中醫醫院 221 丁輝 女 主任醫師 北京婦幼保健院 222 殷大奎 男 主任醫師 衛生部 223 王隴德 男 中國工程院院士 衛生部 224 洪昭光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安貞醫院 225 楊秉輝 男 主任醫師 中山醫院 226 郭冀珍 女 主任醫師 瑞金醫院 227 向紅丁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協和醫院 228 胡大一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醫學部 229 曾光 男 教授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230 李立明 男 教授 北京協和醫學院 231 黃建始 男 教授 北京協和醫學院 232 劉玄重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天壇醫院 233 楊鳳池 男 主任醫師 首都醫科大學 234 唐登華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 235 鈕文異 男 教授 北京大學 236 於康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協和醫院 237 孫樹俠 女 研究院 中國農業科學研究院 238 范志紅 女 副主任醫師 中國農業大學 239 趙仲龍 男 編審 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 240 周玉傑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安貞醫院 241 馬長生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安貞醫院 242 紀小龍 男 主任醫師 武警部隊總醫院 243 馬辛 女 主任醫師 北京安定醫院 244 鄭毅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安定醫院 245 唐旭東 男 主任醫師 西苑醫院 246 徐鳳芹 女 主任醫師 西苑醫院 247 李可基 男 研究院 北京大學 248 於欣 男 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 249 何麗 女 研究員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250 胡鄧 男 副教授 中國人民大學 251 鄧小虹 女 主任醫師 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