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寒節氣的養生方法知多少
俗語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但並非春夏補陽氣,秋冬補陰氣,而是因為春夏時人們喜歡吃寒涼食物,陽氣易受損,所以要特別注意保護好陽氣;而秋冬季節,人們很注意溫養陽氣,特別在北方,天氣乾燥,人們只顧護陽,卻忽視那些辛辣之品容易化燥傷陰,結果為了補陽而不慎傷著了陰津。因此秋冬北方人在補陽的同時要稍微在食物中加一點滋陰的東西。在吃完溫熱食物之後喝些構祀茶,或者熬點構祀粥,吃點六味地黃丸和起居地黃丸。古時就有「大寒大寒,防風禦寒,早喝人參、黃-k酒,晚服祀菊地黃丸」。這既是古人對生活的總結,也表明了人們對身體調養的注重。冬三月是生機潛伏、萬物蟄藏的時令,此時人體的陰陽消長代謝也處於相當緩慢的時候,所以此時應該早睡晚起,不要輕易擾動陽氣,凡事不要過度操勞,要使神志深藏於內,避免急躁發怒。大寒的養生,要著眼於「藏」。意思是說,人們在此期間要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動,保持精神安靜,把神藏於內不要暴露於外。這樣才有利於安度冬季。
大寒時節,春天開始向人們走來,隱隱可以感覺到春天的氣息,此時應調整好身心狀態,養藏好神志。同時,在起居、運動、飲食方面也應合理安排,以適應新的時節,新的一年。
大寒是冬天最後一個節氣,也是天氣最為寒冷的時節,應注意防寒保暖。堅持耐寒鍛煉,增強血液循環、提高人體抵抗力,防止凍瘡、呼吸系統疾病以及各種老毛病復發。此外,中醫認為應固護精氣,滋養陽氣,將精氣內蘊於腎,化生氣血津液,促進臟腑生理功能。
2、大寒吃什麼養生
大寒,是冬節最後的一個節氣,大寒的養生要遵從冬季養藏、養陰、養腎的原則,另來外還要注意養脾,這個季節因氣候影響容易肝火旺,而出現暴躁或抑鬱等情緒,因此還要注意調節自肝氣。
大寒節氣養生經絡方:一方面可經常敲打腿外側的足少陽膽經和腿內側的足厥陰肝經,同時配合刺激百期門穴和太沖穴,可以起到疏肝理氣的作用;飲食調養:大寒飲食養生三宜:一宜喝粥,如黃芪百合粥:黃芪、度百合30克,放入鍋中熬煮30分鍾,濾葯渣,剩葯汁,再知加入大米100克煮至大米爛熟,加紅糖適量即可食用;二宜溫熱之品,如牛肉、羊肉、龍眼肉、山葯等;三宜堅果之品,如核桃仁道、板栗、花生、芝麻、黑豆、黑米等。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3、大寒養生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大寒節氣保健五法
精神:心情舒暢
所謂「暖身先暖心,心暖則身溫」。意思是說心神旺盛,氣機通暢,血脈順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溫暖,方可抵禦嚴冬酷寒的侵襲。因此在大寒時節,我們應安心養性,怡神斂氣,尤其是老人家,因今年大寒前後適逢春節,兒孫滿堂,此時精神調養還應注意避免過喜或傷心,減少心腦疾病的發生。要注意保持心情舒暢,心境平和,使體內的氣血和順,不擾亂機體內閉藏的陽氣,做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起居:早睡晚起
「大寒」是冬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在起居方面仍要順應冬季閉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為了養人體的陽氣,晚起是為養陰氣。另一方面,古語有雲「大寒大寒,防風禦寒」,大寒時節除了注意防寒之外,還須防風,衣著要隨著氣溫變化而增減,手腳易凍,尤其應注意保暖。
生活:睡前洗腳
大寒時節,除了做到早睡晚起,防寒防風外,最好養成睡前洗腳的好習慣。俗話說「寒從腳起,冷從腿來」,人的腿腳一冷,全身皆冷。「飯後三百步,睡前一盆湯」,入睡前以熱水泡腳,能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部的皮膚和組織營養,降低肌張力,改善睡眠質量,對於預防凍腳和防病保健都有益處,特別是那些愛在夜間看書寫作,久坐到深夜的人,在睡覺之前,更應該用熱水泡腳。
運動:日出後運動
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一碗葯」。冬季活動、鍛煉對養生有特殊意義。大寒時節的運動可分室內及室外兩種,可進行慢跑、太極拳、八段錦、打籃球等體育鍛煉,但應注意運動強度,不宜過度激烈,避免擾動陽氣,同時室外活動不可起得太早,等日出後為好。
食補:固護脾腎,調養肝血
大寒的飲食應遵守保陰潛陽的飲食原則。飲食宜減咸增苦以養心氣,使腎氣堅固,切忌粘硬、生冷食物,宜熱食,防止損害脾胃陽氣,但燥熱之物不可過食,食物的味道可適當濃一些,要有一定量的脂類,保持一定的熱量。此外,還應多食用黃綠色蔬菜,如胡蘿卜、油菜、菠菜等。另外,由於大寒適逢春節,一般家庭都會准備豐富的過年應節食物,此時要注意避免飢飽失調,同時可以多吃具有健脾消滯功效的食物,如淮山、山楂、柚子等,也可多喝如小米粥、健脾祛濕粥等進行調理。
另一方面,大寒時節仍然是冬令進補的好時機,重點應放在固護脾腎,調養肝血上,進補的方法有二:一是食補,二是葯補。「葯補不如食補」,應以食補為主。偏於陽虛的人食補以溫熱食物為宜,如羊肉、雞肉等;偏於陰虛者以滋陰食物為宜,如鴨肉、鵝肉、鱉、龜、木耳等。葯補要結合自己的體質和病狀選擇服用,如體質虛弱、氣虛之人可服人參湯;陰虛者可服六味地黃丸等。能飲酒的人也可以結合葯酒進補,常見的有十全大補酒、枸杞酒、蟲草補酒等。
4、大寒節氣如何養生
由於大寒是百一年中的最後一個節氣,與立春相交接,所以在飲食上與小寒也略有不同度。杭州市中醫院中內科的何迎春博士說,首先,問冬三月的進補量應逐漸減少,以順應季節的變化。答其次,在進補中版應適當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為適應春天升發特權性做准備。具體看http://health.qq.com/zt2013/wikipedia/index.htm
5、大寒節氣養生保健有哪些方法
俗語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但並非春夏補陽氣,秋冬補陰氣,而是因為春夏時人們喜歡吃寒涼食物,陽氣易受損,所以要特別注意保護好陽氣;而秋冬季節,人們很注意溫養陽氣,特別在北方,天氣乾燥,人們只顧護陽,卻忽視那些辛辣之品容易化燥傷陰,結果為了補陽而不慎傷著了陰津。因此秋冬北方人在補陽的同時要稍微在食物中加一點滋陰的東西。在吃完溫熱食物之後喝些構祀茶,或者熬點構祀粥,吃點六味地黃丸和起居地黃丸。古時就有「大寒大寒,防風禦寒,早喝人參、黃-k酒,晚服祀菊地黃丸」。這既是古人對生活的總結,也表明了人們對身體調養的注重。冬三月是生機潛伏、萬物蟄藏的時令,此時人體的陰陽消長代謝也處於相當緩慢的時候,所以此時應該早睡晚起,不要輕易擾動陽氣,凡事不要過度操勞,要使神志深藏於內,避免急躁發怒。大寒的養生,要著眼於「藏」。意思是說,人們在此期間要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動,保持精神安靜,把神藏於內不要暴露於外。這樣才有利於安度冬季。
大寒時節,春天開始向人們走來,隱隱可以感覺到春天的氣息,此時應調整好身心狀態,養藏好神志。同時,在起居、運動、飲食方面也應合理安排,以適應新的時節,新的一年。
大寒是冬天最後一個節氣,也是天氣最為寒冷的時節,應注意防寒保暖。堅持耐寒鍛煉,增強血液循環、提高人體抵抗力,防止凍瘡、呼吸系統疾病以及各種老毛病復發。此外,中醫認為應固護精氣,滋養陽氣,將精氣內蘊於腎,化生氣血津液,促進臟腑生理功能。
6、大寒養生預防哪些疾病
消化系統疾病
大寒季節,人體受寒冷刺機後血液中的組織胺增多,胃酸分泌旺盛,胃腸發生痙攣新收縮,機體抗病能力及適應新也隨之降低,故有胃腸疾病的患者容易舊病復發。同時因天氣的寒冷,人們多愛進補,常吃火鍋,在大吃大喝的時候,也容易傷了脾胃。
所以此時更應注意保養脾胃,防止消化系統疾病的發生。飲食上三餐定時,不暴飲暴食;少食寒涼,勿過辛熱,慎進香辣油炸肥膩食物;多進食容易消化的食物。同時要注意腹部保暖,可多做腹部按摩,必要時外敷熱水袋或中要熱敷包。
呼吸系統疾病
眾所周知,呼吸系統是大寒季節的常見病、多發病。就敵冒而言,雖說症狀輕,護理得當多可自愈,但重感冒治療不及或不當時,同樣會有發肺炎、肺心病、哮喘及慢新支氣管炎等較為嚴重甚至危及生命的並發症。
體質虛寒者、各種慢新病患者、年老體弱者尤甚。據報道,老年人肺部感染的死亡率高達36%。故在寒冷的大寒節氣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要重視對頭頸部、胸腹部、腰背後和四肢等容易受寒的部位的呵護。同時要適當開展體育鍛煉以增強身體抵抗力,防止呼吸系統疾病發生。
心腦血管疾病
大寒是中風、心肌梗死等疾病的發病高峰期。這是因為大寒氣溫低,人體受寒冷刺機後全身mao細血管收縮,血循環外周阻力加大,左心室和腦補負荷加重,引起血壓升嘎超又血中纖維蛋白原增加,血液粘稠度增嘎超容易形成血栓,導致中風的發生或心肌缺血缺氧出現心肌梗死。
故在大寒切實做好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工作。首先要做好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冠心病等原發病的治療;其次要注意防寒保暖,適當加強體育鍛煉以促進氣血暢和;睡前可用熱水或生薑、艾葉、花椒、當歸等中要煮水泡腳,可起到驅寒散濕、活血通絡之效。同時要注意及時發現預兆症狀,如有不適當立即就近就醫。
7、大寒時節話養生 大寒養生吃什麼好
你好,1、大寒時節養生吃羊肉
大寒補陽當推羊肉。羊肉具有強身、補血、暖身、補腎、壯陽、生肌、健力、抵禦風寒之功效,能改善中老年人身體虛弱、陽氣不足、畏寒無力的症狀。羊肉能補血虛,可治療女性氣血兩虧、形體消瘦。羊肉也有助於潤膚養顏、烏須黑發。羊肉還可促進消化液的分泌,有保護胃壁、幫助消化的功能。羊肉一般的人都可以吃。需要注意的是羊肉屬大熱之品,火大的人或有上火症狀的人不宜食用,流感、急性腸炎病人、高血壓病人忌食。
2、大寒時節養生吃海帶
海帶中含有大量的碘元素,而碘元素有助於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具有產熱效應。因其可以加快組織細胞的氧化過程,提高人體基礎代謝,並使皮膚血流加快,所以能減輕寒冷等。故冬春等寒冷季節多喝海帶湯可增強抗寒力。海帶的烹調方法很多,如海帶燉排骨、海帶燒肉、肉絲海帶、海帶湯、涼拌海帶絲等。
3、大寒時節養生吃八寶飯
民間有大寒節氣吃糯米的說法,因為糯米能夠補養人體正氣,吃了後會周身發熱,起到禦寒、養胃、滋補的作用。而糯米製作的食品,最典型的就是八寶飯。糯米蒸熟,拌以糖、豬油、桂花,倒入裝有紅棗、薏米、蓮子、桂圓肉等果料的器具內,蒸熟後再澆上糖鹵汁即成。味道甜美,是節日和待客佳品。
4、大寒時節養生吃雞湯
到了寒冬季節,南京人的日常飲食多了燉湯和羹。大寒已是農歷四九前後,傳統的一九一隻雞食俗仍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南京人選擇的多為老母雞,或單燉、或添加參須、枸杞、黑木耳等合燉,寒冬里喝雞湯真是一種享受。
燉湯不宜使用高壓鍋,因為營養物質在小火慢燉的過程中才能慢慢釋放出來。使用高壓鍋盡管可以縮短煮熟肉的時間,卻達不到煲湯的效果。因此,熬制雞湯時應該選用砂鍋,先開大火燒煮10分鍾,後調小火慢燉。此外,在熬湯時,盡量不要揭鍋蓋,不然容易「跑氣」影響雞湯的滋味。
8、大寒養生要知道哪些原則
節氣養生
姜羊肉湯補血驅寒
冬三月是生機潛伏、萬物蟄藏的時令,此時人體的陰陽消長代謝也處於相當緩慢的時候,所以此時應該早睡晚起,不要輕易擾動陽氣,凡事不要過度操勞,要使神志深藏於內,避免急躁發怒。大寒是冬季六節氣之一,此時天氣寒冷已極,故名大寒。大寒的養生,要著眼於「藏」。意思是說,人們在此期間要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動,保持精神安靜,把神藏於內不要暴露於外。這樣才有利於安度冬季。對於冬季進補,醫學專家都有著自己的觀點:
有著許多的專家持反對態度: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急診科主任齊文升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現代人的體質與以前大不相同,沒幾個虛的,所以在秋冬進補和預防疾病時,要考慮這種體質變化。」
但也有持支持態度的:冬令進補,傳承了數千年的中醫進補法則,歷經考驗,其效果不用置疑。
中醫的精華是「辨證論治」,因而大多數專家支持「認清體質,辨證進補」。
《靈樞·本神》曰:「智者之養神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僻邪不至,長生久視」《呂氏春秋·盡數》提到:「天生陰陽寒暑燥濕,四時之化,萬物之變,莫不為利,莫不為害。聖人察陰陽之宜,辯萬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壽長焉」。就是說順應自然規律並非被動的適應,而是採取積極主動的態度,首先要掌握自然界變化的規律,以其防禦外邪的侵襲。古有「大寒大寒,防風禦寒,早喝人參、黃芪酒,晚服杞菊地黃丸」。這是勞動人民在生活中的總結,也說明了人們對身體調養的重視,藉此之節氣,重筆女士調養之法。
本節氣最需預防的是心腦血管病,肺氣腫,慢支氣管炎,早晨和傍晚盡量少出門。
注意保暖,外出時一定加穿外套,戴上口罩、帽子、圍巾。
早晚室內要通風換氣。室內取暖時要在地板上潑些水或涼一些濕毛巾之類以保室內濕度。要多喝白開水,補充體內水分。
老年人可在居室中堅持臉部、手部、足部的冷水浴法,以此來增加機體的抗寒能力。