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死」是什麼詞性?是動詞還是形容詞?
「死」是動詞
釋義:
1.喪失生命,與「生」、「活」相對。
2.不顧生命。
3.固執,堅持到底。
4.無知覺。
5.不活動,不靈活。
6.不通達。
7.過時,失去作用。
8.極,甚。
注音:sǐ
2、戴玉有什麼好處嗎?
玉對身體很好的,能辟邪、驅邪的,而且由於玉的涼性作用,對心情也是一個小的調節,平時總可以佩帶的,但是要注意佩繩的長短是否方便自己;玉佛和玉鐲在佩帶的時候沒什麼大的注意事項,但是要注意玉鐲的安全性,別碰壞了。
古人講佩玉為美,黃金有價玉無價。玉埋藏地下幾千年貨是上億年,玉中含有大量礦物元素,所以人們常說人養玉玉養人,如果人的身體好長期佩玉可以滋潤玉,玉的水頭也就是折光度會越來越好,越來越亮。如果人的身體不好長期佩玉,玉中的礦物元素會慢慢讓人體吸收達到保健作用,譬如女士戴玉的手鐲通常帶左手,因為對心臟有好處。玉為枕而腦聰,古代皇帝就喜歡用玉做枕頭,向中國古代長壽的皇帝都久用玉枕。而且像《本草綱目》也有對玉保健作用的介紹。
戴玉的好處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玉石之國」的美名,古人視玉如寶,作為珍飾佩用。古醫書稱「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無毒」,並稱玉是人體蓄養元氣最充沛的物質。認為吮含玉石,藉助唾液與其協同作用,「生津止渴,除胃中之熱,
平煩懣之所,滋心肺,潤聲喉,養毛發。」因而玉石不僅作為首飾、擺飾、裝飾之用,還用於養生健體。自古各朝各代帝王嬪妃養生不離玉,而宋徽宗嗜玉成癖,楊貴妃含玉鎮暑。
玉的養生機理已經被現代科學所證實。據化學分析,玉石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鋅、鎂、鐵、銅、硒、鉻、錳、鈷等,佩帶玉石可使微量元素被人體皮膚吸收,活化細胞組織,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故有中醫所說「有的病吃葯不能醫好,經常佩帶玉器卻治好病」,道理就在於此。倘佩帶玉手鐲長期的良性按摩,不僅能被動除視力模糊之疾,而且可以蓄元氣,養精神。
專家認為:
[白玉] 有鎮靜,安神之功。
[青玉] 避邪惡,使人精力旺盛。
[岫岩玉] 對男性陽痿患者很有效,能提高人的生育能力。
[翡翠] 能緩解呼吸道系統的病痛,能幫助人克服抑鬱。
[獨玉] 潤心肺,清胃火,明目養顏。
[瑪瑙] 清熱明目。
[老玉] 解毒,清黃水,解鼠瘡,滋陰烏須,治痰迷驚,疳瘡。
玉石不但能美化人們的生活,陶冶性情,而且祛病保平安。其產品直接用於健身保健的有:玉枕、玉墊、健身球、按摩器、手杖、玉梳,對人體具有養顏、鎮靜、安神之療效,長期使用,會使你精神煥發,延年益壽。
玉器真假辨別法
玉器價格昂貴,挑選技術要求很高,絕大多數消費者都難以辨別其優劣、真假,稍有不慎就容易購買到劣質品或假貨,蒙受重大的經濟損失。市場上銷售的玉器店家很多,玉器一般分為軟玉和硬玉兩大類。硬玉又叫翡翠。從化學業成分來說,軟玉是含鈣、鎂和鐵的硅酸鹽;硬玉是含鈉和鋁的硅酸鹽。
下面介紹玉器的優劣、真假辨別方法:
水鑒別法→ 將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成露珠狀久不散開者真玉;水滴很快消失的是偽劣貨。
手觸摸法→ 若是真玉用手摸一摸,有冰涼潤滑之感。
視察法→ 將玉器朝向光明處,如陽光、燈光處,如果顏色剔透、綠色均勻分布就是真玉。
舌舐法→ 舌尖舐真玉有澀的感覺;而假玉則無澀的感覺。
放大鏡觀看法→ 將選購的玉器放在放大鏡下觀看,主要是有無裂痕,無裂痕者為上乘優質玉,有裂痕者為次之。即使是真玉,有裂痕的其價值亦大減,裂痕越多越明顯的,價值也就越低
3、瘋狂的老子養生,養生為了什麼?為什麼養生?
老子養生之道
老子說:「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這就是說,災禍莫過於不知足,罪過莫過於貪欲太大,身體的大禍恐怕就要臨頭了。
現代生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有趣的實驗,即將一隻裝有兔子的籠子放在一個裝有猛虎的籠子旁邊,讓這兔子成天看著老虎而惶惶不可終日,對任何「美味」也不愛吃,也睡不好,結果不多久這兔子就萎靡不振,縮成一團,消瘦無力。
作為對照研究,另一隻兔子則被放養在自然的環境里,結果十分健壯。從這個實驗即可看出,精神、情緒對於人的健康長壽是多麼的重要。
一、強調守中
老子說「多言致窮,不如守中」,意即言多必行不通,還不如保持適中。他還說「飄風不終期,驟雨不終日」,意即狂風刮不到一個早晨,暴雨下不到一個整天,所以還是守中好,「守中」才能長久,才能長壽,狂風暴雨式的生命總是短暫的。
老子認為,應該「去甚,去奢,去泰」,意即應該去掉那些極端的、奢侈的和過分的東西。
他要求做到「方而不剖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意即要做到方正而不顯得生硬勉強,有棱邊而不至於把人劃傷,正直而不至於無所顧忌,明亮而沒有刺眼的光芒。這就是說,我們養生的時候做任何事都不要過,這樣生命才不受過多的損失。
老子的養636f70797a6431333361326366生學說,兩千多年來一直被歷代養生家所繼承、發展。
如中國南朝大養生家陶弘景(公元456年~公元536年)就說過:「莫大憂愁,莫大哀思,此所謂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壽也。」儒家董仲舒也說:「能以中和養身者,其壽極命。」
二、靜以養生
老子在《道德經》中細微、深刻地描述了人做「入靜」時的體會和感覺。有人說,老子可能是由於「入靜」時深得其中奧妙,才提出了這一哲學觀點,並認為養生的道理和治理國家的道理是相通的。
老子說:「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
這句話的意思是:盡量使心靈虛寂,要切實堅守清靜;萬物都在生長發展,我觀察它們的循環往復,事物盡管變化紛紜,最後都各自回到它們的出發點,回到出發點,叫做「靜」。這成了後世人們經常引用的最古老、最經典的訣竅。
可見,老子在其著作中反復強調,要養生長壽,就要習靜。他的這種見解,也被中國道家繼承下來,如莊子、抱朴子、孫思邈,甚至蘇東坡、白居易、陸游等大文學家在這方面都有文字記載留傳於世。所以,老子不僅是大哲學家、思想家,而且也是大養生家。
老子養生十字訣
一、德字訣:老子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要延年益壽,返老還童,須不離常德,要做到先人後己、厚人薄己,過歸於己、功歸於人,勿執我見,我是而人非,勿非人而自高,貶人以自大,勿逞強用術,逞才運巧,仗勢欺人,盛氣凌人,言筆缺德嫉謗別人,更宜自食其力,自修自度。切記搶騙錢財,貪污腐化。若能甘苦如飴,宅心仁厚,功德常修,正心抱一,自能反樸還真,明心見性。
二、養字訣:少言語以養內氣,寡色慾以養精氣,薄滋味以養血氣,咽津液以養臟氣,戒嗔怒以養肝氣,節飲食以養胃氣,勻胎息以養肺氣,少思慮以養腎氣,慎行藏以養神氣。
三、心字訣:萬法唯心,萬道唯心,心為人之主宰,亦為精氣神之主宰,煉精煉氣煉神,均須先從煉心始。心涵動靜,心不動則虛極靜篤,明心見性,人我兩忘,心無其心,無正其心,不為名動心,無心可動則近道矣。
四、善字訣:養善性,存善心,行善事,與人為善,勸人行善,內外存乎善則德行兼備,人人能行善則邪惡自消,國泰民安。
五、無字訣:對境無境,居塵無塵,動念無念,用心無心,無天無地,無人無我。道家最上乘功夫,旨在煉神還虛,煉虛還無。佛家要求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訣,無佛相,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佛道之最高造詣,歸根結底,亦只此一無字訣而已。
六、少字訣:精宜少漏,神宜少耗,氣宜少損,福宜少享,樂宜少尋,名宜少得,利宜少積,少一分思慮多一分精神。
七、靜字訣:形欲靜,心欲靜,氣欲靜,練功中固宜求靜,平時亦應求其能靜,靜中固宜求靜,鬧中亦應求其能靜,靜能生定,定能生慧
八、寡字訣:寡言以養氣,寡視以養聰,寡得以養性,寡慾以養精,寡動以養神,無所不寡則無所不清。
九、淡字訣:名心宜淡,利心宜淡,色心宜淡,愛心宜淡,嗔心宜淡,疑心宜淡,勝心宜淡,無所不淡則無所不安。
十、忘字訣:忘物可以養心,忘情可以養性,忘境可以養神,忘色可以養精,忘我可以養虛,無所不忘則無所不養
4、中醫養生有一個治療是放血的方法,聽著好恐怖,具體是怎麼操作?
其實我們大家都應該見過中醫的放血療法,早些年的時候,父母會用針把酸疼的部位挑破,然後扣上燒好的玻璃瓶,這種民間的拔火罐就是在放毒血。
目前,針灸放血療法仍然是一種非常普遍的中醫療法,對許多疾病都有治療效果,因為針灸放血中醫不同於西醫放血,放血量很小,通常是幾滴,一般不超過100毫升。 放血療法實際上並不可怕,這不是普通人所理解的大規模抽血。一般來說,最多隻有幾十毫升,少了幾滴。 放血療法,又稱「針刺放血療法」,是中醫非常傳統的治療方法。 放血主要是通過調節氣血、活血化瘀、疏通經絡等來調節人體內部器官。使臟腑和諧,經絡暢通,氣血和諧,陰陽平衡,疾病得到治療和消除 它不僅能治療各種慢性病,還能治療急症。
說到中醫放血療法,它不是一種新發明的方法。它的產生可以追溯到古代石器時代。 當時,人們在勞動實踐中發現,有些疾病可以通過刺破和放血鋒利的石頭來治療 隨著科學的發展,針灸工具產生了金屬針。後來,根據醫療實踐的需要,出現了專門用於放血治療的「三棱針」。
這種療法最早的文字記錄可以在《黃帝內經》中找到,如「刺絡者也刺小絡血管」;"除了陳數,邪惡的血液也出現了." 《黃帝內經》還明確提出刺血可以治療躁狂症、頭痛、猝死、熱哮喘病、鼻出血等疾病。 傳說扁鵲在百會穴放血治療郭子爵的「屍厥」。華佗針灸放血治療曹操「頭風證」。 唐宋時期,這種療法已成為中醫的一大法則。 《新唐書》記錄:唐代御醫通過頭頂出血治癒了唐高宗的「眩暈和失明」。 從明清時期開始,放血就非常流行
放血療法理論上對感冒是可行的。然而,放血療法是一種基於人體經絡科學的療法。它不僅需要了解人體經絡和氣血循環,還需要許多禁忌。這不僅僅是刺破皮膚出血,還必須由專業醫生進行手術。
所以啊,這種方法不建議自己在家操作的,尤其當你暈血暈針或者凝血功能不好的情況下,很容易發生意外。而且女性在經期,孕期或者有低血壓,貧血症狀的時候也不能做哦。
5、中年婦女戴銀手鐲有什麼好處跟壞處
人講佩玉為美,黃金有價玉無價。玉埋藏地下幾千年貨是上億年,玉中含有大量礦物元素,所以人們常說人養玉玉養人,如果人的身體好長期佩玉可以滋潤玉,玉的水頭也就是折光度會越來越好,越來越亮。如果人的身體不好長期佩玉,玉中的礦物元素會慢慢讓人體吸收達到保健作用,譬如女士戴玉的手鐲通常帶左手,因為對心臟有好處。玉為枕而腦聰,古代皇帝就喜歡用玉做枕頭,向中國古代長壽的皇帝都久用玉枕。而且像《本草綱目》也有對玉保健作用的介紹。我國自古以來就有「玉石之國」的美名,古人視玉如寶,作為珍飾佩用。古醫書稱「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無毒」,並稱玉是人體蓄養元氣最充沛的物質。認為吮含玉石,藉助唾液與其協同作用,「生津止渴,除胃中之熱, 平煩懣之所,滋心肺,潤聲喉,養毛發。」因而玉石不僅作為首飾、擺飾、裝飾之用,還用於養生健體。自古各朝各代帝王嬪妃養生不離玉,而宋徽宗嗜玉成癖,楊貴妃含玉鎮暑。 玉的養生機理已經被現代科學所證實。據化學分析,玉石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鋅、鎂、鐵、銅、硒、鉻、錳、鈷等,佩帶玉石可使微量元素被人體皮膚吸收,活化細胞組織,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故有中醫所說「有的病吃葯不能醫好,經常佩帶玉器卻治好病」,道理就在於此。倘佩帶玉手鐲長期的良性按摩,不僅能被動除視力模糊之疾,而且可以蓄元氣,養精神。 專家認為: [白玉] 有鎮靜,安神之功。 [青玉] 避邪惡,使人精力旺盛。 [岫岩玉] 對男性陽痿患者很有效,能提高人的生育能力。 [翡翠] 能緩解呼吸道系統的病痛,能幫助人克服抑鬱。 [獨玉] 潤心肺,清胃火,明目養顏。 [瑪瑙] 清熱明目。 [老玉] 解毒,清黃水,解鼠瘡,滋陰烏須,治痰迷驚,疳瘡。 玉石不但能美化人們的生活,陶冶性情,而且祛病保平安。其產品直接用於健身保健的有:玉枕、玉墊、健身球、按摩器、手杖、玉梳,對人體具有養顏、鎮靜、安神之療效,長期使用,會使你精神煥發,延年益壽。 祝你好運,祝你幸福!!
6、道家「十三字真言」和佛家「六字真言」是什麼?
您好, 道家沒有十三字真言 有九字真言 供您參考 九字真言,又名奧義九字,分別為:臨、兵、斗、者、皆、陣、列、在、前九字,往往也有人將「陣」做「陳」字,大概是被兩者的繁寫體搞混的緣故,與之相對應的九個手印(說是九個,其實不過是個虛名,可以從中化出恆河沙數的手印來,又名奧義九字切,括弧內是異譯法)
九字真言詳解一
九字源自東晉葛洪的『抱朴子』內篇卷篇登涉篇,雲:『祝曰:『臨兵斗者,皆數組前行,常當視之,無所不辟』。意思是說,常念這九個字,就可以辟除一切邪惡。東密受到我國道教的影響(使用護咒法),可是在抄錄這九個字時,把『數組前行』誤抄成『數組在前』或『陣裂在前』,而沿用至今。日本所傳的九字其實出自於密教的「九會壇城」,即「靈鏢統洽解心裂齊禪」,九字各有其意義:
臨(靈)
身心穩定
表示臨事不動容,保持不動不惑的意志,表現堅強的體魄。
結合天地靈力------降三世三昧耶會
手印:不動明王印
咒語:金剛薩埵心咒
兵(鏢)
能量
表示延壽和返童的生命力。
行動快速如鏢------降三世羯摩會
手印:大金剛輪印
咒語:降三世明王心咒
斗(統)
宇宙共鳴
勇猛果敢,遭遇困難反湧出鬥志的表現。
統合一切困難------理趣會
手印:外獅子印
咒語:金剛薩埵法身咒
者(洽)
復原
表現自由支配自己軀體和別人軀體的力量。
萬物之靈力,任我接洽------一印會
手印:內獅子印
咒語:金剛薩埵降魔咒
皆(解)
危機感應
表現知人心、操縱人心的能力。
解開一切困擾------四印會
手印:外縛印
咒語:金剛薩埵普賢法身咒
陣(心)
心電感應/隱身
表示集富庶與敬愛於一身的能力。
透視、洞察敵人心理------供養會
手印:內縛印
咒語:蓮花生大士六道金剛咒
列(裂)
時空控制
表示救濟他人的心。
分裂一切阻礙自己的障礙------微細會
手印:智拳印
咒語:大日如來心咒
在(齊)
五元素控制
表示更能自由自在地使用超能力。
使萬物均為平齊------三昧耶會
手印:日輪印
咒語:大日如來心咒
前(禪)
光明/佛心
表示佛境,即超人的境界。
我心即禪,萬化冥合------根本成身會
手印:寶瓶印(或隱形印)
咒語:摩利支天心咒
九字真言詳解二
「臨(りん)、兵(びょう)、斗(とう)、者(しゃ)、皆(けい)、陣(じん)、烈(れつ)、在(ざい)、前(ぜん)」。相信任何對忍者有興趣的朋友都不會對這九個字感到陌生,對了,這就是被忍者口口相傳數百年的九字真言。這次天狗就來和大家聊聊這九幾個令忍者戰士迸發無限精神力量的玄妙之音。
切入正題前先說幾句題外話,對忍者來說「臨、兵、斗、者、皆、陣、烈、在、前」這九字真言的正確讀法是「りん、びょう、とう、しゃ、けい、じん、れつ、ざい、ぜん」,也就是按日文的音讀發音,並非有些文章中提到的「あ、き、さ、た、か、は、わ、や、え」,天狗查了很多相關日文資料確認九印沒有上述這種讀法,而我聽過的正統九字真言全是按照第一種方法讀的。
OK,現在我們正式開始。作為一名忍者,戰斗前口念九字真言同時用雙手擺出各種印契是個必不可少的過程,他們口頌手結的東西就是我們常說的九字真言或九字密印(九印)。既然談到九字真言就不能不說密宗。
正如前文中提到的,在古代,大多數忍者都是東密的狂熱份子,盡管很多忍者不是刻意去修習密宗,但從生下來他們就被灌輸了密宗思想,以後會不自覺的沉溺於其中或多或少的受到一些影響。所謂密宗是相對於佛教顯宗而言的,他是古印度後期佛教的特色,是佛教與印度教結合的產物。流派方面可分為代表印度和中國漢地密宗的雜密、由中國密宗流傳到日本後改良演化形成的東密和西藏的藏密。
唐玄宗時代,善無畏、金剛智、不空三藏三位印度密宗大師來到中國,他們傳下了密宗的教門。宋末元初,由蒙古人帶入西藏的密教,經過和當地喇嘛教的融會後形成了藏密。明朝永樂時期,朝廷認為密宗過於怪異,便下令廢逐,故雜密在中原勢漸衰微,而晚唐時期由空海大師代到日本的東密真言宗卻得到了廣泛傳播。密宗視毗盧遮那(即大日如來,著名的鐮倉大佛就是毗盧遮那)為最高統帥和創教之主,極力推崇傳承、真言和密咒。而它的另一大特點就是密宗認為人的身體有許多奧秘和潛能,只要通過密宗法門的不懈努力就能使修行者發揮全部潛力,讓身體與宇宙溝通達到天人和一的境界,這和忍者追求的極限體術不謀而合。
「三密加持」是密宗修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包括身密——手結印契,語密——口頌真言和意密——心觀尊佛。
身密的主要修行就是「結手印」。簡單的說就是通過兩手十指相互交叉結成不同的形狀,並配合想像意念形成的修法。密宗手印的種類可謂數以千記,每種都有特殊的含義和作用,例如:吉祥印、金剛大惠印、大輪壇印、摧伏諸魔印、寶冠持寶印、光焰火界印、縛思等仙印、准九頭龍印等等,雖然有些手印名字相同,但其結出的形狀卻大相徑庭。像金剛甲胄印就是趨魔護體的一種(如是當以明印想成甲胄,擐於自身遍起光焰,惡心魔類四散馳走)。忍者九印依次為:獨佔印、大金鋼輪印、外獅子印、內獅子印、外縛印、內縛印、知券印、日輪印和隱形印。
對東密而言,透過人體兩手十個指頭,配上心理想像的意念,契合某一修法,互相結成各個不同的「手印」,便可產生加持修學密法者的效力。密宗理論認為雙手十指對外與法界佛性相通,對內與五臟六腑相通,所以修習密法時,結成「手印」,便可與法界中已經成就的請佛菩薩的身密互相感召,增加速成效果,自身也如同獲得了佛的神通。除了結手印以外身密還有各種坐勢,它和手印一樣種類繁多且各具意義,全跏趺坐中的「吉祥坐」與「降魔坐」是忍者常練習的兩種。忍者平時經常要配合忍者五道(以後章節另有詳述)中的「香」進行吉祥坐、降魔坐的精神集中修煉。
語密又稱真言,是通過修習者口誦一串咒文使其心中產生造化物並促使他們異變,利用這種特殊的音符震動身體中的氣脈,將心集中於一點上形成超乎尋常的潛能並啟發神通與高度的智慧。密宗中真言的數量和手印一樣也是種類繁多,例如:火天真言、閻魔王真言、四天王真言、金翅鳥王真言、羅剎眾真言、羅剎王真言、加持句真言、三昧耶真言、不動尊真言、金剛甲胄真言等,另外還有五字真言、藏密六字真言(在中國非常有名的六個字,別告訴我你不知道!)、文殊八字真言。忍者念的「臨、兵、斗、者、皆、陣、烈、在、前」是東密中的九會曼荼羅真言。東密真言大多是根據古印度梵文字母的聲與韻組合來發音的。不過,在日本高野山東密大道場所傳出的咒語,大體上都已變成了帶有日本音的梵語。
現在要詳實地研究密宗咒語的音韻,實在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但不同於源自古印度梵文的藏密六字真言,「臨、兵、斗、者、皆、陣、烈、在、前」這九個字始出於中國東晉的道教典籍《抱朴子》。大家都知道《抱朴子》是一部道家經典,分內篇與外篇兩部分。內篇主要介紹的是道教的丹法、禁術與養生,外篇則是兵略、政論等相關內容。九字真言就出自《抱朴子·內篇·登涉》中。中國道教有許多禁術,禁術又稱「禁法」,道教認為用此可遏制鬼物和毒蟲猛獸。禁術蓋由早期氣術、符法派生而來,始見於東漢末。可分為「氣禁」與「咒禁」兩類。其涉及內容五花八門,從行雲求雨、驅蟲避災到請鬼送神無所不能,天狗一直追求的「喚風雷·制鬼神」就是其中一種。
《抱朴子》中關於九字真言的這篇屬於咒禁,原文是:謂「入山宜知六甲秘祝。祝曰:『臨兵斗者,皆陣列前行』,凡九字,常當密祝之,無所不辟」。涉江渡海則祝曰:「卷蓬卷蓬,河伯導前辟蛟龍,萬災消滅天清明」。日人對此略加修改就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樣子。如果從密宗念誦咒語的修習方法來講,它是利用一種特別的音符,震動身體內部的氣脈,使它發出生命的潛能,變為超越慣有現象界中的作用,而進入神妙領域,乃至可以啟發神通與高度的智慧。所以在東密的三部密法中,如金剛部、胎藏部、蓮花部,便各有不同的咒語,使修習者為不同目的而達到不同的效果。如果從這一觀點的立場來說,密宗咒語音密的最大重心是音聲與人體氣脈的關系,純粹是一種超越物理的神秘作用。
意密是「三密加持」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在整個密法修持過程中,身密和語密都要依靠意密才能發揮作用。意密通過「觀想」引發意識潛能而達到超然物外的境界。前面我說過忍術的九字真言是一種自我催眠的密術,正如現代魔術表演中魔術師對一位助手施以催眠說:「你是跟棒子」,此時即使有人站在助手懸空的身體上他也渾然不知一樣。意密利用結手印頌真言的過程集中意念、自我麻痹,他使忍者全身熱血沸騰並變的興奮異常,以至在戰斗中可以暫時忘卻痛苦,完完全全成為一部全功率運行的殺人機器。
東密最基本的經是《大日經》和《金剛頂經》。透過這兩部經書所說的基本原理,我們能夠得知人類具備超越於宇宙萬有的自性本能,作為從事忍者這種特殊職業的戰士來說,每一次戰斗都是攸關生死的惡斗,既然是以性命相搏的死斗當然希望能發揮自己的全部潛力為生存而戰,這時就需要一種能夠激勵自己的精神依託和讓身體充分展現機能的催化劑,九字真言正好滿足了這種需求,因此受到忍者們的推崇。
佛家「六字真言」漢字音譯為「(ōng)嘛(mā)呢(nī)叭(bā)咪(mēi)吽(hòng),。是藏傳佛教中最尊崇的一句咒語,密宗認為這是秘密蓮花部的根本真言,也即蓮花部觀世音的真實言教,故稱六字真言。
7、基督徒(做養生可以嗎?
可以。
一提到養生,很多人馬上會想到道家和道教,因為在這一延續的傳統中,有著豐富的知識和實踐的養生資源。其實,養生作為一種關涉身心健康的實踐活動,在其他宗教傳統中也受到關注。基督教就是一個例子。《聖經》中有寶貴的資源有待我們去挖掘。《聖經》與養生之間的關系:1.《聖經》對生命的認識;2.《聖經》中長壽的秘訣;3.《聖經》中的飲食禁忌;4.《聖經》中的時間觀及壓力管理;5.《聖經》中的祈禱和健康。從這些討論中我們可以得知,長壽的鑰匙掌握在造物主手中。我們可以做的是順服神追求公義,討神喜悅;飲食方面,潔凈我們的口,必有助於我們的健康;時間方面,認識到萬事皆有定時,就可減輕我們生活的壓力。最後,過著禱告的生活將有益於我們的身心。這些是《聖經》在養生方面對我們的啟示。
1.《聖經》對生命的認識
《聖經》對生命的認識,從它的第一章創世紀里就已較清晰地表明出來。創世紀第一章談到世界包括人的創造過程,講到人的創造是一切創造的最高潮;陽光、雨露、植物、動物的創造都早於人的創造,為人的創造提供必要的條件。這也就是說,人的生命不是孤獨的生命,他對其他的創造物有依賴性。《聖經》中還提到,「神就照著自己的形象造人」(創世紀1章27節)。人的尊貴和尊嚴,在此得到體現。人有上帝的形象,表明人和其它動物是不同的,是有神性的;在他墮落之前,他的靈與上帝是合而為一的。
《聖經》還認為,人類有共同的始祖,即亞當和夏娃。亞當原文是「土」的意思,也就是說,上帝是泥土造人。人從土中來,回土中去,就是人的光景。
《聖經》中還有類似《太平經》中的承負思想,即祖先的作為會影響子孫後代。亞當、夏娃因偷吃禁果而犯罪,而這一原罪由子孫後代一直背負著。 舊約聖經所描繪的人類的處境是暗淡的,但新約聖經給人帶來一種新的希望。亞當使人犯罪,而耶穌基督洗凈人的罪,使人有復活的盼望。這種復活不僅在靈魂,而且在肉身上。
在《聖經》看來,一個人照看他靈魂的同時,他的肉身也就得到照顧。從這些討論中我們可得知,我們的肉身來自泥土,必終歸於泥土,對肉身不朽的追求就應當不過分。
2.《聖經》中長壽的秘訣
人類墮落後從伊甸園被趕了出來,也就失去了長生不老的保障。不過早期人類的壽命還是很長的。《聖經》的創世紀第五章所列的大洪水之前的人,都超過傳說中彭祖八百歲的壽命。其中最長壽命的屬瑪土撒拉,命長969歲。《聖經》中沒有記載這些人如何獲得長壽。一個人的長壽同他的命定或基因有關系,但一群人的長壽可能還跟他們所處的生活環境有關。在大洪水之前。自然環境還是不錯的,有足夠的植物果實可充飢。這一點從大洪水後神的一條誡命看的出來。創世紀第九章記載,洪水退去之後,神對諾亞及他的兒子說:「凡活著的動物都可以作你們的食物,這一切都賜給你們,如同菜蔬一樣。」(創世紀9章3節)大洪水之後,人類的壽命每況愈下。詩篇說道,「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詩篇90篇10節)
如何延年益壽也是《聖經》關注的主題之一。特別在箴言書多處提到與長壽有關的話, 其中最重要的兩點是智慧和敬畏耶和華。「你籍著我(智慧),日子比增多,年歲也比增加。」(箴言9:11)「敬畏耶和華的得著生命,他必恆久知足,不遭禍患。」(箴言19:23)
《聖經》中「智慧」和「敬畏耶和華」有著密切的聯系,因為箴言書中說,「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敬畏耶和華」就是敬畏與順服創造萬物的主宰。我們的生命來源於這位主宰,還有什麼比順服他有更高的智慧?順服的重要一層含義,是順服神的戒律。神的戒律在摩西十戒得到充分體現。十戒中有一節明確地說:「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的地上得以長久。」(出埃及記20章12節)這是一條唯一帶應許的誡命。說明人的壽命同人的德行有密切關系。要長壽必須培養自己的德行,必須順服神。
3.《聖經》中的飲食禁忌
《聖經》中的神,不僅滿足人們精神上的需要,還滿足人們日用飲食。耶穌的主禱文中就有一句話:「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馬太福音 6:11)。說明耶和華是賜飲食的神。不過耶和華所賜的食物是有禁忌的,有的食物可吃,有的食物不可吃,在《利未記》十一章中有詳細的記載。其中提到不可吃的動物有豬,不可吃的魚類有鯰魚,因為前者不倒嚼,後者無翅無鱗。
《聖經》中另一大食物禁忌是血。利未記十七章耶和華對摩西說:「凡以色列家中的人,或是寄居在他們中間的外人,若吃什麼血,我必向那吃血的人變臉,把他從民中剪除,因為活物的生命是在血中。我把這血賜給你們,可以在壇上為你們的生命贖罪,因血里有生命,所以能贖罪。因此,我對以色列人說,你們都不可吃血,寄居在你們中間的外人也不可吃血。凡以色列人,或是寄居在他們中間的外人,若打獵得了可吃的禽獸,必放出它的血來,用土掩蓋。
論到一切活物的生命,就在血中。所以我對以色列人說,無論什麼活物的血,你們都不可吃,因為一切活物的血就是他的生命。凡吃了血的,必被剪除。」
《聖經》不允許把所有的動物當食物吃,但在一定的場合吃肉是許可的。當希伯來人從埃及出來,在曠野行走時,抱怨吃不到肉,神就降鵪鶉給他們吃(出埃及記16章)。不過在申命記中提到的迦南美地的主要食物即基本是植物蔬菜類:水、小麥、大麥、葡萄樹、無花果樹、石榴樹、橄欖樹和蜜(申命記8章7節)。
《聖經》但以理書記載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一個名叫但以理的希伯來被擄到巴比倫,巴比倫王賜他膳食,因為膳食里頭有在希伯來看來不潔凈的東西,但以理婉拒了。為不得罪國王,但以理請求給他與他的同伴只吃素菜和水,看看他們的容貌比起其他用王膳的年輕人如何。他的請求被答應。結果十天後,他們的容貌更加俊美肥胖(但以理書1章)。 看來在《聖經》里對吃素食的人的祝福大於吃葷食的。
4.《聖經》中的時間觀及壓力管理
《聖經》不僅關注飲食對身體的影響,還關注我們身心整體的健康,教導我們管理好壓力。要管理好壓力,我們必須活在他的時間之中。
上帝的時間觀同我們被造之物的時間是不一樣的。彼得後書3章8節說道:
「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一個人如果活在神的時間之中,順應萬事萬
物的變化規律,萬事都會互相效力,使他得益處的。
這種時間觀還出現在傳道書3章中: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
生有時殺戮有時,醫治有時。拆毀有時,建造有時。
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
哭有時,笑有時。哀慟有時,跳舞有時。
拋擲尋找有時,失落有時。保守有時,舍棄有時。
石頭有時,堆聚石頭有時。懷抱有時,不懷抱有時。
撕裂有時,縫補有時。靜默有時,言語有時。
喜愛有時,恨惡有時。爭戰有時,和好有時。
Ben Lerner在他的《養生書:來自<聖經>的養生之道》(Body of God)提出壓力管理的10
條戒律。
1.不要過於在意自己的外表(耶和華卻對撒母耳說,不要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我不揀選他。因為,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撒母耳記16章7節)。
2.不要有過多的慾望(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缺乏——詩篇23篇)。
3.不要隨波逐流(在神面前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4.不要太在乎結果(約瑟被買看似失敗卻成就了大事——創世紀17章50節)。
5.不要心高氣傲(偉大的上帝和渺小的我)。
6.不要受時間影響(享受現在是上帝賜給你的禮物)。
7.不要怨恨(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
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馬太福音6章14-15節)。
8.不要懼怕(我豈沒有吩咐你嗎?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你的神必與你同在——約書亞記1章9節)。
9.你應該有信心(你們若是不信,定然不得立穩——以賽亞書7章9節)。
10.你應該充滿希望(我們行善,不可喪志。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加拉太書6章
9節)。
這十條戒律是從《聖經》中抽出來的原則,應該對每個人都適用。
5.《聖經》中的祈禱和健康
《聖經》中禱告同養生也有很大的關系。基督徒常常為自己和別人的健康禱告,在耶穌教給他門徒的「主禱文」中就專門提到飲食問題。主禱文是這么說的:「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們日用的飲食,今天賜給我們。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凶惡。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阿門。」(馬太福音 6: 9-13) 在這篇主禱文中,把我們賴以生存的飲食來源,歸結於天上之父上帝的恩賜。飲食是否對身體有益處,也要看它是否符合上帝的旨意。另外,心靈的健康需要我們有博大的胸懷,要學會饒恕人,正如我們希望得到人們饒恕一樣。最後,我們的一生中有很多試煉和試探。有時我們會勝過這些試煉與試探,
有時我們會失敗。比如我們從小染上的對身體有害的習慣和社會上的誘惑,就需要通過禱告戒掉它們,遠離它們。
《聖經》中禱告是會被應允的。耶穌說:「你們奉我的名,無論向父求什麼,他就賞給你們。」(約翰福音15章16節)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你們若向父求什麼,他必因我的名賜給你們。」(約翰福音16章23
節)
但是否所有禱告都得到垂聽呢?未必。如果我們妄求,要求大富大貴,這種禱告很難得到應允的。另外一方面,如果我們心靈誠實,神是會賜福於我們的。耶穌自己給信徒立了很好的榜樣。《聖經》路加福音22章14-20節說到:「時候到了,耶穌坐席,使徒也和他同坐。耶穌對他們說:「我很願意在受害以前和你們吃這逾越節的筵席。我告訴你們:我不再吃這筵席,直到成就在上帝的國里。」耶穌接過杯來,祝謝了,說:「你們拿這個,大家分著喝。我告訴
你們:從今以後,我不再喝這葡萄汁,直等上帝的國來到。」又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
遞給他們,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舍的,你們也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約,是為你們流出來的。」
祝謝也就是感恩的禱告。在聖經的另一處,我們也看到耶穌祝謝食物:「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就分給那坐著的人;分魚也是這樣,都隨著他們所要的。他們吃飽了,耶穌對門徒說: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免得有糟的。』他們便將那五個大麥餅的零碎,就是眾人吃了剩下的,收拾起來,裝滿了十二個籃子。眾人看見耶穌所行的神跡,就說:『這真是那要到世間來的先知!』」(約翰福音6章1-14 節) 祝謝過的食物使人健康。這就是基督徒飯前禱告的主要原因。
從上述五方面的討論得知,貫穿《聖經》中的養生思想是擺對人與神之間的關系。做為被造物,我們必須知道自己的生命局限,凡事討神的喜悅,凡事順服,凡事禱告。神必將按我們命定的歲數讓我們完全。過一種敬畏神的智慧的生活,是長壽的偉大秘訣。箴言書說道:
「智慧使你長壽,也使你榮華富貴。」(箴言:4:10)
「智慧會使你延年益壽。」(箴言9:11)
「敬畏上主的人延年益壽,邪惡的人命短福薄。」(箴言10:2)
以上,基督徒是可以做養生的。
8、佩戴和田玉有什麼好處?
古人講佩玉為美,黃金有價玉無價。玉埋藏地下幾千年貨是上億年,玉中含有大量礦物元素,所以人們常說人養玉玉養人,如果人的身體好長期佩玉可以滋潤玉,玉的水頭也就是折光度會越來越好,越來越亮。如果人的身體不好長期佩玉,玉中的礦物元素會慢慢讓人體吸收達到保健作用,譬如女士戴玉的手鐲通常帶左手,因為對心臟有好處。玉為枕而腦聰,古代皇帝e68a847a6431333335316565就喜歡用玉做枕頭,向中國古代長壽的皇帝都久用玉枕。而且像《本草綱目》也有對玉保健作用的介紹。
戴玉的好處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玉石之國」的美名,古人視玉如寶,作為珍飾佩用。古醫書稱「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無毒」,並稱玉是人體蓄養元氣最充沛的物質。認為吮含玉石,藉助唾液與其協同作用,「生津止渴,除胃中之熱,
平煩懣之所,滋心肺,潤聲喉,養毛發。」因而玉石不僅作為首飾、擺飾、裝飾之用,還用於養生健體。自古各朝各代帝王嬪妃養生不離玉,而宋徽宗嗜玉成癖,楊貴妃含玉鎮暑。
玉的養生機理已經被現代科學所證實。據化學分析,玉石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鋅、鎂、鐵、銅、硒、鉻、錳、鈷等,佩帶玉石可使微量元素被人體皮膚吸收,活化細胞組織,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故有中醫所說「有的病吃葯不能醫好,經常佩帶玉器卻治好病」,道理就在於此。倘佩帶玉手鐲長期的良性按摩,不僅能被動除視力模糊之疾,而且可以蓄元氣,養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