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養生粗糧

養生粗糧

發布時間:2020-04-30 22:49:39

1、怎樣吃粗糧才是真養生

這幾年養生界興起一股「粗糧風」,提倡把粗糧加入到日常飲食中以優化營養結構,但是很多人對於吃粗糧仍然存在誤區。那究竟怎樣吃粗糧才是真正的養生呢?
一、怎麼吃粗糧才養生
1. 宜循序漸進吃粗糧
如果我們突然增加或減少粗糧額進食量,會引起腸道不適反應,對於平日里以肉食為主的人來說,為了腸道可以盡快適應,在增加粗糧進食量時,要循序漸進,不宜操之過急。
2. 粗糧不必細做
粗糧要減肥的話,不必做的精細,糧食加工的越精,維生素,蛋白質,纖維素的損失就越多,粗糧中的膳食纖維雖然不能被人體消化利用,但是可以清腸理氣,促進食物殘渣的排出,粗糧粗吃,美味健康又瘦身哦。
3. 吃粗糧時宜多喝水
粗糧中的纖維素需要有充足的水分後盾,因為其比較難以消化,一般多吃1倍纖維素就要多喝1倍水,才能保證腸道的正常工作。
4. 宜葷素搭配吃粗糧
吃粗糧並不意味著只吃粗糧,除了要顧及以及口味嗜好外,還應該考慮葷素搭配,平衡膳食,應根據個人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
5. 選擇最佳養生減肥時間
粗糧中膳食纖維比較豐富,雖可促進腸胃蠕動,但是也不宜消化,如果單獨食用粗糧最佳食用時間是中午,因為下午1到三點是小腸經起作用的時間,胃消化好,腸胃吸收比較快,而且可以補充一日所需的能量,避免晚上攝入更多食物。
如果粗糧與細糧混合煮粥烙餅,那早餐或者晚餐都可以食用,可以有效促進機體排便排毒。其中,和其他細糧混合吃的粗糧最佳是在晚餐食用。因為人體可以更好的利用粗糧中的膳食纖維來消除體內的垃圾,降血脂。
6. 不可過量吃
粗糧如果每天都食用,建議每天吃30-60克,而且要與其他細糧搭配食用,一般每天攝入量不宜超過50克,一般1周吃3次粗糧就好。

2、吃粗糧對於養生會有很好的作用,有什麼樣的人群不適合吃粗糧嗎?

粗糧雖好,但是食用時也要適可而止,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循序漸進吃粗糧,有些人平時粗糧、雜糧吃得少,突然增加粗糧的進食,很容易引起腸道反應,為了幫助腸道適應,增加粗糧的進食量時,應該循序漸進,不要操之過急。

2、究竟該吃多少?

吃的頻率以2天1次為宜,中年人,尤其是患有「三高」、便秘等慢性病患者,或者長期坐辦公室里接觸電腦較多和應酬較多的人,要注意多吃一些粗糧,建議一天1次,每次的粗糧食用量在30~50克就可以了,也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適當調整,並且最好要安排在晚餐食用。

3、粗糧搭配可互補

粗糧因為加工程序較少,往往不易消化,可以採用粗細搭配的方式現在市場上出現的各種雜糧粥和雜糧米,往往裡面會摻有大米、雜糧和各種豆類,就是很好的食物搭配方法,可以適量多選用一些。

4、粗糧宜做成粥飯

不論哪種粗糧,都是以蒸、煮等少油、少鹽的烹飪方法最為靠譜,比如小米、燕麥等,都適合煮粥食用。

5、主食當家,葷素搭配

粗細搭配、葷素搭配,能夠很好的起到營養互補的作用,提高食物的生物利用率。

6、粗糧很好,但並不是人人都適合吃

一般說來,胃腸功能較差的老年人及消化功能不健全的兒童,最好要少吃粗糧,即使要吃,也要做到「粗糧細作」;患有胃腸潰瘍以及急性胃腸炎的朋友,其食物大多要求細軟,所以要盡量避免吃粗糧;而患有慢性胰腺炎、慢性胃腸炎的人也要少吃粗糧,以免造成消化不良。

粗糧雖好,但是吃的時候也要注意,別給自己的身體找麻煩。健康吃粗糧,還原自己一個靠譜的身體。

3、健康養生的十大粗糧有哪幾種?

現代人雖然生活節奏的加快,但是很多人都意識到了自己的身體狀況,也就開始了養生之旅了。像我們平時吃的大米、一些麵食都是屬於細糧,雖然能夠填飽肚子但是對於很多的健康的元素還是沒有得到,缺失了很多的營養,那麼粗糧就可以滿足健康養生的需求了。十大健康養生的粗糧分別是:高粱、蕎麥、小米、燕麥、紅棗、南瓜子、黑米、芝麻、核桃。

高粱現在吃的很少了,但是卻是一種非常有營養的事物,特別是對小孩的消化氣虛的現象能夠改變,而且還能夠增強人們的體制,增加我們的食慾,健脾的效果很顯著,可以說是健康養生的選擇,另外蕎麥也是一種健康的養生食物,這種食物對於降低膽固醇和血脂有一定作用。

小米,就是一種常見的粗糧了,特別是早上起來喝一碗小米粥,可以說讓胃特別的舒服。而且小米能夠分泌五羥色氨酸促睡血清素,是很好的安眠健胃食品。

燕麥這種粗糧對很多的糖尿病,膽固醇的患者都是非常有幫助的,而且對於那些在醫院的病人在康復期間喝燕麥是最好的選擇,還有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紅棗就是一種常見的了,能夠補血氣、生血,老人小孩都可以吃的。南瓜子有豐富的鋅元素,有助於智力的成長,而且對於男性很有保健作用。黑米在紅樓夢稱為御田胭脂米,可以想像非常的有好處。

4、五穀雜糧養生配方

5、五穀雜糧養生

五穀雜糧養生這個我看一點都不可信,因為人是吃雜糧對身體有好處但人的身體狀況不同也不一樣,你的五穀雜糧店也就不一定適合於自己。因此說那是不科學的。

6、養生粗糧燴鮑脯的做法

食材明細
鮑魚200克 鵪鶉肉100克
猴頭菇100克 油菜心150克
鹽3克 澱粉(豌豆)10克
植物油15克 胡麻油15克
雞蛋清20克
三珍燴鮑脯來的做法詳細步驟
1.鮑脯(熟鮑)片成薄片,用原汁焯熱;海參片用沸自水氽2遍;猴頭蘑片用上湯及調料煨漬入味。
2.鵪鶉脯片加蛋清、澱粉上漿,用水氽出;油菜心一片兩瓣,用油水焯過。
3.勺中加椒油燒熱,加入上湯調味燒開,加三珍、鮑脯片和小菜心用水澱粉勾芡,淋明油盛入湯盤中即成。
三珍燴鮑脯的做法小貼士
食物相剋:
鮑魚:鮑魚忌與雞肉、野豬肉、牛肝同食。

7、請問為什麼說五穀雜糧是未來的養生趨勢?

 五穀雜糧有哪些 五穀雜糧養生怎麼吃健康
研究表明,五穀雜糧可養五臟。早在古代就有「一谷補一臟」的說法。五穀有小米、大米、小麥、大豆、高粱。其中小米可養脾、大豆可養腎等等。中醫認為,五穀不僅可以裹腹,還是五臟食療養生的好食材。
大豆重養腎
大豆中的黑豆被稱為「腎之谷」,中醫認為它具有補腎強身、解毒、潤膚的功效,對腎虛、浮腫有較好的食療作用。
做法:泡發後打製成豆漿,或煮黑豆粥,每天早晚各一次。
大米重潤肺
大米涵蓋稻米、紫米等,在出現肺熱等症狀時,具有很好的滋陰潤肺的作用。

做法:用小火熬制大米粥,直至米湯濃稠,只喝米湯不吃米粒,隨時可服用。
小米重養脾
小米是五穀之首,常食能補脾益胃。小米對脾虛體弱的人而言,可謂是進補的上品,可補中益氣、延年益壽。
做法:熬一鍋小米粥,用湯匙撇出小米粥上層的精華——米油,空腹喝下,有很好的養脾胃的療效,每天早晚均可服用。
小麥重養心
小麥被稱為「五穀之貴」。中醫認為它能養心安神、除煩去燥。對消除女性更年期綜合征、自汗盜汗以及煩躁情緒有食療作用。
做法:取帶皮的全小麥熬粥,或去中葯店買一些浮小麥熬水,每天早中晚服用。
高粱重養肝
高粱和大豆都屬於雜糧,但卻是五穀里不可缺的配角,高粱具有養肝益胃、收斂止瀉的功效,尤其是患有慢性腹瀉的人,持續吃一段時間後,會有良好的功效。
做法:把高粱米加工成麵粉後炒熟,用開水調成稀糊每天早晚飯前服用。
玉米顏色不同功效不一
不同顏色的玉米,保健功效略有不同,這主要是因為它們含有的色素品種不一樣。與白色玉米相比,紫玉米中多了花青素,因而具有抗氧化、防衰老的功效。黃色玉米含有胡蘿卜素和玉米黃素,對於維持視力健康有好處。不同口感的玉米,營養價值也有區別。甜玉米香甜可口,受人喜愛,更有一種「水果型甜玉米」,可以像水果一樣生吃。
這種甜玉米的蛋白質、脂肪及維生素含量比普通玉米高1—2倍,硒的含量則高8—10倍,其所含有的17種氨基酸中,有13種高於普通玉米。但甜玉米含糖量高,大部分是蔗糖、葡萄糖,易引起血糖升高。糯玉米蛋白質含量較高,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B1等,其中支鏈澱粉含量非常高,不適合糖尿病人食用。而老玉米中粗纖維含量較高,可溶性糖含量低,對於減肥人群、糖尿病人群是非常好的選擇。

與養生粗糧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